第一篇:快速作文法教案
快速作文法教案
教学目的:
1. 培养快速准确审题的基本能力。
2. 训练快速构思作文的基本技能。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
教学内容:快速作文的基本理论和快速构思的基本方法
一. 导语:
快速作文是当前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当前语文界,对“快速作文法”颇持争议。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强调快速极易使作文陷入套路,缺少创新。其次,在考场作文真正没写出来的只占百分之一,不存在需要研究快速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快速作文”仍然需要研究的探索,有现实针对性。事实上,考场作文普遍存在的是:偏题倾向、篇幅不足、条理紊乱等等。所以作文固然是写出来了,但质量有明显问题,需要指导解决;其次,快速与创新并不存在矛盾。慢不一定就会产生好文章,快速并不就是差。我们很多成语就描述了快速作文的最好境界,如:文思如泉、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下笔千言。在古今中外名篇中,就有很多是急就章,如《兰亭集序》,《祭侄稿》等。
从现实利益考虑,考场作文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一般在一小时左右需要你拿出一篇符合基本要求的文章。既要写快,又要写好。再加上作文赋分高达七十,将近总分的一半。所以,研究探讨快速作文法非常重要。
这里我们要谈的快速作文要突出两点:一是“好”,这是前提,二是“快”,这是方法。
二.快速作文法的理论依据
古人云:“文有法而无定法”。有“法”,就是写文章要有基本规则:文章一定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文章要有基本的文体。也就是说你是想向我们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如果是写一个人或事,那就是写记叙文。如果是想向别人讲一个道理,那就是写议论文了。如果要介绍一个什么事物或技法,那是说写说明文了。叶圣陶先生说:“一个意思,可以用来表达它的文章体裁不止一种。可是这许多体裁之中,必然有一种最适于意思的本身和当前的读者的。须要选到一种最合适的体裁,意思才会恰如原样地表达出来,读者才会深切地明白和感动。”
不管写什么文体,都要有四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明确的中心,清晰的层次,充实的材料,通顺的语言。这就是基本的作文之法。至于“无定法”,属于“定法”之上的个性化的写法,主要是行文方式,语言风格等。
平时作文课上,不管布置什么作文题,往往有不少学生抱怨写不出来,没东西写。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由此看来,说写不出来其实是把写作看复杂了,看高深了。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只不过是写作用了笔,而说话用的是嘴罢了。
还有学生说,中心主题我也能明确,可以不知道该怎么展开,写着写着就卡壳了。根本原因在于写作前没有明晰的思路,基本上属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这叫做“胸无成竹”。
巴金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胡思乱想,思想有它自己的路,而且总是顺着思路缓缓前进。”(《三说端端》)一时写不出来也不用着急,山有山脉,河有河道,那么思想也会有其自身走向,成语所谓“顺理成章”,从一个角度看就讲了这个道理。
法国作家有个作家叫大仲马的,他开办了一个写作工厂,把别人提供的材料加以提炼升华,化腐朽为神奇。化用材料,补充细节。这样一生写出了五百多部小说,成了多产作家。这虽然是个特例,却也证明,只要遵循写作规律,做到快速写作,既能写好,又能写快,完全是可能的。
三.快速作文的基本方法
(一)下面就谈谈快速写作的基本方法。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点”、“线”、“面”三个步骤。
1.点
所谓“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观点或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步。在考试中,我们面对的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那么就需要我们首先做到准确审题。如果题不审好,仓促展开,极易陷于偏题状态,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虽然在高中考改卷中曾有淡化审题的呼声,但实际上,一篇偏题作文的得分是相当低的。
怎样快速审好题呢?
先看看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就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字数越少内涵越大,也就是限制越少。如上海高考题“忙”,基本上只要作文带上“忙”的意思,就不会偏题。而有些题目很长,如二00三年全国高考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相对来讲内涵要小,需要你谈到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被个人感情倾向所牵制,而很难作别的理解。
快速审好命题作文,简单讲,就是首先把题目上的字眼拓展为带有你的理解和观点的一句话。如“忙”,可以拓展为:人们因忙碌而忽略了亲情;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因忙更精彩。。。可以考虑直接把这个观点写成题目或者换成一个形象生动的题目,这样就为你的文章定好了点,下面的行文因之展开,不至于会偏题了。
审题要防止两个误区:一是题目上的字眼一般都有同义词,一定不能被其他同义词干扰了。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诚信”,不少考生审成“诚实”,虽一字之差,可意义有明显区别,前者是讲信用,后者是讲表里如一。
二是题目上有字面意思,又有内在意思。不要只看字面意思,而忽略其内在意思。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尝试”,字面上是试验。但内在意思是指第一次做的事,如果第二次来做,也不叫“尝试”了,还有其感情色彩也要注意。尝试做的事一定要积极的正面的。如果是做不好的事毫无意义的事,也不叫“尝试”。有个考生写他第一次当小偷,这个题材显然有悖作文原旨,被判为零分。而有一考生写他第一次代替叔叔摆补鞋推的经历,体会到平凡的低微的职业也有其社会价值。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思想主题积极向上,终得满分。
如果是审材料作文的话,一般来讲,无论材料怎样长,其核心字眼通常就在最后几句,前面不过是铺垫。试看下面一则材料:
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发电机出了故障,工程师们会诊了三个月,没有结果,最后请专家斯坦梅茨诊断。专家在在电机房仔细观察核计了两天两夜,最后用粉笔在电机壳上画了一条线,让修理工把电机打开,将划线部分的线圈减少了十六圈,排除了故障。斯坦梅茨向老板要一万美金报酬。老板惊讶,请他列本金明细。他说:“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金,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公司老板心服口服地照付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过程很复杂,结果很简单,而人们偏好注重结果。
请以“结果往往是简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从这道题看,虽然材料讲述了一个完事的事情,其实,核心字眼也就在最后一句,关键词也就是“过程与结果”,提示词“偏好结果”就是让你针对现实问题。这就是说看材料,只需注意力放在材料的最后一句上,这样既可以提高审题速度,又可避免其他文字给你带来干扰而引起偏题。抓住了关键词,实际上就等于做命题作文了,而且,原题中的材料也可变做你的文章中的素材。
四.练习:下面有三道作文题,试用一句话表述你要展开作文的中心主题。
(1)世间万物皆有源,试以“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责任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呈了一份报告,大意是,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万里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除了一年四季直照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要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了报告,批了这样一行字:你想让上天给我们什么东西?有阳光也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列为亚洲第三名。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快速作文的基本方法;例文分析
一. 快速作文的基本方法
(二)上节课我们讲了“点”,下面我们讲“线”。
2.线
所谓“线”,就是文章的思路。对于写记叙文来,就叫“线索”,对于写议论文来说,就叫“层次”。在审好题之后,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这是快速作文的第二步。
如何确定思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设置问题。这在议论文中最适用。事实上,我们写议论文的过程就是回答问题的过程。如果你觉得文章不好写,或者写不下去了,那么你就考虑设置问题。通常用得最多的问题是:“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这个事情的本质说明了什么?”“有哪些例子可以呢?”“有哪些名言讲述了这个道理呢?”“如果不这样会是怎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或好处)或影响呢?”,如此等等。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推动你的思路向前发展。所以写议论文完全可当作自问自答题。只是要把握好问题与问题间的逻辑联系和逻辑顺序。
我们从上节课布置的题目中就举个例子来看看:世间万物皆有源,请以“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假定我们将文章的“点”审为:石——人的灵性之源。接头我们就要确定线了,我们试用设置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展开快速构思:
(1)。人对石头有着怎样的感情?
(提示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与石有不解之缘,总起。)
(2)。石在物质上给人类哪些帮助?
(提示语: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矿产开发利用,低贱到铺路石造房,高贵到金银钻石,无一不与石有关。)
(3)。石在精神上给予人类哪些启示?
(提示语:神话—女娲练五色石补天;小说—《西游记》孙悟空由顽石而化,《红楼梦》贾宝玉衔玉而诞;篆刻—石印;雕塑—石雕玉雕,人类创造精神的源泉)
(4)。将来石还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提示语:我们不要只是向石头无限索取,泥流石,山洪,植被破坏,已经向我们提出警告。)
实际上,当有了一系列的问题,启动了我们的思维,激发了灵感后,也许后面的行文不一定按着预设问题展开。但通过设置问题推动写作的快速进行已经显示出很大的效应。
3.面
所谓“面”,就是充实作文的有效材料。
如果确定写记叙文,那么围绕中心选好一个题材,记叙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经过成了这类文章的主体,“面”上材料无非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也就是常说的六要素。像这类文体主要功夫在于准确审题,确定了中心之后,围绕中心把握好材料的详略取舍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对于一般中学生不会成太大问题。所以像这类文章靠的是立意和选材。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想象赤兔马临死前的遗言侧面烘托其主人关羽之忠之诚。可谓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通常不少学生对写议论文感到难度最大的就是缺少材料。那么怎样快速获取材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如果按照上面对文章“线”的方面做到的话,快速获取材料已经可以迎刃而解了,每提出一个问题,等于就是在提示有关的材料。也就是说提出问题与获取材料在相伴而行。这里再提出一个获取材料的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变换角度。例如说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有了一个正例之后,接下来要不要选一个反而例子呢?当例子找好了,能不能找些名言锦句之类佐证一下呢?还有能不能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论证呢?
作为一个中学生,多少有了一些阅历,也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材料不会没有的。说缺少材料还不如说一时想不起来。那么,变换角度获取材料可以成为一个最好的方法。
二. 写作演练
总结以上所讲,我们的快速作文法:
点:拓词成句定中心。
线:设置问题明思路。
面:变换角度找材料。
下面我们选一道作文题用以上方法进行快速写作演练并计算大致时间。文题为: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拓词成句定中心
我将题目拓展为:宽容可以使人博大。(可以就将此定为正式题目,大致在2分钟)
第二步:设置问题明思路
我将设置以下问题:
(1)是什么触发了我写宽容这个话题?(说明:一般写作都有一个由头或起因。本文就从讲一个小故事说起,小故事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一百字以内概述,5-10分钟)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既引述了故事,当然要顺此揭示本质,这也就点了题,便于展开论述。3-5分钟)
(3)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缺少宽容的现象呢?(说明: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披露现实问题,有的放矢。5-10分钟)
(4)缺少宽容会带来哪些后果?(说明:讲缺少宽容的严重后果,也是突出宽容的必要。5-10分钟)
(5)宽容会给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好处?(说明:讲宽容的好处也就是倡导宽容,提示写作本文的中心。从而完成最后一步。5-10分钟)
第三步:变换角度找材料(相应时间见上,加上适当修改时间10分钟,一个小时左右可成。)
在问题设置的同时,相应的材料也自然出现。有了古代之例,就对应找现实之例,有正例,最好就找一个反例。一是使论述有所涵盖面,二是使文章更充实饱满。
以下是据此写完的下水文章:
宽容使人博大
我国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何收我二十四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人错了。那人不服,拉颜回去找孔子评理,并说定如果他错了就把脑袋输给颜回,颜回输了就把帽子给他。孔子对颜回说:“哎,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那人得意地把颜回的帽子拿走了。颜回不解,孔子说:“说你输,只输一顶帽子,说他输,那可是一条人命啊!”
这个故事让我对孔子又增加了一重敬意,在判断事理上,他比常人高出一个境界,那就是对待无知者或小人表现出来的大度,宽容。宽容意味着对别人人格的尊重,对别人错误的谅解,也是一种治病救人的良药。试想,假如有天那个买布人终于弄明白了“三八二十四”,知道了孔子是故意让他赢的,使他不仅保着了面子,还保着了一条性命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不是会得到最大的感化呢?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因小事不能化解而纠斗不休的例子。轻则互相诋毁,重则大打出手,甚至还有因小小的误会而酿成血案的惨事。山东有个女中学生因为不能容忍父亲的感情生活的出轨,而不顾亲情大肆揭发父亲,以至于父女之间仇人相向。前不久在武汉还发生过反扒志愿者将小偷暴打至死的案件。诸如此类。是什么使我们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如此紧张,如此隔膜?是宽容之心的泯灭。因为缺少宽容,我们生活的阳光常常被阴云笼罩。
其实中国人本就不乏宽容的传统。清代有个学士叫张英,他家乡的哥哥与邻居为争三尺巷道闹起矛盾,张英给托信求救的哥哥写了封信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封信传到邻居家,对方愧疚不已。于是双方各向后退出三尺墙。这就是今天桐城“六尺巷”的来历。看来宽容从中发挥了无形的力量。
那么宽容能产生多大的力量呢?唐人李翱讲了一个寓言:说有两匹马并驾而行,一匹骏马,一匹瘦马。骏马仗着力量强大咬破瘦马长鬃之颈,使其流血不止。瘦马若无其事,仍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瘦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了弱马而感到羞愧。于是牵来弱马,让两马同槽而食,不久,骏马恢复如初。
在这个寓言中,瘦马在受侵犯时虽然没有还击,却产生了比体力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精神的力量。忍让可以感化浅陋,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表面上看来,宽容好象让人受到一些损失,像颜回失去了帽子,可换来的却是博大的胸怀,精神境界的提升。假如人人都常怀宽容之心,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仇恨,没有消融不了的矛盾,没有排除不了的误会。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更和谐快乐。
顺便说一下,一般在考场上,写完了文章不可能有大幅度的修改,顶多个别字词句的调整。如果卷面到处圈改,导致不整洁,可能得不偿失。
第二篇:快速提高作文法----移花接木
快速提高作文法----移花接木
文府中学 语文组
首先感谢孙红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果。同时本着学习与交流的初衷,对于集体备课成果中不完善和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同仁加以指正、不吝赐教。
采用灵活变通和巧妙整合的办法来个移花接木,使之与要求相吻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接下来,我将从方法溯源、方法内涵、前提原则、实施方法四个方面来做汇报。
一、方法溯源
“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桃树与李树的嫁接,产生了新品种“桃李”,苹果和梨嫁接产生“苹果梨”„„
“移花接木”乃园艺家的高招。若把作文比作园林艺术的话,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必须学会“移花接木”的技巧,使之逐渐成为善于“嫁接”的“能工巧匠”。
二、方法内涵
三中高三学生有这样的一篇作文《我的作文都是抄的》,在这里的“抄”实际上就是进行借鉴和迁移。
对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压缩,对自己擅长的结构形式进行定式,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从而完成巧妙的借鉴、创新。这种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是一种创新的手段,经过它的技术处理而产生的作文如同投胎于母体的婴儿,是新的。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创作的《晋祠》中就“嫁接”了欧阳修的“山”、朱自清的“树”、柳宗元的“潭”,还借鉴了古文中的“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三、前提原则
移花接木的作文方法,必须要求我们首先有树,或者首先有花。移花接木的方法的前提是让学生占有大量的材料。包括优美的词句、创意的结构,新颖的素材等。
原则是使用材料要巧妙化用,避免生硬引用,留下粘贴痕迹。这就要求教师训练学生把材料与自己的文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来源:
1、当我们在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发愁时,不妨到语文课本中找找,从它的“身上”搜索出能为我所用的材料,从而轻松愉快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佳作。
2、借助中国古典名著及一些畅销书籍。在充分理解其意蕴和人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切合题意的、新鲜水灵的材料。
四、实施方法
1、旧瓶新酒法
所谓“瓶旧”,值得是借以表现新内容的形式和思路。“酒新”指的是所写材料是新颖的,不为一般人所注意而又值得一写,令人读了觉得新奇。
旧瓶新酒法是指借用别人的有一定的影响的作品的现成的形式和思路来统摄自己作文的写作方法。从形式上看,当然是一种模拟写作,但从内容上看却是一种艺术上的翻新创造。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平中见奇,回味无穷。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借形式和思路。以课本中的经典散文《背影》为例。文中“背影”既是文题又是线索,并且课文还采取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这种以背影为线索,细节刻画典型瞬间以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作者情感的形式和思路是值得学生借鉴的。有的学生就干脆将本课的写作特色拿来,也写作了一篇《难忘爸爸的背影》文章,其中着力刻画了当我还在睡眼惺忪时看见爸爸上班离开家门的背影、我过生日父亲不顾一天的劳累亲自下厨的背影和在风雪中骑车送我上学的背影。以风雪中的背影为主要事件,插叙了另外两件展现背影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但是这仅仅是旧瓶新酒的初级阶段,直接借鉴,单纯模仿。但只要依样画葫芦,多画几次就画出了技巧,画出了有新意的的葫芦,画出了瓢,画出了自己想画的东西。有些同学再写情感文章的时候,就抓取了“爸爸的掌心”、“妈妈的手印”、“老师的目光”等典型形象运用《背影》中的思路谋篇布局来表情达意。这就不再是机械模仿,而完全是一种知识的内化,借鉴迁移,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创造。
2、巧取豪夺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学生在读到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对其精华部分进行筛选提取,将别人的化为自己的。它适合于作文能力欠佳的中下等层次的学生,可从根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的痛苦。
方法之一是直接选取优美的词句、凤头豹尾、诗意的环境描写等。满分作文中我们惊叹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同时,也会发现文中所写的内容有时很眼熟。这精彩的语言大多化用我们所学的课文,句式也来源于课文中精妙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通常所做的仿写不就给移花接木的作文方法提供了有效的铺垫吗。
例1: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换成亲情、感动、爱、幸福„„)
例2: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信念可换成毅力、意志、忍耐、恒心„„)例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可换成鼓励、母爱、微笑„„)例4:
原:童年,一幅绚丽多彩的画;童年,一首抑扬顿挫的诗;童年,一本回味无穷的书。迁移:
1、童年是一首歌,充满欢笑与赞美;童年是一幅画,包容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童年是一个调色板,倚仗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如水似画般天真而绚丽的童年匆匆逝去,我却仍然眷念着那时的欢声笑语。
2、童年,是一株新长出来的嫩芽,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童年,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园丁和土地的培育;童年,是一条汇入海洋的河流,需要风与浪的鼓励。童年是成年后的回忆,是年暮后的珍藏。原开头结尾:
我没去过趵突泉,不知道垂柳依依的风景如何灿烂;我没爬过泰山,不清楚山顶观日出的心情如何;记忆里的景色,总是妈妈绘的最多。
在我记忆的深处,妈妈蹲在地上为我拔仙人掌刺的一瞬间,以及那扎出的鲜血,我都添在了画布上.既使不是名胜古迹,不是奇山异水,妈妈给的风景总让我珍惜,总让我感动。迁移开头结尾:
童年乘载着元尽的希望与美好,虽然时间的推移让童年一去不复返,但童年时的趣事却像记忆的“银河”中那么几颗最闪亮的星星一般,永远不会晦暗„„
童年时的那些趣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相信,无论时间的年轮怎样的转动,这些星星般的记忆一定如金子一般,永远闪亮。
方法之二是对一则材料进行多点切割。有些材料可以一箭双雕。很多素材的意义不是单一的,只要对材料多点分割恰当,那么不同立意之下的文章都可以使用。比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关于贝多芬的事例,我们就既可以运用在执着为话题的作文当中,也可以运用在笑对苦难的话题作文当中。这个方法对训练学生多向思维大有裨益,对于材料掌握得不多的学生也是受益匪浅的。只要这部分学生积累了典型的、耳熟能详的素材,例如牛顿、爱因斯坦、屈原、岳飞等事例,那么他们就可以以不变的素材应万变的立意。
那么相同素材,可以做哪些话题的转变呢?我将其粗略的归纳为放弃、奉献,得与失,财富,价值,方向,可做话题转换。亲情,人生,思念,感动,幸福,知足,温暖,可做话题转换。信念,意志,忍耐,坚韧,恒心,可做话题转换。尝试,创新,勇敢,可做话题转换。时间,思考,生命,可做话题转换。梦想,路,开始,目标,可做话题转换。
而有些话题范围比较广泛,一个大话题下可以包含若干个子话题,比如瞬间、人生、成长、选择、追求、青春等,可以将上述话题的素材任意切割,只是,在转变话题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语言的转换。
3、改头换面
经历过贫苦岁月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老大衣服穿小了给老二穿。结果越穿越破旧,最后只能将破损最严重的地方拆去。比如把一件上衣去掉两个袖子变成马甲一样穿。或者那个地方破了个洞,巧手的母亲在上面绣一朵小花或绣个小动物。
这种生活体验,其实也可以引发对作文方法指导的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作文中来,就是对原有的优秀文章的素材进行修剪(改、留、换、增),具体理解为改词句、留骨架、换材料、增情节,以符合所写的作文主题。实际上就是在相同主题下对材料进行翻新。
例如:有位学生写假期父母带“我”去游乐场玩,以突出童年趣事的主题。他在文中进行了细腻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运用了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叙写了坐过山车、激流勇进、摩天轮等感受和言行。另一位胆小不敢做刺激性游戏的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也写了一篇同题作文,不仅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了自己坐过山车的感受,运用细腻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其他人的举动,还添枝加叶记叙了在激流勇进下冲时,由于风大帽子被吹飞,爸爸追赶到外面马路上拾起后被工作人员拦在门外,不让进来的情节,可谓匠心独运,是对原有文章的再加工、再创造。
再如有两篇这样的文章。原文章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篇阅读《一碗混沌的故事》,讲述的大概内容为我和母亲吵架,一气之下离开家门。正当我饥肠辘辘而又身无分文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请我吃了一碗混沌。此时我热泪盈眶,老婆婆知道了缘由后对我说“我只不过煮一碗混沌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我恍然大悟,忙回家中,发现母亲正在家中等我吃饭。
其实这样的材料是值得积累和借鉴的,于是我在一次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中要求对这则材料进行翻新。我们保留他一气之下跑出家门而后终于明白母爱深深的这样一个骨架。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对材料进行翻新,而不是抄袭呢?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材料,换一个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或者我们可以增加某些情节,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些环境描写呢?在我的引导之下,一位同学创作了这样的一篇文章,我把它拿来,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例文如下。
这篇文章很明显保留了《一碗混沌的故事》这篇文章的骨架,但是我们不能说他的这篇文章就是抄袭的。因为小作者已经将地点改换到自家,原来文章时间不明显,而《美丽的烟花》时间改为除夕日,人物也变成了我、妈妈、老农、孙儿。情节也换成了因母亲不让燃放烟花而引起的故事。换了材料。而增加了母亲匆忙出来为我围围巾和我燃放烟花时对母爱的感受的细节。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他真正实现了对原文的改头换面。文章的题目叫做《美丽的烟花》,那么我写成《一串炮竹的故事》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只是他失去了改头换面方法的部分意义,也失去了烟花作为母爱象征的深层意蕴。其实,运用移花接木方法训练成功的文章,不仅仅是对其某一种方法的单独运用,更多的是三种方法的整合。例如这样的两篇文章。原作文题叫《一个豆腐摊引起的思考》,进行了移花接木后的文章题为《一朵美丽的康乃馨》。只要学生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勤加练笔,那么就会出现天衣无缝的效果。例文如下。
以上就是我校语文组老师对移花接木作文方法的一些点滴体会和思考。仅供大家参考。有不完善之处还请指正、赐教。
例文:
一碗混沌的故事
那天她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在 “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心的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混沌给你。”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混沌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入了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的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的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混沌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混沌。开始往家走去。当它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是她的眼泪有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迁移为--美丽的烟花
打开心情的日记,一片红色的烟花纸悄然滑落。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去年除夕时拾起的。往昔的一瞬间在这一刻凝固,于是我又展开了翅膀翱翔在记忆的天空里,重温那美丽亲情的一瞬间。“男孩子都放烟花,为什么我没有?” “蹦到手或者眼睛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那我看别人放去!”
我摔门而去,留下了满脸惊愕还在呼喊“等一等”的妈妈。
此时的风扬了起来,雪开始零乱地飘落。我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耳听着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吆喝。
近一些,终于看清楚。前方不远左拐的地方立着一辆破损的平板车,车旁靠着一个年近六旬的乡下农民,嘴不时地冒出一缕青烟。车上还有一个皮球似的小孩儿,红扑扑的脸蛋裹在一个米黄色的虎头帽里--旧货摊上常见的灰土帽。
“蔬菜喽一一新鲜的蔬菜。”
雪已经开始长大,大片的雪绒花儿一簇簇地洒向大地,发出脆生生的碎裂声。小孩儿溜下车子,屁股一扭扭地来到老农前面。老农忙把手里的烟蒂掐灭扔掉,不停地用手摩挲着那红红的脸蛋,嘴角蠕动了几下,仿佛说了一些安慰娃娃的话。小孩儿还是没有被哄住,两只白白的小手拽住老农的带着点点油渍的黑色宽腿裤不停地摇啊摇。
雪大了起来,路上已经没有行人了。
老农终于耐不住纠缠,从怀里掏出了一只黑色的塑料手枪交给娃娃,我依稀看见了孩子莲花似的笑脸。瞬间我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雪花静静地收了它们的羽翼,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屋顶上、树梢上。整个世界渐渐趋向于安静。
远处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夹杂着爆竹声,在空旷的冬夜里越来越清晰。母亲来到我的近旁,递给我一串鲜红的炮竹和一副厚厚的手套,随之将自己的围巾摘下来像包粽子一样把我的脸围得密密实实。我惊愕了,我分明看见妈妈羽绒服的拉链还是分着的,毛衣的颜色如同这炮竹一样的鲜红。不知是感动还是为自己刚才的倔强而后悔,瞬间我真想对着这夜空大喊。随着我点燃爆竹的一霎那,我看见那闪烁着亲情的火花,比星辰还要璀璨,比日月还要永恒。
我俯身拾起一片烟花纸,如同手捧娇艳的花朵,连同这刹那的感动一同记录在了时间的日记里。
这美丽的烟花不正是浓浓的母爱吗?她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即使我是一只矫健的雄鹰,也永远飞不出母爱的长空;即使我是一条扬帆行驶的快船,也永远驶不出母爱的长河!
街头一幕——豆腐摊被撞之后
中午放学回家,路旁有人群在争吵,声音很高,我好奇地站住想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卖豆腐的老奶奶,摆在道牙子下的豆腐摊被一辆倒退的大卡车撞了一下,两块豆腐从板上落到地上碎了,板上的豆腐也被震得七扭八歪的老奶奶不让步,非要司机赔豆腐。争吵着,人越围越多,只见一个小伙子手挥舞着,嘴里嚷着,一看就是一个多事的人,他把老奶奶的豆腐摊拽到车头,说:“老人家,你就坐在这,不给钱就不起来,看他敢扎你不成”。“好!这一举动赢得了众人的支持。这时急的司机师傅不知说什么才好,”他说:“这次任务很急,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和准备就出车了,身上只有十几块钱,赶了一天的路,想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走,没想到撞了老奶奶的豆腐摊”。“少废话,赶紧给钱,好走你的路。”那小伙子说着边问老奶奶:“你要多少钱?”老奶奶说:“给钱了就让他走吧!”司机说:“这里只有十几元,给你十元钱”。“不行!”众人里不知谁说了一句。“给二十”“二十五”“三十”起哄的喊声使道旁成了拍卖行。我看得无聊,准备离去,转过身看见卡车的帆布上写着一行大字:“赈灾物资车”我轻声读了出来,声音不大,却似响了一个霹雳,争吵的人立刻静了下来。“什么?赈灾物资车?”“不得了,快挪开”人们七手八脚挪开挡在车前的豆腐摊,这是怎么回事?人们立刻向卡车上望着苫布里满满一车的物资。
这时人们连连向司机抱歉,弄得司机也很不好意思,于是司机递给老奶奶十元钱,老奶奶这回可说什么也不要。这时一位长者走上前来,用手挡住司机的钱,转身向老奶奶风趣的说:“老嫂子,这地上的两块豆腐算我支援灾区了”,说着递给老奶奶四元钱,张开塑料袋,把地上的碎豆腐收在袋里离去了。众人一看纷纷前去买豆腐,你一块,他两块,一会豆腐就卖光了。这是司机发动汽车正要离去,只听对面有人喊:“等一等”,怎么是他,哪个多事的小伙子,他又要干什么?大家正在猜测着,只见他拎着一兜热腾腾的刚出笼的包子,两瓶矿泉水,跑过来递给司机,连声说:“对不起”。司机不知怎么好,感动的给大家行了一个礼。“快让开,让汽车先走,救灾如救火,一刻都耽搁不得”。人们张罗着,自动闪开一条宽敞的道来。
汽车渐渐远了,人们也都散去,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迁移为——
美就在我身边
今天是母亲节,我很早就想给母亲买点礼物来表达我对母亲的孝心,于是我拿出储蓄罐中的四元钱直奔花卉市场。
花市的人可真多啊,各种各色的花一盆比一盆美,一盆比一盆艳。不必说那五彩的杜鹃,也不必说那火红的山茶,单是变色的什锦草就让你赏心悦目,玩味无穷。这里虽不是花园却胜似花园。我正在欣赏这些艳丽得花草时,忽然孩子的哭声传入我的耳朵,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卖花阿姨的花架不知被哪个粗心的人给碰倒了,花盆都掉在地上,有的花盆碎了,有的裂开,那些鲜艳的花可怜巴巴地躺在地上,让人看得顿生怜意。听旁边的人说,卖花的本来是她的爱人,因她爱人得病住院,需要治病钱,所以她才来卖花,我这时才仔细端详那位阿姨,三十多岁,穿的很简朴,也很洁净,一看就是个勤快人,旁边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妹妹,穿的也很旧,但也很干净。只有背着的书包却是崭新的。正在阿姨身边胆怯地看着众人,脸上的眼泪还没有干。这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作声,可谁也不肯离去,就这样默默地看着。突然一位大姐姐走向前来,说道:“大姐,你这花多少钱一盆啊?”那位阿姨哽咽地说:“原来五元钱一盆,现在都打碎了,连一元钱都不值了。”说完眼圈一红,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只见这位大姐姐要过一个塑料袋,弯下腰,蹲下身,手脚利落地把地上的碎花盆连花一同装进塑料袋中,递给阿姨一张崭新的五元钱,拎着花头也不回地走了。众人们一看,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拥而上,纷纷装地上的碎花盆和花,你五元我十元递给阿姨,阿姨激动的哆嗦着嘴唇,不知说什么好。眼泪直顺着脸颊流下来,口里连连说:“谢谢,谢谢„„”。我早被众人买花的情景感动了,可钱不够,急得我把钱都攥出汗来。不一会地上的花已被众人“买”光了。我能为阿姨做点什么呢?正想着,突然见阿姨身旁桶里有一捆康乃馨花枝,连忙问:“阿姨,康乃馨是你的吗?”“是啊”,“多少钱一枝?”,“五角”。“我买两支。阿姨递给我两枝康乃馨花,我递给阿姨四元钱,便同众人一样捧着康乃馨头也不回地走了,急得身后的阿姨直喊:“小同学,找你的钱„„”
我捧着花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还浮现着众人买花的情景。平时,我老埋怨身边没有美好的事物,今天我才发现,其实,美就在身边。
第三篇:快速作文法之顺乎天理法
快速作文法之顺乎天理法
顺乎天理法
构思:就是你的文章要怎样写。(教师讲解 :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哪里祥写,哪里略写。)天:就是我们的大自然。
理:规律和条理。
天理:自然规律和自然条理。
2、揭示规律
作文按照字人规律和自然条理构思,就会又快又好。(生读、记)
三、实际运用(试一试)
可能还有同学说啊,我还是没有看出来这个和我们写作文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看这种方法灵不灵。
1、出示题目《我的家乡美如画》
2、按照我们刚才说的天理来构思。这个题目可以用上我们刚才说的哪些天理呢?老师就先来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来写。我就着重写我们的文明湖吧。先写春天的家乡到处
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文明湖畔的柳树发芽了,吐出了点点新绿。湖水在春风的抚摸下泛起了层层细碎的波纹;再写夏天 的文明湖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她用青翠柔和的枝条将自己遮遮掩掩;接着写秋天,西宝山上的树叶变色了,有黄的、绿的、红的,它们倒映在湖面上,把文明湖变成了一个调色盘;最后写冬天,白雪覆盖„„„(请同学们来展开想象自由补充。)师结:我的家乡美如画。
这样些可以吗?看这些天理是不是和我们的作文联系在一起了?
3、学生尝试
同学们,开启你的思维之门,说说你们还可以找到哪些天理来写这篇文章呢?
学生找方法:天上、地上、地下;过去、现在、将来;晴天、雨天;白天、夜晚;早晨、中午、晚上;静、远;动、静;山、水;自然风光、人的心灵;风景、物产„„
4、强调不能无条理法。不能一会写春天,一会写南边;一会写天上,一会写晚上。这样没有条理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四、写作实践
《我的家乡美如画》、《可爱的学校》、《课间十分钟》、《这个地方真好玩》
要求:
1、任选一题,想挑战自我的同学最好选择下面的几个来写。
2、运用顺乎天理法构思。
3、双唇禁闭,平心静气,目不斜视,独立思考。
4、用“跳跃障碍法”快速作文,即:遇到不会写的字跳过去;不数字数;不查字典;不停笔。板书设计:
时间方位其它
过去、现在、将来;天上、地上、地下;自然风光、人的心灵;晴天、雨天;白天、夜晚;近、远;风景、物产
早晨、中午、晚上;前、后、左、右 ;动、静;山、水;„„昨天、今天、明天;里、外;
先、然后、最后;正、反„„
白天、夜晚„„
第四篇:“三段式”板块结构快速作文法
“三段式”板块结构快速作文法
学法要点
1.重点:整体思路,用“三段式”板块结构。2.难点:局部思路,用“四步六句法”析要。
一、“三段式”板块结构(整体思路)第一板块:立论。摆出中心论点,点题。第二板块:列据。论证中心论点。1层:简述论据。完整的一件事,点题。2层:提示法论据。一句即一件事,点题。
二、“四步六句法”析理(局部思路)一步:用过渡句,承上启下。1句。
二步:用排比句,横向延伸或纵向开掘,揭示意义,形成有节奏,有层次,语势较强的表述效果。3句。
三步:用引用句,引用名人格言论证中心论点,形成较强的说服力。1句。
四步:用中心句,篇末点题并发出热情号召,尽力去感染读者的情绪。1句。
分四个步骤,用六句话。多则不限,可以突破,但至少是四步六句,否则达不到“析理”的目的。
[例文]
逆境出人才
古今中外那些有作为的人,几乎无不经历过逆境的磨练。逆境对人的成长和进步,具有特殊的激励作用。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人们常说“逆境出人才”。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上海有一个著名的曹氏学者家庭。父亲在五十年代蒙冤自杀,母亲在街道工作,月薪仅四十余元,却要养活婆婆和四个孩子,经济困难可想而知。大哥曹天予北京大学毕业,却因出身不好而找不到工作,只能当临时工。小妹曹南薇体弱多病,高中毕业不能上山下乡,又因出身不好而没有工作,十八岁的青春少女只得捡废纸贴补家用。但逆境出人才!哥哥的大学课本就是小弟弟妹妹的教材,捡来的废报纸裁下白边订成练习本——环境逼人,自学成才。十年后,四个子女都是一流的学子:大哥曹天予考取英国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院士;二哥曹天成考取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数学博士;三姐曹南燕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真是“群芳荟萃曹氏家”,这不就是逆境出人才的铁证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证很多:周文王坐牢写了《周易》,孔子不得志写了《春秋》,屈原流放写了《离骚》,左丘失明写了《国语》,孙膑断足写了《兵法》,司马迁受宫刑写了《史记》……这些都不是“逆境出人才”的有力佐证吗!以上事例充分说明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因为,逆境可以促使人们产生不甘现状,拼搏进取的斗志;逆境,可以磨练人们增强承受力,克服困难的毅力;逆境,可以培养人们积极不等不靠,相信自己,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培根也说:“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而古罗马大加图说的更深刻:“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让我们牢记“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觉接受磨难教育,迎接挑战,把自己锤炼成适应未来需要的合格人才。
[下水作文]
逆境出人才
有语云:“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此话中磨难指的是人处逆境,接受来自客观环境的种种挑战。因此逆境是使一个有志气的人的才识,性情,气度发生本质的优良的变化,促进这种人更快更早地适应环境,成就事业。
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28岁时到滁州应考,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应考落第。他三十二岁时怀着“逝将去汝”的愤懑心情离开故土,移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并与各阶层人物广泛交游。既有文人、学者、也有道士、伶人。这大大开阔了生活视野,为创作《儒林外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艰难困苦折磨了吴敬梓,缩短了他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生活距离。居住南京时期,吴敬梓把体验的世情,经历的人事,经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脸,统统倾注在《儒林外史》的创作,完成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创作。
命运的不堪,生活的困顿和流离,士人们光怪陆离的经历成为小说家丰厚的生活积淀。吴敬梓玉琢成器的主要原因是不屈的毅力和丰厚的阅历。他在科考不得志后寻找另一条谋生的道路,在寒冷的冬季寻觅到一片阳光,实现我“文章千古好”的夙愿,为中国文学长河敬奉了一朵洁白的浪花。吴敬梓的经历证明了“逆境出人才”。
从古至今,身处逆境而事业有成的事例很多。蒲松龄一生穷困,七十二岁援例贡生,除《聊斋志异》外,著述繁多。曹雪芹半生“茅椽蓬牖,绳床瓦灶”。专心致志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知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前十年在乡镇中学教书,但他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读书卡片,终于在数千人注视着的大舞台“沙场秋点兵”而光彩熠熠。著名播音员李修平出身工人家庭,兄弟姐妹多个,青年时生活艰苦,而且他曾经高考落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席成思危做过苦工,挣过盒饭,四十多岁才留学成博士,而后成经济管理学专家。他们都是身经风雨的朝代骄子。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因为,逆境能使人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是事业之花绽放的力量之源。逆境能使人接受种种人生挫折的考验,是有志之士奋争的智慧之本。逆境能造就有志之士高远的志向,是完善美好人格的必然条件。梁启超说过:“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贝多芬也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让我们明白“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砺,广闻博识,努力实践,把自己锻炼成时代急需的人才。
【小试牛刀】
一、实例操作
题目:勤奋就一定能够成才
论点:古今中外,天资中等,但靠勤奋获得成功者,不乏其人。
论据:(简述式)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中译者,原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先,少年时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就抄书学习,《左传》、《国语》、《史记》以及唐诗宋词都是手抄本。上中学时,为了抓紧时间苦读,他把竹床锯掉一条腿,只要一翻身,就会掉到地上惊醒自己,起来读书。长大后去欧洲留学,因海上风浪太大,他叫船员把自己绑在船舱的柱子上读书—后来终成中外驰名的大学者。这不是勤奋成才的典范吗?
论据:(提示式)孔子读《周易》,穿竹简的皮绳竟然磨断了三次;司马光做了宰相后还用圆木为枕,为了少睡觉,多写作,终于成就了巨著《资治通鉴》;唐代和尚怀素练习书法,他用坏的毛笔堆成了小丘,周围上万株芭蕉的叶子都被他摘光了练字,终成一代“草圣”。象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名言:古罗马大加图说:“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华罗庚也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二、写作实践
题目:知识改变命运
参考资料:(名言)以学治愚。——韩愈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黑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枯竭。——高士其
生活是知识之源泉,知识是生活之明灯。——谚语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
八年级下册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
滚动快速作文训练方法
第一次滚动快速作文500字
第1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2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3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4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5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6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二次滚动快速作文550字
第6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1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2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3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4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5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三次滚动快速作文600字
第5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6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1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2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3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4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四次滚动快速作文650字
第4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5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6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1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2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3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五次滚动快速作文700字
第3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4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5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6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1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2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六次滚动快速作文750字
第2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3第4第5第6第1 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一单元
一、训练内容 献给母亲的歌
二、训练目的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2.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通过协作来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三、写作指导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等等。
2.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参考题目 1.我的母亲
2.以母爱为内容,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阳光的味道
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 王亚玮
妈妈的爱,温暖,明媚,清新,正如那阳光的味道。
——题记
又是一个艳阳天。
我捧着一杯香茗静静地坐在窗前,深邃的《枉凝眉》在耳边荡漾。小屋里射进了两三方斜斜的阳光,很温暖,很怡人。阳光流动在我的肩膀上,像一群活泼跳动的小精灵;又如一个清澈的眸子,瞳孔中满是关爱与希望。我张开双臂,拥入怀中的是流动的阳光,吸入鼻子通至心底的是阳光的味道。
“玮玮,今天是个好天气,晒晒被子吧!”妈妈热情地说道。“随你。”我不以为然。妈妈忙碌的身影立刻在眼前晃动起来,看得我心烦。唉,为什么要打扰我享受阳光呢?我把音响的音量调大了些,继续仰头望蓝天。在蓝天的映衬下,太阳的光晕显得很柔和。蓝天真蓝啊,湛蓝湛蓝的,像用光滑的蓝丝带编织成的巨篮,白云是点缀其中的小花,太阳是巨篮中最耀眼的向日葵。
不知不觉中,将近黄昏了,看了一会儿书,我准备睡觉了。呵,被子松松的,软软的,暖暖的,还弥散着阳光的味道。噢!这是妈妈的“杰作”。窗外吹来一阵寒风,我把头缩进被子里,把身上的被子裹得更紧了。很惬意啊,就像小时候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我忽然发觉,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在给我晒被子,一直给予我无限的关爱。妈妈用爱编织着一个摇篮,使爱的阳光普照摇篮中的向日葵——我,妈妈平时的鼓励、奖赏、批评和斥责,就是点缀其中的小花儿!
开始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阳光的味道。也许人间并不是天天都洋溢着阳光的味道,不是天天都是我心爱的暖人味道,但至少,要在心里为自己留一股阳光的味道,因为它是母爱的见证!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小见大”。很多同学写有关“母亲”的篇章都在选材的时犯了难,总觉得事情太小不能见尽显母爱的份量。殊不知,母亲对儿女深挚的爱本来就融于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本文小作者独具慧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一朵浪花——“晒被子”来表现母爱,(张丽锋荐评)可谓别出心裁。此外,文章的题目以“阳光的味道”比喻母爱显得新颖别致,很有韵味。
2.阴错阳差的幸福
赣县第二中学花蕾文学社 刘静娴
妈妈:“今天你舅母过生日,你看你表妹多有孝心,给你舅母过了生日,又买了礼物。”
我:“嘁!真正的孝心才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吃大人的,穿大人的,花大人的钱买个礼物就叫有孝心?”
妈妈:“平时你表妹不是也对你舅母很好吗?什么好东西都争着给她吃。” 我:“要是我,我就趁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给你们买房子,买车,看看谁有孝心!” 妈妈:“唉„„” 呵呵,放学时的空气真是格外清新,我大口大口呼吸着,一面同死党们打闹嬉笑着,直到看见路上陆陆续续的小学生手里拿着康乃馨时才想起,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当然,从来不会有什么表示孝心的我,今年也不会有什么“肉麻”的举动。于是,我还是若无其事地和死党们开着玩笑,直到„„
“天啊,都十二点五十了!十二点五十了!”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时间,立刻便觉得五雷轰顶,被吓懵了,“怎么办?我完了!我妈昨天还威胁我说:‘明天你再这么晚回来,就别回来了。’这下无家可归了!”我恐惧地向死党们哀嚎道,就差没掉眼泪了。死党们傻愣愣地看着我,没了主意(我妈厉害,她们可是早都领教过了)。
怎么办?怎么办?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应付的理由。可惜能用的早就被我用过几遍了,„„唉,看来我是在劫难逃了。都怪自己,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当我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去领死,突然„„
我眼前出现了一家花店,同时脑子里也冒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我给老妈送两枝花,说不定她会“龙心大悦”。接着我再扯一个“买花耽误了时间”的理由,说不定我可以化险为夷呢。好!就这么办!我把主意告诉死党,然后一时也没更好主意的死党和我一起跨进了花店„„
“真是该死!一朵康乃馨竟然要2块钱。”我拿着花忿忿地在回家的路上,“要不是怕我妈那天下无双的‘河东狮吼’,我才不会花钱买这开不了几天的破玩意呢?”„„不一会到家了,别说我还真有点不敢进去呢!万一我妈以我浪费钱为由,把我狠揍一顿怎么办?我忐忑不安地推开门怯怯地叫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咦,怎么半天没动静,我赶紧换了鞋走进家门。竟然空荡荡的,没半个人影了?!哎呀呀!我这才想起妈妈早上说了今天单位上有活动,不回来了。真是,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可怜我的六元钱啊„„
下午一回家,发现老妈竟破天荒地在家门口迎接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正要开口。老妈却先欣喜地叫了起来:“桌上的花是你买的吧!我就知道,我聪明的乖女儿是有孝心的,会给妈妈买礼物,送妈妈一个大惊喜。谢谢,谢谢你„„”
需要这么感动吗?我惊讶地抬起头,却发现妈妈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动着,那分明就是泪水,是喜悦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多年的心愿被满足的幸福。
我张了张嘴说不出话,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会为搞好同学关系而大方地送礼物,会为了自己的生日大庆特庆,会为了报答老师的辛勤劳动而花费心思,可是有几个人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呢?她们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多么华丽的语言,只要一声浅浅的简单的祝福,她们就会无比幸福,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儿女们的一片孝心啊!
〖点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溺爱中的孩子已忘了“孝顺”二字,从未为父母买过礼物或者对他们说一些祝福的话,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文中一次阴差阳错的“孝顺”让小作者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作者意在告诉读者:如果你也像以前的我一样,从未给父母送过礼物,你不妨在他们生日或节日时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这对他们来说胜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文章写得一波为三折,跌宕生姿。题目新颖,吸引力强。语言生动流畅,幽默风趣中又不乏严肃。
不足:有斧凿之痕。(谢文春荐评)
第二单元
一、训练内容 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训练目的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作指导 1.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2.搜集、阅读描写春天的有关文章。
3.读写结合,学习用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培养能将描写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参考题目
1.我心目中的春天
2.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3.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等待春天
佚 名
春天真好。
春的天空并不高远,高远了,太飘渺。春的天空也不深沉,深沉了,使人压抑。就这样不高远也不深沉的那么淡淡的一汪蓝天,淡淡的,恬静。
天空这样的蓝,山水亦这样的蓝,蓝蓝的,单纯。
这么淡蓝淡蓝的一汪小小的天空,时不时地飘来那么淡淡地几丝烟云,烟般朦胧,绸般飘逸,雾般轻柔。这单纯的蓝天,便因为这丝丝烟云而有些多彩了。
风是春舒缓的心跳。伴着柔风,这轻纱似的柔云便临风摇曳而舞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娉娉婷婷,婀娜多姿。然而,一丝丝透亮的云丝欲临风绝尘而去,瞬间又游拢而来。离离合合,聚聚散散,隐隐现现间,难舍难分,似有千般情万般爱待诉。
悠悠间,悲欢离合,戚戚切切,万种柔情相思成了愁云。仍是淡淡的那么几缕愁云,哭泣化作雨泪潸潸而下。泪轻抚着花叶间的尘土,想是在洗涤蒙尘的迷惘心灵。
恍惚间,愁云已化尽。暖暖的煦日烂漫的山花,是春甜甜的笑靥。肥肥的嫩叶花瓣,垂着珠露,水灵灵的,透亮透亮,闪烁着许多许多的光。
细雨过后,春的天空仍是那么淡淡的一汪蓝。淡淡的,恬静,蓝蓝的,单纯。想哭便哭,想闹便闹,一张孩儿脸。春天真好,我心里想着。
可是,我却已不能再像春天这样,像儿时那样了。望着窗外肆虐的寒风,我瑟瑟地打了个寒战。
好想也能将满腔愁思化作泪雨,痛痛快快地哭闹掉,可是,我已不能。听着窗外的寒风,我只能满怀憧憬地期待春天。
风还呼呼,似是给我以回答,又似在说——高远地,太飘渺,深沉地,使人压抑。屋子里,来回地,我踱着步,等待着真正地回答。
〖点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般的佳作。细腻的描写,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柔柔的情思。特别是文中叠词的大量使用,如淡淡的、娉娉婷婷、透亮透亮……更增添了文章清幽淡雅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赖秀珍荐评)
2.春节的声音
赣县第二中学 彭 琳
春节里,你用不着睁大眼睛看,就能感到节日的气氛。不信你听,“笃笃笃”、“哈哈哈”、“砰„„啪”、“铛铛铛”、“哐哐哐”、“哗啦啦„„叭”、“唰„„唰„„”
我一个人静坐在椅子上,还不到三十分钟,便听到如此众多而妙绝的声音。“笃笃笃„„”
“噢,来了。„„快请进!”
我打开门,迎进来爸爸的老朋友肖叔叔。
“笃笃笃„„”又一家的门被敲开了。据我大略统计,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之间,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家的门上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
“笃笃笃„„”的声音带来了“哈哈哈„„”的笑声。这笑声有粗有细,有重有轻,有中年人的“呵呵„„”,有青年人的“嘻嘻„„”,有小孩的“哈哈„„”,还有那老年人无声的笑。笑声里,小主人同小客人一起玩鞭炮了,“砰„„啪„„”远远近近的鞭炮声连续不断。
声响最多的地方要属厨房了。听,刀碰菜板的声音,“铛„„铛„„”、“哐哐„„”;油锅炸鱼的声音“剌啦„„”;盘碗相碰的声音,“叮儿铛儿„„”;忽听“哗啦„„叭”,不知谁家碗碟打碎了„„
听,一个新的声音——,是那么轻,那么有节奏,“唰„„唰„„” 打开一道门,啊,原来是隔壁的张阿姨在打扫楼道。“唰„„唰„„”花生壳、瓜子皮、碎纸屑攒成堆„„
听,不知是哪家传出了歌声,平稳、轻快。鞭炮在响,笑声不断,歌声阵阵,这都是有声的。然而我们更忘不了留心那无声的。在这无声里,我感到欢乐,一切能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在这无声里,透过擦得亮亮的窗户,有一大群雪白的信鸽飞过蓝色的晴空;在这无声里,细细体味春天怎样静静地来到;树枝上酝酿着新的芽苞,暖流驱散着寒流;在这无声里,大地春回。
啊,我倾听着这一切声音,又寻找着默默的“无声”。在这音乐里,在“无声”中,我感受了生活的快乐,看到了祖国的欣欣向荣。
这节日的声音,丰富多彩!
〖点评〗
欣赏本文犹如欣赏一曲快乐的乐曲,“乐曲”中传达出“生活的美好,祖国的欣欣向荣”的积极主题,文章构思巧妙,主题深远。笔法中作者体现的最大特点是对春节发出的各种声音的描写准确传神,笃笃的敲门声,砰啪的鞭炮声,刺啦的炸鱼声,唰唰的扫地声还有各种笑声都描摹得生动形象,充满了现实感,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此外,文章层次结构的安排异常分明,开头总写春节的各种声音,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中间具体描写各种声音表达主题,而衔接过渡也自然流畅。
不足:有的语句表达意思不够明确。(谢文春荐评)
第三单元
一、训练内容 科海泛舟
二、训练目的
1.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2.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写作指导
1.回顾已学过的有关现代科技的文章。
2.教师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3.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
四、参考题目 1.大自然的启示 2. 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 渔人和沙丁鱼
佚 名
“今天我们的收获可丰富了,捕捉到了十多条沙丁鱼,只要卖出去就能赚不少的钱。”一个刚从事捕鱼工作不久的渔民兴奋地说。
“好,不错不错!恭喜你啦。”另一个渔民赞叹道。
“好了,我们走吧!”渔民满怀喜悦地说。
„„
渔民经过半天的运输回到了岸上。
“好了,我们终于凯旋而归。”说着,渔民打开装着沙丁鱼的箱子,却惊奇地发现——活生生的十多条沙丁鱼已经变成了两条呆呆的。“怎么会这样?”渔民失望透了,脸色像苦瓜一样。
第二天,渔民又早早地出海捕鱼。同样的,他今天还是捕捉了很多沙丁鱼。渔民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所以他向有经验的渔民请教:“请问为什么我将沙丁鱼从这里运到岸上后都死掉了?”
有经验的渔民顿时哈哈大笑。他说:“你肯定是不知道了。沙丁鱼喜欢群集,生性不好动,所以容易缺氧而死,你可以捉几条鲶鱼放进去。”
渔民迷惑不解“为什么要捉鲶鱼?”
有经验的渔民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渔民无可奈何,只好照着将鲶鱼放进去。回到岸上了,渔民看了一下沙丁鱼的情况,结果发现这次的沙丁鱼都好好地活着。渔民思索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
夜深人静,渔民已进入梦乡。他梦见了沙丁鱼正被鲶鱼追赶着。这时,沙丁鱼一边躲避鲶鱼,一边对渔民说:“伯伯,你可知道我被鲶鱼追得多累啊!我看到了鲶鱼就像是老鼠看见了猫,跑个不停。这样一个陌生分子的加入使我多不安,在危机感的支配下紧张地不停地游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生命的潜能。虽然很累,但是还是要感谢你这样做,因为这样我才能够活着回到港口。”听到这话,渔民的嘴巴微微地颤动了一下,笑了。
从此以后,每逢渔民去捕鱼时捉到沙丁鱼,渔民都是用“鲶鱼法”去救活那些沙丁鱼。而这“鲶鱼法”就像是一种奇特的魔法,总能让它们活着回到港口。
“因为鲶鱼,沙丁鱼活下来了。”这道理不但适用于捕鱼,我们在学习、工作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假如身边有了竞争的对手,就会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格外紧张,格外小心,格外努力。所以,对手在带来压力的同时还会带来动力——带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点评〗
文章巧妙地采用谈话式的写法,有渔人和渔人的对话,也有沙丁鱼和渔人的对话,显得十分亲切自然,又十分有趣.作者把沙丁鱼人格化了,不仅形象地写出沙丁鱼的真实感受,而且让人了解了它的生活习性.在读故事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科学知识.(吴仙桃荐评)
2.来吧,克隆人!
佚 名
1997年,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竟成了大街小巷人们竞相谈论的一个时髦词语。无性繁殖,只需单体细胞而不必胚胎细胞,这多新鲜,这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羊可以克隆,当然牛也可以,马也可以。聪明的人类马上就会想到人能不能克隆的问题。开始,人们觉得兴奋,肢体的残疾,器官的老化,都可以借助克隆技术来“更新换代”,人可以因此永葆青春,减却多少疾病的折磨。很多疑难杂症也显现出治愈的曙光。但人们的兴奋点没有持续多久,冷静下来的人又产生了新的忧虑。如果从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克隆出新的生命,那么这个“新人”与体细胞的提供者是什么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这是伦理学要回答的问题。这就不只是有趣了,它还显得很棘手。如果理不顺这种新型关系,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再者,随着克隆技术的普及,如果任由克隆人产生,那人们会对高智商高素质人的体细胞趋之若鹜。这样的话,是不是造成平衡的打破?设想一下,如果满街行走着的都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那谁还愿意做普通劳动者?当人人都昂起骄傲的头颅时,谁还去种田、做工、打扫垃圾?难道古人诅咒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的成了现实?这想起来也会令人惶惶不安。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当“克隆人”不再是技术难题时,还会产生更坏的恶果。试想一下,战争狂利用克隆人作战,这不是科技对人类的挑战和奚落?再有人用克隆人传播瘟疫,人们又将如何招架?长此以往,这小小的星球,除了覆灭,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想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惊出冷汗来。
世界许多科学组织都在竭力阻止克隆人的出现,但是,凭着我有限的科学知识,凭着我的直觉,我敢断言,克隆人的诞生不会久远。虽然,大多数科学家凭着科学的良知,会把克隆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引导,但是,不排除少数的人在“科学”的外衣下做着有违科学道德的事。克隆人是天使,是魔鬼?不久将会显现。我以为,我们所能做到的是,用道德的准绳去制约邪恶,让科学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驶进。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大多数地球公民有着善良的愿望,纵然有少数恶魔作祟,它们也会在闪着寒光的正义之剑前瑟瑟发抖。
克隆人,要来你就来吧。有了道德之神的庇护,人类是不可战胜的。
〖点评〗
本文作者怀着一种人文关怀,提出了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类,如果科学发展有一天走到了它的反面,那是善良的人们不愿看到的。这篇文章以浅显的文字,把克隆人放在人类道德伦理的天平上去,从而希望以道德的准绳去制约邪恶,让科学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驶进。(吴仙桃荐评)
第四单元
一、训练内容 到民间采风去
二、训练目的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写作指导
1.阅读与写作结合,学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2.专访,调查,找查资料(采风)。
四、参考题目 1.家乡风情 2.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故乡舞龙
佚 名
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个时候,家乡的各个乡镇,就组织起一支支舞龙的队伍,然后,云集城里汇演。那一幕幕精彩绝妙的表演,让父老乡亲们乐开了怀。
下午两点钟,一声声雷鸣般的铁炮声传递着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舞龙的队伍来啦!我飞奔到大街上。这时的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呐喊声、喝彩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人群中挤到表演队伍前边。锣鼓声、鞭炮声更响了,似乎真要震聋人们的耳朵。街中间闪开一个较为开阔的场地,只见星星点点的样式各异的花灯闪亮登场了。因为是白天,烛光不及夜晚那样明亮,但莲花灯却更显得清秀与典雅,鲤鱼跃龙门花灯也更精神。只见十几条鲤鱼灯形象逼真,神态可爱,一个比一个活跃。那样子,活脱脱的是美丽的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畅游。
不多时,在鞭炮、锣鼓的迎接下,一条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龙头上的一串大铜铃哗哗作响,给这热闹的场面又增添几分喜庆的气氛。随着巨龙的舞动,喝彩声和各种乐器的奏鸣声汇成一片。此刻的巨龙更长精神,只见它尽情地飞跃、升腾、游动,颇有哪吒闹海的气势。
巨龙很快就舞到我的身边。只见龙嘴大开,似两个扇动的簸箕,两颗通红滚圆的眼珠忽闪忽闪地眨着,头顶上那对龙角似是从孙悟空那里借来的金箍棒。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这条巨龙就在原地舞起来。它时而欢腾奔跃,时而蜿蜒盘旋。龙首追逐着龙珠,龙珠在舞龙者手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巨龙也随之翻转腾挪,紧追不舍。龙尾也不示弱,随龙身游走、舞动,着实骇人,大有横扫千军之势。如此的威武,如此的洒脱,引得喝彩声此起彼伏。
看着看着,我发现,龙珠是舞龙队伍中的主角,舞龙珠者是整个队伍的总指挥,其他人均要密切配合。龙不离珠,珠不离龙,舞龙珠者把龙珠舞活了,整条龙也就活了。你瞧,那龙珠哗哗作响,诱得金龙垂涎欲滴,金龙始终得不到龙珠。你听,那锣鼓声与舞龙者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金龙追逐龙珠激烈时,锣鼓声也激烈,锣鼓的节奏舒缓时,也正是金龙喘息时。龙珠、金龙、锣鼓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忽然,人们高喊起来,原来前面的路通了,金龙昂首而过。随之,一条巨大的青龙又腾空而起。它那豪放的舞姿,引来人们的阵阵喝彩。随着青龙狂舞,不知谁点燃了烟火。顿时,浓烟弥漫开来,青龙随之翻腾,仿佛惊龙出宫。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条条巨龙走远了,路边的人们却久久不愿散去。看着一张张喜悦的笑脸,我突然想到,我们的生活不正像这飞舞的巨龙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活力吗?
〖点评〗
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首先,小作者选择了民间正月十五的舞龙灯真是找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可以说选材方面独具慧眼。其次,文章思路清晰,小作者以其极其简练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带我们观看舞龙灯的整个过程,感受了现场热烈的气氛,使人如身临其境,可以说体现了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力。最后,文章篇末揭示寓意,深化了中心,可以说是一篇相当不错的习作。
(胡赣鸿荐评)
2.希望的田野
萍乡市第七中学八年级5班 张 玉
今年暑假在乡下亲戚家,我经历了一次特殊的磨练,它使我真正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
那天,我在睡意朦胧中隐约听到表叔的声音:“吃早饭了,吃早饭了,你能帮我们割稻谷吗?”我下意识地答了句:“好的。”我一骨碌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心想:太好了,我还从来没有割过稻谷,肯定非常好玩。
吃完饭,我清醒了许多,我们一行人一人拿起一把虽已生锈但齿轮锃亮的镰刀出发了。走了一会儿就到达目的地了,我眼前一亮: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被微风一吹,就像金色海洋的波浪,一层层荡漾开来。不禁让我有一种身在海边的感觉,我迎着风,踏着浪,似乎心境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下田了,我的脚踏在湿热的泥田里,就像是踩在软绵绵的水汽球上。我一手拿刀,一手握稻,一用力,一簇稻谷就到手了。这太容易了!我兴奋的想。可是过了不久,一刀刀的重复,我的手酸了,回头一看,一簇簇已堆积成山的稻谷晃红了我的眼睛。但又不好意思说先行离开。就这样坚持割了半个上午,我累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表叔看我一副累得难堪的样子,慷慨地说:“你回去休息一下,帮我们提点水来喝。”我赶紧回家,歇息了一会儿,我拿了一壶水,捧了一个西瓜,走回田埂上,我左摇右晃的,只听“啪”的一声响,西瓜碎成了很多小块。我闯祸了,正不知所措时,表叔走过来拿起碎西瓜就往嘴里送,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更加羞愧,脸变得发烫。正在这时,有人叫:“回家吃饭了。”我赶紧往回走。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使得地面变得异常的烫。为了不让我受苦过度,姑奶奶让我下午休息。经过几天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割稻谷、脱稻谷、晒谷子、耕田,以及栽禾苗的整个过程。
这个暑假,我在他们家住了十多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许多同龄的孩子在玩在笑,我心想:如果让他们去割稻子,他们能忍受得了吗?但表叔他们不同,他们干了这么多活之后,脸上泛起的是笑容,这就是丰收的喜悦吧。对,还有希望,是他们艰辛的劳动换来的对未来的希望。
我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向回家的路,我明白我的希望在哪,我的未来在哪!
〖点评〗
本篇作文来源于生活,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让一个城里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没有华丽的词藻,给人一种清新的意味。结尾部分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主题得到了升华,让人明白生活是充满希望的。(钟杏琴荐评)
第五单元
一、训练内容 古诗苑漫步
二、训练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古诗,诵读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三、写作指导
1.学生搜集古诗中如: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 2.从诗的作者、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来鉴赏。
四、参考题目
1. 赏析 2.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观刈麦
万载黄茅中学 汤冰瑶
五月,是一个金黄色的季节。
农田里,男人们都在地里辛勤地劳作。妇女领着小孩给田里正在劳动的男人们去送水,送粥。
作为县尉的我,正坐在一乘小轿中,去视察民情。我不时地掀开轿帘,欣赏着一片忙碌的田野风光,心里好不得意,又是一个丰收年!突然,在离官道旁边的田地里,我看到了我的老朋友——老李(其实他只有40多岁)的一家正在南冈麦田上低着头割麦。老李一家世代务农,但他爷爷与我爷爷却是好朋友,我俩小时候经常在一起打闹,后来我家搬走了。我俩也就没再见面了。没想到我来这里视察的路上,却鬼使神差地遇到了久别难逢的故友。
尽管四十多年了,但他脸上的那一块疤——我小时候的“杰作”,却成了我辨认他的标志„„
此时的老李和他的两个儿子正忍着脚下的暑气熏蒸,忍着背上烈日烘烤,在挥汗如雨地割着麦,不时地用手巾擦了擦额上的汗珠。真恨不得白天能长一点,好把这块麦早点收割回家。我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跟父母在月光下插秧的紧张场面,父亲在月光下赶着牛儿打滚子(南方在插晚稻前要用滚子把禾蔸轧平,以便插秧)的情景一幕幕地在脑海中浮现„„
我正要叫老李,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妇女牵着一个脏兮兮、打着赤脚的小孩,迎面行来,不时地哀叫:“行行好吧,行行好吧,让我在你这田里拾点麦穗吧„„”
我一时没有了赏景的雅兴。
只见那个穷妇人手里拿着一个破篮子,一边在老李身后拾麦。
不知是由于贫穷妇人的出现,还是老李的确累了,他停了下来,大声地问穷妇人:“喂!你怎么不去自己家田里做事啊?”这句话,就连远处的我也听得一清二楚。因为他的嗓门一向很大,至于贫穷妇人说的话却一点也听不清。
看到这个情景,我内心沉甸甸的,我对轿夫说,“往那个贫穷妇人旁边走”。刚走几步,只听见轿帘外隐隐约约飘来了一句:“我们的麦子稻子全交给官家了,全家人几张嘴,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惭愧万分!不由地对轿夫一声大喝:“走,回去!” 因为我知道繁重的赋税既然使穷妇人失掉田地,那也会使正在割麦的老李一家失掉田地。我还有何脸面见以前的好朋友啊!本打算下轿与老李相见的主意一下子就改变了。
我这个父母官,每年的得到的俸禄多得一家人都吃不完,可那些正在田里辛苦的农民却连自己的肚子也喂不饱,我实在是愧对百姓啊!怎样做才能改变现实呢?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沉的„„
〖点评〗
对课文的活用,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妙法。它既与阅读教学相联系,又是对阅读教学的很好拓展。真正做到了读写一体化,在读中写,在写中读,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又锻炼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这种作文训练方法值得提倡。(龙永忠荐评)
2.回望潼关
广丰县实验学校桂芳2班
俞 芬
从一个监察御史,到礼部尚书,到中书省事,再到现在的山西行台中丞,谁能知道,中间有着我张养浩多少苦闷忧愁?
我立于潼关之路,它作为交通要道、军事重地,地势那么险要„„历史上关于它的那一连串故事,我已不忍再去回顾。潼关啊!你可知我对你的感情?多少年来,将军们在这里会合,群峰众峦像忠诚的卫士一样,不离不弃始终守在这里。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巨人一样似乎要把小小的我给吞噬了。你把华山收在腹中,又用黄河来守门,你似乎要让自己变成一条险路,而且你的的确确就是一条名符其实的险路啊!
遥望长安一带,曾经辉煌的景象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秦汉两朝分别在此建都,万顷高楼,百千阁楼,瓦檐生姿,琉璃生辉。而如今,不必说什么亭台楼阁,就是那万间宫殿,也早已化作了泥土,目之所及皆令人心寒啊!
一个朝代的兴盛,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这时候,乐的是皇帝贵族,苦的可是我们的老百姓啊!一个朝代灭亡了,连绵不断的烽火摧毁了多少人家的家园,衣衫褴褛,饿殍千里,受苦的还是我们的老百姓啊!无数个王朝的兴衰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间凝结着多少百姓的血泪!
如今,关中大旱,朝廷派我去办理赈灾。关中的灾情那么严重,面对大批大批面黄肌瘦衣食无继的灾民,朝廷这一点点赈灾的粮食有什么用呢? 苦的又是百姓哪!
现实是如此残酷,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无计可施,“哎„„”愁闷中,我不由吟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评〗
作为一次单元训练,本文属于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首先,它特别选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切入人物内心,让丰富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忧国忧民思想;其次,它逆向展开,以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为基点进行倒发散,先描绘潼关之路的重和险,接着写往事不堪回首,再由面到点,推到百姓的苦,情感渐渐酝酿,终至最后水到渠成地呼出这首千古绝唱;再次,它自始至终饱含着深切的感情,读来无法不令人和主人公一道深深慨叹。
当然,文章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收集的材料相对贫乏,每一个段落的内容似乎都不曾具体深入,因为就显出笼统空洞。
(林云霞荐评)
第六单元
一、训练内容 背起行囊走四方
二、训练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留心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写作指导
1.查阅地方志,访问老人,或实地游历考察。
2.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览。
四、参考题目
1. 的传说 2.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庐山观景
瑞昌五中八年级11班 邓 宁
庐山风景很美丽,是中国十大风景区之一。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游览了一趟。我们坐着旅游车,沿着盘旋的山道向山顶爬去,我心里怦怦直跳,生怕车翻下山去就没命了。约过了半小时,车来到了庐山顶。让我想不到的是,这里竟还有房子,有街道,有许多商店和旅社,住在这里的人真像是天上的神仙。
一会儿,旅游车把我们送到了含鄱口。它两面是耸立的高山,中间一个大缺口,下面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爸爸说,含鄱口的日出是最美丽的景象。那天天气不好,早晨起了大雾,连鄱阳湖的影子也没看到,更看不成日出了。真是可惜呀!脚都被茫茫的雾海淹没了,我感觉身在天宫里,真是有趣极了。
出了含鄱口,我们又来到了三叠泉。三叠泉原来是一条大瀑布。泉水从青山之间哗哗地流下来,好像天上垂下的一匹布,悬挂在碧绿的青山之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瀑布,我感到它雄伟壮观,便想起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了三叠泉,我们不顾疲劳,又到仙人洞。仙人洞的洞口十分宽大,高约四米,宽约十来米,深足有八九米,就像一只老虎张着大嘴。仙人洞里面正中是一尊佛像,这里的游人特别多。
最后我们来到锦绣谷。锦绣谷很陡很险,只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石阶往上爬,下面就是一百多米的峡谷。我当时真担心会掉下去,站在锦绣谷上,九江县的楼房就像很小的火柴盒,汽车好似蚂蚁,锦绣谷真是又高又险呀!
庐山的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我希望有机会再去庐山游览。
〖点评〗
小作者以游踪为线,叙写了游庐山的过程,并向我们有所侧重地展示了含鄱口、三叠泉、仙人洞、锦秀谷的奇异景观,是一篇较为成功的写景游记,其中引用古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意韵。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文章对于所见之景观,描写不够具体,如能对某一处景观精雕细
琢地加以细描,文章内容就更充实一些。语言的运用还有待推敲,力 避平实为好。(冯万荣荐评)
2.祖 国 风 采
贵溪市实验中学八年级5班 霍许
当我背起行囊,走过四方,祖国如诗般婉转、如画般绚丽、如歌般优美的山水便镌刻成我心中不朽的风景。
咏叹调──东方明珠
清晨,蓝色的云霄里长出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金线冉冉升起,当耀眼的光辉洒向东方明珠的一刹那,这晶莹剔透的球体再次苏醒,显现出它们的本色——如水晶般散发异彩,将阳光反射向四周,顿时,黄浦江上仿佛铺出一条碎光闪烁的大道,让人心动,让人为之感叹!让人不禁想飞奔而去!„„这,就是东方明珠别具一格的“磁性”,是她独特的魅力。这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的一个亮点!它将永远矗立于世界东方,咏叹美好的生活。
进行曲──三峡工程
溯流而上,走近大坝,见到的是两侧动与静的对比。坝身上游水波不兴,一平如镜;下游一侧导流底孔喷出的汹涌波涛,如无数条奔腾舞动的巨龙,在空中溅起数米高银白的飞珠碎玉,撞击着,直泻而下。问苍茫大地,哪一处江流曾经积淀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哪一方水域曾经荟萃了如此众多灵秀?承载着这沉甸甸文化与灵气的江水,汇聚到三峡大坝时,怎能不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中国画──在水一方
风尘仆仆来到绍兴,清灰色的明清砖瓦整齐而不规则地布满了整个小镇,已近黄昏,夕阳为小镇披上一件粉纱。泛黄的柳条微笑随风轻舞,青砖铺砌的山路延伸向远方,湿润平滑的青苔挤身于石板小路的缝间,调皮地闪着绿光。木船摇过的岁月,带着一串串涟漪。石板桥安静地架在每个需要它的河道,与两岸的人家、酒楼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画。
水做的江南,让繁华的祖国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古朴的江南,让旅人永远怀恋的家!
啊!我如诗、如画、如歌的祖国!等到暑假再度来临的时候,我还要迈开远行的脚步,再次投入你美丽而宽广的怀抱。
〖点评〗
本文小作者采用“剪影法”,选取自己游历过的三个景点,从不同角度描绘出景物之美:东方明珠在朝阳中的奇幻美;长江三峡动静中蕴含的力量美;绍兴小镇小桥流水的古朴美。此外,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结构严谨,仿佛是随意淡描,小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却尽显其中。
(刘海英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