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分析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分析
2013年下期,我接手的一年级新生中,有一位特点鲜明的学生脱颖而出。他叫李桂洋,学习上,积极性特别高,特别自觉。只要有不会做的题,不管老师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他都会哭着跑来问,直到弄懂为止。而每次做作业,他也总是第一个完成,他从来不会不完成作业就去玩或什么的。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让我们非常头疼-------课间,教室里、操场上随处可见他活跃的身影,有时他甚至一个人躺在地上打滚,丝毫不注意安全和卫生。曾经有一次,一听到“下课”就冲出教室的他,与正从楼梯上下来的同学迎面相撞,至今前额上还留有伤痕。可他倒好,伤还没好就忘了疼,照常疯玩不误!课堂上,数他的课堂纪律最差。他几乎不会端端正正坐着听完任何一节课,刚给他排好的桌椅一转眼就乱了;让他坐端正,手放好。他又翘起了二郎腿;刚让他把腿放好了,手又乱放了-----有一次课堂上,我正在讲课,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咚”的一声响,着实把我和同学吓了一跳,我马上往教室四周一看,只见李桂洋已人仰马翻在地,好在椅子没压着他。再一看他还满脸笑意,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只好停下课又以此对全班同学进行规则纪律教育-------再看校外,上、放学的途中他没有家长来接,他便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为此有同学经常向老师反映。课后,这一事件引起了我的深思,李桂洋以往的总表现又浮现在眼前。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为什么对班集体没有一点爱心和责任感?为什么这么没有规则意识?为什么会无视校纪班规?看来对他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迫在眉睫。我的具体做法是:
家访,是教师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第一步。
首先,我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李桂洋的父母都是生意人,而且特别忙。虽然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却几乎不管他学习、习惯。有时李桂洋一套衣服穿了一两周,或衣服穿少了,他的父母也无暇过问。交谈中,他的父母对儿子在校的习惯表现也一脸无奈,只希望老师在学校严加管教。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习惯的重要性做了沟通,对家庭因素造成李桂洋身上的不良习惯进行了分析,商讨了改进办法,然后向其父母介绍了几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和优秀家长的经验。家访后的一段时间,家长经常打电话向老师询问李桂洋的在校情况,而李桂洋本人,衣服穿得比以前干净了,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看到他的变化,我开始了对他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第二步。
个别谈话是加深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有效方法。
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后,接着,我对李桂洋进行了个别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李桂洋其实特别爱学习,特别想当一名好学生、班干部,但他却克服不了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不懂礼貌、不爱清洁卫生、自私任性等坏习惯,他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对此,我首先对他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告诉他只要改掉了坏习惯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们从保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实例谈起,让他明白一个社会中,人们如果没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社会就不会有序运转。然后谈到了校纪班规,让他明白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我还要求他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内容熟记于心。谈话下来,李桂洋对自己以前校内外的种种表现有了一些悔意。我见机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班上的同学中推荐了几个遵守规则的同学作为他学习的榜样,时时提醒他向榜样学习,让他通过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规则意识的形成还需要严格、合理、科学的训练。
接下来我对李桂洋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则训练。包括课堂常规的训练,学校规则的训练,文明礼仪的训练,交通规则的训练等。我坚信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上,烙下良好习惯的痕迹。因此,每一项规则我都做到讲明厉害,讲清做法再严格训练。要他坚持每日“三省吾身”。做的好的地方,我会及时表扬有时甚至会在班上向学生推荐。如每次到李桂洋值日时,他都非常积极。又是擦黑板,又是抱本子,还把讲台整理的干干净净的。对此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但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会适当的予以惩罚。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但这要与耐心的说服教育联合并用,以免给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激起逆反心理。对于李桂洋最大的问题------不遵守课堂常规的问题,我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从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开始训练到课堂坐姿、发言、提问、倾听逐步加深难度,进行训练。每一到两周重点训练解决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养成好了这一个习惯,在训练下一个习惯。有时他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有“反复”的特点,我采用“抓反复”、“反复抓”的方法,通过强化训练来取得好的效果。在班上找榜样来当小助手,具体监督训练他某一方面的习惯,既使榜样感到受表扬的愉快,也使李桂洋认识
到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激发他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乐学愿学,提高训练效果。
立足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课堂上,我常常借助于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本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如课文《规则之美》,让学生通过听、读感受到人人遵守规则所营造出的社会和谐之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营造我们的校园之美、课堂之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上下楼梯靠右行,有的说课件不在教室追逐打闹,有的说爱清洁讲卫生、不乱丢乱扔,还有的说课堂上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还针对班上同学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法,李桂洋同学在这样的课上也受到了教育,受益匪浅。有时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也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好素材。
规则意识教育成果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巩固。
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时还能达到教育和巩固的目的。课余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规则游戏,如玩跳棋、“蚂蚁搬家”等,开始,李桂洋犯规的次数最多,他只注重结果,而不拿规则当回事。特别是“蚂蚁搬家”游戏中,他不学蚂蚁的样子搬运食物(篮球),别的同学蹲着运篮球能坚持到终点线,而他半蹲着身子,走着走着就跑,因此被罚的最多。但无论怎样,他都要坚持玩游戏,参与的热情特别 高,并且一次比一次遵守规则,渐渐地他也能坚持遵守游戏规则一次也不犯规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想:“这也是规则之美吧!”
现在的李桂洋不能说是班级中习惯最好的学生,但他的进步也是班级同学有目共睹的。学习一如既往的积极,课堂上再也不会和老师唱“对台戏”了,他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热爱班集体、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坐姿端正、认真倾听、举手发言------李桂洋同学身上的变化是可喜的,但学生是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因此对于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我将继续关注下去,因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们所肩负的职责。
第二篇:小学生个案分析
小学生个案分析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行为不仅有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孙静,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她个儿较高,大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她只喜欢一个人看书、绘画,独自、安静的活动;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听家长介绍在家也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二、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 上小科时,随意进出教室,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上厕所,玩半天才回教室,还经常走错教室。
(2)、学习方面:学习全凭兴趣,接受能力差,不爱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不太合群,没有好朋友。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环境优越,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才带到身边,妈妈经常出差,爸爸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学习上掉队了,爸爸教两遍就对她打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家访、听班级学生述说、找她谈话我了解到形成这个不良心理上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她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天性内向的她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2、孙静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很是溺爱,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对她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想法。
3、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熟悉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她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于是逐渐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时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采取攻击破坏行为。
通过对孙静的分析,我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家校配合。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分析其性格特征,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要求父母每天有一方能在家中,并挤出一定时间亲近孩子,保证有跟孩子交谈;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节假日带孩子外出玩或到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家长经常与孩子玩亲子游戏,建立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2、关注她在学校的情况。善于观察、捕捉发生在他身边的每一件有教育价值的事情,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平时要对孙静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她锻炼的机会,有意让她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在大家面前夸奖她,让她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她的集体荣誉感。使她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个性的发展。
3、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她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逐渐提高孙静的参与意识。
4、争取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辅导的效果。发现她有反复,也尝试冷却处理,给其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
五、个案辅导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教育和引导以及孙静家人的密切配合加上她本人的努力,教育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1、她现在上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听讲,虽然接受的慢一点,但课后给她补补课,她也能弄懂书本上的内容了,作业速度也快多了。
2、上课后不再随便进出教室了,即使有时下课忘记上厕所,她也会举手示意老师,经过老师允许后她才会出去,并且不在外逗留了。
3、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下课后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偶尔她也会蹭到老师面前和老师说说话。
六、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
孙静的转变让我感受到,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塑造人的过程。爱是成长的基石,自信是成长的动力,互助是成长的支撑。
第三篇:小学生个案分析
小学生个案分析 一、案例介绍:
钟昌洲,男,10岁,桂林民主小学四年级
(一)班学生,成绩优秀,各方面也表现得很优秀,善于表现自己,喜欢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钟昌洲的妈妈是民主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爸爸是搞运输的。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他,也因为这样他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成绩在班上也一直都是在中上水平,可以说他是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在一年级时曾学过拉丁、书法还有钢琴,他也在这几个方面拿过奖。他得过桂林小学生拉丁舞三等奖,他在04、05、06年全国中小学生的书法比赛中得了一个金奖和三个银奖的好成绩,钢琴虽然只学了一年但是他还是过了钢琴三级。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拉丁、书法、音乐、数学、科学、电脑、美术等都是他喜欢的。他在我去他们学校见习的这些日子了,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知道了一些有关他的情况。和别的小学生不一样的是他的独立能力很强,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了,平时在家他也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生活和学习的习惯都挺好的,每次我去见习我都会看到他很认真的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很好,我觉得他几乎没什么缺点,但是随着和他接触时间的增加,我发现他有一点很不好,那就是他有点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不知道这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他受班里同学的影响,毕竟他们班里很多人都不喜欢和老拖他们班后腿的---杜仲鑫和黄国浩玩,甚至是有点排斥。还有一点不好就是他有时会取笑同学,他对他们班的任课老师倒是挺讲礼貌的,老师也很喜欢叫他帮忙做事。但是对我们几个见习老师就没那么讲礼貌了,他甚至给我们当中的一位见习老师取了绰号,我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即使是对自己的同学去绰号都是很不好的了,何况他是给自己的见习老师取绰号。虽然总的来说他各方面都挺优秀的,但是他这两个不好的习惯还是挺不好的,我做为他的见习老师我应该帮他把这两个不好的习惯改了,让他成为更好的学生。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怎么帮他改掉这两个不好的习惯呢?总得有个办法啊!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和我周边的同学讨论了有关钟昌洲的情况,我认为他的这些习惯可能不仅与他自身有关还与他身边的人或事物有关。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
1、在他排斥差生这个不好的习惯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让他说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再让一些同学说说他的缺点,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当他听到别人说他的缺点的时候他肯定会不高兴。这时我就让他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他嘲笑、排斥差生时,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我发现他有点惭愧了,他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嘲笑和排斥差生!”之后我对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与了表扬。(2)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排斥后进生的习惯有所改变了,但是有时还是没改掉,我于是又找他谈话了。我对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后进生对于我们班而言,也许是五十分之一,对于学校而言,他们可能是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他们却是百分之百。每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后进生也不例外。(3)告诉他我们班是一个班级体,只有每个人都进步了我们班才会一起进步,而他作为我们班的班长应该带领同学们一起进步。于是他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会带领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帮助后进生的,让全班一起进步。”当他和我说这么一句话时,我很高兴我相信他以后会改掉这个排斥后进生的习惯的。
2、在他给见习老师起绰号这个不好的习惯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和他说给老师起绰号是不对的,就是给自己的同学起绰号也是不对的。同时我也肯定了他的聪明,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
(2)我告诉他起不好听的绰号是取笑别人,特别是那些针对别人的缺点、弱点所取的讽刺性的绰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给对方带来心灵的创伤。给老师取绰号是很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自己做为班上的班长很容易影响班上的其他同学。(3)我建议他要多注意观察一下别人的闪光点,不要老只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取笑别人。让他想一想如果别人给他取一个绰号,他会高兴吗?他回答我说:“我一定会不高兴的!”(4)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也没再叫见习老师的绰号了,但是他对同学起的绰号,他还完全改掉。我于是再对他说,给同学起绰号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的。此后,他基本上把自己对别人取绰号的习惯改了。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我基本上帮他把这两个不好的习惯改掉了。我的见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也要走了。在我见习的最后一天,他对我说:“见习老师,我很喜欢你,谢谢你帮我把我不好的习惯改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我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的。”经过这件事我深深的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他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
学生案例分析
[日期:2004-11-02]
来源:史燕群
作者:公园路小学
[字体:大 中 小] 转眼之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满9年了,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无法体会到的。管理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应富于创造性。我下面就想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些自认为有些创造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不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说教与处罚。我甚至认为它们在某种情况下还特别有用。其次,我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说教”与“处罚”是狭义上的,否则,我底下谈的所谓诀窍就与它们混淆了。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叫周康,在五年级刚转来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现在,他是个好学生,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样。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语文测试,我事先说了复习范围,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自信,认为自己考好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成绩出来的,整体情况很糟糕。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的好时候了。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分析: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有时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
适用范围:常规疗法效果不大或者没效果时。
使用禁忌:目光决不可带有气愤、轻视等。
二、以身作则。
案例:五年级时,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挺好奇,拿着打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每天,当我们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分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
适用范围:几乎所有范围。
三、顾左右而言他。
案例:一天上课,叫起一名学生张旭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我也笑了,不过是微笑,我对这名同学以父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辛苦了,快吃饭!”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得很认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
适用范围:合适的场合与时机。
四、顺其自然,案例: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产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这不,到了五年级后,班上议论纷纷,好些同学神秘地告诉我:某一男生很奇怪,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绕好长一段路,为的是送我们班的班长(女)回家。我听后笑着说:“好呀,他多热心呀!”好多学生有来告诉我,应该找他们谈一谈,但我都拒绝了。当然,在班队会上,我讲到了在他们这个年级男生女生之间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应该正确的对待与处理。我的这些话绝对不是只针对那个男生讲的。但是,可以看出,在他身上产生了影响。他和班长现在相处得很好,很正常,同其他同学一样。当然,现在这个男生不送班长回家了。
分析:所谓的“早恋”是完全正常的,只要讲清了道理,就应该先充分相信学生,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也是可以的。
适用范围:所谓的“早恋”。
五、收回权利。
案例:班上有四组,每组轮流值周,组长全权负责。有一小组完成值周任务情况很糟糕,我调查一下,原来是小组长的失职。指导过后,他们组的工作仍不见起色。于是,我就物色了另外一名有能力的同学接替,小组工作大有起色。一段时间后,我将原来的被撤换的小组长调职另用,这次,他对待新工作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分析:收回权利,是为了让某些班上担任一定管理任务的同学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不足。
适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我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班主任老师“无为而治”!
阅读:10101 次
录入:
小学生案例分析
上传: 方国海
更新时间:2012-5-28 17:11:11
一、基本情况
戴静是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她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张姣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静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张姣同学……”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这时一次上课时的片断。
……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师:请你来读一读好吗?
生:(摇头)。
师:你不愿意读吗?
生:不愿意。
师:有进步,刚才是摇头,现在已经能开口说话了。这样,整篇课文你就不读了,读第1自然段好吗?
生:(默不作声)。
师:如果你觉得站着读不太好意思的话,可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
生:(停顿了几秒之后便开始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读错了,魏老师帮助改正了,当读完这一段后老师示意班里的学生为她鼓掌)。
师:你第1次尽管有几处地方读错了,相信第2遍一定比第一遍读得要好些。
生:(读第2遍时,明显的比第一遍有了进步)。
师:进步很快呀!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第一遍读不好可以读第二遍,第二遍读不好还可以读第三遍,甚至是更多遍。
生:(微笑并点着头)。
……
从这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和同学参与游戏并且还参加了学校的文艺队,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而且我们班学习的口号是“相信自己,我才是最棒的。”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她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姣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姣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姣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她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张姣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第四篇:小学生自信心培养个案分析 (蔡烨)
让心灵充满阳光
——小学生自信心培养个案分析
容桂小学(朝阳校区)蔡烨
“人为什么总是要和自己过不去?也许你的个子矮,但是你气质非凡;也许你不是很聪明,但你很善良。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就在于它勇敢地挺起胸膛,骄傲地扇动了翅膀。”
一、个案背景
学生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家长、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关注,然而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却与父母、教师的教育息息相关,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一个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学习习惯。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学习意志力薄弱,对家长依赖性大,怕吃苦,抗挫能力差,学习很困难。如何正确实施教育,它直接关系着孩子未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姓名:卢佳婷,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8年8月。
三、个案主要问题
(一)学校表现:上课思想不集中,记忆力与接受能力较弱,对学习没有信心,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独立解决的能力,经常会依赖父母和伙伴;作业经常拖拉或不交;平时,在老师面前对于老师的耐心劝导态度较好,但事后总是忘得一干二净。
(二)家庭表现: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学习上更是缺乏独立性。每天由父亲陪在身边辅导功课,在家养成了完全依赖父亲完成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
四、个案生活背景
卢佳婷母亲为下岗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小学都没有毕业,她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出孝子”,孩子做作业只要不认真,就打孩子,她
认为这孩子缺乏自觉性,写作业时不动脑筋,因此错误率很高。母亲认为只有打了之后,孩子才会牢牢记住该怎么做。久而久之稍有不顺,就动手狠狠打。相反孩子的父亲则经常陪孩子做作业,错了一一加以指导,所以常常出现交来的作业正确率很高的情况。她父亲的出发点并无过错,但长此以往,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家长,缺乏独立作业的好习惯,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孩子学习意志力薄弱,从而影响了她学习能力的发展。卢佳婷父母非常希望她在各方面能像其她学生一样健全发展,但也很苦恼,因为没有有效的教育对策。
五、个案分析
1、学习意志力薄弱,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卢佳婷是个学习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在校主要表现是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拖拉或不交,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喜欢和坐在她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在家则表现为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没有,因为怕做错索性不思考、不做。即使勉强做了也是字迹潦草,错误率相当高,到了学校,常常趁着老师不注意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渐渐地,她的各科成绩直线下滑,结果很不理想。
2、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
客观上来讲,佳婷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也直接让她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她的母亲“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对孩子稍有不满意就拳脚相向;父亲则非常宠爱她,每天陪在儿子身边辅导孩子功课,让孩子在家养成了作业自由散漫,完全依赖父亲的不良学习习惯。久而久之,佳婷变得只有在母亲的训斥、父亲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各科作业。
由此可见,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意志力相当薄弱,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她身心健康地成长。
六、个案指导
(一)家庭教育
认真分析了佳婷学习和家庭情况后,又通过与佳婷周围同学的了解。在全面掌握了佳婷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我认为佳婷的种种表现,与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佳婷父母的指导工作。因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及丰富的教育内容,离开了家庭教育是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
策略一:真诚沟通,适当指导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要注重教育的合力效应,争取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平时,我较关注佳婷,尽管她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但我会尽可能地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的状况,让家长感受到我的真心付出。与家长交谈,总是推心置腹,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予以适当的指导。每次我总是先耐心地倾听两位家长的想法,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给他们介绍一些成功家庭教育的事例。介绍孩子在校表现时,先提优点,表扬点点滴滴的进步,再指出不足,评价孩子时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慢慢地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在家里让她独立完成作业,对于母亲的教育能认真听,母亲的情绪也有了一些控制。每次与佳婷父母交谈时,告诉他们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不要因为孩子常常做不出作业就过分指责,责罚她不仅无济于事,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策略二:适度奖励,激发兴趣
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激发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我让佳婷家长正确认识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你惩罚她,不如她独立完成作业时你奖励她的效果好。当一份作业看起来过多的时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设奖。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给她一个奖励。如果她可以在家按时完成全部作业的话,则可以有更多的奖励。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列出一个她愿意争取的奖励清单,但不是什么昂贵的奖励,可以吃些小零食,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棋等。这样你就能保证经常提供奖励。如果孩子能完成作业就鼓励她,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她怎么做。然而像孩子有小小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一样,她做不到时,小小的惩罚,如不看电视等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断地坚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多表扬、少批评。当孩子能按时完成比较难的习题时,父母要明确地表扬说:“你都做对了,真了不起。”当她不用你辅导,自觉完成了作业时,应加以表扬:“今天真认真呀!”这样孩子将会更积极地做作业,她会觉得父母更喜欢她了。
此外,让家长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孩子对体育项目还是挺感兴趣的。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孩子意志品质的锻炼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策略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在家庭教育辅导中,我常告诉佳婷父母,不要总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心,认为她没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家长“由扶到放”,放手让他从简单的题目做起,不要怕孩子做错,让佳婷对自己树立信心。通过对佳婷父亲的沟通,慢慢地与其父亲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指导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法。首先,应培养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让孩子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住错误,以免下次再犯。第三,遇上难题家长指导时要注意分寸。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家长先给予提示,让孩子思考正面如何做。
策略四:榜样示范,营造学习氛围
通过上门家访、开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途径,和佳婷的家长探讨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耐心劝说他们为佳婷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建立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环境。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不要一味责罚、打骂,应适当加强疏导,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的信心渐渐有了,做作业就变得主动了。
其次,建议其父母能利用晚上时间和孩子共处,看看她的作业本,问问她在校表现。周末时抽空带她外出游玩多与大自然接触。因为佳婷家庭经济困难,可以去公园等开放场所,既开阔眼界,又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建议其父母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佳婷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在多次的交流中,也让她母亲意识到:“打孩子”对孩子身心没好处,尤其对孩子心理上的危害更大。每一位家长管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做好,讲究文明。那么就要求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要文明,教育手段也要文明。佳婷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鼓励他们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比如:家庭订阅《珠江少年》《少年日报》等,每天晚饭后一二小时是佳婷与父母共同学习的时间,母亲带头学习,读书看报;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学校教育
策略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佳婷体验成功
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佳婷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佳婷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指导,告诉她上课认真听讲会有许多收获。告诉她:只要你进步了,老师和同学都会为你高兴的。课堂上,我发现佳婷朗读时非常有感情,特别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我经常给她创设各种机会,让她朗读课文内容,并及时鼓励他学习上的成功,以树立她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佳婷辅导功课,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一个个困难,在我的指导帮助下,佳婷既懂得了如何自己克服小困难,同时也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策略二:用爱心温暖他,让他愉快融入集体生活
每人都有优缺点,每人在集体中都有自己的价值。在一次“为伙伴喝彩”的中队主题会上,我让学生们来说说佳婷的优点,同学们都夸她爱班级,尊敬老师,朗读课文声音响亮、有感情,佳婷显得有些激动,也主动举手夸奖帮助他的同学们。佳婷重新认识了自己后,我又及时为她提供表现的机会,以加强集体对她的认可。在班级小岗位自荐时,她主动认领了两个岗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家中队活动中,她顺利地完成了值勤工作,得到班级“服务之星”的光荣称号。
此外,为了帮助佳婷在学习上排忧解难,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较外向且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成为同桌,这样当佳婷有困难时,同桌可以
帮助她,让佳婷感受到同学间的友情,也为与同伴友好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让班内优等生与她结对,对她各方面给予帮助,在关爱中成长,从而愉快地融入集体生活,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七、个案指导成果
一年来,通过我对佳婷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和对佳婷正确的教育引导,使佳婷本人和家庭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1)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父母无论工作再忙再累,都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她,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一个温馨的家庭正在慢慢地形成。佳婷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性格开朗多了,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上课能控制住自己了,因为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校也能按要求主动完成课堂作业了,难能可贵的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能做到不懂就问了。她终于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
(2)佳婷的家长也尝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他们认识到,正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使佳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佳婷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不用陪读。佳婷父母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也常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交流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这让我备感欣慰。正如她母亲说的:“孩子进步了,这比任何事都让我高兴。”
八、结论与反思
在对佳婷同学的教育指导时还缺乏一定经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支撑,当孩子学习情绪有些波动时,不但要及时捕捉、发现,还要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生活环境,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家长的学历较低,目前个人的教育观念还存在许多缺陷,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指导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曲折的,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在不同时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生活状况,做好长期育人的准备,继续开展追踪教育研究,使孩子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案例:
王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
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
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
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
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