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导学案

时间:2019-05-14 13:5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导学案》。

第一篇:古诗两首导学案

语S版三年级上册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字词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认真拼读三遍。()()()()()()

诗 帝 岸 绝 鸣 翠()()()()()()

窗 含 岭 泊 吴 船()()

辞 啼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īgē

jué duì

cuì niǎo

chuāng hu()()()()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还()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两岸猿声啼.不住.

。啼:_________ 住:_____________

2、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三课时

绝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5、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2、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3、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请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背给大家听,看谁背的好。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

第二篇:5、古诗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学习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回宫格本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题西林壁》。

1、读正确、流利。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题、诗意。

1.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标注。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再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5、理解后两句。

a、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b、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使用:

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认会“腊、浑、豚” 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莫、腊、浑、疑。”

2、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3、自由吟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方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说说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课中(第一课时)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组内轮流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5、理解后两句。

a、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b、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班级展示:

1、展示展示读课文。

2、展示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3、展示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4、展示古诗背诵。

四、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五、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六、达标测评

课中(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组内交流生字。

2、组内交流读读诗题的大概意思。

3、组内轮流吟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试着串讲诗意。

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方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说说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二、班级展示

1、展示生字词。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4、展示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5、展示古诗背诵。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

A.题目,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

B.书写,题写。

C.古指额头。

2、只缘身在此山中

A.因由,原因。

B.沿,顺着。

C.边。

D.因为。

3、山重水复疑无路

A.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

C.以为,怀疑。

二、读读诗句,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是代诗人所写。前两句,后两句。

2、《游山西村》是代诗人所写。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山重”对“”,“水复”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疑无路”对“” 课后

第三篇:课题.9古诗两首导学案doc

课题: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知识链接:

1、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

2、[注释] 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

诗句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预习任务:

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

2、查阅资料理解。

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一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老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

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

三、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

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重阳节的习俗: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预习任务:

1.“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3.初读课文,了解。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古诗

1、自由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

3、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4、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5、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来?

二、感悟: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

2、朗读。

3、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 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4、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

5、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6、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举目无亲,无依

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7、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8.指导诵读。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

来?

2.朗读:

3.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体验: ①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

些什么?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5.角色吟诵: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学习收获: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课时数:2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第五篇:3、古诗两首山行导学案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法指导:

目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指导:

阅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预习指导:

诵读古诗,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理解本课生词,收集有关写春的古诗。目标导入:

1、同学们你还记得哪些写春的古诗,作者是谁?

2、通过课前预习,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吗? 导学过程:

一、学习板块

(一)板块一 自主学习: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从景色入手,了解古诗主要写什么.]

展示交流:

1、生字自学情况

2、课文朗读情况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二、学习板块

(二)板块二 学习引导:

1、生字新词意思

2、了解词语大意

3、试着说说诗句大意 展示交流:

1、理解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诗意。

(1)为什么称为“寒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读第二句。理解“白云生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板块三:小组合作学习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或“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句式说话。

3.展示交流

板块四: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四、达标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练习背诵古诗.3、填空:《山行》中写远景的两句是

写近景的两句是

;全诗写到的景物有,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五、总结提升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你和杜爷爷一起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导学反思:

下载古诗两首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两首》导学案[本站推荐]

    达州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初2014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 DW-J2014-C004 内容:诗两首编写:冯颖校审: 第四课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背诵这两首诗。 2、......

    诗两首导学案

    课题:咏雪课型:预习展示时间:2013.9 主备:郑祚军审核: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文。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重点) 3.会运用比......

    诗两首导学案(模版)

    《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雨 巷 戴望舒 学习目标 1.熟读这首现代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3.理解诗中象征......

    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 【教材分析抓诗理】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

    《诗两首》导学案

    2014年秋季磁灶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新语丝]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新语丝]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新语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目标大定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

    《古诗两首》学案1(精选五篇)

    《古诗两首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