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评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教学评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周围的人,尤其是长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一个学生入学以前,最关心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入学以后,教师日益成为他们关注的中心人物。因此,一个好老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着学生所在集体甚至社会对其知识、能力、品行和存在意义的评价。事实证明,教师的正确评价,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而教师的评价中,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教师评价学生,对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往往超越了教师的期待或意图,而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常用的评价分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在很大功能,在教学中,这种功能概括地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馈激励功能
客观准确的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自我反馈住处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整学习环节,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解题思路,同时,教学评语又代表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肯定的评语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强化其学习积极性;而中肯恰当的评语,也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适度的紧迫感,成为学习的动因。
例如,对解关于x的方程x4-2ax2+x+a2=0这道题,大多数学生习惯总是把x看作主元,企图按传统思路解此方程,结果久攻不下,而学生A,对问题作水平转移,视a为主元,原议程变形为:
a-a(2x+1)+(x+x)=0
分解因式:(a-x2-x)(a-x2+x-1)=0 从而有:x2+x-a=0或x2-x+(1-a)=0 对a作适当讨论,很快解出这两个二次议程,当学生A公布了他的上述解法后,师生们顿时兴奋不已,这时教师立即作出以下评语:“你能及时调整视角,改变思维重心,说明你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因式分解的巧妙运用能力,其思维素质不同寻常!”短短一段评语,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而且反映出教师此时的兴奋心情,其“效益”也许胜过和学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二、指向功能
教师通过评语,指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像解题方法的简与繁;思路的优与劣,速度的快与慢,并说明需要改进的途径,会使学生明确和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如在高三上数学复习课时,当堂练习这样一道题:“求一个三次多项式f(x),使f(1)=0,f(2)=0,f(-2)=-12”学生B学习踏实,运算准确,但他习惯于垂直思维,设所求多项式为f(x)=a0x+a1ax+a2x+a3,然后,分别令x=1、2、-
1、-1,代入后得出一个四元一次议程组,正确地解出了此题,但另有个别思维敏捷的学生,根据1、2、-1为f(x)=0的根,于是立即设所求的多项式为f(x)=a0(x-1)(x-2)(x+1)的根,再取x=-2代入后得f(-2)=-12a0=-12,很快就求出a0完成题解,教师在赞扬了构思精巧、解法别具一格的后一种解法,以及肯定了学生B的正确答案后,对学生B作出如下评语:“你的基本功扎实,运算能力强,但应在‘活’字上下功夫,即不仅动手,更要动脑,只要你能在思维方法上有所突破,你就会如虎添翼,定获成功。”学生听后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与接受,这些中肯的评语使全班同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和启示。
三、教学功能
32224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给予评价,不仅仅是作出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使教师较客观的把握教学的问题所在,及时地改进教法,因材施教,使整个教学能善始善终地进行。
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练习如下这道题:已知x3+2x+k=0有一个根是ī求它的其它两根及k的值,解题的正确思路是:首先求出k,因为x=I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代入方程,可以得k=-ī,再将k=-ī代回原方程,最后求出x的三个根,教师压根儿没有料到竟有一名学生D误解为:“x=ī是原方程的一个根,所以它的共轭复数-ī也是原方程的一个根,从而得出一系列错误的解答,教师看后马上给出如下评语:“这是一个概念误区,须知,虚根成对出现的条件是实系数一元n次方程,这一点,请你务必格外小心!”其实,这一点是由于教师教学时的“不小心”造成的,引进复数集后,对这类总是没有作出必要的强调和适当的补充。所以说,问题发生在学生方面,根子却在教师身是,通过这段评语使学生有番醒悟之感,萌发了非搞清楚不可的决心,教师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审视、总结诸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工具;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复数集里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正迁移的产生,克服了负迁移的影响。
四、理清思路功能
上习题课时,经常发现解题中途思维受阻现象,对此教师万万不可回避,而应通过讲评对其思维给予确切的评价,并帮助其摆脱思维困境,使其渡过难关,这样评价,既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又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知难而进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素质。
在做习题:a1,a2,a3,m表示直线,已知a1∥a2∥a3,m∩a1=A1,m∩
a2=A2,m∩a3=A3,求证:a1,a2,a3,m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大部分同学有正确的猜想:
即证明点线共面先由满足平面条件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作出平面,再证其余元素在该平面内.但在论证过程中,学生D却出现如下错误: ∵a1∥a2
∴a1,a2在同一平面内 又a2∥a3, ∴a2,a3在同一平面内 ∴a1,a2,a3共面
明显是对经过两条平行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理解不透,正确的论证思路应是:
∵a1∩m=A1, ∴经过a1,m可确定一个平面α ∵a1∥a2
∴经过a1,a2可确定一个平面β ∵A1∈a1,a1∈β ∴A1∈β,同理A2∈β, ∴A1A2∈βa2∈α同理a3∈α
即a1,a2,a3,m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至此学生才恍然大悟,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思路终于柳暗花明了,自然感到高兴。接着我肯定了这一解法中将特殊值化成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一种重要途径,并指出该解法对本题而言不甚简捷,应拚弃。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优劣并择选而用。
五、唤起学生自我评价的功能
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是他们学会独立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依据经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评价能力,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作为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给予的各种评语,对学生来说加深了自我了解,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这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具有长远的作用。
中学阶段,特别是到了高三年级的最后关头,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且也都注意评价自已,像前边谈到的学生B,是一个典型的“用功型”学生,他结合教师给他的评语,多次这样评价自己:“我学数学有些呆板,比如,对于数学选择题,过去我一见题就是垂直思维,老老实实地:“硬算”大多做的较繁,考试时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我在老师的指点下,逐步改变以往的思路,比较重视思维方向,慢慢地尝到了甜头”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运算能力较强,但空间想象能力略差;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数学基本概念清楚,思路清晰,但对运算怕繁,结果不准、运算不合理等现象须高度重视;有的则感到自己数学意识不强,容易在诸如:算术根、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方面失误,总之,差不多所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课的优势与弱点都有一个基本估价,明确了各自的主攻方向,这对于学生充实、提高、完善自我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数学课课堂评语的巨大功能,但如何运用它,我以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语也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评语要精心设计且使其丰富多彩,有时,评语不一定正面“对准”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例如,有位尖子学生,平时热爱数学,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在某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荣获市第一名和省第二名,当地发出感慨:“我为有这样的好学生而骄傲!”短短一语包含着教师对该生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的赞扬和肯定的态度。同时也表露一个耕耘者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1、要针对学生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出恰当、准确又富有启发性的评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评语中给予得体、巧妙的明示或暗示,比如:“你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关系和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形、数结合,直观明快,契机就在你的眼前”等等。
3、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常为教师本人对学生的感情所左右,一定要克服防止两种偏向;对自己厌恶的学生评价过于严格,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殊不知,差生偶然也会有超常的发挥,而优秀有时也会有失误,所以,对优秀生的评价中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时地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着差生也可适当采用肯定的评语,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4、情感是意向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强化和弱化的作用,所以,评语尽可能地带一点感情色彩,以达到既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感情的目的,有次笔者在备课中对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解法走了弯路,就有意在上课时把自己的失误和某学生的解法联系起来,使该生倍感亲切,教师对他的评语是:“你的思路和老师最初的想法一样,答案正确,可惜太繁了”,该生听后,释然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最后,还须指出,数学课堂评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务求适时,一定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去进行,这样才能起到评语的积极作用。
便立即达到约分求值的目的。因很明显aaaa,故自然有少数同
学将分母先化成aaaa,尔后便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受阻现象。事实上,aaaaaaaaaaaa正是高中代数上册(必修)P198习题5的第(5)小题。至此学生才恍然大悟,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思路终于柳暗花明了,自然感到高兴。接着我肯定了这一解法中将特殊值化成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一种重要途径,并指出该解法对本题而言不甚简捷,应拚弃。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优劣并择选而用。
五、唤起学生自我评价的功能
学生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是他们学会独立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依据经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评价能力,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作为他们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给予的各种评语,对学生来说加深了自我了解,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这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具有长远的作用。
中学阶段,特别是到了高三年级的最后关头,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且也都注意评价自已,像前边谈到的学生B,是一个典型的“用功型”学生,他结合教师给他的评语,多次这样评价自己:“我学数学有些呆板,比如,对于数学选择题,过去我一见题就是垂直思维,老老实实地”硬算“,大多数都做的较繁,考试时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我在老师的指点下,逐步改变以往的思路,比较重视思维方向,慢慢地尝到了甜头”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运算能力较强,但空间想象能力略差;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数学基本概念清楚,思路清晰,但对运算怕繁,结果不准、运算不合理等现象须高度重视;有的则感到自己数学意识不强,容易在诸如:算术根、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方面失误,总之,差不多所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课的优势与弱点都有一个基本估价,明确了各自的主攻方向,这对于学生充实、提高、完善自我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数学课课堂评语的巨大功能,但如何运用它,我以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语也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评语要精心设计且使其丰富多彩,有时,评语不一定正面“对准”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例如,有位尖子学生,平时热爱数学,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在某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荣获市第一名和省第二名,当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这一消息后,全体同学情绪高涨,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我为有这样的好学生而骄傲!”短短一语包含着教师对该生的一片爱心,以及对他的赞扬和肯定的态度。同时也表露一个耕耘者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1、要针对学生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出恰当、准确又富有启发性的评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中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评语中给予得体、巧妙的明示或暗示,比如:“你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关系和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形、数结合,直观明快,契机就在你的眼前”等等。
3、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常为教师本人对学生的感情所左右,一定要克服防止两种偏向;对自己厌恶的学生评价过于严格,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殊不知,差生偶然也会有超常的发挥,而优秀有时也会有失误,所以,对优秀生的评价中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时地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着差生也可适当采用肯定的评语,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4、情感是意向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起着强化和弱化的作用,所以,评语尽可能地带一点感情色彩,以达到既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感情的目的,有次笔者在备课中对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解法走了弯路,就有意在上课时把自己 的失误和某学生的解法联系起来,使该生倍感亲切,教师对他的评语是:“你的思路和老师最初的想法一样,答案正确,可惜太繁了”,该生听后,释然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最后,还须指出,数学课堂评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务求适时,一定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去进行,这样才能起到评语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史沉淀民族精神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我国古代,大约2000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第九册54页);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方田章”论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九册85页);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即古代《九章算术》对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论述(第十册47页);如: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表示分数”(第十册62页);如“古代《九章算术》中介绍的约分术”(第十册87页);如“古代《九章算术》对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论述(第十册112页)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隐形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现行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就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典型习题,适时育人
教材中有许多例习题,通过引申、联想、对比,可以发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例如:第九册64页8题,提到长江黄河,这里,可以让学生体会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而黄河是我们的华下儿女母亲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爱护和保护他们。第十册45页6题,提到了求正方体冰块的体积,一旁提示“早在夏朝,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存储冰块的技术”!可以问学生你对这个信息有什么想法,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编写例题、拓展教材,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时回补充一些习题或者编一些题目,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编纂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传统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家。例如在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时,可以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加减法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题目,“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高8848米,高出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237米,乔戈里峰海拔多少米?”还比如在学习第十册《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利用传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数学第九册课本,72页的7题,是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用学的方程来解答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问学生,“你们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吗?想不想去了解它?通过了解你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我的鼓励,有一些同学就试着去了解和探索知道了这个问题,知道了这道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还了解了古代对这种题的解法叫做“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1.课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游戏,在传统游戏中学数学。
第九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在教学中涉及到“击鼓传花”和“石头、剪子、布”的教学情境。两个游戏方式都可以称得上传统民间游戏。“击鼓传花”最早来源于“酒令”。(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 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石头、剪子、布”,也就“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2、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我是小会计”一课,学生先要通过计算,再填写发票上的大小写金额,通过认识大写数字,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3、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活动的涉及的面除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还可以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在中国方程的发展;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实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传统文化因素多为隐性的。因此,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不合时宜的生拉硬扯。这样既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又影响了所应达到的效果。
2、持之以恒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
3、情境创设原则。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使他们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调动起来,达到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效果。
4、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原则。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以达到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5、合作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使传统文化教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确立全面的文化选择观,对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文化导向,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扩大民族传统文化在化学学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挖掘渗透
化学教学中到处涉及民族传统文化,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挖掘所含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把它加工成化学问题情境,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1.新授课《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放几段录音:①轻快流动、溅起水花的山涧小溪;②缓慢沉稳的平原大河;③大海拍击岩岸,激起澎湃浪花等,学生由此分辨 出不同的水声。随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水的俗语、成语、谚语,如水到渠成水至清则无鱼水满金山水深火热水涨船高等,从中感受到 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人们为什么总聚居于河流附近?由此知道水孕育着人类的文明。让学生自己感受水的分 布决定了人类的文明,感受水文化的博大。2.复习课《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
根据常州市历年饮用水的来源及水质变化、常州市历年水费变化以及自己家里每月的用水量,估算造成的生活污水量,让学生将水资源分布的调查结果 和某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我们水资源存在的严峻形势,并绘出常州市民用自来水价格的走势图:从1988年持续到1992年的0.5元,从1993年持续到 1996年的1元,然后是1.5元、2元等。师生分析走势不断上涨的原因,对水的问题的研究也由此展开。引发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了解我们身 边的淮河龙游河水质情况,了解常州市丽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以及常州古代用水历史。
二、趣味渗透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玩,作业设计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抄写,增强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探究欲和创造欲。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燃料这一节时,可从一系列图片引出火对人类的意义,如古代火箭(火药罐)、火药炮以及现代航天航空火箭。活泼有趣的民族故事,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民族素质在无意中得到提升。
再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可布置如下作业:人们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中有哪些涉及金属的性质,例如:真金不怕火炼、铁石心肠等等,你能写出多少?体现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这类色、香、味俱全的民族谚语,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体验渗透
引导学生关注生存、关注环境、关注学习、关注发展,通过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实践活动的体验,促使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例如,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一节教学中,设计如下实验作业:(1)想一想我国古代有哪些化学工艺?
(2)问一问家中有哪些物品属于这些工艺品?(3)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查一查我国古代人民还有哪些创造发明?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瓷器青铜器等记忆深刻,同时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再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教学中,可由几个问题引出知识点的教学:今天你都吃了些什么?有哪些属于我们的传统食品?有机物中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分析各自的利与弊?你的膳食结构是否符合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宝塔?中西餐如何搭配更加合理?
这些问题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集观 察民族生活、计算能量、掌握化学知识及表达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同一时间内的多元信息进行整合与应用。又如,《石灰石的利用》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石灰吟》的诗引出了学习的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被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所感 染,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在创设了学习情境后,教师让学生自学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来讲石灰石的知识点,学生除了板演了知识点,还通过实验探究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的性质,还提到生石灰的用途,教师随后播放了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学生参与到课堂,体验着石灰精神,知识的掌握与 运用能力的提升超过老师的预设。
四、评价渗透
充分运用化学日记化学论坛等作业评价进行渗透,进行心灵对话。在化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用心情脸谱来告诉老师自己对教学或作业的喜爱、满意程度,也用这些表情脸谱来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喜爱、满意程度,充满人情味的交流更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让自己学会欣赏学生,让处于不 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愉悦,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化学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排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要有度渗透,内容实在,不追求形式,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力求教育无痕。
第三篇: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模式
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模式
唐县葛公中学
王茹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其实,分层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因已存在高分低分两极分化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在考试中考出高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激励性。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为了更好的做好分层教学,就要构建好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的分层教学模式。
1、班内分层建组模式
分组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但对学生进行分组前,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分组时做到公平公正,不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首先给同学们讲清道理,说明分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个别学生作好单独的思想工作。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 A组,智力因素较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C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B组是其余的人。为了在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分组要按学生表现及时调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对A组学生着重培养发散能力,侧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深化,尽量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要敢于放手,但也要重点关注。要适时引导,对于缺点和不足,更应及时给予批评帮助。对他们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2)对B组学生着重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往A层方向努力,防止下滑,多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C组学生则应注重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班级成绩的及格率。对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辅导,补好基础;对学习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对于智力水平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讲新课时开始要慢一些,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为C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境,如降低作业的难度,使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2、班内分层教学模式
我的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有:
(1)导:导就是情境导入。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情境创设。采用提出问题、设疑引思、温故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导”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个好的导入,可以紧紧牵引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读:读即读课本,数学课堂和其它课堂有很大的相似性,读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读之前,教师要给出有层次性要求的阅读提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考,反复推敲,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帮助教师讲解时把握要点。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练习或考试中才能准确的将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把握题中有效信息。
(3)议:对阅读中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回答,而是要发挥好各小组的作用,A组帮B组,B组帮C组,让学生自己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通过再思考、再议论达到“通”的境地,释疑解惑。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A组和B组学生,运用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积极发言,对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小组互助精神。
(4)练:练就是根据学生的分层,每个人按自己的分层级别,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和作业。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把同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层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1)x=2(x+1),C组按照传统解法,先去括号,一步步展开。另两个小组则把(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后提公因式。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展:就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如讨论、练习、作业等。通过展使A组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B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地方向,C组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分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6)点:教师提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画龙点睛”。3.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课堂教学分层互动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同层次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互动。做到兵教兵、将教兵这样的互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反思 优点:
第一、分层教学模式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因材施教。第二、分层教学模式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第三、分层教学模式中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反思:
几年来,虽然实施了分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总觉得有许多地方做的还不够完善。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对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针对性设计题目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总之,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会到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喜悦,分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会继续完善这一模式。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纳雍县维新镇第二小学
蔡雪英
摘要: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中不但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培养环境,还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培养环境的重要因素。情感教学就是建立师生相互爱护和尊敬的关系,制造轻松地课堂气氛来更好地完成任务。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抽象、枯燥、乏味而繁琐,且知识连续性较强,课堂气氛不易活跃,致使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甚至“谈虎变色”。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笔者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课前交流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由于怕上数学课而不愿见数学老师,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笑的作用,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时,步入课堂时也要面带微笑。因为学生可以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友谊及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畏惧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既沟通了师生感情,使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而喜欢这门学科,又消除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
二、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数学课连续性较强,一两个环节跟不上,常会导致学生整节课跟不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用和蔼可亲的目光主动捕捉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的反应,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使学生感到教师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第二,可以及时发现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动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提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避免因一时的分心而导致一节课都不明白的情况。
第三,可以无形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目光中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因而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听课,与教师密切配合。
第四,可以从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中直接获得教学中学生反馈的种种信息,以此来判定学生的认知状态及情感体验,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可以发现学生课堂上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为纠正这些不良行为,此时可以运用无声的目光交流,即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进行暗示。学生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四目相对,谁都不说,但心领神会。
三、提问和课堂讨论时的情感教学的应用
在教师提问时,对被叫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面对,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大胆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及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对于课堂上一时不能答出或不熟练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纠正和提示,而不要挖苦讽刺,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和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练习辅导时情感教学的用处
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并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走动时要放轻脚步,即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给学生造成压力,个别辅导时,要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热情,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是教师爱的流露。有时候这种爱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
五、教学联系生活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的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既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数学就是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教师先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让学生数数身边的实物: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上边贴了几个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眼前。
这种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数”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情感教学,要注意表情温和、平易近人,以沟通师生情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灵敏度。师生间爱护与尊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技巧在于集中和维护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穿插情感教学,无疑给单调、抽象、繁琐的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轻松、活跃的求知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数学教师
刘英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时代性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重要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的各门学科教学中,数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只有少量的模型辅助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真知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伴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起到深化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加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声情融合的课堂环境,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见,同时也能够听到,还能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产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效果,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获取知识,让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提高中学生课堂的整体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网络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点拨的辅助地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怎么样才能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由以往的单一方式转变为多元化方式,促进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样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促进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老师的教学机构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为教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形、数字、声音的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数学是一门广博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时空性、宏观性、微观性等特点,很多特点是非常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各种抽象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一切思维取得突破的脚手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设置问题,能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有序运行;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本身的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够使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体的理解。
三、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在数学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
3.利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教师。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文、图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学数学离不开做题目,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
四、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优势,它进入数学课堂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当考虑,有了计算机,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训练。目前许多软件包都能完成数学里各种各样的运算,有的软件还能在每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给出解答。这样,技术使得有关数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繁重的运算交给计算机。因此,教材中可以适当删减、调整一些教学内容。例如,查表计算可以取消,三角函数的运算引入计算器等等。当然,并不是不要学生练习,而是掌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
数学是讲授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欧氏几何战占据了很大的内容,学生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欧氏几何,学习逻辑论证。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就是证明定理就像解四则运算难题一样,是非常难的。固然,这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论证方法也仅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类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应当将代数几何综合起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尽早地引入解析几何的思想。例如,我们可以在直线的概念上介绍数轴,可以用方程来讲直线的平行、垂直等。
2.增加一些教学内容
现在学校的学生,将来必将走向一个更加信息化的社会,因此目前不仅要用现代技术来改进数学教育,而且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技术社会做好准备。
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过这样的过程:收集信息和数据,处理数据,得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当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学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格(如 EXCEL)等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重要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数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计算机》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附:
作者 :
职称:
电子邮件:联系电话:邮编:
新疆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数学教师中级职称(中教一级)745132224@qq.com ***(0999-5815908)835406 刘英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刘
英
新疆巩留县提克阿热克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