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

时间:2019-05-15 01:4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花》》。

第一篇:《青花》

青花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优美的《青花瓷》的歌曲声中欣赏青花瓷器的图片,感受青花之美。(播放课件)

(http://ting.baidu.com/player/index.html?__methodName=mboxCtrl.p

laySong&__argsValue=354387&fr=mp3#loaded)

2、介绍有关青花瓷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2、你们知道吗?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这节课,我们要学到的就是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并抓住过渡句进行理解。)

3、轻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瑕疵:微小的缺点。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郑重其事: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近义词:恍然大悟。

4、齐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父亲对“我”满怀企盼,到底父亲要?“我”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2、抄写生词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美丽的青花图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想再次欣赏那青花之美,让我们再一同去看一看吧。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和段意。

3、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其中的奥秘吧!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出示课件)

2、交流。

(1)理解 “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2)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出示课件)

3、齐读第1-4自然段。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出示课件)(1)“我”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这几个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父亲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表现?

2、抽生回答、反馈以上3个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1)、分层情况:

1)其中,第5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再次强调过渡句及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2)给6——16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6——8)自然段,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二层:(9——11)自然段,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第三层:(12——16)自然段,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出示我在“寻找——复制——创作”青花的这一过程中“我”苦苦寻觅,苦苦求索,最后走出迷惘,灵光闪现,茅塞顿开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茅塞顿开、瑕疵、纷至沓来、锲而不舍。并用茅塞顿、锲而不舍开两个词语造句。)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4)、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3、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课堂小结: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这是我在执著追寻那片完美的青花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这是父亲用企盼的眼神注视我时,一直想对我说的话,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

五、延伸拓展。

1、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青花的美。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出示课件)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3、青花瓷的美,不光在瓷器上,大胆的设计师们,已经把这种创作的灵感运用到了我们的桌布上、壁纸上、甚至我们的服装上,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服装的魅力吧!(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青花

父亲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我”: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传承——超越(完美)

作业设计:

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喜 嬉

()戏()爱()闻乐见()皮笑脸 宾 滨 鬓

海()来()()发

2、连一连。

郑重其事地 翻阅 ︳ 独树一帜地 古镇 如饥似渴地 翻寻 ︳ 震耳欲聋的 作品 锲而不舍地 交付 ︳ 闻名天下的 响声

3、读句子,写一写自己对句子的理解。(1)、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2)、既然完美的青花不是来自古人,也不是来自修补,那么我的青花应该来自我自己这里。

(3)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课后反思:

1、教学本文,把本文体现的父子俩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青花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2、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时,可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青花教案设计

青花教案设计

山城区第九小学郭保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2、了解瓷器的起源。

3、了解青花瓷。

4、介绍青花。(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5、了解青花的价值。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

两鬓斑白 探访 锲而不舍 嬉戏 纷至沓来 迷惘 窥破 瑕疵 昭示 弥补 毛坯

教师指导:“鬓”是上下结构,写时上下要紧凑。“锲”右半部记忆时,这样去记:“丰+刀+大”。“惘”右半部是“同”字框,不要写成“门”字框。

2、理解词语:

• 两鬓斑白:两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3、他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 物?记叙们什么事?(文中讲的是一位“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承接他的瓷艺,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瓶,让儿子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儿子苦苦寻觅,经受住了父亲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故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4自然段)

默默企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

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2、找出文中的过渡段,并说出承上写了什么?启下又写了些什么?(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四、细读品悟。

(一)研读“默默期盼” 学习1-4自然段。(1)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用原文回答)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用原文回答)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细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郑重其事”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交给”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说明父亲做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外貌神态: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两鬓斑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企盼和沉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传承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语言: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这句话描写了了父亲的语言,点明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作为瓷艺人,父亲知道单单言语的表达,是无法让儿子学到制作青花的配方的,只有让“我”在实践中领悟才是最佳的办法。

(二)研读“苦苦寻觅” 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寻找 —复制—创作)

(2)交流寻找、复制、创作三个阶段中的重点句子,并体会其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

(“如饥似渴”说明“我”的热情很高。这句话写出了“我”先从书籍中探访青花。)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再写“我”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

(“锲而不舍”说明“我”为了寻找青花有恒心、有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小心”说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复制: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决心复制”说明“我”在修复青花不能让父亲满意的情况下,尝试着走另外一条弥补残缺青花的道路。)创作:

◎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这句话说明“我”决心摒弃修复、复制等方法,决心自己创作青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

(“迫不及待”表现了“我”非常急切的心情。)

(三)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理解中心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

五、拓展,我会填。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六、作业

1.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采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采集本上。

第三篇: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朱曼芝

当老师的要把课上好,就像是农民要把地种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本职工作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学校里各种名目的的赛课活动就产生了,像达标课、优质课、汇报课、展示课、师徒课等,可谓是层出不穷。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都要试着接受和理解。

最近,学校里要举行“青蓝工程课”,我是我们体音美组里要上课的其中一位,我倒没觉得运气不好,或者是不想去上,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锻炼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的机会。只有经历过用心的准备、反复的修改、来回的试讲和别人的指正,我的教学技艺才会更进一步。所以,对待这次上课,我很重视。

可能是前段时间看了2012年第2期《少儿美术》里的“青瓷艺术”这篇教学设计的启示,经考虑我准备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自己设计的《青花瓷》这节美术课。前期的构思设计与找素材、制作课件等付出的大量精力就不再多说了。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设计这节课的思路。青花瓷是元代陶瓷艺术的代表,它素雅、端庄,自元代到宋元明清甚至今天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也许是出于自己对美术与文化热衷,让我有了上这节课的激情。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以鬼谷下山这个故事做引领,引出《鬼谷子下山图》瓷罐和课题;学习部分为:简介青花瓷知识;认识青花瓷艺术特色:淡雅、素净;欣赏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种类主要有:瓶、罐、盘、碗、杯等;了解青花瓷上的图案分为:动物、人物、风景、花卉;然后赏析教师范作;通过欣赏分析,掌握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与人合作制作一幅“青花瓷”美术作品;展示评价环节以学生自评与互评和教师总评为主,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以青花瓷特色而设计的服装、手机、钢笔、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开阔学生的思路。

其次,来谈一谈自己上完这次课的几点感受。第一,良好的课前组织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同样是一个课题,我在五四、五五两个班上完后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五四班我是提前六分钟进班,开始组织纪律、让学生坐好、准备上课用的学习用具,所以这个班学生的听讲情绪良好,结束时学生的作品也出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贴切、赞美、真诚的评价语言,是学生情绪的推进剂。时常感到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很匮乏,以至于学生回答的很精彩,只会用掌声、很好等方式给予鼓励,但是上完这几课以后,我似乎在评价用语方面醒悟了不少。我认为评价要及时,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的语言激励,还要具有幽默感,让学生在高兴的同时内心有了鼓动,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地听讲。第三,不管是教学设计的预设,还是课件的制作修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和“精、简”则两个原则而进行,大到一节课的整体设计,小到课堂上的语言和课件上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我认为即使一节课上不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起码也会上到有效课堂的效果。

以上是我上完这次“青蓝工程课”之后的自我反思,还请各位看完之后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四篇:《青花》教学设计

21、《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2、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青花瓷图片。

2、介绍青花。

(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锲而不舍、瑕疵、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

4.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学习1-4自然段。(1)思考: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用原文回答)

2.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用原文回答)

3.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细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动作: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郑重其事”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交给”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说明父亲做这件事情时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外貌神态: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两鬓斑白”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已经上了年纪。“企盼和沉默”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传承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语言: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这句话描写了了父亲的语言,点明了父亲的心愿。)

(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着厚望,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作为瓷艺人,父亲知道单单言语的表达,是无法让儿子学到制作青花的配方的,只有让“我”在实践中领悟才是最佳的办法。

(二)研读“苦苦寻觅” 默读5—16自然段。(1)思考:“我”苦苦寻觅青花的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寻找 —复制—创作)

(2)交流寻找、复制、创作三个阶段中的重点句子,并体会其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

我如饥似渴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如饥似渴”说明“我”的热情很高。这句话写出了“我”先从书籍中探访青花。)

看完了书,我又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再写“我”在古窑的碎片中寻找青花。)

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终于找到一片完全吻合的青花。(“锲而不舍”说明“我”为了寻找青花有恒心、有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我小心地粘合寻到的瓷片,修复青花。(“小心”说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复制:

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来弥补那残缺的一片,我要让祖辈的青花不再有任何的遗憾。(“决心复制”说明“我”在修复青花不能让父亲满意的情况下,尝试着走另外一条弥补残缺青花的道路。)创作: ◎ 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这句话说明“我”决心摒弃修复、复制等方法,决心自己创作青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 完全吻合。(“迫不及待”表现了“我”非常急切的心情。)

(三)默读5—16自然段。

1、思考: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2、理解中心句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的归宿,要不断追求,敢于创新,打破前人的思维模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

三、总结拓展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作业

1.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采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在采集本上。板书设计:

21、青花

父亲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露出笑容

我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作

传承————超越

第五篇:明青花赏析

明朝青花瓷赏析

青花瓷的生命力,在于它白地蓝花,靓丽雅致,每一幅青花纹样,都是一幅古人留下的中国水墨画。此外,在青花瓷花鸟画纹饰中,不论是花卉、翎毛,还是鱼虫、走兽之类,一幅幅幽倩素雅的青花瓷画,无不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吉祥的象征。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青花瓷器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由于绘画所用钴料和绘画题材、笔法不同,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往往各具特色,呈现一种千姿百态之状。例如明早期青花色泽浓艳凝重,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代表。中期转为浅淡秀雅,以成化时期为代表。晚期青花又趋鲜艳且蓝中带紫,以嘉靖、隆庆时期为代表。末期则又改浓艳为清淡,以天启、崇祯时期为代表。终明一期,青花瓷虽各具千秋,但其鼎盛期非永乐、宣德莫属。

明早期—永乐、宣德青花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色泽深厚透入釉骨,往往出现湮散现象和黑色斑点,显得浓艳幽雅,很像水墨画一般妙造自然、别有风趣,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称为青花典范。其精品也一向被列为青花之冠,时至今日扔珍同拱璧。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永乐青花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现代瓷器的

釉面成分及烧造工艺都与明代不同,因此釉面无此青白色。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从总体上看,永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

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官窑青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宣德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宣德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很讲究意境,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

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强了装饰性。另外宣德青花在装饰上还与模印、刻划等方法结合使用。综观宣德青花纹饰是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有新意,装饰手法丰富,绘画讲究恢宏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有缠枝牡丹、缠枝莲花、缠枝菊花、缠枝灵芝、缠枝牵牛花、松竹悔、宝相花、栀子、灵芝、百合花、束莲、山茶、枇杷、萱草、莲荷水藻、竹石芭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而且往往是几种花卉交错重复使用。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多为双边莲瓣。描绘得非常流畅,线条粗犷,自由活泼,画法布局根据器型讲究变化,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及绘画功力的娴熟。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宣德青花款识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笔法遒劲有力,书写工整、结构端庄、字体清晰,浑厚而古朴。

永乐,宣德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问世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的推崇。永宣青花之所以受世人青睐,主要是它充分表现一种绘画的趣味。而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则是因为其青料具有较强的晕散性能更利于绘画。其纹饰以海水龙纹更具有时代特征。此外,花卉,果实,鸟虫绘画的也相当出色。那一幅幅青翠动人的画面,就是一幅幅写意花鸟画,从中不难看出宋人花鸟画的影响。

明中期—成化青花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

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由于成化瓷有极高的声誉,明清两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万历朝的最为逼真。嘉靖朝仿品有“成化”双圈六字楷书款的婴戏纹杯、盘。在成化器物中没有书“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无四字黑地绿款。凡书“成化”、“成化年制”的都为后世伪作。

明晚期—崇祯青花

明崇祯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崇祯青花用高岭土制胎,胎质大多粗糙、疏松。胎色灰白色。胎体普遍较厚,少部分产品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釉层稀薄,釉面不平整,光泽度不强,釉色白中闪青,也有青灰色,部分还开片。

青花色料采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呈色最好的鲜艳青翠,大多色调暗淡,有晕散,晕散严重的影响到纹饰,致使纹饰线条混淆不清,此时的青花瓶、罐、炉、砚、盘、碗,时时可见。青花晕散,有漏釉之缺点现象。有些浓重的夹带有黑褐

色斑点,但不同于元代、明初的呈色,黑斑不渗入胎骨,手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况。

这时期的青花瓷喜用暗花装饰,在一些琢器的口、足部位釉下暗刻卷枝纹。在绘画上经常在器物的口、足部绘制蕉叶纹,山水人物图案多画太阳,云气纹大多画成括号云,草地纹多用细线勾画成小钩状,画面多配以诗句,在题诗旁有仿照书画的图章款,有方形或圆形,这显然是受当时书法绘画的影响。绘画技法采用传统的单线平涂及淡描法,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流畅;淡描青花线条潦草,笔法无力、草率。

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构图布局基本类似天启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纹饰多富寓意。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

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

崇祯青花瓷上署本朝年号款的不多,仿写款有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的,款字多草率不规整。仿永乐款瓷器,见有青花楷书“永乐年制’款的《赤壁赋》诗文碗。仿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青花底款。围以双重圆圈,同式的“大明宣德年造”款较少见。另有“宣德年造”四字双行青花款,外围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栏,也有无边栏的“宣德年制”双行青花款。仿成化年款,有“大明成化年制”和“大明成化年造”两种青花楷书款,前者较为多见,多作双行排列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双重圈或单圈,以双重圈居多。仿嘉靖年款,有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底款,款外多无边栏。仿万历年款,均以青花楷书写于器物外底,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重圈;也有“万历年造”四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载《青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欣赏,丰富学生相关青花瓷的经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能够了解青花瓷的基本器形与纹饰,并能够运用水彩笔、马克笔等工......

    青花瓷瓶教案

    大班美术:青花瓷瓶 目标: 1.欣赏青花瓷花瓶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青花瓷花瓶实......

    青花瓷盘 教案

    中班线描画《青花瓷盘》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有规律地围绕中心进行装饰。 2.欣赏感受青花瓷盘不同形状花纹的美,对中国陶瓷艺术品有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蓝色记......

    青花教学实录

    21、 青花 一、 图片导入,初读感受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美的图片,作为礼物送给你们欣赏请看大屏幕(老师随图片文字朗读: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青花瓷盘》教案

    《青花瓷盘》教案1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有规律地围绕中心进行装饰。2、欣赏感受青花瓷盘不同形状花纹的美,激发幼儿对中国陶瓷艺术品的喜爱。3、进一步学习在......

    青花课小结

    青花课小结 2013年12月15日,历时一个月的青花课结束,也是最后一个课堂作业开窑的日子。刚刚开窑便急匆匆的拿来观赏,虽然效果还是不经如人意,但是毕竟是自己期待已久的青花罐子......

    《青花瓷盘》教案

    《青花瓷盘》教案1 【活动目标】1、欣赏家乡青花瓷盘,观察纹饰,感受蕴含在作品中的平衡美。2、学习用长线、螺旋线、弹簧线和城墙线等绘画装饰青花瓷盘。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

    《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 《青花》教学反思1 设计意图: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