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教学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教学课时 1~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3.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出了作者在面对北京城具有“热烈明快”色彩的现代建筑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四)学习9~11段
1.自读9~11段,思考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关系。(前后照应)
2.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这种写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五)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探求知识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2.预习生字词。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 这篇课文出自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中节选的。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全班认读。
2.指名抽读。
3.同桌互查。
四、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2.集体朗读课文第1段。
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用两句话总起全文,直接点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并且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及现在的归属。3.默读课文第2段,思考:(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画线作记号,准备回答。)
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 引导学习(要点预设):
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
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
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秋季。)
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在勾画园中景色时,用了两个“不必说 ”,把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图展现了出来。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动物)那儿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斑蝥;还有(植物)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葚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
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写雪天捕鸟,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划出写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
文中还描绘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的钦佩。
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在描写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提问: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
(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
小结:课文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字里行间透出儿童的好奇、求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最后一段,用了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简略补叙了园中孩子气的活动——毁泥墙,抛砖头等等,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百草园”的美景,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学生自读。2.指名抽读。3.全班齐读。
六、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抓住特点,用词准确,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七、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新词。
2.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根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读。教学准备
有关天山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介绍的资料。教学课时 1~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由学生自读自批。
2.交流批读情况。
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和美丽。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广东新会“鸟的天堂”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两次、傍晚。板书:榕树、鸟儿)
2.质疑问难,学生读课文提问题。
三、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快速浏览课文,两次去鸟的天堂,作者有什么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谈谈对句中两个“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没有加的理解。
2.这是怎样的一棵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学生自读,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思考这到底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榕树的特点。透过文字和图片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读“树”
1.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板书)2.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第1~9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3.交流榕树的特点。
(1)由“不可计数”和“真是”、“ 卧”等词语体会朗读,感受这是一株大榕树。
(2)出示重点段:“榕树正茂盛的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作者还怎样介绍了榕树的特点?
引读第一句,从“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相机理解榕树的生机勃勃。
从这段话里你还读出了什么?(榕树叶子的密、绿、亮)抓住“似乎”“颤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引读“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南国的树啊!”好的东西就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记一记。
作者的心为之一动,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
(二)读“鸟”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到这里来的鸟儿,你会召唤你的同伴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吗?(会!)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出示重点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写鸟的句子和词读一读。
2.感受课文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鸟多、热闹)
3.小组中自主学习。在读中理解体会鸟多、应接不暇的场面。
(抓住“应接不暇”、“有的„„有的„„”和写鸟的动作的词语感情朗读。)
(三)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现在知道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了吧!
思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人们爱鸟护鸟。)
五、总结全文,写法渗透
鸟的天堂里,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住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第二篇: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家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 20、回家 》教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与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与不回家的经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海子牺牲时海子爹与娘所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揭示课题,课题质疑
读了《回家》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板书课题)。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3.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板书,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疑问吗?(为什么他少年时期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常常回家,而到了中年之后很少回家了呢?)
4、出示导纲(1)少年时的海子每次怎样回家?哪次回家最让你感动?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批注感受,读出情感。
(2)如此爱家的海子,为何中年时却很少回家?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3)结尾处爹说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娘却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爹娘的话矛盾吗?为什么?
5、学生边读书边批注,教师巡视。
二、展示评价
1、小组交流,教师对展示评价进行分工。
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A:一天,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话时的语气是——,这段话中有没有哪个标点符号引起了你的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爹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的无奈。预设B:“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爹和娘喜的是什么?生气的又是什么?当得知海子是跑着回家的,“爹和娘一时无语”,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思虑许久”,妈妈在思虑什么呢?妈妈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预设C: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在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字让你感动?谈谈你的理解。从这个裹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你感受到了什么?
娘的泪水里包含的是什么呢?哪个父母不疼儿?对儿子的心疼和深深的愧疚,以及面对当时的困境又是那样的无可奈何。
3、相机指导朗读。
4、如此爱家的海子,为何在中年时却很少回家?海子真的不想回家了吗?从哪儿看出来?那他为什么不回家了?爹说海子工作忙。同学们,从简单的一个忙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从这些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5、面对这样一个不回家的海子,爹娘的话里包含的是什么呢?
6、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好警察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请允许老师带着敬意来朗读最后的几段话。哪些话语触动了你的心灵呢?你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等一下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师读)
7、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谈谈感受再读。
在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话没说完,就闭上了双眼。
在这句话中,还有没有哪些词语、哪些标点一下子跳进了你的眼中呢?这个细节,写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埋藏在心底的对慈母的深情的眷恋,这种美好的情操,也使海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哪些地方不理解。)
8、讨论:海子牺牲后,为什么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海子牺牲后,海子娘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意思是说海子虽然死了,可他对家的热爱之情却永远铭记在家人心中。)汇报、交流。
三、导学归纳
1、学了本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提示:可从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方法、受到启发等方面谈)
四、拓展训练:
1、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海子?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对海子、对海子的父母、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等)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子这样的优秀事迹?说给大家听听。
执教: 淅川县实验小学 肖玉红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看戏》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
(3)紧扣重点词句,在美读与品析中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在美读中,紧扣重点词句、调动生活体验,并联系上下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三、课前准备:查阅梅兰芳的生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四、教学用具:PPT、视频
五、学习时数:三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第四---六自然段
学习目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学习方法:
1、美读法,2、调动生活体验品析词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幕已经拉开,女主角即将出场,那么他的表演究竟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品、读“观众的反应”。、过渡:观众看了他的表演后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2、【PPT】要求: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按女主角出场、表演中途和高潮的顺序,用横线分别勾画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②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个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朗读体会。
3、【PPT】出示品析示例:
①“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众看到女主角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比作雷鸣,我体会到观众们对女主角的认可和喜爱。)
②提示:除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外,文中准确的动词也可以进行重点体会。
4、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喜爱、折服】
四、品读“女主角精彩的演唱”。
【PPT】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演唱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到了着魔的地步呢?请同学们默看第四自然段,用“
”勾画出文中描写女主角表演的语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交流并全班齐读勾画的语句。(2句)
2、品析语言。
(一)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女主角精彩的演唱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一句:【PPT】“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①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问作者这样写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②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明确:不矛盾,这表明女主角的唱腔富于变化。【板书:唱腔】
③全班齐读。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朗读高手来读一读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二句,谁是朗读高手呢?【PPT】“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唱词像珠子”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声音清亮圆润。
▲品味“溅”:谁能说说“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溅到空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并朗读:
①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溅“的意思。
明确:溅就是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如:小孩用力踩水,顿时水花四溅。②文中作者用“溅到空中”来形容女主角的唱词,是要表现什么呢?明确:表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铿锵有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品味“一粒一粒”“滴”。
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说“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你体会到什么?
A、男女生分别朗读原句和改句。
B、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调动生活体验去分析并指导朗读:
①生活中我们常用“一粒一粒”、“滴”来形容什么?明确:“一粒一粒”是用来形容很细小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沙、一粒灰尘等,而“滴”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水滴、泪滴、雨滴等,它们也比较较细小。21教育网
②珠子“一粒一粒”的“滴在地上”给你什么感觉?明确:“滴在地上”说明珠子落下时很轻柔。
③作者用“滴在地上”是来形容珠子的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明确:文中是用来形容唱词的。从而可见女主角当时唱歌时声音很轻柔。
(4)品析“滚下来”
教师预设: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体会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因而教师可继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作相应引导。
【PPT】依次出示:
①这句话中,作者是用“滚”来形容什么的?
②作者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滚下来的呢?请从文中找到原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作者说唱词从从女主角的表情中、服饰中、动作中、身段中滚下来,你又体会到什么呢?辅助理解:教师可相机让学生模仿珠子从讲台上“滚下”的情形。【相机板书:表情、服饰、动作、身段】
3、讨论交流:在具体的品读完这部分后,你对女主角的表演有个怎样的评价呢?【板书:技艺高超】
4、以指名和齐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女主角精彩的表演。
5、读中学写。
A、师问:【PPT】为了具体展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B、交流并【板书:比喻
排比动词】
c、【PPT】小试牛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作者用“山崩地裂”来比喻大潮来临时巨大的声响;在《听泉》一文中,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来比喻他夜宿庆云寺时听到的各种泉声,今天在《看戏》一文中,作者又用“珠子”滚下,滴落、溅起来巧妙的比喻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
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也能模仿这些优秀的作家一样,调动你的想象,准确运用动词、比喻、排比等方法来描写你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呢?例如下暴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刮大风的声音、放学时教室的喧闹声等,让我们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展示台出示】学生创作并交流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F、【PPT】名家作品片段欣赏。鲁彦—《听潮》
五、教师小结并过渡:课题是“看戏”,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观众的反应呢?同学们,这位技艺高超,让观众折服艺术家是谁呢?让我们齐声诵读第六自然段。【板书:侧面烘托】
六、教师总结全文:
【PPT】梅兰芳先生一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在他不断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并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所以哪怕已是66岁的老人,在表演《穆桂英挂帅》时,依然步法严整、姿态优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大师的崇敬之情,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大师!
同学们,也许我们还不了解京剧,但请大家记住,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每位中国人去喜爱、学习与尊重!。相机板书:崇敬
尊重
七、拓展:继续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分小组办一份以“国粹---京剧”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自由试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12课时)
21、西门豹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充分表现了西门豹过人的才略和为民除害的精神,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会写“豹、魏”等10个字,正确读写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尝试读,整体感知
1、板题激趣:
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
3、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集中交流,梳理问题(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
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
三、作业:
1、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
2、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探究读,品味赏析
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
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
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
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感情读,入情入境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
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 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拓展活动
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2、课外编演课本剧。
22、七颗钻石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把生命搬珍贵的水奉献给别人的故事,体现了小姑娘和母亲的美好心灵,赞扬了小姑娘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新词,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
22、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3、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2)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2、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2)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3)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4)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2、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3、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1)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2)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涸、罐、绊、舔、凑、唾沫”指名读字音
2、区别形近词,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西师大版》。如 罐和灌 舔和添等。(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ǎo,dào)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zuān)石。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
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23、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别董大》和《赠汪伦》这两首诗分别再现了高适与董大、李白与汪伦离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查字典,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àn不读à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
第 二 课 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
五、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24、猪八戒吃西瓜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孙悟空、猪八戒在采果子的途中,孙悟空教训猪八戒以及猪八戒受伤后,承认错误行为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诚实,犯了错误要改正。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
2.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那个又馋又懒,笑料百出的猪八戒一定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猪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猪八戒吃西瓜》。(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这是一件怎样有趣的事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自学思考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师生评议)
四、质疑
把读课文时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 二 课 时
一、回忆上节所学内容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答)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
二、确定阅读重点
1.哪些自然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5-7自然段)
其他段写了什么?(l-3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8-13自然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结果)2.课文重点是什么?(5-7自然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
三、自学课文
出示思考题,默读思考:
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馈
1.讨论思考题。(交流)
(从中体会到猪八戒贪得无厌、嘴馋、自私。)2.朗读有关自然段。(要读出猪八戒的可笑、愚蠢、馋相)
五、总结
1.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做人要勤奋,应先想到别人,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2、朗读全文。
积累与运用
(六)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意思,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掌握“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写法。
2、读、背名人名句,理解名句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句。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4、鼓励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主动记记、收集一些名人名家的对联。学做对联,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对联的小常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整理故事,训练概括、复述能力。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欣赏佳句美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和运用名句。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分组读两组句子,一组读把字句,一组读被字句。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这两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4、全班交流,师引导通过比较,发现新的知识点: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5、拓展练习:你能试着仿写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作用。
7、同桌互相举例,做练习。
二、语海拾贝
1、自读名人名句,边读边悟,体会意思。
2、小组读,相互检查,说说名句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从名句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人名句。
5、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句?教师可出示一些收集的名人名言。
6、比一比,哪一小组收集的名人名句又多又好。
三、点击成语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
2、请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说读了成语故事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身边这样的事例。
四、作业
1、自主积累成语。
2、背诵、收集名人名句。
第 二 课 时
综合性学习
1、带领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所见的对联。
2、以小组为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名人名家的对联、平民百姓喜欢的春联,拟定介绍的要点。
3、讨论:对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
4、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5、开展活动:对联大联欢。在小组中评比哪位同学收集的对联又多又好,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
6、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代表比赛,大家评议哪位同学的对联最令人满意,哪位是最佳小听众。
第 三 课 时
一、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这单元我们听了许多的故事,你能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吗?
2、回顾本单元内容,把握写作方法。
3、抽生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4、小组讨论,拟定习作内容。独立完成习作练习。
5、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6、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7、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品读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作文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二、抄写自已的习作
第 四 课 时
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反馈信息。
3、抽生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
4、摘抄最喜欢的句子,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5、自由读短文,交流读后收获,说说你的友谊。
6、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第五篇: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三字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本课生字词,练习写好字。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1)自主拼读。
(2)抽读,帮助正音:后鼻音mìnɡ(命),平舌音sūn(孙),三拼音huán(环)、xiān(先)。(3)小老师教读。(4)“开火车”读。
(5)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我吗?去掉拼音读。3积累词语,巩固生字。汉字娃娃告诉我:“休息一会,马上回来。”来了,汉字娃娃变了,聪明的孩子,你还认识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久远环保大熊猫炎黄子孙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绿树成荫川流不息(1)抽读,培养语感。
师:读“大熊猫”时,你为何笑了?生:因为大熊猫的样子好可爱。师:“中华民族”你怎么读得这么精神?生: 因为爷爷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我感到很骄傲。
孩子们真的了不起,能把自己对词语的感悟读出来。(2)多种形式读(分组读、挑战读、男女生读),积累词语。(3)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孩子们,给你喜欢的词语宝宝找个温暖的家。例:(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中华民族)真伟大!教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练习写好字。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学习第一组韵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2合作学习第二组韵文。读读,议议,背背。
3孩子们,你还了解哪些你感兴趣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4创编“三字经”。
孩子们,“三字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编“三字经”?
例:根据“黄河宽,生命源”创编“长江长,生命源”。
“大熊猫,国之宝”,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
二、重点识字,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孩子们,这几个生字不仅会读,还要会写。2你能准确读出来吗?请响亮地读三遍。
3想和他们永远成为好朋友吗?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已:“己”字出头“已”。
远:元+辶=远,还可以想:二个小儿走了很远很远(想象记)。孙:子+小=孙(偏旁+熟字),我是爷爷的孙子,就是个很小的孩子。孩子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方法记忆。相信你们会书写得更漂亮。4指导书写。
(1)你认为哪个字最好写?你是怎么把它写漂亮的?
“已”第二笔要写在横中线上。
“孙”要写得左窄右宽。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想写好吗?
①多媒体课件示范:比比谁的眼睛最亮,你会发现什么? ②交流。③生书空。④描红。
(3)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做到姿势正确。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导书写时,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审美。再把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拓展
1出示“预防近视三字经”,让学生自由阅读。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
要防止,不算难;做起来,要认真。
读书时,坐端正;眼离书,一尺远。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
光线暗,不看书;伤眼睛,损视力。
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坐车子,睡床上;要记住,莫看书。
三字经,记心里,照着做,防近视。2推荐学生看《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教后体会:
月月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
2初步了解各个季节有哪些花,能从语句中体会花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12种花,初步了解其特点。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群花仙子要来咱们班做客,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的到来。
二、自读课文,认识花名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把花仙子的名字勾出来,多读几次,遇上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它,也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2哪些花名的字音容易读错,请你给大伙儿提个醒儿。(如:“茶”字是翘舌音,“杏”字是后鼻韵。)3课件点击花仙子的名儿(或卡片出示),全班学生抢着叫出花名儿,看谁把花仙子的名儿叫得最准。叫对了,词语下面就变出这种花。(本课不要求会认的字要注上拼音)
读完花名儿,单独出示花名儿中的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说说记字的好办法。(仙、杏、丹、菊、茶、腊)
4你们认识这些花仙子了吗?请把花名贴到这位花仙子下面(也可在课件中移动鼠标完成练习)。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三、读悟结合,了解特性
1你最喜欢哪一位花仙子呢?自由读,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儿歌读好。通过读书,结合看图,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了解这一位花仙子。(老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儿歌,说说对这位花仙子的了解。(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相互补充,引导正确理解“红艳艳”、“遍山冈”、“笑盈盈”、“斗寒霜”、“初开放”等词语,指导读好每句儿歌,读出对这位花仙子的喜爱。)3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不仅会动脑筋,而且儿歌读得特别好!花仙子们很乐意与你们交朋友,她们要送一份见面礼给你们呢!想要吗?(老师从花儿图片下取出有各种花型的漂亮的生字卡,上面分别是:养、杏、遍、艳、冈、丹、迎、斗、初、香,让学生认字、组词,把卡片送给表现出色的学生,最后让学生带上得到的卡片上台领着全班读。)教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并能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4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难点
认识12种花,初步了解其特点。教学过程
一、美读儿歌,熟读成诵
生字会认了,儿歌会读了,要是你们能把儿歌读得更美、记得更熟,花仙子就真的和你成为好朋友了。
1男女生分组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
2问答式读。
一、二大组问:“一月水仙怎么养?” 二、四大组答:“一月水仙清水养。”
3师生合作读。老师:“一月水仙——”学生:“清水养。”
4看着课件上依次出现的花儿或逐一出示图片,一句一句地读,能背的可以背,还可以加上喜欢的动作。
三、指导书写,交流展示
1花仙子最爱美,她们希望小朋友写的字也很美,你们能做到吗?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可以写好这8个生字。2描红、书写。
3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可获得一朵花。
四、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花的图片、儿歌,激发学生喜爱花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2照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教后体会
农谚两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2.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遥远的古代,在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我国的农民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吗?他们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解一下。(板书:节气歌)
二、自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
1.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1)指名读。(2)分小组读。
(3)齐读,分组读。(4)小老师带读。
2.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节气。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补充一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有些二十四节气方面的知识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再读课文,了解四季
1.小组合作,分一分哪些节气是春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哪些是秋天的,哪些是冬天的。2.集体交流。(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3.学习词语,找找规律。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你们能说说“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什么吗?
(2)请同学们说给同桌听。
(3)谁还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气是表示什么? 教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想象法记忆字形。教学过程
一、自主协作,交流学习1.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诗句3遍。
(2)用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生字,读准字音。
(3)用诗句和课后第二题对照,看看自己读懂了几句。
(4)把二十四节气名称和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对照,找找自己能对出几个。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并参与讨论)。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我读懂了第一行,明白了这句诗中第一个“春”是指“立春”,“雨”是指“雨水”,“惊”是指“惊蛰”。第二个“春”是指“春分”,“清”是指“清明”,“谷”是指“谷雨”。)(2)学生分小组说以下三句。(3)指名说,评议。
二、学习《看云识天气》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1)指名读。(2)分小组读。
(3)齐读,分组读。(4)小老师带读。
2.自己说一说你读懂了些什么。3.小组内分别说一说。
4.指名说,评议。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
三、识字、写字指导 1识字。
(1)读生字卡片,看谁先认识这些生字娃娃。
(2)和云朵一起做找伙伴游戏。这些生字娃娃非常调皮,从诗句中跑了出来,由这些云朵帮你陪着他们,你想请哪朵云帮助你请他做你的手拉手小伙伴呢?谁来和云朵一起找小伙伴。找到小伙伴后告诉同学们你伙伴的名字,并教大家一起念两遍,组个词。(3)读卡片上的词语。齐读,男女生分别读。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试着说说每个字的笔画、笔顺。(2)观察每个字的各个笔画都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3)边说笔画边描一描田字格的生字。(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5)说说这些字怎样写才漂亮。
(6)学生练习生字的书写,教师进行讲评。
四、练习熟读背诵 1. 听录音读。2.分男女生读。
3.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流利。4.指名背诵。5.集体背诵。五、拓展练习
1.回家把自己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告诉家长。2. 搜集谚语、儿歌等介绍给大家。教后体会
十二生肖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顺序。
3有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片断。孩子们,有一群可爱的动物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来了。请看„„请聪明又细心的孩子告诉我,今年是什么年? 2听一听,羊在对我们说什么?
3孩子们,有没有勇气闯过这三关?好!闯关行动现在开始,首先进入第一关:我会认。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我会认。请你们自己试着读读儿歌,一边读一边圈出戴红色拼音小帽的生字。
2把你已经认识的生字娃娃自豪地读给同桌听听,如果有不认识的互相帮助一下。
3看到大家这么团结友爱,儿歌里的生字娃娃都跑出来和大家见面来了。你们看,哪个生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念错,就给伙伴们提个醒,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4现在生字娃娃摘去了拼音小帽,跑到生字卡片上来了。请小组长利用生字卡领着你的组员学习生字。可以抢读、轮流读,也可以交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认字方法。
5游戏1(救救猪娃娃):刚才猪妈妈打来求救电话,说胖猪娃娃被氢气球带到半空中去了,请小朋友们快快救救它。只要你能读出气球上的生字,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就能救出小猪了。
6游戏2(猜词语):请看着老师手中的卡片,根据动物的名字做动作或学它的叫声,考考大家能不能猜出这种动物的名字。
三、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出示“狂”、“猴”、“狗”、“猪”。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犭”旁?再想 一想,带有“犭”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
2出示“猴”。这节课咱们就来学写带有“犭”的生字,先跟着电脑书空一遍“犭”旁。要写好这个字,你打算给大家提个什么醒呢? 3老师就根据你们的提醒来把“猴”字写一遍,请你举起手指头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
4第二关“我会写”开始了,咱们来比比看,谁能把这个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5写完的孩子互相欣赏一下同桌的字。
四、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们接着向第三关“我会读”前进!
2同桌的孩子合作读读课文,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3这一次,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短文。
5谁来把你读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教师引导学生评价。6我们来比一比,看看男孩子和女孩子谁能把课文读得更美,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
7请大家一边看屏幕上的动物,一边高高兴兴地背背课文。
8孩子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十二生肖已经来到我们中间了。赶快找找自己的抽屉,把咱们的客人请出来吧!请小主人到台上来给它们安排座位,其余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看台上的同学能不能当好小主人。
9这些小主人当得怎么样?咱们一块儿来检查检查。10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的生肖,愿意告诉我吗?
五、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请回家后把十二生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问一问他们的生肖是什么,做一张生肖卡送给爸爸妈妈。教后体会
积累与运用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好轻声。
2复习学过的生字词,练习词语归类,主动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教学过程
一、普通话乐园 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想说得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吗?那首先就得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尤其是轻声的读音。
dānyǒuzhēnɡqínɡmekàntóuzǐ
1多媒体出示:“丹”、“友”、“筝”、“情”、“么”、“看”、“头”、“子”单字及其音节,比比谁能准 确地读出它们的字音。2多媒体出示以上字的轻声词,观察以上字的音节有什么变化(变成轻声)。能读好这样的词吗?
3生自由尝试。同桌或小组内读一读,听一听,互相帮助,比较体会轻声的读法。
4多形式检测。指导读好轻声,体会轻声的字由原调到轻声的变化。通过个别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测,师适时个别纠正,指导。
5大胆尝试。
师:孩子们,这样的轻声词你能读好吗?
多媒体出示以下词,让学生试一试怎样读:想xiǎnɡ 一yi 想xiǎnɡ、看kàn了le看kàn、走zǒu 得de 快kuài、提tí 着zhe 走zǒu。6师小结:
轻声的读法,是普通话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说好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活泼、亲切、动听,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读好、说好轻声。
二、认读大比拼
将学生分为四个组进行识字、读词比赛,集中学习二、三、七题。师:汉字娃娃是我们最忠实的学习伙伴,今天它带着一群字词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分组比比看哪组最棒。1多媒体出示“你还认识我吗”的词语。(1)生自由认读。
(2)小组内互读检测,选出一名最棒的参加班上评比。(3)每组派代表比读、齐读。
(4)发展语言:你最喜欢哪个词,能用它练习说话吗?
抽学生回答,在学生说到相关词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大意。(5)记一记,积累美的词语。
师:把你最喜欢的词语用自己的方式赶快记一记吧!生:自主识记。
2多媒体出示“分一分,写一写”。
(1)师:刚送走一批词宝宝,这儿又有一批词宝宝赶来和咱们见面了,来打打招呼吧。(小组轮读)
(2)小组合作,按提示把这些词语分类。
师:这些词宝宝呀,它们来自不同的家族哟,请你根据提示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族好吗?比比哪组最快、最准确。
(师对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
(3)分组分类汇报,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4)分类读读这些词语,每组试着再举2个例子。3出示“自主识字园地”。
师:前面的比拼真激烈呀,孩子们不分胜负,有些前面见过的汉字宝宝被困在小熊吹的泡泡里了,只要你读准字音,击破泡泡就能救出它们,看哪组救的汉字宝宝最多,赶快行动起来吧!
(1)多媒体生动出示“自主识字园地”,小熊吹泡泡困住字宝宝的情景图,分组自主识字,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字。
(2)小组轮流认字击破泡泡救汉字宝宝,看一看哪组救得多。(3)对识得多、识得好的小组予以表扬、鼓励,提高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与能力。教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教学过程
一、快乐阅读与积累
师:刚才的比拼紧张、有趣,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动听的歌,好吗? 1学习“读读唱唱”。
(1)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生边欣赏边休息。
(2)这首歌好听吗?它是由一首好听的儿歌编成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蜗牛与黄鹂鸟》,思考儿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抽学生朗读、汇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蜗牛的可爱。
(5)跟着录音机学唱歌曲,想象情景,动作表演,感受学习的乐趣。2师:欣赏完一曲动听的歌曲,这儿还有一首好诗等着大家来读读记记呢?出示《江行无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教师描述诗的大意,并介绍诗人概况。(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节奏美、意境美,重点读好“一夜梦中香”,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思念。(4)多形式背诵。
以自背、互背、比赛背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记住。
二、实践大舞台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一年的语文了,为了帮助你们学习、成长,你们的家人付出了很多。今天,就献上一张你 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生肖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谢。1交流展示生肖卡。抽学生说说:你的生肖卡是送给谁的?是怎么设计制作的?想送给他(她)什么话呢?
2比比谁的生肖卡做得最美。
引导学生从语言美及图案制作美观等方面进行评比。(1)组内评选出一张,参加班评比。(2)全班评比。
三、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