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陈向阳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2,(第2期).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乡土地理概念,作用:
1.王秀花.乡土地理教学之策略[J].宁夏教育,2014,(第6期).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一方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最好途径之一。由于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等都应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
2.邓清南.论乡土地理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第4期).从乡土地理在地理学传统中的地位、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教育心理基础及一些国家乡土地理教育概况三方面讨论了乡土地理教育的有关问题。
乡土地理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彭晴.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第3期).当前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于抽象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地理知识和同学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接感观,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以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本文以青海为例,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2.孙炳越,张立峰.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第5期).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乡土地理教材被列为地理教材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理论方法的推动作用,野外实地考察对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实践作用。通过以上方面主要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学生学习地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3.王杰华.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基本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15,(第7期).针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殊背景,本文通过对中学乡土地理教育
现状的探讨、研究,分析现在中学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学方法及应用方式。旨在学好乡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新一代学生准备好参加家乡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课堂:
1.邹静.利用乡土地理优化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时代,2014,(第19期).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2.吴晓琴.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第8期).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10期).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3.宋志扬.如何巧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J].地理教育,2014,(第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4.金冠华.融入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第19期).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5.屈国权.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第1期).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世界地图、经度纬度、天文知识等进行学习外,乡土地理知识同样重要。学生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归属感。地理教学与乡土教学巧妙结合,如案例教学、野外考察、研究学习等,让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丰富。
师范院校开设乡土地理教材设置研究:
1.徐红兵.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第4期).课题研究背景1.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目前我们所教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将参加未来家乡的生产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是未来家乡的建设者,非常渴望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乡土地理的学习就是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长大后为家乡建设出力的宏伟壮志。2.地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们深切地感受到开发乡土地理课程的重
2.张海.我国乡土地理教材:历史变迁与发展思考[J].地理教学,2014,(第10期).乡土地理教材是乡土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乡土地理教育的主要依据。乡土地理教材开发对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开发乡土地理教材的热情高涨,已开发出来的教材数量非常庞大,但总体质量却并不高。乡土地理教材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力与其应有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因必须给予格外关注
3.廖荣华.师专乡土地理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经济地理,1990,(第4期).近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开始普遍重视乡土地理教学。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乡土地理课程应运而设。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合格初中地理教师为目标的师专地理专业,理所当然开设此课程。然而,囿于条件,特别是乡土地理本身的地域差异性,导致师专执教乡土地理的同行未能充分合作和交流,只能独立摸索。1989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师专地理教研会”第二次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研究至关紧要,建议举行全国师专乡土地理教学研讨会,促使乡土地理教学规范化。笔者试图在理论、实践上,对乡
4.张晶香,杨胜天,黄大全,朗杨.我国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第30期).运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获取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区域地理课程的课程结构、学分设置等方面的现状,通过现状抽样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地理课程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仍有课程开设结构不尽合理、实践教学缺失、乡土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视,以及学分设置较为混乱等缺点,为此建议应努力规范区域地理课程群门类、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及重视乡土地理教学.5.杨载田.高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探索[J].福建地理,2003,(第1期).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本文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6.秦耀辰,张广花.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第11期).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地理师资。教育类课程是促进培养目标实现、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的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多数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所占学分比例偏低、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衔接不够等状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7.左登华,吕学军.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第2期).本文从社会需要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厚基础、重实用、突特色角度,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把该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操作实践课五大板块,并对具体课程板块的时间结构进行划分。8.唐敏.高中课程改革新背景下的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对策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已正式列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开始承担培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任。作为中学地理师资最主要培养源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如何积极有效地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东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在研究地理科学相关学科及地理教育新近发展动态、调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方案并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分析高师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反思其产生原因。从思想理念、教育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与教学能力、学生实践活动等不同层面,初步探讨了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为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师范生地理信息
9.刘桂芳,卢鹤立,杨康.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第14期).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课、轻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同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探讨面向基础教育需求加强教育类课程的途径,以期为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师范素质,技能培养:
1.段小芳.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师范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第1期).目前,大部分师范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所在院系全部改称为环境学院、社会与资源需要等,明显减弱了学生师范素质的教育,使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晰,最终导致师范学生到达教学岗位之后,出现欠缺专业师范素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文地理素养方面。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分析了师范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人文地理素养培养现状上,提出了提高其人文地理素养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叶松林.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人文地理素养是高校地理师范生所应当具备的一科学科基本素养,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维系其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理新课程强调了人文地理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加重了人文地理课程内容在基础地理教育中的分量。然而,近年来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范教育出现“边缘化”倾向,地理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与观念陈旧等问题便是明证。加之国际人文地理学的新进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层面的新突破等,都突显出现有的人文地理教育已不能满足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人文地理教育迫切需要改革,需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培养。
3.胡再新课程下的高校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向深水区挺进。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归根结底要依靠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高师教育应该调整和改革师范生培养方式,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从高师院校师范生地理教学实践出发,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从教学技能的概念、分类、培训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当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此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二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内涵探讨。该部分在界定地理教学技能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主要特点,并进行分类,为后文现状调查和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概括和总结了支持本研究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教育传播学、新课程改革等相关理论,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现状研究。该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对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该部分针对前面调查分析得出的主要问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增设技能课程、内化课程理念、优化习得模式和改革实践环节等四方面提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第六部分,结语。主要介绍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前瞻。
其他:
1.吴岱峰,徐中合.乡土地理背景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以2009~2014年高考安徽卷为例[J].地理教学,2014,(第18期).本文以安徽省2009~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乡土地理背景试题为例,探讨乡土地理背景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自主命题省市高考考查乡土地理背景试题的依据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
2.李春红,张学国.基于价值取向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第1期).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有利于各地方和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地理学习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丰富地理科学和教学理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反思当今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开设与去留的争议,积极引领和疲于管理的明显反差,手段和目的的错位,独钟发现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偏颇,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窠臼,评价仍是课程与教学的掣肘,教师为代表的“课程与教学共同体”专业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深刻等。
第二篇:乡土地理文献综述2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陈向阳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2012.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乡土地理概念,作用:
1.王秀花.2014.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一方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最好途径之一。由于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等都应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
2.邓清南.1996.从乡土地理在地理学传统中的地位、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教育心理基础及一些国家乡土地理教育概况三方面讨论了乡土地理教育的有关问题。
乡土地理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彭晴.2015.当前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于抽象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地理知识和同学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接感观,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以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本文以青海为例,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2.孙炳越,张立峰.2014.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乡土地理教材被列为地理教材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理论方法的推动作用,野外实地考察对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实践作用。通过以上方面主要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学生学习地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3.王杰华.2015.针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殊背景,本文通过对中学乡土地理教育
现状的探讨、研究,分析现在中学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学方法及应用方式。旨在学好乡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新一代学生准备好参加家乡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课堂:
1.邹静.2014.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2.吴晓琴.2014.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宋志扬.2014.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4.金冠华.2014.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5.屈国权.2014.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世界地图、经度纬度、天文知识等进行学习外,乡土地理知识同样重要。学生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归属感。地理教学与乡土教学巧妙结合,如案例教学、野外考察、研究学习等,让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丰富。
师范院校开设乡土地理教材设置研究: 1.徐红兵.2014.课题研究背景1.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目前我们所教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将参加未来家乡的生产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是未来家乡的建设者,非常渴望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乡土地理的学习就是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长大后为家乡建设出力的宏伟壮志。2.地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们深切地感受到开发乡土地理课程的重
2.张海.2014.乡土地理教材是乡土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乡土地理教育的主要依据。乡土地理教材开发对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开发乡土地理教材的热情高涨,已开发出来的教材数量非常庞大,但总体质量却并不高。乡土地理教材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力与其应有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因必须给予格外关注
3.廖荣华.1990.近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开始普遍重视乡土地理教学。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乡土地理课程应运而设。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合格初中地理教师为目标的师专地理专业,理所当然开设此课程。然而,囿于条件,特别是乡土地理本身的地域差异性,导致师专执教乡土地理的同行未能充分合作和交流,只能独立摸索。1989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师专地理教研会”第二次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研究至关紧要,建议举行全国师专乡土地理教学研讨会,促使乡土地理教学规范化。笔者试图在理论、实践上,对乡
4.张晶香,2010.运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获取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区域地理课程的课程结构、学分设置等方面的现状,通过现状抽样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地理课程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仍有课程开设结构不尽合理、实践教学缺失、乡土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重视,以及学分设置较为混乱等缺点,为此建议应努力规范区域地理课程群门类、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及重视乡土地理教学.5.杨载田.2003.乡土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发展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区域地理课程。为加强新时期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乡土地理教学 ,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 ,本文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6.秦耀辰,2014.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地理师资。教育类课程是促进培养目标实现、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的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多数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所占学分比例偏低、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衔接不够等状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7.左登华,吕学军.2009.本文从社会需要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厚基础、重实用、突特色角度,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把该专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操作实践课五大板块,并对具体课程板块的时间结构进行划分。
8.唐敏.2008.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已正式列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开始承担培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任。作为中学地理师资最主要培养源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如何积极有效地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东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在研究地理科学相关学科及地理教育新近发展动态、调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方案并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分析高师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反思其产生原因。从思想理念、教育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与教学能力、学生实践活动等不同层面,初步探讨了本科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为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师范生地理信息
9.刘桂芳,卢鹤立,杨康.2014.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学科专业课、轻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同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根源,探讨面向基础教育需求加强教育类课程的途径,以期为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师范素质,技能培养:
1.段小芳.2014.目前,大部分师范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所在院系全部改称为环境学院、社会与资源需要等,明显减弱了学生师范素质的教育,使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学生培养目标不清晰,最终导致师范学生到达教学岗位之后,出现欠缺专业师范素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文地理素养方面。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分析了师范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人文地理素养培养现状上,提出了提高其人文地理素养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叶松林.2008.人文地理素养是高校地理师范生所应当具备的一科学科基本素养,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维系其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理新课程强调了人文地理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加重了人文地理课程内容在基础地理教育中的分量。然而,近年来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范教育出现“边缘化”倾向,地理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与观念陈旧等问题便是明证。加之国际人文地理学的新进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层面的新突破等,都突显出现有的人文地理教育已不能满足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人文地理教育迫切需要改革,需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培养。3.胡再.2011.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向深水区挺进。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归根结底要依靠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高师教育应该调整和改革师范生培养方式,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从高师院校师范生地理教学实践出发,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从教学技能的概念、分类、培训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当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此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二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内涵探讨。该部分在界定地理教学技能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主要特点,并进行分类,为后文现状调查和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该部分概括和总结了支持本研究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教育传播学、新课程改革等相关理论,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现状研究。该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对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新课程下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该部分针对前面调查分析得出的主要问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增设技能课程、内化课程理念、优化习得模式和改革实践环节等四方面提出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第六部分,结语。主要介绍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前瞻。
其他:
1.吴岱峰,徐中合.2014.本文以安徽省2009~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乡土地理背景试题为例,探讨乡土地理背景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自主命题省市高考考查乡土地理背景试题的依据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这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
2.李春红,张学国.2014.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有利于各地方和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地理学习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丰富地理科学和教学理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反思当今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开设与去留的争议,积极引领和疲于管理的明显反差,手段和目的的错位,独钟发现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偏颇,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窠臼,评价仍是课程与教学的掣肘,教师为代表的“课程与教学共同体”专业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深刻等。
第三篇:乡土地理教案
乡土地理教案
一,课题:遂川三宝之——狗牯脑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遂川,了解遂川的乡土地理,狗牯脑是遂川乃至全国有名的茶叶,了解了狗牯脑的生长环境,名字来源,通过对其的宣传,有利于狗牯脑茶走向世界,为成为世界一流名茶而努力,从而也增进学生的家乡感情,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重点:狗牯脑茶的生长位置,环境条件。四,教学方法:ppt教学 五,课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讲乡土地理,我们的家乡——遂川,一提起遂川我们都会想到一句歌谣“遂川有三宝,金桔,板鸭,狗牯脑”今天呢我们就讲讲最后一宝————狗牯脑。(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4月16日上午,以遂川百年名茶——狗牯脑茶为题材的电影《神茶》,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汤湖镇“温泉宾馆”前举行正式开机仪式,影片以“狗牯脑”茶在清嘉庆年间得到皇帝御题“神茶”后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主线。影片《神茶》的拍摄,将改变过去民间传说版本多,但缺乏系统描述的现状。
(三)大家肯定会觉得狗牯脑这个名字很奇怪,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遂川县志》和当地《梁氏族谱》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遂川汤湖乡境内,木商梁为镒,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销售,因突遇洪水,木材全部冲失。梁为流落南京,遇寡妇杨氏,并结为夫妇。杨氏精于制茶,尔后梁为镒偕杨氏返回故乡,并带回一些茶叶种籽,在当地的狗牯脑山上种植,该山形似狗,取名“狗牯脑”,所产之茶即从名之,自制茶叶,称所制茶叶为“狗牯脑茶”。由于该茶叶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受到人们称赞,而有了名气。
而且在狗牯脑山上只有一小片的地方山雾缭绕,那地方的茶叶是最醇香,正统的。
(四)狗牯脑的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原因
(1)1957年狗牯脑茶园归集体所有,汤湖人民公社茶山生产大队建立狗牯脑茶加工厂,聘请梁家为技术负责人,但由于管理体制、方法欠当,以及没有很好照顾技术负责人的实际利益,狗牯脑茶质量产量都比较低。
(2)1964年,吉安专员公署拨专款1.2万元扶持,县动员8名城镇知识青年到汤湖落户,以梁家的人员、茶园为基础,创办遂川县狗牯脑茶厂,由梁家人负责,当年扩大茶园30亩。
(3)1974年后,狗牯脑茶园发展到82亩,产量突破500公斤。(4)1981年,汤湖人民公社从各生产大队抽调劳力,在狗牯脑山上新开茶园220亩。
(5)1988年,利用老区专项扶贫贴息贷款20.4万元,采取乡村联营方式(农户出土地,茶厂出资金,收益按比例分成)与3个村93户茶农联办狗牯脑茶厂璜石联营分厂,当年种茶树500亩。致使狗牯脑茶产量很快上升,形成了汤湖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6)1990年,全乡茶园面积扩大到3159亩,总产3.22万公斤;1986年使用“汤湖”牌商标注册防伪,1990年改为“狗牯脑”牌商标注册。
(五)狗牯脑的分布
主要就分布在遂川县汤湖镇的狗牯脑山上,狗牯脑山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大,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其他地方也零星分布着一些,国家标准GB/T19691—2008的规范的狗牯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就是整个遂川县.(六)生长的优越条件
狗牯脑山,海拔900余米,山高林密,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泉水潺潺。茶树生长,因日照短,多散射光,使芽叶持嫩性强,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等内含量丰富。
(1)地形地貌:遂川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峰峦叠嶂,岭谷相间,河流纵横,正所谓“高山出好茶”。
(2)气候条件:遂川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山地地区日照时较短,多漫射光,昼夜温差较大,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7%以上。狗牯脑茶独特香味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3)土壤条件:该地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黄棕壤、棕壤和沟谷水稻土,自然植被好,覆盖率高,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有利于茶叶生长。
(七)狗牯脑享誉全国
与学生的互动:问学生知道哪些狗牯脑的得奖情况?
遂川狗牯脑茶是遂川“三宝”之一(金桔、板鸭、狗牯脑),是中国历史名茶。先后多次获取殊荣:早在1915年获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1930年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甲等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2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5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2010年被选入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展览,等等;狗牯脑的发展当然也造福了我们遂川老百姓。狗牯脑今后的发展
(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企业与茶农的密切联系,使企业茶农实现双赢,提高产业辐射能力。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茶农的培训,推进种茶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二)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联动应。与政府协调,建立“公司+加工厂+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吸纳茶农以茶园入股,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
(三)挖掘狗牯脑茶文化,增强文化搭台、产业唱戏功能。充分挖掘茶文化优势,提高茶文化品味,把茶文化引入旅游文化领域。
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对狗牯脑茶,遂川有个更好的印象,是遂川的同学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后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也更加欢迎其他地的同学来遂川参观旅游,一品茶香!
第四篇:乡土地理感想
学习乡土地理心得体会
学习乡土地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每到一个地方,心中总会不由得生出一些疑惑来: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风格是这样的?为什么这里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这样取名?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受,但这种体验让我很快乐,也激发了我更多的求知欲。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与家乡一直是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生活和我的成长,我却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它的一切,那些年我们踏足的那片土地、走过的那些小道、经过的那些不起眼的房屋,还有难以忘怀的家乡的味道……原来这里的一切形成都不是毫无理由的,而是有史可查,有源可朔的。从狭义上讲,乡土地理讲的就是每个地方的“衣食住行”文化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从广义上讲,乡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研究一个地域的文化,而且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传说的存在,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的部分。
对于“乡土地理”这个词,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解释。谈到“乡土“,有很多伴随而来的词汇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乡音、乡土、乡情、乡亲、乡俗、乡愁、乡风……我们最常听说的有关乡土的一句俗语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指的就是“地理”,即每个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不同的地域文化,每个地方都是由不同姓氏的一群人或一个家族组成,他们的祖先最早来到这片土地上,因地制宜,安土重迁。形成了每个地域独特的乡土文化。这句话大概是对“乡土地理”这四个字最接地气、也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首先会问彼此的两个问题一定是“你来自哪里”?“你叫什么名字”?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蕴含了一种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内涵,还有一种乡情的因素在。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对于同一个地方来的朋友,我们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如果恰巧你们还是同一个姓氏的话,那绝对是亲上加亲,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肯定比其他人要深刻得多。这就是乡土的力量,他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走到哪,故乡的一切总会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当距离越远,我们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就越深。
我来自一个叫潮汕的地方,这个地方,古代叫海阳,近代叫潮州,现代才叫潮汕。潮汕似乎是一个域名,可更是一种母语的象征。人只要脱胎而习母语,便注定摆脱不了他的羁绊,那种永远也脱离不了的乡音。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彻底消弭这种母语音色与音调的残留。大人们都说,潮汕是一座城。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便相信潮汕是一座城,所有说潮汕母语的地方,不管他是城市、乡镇,抑或田园,他们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总是自觉地互相靠拢,互相取暖,互相簇拥着而成为一座无边无垠的城。在海隅之地,有着“皇帝厝,潮汕起”的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这些典型的潮汕民居,是庇护着我们成长的地方,如今印象最深的是年少时屋前屋后一起玩闹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嬉闹过的小路,一起玩耍过的河边,在今天都已变了模样。后来才知道,曾经的那座小屋、那条小路、河边的那棵大榕树,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印记,它们就静静的立在那里,呈现出古朴而又低调的气质。家乡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迁,但有一样东西始终不变,那就是潮汕人民的信仰,每年的家族祭祀和迎神活动是村里最热闹、也最轰动的时刻,大人们忙前忙后,孩子们则在一旁快乐的玩耍,最怀念戏台前卖冰糖葫芦的老奶奶、和拿一根木棒在糖桶里不断转圈就能变出棉花糖的老爷爷,这在儿时觉得十分神奇的事情,今天依旧受到小孩子们的追捧。在潮汕地区,祭祀和迎神活动不仅是为了感恩神明,更是联络宗族和乡亲之间感情的桥梁,在这一天,在外的游子都会回乡与亲人团聚,感谢神灵保佑他们在外一帆风顺,这是比过新年还要热闹的日子。
感谢乡土地理这门课程,让我重新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也让我从地理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家乡的变迁和潮汕的历史,让我对潮汕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的热爱和更浓的情怀。
第五篇:中山市乡土地理
中山市乡土地理要点
1、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临的海洋是南海。
02、中山市纬度是220 11′--2247′之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每年有两次直射,属于热带。
气候室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天然植被是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天然土壤是赤红壤,经过人类长期劳动改造的土壤是----水稻土。
3、中山市原名香山县,由于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后改名为中山县,1988年升格
为地级市。
4、中山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占七成以上,而已北部平原最大;中山市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1米,(注意五桂山山底与山顶的温度的计算----海拔没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以及南坡与北坡植被的不同----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中山市周围的城市:与中山市相临的经济特区----珠海;隔珠江口、伶仃洋相望的经济
特区----深圳,(还有香港)
6、中山市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丰富,而矿产资源相对缺乏,这是影响我市经济发展
不利的因素;
7、中山市有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开发区,是属于科技园区型的高新技术
开发区;
8、中山市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的第五位,是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东莞、顺德、番禺)
9、中山特色:黄埔镇----腊肉(食品工业);古镇镇----灯饰;大涌----红木家私;沙溪
镇----(休闲)服装;民众镇----岭南水乡;小榄镇----五金。
10、中山市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占3%,第二产业占61%,第三产业占36%;以第二产业
所占比例最大,中山市三类产业以第二产业(制造业或者工业)为主;未来中山市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1、中山市的土特产:杏仁饼;石歧乳鸽;小榄菊花肉;三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