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的感悟抒情散文
生机
春天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又看到那久违的新绿,又听到那悦耳的鸟鸣,又闻到那沁人心脾的香气。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来感受春天的气息——春江水暖鸭先知,池塘中已有群鸭嬉戏;春草才能没马蹄,田野上已是绿草茵茵;谁家新燕啄春泥,屋檐下已有新燕欢鸣。春天,充满生机。
美丽
春天是美丽的。与友人共游湖畔,明镜般的湖面迎着柳树的枝叶,风儿吹过,柳枝似在湖中摇曳。路边的花儿含苞待放,勤劳的蜜蜂却早已飞来,于是,在这春意盎然的景色里,在这春天绘成的画卷里,尽情感受春的气息,尽情体会春的美丽。
耕耘
不能忘记,春天也是耕耘的季节,耕耘与收获是连在一起的,现今正是耕耘的好时机。于是,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看到勤劳的农民伯伯们在耕耘自己的土地,脸上充满了笑意。我们也默默的在心里,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在耕耘的季节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准备着为了种子的发芽开花而努力。
希望
我们播撒希望的种子,是因为我们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也因我们应为未来去努力。在这里,我们感受春的生机,品味春的气息,体会春的美丽,耕耘心中的土地,然后,为了希望的种子开花结果而更加努力。
第二篇:春韵抒情散文
细雨牵扯晕恍的彩虹
诱来几片游玩的白云
和翠绿的山峦一道嬉戏
风儿快乐地打个滚
颤落草尖晶莹的露珠
镶铺成无边的玻璃镜
花木放牧幽深的清香
蝴蝶晾晒靓丽的倩影
同多情的时光一起聚会
小河揉揉惺忪的眼
拧开季节珍藏一冬的佳酿
醉倒一片湿漉漉的宁静
蜜蜂采撷花海的甜蜜
鸟雀捡拾天籁的歌声
追逐悠悠岁月一同写生
原野挥挥湿润的笔
蘸着和熙的阳光
描摹一道迷人的风景
风筝抛撒心仪的绣球
白鸽快递倾心的爱情
与憧憬共度良宵佳辰
目光大胆地伸一伸腿
也追寻到遥远的天空
和太阳拥抱接吻
檐下的燕子垒着新家的温馨
池中的鸳鸯秀着恩爱的感情
燃起炊烟袅袅升腾
埋头钻进犁铧的划痕
顺着牛铃叮咚的声音
泥土里翻出恬静的光阴
满眼舞动的精灵
抚平额头所有的皱纹
邀请遗逝的童年再当舞伴
留恋的初心顿一顿脚
和着自然的既定节拍
共踩生机勃勃的鼓音
第三篇:春的抒情散文
在纬度偏高又远离海洋的加拿大内陆首都渥太华夸耀春天,底气总是有些不足,这里的标志季节应该是冬季,或者“大约是冬季”。所谓春天,似乎是外人眼里跑龙套的三流演员,如昙花一现,白驹过隙。十余年前因为先生的工作而定居渥太华,就渐渐与滑雪生了恋情,应该是先结婚后恋爱那种,是既成事实的无奈选择。漫漫长冬,不滑雪,岂不辜负了自己和冬天。所以每到雪花开败之际,我筹措的是还能多滑几次雪,而不是盼望迟到的春天。
中国农历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来标记春天的脚步。在北美,却有另一个颇具幽默感的方法,据说二月二日是土拨鼠日,这一天那位担当重任的土拨鼠如果碰巧遇到个大晴天,顾影自怜,那么春天就还有六个星期之遥。如果天空阴郁无影随行,那么春天不久就将来临。所为何来呢?我非土拨鼠,自然不知土拨鼠之春。
比较靠谱的刻有春天烙印的是春假(Spring Break),在二月或者三月,是孩子们休课的假期,南国的孩子们可以去踏青访花,而渥太华北村的孩子们玩儿最多的却是滑春雪。既然名叫“春”雪,那自然也跟春天有些瓜葛,虽然这个“春”和为冬日代言的“雪”缠绵悱恻,举案齐眉。春雪,就不同于严冬的雪那般冷酷坚硬,而是温软柔和,雪板会感受到诱导鼓励,立刻自信大增,畅快淋漓地享用最后几天的滑雪盛宴。
其实我心中渥太华的春天应该是始于复活节,抛开这个“复活”所特定的宗教意象,又何尝不是暗含隐喻了大地复苏觉醒,万物复活生长呢。渥太华河里的冰雪渐渐消融,酝酿了一冬厚积突发的湍急水流中,一大块一大块的冰坨子开始中流击水而歌。河畔的小路渐渐干净利落,越野滑雪略显笨拙的长雪板长雪竿,不知不觉地被倏然而过的自行车和旱冰滑轮所替代,轻快的轨迹不时要被从美国眷恋故土回归的,气焰不可一世的加拿大大雁所阻隔,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领地。
雨丝开始编织春梦。春天和冬天交集之处总会演奏一段灰蒙蒙的调和间奏曲,好让人从银白耀眼中喘口气儿,打个盹儿,在雨幕的遮掩下思考一下,沉淀一下。喜欢在春天的微雨里漫步。有时可以撑一把明艳的伞,就好像撑起一片天地。有时根本不必顾及,春雨不会打湿衣衫,湿润的是被冬日的寒冷冻僵的心思,慢慢苏醒,柔软起来。春天的雨虽然悄无声息地低调,雪却分分钟地无地自容,雪洗过后绿草就趁机探出头来了。“四月雨,五月花(April showers, May flowers)”。有雨的滋润,自然就有春花绽放。最早开放的当然是迎春和连翘,混叫了那么多年,终于明白了这是两种花树:一种挺拔向上,一种飘逸下垂。但是颜色都是一样的明黄张扬,在一冬水墨风景略显呆板的独霸之后,可以说得上是异军突起,那是春天的鲜明旗帜。
这个时候该说说郁金香,如果渥太华的春天不提五月的郁金香节,就有些矫情了。只是曾亲临荷兰的郁金香花海,渥太华的郁金香显得过于刻意雕琢堆砌,几处散散落落的郁金香花池,被矮小栅栏隔着,略显小家子气,虽然曲意逢迎着四方慕名而来的游人,却最拒人千里,怎比得上荷兰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田,可以率性地游走其间,感受到鲜花簇拥,认同归属。倒是这如一夜间忽然绽放的海棠树,可以拥枝怀蕊,倚水而玉立,怡然而自得。
梅花,曾是是我心中的雅士,只是我生于北国,恨无缘相识。而樱花,就是绝色而刚烈的红拂女,可惜没去过东瀛或者武汉,一睹佳人绰约风姿。道斯湖畔的海棠却让我一见倾心,红颜可为知己。梅花,只需突兀的一两枝,樱花就要一簇簇的才透出来热烈。而这海棠树,却可以是一枝,一树,数十里。白色的,粉色的,深粉红色的,在蓝天绿草之间,披着春日曦辉,缠绵妩媚自在其中,浓妆淡抹总是相宜。
我没有选择渥太华,是渥太华选择了我;我没有选择海棠树,是海棠树选择了我。不管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还是得意的事,海棠就落满心中,也落满道斯湖畔,更落满渥太华的楼前街后,河畔山坡。从此不必羡慕别人的梅花疏影暗香,樱花绚烂辉煌,只宠爱我自己所拥有的海棠的缤纷错落。渥太华的春天,仅此足矣。
第四篇:感悟幸福抒情散文
幸福是无意间的感受,不可刻意追寻。“春意盎然花满枝”是惊艳眼球的幸福,“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舍身守护的幸福,“奔波炎炎烈日下,只为梦想只为她”是耕耘的幸福,“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是付出就有收获的幸福,“此心光明自释怀,无冯唐,又何妨?”是超越自我的幸福,“千般险阻,自有铁肩当”是男人有坚不可摧的志向的幸福,天长地久是每个人的梦想,曾经拥有更让人刻骨铭心。播种和收获哪种更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的感受不可同语而论!
四十岁以前,总觉得幸福与自己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时常驻足不前心生抱怨:如果我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有一个自己热爱旁人向往的工作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如果我找到让自己倾心一世又多情多金的老公人生该是何等惬意!如果我的小孩天资聪慧品学兼优顺风顺水我的人生该会何等知足!太多太多的假想,让我忽略了身边实实在在值得珍惜的幸福,也让大好年华从我指缝间流走!
岁月沉淀了太多沧桑,也让我的头脑逐渐冷静。“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将失意看淡,将眼前抓紧。如今,我认认真真的工作,恬淡安适的居家,突然发现,我的人生居然如此美好!我有一份特清闲特适合我的工作,每天上班时,我会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我会分析各类人物的心里状态,会迁就用户的语言,能适应他们偶尔的出言不逊,能恰到好处处理矛盾,能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偶然不满的抱怨,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服务的真诚,能用微笑将快乐传递,自己更能感受悦人方能悦己的真谛!休息时,我会认真打理好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会将房屋收拾的纤尘不染,会为家人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看着他们享受着我为他们的付出时脸上的笑容,我心底亦被幸福涨满!闲时,我喜欢让轻音乐伴自己的思想翩飞,喜欢背诵美妙的诗词,练练瑜伽中最简单的动作,在网上淘一些经济实惠又好看的衣服,当家人外出时,寒夜守候留灯等待都成了一种幸福的习惯!再没有郁郁不满,再没有愤怒抓狂,当正是花开当时岁月静好啊!
如今,在扶贫路上,我更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时间充分精力旺盛,太过安逸容易颓废,扶贫政策像星星之火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回到农村感受艰辛,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珍惜现有的生活!和他们促膝聊天,让我们懂得他们生活有多不容易!如何帮扶绞尽脑汁,让我们不再是思想的懒汉!帮扶出了成绩,让我们享受到无以伦比的成就感!看农民亲戚贫贱不屈壮志不移,我们领略了他们内心的强大!聆听他们一声声感谢,我们更坚定了自己的帮扶决心!我享受着这种帮扶的幸福,同洒汗水,共同收获!
被人爱,爱着人,有人可依赖,有人依赖我,得人助之,我助别人……这一切都是特别幸福的事!
第五篇:骑车感悟抒情散文
记得就读龙溪师范时,我每周骑车往返一百多公里,也不觉得累;前些年借调某乡镇,日日来回数十公里,也感到悠闲自得;而今骑车赶回乡下,就觉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如今乡下的牛已不太会耕地了。这些年,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农民大都成了使用机械的农村产业工人,原先靠卖力气得以生存的牛,摇身一变,竟成了伺候吃喝的奶牛或肉牛,那视“牛”为农民命根子的数千年农牛连理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马”也不再是战马或运输工具了。它成了草原或海滨度假休闲娱乐的景观和最佳道具。
这就更让人犯疑了,怎么“骑车轶闻”,一下子又扯到了“人牛马不相及”的事?但明眼人一看,便不觉得蹊跷: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轱轮代步”势在必行;把牛马从土地的重轭里解放出来,也无可厚非。但人类在解放自身和提高生活品位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劳动是人类进化的根源,劳动是人类健康的保证。尤其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更应进行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正如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提道:“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我清楚地记得我的一位老师,前些年因不慎摔伤,危及生命;疗养一年后,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身体仍十分虚弱,劝他继续休养,可他却坚持带病上课,每日骑车往返数公里。结果,不仅发挥了余热,身子骨也日渐康复……
试想想:如果连近在咫尺的隔壁办公室也要打电话、挂手机;如果上临街厕所也要打的;如果买冰箱是为了节省爬楼梯……那科技的进步,除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外,是否也会滋生人的许多惰性?如今的多数家庭已实现了电器化,诸如“洗碗机”、“除尘器”等;倘若有朝一日,连“喂饭机”都出现了,那吃饭不都成了多余的么?
当人的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滋生时,人的肌体素质也将随之而趋向弱化。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到时候,我们还会不会长出猴子的那条尾巴?哦,但愿我的想法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