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导学案
《古诗两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目标大定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预习金指针
搜集资料 1.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活年代,了解写作背景。2.搜集其他爱国诗篇。
字词闯关 1.读准字音,理解字意,能根据要求组词。
快乐向前冲 知诗音。
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2.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3.展示朗读。明诗意。
1.轻声读古诗,结合文中插图,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剑外:剑门关外。妻子:老婆孩子。
漫卷:胡乱地卷起。青春:春天,指美好的春光。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讨论不明白的地方。3.全班交流。悟诗情。
1.诵读全诗,思考:
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的心情? ②由此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2.小组交流思考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
实践新天地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展开想象,描绘杜甫欣喜若狂的样子。
示儿
目标大定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预习金指针
搜集资料 1.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其生活年代,了解写作背景。2.搜集其他爱国诗篇。
字词闯关 1.读准字音,理解字意,能根据要求组词。
快乐向前冲
初读全诗,感受诗意。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
2.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3.全班交流。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1.再读这首诗,思考: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海阔凭鱼跃
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将晓:天将要亮。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实践新天地
。。
第二篇:古诗两首导学案
语S版三年级上册
1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字词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认真拼读三遍。()()()()()()
诗 帝 岸 绝 鸣 翠()()()()()()
窗 含 岭 泊 吴 船()()
辞 啼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īgē
jué duì
cuì niǎo
chuāng hu()()()()
四、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还()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两岸猿声啼.不住.
。啼:_________ 住:_____________
2、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三课时
绝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5、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2、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3、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1)请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背给大家听,看谁背的好。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
第三篇:5、古诗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学习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回宫格本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题西林壁》。
1、读正确、流利。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题、诗意。
1.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标注。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再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5、理解后两句。
a、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b、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使用:
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认会“腊、浑、豚” 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莫、腊、浑、疑。”
2、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3、自由吟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方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说说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课中(第一课时)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组内轮流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5、理解后两句。
a、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b、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班级展示:
1、展示展示读课文。
2、展示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3、展示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4、展示古诗背诵。
四、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五、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六、达标测评
课中(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组内交流生字。
2、组内交流读读诗题的大概意思。
3、组内轮流吟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试着串讲诗意。
2、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方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说说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二、班级展示
1、展示生字词。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4、展示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5、展示古诗背诵。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西林壁()
A.题目,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
B.书写,题写。
C.古指额头。
2、只缘身在此山中
A.因由,原因。
B.沿,顺着。
C.边。
D.因为。
3、山重水复疑无路
A.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
C.以为,怀疑。
二、读读诗句,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是代诗人所写。前两句,后两句。
2、《游山西村》是代诗人所写。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山重”对“”,“水复”对“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疑无路”对“” 课后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课时数:2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第五篇:2018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二、教学目标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诗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教学重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泪满裳 愁何在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
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板书设计
示儿 万事空 悲九州 定中原 告乃翁
课后札记
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而我的这节课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我的语言不能吸引到学生们,并且语言过于重复,唠叨,造成无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更是使师生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效率。从这节课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一堂课教师的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他们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中仍认为听讲是一种难耐的“煎熬”。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如果能做到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这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