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

时间:2019-05-15 01: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教材简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 “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教学的重难点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 识。

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呢,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一拃,小朋友知道一拃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

一天,阿福来到裁缝店,想做件衣服,于是呢?师傅就开始用手给阿福量,一拃,两拃,三拃......,就这样徒弟在旁边认真的记录着,记录完了,徒弟就开始做衣服了,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阿福来取衣服,一件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徒弟明明是按照记录的尺寸做的,衣服为什么就变小了呢?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三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回答:

谈话: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引导学生联想到尺子)

所以呢?以后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通常要用尺子,在测 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关于测量方面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联想到用尺子测量,认识厘米,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尺子

谈话:你见过尺子吗?看一看,你的尺子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认识尺子上的刻度线、数字、cm。并适时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谈话: 看到“厘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估计学生能够提出“1厘米多长?”“厘米是用来干什么的?等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明确探究方向。]

(二)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子上找1厘米。

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同桌互相找一找,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

3、小结:尺子上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或者1个大格的长就是1厘米。

4、找出学具盒中1厘米的小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尺子一起认识了1厘米的长,你能从学具盒中找出1厘米长的小棒吗?

5、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的长度。

谈话:把小棒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拿掉小棒,看看手指间的空有多大。

6、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7、找一找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你能找到哪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读0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

(1)读0刻度到2刻度之间的线段的长度

谈话:刚才我们一块儿认识了1厘米,大家看这是几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投影出示:0刻度到2刻度的线段)(2)读0刻度----3刻度,0刻度---4刻度„„0刻度---10刻度的线段的长度 谈话:你还能读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依次出示:0刻度----3刻度,0刻度---4刻度„„0刻度---10刻度的线段)

(3)找规律、总结方法

谈话:通过读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2、读任意刻度为起点的线段长度

(1)读2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线段长度(投影出示:2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线段)

谈话:你能读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时肯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投影出示6刻度—10刻度,2刻度---11刻度,6刻度---12刻度的线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度量的过程中,认识几厘米,学习度量的方法。]

3、试一试(课本77页第2题)

谈话:这是蟋蟀和蝈蝈在一场比赛中跑的路,仔细观察谁跑的路长?为什么?(1)独立思考(2)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由“谁跑的路长?”引入,能够引发学生之间进行争辩,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

(四)学习用厘米进行测量的方法

同学们,咱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如果老师想让咱们同学们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度,该怎么测量呢?开动你的小脑筋,动手量一量,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1)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测量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方法,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实施以学定教策略。)(3)反思

谈话: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能说一说,测量物体的长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做一做(课本77页第1题)(1)独立测量

(2)班内交流(先交流线段的长度,在交流测量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习测量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3题。谈话: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量一量你的手掌、一拃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学的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把认识厘米,学习测量方法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知识,体会方法。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关键处创设问题,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入新课时,抓住故事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关于测量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认识厘米,体会度量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解决自主练习第2题时,针对学生只看终点不看起点的问题,设问:“到底谁跳得远?为什么?”引导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几厘米”的意义,体会到了度量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找一找、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自主地认识了1厘米、几厘米,发 展了空间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有了想法想说一说,遇到困难想问一问时,及时地组织合作交流,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不仅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而且体会到了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测量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用具:纸条(1cm×1cm,1cm×5cm,1cm×10cm各一)学生直尺。

五、学情分析:

《认识厘米》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阿福的新衣”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要让学生了解尺子,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找、估、量等学习活动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六、亮点预设:认识厘米的教学是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

七、设计理念: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形式,探究知识形成技能。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动画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请你仔细看!(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阿福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看谁听得最认真

师:谁知道?(留少许时间思考)

师:那要使阿福的衣服做得正好,该怎么办呢? 师: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实际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合作探究:

1、认识尺子。

师:请拿出你的尺子来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好,开始(师在台下巡视)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带来一把放大的尺子。请看大屏幕

师:谁想说说你的发现?

师:在直尺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对着的是0刻度线,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刻度线。(点击课件,0刻度线变红)

2、教学1厘米。(1)找1厘米。

师:你能试着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找出来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在台下巡视)。

汇报交流 师:准确的说是从0到1的这段长度是1厘米。(点击课件出现:1厘米)你还能找到1厘米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也就是说只要是紧挨着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都是1厘米。

(2)比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一比吗?给老师看看。(学生比)举高一点,给同学们看看。

3、教学几厘米:(1)找2厘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来吗? 看看老师带来的是不是2厘米呢?(点击课件出现2-4,5-7)(2)认识几厘米

师:0-3是几厘米呢?0-4呢?0-8?课件演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测量:

师:拿出准备好的纸条,先自己试着量一量,再看看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是怎么量的。比一比谁的量法更科学?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量法? 拿着你的纸条和尺子到前面来。学生展示(实物投影)生展示正确量法。

师:仔细研究他是怎样量的。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指着几,所以纸条长几厘米。

同学们还想听,请再说一遍。生说。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5、师:今天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三)、课堂练习:

(1)小法官断案(判断测量正确还是错误)(2)小小运动会(蟋蟀、蝗虫和青蛙分别跳了多远)(3)测量30厘米的毛线。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大家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故事)

学生听故事。

2、师(质疑):到底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师符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

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原来师徒二人的手不一样大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看来测量时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

师:你们能想个办法帮他们解决吗这个问题吗?

生:还可以用尺子量。

二、引入新课: 认识尺子

师:用尺子,这个提议不错。尺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可以看大屏幕上的尺子也可以看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观察尺子,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1)、生观察,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汇报:

生:有数字,有小竖线,有两个字母(或厘米两个字)等等。

师:大家说的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板书:刻度线)

师:大家还在尺子上发现了有一些数字,那自由的这些数字读一读吧。

生读。

师: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观察到每个数字都相应的对着一个稍长的刻度线)

师:等会大家就知道了,这些数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师:最左边的数字是什么?

生:0。

师:“0”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过,谁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开始。

……

师: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称为“0刻度”。

(板书:0刻度)师:大家还发现了两个字母,谁认识这两个字母吗?能大声的读给大家听吗?

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认识字母cm,并知道它们表示的是长度单位: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就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

(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三、认识1cm。

1、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

师:谁知道1cm有多长吗?

生:从0到1就是1厘米。

师:对,在尺子上从0刻度到刻度1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找找看,并指给自己的同桌看一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大家仔细看看,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生1:从1到2。

生2:从2到3。

……

(随着学生的说,课件闪动相应的1厘米)

师: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说明自己的发现。

2、找一找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你能找出在我们身边或身上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

生在学具盒内和或身边的物体上寻找。

汇报:

生1:小吸管是1厘米。

生2:手指的宽是1厘米 ……

师: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吗?同桌之间互相比比看。

四、认识几厘米。

师:谁能指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吗?谁先来说一说2厘米有多长?能在尺子上找一找吗?

生1:从0到2之间是2厘米。

生2:从1到3之间是2厘米。

……

(随着学生课件演示闪动相应的长度)

师: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

生:2个。

师:能指出3厘米吗?6厘米呢?

生动手操作指出3厘米、6厘米,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师:能用手比一比6厘米有多长吗?

生动手比一比,同桌之间检验看谁比得更准确。

五、初步估计、测量,感知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红色的纸条

1、估测: 师:估一估,紫红色的纸条有多长呢?

生动手估测。

汇报:(要求:说一说你是怎么估测的)

生:我估计大约有6厘米,我是看的。

……

小结:在估计的时候,用直接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比较困难,在估计的时候,如果找一个东西来帮助我们一下,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参照物来进行估测,而不是只用眼睛看)

2、实际测量:

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纸条的实际长度。

师:红色纸条到底有多长呢?我们现在就来用尺子测量一下好不好? 那尺子该怎么用呢?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测量一下试一试。把答案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师:小徒弟也测量了一下纸条,根据刚才你们讨论的方法请你们来给他们判断一下对错。师:小徒弟实在是太马虎了。那你觉得在测量物体的时候要提醒小徒弟注意些什么?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课件)一起读一读

3、进一步熟悉估测和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拿出蓝色的纸条。

(1)估测纸条的长度。

在第一次的估测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借鉴参照物进行估测的习惯,用手中已知长度的物体来帮助自己进行估测。

(2)操作测量,熟悉测量的实际操作过程。

六、知识的延伸。

1、测量一拃有多长。

师:还记得我们刚刚听的故事吗?在大家的引导下,小徒弟和他的师傅学会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想不想知道小徒弟和他师傅的一拃相差多少呢?

生:想。

师:下面我代表师傅,你们代表徒弟来量一量自己的一拃又多长吧。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一拃是多少厘米了,以后在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自己的一拃来做标准估计出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了。

2、从生活中感受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有不同的测量单位。七、巩固练习数学书1、2、3 八: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结语: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长度单位:厘米,以后我们会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来帮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相信小朋友们的本领也越来越大的。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导入: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只有量的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想知道吗? 师:谁能看着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引导:是啊,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生发现:因为师傅与徒弟的的手不一样大。

师小结:同学们,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就是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二)观察尺子,发现知识:

引导:请学生拿出直尺,互相说一说,你知道有关尺子的那些知识? 小结:尺子上有刻度,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思考:你知道从0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一段有多长吗?0到7呢?

(三)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你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最好?说明原因。

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学生具体测量小徒弟的一柞有多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自主练习:

1、你会量吗?

(出示77页自主练习第1题图。学生独立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

2、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出示77页自主练习第2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

3、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同位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下来。

4、拓展练习:

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如果老师想请你帮阿福量一下准确的衣服的长度,你们能行吗?

(请一名学生扮演阿福,请学生具体测量。)

那如果再让你测量一下他的袖口与领口该怎样测量呢?(学生交流:

1、把领口展开。

2、用软尺围。)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投影出示 书77页自主练习1)第一题

图片上有两个图形,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三角形和长方体 每个图形每一条边上都有一个括号和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的意思是——厘米

这是要让我们干什么?(量一量每一条边的长)

你会量吗?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交流测量的方法结果:(1)你是怎样量的?(2)有没有不同的量法?(3)哪一种方法更好?

用你认为好的方法量一量长方形各边的长。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能会有对边相等只量一边的做法,鼓励,但不做要求)2)填一填

小蟋蟀能跳多远? 填一填。1)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提示:现在小蟋蟀跳了多远?是16厘米吗?为什么?

学生说答案,并说明理由。3)先估计,再与你的同学相互量一量。

想知道你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先猜一猜,再量一量,可以同位合作,看一看,你猜的准吗?

向猜的准的同学取取经,问问他们是怎么猜的?

有了上次的经验,你现在一定猜得更准了,猜一猜你的一诈有多长,再量一量。

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同位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下来。

第五篇: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厘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创设阿福的新衣的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大量的操作、体验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厘米,体会1厘米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随后教材又安排了实际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发展学生的估测和测量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打好基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尺子、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大家来到科技楼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今天也很高兴,所以大家看,我今天穿的怎么样?漂亮吗? 生:漂亮。师:谁能来夸夸我。

学生自由说。

师:今天不光咱们高兴,还有一个小朋友高兴,他的名字叫阿福。他打算做一身新衣服,可是就在做衣服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大家来看。

(多媒体动画)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那怎样做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

师总结:对了,为咱们能测量准确,就需要用到尺子。师: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学生说。展示各种各样的尺子。

师:在尺子上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厘米。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大约1分钟多,)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师:都有那些数字? 生:0~20

师:她们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它们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来跟我读,刻度。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2:线。

师:这些竖线有什么特点? 生:有长有短。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它们也有个名字叫做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生3:字母cm 教师:好,我先把你的发现记下来,cm是什么意思啊? 生:是单位,表示厘米的意思。

师:你可真聪明,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你知道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吗?(起点)师: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那0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测。

师: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但是,你仔细看看,0是在尺子的最顶端吗?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一端对准的是0刻度线而不是尺子的最顶端,不过也有的尺子的0刻度线在尺子的顶端的。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1)认识1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

生1:0-1 师:注意说准确完整,从0刻度线到刻度1是1厘米。生2:1-2

(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出1厘米的?(生回答)生1:我是看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生2:我发现相邻的数就是1厘米。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现在把你在尺子上找到的1厘米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说的最多。(2)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找到了那么多一厘米,现在用你小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别看1厘米很短,可是生活中的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生汇报交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长度是一厘米的物体,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

5、认识2厘米、3厘米、、、、、、师:找一找尺子上的2厘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找? 生1:0-2是2厘米。我用的是数格子的方法。生2:5-7是2厘米。我用的是大数减小数的方法。

师总结:我们在尺子上找长度,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有几个格子就是几厘米:还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师:利用刚才的方法在尺子上找一找3厘米。

6、测量。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那给你一个物体,你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纸条,用你的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师:下面找学生到前面来演示的测量方法。

生展示方法并说步骤。

师: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儿歌,小朋友要牢记,尺子要放平,用来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测量一拃的长度:

你知道一拃怎么回事吗?(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

师:一拃就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下面测测你的一拃的长度。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人一柞的长度都不相同,可见用手测量来做衣服是多么的不准确啊,大家说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怎么样?(很重要)

师:既然这么重要,大家回忆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把。生谈体会。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习的都很好,所以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请看第一关:

1、量一量:铅笔刀的长度是()厘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是几厘米的? 学生说方法。

2、说一说下面哪一种测量方法对; 学生要说出错误的理由。

3、是4厘米吗?

师:这条线是弯的,能测量它的长度吗?

4、用断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四、实践作业

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量一量你身边的5种物体,我们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厘米 cm 0刻度线 表示起点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认识。我根据“怎么会把衣服做小了?”这一主题设计了“量师傅、徒弟和自己的一拃长”以及“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这两大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为后面的估测物体的长度,奠定了基础。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从统一标准中,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就是人们的统一标准。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并寻找自己尺子上的秘密:数字、刻度线、cm。其次,“ 1厘米是多长?”观察直尺,教师指导从 0刻度到 1刻度之间就是 1厘米。在学生明白 1厘米后,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 1厘米有多长。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量一量自己拇指的宽度是1厘米,再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3厘米。最后学习测量方法,探究你手中纸条的长度。

但是本课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在找2厘米时用到2种方法:数格子和大数减小数的方法。在讲解第二中方法时太着急,没有让孩子掌握扎实这种方法,因此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就存在疑惑。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上要一节好课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了解,对课堂的掌控,对教材的挖掘等等。我自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特别是自身素质、数学文化底蕴及课堂驾驭能力方面,我会在反思中让自己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下载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 厘米的认识----教案(5篇)

    《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

    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景山教材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沈庆欢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答)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问题呢,可要仔细听呀! 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想一想,徒弟为什么会把......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

    《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后感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厘米》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 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 通过解读直尺,认识长度单......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是不同的。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尺。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