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镇平县“送教上门”关爱重度特殊儿童
该校始终坚持“让每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理念,自2017年春期开始,对该县因身体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但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送教上门服务首先要对学生的行为、能力、生存环境及认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认知情况,为每生制定“一学一案”。内容包括学科类知识、康复训练及保健指导等。
每到送教日,送教老师们针对每名学生的情况准备好了教案、学具和玩具,手把手教孩子们写字,利用实物教学生识数,借助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通过康复知识对肢体残疾学生进行肢体康复,对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等疾病孩子进行行为能力干预,为孩子送来知识和健康的同时,也送来了快乐,为特殊儿童点亮了生存和生活的希望,提升了重度特殊孩子的生命质量。截止目前,已送教上门127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二篇:-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案
后坪中学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为全面迎接区域现代化的评估,落实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达到各项评估对残疾儿童入学率的要求比例,对重度智障、残疾或脑瘫的儿童纳入招生学籍管理,开展送教上门的工作。
二、情况分析
目前,我乡残联的摸查统计有5名儿童(具体名单见附件)尚未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由于这5名儿童中,一级残疾的有2人,二级残疾的有1人,三级残疾的有2人,残疾类别有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
三、工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拟根据儿童的居住地为依据,按服务地段接收这5名儿童就近入学,进行送教上门或个别化辅导教育。
四、工作经费
这5名儿童的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特殊学校学生或特殊教育班的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
由于送教上门的工作比较繁重,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送教上门的教师按照任教随班就读,同时建议教师培训学校在培训经费中倾斜该项目,预算一定的经费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专项加强培训或指导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经培训后,定期选派教师“送教 上门”,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我乡残疾儿童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后坪乡初级中学
2016年3月
第三篇: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下马渡镇枫林铺完全小学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
实施方案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创造更适合的学习条件,引导教师针对个体科学施教,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在校的残疾儿童尽可能降低该部分学生因为个体特殊原因对学校和学科教师教学质量统计造成的负面影响,更真实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个别残疾儿童不能到校学习的,安排教师进行“送教上门”,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 长:蒋鹏
副组长:陈岚 组 员:全体教职工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每学年初,认真调查摸底,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一名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
每年3月、9月及双休日不定期进行送教上门教育。
2.各班新增残疾儿童后,班主任要调查清楚情况,报告学校思教处。学校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残疾类型、残疾情况做好儿童家长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若学生残疾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学习,无法获取正常学习成绩,应做好儿童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家长同意和配合后,为肢残儿童收集整理 疾病证明相关材料,有必要时应协调办理保险理赔或休学复学相关事宜;造成永久性伤残并且严重的,学校应建议残疾儿童家长为其办理残疾人证明。
3.引导家长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疑似智力残疾儿童(弱智生)进行智力鉴定,若鉴定结果为四级及以上智力低下水平,学校应认定为智力残疾儿童,并按照区教育局要求提交资料审核,其考试成绩不列入考核统计。为减轻此类儿童家长经济负担,经家长提交智力鉴定申请,学校同意进行智力鉴定的,鉴定完成后,学校存档。学校每学期从学生公用经费中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此项补助,每学期补助限额500元。
4.全校师生要关心照顾残疾儿童。班主任是残疾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应尽快摸清班级残疾儿童人数及其残疾状况,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并且教育班级其他学生也要关心照顾他们,不得歧视、欺负、侮辱他们。
5.学科教师要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情况因材施教,分层要求,适当降低其学习目标;既要确保其人身安全,又要努力让他们学有所得。教学中,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残疾儿童,不得因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歧视、侮辱他们,努力为残疾儿童营造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
6.学校要建立残疾儿童帮扶机制。每学年统计完成残疾儿童表册后,学校应结合师生实际情况,鼓励和安排教职工与残疾儿童结对,不定期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上门”工作。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7.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对教职工要多与帮扶对象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8.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送教上门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实现自食其力。
第四篇:服务重度残疾儿童 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定)
服务重度残疾儿童 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我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作为一项为贫困重度残疾儿童服务的惠民举措,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肯定。
一、送教上门,给残疾儿童及家长一份温暖和希望。
送教上门工作的服务对象是重度残疾儿童,这些儿童的家长面临着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沉重的经济压力。即使是患儿目前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险,但在患儿出生以后,其家庭为患儿的医治和康复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在患儿从医期间,家长要陪护,不能工作,又使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患儿家长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上的有些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漠视,残疾儿童将来生活如何保障,这些问题都像大山一样压在家长心上。送教上门工作,把政府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关心传达给了家长,让他们了解到政府相关的救助政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看到生活的希望,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小威,家庭贫困,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抚养,镇上的小学幼儿园都拒绝接收他。我校为他免费送教上门一个学期之后,他的爷爷特意送感谢信到学校,信中写到:“„„看着别的孩子都去上学,而我的孙子只能跟着我到田间地头玩耍,有时甚至只能一个人在村里游荡,我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在这没有办法之时,幸校长、邓校长和游老师带着慰问品亲自到我家上门送教。„„在他们多次沟通和引导下,现在我孙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向幸校长和全体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看到孩子的进步和老人脸上的笑容,我们的老师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送教上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确立恰当的康复目标。
在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康复在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万念俱灰,对孩子的康复完全不抱希望,对送教上门工作持排斥的态度;有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自己置身事外;有的家长对孩子心怀愧疚,一切包办代替;有的家长对康复效果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急于求成„„教师通过送教上门,与家长一起认真地分析孩子现状,科学地展望康复前景,乐观地面对存在的困难。并让家长认识到重度残疾儿童其康复目标应该是学会自理,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康复理念,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重度自闭症儿童小乐,已经6岁多,连下蹲都不会,上厕所完全还要靠家长照顾,更不要说什么语言表达、生活自理。开始,学校送教上门,家长满怀希望地以为孩子可以通过康复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听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自闭症儿童能够通过康复接近正常儿童水平以后,阴云一下子又笼罩在他们的脸上与心头。老师详细地为家长讲解自闭症的一些知识,告诉他们孩子通过康复虽然不能达到希望的那种程度,但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减轻家庭的护理负担。家长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5月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兴奋地告诉我说:“邓校长,真的要感谢你们的老师,小乐自己上厕所解大便了,他会自己下蹲了,这下我们家长轻松多了„„”听到家长激动喜悦的话语,我真为我们的老师感到自豪。
三、送教上门,教给家长科学的家庭康复方法。
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是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场景中训练是其基本方式。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缺乏专业的康复理论和技能可能会让家长无从下手。比如儿童的日常语言交流问题,儿童不会说话,没有语言表达,并不是简单的教孩子说话就可以解决。它可能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也可能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呼吸训练,为语言提供动力支持;还可能需要对口部喉部肌肉进行刺激和按摩,增强肌力。就是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如扣扣子、拉拉链等,也需要把简单的动作进行分解细化,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和巩固。教师通过送教工作能给予家长专业的帮助和指导。送教教师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每次送教前要撰写好操作性强的康复训练教案,准备好训练用具。在送教过程中,为孩子实施感知、认知、运动、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等领域的康复训练,并让家长全程参与,给家长进行示范与讲解,让家长在送教后每日进行训练和强化,以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
智障儿童小文,在民办幼儿园就读,从来没有说过话。家长热切地希望我们通过送教解决这个大难题。邹老师在送教的时候,发现孩子脸部肌力非常弱,每次送教时,为家长示范给孩子做肌肉按摩,建议家长平时多让孩子用吸管吸奶,经常让孩子吃面条、吃豆子等食物,锻炼孩子的唇肌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送教,家长高兴地反映,孩子放学回来会叫爷爷奶奶了,现在不仅经常说话,而且说话的内容也变多了,并一再地表示感谢老师,感谢学校。
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是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份责任。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送教上门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为更多的重度残疾孩子及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创建和谐高安不断努力。
第五篇: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针对贫困山区开展送教上门的实际情况,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秉承医教结合、系统整合、普特融合和互联网联合的教学理念,建立一支由特教学校主导、多部门配合的送教上门教学模式,真正使送教上门利于家庭和利于儿童。本文以案例的形式研究和分析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发展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贫困山区;送教上门;实践与思考;渭源县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自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以来,实现了重度残疾儿童享受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就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原则,送教上门的实践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案例进一步证实了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重要性。
一、送教上门遵守的原则
(一)系统整合的原则。系统整合原则主要体现在送教上门队伍的组成人员,包括特教学校的教师、普通学校的教师、残联康复人员和乡镇干部,多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和协调可以起到在送教上门活动中整合各方面的专业资源优势,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解决送教上门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医教结合的原则。医教结合原则是指根据重度残疾儿童的残障缺陷,通过医疗、康复和教育的训练,对其进行后天的补救和补偿服务,减少缺陷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安排特教老师作为送教活动中的主要力量,其次根据特教老师的教学方案配置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康复人员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医疗康复手段改善重度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通过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提高儿童的文化水平,通过特教老师的教学,提高儿童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普特融合的原则。普特融合是指特教活动和普通教学活动相结合,让普通学校的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使有能力接受普通教学内容的重度残疾儿童享受普通教学的教学资源,而对于接受普教能力较差的重度残疾儿童,可以进行特殊教学活动内容。普通教学内容与特殊教学内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重度残疾儿童的体质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互联网资源共享原则。互联网资源共享原则是建立QQ群、微信群和网络交流平台,传输教学方法、教学方案、课程资源等教学相关的内容,同时送教组成人员可以通过此平台互动交流,探讨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
二、渭源县送教上门的发展历程
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组成人员来自残联、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和乡镇机构,在特教学校老师的牵头下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形成了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立体送教梯队。
(一)送教队伍的组建。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将送教上门的儿童按照分布的地域情况编成3个送教班组。北部乡镇为一个班组,南部乡镇由于儿童人数较多分为2个班组,每个班组按照要求配备送教人员,同时为每个送教班组配备送教车辆。
(二)明确送教成员的职责。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明确了每个送教班组成员的职责,包括送教队伍组成结构、送教上门的次数和送教的质量等。具体职责如下:①特教老师是班组的总负责人,带领康复人员和普通学校教师入户对重度残疾儿童的身体和智力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制定康复和教学计划,定期入户送教,做好康复员、普通教师与家长的协调工作。最后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②康复人员担负起儿童的训练工作,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长在送教期间的家庭康复训练工作;③普通学校教师要做好儿童的学科教学计划,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情况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送教人?T的培训。在边远山区要切实有效的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必须要对康复人员和普通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用科学的特教方法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针对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的残障情况,需要在送教之前对相关送教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如通过集中培训,教会普通学校教师和康复人员掌握送教上门的康复知识、特教知识,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网络和微信等途径解答送教老师、康复人员以及家长面临出现的难题和技巧;通过入户向普通学校教师、家长和康复人员开展示范活动,同时调查他们的教学活动效果。通过各种途径使普通学校教师、康复人员和家长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训练技巧,提高送教的成绩。
三、送教上门的案例分析
(一)送教儿童的基本概况。刘某,男,12岁,汉族,渭源县莲峰镇人,从小患有营养不良症,全身肌肉严重萎缩,关节挛缩严重,心智及各领域发展明显滞后。莲峰镇属于边远山区,距离县城30公里。
(二)送教的实施内容。送教过程包括以下几点:①评估送教对象。送教团队要对重度残疾儿童刘某进行评估,包括他的病情、心智、反应能力等,了解康复教育需求和家长的期望,再次对该儿童的康复教育能力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完全诊断出该儿童现有的残疾情况、对教育的影响力以及康复训练如何开展。再次与家长商议送教的时间、内容、需要家庭配合的事项等;②整合资源实施送教。针对刘某的残疾情况和家庭情况,特教老师、康复员、当地小学教师和民政人员组成一个立体式送教队伍。特教老师对康复员和小学教师进行特教知识的培训,并制定康复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且特教老师要入户对儿童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再次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服务计划;③通过通信技术解决送教难题。特教老师通过微信群对教学评估的结果进行公布,让康复员和小学教师了解教学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训练和教学方法。康复员和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指导刘某的家长用手机拍摄刘某生活、学习的图片和视频供老师和康复员评价反馈;④疏导儿童及家长心理。刘某的残疾状况必然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而且刘某的心理也会出现孤僻、寡言的性格,对此,康复人员和特教老师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要进行多次的心理疏导,才能提高家长配合训练的积极性。
(三)初步的实践效果。通过送教上门工作,刘某的病情有所缓解,智力水平有所提高,运动能力大大提高,能够做简单的绘画,认识简单的字词和数字。
总之,送教上门工作是保障重度残障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根据边远山区重度残障儿童自身和家庭实际情况,教给他们知识、技能,帮助儿童学会生活,提高自理能力,为相似地区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范彩娟,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