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

时间:2019-05-15 01: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

第一篇: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

《纲要》已着重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幼儿通过用自己的方式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为集体教育实行同一目标、内容、过程、标准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同一教育,所以它只能面向一部分,被忽略的一部分作为陪读则是一种“时间和隐性浪费”。满足不了多层次幼儿的个体需要,往往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挖掘幼儿的潜力。而开放性区域活动能体现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满足多层次幼儿的需要,弥补集体教育中的不足,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区域活动的环境,为多层次的探求提供媒介

开放性的区域活动区不是随意地摆放一些玩具或者游戏材料,而是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这样开展的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实施对幼儿的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很好地渗透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二、有效指导,保障活动顺利实施

区域活动提供孩子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教师并不是随便孩子怎么去玩,不管不问,这样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活动、停留在肤浅表面的乐趣。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那么老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设法把活动引向深入,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因此,开展开放性的区域活动,能使幼儿在开放的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发现、自我协调、自我交往,积极探索”,从而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给我们深入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挑战,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教师如何摆脱集体教育活动行为的桎梏,转变角色在开放性区域活动中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凸显个人魅力。我们应该针对难点、结合实际,让教师不仅应是开放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更是开放性区域活动的指导者、有心的观察者、快乐的合作者,这样才可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

幼儿园大班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着眼于表层,着眼于眼前,逐渐转向关注深层,关注长远发展。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结合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开放性区域活动的形式被大多数幼儿园所接受,大家也在努力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区域活动的许多优势,它以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而学习性区域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

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特别是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许多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喜欢自己去探索、寻找,并且对各种探索性的学习、操作活动津津乐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在以往开展、实施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学习区域更受幼儿欢迎?如何让孩子在学习区域中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如何来始终保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等等。如果我们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将会大大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因此我在自己的工作时间中进行《幼儿园大班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

1、对象:大

(三)班的全体幼儿

2、时间:2004年9月——2005年8月

3、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操作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成果:

(一)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

在小中班区域设置时,我们是利用教室空间设置区域,并规定参加区域活动的几个时间段,使每个孩子活动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显然这样的空间对于大班幼儿来讲,影响了区域内容的丰富,阻碍大班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使他们独立活动受到限制。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能否根据班级现有条件,扩大区域空间?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腾出午睡室空间,在中班基础上增设几个区域,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教师站在能观察到教室、午睡室二处空间活动的幼儿的地方。空间的开放,使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可以自由进出固定在教室、午睡室的活动区,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图1——4)

]

图1图2

图3图4

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们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们班的几位幼儿,非常喜欢益智区中的棋类游戏,在晨间或饭后的其他时间里,他们就会自己去将其中的棋类找出来,开始游戏。同时还会引来许多的围观的幼儿,如此一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图5)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图5

(二)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促进幼儿独立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指导方法,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而何谓开放式游戏环境,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时间由幼儿自由支配,游戏的空间及玩具材料可以共享;二是开放的性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在开放式指导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即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平时对话。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

2、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常采用“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自己思考。

3、赏识的原则。即对幼儿经常给予由衷的赞赏。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们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就拿生活区神奇的小刨刀活动来讲,开始教师通过呈现结果及激励的提问,引起幼儿使用工具的愿望。“萝卜丝、萝卜泥都是用小刨刀刨的,怎样才刨出萝卜丝、萝卜泥?”在幼儿操作过程对他们的大胆尝试教师表现出极大的惊喜,“你们也能向爸爸妈妈一样使用刨刀啦”激发幼儿的自信,并引导幼儿调换刨刀洞的朝向,探索安全、方便使用刨刀的方法。活动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换使用刨刀的经验,得出正确安全使用刨刀方法。

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我们还努力寻求让幼儿自己来学习。虽然幼儿掌握知识的历程的缓慢的,但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追求知识掌握的多少,追求学习方法的获

得。因为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就拿折纸来讲,在拼七巧板中,我们提供有拼搭好的图形的范例给幼儿,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范例自己学习拼图。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都有成果,但从幼儿思维角度看,幼儿不需要任何思考。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请幼儿自己具备一定的想象和拼搭能力的同时开展拼搭活动。活动后,组织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拼搭出XX图形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拼图,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开放性学习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宽松地用各种方式穿彩珠、玩益智游戏等。有时,一个区域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钓鱼”游戏中钓不同图形的鱼、不同数量的鱼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如图6——7)总之,内容与目标相匹配,那样的区域活动就不会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图6图7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案例一)

同时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总之,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就拿生活区神奇的小刨刀活动来讲,开始教师通过呈现结果及激励的提问,引起幼儿使用工具的愿望。“萝卜丝、萝卜泥都是用小刨刀刨的,怎样才刨出萝卜丝、萝卜泥?”在幼儿操作过程对他们的大胆尝试教师表现出极大的惊喜,“你们也能向爸爸妈妈一样使用刨刀啦”激发幼儿的自信,并引导幼儿调换刨刀洞的朝向,探索安全、方便使用刨刀的方法。活动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换使用刨刀的经验,得出正确安全使用刨刀方法。

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我们还努力寻求让幼儿自己来学习。虽然幼儿掌握知识的历程的缓慢的,但教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追求知识掌握的多少,追求学习方法的获

得。因为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就拿折纸来讲,在拼七巧板中,我们提供有拼搭好的图形的范例给幼儿,幼儿根据能力来选择范例自己学习拼图。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都有成果,但从幼儿思维角度看,幼儿不需要任何思考。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请幼儿自己具备一定的想象和拼搭能力的同时开展拼搭活动。活动后,组织幼儿对自己刚才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组织幼儿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拼搭出XX图形的?”从而概括出符号转化、迁移经验、模仿范例、具体模仿的学习策略。同样是拼图,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成果,又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三)活动过程的指导:

1、活动前的准备: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开放性学习区域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域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宽松地用各种方式穿彩珠、玩益智游戏等。有时,一个区域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钓鱼”游戏中钓不同图形的鱼、不同数量的鱼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如图6——7)总之,内容与目标相匹配,那样的区域活动就不会是只重形式,盲目投放材料了。

图6图7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案例一)

同时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总之,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影响幼儿学习、探索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幼儿在选择区角、材料时,有的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说材料的外形、色彩等;有的喜欢操作的过程,比如说幼儿喜欢玩水、喜欢舀米、喜欢捏泥等,这容易使幼儿沉溺于某一个或几个活动中。

如果要使幼儿兴趣广泛,关注所有的活动区,就需要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诱发其内部动机,通过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在各个区域的探索成果来引起其它幼儿的兴趣,通俗地说就象电视里做广告一样。例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对穿木珠这一活动并不是十分热崇,但当有幼儿将自己的木珠串当“项链”、“手链”带时,就会有更多的幼儿去模仿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接着,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串出有规律的珠串(如

色彩、形状。大小间隔等),这样就使得活动向更深一层次开展了,效果也更佳。

同时,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认知风格、表征特点、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而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是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我们要关注的不就是幼儿获得成功的方法和过程吗?那么,通过交流讨论这个环节,向幼儿展示各种成功的途径,是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很好的交流机会。例如:在益智区中有的幼儿模仿建构“房子”,有的幼儿看了模拟物基本上就能理解其结构,并试着自己来建构;有的幼儿则是自己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拼搭;在交流讨论中,鼓励把自己获得成功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如图8)

图8

最后,环境宜安静。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体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因此,相对而言,要追求互不干扰、互为方便的环境效果、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另外,活动区的布置也不宜过于花俏,以简洁、温馨、一目了然为好,力求创设一个轻松优美的活动环境。

2、活动过程中:观察“需求”,了解“水平”

(1)以观察、鼓励为重。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以观察、了解为主,以鼓励、尊重为重。观察的内容:

一是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

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2)以间接指导为主。

以个别化学习为特点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一个显著不同,便是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不一样的。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以间接的为主。这种间接指导,第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如幼儿在拼智力拼盘活动中,当老师观察到大多幼儿己驾轻就熟,且兴趣下降时,及时投放更多的图片等,使幼儿从材料中获得探索学习的新的激情。(如图9)

第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还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案来?试试看”等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

(3)以适时适度指导为要。

适时,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老师要予以及时的支持与帮助。适度,指教师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活动结尾部分:引发感受,提升经验

当幼儿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这时,对于教师的“评价”,第一,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把彩珠串得真长”,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的积木拼搭得真好”,是激励幼儿学习垒高技能,使手眼活动更协调。再如,“某某小朋友插拼盘用的时间最少”,目的是让幼儿提高学习活动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其次,可以是激趣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域),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第三,可以是讨论性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的交流,更多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进行集体讨论。“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为什么这天平老是要倾斜?”“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因此,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是极有意义的。当然,这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使每一次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在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结束,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当幼儿有一定的延续需要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用最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处理,以确保幼儿的活动能得到最好的衍生。(如案例二)

四、体会:

(一)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

首先,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非表面的兴趣,而是真正具有学习内驱力的兴趣。在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其次,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关注学习的方法,关注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学,也许比学会更有意义。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是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开放的环境下,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性学习。如,看着“图示”学习系鞋带--探索看图解的方法;看着“说明书”学习冲配果汁--学会看“说明书”的本领。这样的学习对幼儿也许是有意义的。另外,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在学习中更往重幼儿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一切,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积极的体现。

(二)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期以来,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作是接受安全由教师预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结构以及不同的经验基础都被忽视了。因此,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划上

了等号。集体教学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诚然,集体教学活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地作用于幼儿的教学方式。然而,它的致命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教师是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的,也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应运而生的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就以它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另外,新的教学价值观还要求我们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一种更适合于幼儿发现性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动作、表象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往往是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借助于操作摆弄,与客体交往,进行发现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比单向的接受性学习更有意义。总之,心得教学价值观,要求我们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体现了新的教师价值观

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通常是个别进行的。这种活动形式,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教师积极的自我形象。

另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我教你学的教育者形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大纲,而非幼儿。空间距离的接近,使教师能走近孩子,有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这时,教学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教学的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使教育目标真正需求化了。

(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开展,幼儿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体现:

1、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对自己充满信心

传统教育下,幼儿对老师惟命是从。从不敢怀疑教师,更不敢在课堂上提出不同意见。现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气氛日益浓厚,幼儿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认识青蛙生长过程中,教师讲了青蛙的四个生长过程,幼儿认为不够细致,提出自己从书本获得的更为详细,青蛙生长过程划分六个。对于只有6岁的孩子来讲这种不唯上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幼儿对自己的自信,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2、独立完成任务,不依赖他人

学期结束,我班与平行班独立完成任务的测查实验。我们选择了在单位时间里学折纸工,我班独立完成任务人数为93,平行班为85。在这个实验中不排除幼儿折纸技能的干扰,平行班12人遇到困难,有11人求助老师,我班13人遇到困难,只有2人求助老师,其他人都是自己解决困难。由此可以看出我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五、感受:

1、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必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观念的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种质的飞跃。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使得对于幼儿的“反常行为”象课堂上的反驳等才能认可。承认幼儿间的差异,才能给每个幼儿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自主性的三个方面

我们一直在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其实人的自主性有正反两面方面。独立需要过程,往往不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视其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过于自负则听不进他人意见。思维独立性过强,也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幼儿的自主性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主性过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加以控制。把握好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度,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过程中,虽然涉及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但不够深入,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通过整个课题的研究发现在整个开放性学习区域的活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唯有游戏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快乐,帮着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安全的游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婴儿坊”游戏中,布置上温馨的窗帘,醒目的标记,摆放实物娃娃,让孩子们在给娃娃洗澡,喂娃娃,给娃娃穿衣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为孩子们准备沙发,放上温暖的抱枕。孩子们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玩着有趣的游戏,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情绪上也得到了满足。

《纲要》中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误区: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太难的、交往较多的游戏他们也不会玩,所以就玩玩积木、看看书、画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的早期教育,电视、广播、电脑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更何况,小班幼儿已经开始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单纯的独立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他们需要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更加有助于拓展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游戏产生。因此,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生活化游戏活动。如:丫丫点心店,幼儿在买点心,吃点心,卖点心的游戏中体验生活,再将生活中的点点生活经验映射到游戏中,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第四篇: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活动方案

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活动方案

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时间里,让幼儿在设置的各活动区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展开活动,例如角色活动区(娃娃家)、建构活动区(建筑角)、科学活动区(数学角)。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具有年龄段特点,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是为5—6周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需要而创设的。与中小班幼儿相比,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游戏经验也更丰富,幼儿间的互动交流也更频繁有效了。因此,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应该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游戏需要,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发展幼儿创造、探索、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各区域活动的地理位置以及互补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一般以动静原则为主来划分场地。较为吵闹的、幼儿互动较为频繁的活动区域通常集中在相邻不远的场所。例如角色区的“新鲜水果店”“电脑形象设计中心”“飘影发型设计中心”集中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形成了热闹的“商业一条街”。较为安静的、幼儿单独或二、三人共同活动的区域可以集中设置在教室的一端,或

分散于教室僻静角落。如进行美工创作的“艺术工作坊”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走进科学”集中设置在教室北边较为宽阔的地带,便于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自由操作;“乐乐书吧”设置在远离其他区域采光条件好的大窗户下,两个硕大的蘑菇形书架就像两堵墙使书吧自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天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具有开放、自主的特点,能更多的体现幼儿的自主愿望和行为。但是怎样做才能既让幼儿遵守必要的活动规则,又不影响区域活动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呢?怎样让幼儿在秩序井然的活动中体验与材料、同伴的协调互动?答案在于建立“具有规则提示”的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理解活动规则的运用和意义,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客观上也能保障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般规则提示包括活动区域人数的提示、活动时间的提示、操作过程以及评价的提示,不同的活动区域可以利用墙饰、图文标志、操作材料、家具、建筑物等形成不同的规则提示。

由于活动空间、活动区域的自身特点等因素的限制,各活动区域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部分幼儿,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幼儿和活动区域数量确定各个活动区域的人数;从另一方面来说,大班幼儿活动目的性和计划性已经进一步增强,能够根据自己的游戏愿望和游戏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各区域活动标志用图文两种形式表示,对应各

区域名称有一排小插袋,插袋总数大于幼儿人数,以放宽幼儿的选择范围,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一般说来,大班区域活动时间为四十分钟左右,整个区域活动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幼儿的活动、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及评价三个部分,大部分活动时间完全由幼儿自己掌握。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合作游戏中,时间提示既能帮助幼儿安排自己的游戏进程,与同伴约定游戏次数,又可锻炼幼儿的时间概念,增强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区域活动材料时幼儿操作,探索的学具和物质基础,教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就会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

角色区是幼儿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通过模拟、想象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游戏,需要在游戏中运用各种逼真的玩具以及玩具代替品和半成品材料支撑游戏的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玩具物品不仅要坚固耐用、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而且要数量适宜,仿真度高。

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已经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意识和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能够有意或无意地将生活经验自然地运用到游戏活动中。仿真度高的玩具物品或是真实材料的运用,更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和活动兴趣。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景象却是,角色活动区里一排排、一堆堆已经破旧的塑料仿真小玩具充斥孩子们的游

戏空间,数量并不少,足够幼儿把玩一段时间,可是其中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操作程度低,使用功能有限,不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使用物品的兴趣和探索热情。玩具的数量应该与幼儿的人数相匹配。适宜的玩具数量不仅可以减少因争抢玩具物品而导致的人际纠纷,而且可以引发幼儿间的合作、轮流使用、等待的意识。如果说角色区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逼真的玩具或替代品,这些高结构性材料,那么美工区就绝对需要纸、布、线等低结构性材料,以及笔、剪刀、胶水等工具。美工区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丰富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无论最终作品“好看”还是“不好看”,“像”还是“不像”,对于幼儿来说,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在尝试中摸索出符合自己内在建构需要的材料的使用方法,体验自由创造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也许不比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做一件作品的收获小。就是所提供的材料不仅应从市场上购买,而且还应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进行美工创作,这不仅是为了提倡“美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用美的心灵巧的手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大班幼儿的学习目的性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在大班的数学活动区中,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不然幼儿不感兴

趣。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此外,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个体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差异。科学探索区与数学活动区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活动材料更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幼儿在动手动闹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一艘轮船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认识轮船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用,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轮船模型中的门、窗,让幼儿自己拼装出一艘轮船,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总之我们的环境创设适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突出了本园的特色,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促进了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五篇:幼儿园开展区域创设观摩活动总结

小区角 大精彩——xxxxxx中心园开展区域创设观摩活动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开展区域活动,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更好促进每个幼儿更有个性地发展。恒济镇中心幼儿园于10月11日下午开展了区域评比观摩活动。

本次该园教师在现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发挥地域特色,探索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行为的内在联系。以班为单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特点,教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低结构一物多玩游戏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活动中教师积极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扩展幼儿的各种知识面,孩子们兴趣盎然,根据自我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本次区域观摩活动构建了一个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汲取经验,孩子们也在区域中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学习,达到了快乐教育的目的。

下载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开放性区域活动满足多层次求知欲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郁华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泗洪县曹庙乡中心幼儿园陈静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的组织构建必......

    浅谈区域活动的创设 观察和评价

    浅谈区域活动的“三个环节” ——创设、观察和评价 【摘要】 随着活动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已成为活动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活动区活......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大全5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 先生......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实

    启润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实施方案 区域活动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

    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

    大班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推荐阅读)

    大班区角环境创设——益智棋系列 一、区域创设背景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就成了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区角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