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马哲原理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到21世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再根据相应法律改善环境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也融入到环境保护中,通过政策和思想上的同一协调部署为环境保护做好准备工作。由此看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同时发展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真正战略方向。经济与环境在发展中在马哲思想中的体现
所谓的马哲原理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归结出的生态环境把人作为环境中的产物,人在生存发展中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打破了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这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虽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没有了环保意识还有什么用,在十八大上政府内容中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这就代表了环保问题的急迫性。目前我们的眼光要从马哲原理和十八大会议内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的方案,从而确保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保持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十分重要的。所以,人的生存离不开外在的自然界,在顾全整体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局部的需要。
利用先进思想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马哲理论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然而各个国家只不过是这个星球上独立的个体,我们都依赖这片天空所呼吸,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开,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同样于此。自十七大召开以来,第一次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政府就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环境离不开,在经济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有环境遭受着破坏,这已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十八大会议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联系,想要打破这种关系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寻找最为合适的一个契机,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去分析,将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在环境保护之余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以破坏环境发展经济为动力。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世界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事物在发展中的每个环节都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发展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进行发展,这是一个紧密的整体。要想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我们就要保护好大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及环境,为我们的后代发展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也就更为鲜明的阐述了事物的永恒发展观。
经济和环境发展在马哲思想中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体现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辅相成
矛盾中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存在的,两者密不可分。在体现矛盾同一性的同时也会反映出矛盾的斗争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环境和经济两者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在阐述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虽然存在矛盾性,但更多时候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于各地的污染企业要进行严查,坚持先整顿再生产的原则方针,要在环境保护上加大力度,宁可经济损失一些,也要将环境治理政策实行下去。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一定要要正视矛盾,通过正确认识来解决矛盾,从而借此来推动事物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环境和人类并存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生态平衡发展理念融入到其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生态失衡。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学会应用肯定与否定的哲学思想
所谓的否定是对事物的错误给与正确的否定,这个也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必要步骤,在处理新旧问题时,对于好的事物要发扬不好的要学会放弃改正。对待新事物以及未知事物时,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汲取精华,除去糟粕。对于不正确的旧事物我们应该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总结,同时给与正确的改正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确保的是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持续稳固的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盲目的开采自然资源实不是长远发展路线。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除去以往无节制的思想,吸取西方先进环保技术和意识,努力提高全民环保参与度。以前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的思想需要根除,要坚持经济与环保共同发展的思想,可持续稳定的带动社会发展。
第二篇:运用马哲原理来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运用马哲原理来分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需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运动观点入手进行探讨和认知,充分认识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下面本人以论题来具体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
论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何形态的物质运动,都同一定的物质条件相联系,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物质形态也不例外,它是同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的,离开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构成人类社会这一运动形态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其中就包括了地理环境和必须进行环境保护这一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河流、矿藏,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等,是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最经常且非常必要的条件。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它就不能脱离一定的地理环境。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至202页)由此可见,没有同一定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没有由这些自然条件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和人类社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地理环境的状况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有多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地理环境的好坏,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生产劳动率的高低和生产速度的快慢,具有重要的影响;
2)天然财富的富饶程度,自然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潜力;
3)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分布状况,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这些都在很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
4)而且地理环境保护的好坏,甚至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性格、风俗和精神面貌等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地理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问题
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代世界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自然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天然财富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利用,这显示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天然财富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提出了需要合理的利用问题,使它们能够持久地为人类和整个社会发展来造福,必须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整体,是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这一系统中的每一部分、要素遭受到破坏,就必然要影响到其他环节,以至影响环境的整体,从而破坏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不堪设想的后果。这就必须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使各种自然条件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来保持物质的和能量的正常循环。
三、地理环境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在地理环境问题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要懂得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这表现在: 第一,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性质主要是由该国的社会内部矛盾所决定;
第二,地理环境也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更,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一种旧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辨证运动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相对不变或者变化缓慢的地理环境,去解释社会制度相对迅速地发生显著变动。而且,它要受到社会发展及其条件的制约,由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发挥它的影响与作用也不相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程度也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故此,考察环境的作用时,不能脱离社会的因素。
四、中国充分注重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我国是一个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保护好自然环境,尊重生态规律,充分发挥与合理利用我国地理环境的优势,是加速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与措施。
正确性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已触目惊心,空气污染、河流和水源污染,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等等,故此必须下大力量加以扭转,认真地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和采取有效对策,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来片面性地谈发展经济,特别要打击以损害环境来谋取私利的行为。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包括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与环境污染预防政策两个方面。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保建设同步规化、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实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中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常清醒地在进一步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其实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例如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猎文明时期,以几千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为取食对象。群体采集和狩猎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只是到了近代,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关系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则危及人类的生存,这就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2、片面强调保护生存环境,以致阻碍经济发展,对一个地区及其人民的长远利益没有好处。
3、同时,发展经济也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4、既要发展我们的经济,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对后代负责,坚定不移地加强生态建设。
5、实现生态建设由以“治”为重点向以“保”为重点转变,由单纯追求“绿”色向既绿了环境,又能富了人民转变。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发展经济难免带来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付出一定的财力和物力,这是相互制约的一面。另一方面,保护环境本质上就是保护资源,保护生产力,促进能源和资源的节约,这都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这是相辅相成的一面。由此可见,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处理不当.则会相互影响,彼此阻碍。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保障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造福。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把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之中,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篇: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内容提要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是人们近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涉及人们生活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生存与发展生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人类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的途径。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人二十一世纪,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人们来说,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团结。因此,当今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发展经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
如何正确认识发展,是近年来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以前发展被狭隘的理解为经济增长,现在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发展权,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是真正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摆脱贫困,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的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发展权。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优美还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地位,如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保护环境可以实现人们的环境权,环境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每个公民都享有在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的权利。因此保护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公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三、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要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们的环境权,这二
者能否兼顾?如果能兼顾,应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至少在短期之内存在矛盾。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存关系,就如同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系。
一方面,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当代,环境保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分量正在加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与国际贸易、信贷、经济援助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持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如果失去环境的支持,经济会衰退,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都会受到损害。保持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的良性循环,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发展权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正如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形成一种与现在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环境伦理观,这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尊重自然,真正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
(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切实维护
人们的环境权。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将保护环境作为该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在法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如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 3
境。”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环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同时还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破坏,以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
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各项承诺,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舆论环境。同时还能为当地引进资金,带动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无视人类的环境权,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干旱等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平等的发展权
面对如此众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追随着卡逊,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因此出现了更多为环境保护呐喊并鲜明地指出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的思想家和行动家.环境保护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渴望,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经济发展规定了准则,让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通过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人们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共赢。
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二者平衡的唯一选择
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就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发生了两次根本转变,一是由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向社会全面发展观转变;二是社会全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转变。以人为核 4
心的发展权,舒适满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包括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还包括环境的改善。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应该重视后代人的利益,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机会的平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人类从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来的,其本质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自然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想,其是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外,法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获得法律的保障。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法律有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了法律的变革。第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上公平原则,扩大了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既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也要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第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传统法律中片面追求经济成果的效益观也必须加以改变。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内在内的整体变革。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 5
续发展三个方面:
⑴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尤其强调的是发展。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更是第一位的。目前,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加剧了贫穷,贫穷和生态恶化把发展中国家拖进一个十分艰难的困境。因此,只有鼓励经济增长,通过发展才能为解决贫穷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
⑵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新、舒适、安全的环境权利。它还认为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相对的,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平等和统一的观点扩展到国际交往与事务中去,则变成国家环境主权与环境责任的平等和统一,即“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或在其管辖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里约宣言》)
⑶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已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公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保护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 6
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国环境报.2010-9-26第5版
2 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出版社.3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台】郑钦龙.“从林园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1 5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州 6 陈泉生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法律变革”.
第四篇:论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法学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3年 8月 23日
摘要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是人们近几十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两者的重要性。由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涉及人们生活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生存与发展生存。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二者的和谐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人类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全面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权利;可持续发展
进人二十一世纪,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这三个转变,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对人们来说,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团结。因此,当今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发展经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
如何正确认识发展,是近年来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以前发展被狭隘的理解为经济增长,现在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中国环境报.2001-09-26 第五版
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发展权,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是真正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摆脱贫困,带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使个人积极、自由和有意义的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发展权。发展权是每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一个国家民主、进步、发达的表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要高举经济发展的大旗,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发展权。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大部分国家都在为保护环境而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如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古代思想家即提出了“天人和一”的思想,也提出了“知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齐民要术》中讲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环境是一个国家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个环境优美的国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优美还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地位,如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人们的发展权,保护环境可以实现人们的环
境权,环境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每个公民都享有在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的权利。因此保护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公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三、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要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们的环境权,这二者能否兼顾?如果能兼顾,应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至少在短期之内存在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上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在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在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为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一定是矛盾的,而且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共同促进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之所以出现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境地,是因为没有衡量二者之间的成本和效益关系。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二者的结合,即保护了人们的环境权,又为人们充分而全面的实现发展权创造了条件。那何谓发展权和环境权呢?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环境权根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的规定“人人有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实现需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结合。从客观上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相互推动的,不
是主从关系,是并存关系,就如同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系。
一方面,二十一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当代,环境保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分量正在加重,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与国际贸易、信贷、经济援助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持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如果失去环境的支持,经济会衰退,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都会受到损害。保持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的良性循环,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发展权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正如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形成一种与现在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环境伦理观,这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尊重自然,真正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境保护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正如发展权的实现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修养,促进人们追求更高的环境标准,实现其环境权。
(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环境
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争斗中,决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切实维护 人们的环境权。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建立和保护符合生态规律的环境法律秩序,保护人类的环境权,促进人类发展权的实现。我国环境保护法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将保护环境作为该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在法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如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环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同时还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破坏,以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遵守环境保护法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各项承诺,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舆论环境。同时还能为 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社
当地引进资金,带动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实现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无视人类的环境权,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干旱等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古至今,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这一自然规律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无法回避,只有遵守。
(三)保护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平等的发展权
面对如此众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追随着卡逊,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们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因此出现了更多为环境保护呐喊并鲜明地指出必须调整发展模式的思想家和行动家.如1968年成立的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了一篇《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在世界引起了强烈轰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也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
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保护环境有助于经济发展, 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07-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国在197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就曾指出,因为扩张效果大于抑制效果,从1970年到1978年之间,美国执行《空气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结果反而刺激了GNP的成长。
环境保护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渴望,环境保护法应运而生,它的产生为经济发展规定了准则,让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通过合理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人们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共赢。
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二者平衡的唯一选择
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发展,就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发生了两次根本转变,一是由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向社会全面发展观转变;二是社会全面发展观向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转变。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权,舒适满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包括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还包括环境的改善。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发展权和环境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了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就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于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 【台】郑钦龙.“从园林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09 中国环境报.2009-09-26第五版
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应该重视后代人的利益,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机会的平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人类从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来的,其本质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自然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想,其是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外,法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获得法律的保障,这是因为:第一,可持续发展 甘师俊.可持续发展-跨世纪抉择.广州
是环境承载力之内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通过法律形式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等。第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类的发展权、环境权和生存权,这就要求法律确认并帮助实现、保护这种权利。第三,可持续发展要求现代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要求的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用法律加以约束,并要求他们对发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法律有深远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了法律的变革。第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上公平原则,扩大了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既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也要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第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传统法律中片面追求经济成果的效益观也必须加以改变。总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的法律变革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用法律生态化的观念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传统的以当代人为本位的法律思想、法律观念、法律重心、法律价值取向、法律救济、立法原则等进行深刻反思,以崭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法律思想—生态主义、法律观念—生态本位、法律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法律重心—保障环境权、法律救济—利益衡量、立法倾向—预防优先等取而代之。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王维达.“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载《法制日报》.1998-06-27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法律变革”.载《福建公安高等专业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第15卷第15期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内在内的整体变革。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尤其强调的是发展。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更是第一位的。目前,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是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加剧了贫穷,贫穷和生态恶化把发展中国家拖进一个十分艰难的困境。因此,只有鼓励经济增长,通过发展才能为解决贫穷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
2.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新、舒适、安全的环境权利。它还认为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相对的,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
护。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平等和统一的观点扩展到国际交往与事务中去,则变成国家环境主权与环境责任的平等和统一,即“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或在其管辖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里约宣言》)
3.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已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公平等权利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保护人们的发展权和环境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不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维护人们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我们就一定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高度的持续稳定点的发展,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2001-9-26第5版
(2)吕忠梅.环境法.2009-01-01.高等教育出版社.(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07-01.高等教育出版社(4)【台】郑钦龙.“从林园案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前瞻.1989,1(5)中国环境报.2001-9-26第5版
(6)甘师俊等.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广州
(7)王维达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载《法制日报》,1998年6月27日
(8)陈泉生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法律变革”.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第15卷第15期
第五篇:2014马哲原理复习提纲(最终)
2014原理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及其属性,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联系及其性质,质变量变辩证关系及其区分标志,矛盾及其基本属性,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发展及其实质,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观,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认识及其本质,认识的不断反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及其分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及其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因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国家的类型及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分类,社会改革的目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科学技术,人民群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关系,生产力范畴,社会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物
5、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商品经济的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社会发展动力,产业资本的划分及依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及本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本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后果,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垄断的原因及特点,垄断价格,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与实质,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金融寡头是断垄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垄断的形式
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