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 故事
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3科学性
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最反对主观自是。他说要根绝四种东西:一是捕风捉影的猜想,二是把事情看得死死的,三是固执自己片面的看法,四是把主观的“我”看得太大,处处放在第一位。
4学而不思则罔
思尔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都重要,他说:“光是学习,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白费精神。”但孔子更重视学习,他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弟子们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管想来想去,但是没有什么收获,不如实实在在的学习有益处。”
5理论联系实际
陶行知提倡“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不要关起来“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有人说,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抗战是大人的事。陶先生说,国将不保,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别说保国,只怕保命都成问题。他写道:“遍地发瘟,妈妈病倒在床。叫他倒口水,他说功课忙。叫他请医生,他说功课忙。叫他买一服药,他说功课忙。等到妈妈死了,他说,妈,您告诉我,写讣告、写祭文,如何去忙?”这样的书呆子,要了有何用?教育一定要灵活运用,培养真正的读书人。6 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第二篇:数字故事教育学感受
故事让教育更加美丽
在开学之初,学校举行了数字故事的评选活动,全体老师都参与了数字故事的制作,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也了解了一个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事物。在四月二号,我又有幸聆听了黎加厚教授讲授的《数字时代的故事教育学》专题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又一次走近了数字故事,我对数字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黎教授提到了21世纪教师的三大基本功:奥式微笑、教育技术、数字故事。教育故事的数字化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制作数字故事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将价值观内化,激发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表达沟通的技能,从而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对老师来说,数字故事可以提高老师的讲授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深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如何设计制作一个高效的数字故事,黎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第一、要聚焦主题与故事。
一个好的数字故事,要将故事放在第一位,画面第二,音乐第三。而故事要体现出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特点,只有基于真实的要求,立足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并设计一个能照亮整个故事的主题,将哲理蕴含在故事叙事中,才激发人灵魂深处的感情,使人产生共鸣。
第二、设计一个好的标题
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标题,老师在制作数字故事时要有这样的定位:我是一位老师,我要为学生讲故事。黎教授提到,如果这个故事真的重要,请离开电脑制作,因为手写更能激发人的灵感,写出的故事也更加具有情感性。
第三、简洁即美
数字故事不是众多内容的堆砌,乔布斯曾说,复杂的最终境界是简单。数字故事就是追求简洁,讲哲理蕴含在简单的故事叙述中,简单的艺术就是文字字体大而字数少,因此每一张幻灯片都要突出一个主题,要精练关键词句。
除了这些,黎教授还提到要设计好文字和颜色,重视幻灯片的画面视觉设计,有效的利用好ppt的设计技术和资源,让所有的背景和色彩为数字故事增添色彩。
听了黎教授的讲授,我认识到做数字故事也是一个需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制作的过程,这样做出来的数字故事才会具有人文性,才能体现数字故事的价值,数字故事对于教学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用心做好数字故事一定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增添色彩。
第三篇:教育学
一、填空与选择
1.在西方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2.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3.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初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私学当属其国的稷下学宫。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为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五育并重:国民、实利、世界观、道德、美感教育
7.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柏林大学对其的发展:确立哲学系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开创研究生的教育先河,孕育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
8.1857年莫利尔提出了一项通过增地建立农工学院的议案,即:赠地学院,其中,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就属于赠地学院。
9.威斯康辛思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科研);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
10.高等教育表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制度.11.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是舒尔茨,拒他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应归功于教育.因此,1979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新文化
1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14.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具有两重性:主观性和复杂性
*高教目标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需处理好关系(心与身、德与才、社会品德与个性心理、才子素质的相互关系)
15.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6.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和前沿性
*高校课程结构:横向(必修、选修)、纵向(普通教育课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17.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18.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19.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国古代第一部《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
20.18世纪,德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原则体系。
21.“文以载道”是寓思想性于教学中。
22.教师要体现“博与专”的原则,要做到“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东一点”。23.19世纪初,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4.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在17世纪有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立后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整理完善并基本形成。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25.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教学活动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26.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现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
27.教学方法三大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通过直观感知传递内容的方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28.远程授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29.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真正具有科学性值得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
30.教育教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体系中的特色内容。
*科研的主要阶段:确立选题和申请立项、研究实施、成果审核、成果评审和鉴定、成果登记申报、成果推广和应用
31.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题申报:选题力求准确、论证力求充分、设计尽量细致、填写要求全面
32.高校科研管理的方法有:激励法、计量法、权力控制法、专家评议法
*科研评价的方法:同行评价、计量评价 33.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93年通过《教师法》;1995年通过《教育法》;1996年通过《职业道德法》;1998年通过《高等教育法》。其中《教育法》是基本法,由全国人大通过外,其余的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通过。
34.教师主要包含两个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本质特征;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形式特征。
35.教师的教育情境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操、教育性向、教育自我36.高等学校组织具有双重性:教育性和学术性 37.我国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8.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分为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39.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40.美国的学位分为,包括协士(又称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英国的学位分为四级学士、硕士、博士和高级博士。法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第三阶段博士和国家博士。德国只设有博士学位和教授备选两种层次。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41.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综合化、私营化。
42.马丁·特罗在世界经合组织提交“从经营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论文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阶段(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和普及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
43.至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二、判断
1.直观性教学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2.教学方法是教师示教活动方式的总和。(×)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4.知识与能力成正比(√)不成5.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单一的是专才。(√)
6.课程是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
7.教学活动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不是 8.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9.启发式教学法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
11.教学评估事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12.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三、简答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机会 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
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3.基础教育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的表现?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4.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他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5.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6.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简述或论述)
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1)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 2)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 3)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即是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7.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 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教育评价的依据。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8.怎样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①认识对象的特殊性②认识的条件和形式有所不同③教学认识过程是有限的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活动(双边性)
表现在:①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在认识、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发展性)表现在:①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了智能和智力②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③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④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9.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包括那些? 优点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机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的机会。
不足之处:不能充分的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10.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
2)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两极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
3)第三,要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构思和方案。教案必须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11.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或者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活跃
1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科学性3)内容的逻辑性4)语言的感染性
13.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条件和特征 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5)依据方法的适用范围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4.高等教育研究内容有哪些?
1)研究教学对象:即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既要研究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又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2)研究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探讨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及教材的编写等问题。
3)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各种新型教学方法,用于改进课堂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
4)研究教学组织形式 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15.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或者价值)是什么?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传播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思品教育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16.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什么?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激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
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高度的协作意识
17.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如何分类?
1)政治素质: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2)职业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4)能力素质: 教学内容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
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包括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映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包括: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的情趣和顽强的毅力 18.教师权利的内容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权力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四、辨析
1.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其目的为直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你分析其看法。
1)这是高等教育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称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为社会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2)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但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结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人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主张了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的协调与整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单向选择已被证明是一种教训,因此,要针对我国教育实际,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2.有人说,大学老师不用象中小学老师一样上课认真,可以随便上课?你怎样认为这种观点?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评价一堂课的指标
3.我国有学者预算、、、、、、5次职业转换,因此4年大学不能管一辈子,谈谈该看法:大学要进行素质教育
五、论述
1.能否结合任教的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述评?
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依据的准则。它具有双重属性,即实践性和科学性。
2)教学原则体系包括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不是单一的;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⑥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上八条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3)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最重要的两条原则。
2.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的作用(或者为什么把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1)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科技革命的成果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需要大批
科技人才的努力。
2)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城各学科体系中地位。②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
③通过科研,使教师更加紧密联系实际。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中世纪大学的意义:①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的独立形态的高教机构②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③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科技进步对高教发展:①拓宽空间②改变专业设置、丰富内容③改革层次结构④强化科研⑤强化与产业联系⑥提升社会地位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专业性(课程)、独立性(师生关系)、创造性(活动结果)、实践性(与社会联系)
*问答法的基本要求:①精心设计问题②问题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③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④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素质
1、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狭义的素质就是指人品,广义的素质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2、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偏向的急功近利的、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实施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即更多的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
其次,培养专业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即也就是通过大学生的显性课程与稳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3、人的素质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强调整合,二是强调内化。因此,素质教育更注重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提供多方面的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学习、探索、领悟、提高。重点、难点
1、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1〉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高屋建瓴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突破各具体学科的局限,跨越人文和科学思维。
〈3〉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掌握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
2、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人文与科学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要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努力通过科学与人文两者文化间的深刻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的发展。
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难点:发展情感(情感教育)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了学校的上风,学校教育往往偏重学生的逻辑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学生的情感发展远远落后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提高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选择好讨论的课题、设计好讨论课的结构、灵活引导与控制、注意讨论小组的成员组合和环境
高教科研的原则:科研与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个体研究和集体协助相结合、计划选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优先的原则
洪堡高教思想: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挚肘;二是学者,要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他们可以不受任何威胁地探索真理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高校教学方法特征: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学术自主性独立性增强,教师观念变化)、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第四篇: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5.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它是当时建立的一所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机构。
8.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9.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0.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11.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12.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全部改为学堂,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终结。13.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4.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年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5.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16.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18.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为德国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威廉 冯 洪堡,1801年创办时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确定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为办学方针,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1877年将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合并创办东京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
20.高等教师专业化: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1.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和设想。2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2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25.1989年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7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7.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10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28.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9: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所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各有其特殊的任务,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几
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整体作用的有机结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为智育、体育、美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与提供发展的动力,智力是核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体育卫生、审美感受和艺术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体育为其他诸育的实现提供健康的生理条件,美育则起着协调身心发展,把德、智、体诸方面引向和谐的精神境界,按照美的原则来发展人的素质,使人享受人生的乐趣。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自由的发展.31.高等学校课程分类:P128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2.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P13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3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34.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学历)
35.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
36.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37.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P149教学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38.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P161: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9.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方法
40.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相关的器材和场地、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1.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优异
42.诊断性评价: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43.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44.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45.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P188: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46.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整体素质要求: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等。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48.如何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P224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9.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50.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构成51.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52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P25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
53.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54.高校校园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55.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
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
56.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7.精神文化的特性:P273品格特性: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性: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性: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58P277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2)以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3)以传统道德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1)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校园设施的现代化(2)努力营造,提高软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文化组织具有两个层次: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组织机构
59.高等教育国际化: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60.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与构成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
61.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既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62.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307:(1)高等教育的国家化:跨国家、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主体构成多样化、筹措资金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高等教育的终身化(5)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63.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316:(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重构---素质教育观(2)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更新---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第五篇:教育学
教育学
1、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2、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3、19世纪初,德国人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学术自由的思想。
4、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是“威斯康辛思想”。
5、蔡元培北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6、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也是最早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7、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8、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可答:传播知识、创造知识)。
9、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对文化的传承、改造、创新。
10、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
11、专业培养目标包含: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
12、通才与专才的区别,可以通过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来考察。
13、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科),71个种类(类),249种具体专业(种)。
14、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15、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是: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16、教学过程必然具有教育性。
17、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小规模化、短程化、场所多样化。
18、高校科研评价先后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价、计量评价。现在大部分采用计量评价和同行评价。
19、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即教育性和学术性。
20、我国学位制度的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二、名词解释(概念辨析)
1、高等教育学是旨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和意义的一门新兴教育学分支
学科。
2、[辨析]高等教育和中学后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中学后教育是完成了中等教育但无法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的短期培训,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它不等于高等教育。
3、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制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逐步优化的过程。
4、[辨析]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品质、知识创新品质、社会服务品质和社会贡献品质的优劣程度。高等教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能够获取最大的收益。两者都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逐步优化,但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化不一定相对应地带来高收益,高等教育效益的优化也不一定能带来质量的优化,两者不成正比。
5、[辨析]专业和学科: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基本教育单位。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质:职业性和学科性。学科,是指文化和科学的知识依据其内在逻辑而划分的门类。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学科是一种知识领域,在我国,学科是第一次层次的专业。
6、专业口径:是专业培养人才的职业适应面。
7、[辨析]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通才教育采取的是大专业模式,业务覆盖面较宽,人才的职业适应面较广;专才教育采用小专业模式,业务覆盖面较小,人才的职业适应面较窄。
8、[辨析]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是从层次上反映了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是课程类型上的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
9、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人适合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活动经验,是通过认识和掌握知识的活动发展认识和改造
客观世界的能力,同时改造和形成主观世界的过程。
10、[辨析]学分制和绩点制:学分制在选修制基础上发展起来,学分,是衡量各门课程“必要学习时间”的单位。绩点制是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制度。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只能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则能显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高下,特别是平均绩点更有助于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11、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12、教师:包含两层含义(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各类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
13、[辨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从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结构上看,高等学校管理主要存在着两种性质的权力,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反映的是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管理权。行政权力是组织赋予管理阶层的职责和权力,它体现在高等学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之中。两种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关系,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模式。
14、[辨析]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两个主要因素。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管理纵向上的权力划分跨度。管理幅度是指某一特定层级对下一层极直接管理的人数和机构数,反映了某一特定层级管理者在工作职责上的横向跨度。两者存在着矛盾,管理幅度减小会相应增加管理层级。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15、[辨析]学历与学位: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历是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仅证明一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过程,而学位代表了一个人学习的水平和层次,是对一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所以一般来说,学位的价值更高)。
三、简答
1、什么叫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其特点为高深性、专业性和正规性。
2、简述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要素,其中,政治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这些要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在性质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政治通常具有强制性特征,经济构成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文化在观念上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具有惯性和潜在性,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则具有直接、显性的意义。
3、简述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在哪些方面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4、现代高等学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开展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衍伸与实际应用。
5、我国高等教育分成几个基本层次?
在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即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亚层次。本科和专科属同一层次。
6、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高等学校课程文件是什么? 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个主要部分。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
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课程标准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8、实践教学为什么重要? 这是由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教学过程是从学校教学过程向社会实践过程的“过渡的阶段”。因此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9、简述高校教学原则中的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0、简述高校教学原则中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活动有机地统一,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11、简述教师权利的内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四、论述(一题,书上没有标准答案,自由发挥)
1、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示。
2、如何理解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中的核心职能。
3、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滑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是由高校扩招带来的吗?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