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五课时
第四课时
课
题:《嗯嗨呀》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本课歌曲的旋律、节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3、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引导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你了解这个民族吗?请你把自己所了解得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一起来了解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3、播放歌曲《嗯嗨呀》,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来读歌词,在练习时要注意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单独练习。
3、加上旋律,完整的学唱歌曲。
4、分小组练习,熟悉歌曲。
5、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来说一说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的感受。
三、创编
1、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并进行实践对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小节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
3、引导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用自己的形体来表现歌曲中丰收的热烈劳动场面;边律动边歌唱,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第五课时
课
题:小小音乐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来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
2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小小音乐会
1、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入课堂。
2、出示柯尔克孜族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来演唱一首相应民族的民歌。
3、播放《桔梗谣》,引导学生会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并再演唱一首代表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二、知识展示
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所积累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小知识,展示给大家。
1、将自己课下收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些图片来为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2、演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3、唱一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也可播放自己所喜欢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或音乐片段(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第二篇: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第二课时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
林州市临淇镇邢掌学校
张玉清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知道民族团结、友好互助的故事,体会各民族的融洽相处和团结友爱。
学情分析:由于生活范围的限制,以汉族为主的豫北林州市的学生对于民族交往是缺少生活体验的。因此,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蒙古族、藏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进行社会调查,获得对各民族的具体认识,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知道民族团结、友好互助的故事,体会各民族的融洽相处和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师:同学们,会唱这首歌了吗?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唱。打开课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播放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
2、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犹如56 朵鲜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用自己亮丽的色彩装扮出美丽的大中华。这么多的花儿在一起争奇斗艳,争夺空间、养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五十六朵花”是怎么亲如一家的。(板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二、活动一: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知识知多少。
1、师:同学们,千百年来,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2、同学们,大家都收集了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资料,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谁来说一说?(抽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3、老师:同学们,大家收集的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资料都很好,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知识了解很深入。老师选了很有代表性的几张图片大家来看看。(师打开课件)。
4、师总结
三、活动二:“民族团结一家亲”知识大比拼
1、汉朝时期的“昭君出塞”家喻户晓,谁来说一说?(抽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打开课件)总结:匈奴呼韩邪单于当了权,他想改善双方的关系,就亲自来到长安,希望能同汉朝和亲。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
2、唐朝时期,汉族与各民族保持着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的故事脍炙人口,谁来说一说?(抽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打开课件)总结: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各种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逝世后,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3、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呢?(抽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打开课件)总结: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4、古代有公主和亲,今有无数人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孔繁森就是杰出代表。谁来说一说他的故事呢?(抽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打开课件)总结:孔繁森18岁参军,后入党,复原后主动报名赴藏,为西藏地区的经济、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帮助那些藏族人民,有一次连自己的路费钱都没有,一生清廉,1994年在考察藏区时因车祸殉职,身上只有8块6毛钱。
四、活动三: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1、教师打开课件: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师总结:(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I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2、教师打开课件: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民族工作的重视情况。
师总结:毛泽东强调:“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邓小平“立足民族平等加快西藏发展”;江泽民“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胡锦涛“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习近平“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五、活动四:播放歌曲,情感熏陶。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新时期全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美好场景。
2、师:同学们,在祖国和平发展的时期,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现在国际形势并非一片大好,美日不断挑衅阻挠,在这种局势下中华各民族更应该紧密团结,爱我中华。
六、作业布置:
每人制作一张“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抄报。
第三篇: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三、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 第三、四、五课时(新人教三下音乐教案)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
快乐宝贝第三、四、五课时
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记忆乐曲的主题,积累音乐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
生:„„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和钟表有关,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这首乐曲里我们听到了很多种钟表的声音,有大钟、小钟、报时钟„„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非常贴切,这首乐曲就是描写发生在钟表店里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今天欣赏的这首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德国作曲家奥尔特(1850——1893)所创作的,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它描写了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课前准备:荡秋千录像。
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生练习
二、导入
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
(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教
案
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
(总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哎”,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课后小结:
随笔:能基本正确而流畅的演唱本歌曲。知道了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华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小山羊》的听赏。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音哼唱。
5、组织学生简短讨论。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
7、板书曲名及简谱后,播放录音《天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10、板书设计:曲名及简谱
11、课后小结
随笔:感受侗族及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重、难点:
1、简单的填词。
2、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单的讨论。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6、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
7、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
8、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
9、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
10、学生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11、板书设计:久不唱歌忘记歌乐观风趣
12、课后小结
随笔:会唱本歌曲。体会到歌词中衬词对情趣的表现作用。
第五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庆华初级中学 肖功蓉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知道民族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激发感情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边听边体会歌词的含义。
2、你听到了哪些内容?(从歌词中我知道:
1、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2、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3、从歌声中,我体会到我们的民族很团结,你从那句歌词中体会到的?我从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板书课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二、了解民族知识
1、知识竟答。
2、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称?除了你们所说的,还有一些你们不知道的,那就让我们快点走进他们吧!
3、(投影: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4、下面的活动是看看谁的记的多:说出你所知道得少数民族名称。
三、欣赏民族风采
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的风土人情,让我们一起走近各少数民族,去感受和探究他们吧!
1、投影:民族服饰、民族民居、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民族习俗礼仪
2、学生交流所感。
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对各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等许多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发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多与该民族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对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我们应该以认同、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才会融洽,民族大家庭才会亲如一家。尊重是友谊的前提,而认同他人的习惯就是最基本的尊重。(尊重理解)
四、学习民族政策
1、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在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五个自治区。你能从分布图上找出来吗?
2、生看分布图,指出相应位置,教师相机介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有1300多个民族乡。(团结统一)
五、齐唱歌曲,总结课堂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出示书上民族集体照)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让我们一起高歌,歌唱民族的团结,歌唱民族的欢乐祥和。
2、师生共唱《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