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文学艺术(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20课 文学艺术(下)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书法家及其名作阎立本、吴道子、黄公望等画家及其名作。能力培养
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在欣赏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家杰出的创造才华,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一定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各类艺术的发展演变以及艺术作品风格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学情分析
重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人的书法艺术;吴道子、范宽、苏轼、李公麟、张择端、黄公望、徐渭等人的绘画艺术;唐代的歌舞。
难点:较准确的讲解各类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深刻领会艺术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上册书中已学习过文学艺术,学生对如何学习该部分内容已心中有数。因该部分内容欣赏性较强,故学生愿意学习,同时因为该部分内容机械识记性亦较强,且本节课课堂容量较大,故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法
自主探究,多为互动 欣赏讨论并重 教学过程
提问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后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学艺术,主要从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所创造的辉煌的社会文明。导入新课
1、我国文字是有什么发展演变而来的?
2、说出我国文字字体的演变顺序。
3、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入新课:书法艺术到了隋唐时期,呈现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
一、书法 ⑴隋唐的书法
a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唐朝有哪几位书法家?他们所擅长的字体分别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
b师生共同欣赏课本上书法家的作品(生分小组讨论作品的不同特点,说出自己特别欣赏哪一个人的字,并就该字体说说自己写字的不足。让三个组进行发言。师做总结陈述)c组织学生阅读张旭和怀素练字的故事,启迪思考:怎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圣自由发言,师让学生明确一点:任何艺术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和心志的投入。⑵宋代的书法
a看书回答问题:宋代的书法有何特点?宋代新书风的代表人物是谁?
b放多媒体,引领学生欣赏苏轼的《寒食诗帖》,并阅读课文对苏轼的介绍性文字。c启迪学生思考课本思考题:苏轼曾在诗中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义,常谓不学可。”你能理解苏轼诗的意思吗?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
明确苏轼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创新,大屏幕打出江泽民总书记的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⑶元代的书法
看书回答:元代的书法家是谁?他的字体风格是什么?代表作品是什么? 师生共同欣赏赵孟頫的作品。⑷明代的书法
看书回答:明代有哪些书法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学习完书法这一框题后,引领学生总结归纳:书法家的作品为什么会流传后世?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二、绘画
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问题用大屏幕展示)
⑴ 初唐的画家是 ;盛唐的画家 创造了一种笔墨圆润、富有粗细浓淡变化的线条,后人称他为“ ”。
⑵ 唐代山水画画家是、。其中 所作的《 》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作品。宋代山水画作品是 画的《 》和 画的《 》 ⑶ 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是 画的《 》。
⑷ 北宋中后期,花坛上出现了一股讲求笔墨情趣和诗文意境、忽略形似,强调神似的画风,后人称这些画为“ ”。对文人画的勃兴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是《 》。⑸ 元代画坛 画成为画坛主流,其中 做的《 》备受后人推崇。⑹ 明代绘画最富创意的是泼墨大写意花卉画,代表人物是明后期的 其作品是《 》
学生边看书边解决问题,同位互对答案。教师强调重点
a 放多媒体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体会大唐盛世局面的繁华,培养民族自豪感。b 欣赏课本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白描手法,强调他被誉为“画圣”,他的创精神。c 放多媒体 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艺术和现实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张择端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张择端是我们诸城人的骄傲,你作为新时代的诸城人,应该为诸城做点什么呢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
d文人画是怎样兴起的?那一人物对文人画的勃兴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画如何?与他同时代的文人画画家是谁?其作品是什么?欣赏二位的画作。突出苏轼的创新精神。
e 欣赏课本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揣墨山水画的风格:雅淡空灵,意境深远。陶冶情操。f欣赏课本徐渭的《墨葡萄图》,教师简介其生平事,领会画为心声,画是精神生活的寄托,是对现实生活的或曲折或直接的反映。
三、雕塑艺术
复习提问隋唐以前雕塑艺术的成果,如秦兵马俑,北朝佛教石窟中的雕塑作品,指出这些雕塑大都表现政治或宗教题材,生看书,明确宋代以后,雕塑走向生活化实用化 引领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宋代雕塑艺术以 为题材,具有 风格。明清的雕塑作品水平如何?
四、舞蹈艺术
学生自己看书回答问题 我国的原始歌舞出现于 时代。
商代和西周,乐舞已经很盛行。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成套 表明我国古代音乐在春秋战国达到较高的水平。
唐朝是我国著名的宫廷乐舞有《 》和《 》 小型娱乐性舞蹈大体有两类: 舞和 舞
首先请音乐课代表归纳问题:在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有何特点?请举一例说明之。在回答 特点这个问题时,要强调中外吸收、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自己不断的提高和进步。引领学生欣赏课本124页、125页插图形成性测试:见课课练,可根据自己的训练要求,自由组合测试题。课堂小结
老师一方面强调重点,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鼓励其学习,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实践的科学论断,张扬其学习的风帆。同时引领学生归纳,这些作品有的流寓海外,被外国博物馆收藏,学生思考原因,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豪情板书设计 文学艺术(下)
书法 隋唐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张旭、怀素
宋代的苏轼 米芾,元代的赵孟頫 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绘画 山水画 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宋代的范宽 花鸟画 宋徽宗
风俗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 苏轼的《古木怪石图》元代的黄公望 明代的写意花卉画 雕塑 白瓷孩儿枕
舞蹈 战国青铜编钟 隋唐的宫廷乐舞 《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舞》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420《文学艺术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十课 文学艺术(下)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学习目标
知识识记: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书法家及其名作
阎立本、吴道子、黄公望等画家及其名作。
能力培养 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在欣赏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家杰出的创造才华,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一定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各类艺术的发展演变以及艺术作品风格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学情分析
重点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苏轼等人的书法艺术;
吴道子、范宽、苏轼、李公麟、张择端、黄公望、徐渭等人的绘画艺术;唐代的歌舞。
难点
较准确的讲解各类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深刻领会艺术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上册书中已学习过文学艺术,学生对如何学习该部分内容已心中有数。因该部分内容欣赏性较强,故学生愿意学习,同时因为该部分内容机械识记性亦较强,且本节课课堂容量较大,故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 自主探究,多为互动 欣赏讨论并重 教学过程
提问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后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学艺术,主要从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所创造的辉煌的社会文明。
导入新课
1、我国文字是有什么发展演变而来的?
2、说出我国文字字体的演变顺序。
3、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入新课:书法艺术到了隋唐时期,呈现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
一、书法 ⑴ 隋唐的书法
a 学生看书116页—117页,回答下列问题
唐朝有哪几位书法家?他们所擅长的字体分别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
b 师生共同欣赏课本上书法家的作品(生分小组讨论作品的不同特点,说出自己特别欣赏哪一个人的字,并就该字体说说自己写字的不足。让三个组进行发言。师做总结陈述)
c 组织学生阅读张旭和怀素练字的故事,启迪思考:怎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圣自由发言,师让学生明确一点:任何艺术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和心志的投入。⑵ 宋代的书法
a 看书回答问题:宋代的书法有何特点?宋代新书风的代表人物是谁?
b 放多媒体,引领学生欣赏苏轼的《寒食诗帖》,并阅读课文对苏轼的介绍性文字。
c启迪学生思考课本119页思考题:苏轼曾在诗中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义,常谓不学可。”你能理解苏轼诗的意思吗?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
明确苏轼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创新,大屏幕打出江泽民总书记的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⑶ 元代的书法
看书回答: 元代的书法家是谁?他的字体风格是什么?代表作品是什么? 师生共同欣赏赵孟頫的作品。⑷ 明代的书法
看书回答: 明代有哪些书法家?其代表作是什么?
学习完书法这一框题后,引领学生总结归纳:书法家的作品为什么会流传后世?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二、绘画
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问题用大屏幕展示)
⑴ 初唐的画家是 ;盛唐的画家 创造了一种笔墨圆润、富有粗细浓淡变化的线条,后人称他为“ ”。
⑵ 唐代山水画画家是、。其中 所作的《 》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作品。宋代山水画作品是 画的《 》和 画的《 》 ⑶ 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是 画的《 》。
⑷ 北宋中后期,花坛上出现了一股讲求笔墨情趣和诗文意境、忽略形似,强调神似的画风,后人称这些画为“ ”。对文人画的勃兴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是《 》。⑸ 元代画坛 画成为画坛主流,其中 做的《 》备受后人推崇。⑹ 明代绘画最富创意的是泼墨大写意花卉画,代表人物是明后期的 其作品是《 》 学生边看书边解决问题,同位互对答案。教师强调重点
a 放多媒体 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体会大唐盛世局面的繁华,培养民族自豪感。b 欣赏课本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白描手法,强调他被誉为“画圣”,他的创精神。
c 放多媒体 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艺术和现实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张择端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张择端是我们诸城人的骄傲,你作为新时代的诸城人,应该为诸城做点什么呢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
d文人画是怎样兴起的?那一人物对文人画的勃兴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画如何?与他同时代的文人画画家是谁?其作品是什么?欣赏二位的画作。突出苏轼的创新精神。
e 欣赏课本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揣墨山水画的风格:雅淡空灵,意境深远。陶冶情操。
f欣赏课本徐渭的《墨葡萄图》,教师简介其生平事,领会画为心声,画是精神生活的寄托,是对现实生活的或曲折或直接的反映。
三、雕塑艺术
复习提问隋唐以前雕塑艺术的成果,如秦兵马俑,北朝佛教石窟中的雕塑作品,指出这些雕塑大都表现政治或宗教题材,生看书,明确宋代以后,雕塑走向生活化实用化 引领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宋代雕塑艺术以 为题材,具有 风格。明清的雕塑作品水平如何? 师生欣赏北宋定窑的白瓷孩儿枕、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见课本)
四、舞蹈艺术
学生自己看书回答问题 我国的原始歌舞出现于 时代。
商代和西周,乐舞已经很盛行。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成套 表明我国古代音乐在春秋战国达到较高的水平。
唐朝是我国著名的宫廷乐舞有《 》和《 》 小型娱乐性舞蹈大体有两类: 舞和 舞
首先请音乐课代表归纳问题: 在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有何特点?请举一例说明之。
在回答特点这个问题时,要强调中外吸收、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自己不断的提高和进步。
引领学生欣赏课本124页、125页插图
形成性测试:见课课练,可根据自己的训练要求,自由组合测试题。课堂小结 老师一方面强调重点,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鼓励其学习,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实践的科学论断,张扬其学习的风帆。同时引领学生归纳,这些作品有的流寓海外,被外国博物馆收藏,学生思考原因,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豪情 板书设计 文学艺术(下)
书法 隋唐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张旭、怀素
宋代的苏轼 米芾,元代的赵孟頫 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绘画 山水画 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宋代的范宽
花鸟画 宋徽宗
风俗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 苏轼的《古木怪石图》元代的黄公望 明代的写意花卉画 雕塑 白瓷孩儿枕
舞蹈 战国青铜编钟 隋唐的宫廷乐舞 《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 教学后记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教案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 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难点是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2、讲授新课:
一、澶渊之盟 1.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王位,建立宋朝,史陈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3.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907年被推为部落首领,不久,他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建国后,他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积极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间,创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机为契丹的统一和契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
4、契丹改国号为辽
契丹国建立后,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以西,北到色楞格河流域,南到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境内生活着契丹、汉、女真、回鹘等族人民。
石敬瑭做了后晋的皇帝,向比自己年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皇帝,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又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这一地区,农业发达,它的割让使契丹的实力大大增加。耶律德光在947年,改国号为辽。
5.北宋初年对辽的两次用兵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两次对辽用兵,想夺取幽云地区。北宋的两次用兵都失败了,只好采取了防御政策。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杨老令公是以杨业为生活原形加以创造的。6.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宋太宗收复幽州、云州等地区的失败,暴露了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弱点,使辽统治者更加放心地南进。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辽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绕过宋军坚守的城池,深入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并要求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形成辽宋对峙。
辽看到没有取胜的可能,提出议和。寇准坚决反对议和,宋真宗不加理睬。就这样,在辽宋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宋真宗为贪图苛安,与辽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辽答应撤兵,而宋则每年要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澶渊之盟的订立,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撤走,还获得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它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基本上结束了辽宋间的战争,维持了辽宋间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辽宋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是符合人民愿望的。7.辽宋边境的互市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开展边境贸易,设立榷场。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也传到辽,使辽的制瓷生产获得发展,辽还雕印了许多的书籍。北方的辽国与北宋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关系。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党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党项族的首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懂得汉语,喜欢读汉人的法律和兵书。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重要官职,有的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西夏境内居住着党项、汉、回鹘、吐蕃等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黄河两岸有大量的耕地,主要是汉族人民从事农业。2.夏宋间的战与和
元昊称帝以后,为提高国威,巩固统治,多次发动对宋的战争。战争使北宋遭到严重损失,也使西夏伤亡惨重,财力匮乏,对宋贸易中断,引起了西夏人民的不满。元昊被迫与宋讲和。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包括银7万两、绢15万匹和茶叶3万斤。北宋统治者用每年送给西夏“岁币”的办法求得苟安,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议和后,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北宋用丝织品、粮食、瓷器等,换取西夏的马、牛、羊等。同时西夏积极吸取汉族文化,模仿北宋设立太学和各级学校,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西夏人还用汉文和西夏文印刷了大量的佛经、医书、历书等,还编写了文学、医学等著作。
三、碰撞中的融合
(四)小结:
唐朝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继五代十国后,又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汉族建立的宋、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等政权并立。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有斗争,更有融合、交流,中华民族大家庭继位魏晋南北朝后又进行了一次新的组合。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推开,从东北到西北、西南(大理国)等边疆地区都先后建立了封建制度,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3、板书设计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一、澶渊之盟 1.北宋的建立 2.契丹的兴起
3.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4.契丹改国号为辽 5.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 6.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 7.辽宋边境的互市
二、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
2.宋夏之间的和战
五、夏宋间的战与和
三、碰撞中的交流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说 课 材 料
清镇六中 况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及内容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第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本课对学生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一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本内容包括二部分:
1、澶渊之盟
2、宋夏和战3.碰撞中的融合。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石敬瑭;宋初两次对辽用兵;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夏宋间的战与和。
2、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耶律阿保机)和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的能力。
3、思想认识目标:辽和西夏都是祖国境内少数民族建立的和北宋并立的政权。契丹族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领袖。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辽贵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宋 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对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益。辽宋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
二、教学设计
本课导言具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我在上课之初让学生齐读,以便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课中,赵匡胤、“陈桥兵变”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契丹族和党项族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民族,封建化进促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政权的并立;并通过有关图片讲解和适当地补充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全课的说课材料。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21课 石窟艺术宝库学案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学案
【重难点】重点:莫高窟、龙门石窟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
★
一、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1、地理位置:敦煌莫高窟位于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
2、至今保存着、、等时期的洞窟,大部分是时期开凿的。
3、代表性成就:和。
4、历史地位:是世界上__,为后世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二、云冈石窟
1、地理位置:云冈石窟屹立在_武周山麓。开凿年代:主要洞窟开凿于_。
2、艺术特点: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独特,继承了我国__石刻艺术传统,又融汇了_ 一带的雕
刻风格,是研究我国佛教石刻艺术的宝贵财富。
★
三、龙门石窟
1.2.
规模建造的。洞窟大部分为开凿。
3.龛。
4. 历史地位:龙门石窟最大的窟龛(kan)是奉先寺佛地理位置:。建造年代:____后开始大是_________,为研究雕刻、绘画、书法、建筑、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堪称一座大
型。
四、乐山大佛
1.市郊。
2、建造年代:_________。
3、历史地位:乐山大佛是世界上______。
五、大足石刻(大足石窟)
1.内的摩崖造像的总称。
2.地理位置:乐山大佛坐落于地理位置:分布于______境开凿年代:始凿于__初年,主要开凿于1
至。
3、大足石刻特点:雕刻精美,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的特色和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历史地位:被誉为。
【当堂检测】
1、“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是唐朝诗人赞美飞天的诗句,“飞天”形象来源于()
A.莫高窟壁画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乐山大佛
2、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④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A.社会动荡B.社会稳定C.佛教盛行D.绘画发展
4、不属于“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的是()
A.莫高窟B.云冈石窟C.龙门石窟D.大足石刻
第21课石窟艺术宝库学案
【重难点】重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和《清明上河图》
一、书法
唐代:
1、、的草书,流走飞快,连字带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
2、颜真卿创造出体,人称“蚕头燕尾”,代表作有《___》、《》。
柳公权的楷书清劲挺拔,人称__体,代表作有《》。
宋元:
1、宋代著名书法家有_、等。
2、元朝书法家(fu)综合了晋、唐、宋代的书法特征,创造出骨力遒劲的体。
二、绘画
唐代人物画:人物画在__进入黄金时代,著名画家有、。
★
1、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用线道劲坚实,设色浓重,着笔沉着清俊,富于立体感、空间感和真实感,代
表作有《》 和《》。
★
2、吴道子的人物画:笔势迅疾飞动,线条疏落而神气贯注,被誉为“_”,代表作。山
水画:时期达到高峰。______山水画宏观总体,______“残山剩水”,_____水墨山水。
风俗画:风俗画的代表:画家的《》。这幅杰作是 ______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花鸟画:至__ 代技法变得成熟而完美。的大写意花鸟画,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
术的新阶段。
【当堂检测】
1、上海世博园中国馆中有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
判断这幅作品是()
1. 赵梦的《秋郊饮马图》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2、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于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①阎立本②颜真卿③吴道子④柳公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被誉为画圣的是()
A.阎立本B.吴道子C.张择端D.徐渭
1、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的画种是()
A.人物画B.山水画C.宗教化D.风俗画
5、两宋时期,反映民间生活的风俗画日益流行是因为()
1. 宋词的高度发展B.南宋政府鼓励画风的创作
C.佛教的发展受到限制D.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活跃
6、在明代绘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宗教化B.人物画C.山水、花鸟画D.泼墨画
7、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送子天王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8、“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唐朝哪两位书法家
书体的合称()
A.阎立本 柳公权B.颜真卿 吴道子C.颜真卿 柳公权D.颜真卿 柳宗元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16课《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第16课《闭关锁国》是华师版历史七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介绍了我国明清时期,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出此下策的施实了闭关锁国政策。此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离,致使近代中国落后和挨打。本内容为学生学习八年级的中国近代史做了铺垫,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
1.理清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2.了解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导致的危机来临。
3.认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分析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观看,提出问题:三张图片共同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的对外关系在汉、唐和明初时非常活跃,使中国名扬海外。可谁曾想到就在明中叶后,中国逐步的闭关锁国,到清朝国门完全关闭。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统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揭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
1.“闭关锁国” 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具体说就是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指导自学
1.梳理出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1)明朝:洪武:洪武后:嘉靖:倭患平息:
(2)清朝:清初:台湾统一后:1757年后:
2.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用心爱心专心 1
(2)影响:
3.危机来临:
(1)皇帝:
(2)官吏:
(3)政策:
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内容,对本课进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五、师生交流、归纳整理
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过程
(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
(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
2.“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归纳如下:
(1)原因
①自大心理的反映
明朝中叶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逐渐拉大。而当时的中国君臣们对这一状况并不了解,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并沉醉其中,对外界懵然无知,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地视西方为“夷”或“藩臣”。
②防范自卫的产物
当时,在东西方进行正常贸易的同时,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国沿海劫掠和搜集情报,进行非法活动。而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清朝统治者,梦想紧锁国门,永保王朝统治。
③自然经济为根源(根本原因)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自我供给。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即是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2)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严防海疆不受侵扰,确实是自卫的需要,但加分辨地关闭国门,却妨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中国从此被抛在世界进程的后面。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3.危机来临:
皇帝: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政策:闭关锁国
六、强化要点、理解记忆
对照归纳出的知识要点,及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
七、古今联系、拓展延伸
讨论交流:
1.明清两朝“闭关锁国”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什么警示?
2.在对外开放与交流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八、课堂小结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汉唐的辉煌,也有明清的血泪。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打开对外交流的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时,中国自豪地向世界敞开国门,带来的是唐朝空前繁荣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时,国门开始合拢,为郑和的下西洋,使中国一度扬威海外;到了清朝,国门终于完全关闭,这并未给中国带来安宁和稳定,却将鸦片与战争带来了苦难的中国,中国历史就这样步入了近代社会。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力的证明: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一)选择题
1.“海禁”开始于()
A.洪武年间B.嘉靖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
2.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
3.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4.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止对外贸易B限制对外交往 C排斥西方商品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材料题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谒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
请回答:
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能看出中英两国的差距在哪里?
九、板书设计
(一)“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
1、明朝:海禁——松弛——严禁——开禁
2、清朝:海禁——四海关——广州
(二)“闭关锁国”原因和影响
1、原因:自大心理的反映
防范自卫的产物
自然经济为根源(根本原因)
2、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殖民者入侵的作用,更大程度上阻........
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危机四伏,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三、危机来临
乾隆:好大喜功,大肆铺张,奢侈无度
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政策: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