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1: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

第一篇: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

案例:“人民圣殿教”的悲剧

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曾经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惨案,920人集体自杀。这件事发生在1978年年11 月 18 日。自杀的是美国 “人民圣殿教”的教徒。这个教派创立于1953 年,教主叫琼斯。教徒们在教主的欺骗下来到圭亚那的一片森林中,过着奴隶般的生活。这个教派有严厉而奇特的教规,入教时,每人得准备一份“自杀遗书”,要绝对服从教主的命令。教主经常向教徒们宣传世界未日即将来临,鼓吹自杀才是 “ 圣洁之死 ”,并强迫教徒们进行集体自杀演习。美国众议员瑞安来此了解到这一教派的黑幕。琼斯下令杀害了瑞安及其随行记者,然后召集教徒开会,宣布说 : 圭亚那的军队马上要开来了,“我们必须庄严死去”。他下令教徒排好队,每人领一小杯氢化物的果汁,饮毒自杀。有的教徒在饮毒的时说道:“今天我们都将倒下死去,但明天他(指教主)就会使我们复活。”琼斯最后也用手枪结果了自己的生命。

马克思哲学主义基本原理:

1、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实事求是。

2、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

3、物质世界是客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4、社会意识形态

5、宗教与邪教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人民圣殿教”由吉姆·琼斯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创立。初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独立宗教团体。他们知道“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实事求是。”他们认清当时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缺点,种族歧视的问题等等。所以经常组织巡回传教团开车深入到各大城市的贫民区,热情地邀请那些被社会遗弃的最底层的人和黑人参加他们的福音布道会,向他们提供各种救济活动。为他们提供24小时的社会服务和会众的全部需要,包括免费住宿、吃饭、托儿、医疗,甚至还为信徒提供学费。凡进入圣殿中的信徒除老弱病残者外都有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人民圣殿教在最高峰时曾有数千信众。

此时的“人民圣殿教”是正义的宗教,受到大家的爱戴。

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变质。随着教会发展的成功,使得琼斯在这一胜利面前权利欲极度膨胀。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教派内的民主气氛愈来愈少。他把自己从以前的上帝的代言人的地位变为声称自己就是上帝本身。他是信徒的“父”,是他们的“主”。任何人不得违背他的意志,否则就是叛徒。

马克思哲学主义原理认为,哲学理论形态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倾向的对立。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而主观唯心主义是指:把个人心灵,意识或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此是第二性的。“人民圣殿教”教主琼斯,声称“圣殿教”反对种族主义的魔鬼、饥饿和不正义,经常宣传“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和核战争恐怖,鼓吹自杀才是“圣洁的死”。并称自杀是到另一个世界相逢的唯一途径,还说自己能使自杀的教民复活。琼斯对教徒灌输唯心主义思想,并进行“洗脑”,使他们对社会现实不满,对前途感到渺茫,对核战争恐惧异常。不少人受唯心主义思想影响,认为意识远高于物质,人生无常,活着是一种痛苦。在长期处于这种思想的领导下,教民对于教主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在1987年发生了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集体自杀。

马克思哲学主义原理说过:“物质世界是客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琼斯除了认为自己是教徒的“主”以外,还自称是神的化身,几千年前化身为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后来又化身耶稣基督,创建了基督教,后来又化身列宁,将社会主义发扬光大。他以经办农业为名,带领教徒到荒野、丛林中过着脱离社会现实的生活。他率教徒迁往圭亚那热带丛林,努力开垦荒林,并将居住地取名琼斯敦。在信徒入教之后,从经济、信仰到肉体都受教主支配。任何事情需要请示教主,否则以“叛徒”为名受到严厉的惩罚。大多数教徒对他惟命是从,认为得到他的认可就是上天的眷顾。严重脱离实际,认为琼斯就是神。忽略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没有认清实际,从实际出发。只是盲目崇拜琼斯的主观唯心主义。

“人民圣殿教”起初只是一个宗教,而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总要对现实社会生活发生观念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宗教对社会生活的价值作用。

西方宗教社会学中功能学派认为宗教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社会需要。宗教有助于社会一体化,对巩固社会结构而言,宗教信仰和宗教行为具有“永恒性”,它为恢复社会的责任心和社会的共同依托提供了信条,并给予个人以精神安慰。但改革派的认为宗教与社会生活是相互关系。宗教与社会运动、宗教与社会文化、宗教与社会组织、宗教与社会心理等范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与宗教信仰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宗教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欧洲的形成,宗教伦理对社会经济生活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仪式功能是不相同的:有的民族的宗教仪式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个人与自然的斗争以求生存的需要。有的则着重使个人在心理上得以调适。但宗教仪式在许多情形下又常可作为整合社群的手段。除上述外宗教语言中的语义效应观点:宗教语言蕴含着发扬美德和引起团结的精神。宗教语言在拜神的祈祷、颂诗与祭文中充满类比、隐喻、比喻和寓言,这些语言在语义上并不说明真与假,但能有效地表达笃信者的情感,召唤和敦促人们发扬美德,使参加崇拜的人们感到平安。

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脑中的虚幻反映。这种反映使人们把人间的力量异化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社会苦难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根源。宗教表现为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它对人们的精神发生麻醉作用。

不难看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的“人民圣殿教”确实是一个宗教,但后来变质为邪教。邪教和宗教有本质的区别:邪教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靠宣扬歪理邪说,欺名盗世,蛊惑人心,戕害生命,危害社会,分裂国家。宗教有一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抑恶扬善,关怀众生。我们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对于邪教进行坚决打击和取缔。

从这个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

同一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会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经济基础即使在相对稳定的阶段,也会发生量的变化和部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来,就会不断出现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情况。必须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加以调整和改革,使之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

在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走向腐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不相适应,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形成尖锐对抗的时候,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但是琼斯没有掌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所想。只注重于“经济基础”而没有注重到矛盾所在。导致这场震惊世界的悲剧。

综上种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好的解释了这场浩劫的原因。随着事物客观规律的发展,“人民圣殿教”必将走向灭亡。

第二篇:马哲原理哲理故事

一、唯物论部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切从实际出发。

4.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错误: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7.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8.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9.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1.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2.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3.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14.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15.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无风不起浪——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9.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0.盲人摸象——割裂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以偏概全。

2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2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2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5.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26.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2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2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3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3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3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3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3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3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3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4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4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4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4、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45、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46、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部分:

47.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4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9、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50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5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2、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篇: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5.因果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6.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8.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原因,是构成这个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做法。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1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15.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7.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反对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错误观点。

1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19.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2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观点,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

2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把认识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浅偿辄止,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把认识向前推移。反对满足现状不求甚解、静止的观点。

23.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事物,无论是简单的事物还是复杂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质。现象和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另一方面,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在于本质。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25.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

【原理内容】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行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第四篇:高中政治 马哲原理方法论归纳

一、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1)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2)汲取了旧事物中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3)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打扰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1、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原理: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否定观

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时间的穿那个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是名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篇:2014马哲原理复习提纲(最终)

2014原理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及其属性,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及其性质,质变量变辩证关系及其区分标志,矛盾及其基本属性,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发展及其实质,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观,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认识及其本质,认识的不断反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及其分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因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国家的类型及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分类,社会改革的目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关系,生产力范畴,社会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物

5、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商品经济的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社会发展动力,产业资本的划分及依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及本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本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后果,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垄断的原因及特点,垄断价格,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与实质,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金融寡头是断垄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垄断的形式

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下载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哲原理与实例结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哲原理试题(范文大全)

    一、单选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集]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到21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再根据相应法律改善环境的同时把马克思......

    马哲感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感受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马克......

    马哲学习心得

    马哲学习心得 大二这年我们新开了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大一的时候就上过思想道德及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课,这两门课为我们这学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马哲的学习......

    马哲学习体会

    《马克思哲学原理》学习体会 踏上工作岗位,如今重回校门,回顾一下,学马列、讲马列已经好多年,但是今天,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 经常的,我们会在......

    马哲 问题

    2011-2012(1)特色理论作业 一、实践作业 1. 阅读以下文章,根据阅读内容写一篇读后感。(15分,不少于1500字) (1)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 (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

    马哲收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收获 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从高二开始就不再学政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知道它主张唯物论,只是听过辩证法这个词,但对其内涵并不了解。通过对本课......

    马哲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