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教案.
24.《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用)【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并蒂.(dì)姊.
妹(zǐ)莲蓬.(péng)菡萏..(hàn)(dàn)攲.斜(jī)蔽(yìn)2.解释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荫.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
二、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
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见预习1、2.四、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指名朗读,评价。3.齐读。
五、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 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讨论并归纳: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讨论并归纳: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讨论并归纳: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六、再次朗读《金色花》,体会作者的感情。
七、课外作业:
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要求: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
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
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讨论、明确:
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 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3.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教学反思】
24《诗两首》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并蒂.()姊.
妹()莲蓬.()菡萏..()()攲.斜()荫. 蔽()2.解释词语:匿笑: 沐浴: 祷告: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5泰戈尔、冰心简介。【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2.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体会作者的感情。
4.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5. 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找出每次的心情、环境
6.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拓展延伸】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 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 的语句。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的诗篇。【学习反思】
《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
第二篇:24散文诗两首学案
第五单元 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人: 年级 班 组 号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和主题。感受亲情,回报父母。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深层品位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了解体裁: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二、预习检测
1、生字词 匿()笑 : 祷告 : 衍()
2、关于泰戈尔:
泰戈尔是__国的__家、___家、__1913年获得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
三、整体感知:
1、“我”和母亲共有多少次嬉戏?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4、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 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再次朗读在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拓展研究:想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我变成____在____的时候为妈妈__ __。
五、随堂小测试
1、我与母亲有哪几次嬉戏?
2、这个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3、“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孩子?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坏”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课时《荷叶 母亲》
一、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____,是现当代的____家,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等,作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三、倾听朗读并试着朗读。思考:
1、这篇文章都写了什么?
2、前三段写到了母亲吗?
3、文章的2、3两段交代八九年前的往事的作用是()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恋。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四、合作交流
1、全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
2、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3、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___,作者是借助这一形象来歌颂__。这种写法叫___。
4、找出作者心绪变化的句子
5、倒数第三段,雨珠变成了“流转无力的水珠”,这象征了什么?
6、“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怎样理解?
五、吐露心声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__。2、畅谈感受:妈妈,我想对您说 课外阅读
(一)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借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那片竹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您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这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1、这篇短文看似写__实则写__。
2、作者借竹表达了什么样感情?
3、以上诗歌和短文的写法叫什么?
课外练笔: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第三篇:第二十四课散文诗两首学案
第八课《人生寓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散文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3.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二、A.复习检测
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嫩芽(nèn)调皮(tiào)
B.霎时(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波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课前检测
1、填空。
泰戈尔是
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
》等,曾获。
冰心(1900~1999),原名,福建长乐人。代表作《
》、《
》、《
》 等。
2、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匿()笑 沐()浴 祈()祷 花 瓣()菡()萏()欹斜()荫蔽()
三、相关知识
1、文学常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四、课堂问题 《金色花》
问题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 问题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问题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问题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问题5.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荷叶 母亲》
问题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问题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
问题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
问题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目标检测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六、配餐练习配餐作业A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在空格处仿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5、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餐作业B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小孩子领受着母爱,那么他想着怎样回报母亲?
(2)作者为什么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3)“我不告诉你,妈妈。”回报妈妈的爱,为什么又不告诉妈妈?
(4)妈妈称他“坏孩子”,“坏”是什么意思?
(5)这首诗用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配餐作业C
对
岸(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第四篇:散文诗两首教案)
第4课《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过程方法: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母爱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深沉,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我们什么都能忘,就是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一起阅读两首散文诗来感受那炽热的母爱。
金色花
1、题解及介绍作家作品: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诗中的“金色花”喻儿童,表达一种母子深情,母子之爱。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检查预习:
生字词:匿笑
祷告
罗摩衍那
嗅到
3、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齐读,概括此诗的主要内容。(三次嬉戏)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4、合作探究: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5、听《母亲》主题歌,感受母爱,小结。
6、作业: 反复朗诵并背诵诗文。
第4课《散文诗两首》
荷叶
母亲
1、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2、检查预习:
生字词:荫蔽
徘徊
欹斜
沐浴
菡萏
3、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找出本诗的主旨句。齐读,找出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3、研读赏析: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3)荷叶 母亲,将荷叶与母亲联系在了一起,以莲喻人,分析此诗的写作手法。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即以花喻人,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红莲是——子女的形象,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
4、拓展延伸。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相同点:
①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图画美。------想象 不同点:
①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 ②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⑤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内容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5、学会感恩
听《感恩的心》朗诵诗《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第4课《散文诗两首》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可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象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 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 我很忙 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寄居在孩子家的书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象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6、作业: 反复朗诵并背诵诗文。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7、《散文诗两首》教案
7、《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教学难点: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泰戈尔、冰心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注音: 嗅
xiù
匿 nì
沐浴 mù 摩 mÓ 衍 yǎn 祷告 dǎo 惊讶 yà
瓣bàn 词语: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至爱——最喜爱的人或物。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三、初读课文,感悟韵律:本文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应是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要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天真、稚气。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磁带),学生仿读。
例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2:“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再读文章,感知内容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展现了 “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3、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事?)早上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中午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黄昏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求妈妈讲故事。五、三读文章,感悟主旨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信仰。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题)?
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亲情美),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人性美)。
六、写法探究: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这就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如: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这就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七、积累语言:
母爱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八、作业
1、背诵课文《金色花》,准备朗诵比赛。
2、预习《荷叶 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荷叶 母亲》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检查字词预习
姊妹 zǐ
花瑞 ruì
菡萏 hàndàn
并蒂 dì
徘徊 páihuái
梗 gěng
荫蔽 bì
遮蔽 zhē
欹斜 qī
心绪 xù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长在同一茎上。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攲斜——倾斜、歪斜。慈怜——仁慈而怜爱。荫蔽——(枝叶)遮蔽;隐蔽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三、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母亲)2.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荷叶)
3.课文重点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五、合作 探究 感悟
1.文章主要写“雨中三次看红莲”,红莲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
2.最后一段,“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这段话?”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 看红莲 二写 看红莲 三写 看红莲
开满 亭亭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不动摇
繁杂的雨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雨势 并不减退
烦闷
不适意 徘徊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2、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等。
母亲是保护我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对母亲感激、赞美。
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心中的雨点”。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关爱相似。
(物和人有相似想通之处,就可以以物喻人。)
3、借景抒情:指作者借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写作手法。
以物喻人: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写作手法。它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
六、体验拓展
1、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例子:
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母亲,如果我是__,你就是__,除了你,谁__________。示例:(1)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2)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3)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5)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2、仿造句子,感激和赞美母爱:
例子: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康乃馨,我要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的梦也有香味。示例:
假如我变成了一只小鸟,我要时刻飞在妈妈的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她听。
假如我变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我要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挡雨。
3、分享泰戈尔名言:
(1)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七、作业:
摘抄“体验拓展、积累语言”中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