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1: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篇: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界面科学基础》(Basis of Interfaces Science in Polymers)课程号(代码):30002602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物质的表界面与本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表界面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这些表界面现象在高分子溶液、高分子乳液、涂料、粘合剂、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在承继物理化学的基础上讲授了表界面的基础热力学理论,并对其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打好了理论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材料的表界面特性及研究控制方法,是一门从基础学科学习向实际专业研究工作过渡的重要课程。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 1,分指标点1.2;(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1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简要介绍表面和界面的基本概念,表界面现象的特点,表界面现象研究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建立整体概念。

第二章液体的表面(2学时)

主要内容

2.1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1学时)

表面张力概念 表面自由能概念 表面自由能定性解释 表面自由能的分子理论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物质的本性、温度的影响、压力的影响

表面热力学基础:表面张力的广义热力学定义、表面熵、表面能与表面焓 2.2弯曲液体的表面现象(1学时)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毛细现象 Kelvin公式

其中教学重点是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概念、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难点是表面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4学时)

主要内容

3.1溶液的表面张力(0.5学时)

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三种类型 特劳贝规则

表面活性物质与表面活性剂 3.2溶液的表面吸附(1学时)

表面吸附量、吉布斯吸附公式及应用、溶液表面吸附等温线

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表面上的定向排列、表面活性物质的饱和吸附量

3.3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1学时)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两亲结构。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

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分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新型表面活性剂、双子型表面活性剂、Bola型、生物表面活性剂 3.5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0.5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 表面活性剂的效率与能力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3.6胶束(1学时)胶束的形成

胶束的结构、大小与形状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的作用:增溶作用、催化作用 反胶束及囊泡

其中教学重点是表面活性剂定义、结构特点、分类,表面活性剂的效率与能力,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的作用,难点是吉布斯吸附公式及应用。

第四章乳状液、微乳状液及泡沫(5学时)

主要内容

4.1乳状液(2学时)

乳状液的概念及类型、类型的鉴别、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乳状液的制备和物理性质:液滴的大小和外观、光学性质、黏度、电导 乳化剂的分类与选择

乳化剂的分类:合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固体颗粒乳化剂

乳化剂的选择:一般原则,常用方法:HLB法、PIT法

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界面膜的形成、界面电荷、黏度、液滴大小及分布 乳状液的变形和破乳(1)变形定义

(2)影响变形的因素:乳化剂类型、粗体积比、温度、电解质(3)乳状液的破坏过程:分层、絮凝、聚结、相分离(4)破乳方法:化学法、顶替法、电破乳法、加热法、机械法 4.2微乳状液(1学时)

微乳状液的概念、微乳状液的类型、微乳状液的微观结构 微乳状液的形成(Schulman法、Shah法)和性质

影响微乳形成及其类型的因素:表面活性剂分子几何构型、助表面活性剂、反离子、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表面活性剂疏水基支链化、电解质、温度

微乳状液体系的相行为

微乳状液形成的机理:负界面张力理论、增溶理论、构型熵理论 4.3微乳状液的应用(1学时)微乳液聚合

微乳液聚合方式:反相微乳液聚合、正向微乳液聚合、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 影响微乳液聚合的因素:表面活性剂、单体滴加方式、引发剂 微乳液聚合研究新进展

微乳液其他应用:化妆品、清洁剂、微乳燃料、微乳油、微乳药物、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微乳采油 4.4泡沫(1学时)多面体泡沫、泡沫的含义、特点 泡沫的稳定与破坏

泡沫体系的不稳定性及原因:排液、膜的破裂、气体的扩散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Marangoni效应、表面粘度、液膜表面电荷 泡沫的作用与消泡

泡沫的应用:泡沫分离、泡沫浮选、离子浮选、油田开发 消泡:泡沫的副作用、消泡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其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乳状液的概念及类型、类型的鉴别、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影响微乳形成及其类型的因素、微乳液聚合

第五章膜的化学(2学时)

主要内容 5.1膜的定义 5.2不溶物单分子层膜 不溶性单分子层膜的形成

不溶性单分子层膜的性质:表面压、表面膜电势、表面黏度、表面膜的光学性质

不溶物单分子层膜的各种聚集状态 单分子层膜的应用 5.3LB膜

LB膜的制备、LB膜的类型、LBM的应用 5.4BLM、脂质体与囊泡 人工双层脂质膜(BLM)脂质体与囊泡

双层脂质膜与生物膜模拟 5.5自组装膜

其中重点和难点是不溶物单分子层膜概念、不溶性单分子层膜的形成和性质、自组装膜。

第六章固体的表面性质(3学时)

6.1固体的表面性质

固体表面特点

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力 6.2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方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吸附的特点和机理区别

吸附热与吸附等温式:吸附热、Langmuir吸附等温式、BET吸附等温式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吸附剂和吸附质 气固吸附的应用 6.3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Young方程和接触角 Young方程的推导及意义 接触角滞后:接触角滞后现象,接触角滞后的原因 表面粗糙度对润湿影响及应用 6.4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与临界表面张力

低能表面和高能表面、临界表面张力、高能表面的自憎现象、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6.5固-液界面张力与界面张力的计算方法 固-液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一般计算式

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方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Young方程和接触角、Young方程的推导及意义、接触角滞后现象及原因、表面粗糙度对润湿影响以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第七章高分子的表面及界面特征(5学时)

7.1高聚物的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1.5学时)

高聚物固体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利用高聚物液体或熔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外推求得固体表面张力、Zisman的浸润临界表面张力法、利用高聚物液体表面张力和分子量关系外推求得

高聚物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共聚与共混体系,包括无规共聚、共混、嵌段与接枝共聚,添加剂的影响

高聚物共混复合材料的界面张力及影响因素:温度、极性、添加物 7.2高聚物的粘接作用(1.5学时)高聚物的粘结现象

界面粘接理论:主要介绍润湿理论、吸附理论、化学键理论、静电理论、扩散理论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粘接性能:粘结剂内聚力、极性基团、聚合度、分子量 改善聚合物粘结的方法 7.3高聚物的表面改性(2学时)高聚物表面改性的意义 电晕放电处理 火焰处理和热处理 化学改性:包括含氟高聚物、聚烯烃、聚酯与聚醚、橡胶等材料的化学改性 光化学改性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表面接枝:接枝聚合法、偶合接枝法、添加接枝共聚物法

本章是重点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高聚物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如何对聚合物改性从而获得所需的表面张力;界面粘接理论、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粘接性能、改善聚合物粘结的方法;高聚物表面改性的意义及主要方法。

第八章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的界面化学(8学时)

8.1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意义(0.5学时)8.2高分子增强材料的界面研究(3学时)

增强纤维的表面特征:表面形态的形成及特点、纤维的表面形态对树脂浸润纤维的影响、主要纤维的表面物理特性、主要纤维的表面化学特性

高聚物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与界面结构:界面的形成过程,润湿和反应,界面结构,树脂抑制层、界面区

影响界面粘接强度的因素:表面形态、浸润性、表面反应性、残余应力、界面水

高聚物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理论:主要介绍浸润性理论、化学键理论、可逆水解键理论、可变形层理论

8.3高聚物填充复合材料界面研究(2学时)粉体填料的表面特性 主要填料品种及特点 偶联剂的种类及机理

偶联剂处理填料填充聚合物的性能 8.4高聚物共混材料界面研究(2.5学时)高聚物共混物界面的形成、结构和性质 共混物界面的理论研究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粘度、分子量、温度、浓度 改善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的方法:控制高聚物粘度比、控制分散相的分子量、加增容剂、剪切作用、温度

高聚物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及其作用:增容剂的结构、理论用量 改善界面相容性对高聚物共混体系力学性质的影响

本章也是重点章节,重点和难点是高聚物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影响界面粘接强度的因素、高聚物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理论(重点是化学键理论、可逆水解键理论);偶联剂的种类及机理;改善共混物界面相容性的方法,增容剂的结构、理论用量

第九章界面科学研究方法(3学时)

9.1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毛细管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滴重法、吊环法、吊板法 9.2接触角的测定

停滴法、吊片法、电子天平法 9.3扫描电镜技术 扫描电镜技术的制样方法

扫描电镜技术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9.4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的理论基础和成像模式 原子力显微镜在聚合物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9.5 XPS能谱分析 XPS能谱分析原理

XPS能谱分析应用:表征复合材料各组分相互作用、表征偶联剂的偶联作用 9.6光谱技术

9.7放射性示踪原子技术

本章重点在于液体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方法;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PS能谱分析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界面科学基础》,任显诚主编讲义,2015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1、界面化学,颜肖慈,罗明道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表面物理化学,滕新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高分子表面化学,沈青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

4、胶体与表面化学,沈钟、赵振国、康万利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六、考核方案(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课程总成绩中,期末占50%,平时成绩50%。

平时成绩构成:随机进行6次课堂作业,将六次作业的平均成绩折合为百分制的平时成绩。

第二篇:网页界面构图与设计教学大纲

《网页界面构图与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页界面构图与设计 课程编号:0651232070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2周学分:2 实验学时:20 实验课学分:1.5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网络视觉设计方向)教研室名称:视觉传达教研室 应开实验项目数:5

一、课程说明

网页界面设计是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网页设计是以功能性为第一指导原则,以技术因素为主要考虑对象,以完成或实现必要的功能为目标。以字符组成的界面可以起到基本的信息传达作用,同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实现,并且有较好的稳定性,故而这种形式的界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人机交流的主要形式。

二、课程教学要求

网页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课程通过对网页用户界面设计中的信息传达、视觉符号的应用等专业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能掌握网页设计中相关的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把网站中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数码交互媒体的手段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设计软件的使用进行课堂讲解与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并能够通过灵活应用课堂知识处理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为: 第一章 网络基础 1.网络 2.网络原理

3.网络设计作品的上传、下载和展示 4.网页 5.网站

第二章 网络艺术设计 1.网络艺术设计基础 2.网页设计 3.网站设计 4.网络其他设计

第三章 网络设计特色分析 1.浏览人群分析 2.网络交互艺术 3.西方网络艺术

4.网络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5.网站特色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为:

1.重方法引导、重设计原理、重思维创意。2.把理论和实践练习相结合来掌握知识。3.通过专题训练和分组讨论来巩固提高知识。

4.通过成功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们了解本设计作为核心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基础(5课时)1.网络 2.网络原理

3.网络设计作品的上传、下载和展示 4.网页 5.网站

第二章 网络艺术设计(10课时)1.网络艺术设计基础 2.网页设计 3.网站设计 4.网络其他设计

第三章 网络设计特色分析(19课时)1.浏览人群分析 2.网络交互艺术 3.西方网络艺术

4.网络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5.网站特色设计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阶段作业、理论与实践考试方式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60%(其中技能成绩占70%,理论成绩占30%)

五、教材与参考书 推荐教材: 1.《网页界面设计创意指南》 侯慧俊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网页界面设计艺术教程》 张帆、罗琦、宫晓东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 谢成开、孙丹丽编着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网页艺术设计》 彭纲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三篇:《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基础 学时数:60 学分:3 适用专业:数控专业两后生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学习目的

《模具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及其他模具)的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授课时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常用模具的典型知识、设计方法和成形设备的选用。力求学生修完本课后,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成形设备,能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2.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① 冷冲压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形工艺过程、常见模具种类、模具材料,冷冲压成形设备的应用。

② 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冷冲模具的成形原理、工艺过程、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模具设计步骤等。

③ 塑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塑料原料、塑料制造品的工艺性、注射成形、挤出和压塑的工艺过程及成形设备等。

④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注塑模、挤出模、压塑模等塑料模具的制品工艺性,设计计算基础及常见的基本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步骤等。

3.基本要求

(1)掌握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了解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

(2)了解冲裁模等主要冷冲模(五金模具)设计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3)了解和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二、课程内容简介及学时分配

第1章 冷冲压成形工艺概论(6)1.1 冷冲压工艺概述 1.2 模具分类及结构 1.3 工艺中常用材料 1.4 冲压设备 第2章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的设计(8)2.1 冲裁基本概念

2.2 冲裁模设计与有关工艺计算 2.3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 2.4 模具结构设计 2.5 冲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

第3章 弯曲(6)3.1 弯曲模基础

3.2 弯曲模实例分析——多部位弯曲模

第4章 拉深(8)4.1 拉深工艺概述 4.2 圆筒形拉深件拉深工艺 4.3 拉深模典型结构 4.4 压边装置

4.5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

第5章 其他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6)5.1 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5.2 冷挤压

第6章 塑料与塑料成型工艺(8)6.1 塑料及塑料制品 6.2 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6.3 塑件的工艺性

6.4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与设备 6.5 塑料挤出成型 6.6 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

第7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12)7.1 塑件的工艺性

7.2 塑料注射模具的分类和典型结构 7.3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7.4 成型零件的设计 7.5 浇注系统设计 7.6 结构零件的设计 7.7 推出机构设计

7.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7.9 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7.10 塑料模的设计程序

第八章 其他塑料成型模具(6)8.1 压缩成型模具 8.2 压注模设计 8.3 挤塑模设计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以教师讲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修完本课后,进行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未成绩占60%。

四、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为:

① 《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

程伟 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②《塑料模具设计》

林桂平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四篇: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III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III

二、课程代码:17010130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微型计算机基础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特性;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以及简单的工作过程;了解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了解衡量微型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典型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Intel系列微处理器

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掌握内部各寄存器的主要功能,以及微处理器的存储器管理方式;了解微处理器的指令流水线技术;了解80x86系列微处理器各种工作方式的特点;了解微处理器常用外部引脚信号的定义规范。

3.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结合存储器管理方式,掌握80x86微处理器的各种寻址方式;掌握486微处理器在实模式下的常用汇编语言指令,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

4.存储器

掌握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存储器的分类以及常用存储芯片的特点;了解存储芯片与系统总线间的连接方法。

5.I/O方式

掌握I/O接口的基本概念,熟悉I/O端口的编址方式;了解IN/OUT指令的执行过程,掌握接口设计方法;掌握微机与外设之间的3种程序传送方式的接口设计以及程序设计,了解DMA传送方式和I/O处理机传送方式。

6.中断及中断管理机制

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掌握中断向量表的设置方法。7.典型接口芯片及应用

熟悉定时器/计数器8254芯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掌握8254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熟悉并行I/O接口8255A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掌握8255A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中断控制器8259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8.人机接口

了解非编码键盘的接口设计和工作原理,掌握非编码键盘的键盘管理程序设计方法;熟悉八段LE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和接口设计, 掌握控制八段LED显示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课程描述(较详细 1.微型计算机基础

微机的组成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重点介绍前3部分的主要功能;尤其是运算器中的组成结构,以及运算后各状态标志的含义及应用;微机的总线结构:连接微机各组成部件的三总线结构,三总线的作用以及采用总线结构的优点;简单的工作过程:以CPU为核心,由总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微机,各部件如何协调工作;

简单介绍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如中断技术、流水线技术等;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典型的微机系统。

2.Intel系列微处理器

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寄存器的作用、存储器管理方式以及指令流水线概念;80286微处理器的特点,为了兼容8086而形成的两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存储器管理方式以及指令流水线的发展;80486微处理器的特点,3种工作方式的特点,80486微处理器 的外部引脚特点,常用总线信号。3.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操作数的存放位置,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跳转指令JMP的转移地址的寻址方式;486微处理器的常用汇编语言指令: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字符串操作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常用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架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4.存储器

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各级存储器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存储器类型,几种不同类型存储器的特点;存储芯片与CPU的连接方法,3种存储芯片片选控制方法,及其特性和适用场合。

5.I/O方式

I/O接口的功能、分类以及基本结构,I/O端口地址和存储器地址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IN/OUT指令的执行过程,简单外设的输入/输出接口设计;微机与外设之间的3种程序传送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

传送方式和中断传送方式,3种传送方式的适用范围、接口设计以及程序设计;DMA传送方式和I/O处理机传送方式的特点。6.中断及中断管理机制

中断、中断源、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的基本概念,实模式下的中断响应过程以及中断向量表的设置方法。

7.典型接口芯片及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8254芯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8254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并行I/O接口8255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 8255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中断控制器8259A芯片的组成结构,主要功能,8259A芯片的接口设计和使用方法。

8.人机接口

非编码键盘的接口设计和工作原理,非编码键盘的键盘管理程序设计方法;LE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和接口设计,控制LED显示的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篇:《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学专业 6学分18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坚持基本功训练和强调空间设计为主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出了以建筑空间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由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修养和自我悟性转向理性培养,由侧重手工技巧训练转向侧重创造性、建筑思维方面训练。其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建筑认知和表达、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建筑、建筑分析和运用。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艺术表现力和空间构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基本功训练。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两个部分。建筑理论包括:入学教育、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空间构成基础、材料建构初步、外部环境分析、建筑设计入门。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穿在多个课程设计的作业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具体如下:(1)入学教育:引言(2)建筑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建筑,人们是如何认识建筑的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建筑师与环境

第四节: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总述

第五节: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3)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西方建筑基本知识

第二节:人的行为与环境分析

第三节:大师经典作品解读(4)表现技法初步: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制图工具与使用要领(墨线线条练习)

第三节:表现技巧(徒手线条、钢笔画、水墨、水彩渲染等)第四节:构图基本原理

第五节:建筑空间构成(模型制作等)第六节:建筑识图(建筑抄绘)

第七节:建筑测绘基本知识

第八节:色彩基本知识(钢笔淡彩)(5)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第一节: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

第二节:任务分析和调查研究

第三节:方案的比较和研究

第四节:设计的深入与推敲 第五节:方案表现图

三、课程作业及教学要求

第一学期

1.认识建筑:

建筑概论,对本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的介绍和要求

2.建筑表达与分析系列:

2-1.墨线线条练习:学习建筑制图、掌握制图仪器的使用方法

2-2.建筑抄绘:学习建筑的基本表达语言,初步掌握建筑制图(平、剖、立面)的基本方法 2-3.轴测图绘制:用墨水绘制建筑的楼层分解轴测图,使用平面斜轴测图(60度-30度)2-4.制作大师作品的模型:学习建筑图中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2-5.大师作品分析:从认识大师作品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 3.建筑空间构成训练系列一:

3-1.单一空间的划分与限定:对空间围合、分割、限定等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3-2.多元空间的冲突与组合:选择模型进行多种组合,寻求空间组合的多种可能性 3-2.空间构成的分析与表达:通过分析图等,总结与反思空间模型设计的过程、思路与方法 4.字体练习和钢笔徒手画(平时练习):仿宋字体与徒手画基本功的训练 5.水墨、水彩渲染系列(课堂辅导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5-1.调色色轮:学习裱制水彩纸和色彩基本知识,通过色轮训练水彩的调色 5-2.水墨渲染:初步掌握水墨的特性和平涂、退晕、“湿操作”等渲染技法 5-3.单色练习:通过建筑立面来学习色彩的冷暖、环境光影变化和材质表达

5-4.水彩渲染:训练整幅水彩渲染的技法,表现建筑空间和环境特点,要保证整体效果的协调

第二学期 6.建筑测绘:

学习建筑测绘的方法和实物图纸的对应关系,理解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7.建筑空间构成训练系列二:

7-1.空间形态的功能化训练:通过空间的剧情设计,初步确立了人-建筑在空间中的互动关系 7-2.空间形态的具体化训练:确定结构方式和材料选择,把抽象空间以直观的形象展示 8.环境分析与设计:

8-1.人的行为与环境分析:选取实际环境中的特定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改进性设计 8-2.内外之间——小庭院设计:练习外部空间设计中的若干基本设计要素及其构成

9.材料建构训练:

初步认识“构造和结构”与材料的关系,学习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结合方式和设计方法

第三学期

10.小型建筑设计:

通过前期的对大师作品的分析,模仿和体现其设计的精华,学习和体会大师的设计手法。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内,设计出具有特质的活动空间,并组织好不同空间和建筑元素之间的转换与联系,使之形成富于趣味的空间序列。

四、课程的学时分配

每个课程作业平均按2-4周安排,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难度和学习进度做适当调节。

五、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将传统的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建筑空间表现和设计;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难点:实践性课程需因材施教,对学生专业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解决办法

1、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性和研讨性教学等手段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师生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等开放式的教学,将建筑专业课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我,相互之间尽最大可能的交流。

·现场实地教学,通过参观、调研,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使学生多动手,通过模型制作和电脑建模来启发创新,培养学生对材料和结构认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领域空间去创造。

2、强化通识教育

·从传统的技能训练到思维训练,强化认识和分析能力 ·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社会调研能力 ·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目标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建筑初步》 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形态设计基础》 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的涵意》 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6.《建筑语汇》 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林明毅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7.《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美]诺曼·克罗、保罗·拉塞奥著,吴宇江、刘晓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 [美]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直接发生—空间训练基础》 崔鹏飞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 傅祎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界面科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ON MECHANISM DESIGN 授课对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学 时 数: 48......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曾用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前期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课......

    篮球基础教学大纲

    《篮球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180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学 分:4学分 学 时:64学时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篮......

    基础英语教学大纲

    《基础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3022101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非师范)第三学期学时:68 学分:4 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

    室内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设计基础 编写人:胡发仲 课程代码:101220010 编写时间:2006年4月 周学时:16学时 总学时:64学时 开课系:美术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C3601606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 总学时:120(讲课学时36、实习学时8、自学学时76) 学分: 6 开课单位:仪器科学......

    基础口译教学大纲

    《基础口译》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 Preliminary Course of Interpretation 一、课程目标 1. 课程性质 《基础口译》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是英语专业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