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1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篇:《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形如ax±bx=c方程的教学,教材仍将这样的方程安排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这又是一次解决问题与技能方法融合的体现,也是今后继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形式的方程既是方程内涵的扩充,也是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升的重要部分。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一、选取素材,激发兴趣。在本节课里我用直观的地球仪导入,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地球表面积组成的地理素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自发地进行数学探究。

二、感悟关系,建立模型。在教学ax±bx=c的方程解决问题时,我首先让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由于本道题存在着两种等量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抓住哪种等量关系列方程,是教学的关键。在解设未知数x的环节上,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一般情况下题中倍数关系的条件,要以用来解设。而且规定作为一倍量的未知数设为x,几倍量就用几x表示,然后再根据另外相加关系的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三、数形结合,理解关系。在分析例3的等量关系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线段图的直观演示,学生能比较容易看懂线段图中的倍数关系及相关的等量关系。这对他们解决问题起到很大的帮助,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方程模型。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在复习这一块的题量太大,用时过长,导致在后半段的教学时间有些紧迫,没能放手给学生说清楚,导致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内容没有得到呈现。

2、教师的语速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要放慢速度,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3、巩固练习设计和操作不够好。练习中应加一题有和倍关系的题,这样学生就能与例3的和倍问题作对比,检测的练习老师尽量不要提醒,才能起到检测的作用。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的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课堂不断培训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

-----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方程

(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0的内容。过去,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而现在,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教材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是由于这节课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来说是非常大的。本节课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了列方程和解方程这一双重任务。整节课自始自终关注学生想要的数学(如:如何设未知数和如何找等量关系式等)来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把知识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具体来说,收获如下︰

1、.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先来说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其实,这不仅是学生,就包括我们成人在内,在遇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都要认

真考虑如何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有必要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这种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的难点。而在这一环节,我觉得我做得非常到位,我设计了一个“这道题中应该把谁设为未知数x,试着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这样一个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重难点,不足的地方老师补充。因为他们知道怎样正确设未知数,就能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实际问题。可以说他涵盖了此种类型应用题的全部正确过程。因为难点突破的比较实在可行,学生印象扎实,学生当然消化吸收得好。我想:就是学困生虽然一时理解不上来,但他课后一定会慢慢回忆起老师一步步引导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2、关于合作学习给我的启示。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培养新时期学生所需要的,合作得法,合作有效,往往是我们有时把握不好的。本节课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表现非常不错,但在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上,我觉得我应该想办法改进: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汇报更加省时高效呢?其实在开课前对此我就比较矛盾:不板演,学生无法对比分析,从而无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板演,又有些拖沓……现在想来,我最大的一个

毛病就是不敢放开学生,有些缩手缩脚了——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3、关于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以往的课,我都非常追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没有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不能多层次去了解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本节课所学,造成有的反馈走马观花。所以我觉得在本节课练习的量没有必要那么的大,课堂中教师更应注重练习的实效性,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去交流,去反馈,使他们至始至终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疑问中释疑,通过合作交流、对比分析、汇报整合,形成一个共识。而这其间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自然而然地达成的。

4、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有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验算。但一直以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完题后,直接写答案,根本就是无视验算这一环节!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意无意地加重了验算这一环节的“语气”,让学生认识到验算的必要性。

如果说教学经验像水的话,这次教学所经历的过程,又给其中添了满满一杯水,滋润着我的课堂之花越开越美!

第三篇: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体会数量关系的和谐美。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未知数及题中的已知条件,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另一个已知条件列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直接口算结果(出示口算卡片)1.8b+0.7b= x+3x= a-0.4a= 8x-0.35x= 提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填空(投影出示)

(1)五年级﹙1﹚班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设男同学有x人,女同学有()人,设女同学有x人,男同学有()人,追问:对比两种不同的设法,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量比较容易表示?(2)妈妈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5倍,设儿子年龄为x岁,妈妈年龄为()岁,妈妈和儿子一共()岁,妈妈比儿子大()岁

3、口答:根据下面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学生自由发言:(1)海洋面积约有多少亿平方千米?(2)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3)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让学生把第(3)个问题算出答案:1.5+1.5×2.4=5.1(亿平方千米)说说运用了什么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投影出示)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比较例题与导入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回答:数量关系相同,条件与问题交换了位置。

复习题每个问题有一个未知数,例题有两个未知数。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提问:这道题存在什么等量关系?

教师板书: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3、讨论: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你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设未知数?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怎样列方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4、互相交流解法。

引导学生从便于思考、便于解方程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小结:①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设为x(一般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的量就是几x表示。或直接设较小的量为x。)列方程解,再求另一个;②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把其中一个用来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另一个用来列方程。

5、重点讨论下面解法。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为什么设陆地面积为x?)那么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这里用了哪个已知条件?)

x+2.4x=5.1(这是用了哪个已知条件?)(1+2.4)x=5.1(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4x=5.1 3.4x÷3.4=5.1÷3.4 x=1.5 提问:怎样求海洋的面积?根据是什么?

5.1-1.5=3.6(亿平方千米)(利用和的关系)2.4x=2.4×1.5=3.6(利用倍数关系)

6、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提问:除了代入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怎样验算? ①看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

1.5+3.6=5.1 ②看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不是2.4。3.6÷1.5=2.4

三、拓展练习利用投影出示练习题

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3325棵,其中苹果树是桃树的2.8倍,苹果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检验,集体订正。)

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妈妈比小明大24岁。小明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光明小学数学小组的人数是音乐小组人数的1.4倍,如果从数学小组调4人到音乐小组,两个小组的人数就相等了。音乐小组和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你认为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检验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

五、布置作业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490,甲是丙的4倍,乙是丙的2倍。甲、乙、丙各是多少?

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迁西县三屯营镇纪庄子中心小学

第四篇: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1页例6,练习九和第1、2、3题。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教学重点

1、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

2、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第二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一)看图回答问题

问题:

1、根据线段图,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吗?

2、学生分组讨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较,谁是单位“1”。怎样表示男、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

3、小组汇报:

预设: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较;女生人数是单位“1”;把女生人数平均分成4份,男生人数是5份;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

4、如果女生有x人,男生有多少人?(男生5/4x人。)

5、学生分组讨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比较,谁是单位“1”。怎样表示男、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

6、小组汇报:

预设: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比较;男生人数是单位“1”;把男生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生人数是4份;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

7、如果男生有x人,女生有多少人?(女生4/5x人。)

(二)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6 课件出示问题:例

6、这次篮球赛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1、阅读与理解

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 两个半场的得分是

求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分析与解答

(1)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预设:

“下半场得分和上半场得分在比较;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二分之一”,(2)你们能借助线段图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吗?学生试画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

上半场的得分*1/2=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3)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设单位“1”为x,即设上半场得分为x。)

(4)还可以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预设:

“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在比较;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5)学生画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

下半场得分*2=上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6)那怎样设未知数?(设单位“1”为x,即设下半场得分为x。)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师: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分,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4/5。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1)结合题中的分率句,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小组汇报。

(2)如果把上半年的产量看作是单位“1”,那么下半年的产量是上半年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设未知数?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个数”的问题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画出线段图,按照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式,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44页练习九,第2题、第3题。

第五篇:《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关雯清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41页例6。学习目标制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设一个未知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学习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法。这一知识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3、学情分析:

“和倍”问题的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而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学习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并根据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

2、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学习重点: 能列方程解决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学习难点: 会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并根据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 观察、研究、类推、比较等方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板演、课堂检测等方式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2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12、兔的只数是鸡的,鸡有x只,那么兔有()只。

3、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倍,裤子的价格为x元,那么上衣的价钱是()元。

4、杨树的棵树是柳树棵树的一半,柳树为x棵,那么杨树为()棵。

5、两个数的和为30,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6.看图回答问题。

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

问题: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根据线段图,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吗?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较;女生人数是单位“1”;把女生人数平均分成4份,男生人数是5份;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比较;4男生人数是单位“1”;把男生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生人数是4份;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4x人。)55 如果女生有x人,男生有多少人?你是怎样得到的?(男生x人。)

4③如果男生有x人,女生有多少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女生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阅读教科书41页问题: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怎样理解“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

(下半场得分和上半场得分在比较;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下半场得分是1上半场的。)

2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③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2.分析与解答。

(1)问题:①你们能借助线段图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吗?

②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 ③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例6。预设1:

“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2 ?分

42分

?分

分析:(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1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得了x分。x+x=42 23 x=42 22 x=42× x=28 28×=14(分)

2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14分。

(2)问题:①如果设下半场得了x分,那么我们把谁看作是单位“1”?

②如果把下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那么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几倍?

③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说说你列的方程。预设2:

“1”

下半场得分:

?分 2倍

上半场得分:

42分

?分

分析:(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14分。

3.回顾与反思:

(1)比一比,思考:我们依据题意画出了相同的线段图,找到了相同的等量关系,为什么同学们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2)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分,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①看看上、下半场的得分和是不是42分;28 +14 =42(分)

11②看看下半场得分是不是上半场的.14÷28 =

2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2,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3(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52.一套运动服共300元。裤子价钱是上衣的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不足之处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11、六二班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90本,其中科技书是故事书的,科技书和事

8故书各有多少本?

22、王大爷养了鸭和鹅一共有50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鹅的,鸭和鹅各有多少

3只?

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练习九第2题、第3题。

板书设计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得了1x=42 23 x=42 21x分。2 x+ x=42×3 x=28 28×=14(分)

2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14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答:上半场得分28分,下半场得分14分。

课后反思:

下载《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方程解答含两个未知数的的问题》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容摘要:已知两数,可以求出它们的和、差及倍数关系,这是小学低年级的内容。现在,从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中选取两项作......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首先,在学用方程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让学生熟练理解方程的意义。1)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其中最关键的理解是,在等式的基础上含有未知数。 其次,要......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说课稿

    分数除法 例6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说课稿 一 、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41~42 页例 6 及相关练习。 二、说学情分析 “和倍”问题的......

    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填未知数(人教版教材)师:盒子里能放10支铅笔,已经放了7支,还要放几支盒子里就满了?出示:7+()=10师:括号里应该填几,怎样得到的答案呢?在小组里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11、12、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反思(一)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小学阶段用方程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初学习简单的方程的时候,课本上就涉及到一些用方程解决的一些简单的......

    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教学反思1 一、4点说明1、单元中的地位及重难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