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5 01: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测试时间:2016年9月9日 分析时间:2016年9月11日

一、检测内容及整体情况:

本次检测分成八个部分:

1、我会填;

2、小法官判案;

3、找朋友;

4、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帮下面的小动物排排队;

5、我选的准;

6、量一量回答问题;

7、动起你的小手来;

8、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试卷的内容上看,属于标准类题目,没有偏题超纲题,学生检测的成绩还算理想。全班22人,平均分92.23分。最高分100分,90-98分的有16人;80-89分的有3人;70-79分的有1人。及格率100%,优秀率90.9%。

二、试卷得分、失分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填空和连线方面失分较低,但是对于稍稍复杂的题目,个别学生失分则相对较多。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太粗心,连判断是否线段和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题目也会出错,这是不应该的。

1、第一题“我会填”。有部分同学把不同单位的长度比较大小判断错误,从而失分;还有第二题的第4小题失分的同学比较多,测试后通过沟通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很好的理解题意。

2、第三题“找朋友”。这题虽只有一小题,不过占分较大,由于几个孩子对桌子和小学生的高度不能很好的区别,出现错误失分。还有一位同学将电视塔的高度连错。

3、第四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好几名同学将数字写错或者迷糊地将单位看错,尤其是第二小题出错率更高。

4、第五题“我能选的准”。本题两道小题,每小题4分,难度不是很大,但全对的只有个别几人,很多学生对第1小题判断失误,据我分析认为是把线段的概念没有吃透,说明孩子们的基础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第六题“量一量,回答问题”。本题分值也较高,两小题10分,只有个别学生全对,失分较多的是第2小题,因为第2小题涉及到大约多长的问题,所以有的孩子们束手无策,从而失分。

6、第七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题赋分较高,但孩子们失分不多,只有两个学困生失分,今后仍需加强辅差工作。

7、第八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圈出来。”。本题失分不多,有四个同学在第3小题中出错,还有一名同学在第3小题答错,从而失分,究其原因是因为对题目的意思没有完全弄清楚,说明孩子们的审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补救措施:

1、讲题时,少数学生不听课,养成不好的习惯,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2、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审题能力还不够,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加指导练习。

3、学生对于“线段”和“直线”的不同点不是很清楚,要让学生多加练习。

4、平时应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教学中要重在凸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6、多做多练,切实提高学生在答题中的应变能力。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 汪国春

一、试题概况分析

试题主要由知识演练(包括填空、计算、森林医生、对号入座)和应用天地(包括画一画,再解答、解决问题,你能行)两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题“填空”,分值24分。第二题“计算”,分值26分。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第三题“森林医生”,分值4分。第四题“对号入座”,分值8分。第五题“画一画,再解答”,分值8分。试题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是相当精当的。第六题“解决问题,你能行”,分值30分。该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 应考:6人 实考:6人 总分:506分平均成绩:84.33分

及格人数:5人 及格率:83.33% 优秀人数:5人 优秀率:83.33%

三、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题第4小题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方法,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应用题偏知识应用,将繁、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题抛开。所以这套试题应用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同时,要关注差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帮助他提高成绩。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本单元考试,平均分为80.5,合格率为96%。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23分。总体来说,成绩不理想。这次测试难度比较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现在我具体分析一下今次考试我的得与失。

一.计算部分。今次测验卷计算题是口算,难度适中并偏向容易,分值15分都是100 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学生在这都做比较好,基本上都是满分。

二.基础知识部分。

1填空题由8小题组成、数线段、米和厘米的进率、看刻度尺、用米和厘米估计事物、几个量的大小比较、填大小号、带有长度单位的计算、着重考察学生对一定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概念的认识程度。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失分比较多的是多个单位比较时米和厘米在一起还不会,给你数字用米和厘米来估计失分比较多,估计的概念学的不深刻,学生对估计本来就没有概念,在课堂上学生对估计和量简直是一张白纸,所以正确率不高。

2判断和选择,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米和厘米之间进率、线段、量物体、估计等的进一步的了解。错比较多是量物体时把尺子的左端和物体的左端对齐就可以了给判对了。选择里要知道操场有多长学生选择米尺,接近两米的学生选择多种多样。

3画线段,进一步了解10厘米以内个数的长度概念,画一条比已知线段长 3 厘

米的线段,学生没有画对。

平时我们练习时也没作重点再说学生不太理解,这些

以后需要改进。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知识还要多加的练习。

四.解决问题部分。

这一部分共有 5 小题,从结果看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错,看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学 的不够扎实,还要多加的练习,第 1 题前主要是考查学生求总数学生做的也不够 好,还得多加练习。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与反思

二年级(3)莫生录

这份试卷体现了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的考察,卷面印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建议编制试卷子时尽可能与平时的单元检测卷少一些重复,提高试卷的价值。

对学生卷面考试成绩总体评价及原因分析

本班参考人数60人,总分4830分,平均分为80.5,合格率为96%。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23分。其中80分以上是优秀,优秀人数共19人,优秀率32.2 %,60分以上算及格,及格人数是34人,及格率是57.6%。39.5分以下算低分,低分人数是7人,低分率是11.9%。从考试成绩的总体来看,不及格的人数比优秀的人数还要多,优秀人数19人,优秀率32.2%,不及格人数25人,不及格率42.4%,这两头的人数和就占了总人数的74.6%,中间六、七十分的只有25.4%。而且低分人数太多,十个当中就有一个多。

一、总体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灵活多样,同时紧扣课文,贴近生活。即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卷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次试卷卷面分为110分,其中附加题10分。从考试结果来看,由于本身基础不是很好,因此此次考试较自己而言有进步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题:共有9小题,25分,大部分学生都有失分,平均3分。主要是学生读题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还有就是有不细心的现象。错的比较多的题目是第3小题:计算6×2和2×6时,用的是同一句口诀()此题只要在课中多扩展练习几次,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第4小题:4个3相加是(),在减5得()。第5小题: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第6小题:3乘2是(),再加()得13。第8小题:5的4倍是()。根据第一大题的失分情况,了解到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扩展,多训练。训练学生明白将题目转化为简单的算式练习,看透题意。注意抓关键字如看到“积”就要想到乘。

第二题:口算题共11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题有15个学生被扣分,原因主要是粗心,没分清加号和乘号,平时会注意此类计算考查,主要考查其仔细看题。

第三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此题有14个同学失分,主要是没写答案,还有个别同学写成了语文字。在平时课堂作业时会注意强调学生写完算式要写答案的习惯,还有要分清数学题中哪些情况用语文字(如口诀)哪些一定要用数学字。

第四题:看图列式计算共8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正确理解和区分。本题共有15个学生失分平均扣了2分。经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先写了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导致加法算式不合题意,如题中的苹果是两个两个分的,分了3堆,有同学先写了乘法算式2×3=6,然后根据乘法算式脑子想到2个3于是他的加法算式直接写成3+3=6,以后会在教学当中注意教育学生有图的题目一定要看着图写算式,先写加法再写乘法,还要注意算出答案。

第五题:判断题共4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能力,有没有正确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共有13个学生失分,主要是第一题,因为2+2=2×2所以3+3=3×3.没有仔细读题正确理解乘法算式意义导致失分。

第六、七题:完成情况较好,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导致失分。

第八题:失分较多主要是没有仔细读题,对算理还不是很熟练。

第九题:解决问题共25分,丢分较多,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题意,式子列对可计算出现了错误。改进措施

1、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扎实,部分后进生要不遗余力地教会计算方法,力求会正确计算。

2、要十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3、首先要学会用抽象和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

一、教材简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已学过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较少,显得相对陌生。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材没有把乘法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既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意义的两个主要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是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理解乘法意义和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始终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意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意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三、课时安排:

共3课时: 认识多边形 2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除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三、课时安排: 共6课时:平均分3课时

认识除法3 课时

第五单元 口诀求商

一、教学内容:

1、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用除法算,并已有“平均分”的感性积累。在这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全单元教材编排一道例题和练习二,按照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成了两段,并结合出现相关的解决问题。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5为第一段,这里出现的被除数都不超过12。之后的教材为第二段,要求学生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是解决的工具。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先教学计算,再教学相关应用题的编写模式,从单元教学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练习,都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引导学生探求算法,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因此,教材没有告诉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各种算法,交流探索成果。最后联系学生的各种算法,体会都是用“5个2是10”这样的事实算出商是5的,从而导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促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留有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空间,以此,本单元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倡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各种算法;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展开中,只编排了一道例题,给学生学习留有成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机会。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课时安排建议:

共4课时:口诀求商 2课时

练习五 2课时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三、课时安排: 共4课时:

认识线段 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

认识米 1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第七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所教学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位置”部分。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并为进一步认识空间与图形打好基础。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第二段认识东、南、西、北,并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材主要有以下编排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教材注意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确定物体的我位置以及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一些方法,体会这些方法本身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注意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体现为由实际生活场景巧妙地向平面图过渡。

2、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积累经验,并发展空间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教材除了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以外,还联系现实生活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看图说话、自主设计等活动方式,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像“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叙述指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现实的情境或平面图中辨认东、南、西、北,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确定位置 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2课时

第八单元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结合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乘、除法竖式;第二部分教学8的乘法口诀和咏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

二、学情分析:

7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中创设了活动情景,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生的空间。教学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以学生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的乘法口诀,会用7、8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当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4、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掌握7、8、9的乘法并能用这些口诀求商

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7、8、9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时安排:15课时

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8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9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整理乘法口诀„„„„„„„„„1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2课时 复习„„„„„„„„„„„„„1课时

算“24”点„„„„„„„„„„1课时

第九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认识钟面,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五、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接近整钟点数时钟面的识别。简单的时间计算。课时划分:3课时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材分两层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层,第94页的例题一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

第二层,第94页的例题二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活动场景,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

二、教材简析

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体验中培养空间感。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

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观察物体,到想象推理出观察物体后得出的平面图;这种由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措施。

课前要为学生观察物体做好材料和组织观察活动的各项准备,实物、图片或照片等材料应保证易观察、易表述。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让学生经历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的过程。

教学进程要适度。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比如第95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缺乏联想的经验,教学时不要节奏太快,更不能以讲代看。可以引导学生以看到的壶把手去想象与之相对的同学可能看到什么。也可以制作茶壶旋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面后再做出判断。

教学要求应适度。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或提出过高要求。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

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统计与可能性

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2.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四、课时安排:(4课时)

第十二单元、期末复习

一、教学内容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复习除法的意义。

3.复习7一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4.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观察物体,量长度,时、分、秒的认识,确定位置和简单的统计。

5.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口诀求商等知识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乘、除法 2.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包括角和直角的认识,辨析锐角、直角。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称赞

    最新版 称赞 教材分析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有这样......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一加与减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图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

    2018年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姜家小学 陈磊 一、 本册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1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包含:1、统一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3、认识米,用米量; 4、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让学生经历长度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