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感悟

时间:2019-05-15 10: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的感悟》。

第一篇:中医的感悟

【转】学中医需要悟性 来源: 盛励的日志

感悟一:湿毛巾的感悟。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发啥呆?”

是啊!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最近一些病人的病机,也想通了治疗方案了……

“湿性驱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向下流,自然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原因,时间长点,慢慢就会结冰。

“湿性驱下”这句经典的话,我们记得熟,用得却少,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咋回事啊?”

而临床的西医,立马会想到是不是脑血管的问题呢?建议头颅CT,结果正常;刚上临床的中医,会有些茫然,认为是疑难杂症,是啊?为啥两腿好像灌钎,看看两腿没有肿啊? 其实,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人站立时间多,湿性驱下,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体内湿邪稍重的人,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如果湿邪较重的病人,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了……

如果天气气温较高,则毛巾下端也会及时干燥,不会到夜晚还结冰!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了!

夜晚,卧床休息,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下肢了,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毛巾理论”,应当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情况正如此,不少病人反应,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慢慢开始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疼痛,早上5、6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其实这就是湿邪由白天积于双下肢,晚上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的结果。也是“湿性驱下”啊!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疑难杂症,反复询问早上疼痛的时间,按照子午流注进行分析…….看到“湿毛巾”,想到“湿性驱下”,想到“正气不足”,想到“脾肾阳虚”,想到很多很多!

就这样明白了一些病的治疗方法,从温补脾肾入手,加上祛风除湿的药物,很快病人就得到了康复!

医者意也,从生活中感悟人身!从自然中感悟疾病!的确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感悟二:弓箭的感悟

去年的一天,邻居小孩拿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帮忙做个弓。这是很容易办的事情,小时候经常玩自制的弓箭。于是我找来一根细绳,栓上竹棍的一端,拉紧细绳后栓在已弯了的竹棍另一端,然后稍稍修理竹棍不光滑的地方,一个弓就成了!小家伙高高兴兴地找细棍当箭,开始玩了起来!

没一会时间弓拉断了,他又找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再做弓!于是我又做了一个,闲着没事,就在一旁看着他玩。

小家伙使出最大的力气拉弓,眼看又要断了,我立即阻止,“弓不能这样拉,超过限度就会拉断的!”我一边说,一边示范…… “余大夫!来病人了!”正在这时,员工喊我了。我放下弓箭,回到诊室。来看病的是个老病号,切脉后发现左关郁塞,左尺沉细,我问病人,吃荤油恶心吗?病人否认了。我说,你的膝关节出了问题,走几步让我看看!

病人很费力的站起来,走路时有点跛。病人说医院拍片了,认为是膝关节退行性变,是老年病变,治不好,也就没有治疗。以前不怎么疼,情况还好,就这两天出现疼痛,关节僵硬…… 我用手活动病人的膝关节,左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我一时陷入沉思,如何寻求良策? 屋外邻居小孩仍在玩拉弓射箭,看着他欢笑的脸庞,和手中时紧时松的弦,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膝关节僵硬、疼痛,并不一定是骨头的病变,也可能是关节四周的肌腱收缩,使关节活动空间变小,关节才出现活动受限,僵硬、疼痛的啊!这个病人骨质增生多年都不疼,现在疼痛为什么不找肌腱的责任,而非要找骨头的问题不可呢?

就好像邻居小孩玩的弓箭,弦拉得太厉害,弓自然就断了,只用弦的松紧合适,拉得力度合适,弓才不会断啊!

看来只要让患者的肌腱稍稍舒张,给关节一点活动的空间,病应该就好了。

想到这些,我并在膝关节上下肌腱的附着点扎针,然后拔火罐,十分钟后,病人关节活动轻松不少,然后开了下方:

白芍30克 甘草30克 怀牛膝20克

鸡血藤25克 延胡索15克当归15克 三剂

第三天病人过来反馈,说吃完一剂药,关节疼痛就好的差不多了,中药见效也快啊!

后来碰到一个搞小针刀的朋友,他告诉我,很多关节病变并非骨头的问题,而是肌腱、韧带的问题,骨头只是代人受过。在肌腱附着点采用小针刀稍稍松解,病人很快就好了…… 没想到无心的做弓箭,却丰富了我治疗关节疼痛的经验!!感悟三:洗地的感悟

快过春节了,我和妻子清洗屋外的地面。

妻子将地面打扫干净,我接出水管冲刷地面,由于水的压力不大,起不到冲刷的效果,于是将水管口捏扁后再冲地面,一样的水,压力变得大了起来,冲洗效果好了很多…… 我一边冲洗,一边想,“水管变细了,压力就大了,我们人体的水管能变细吗?” 我随即想到了低血压病的治疗!以前治疗低血压,通过补气,提气来升高血压,但效果一般。往往病人服药期间还勉强可以,但停药后很快血压又降了下来,低血压病是否与血管弹性差有关系?

人体的血液大部分存在于大小血管中,当心脏的每分钟射血量不变时,只要稍稍收缩一下全身的血管,应该就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通过扩张全身血管,血压自然也应该会降低……

要收缩血管,就得选用特定的药物。寒性收引!酸性收敛!

后来我在治疗低血压时,除了运用补气、提气、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用上了仙鹤草、北五味子、枣皮等药物,来收缩患者全身的血管,患者的血压果然有明星改善,头脑清醒了,身体也舒服了。而且停药后,也能持续很长时间!

后来查资料得知,仙鹤草又名脱力草,看来与其凉血止血,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也是很有关系的!

感悟四:杀年猪的感悟

几年前的一次春节回家,正好家里杀年猪,父亲请来屠户,家里烧了几大锅开水。杀猪、放血、刮毛、破腹……屠户一切按部就班进行。

母亲在一边唠叨,“这头猪长得快,吃了氨化饲料就是不一样!” “什么是氨化饲料?”我问父亲。

父亲说:“ 秸杆饲料营养价值很低,在密闭条件下,经过氨化(氨水或尿素)处理,则一些与木质素有连系的营养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通过化学反应破坏分解,并增加了氮元素,促进胃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不过目前此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而且氨化的过程也很有讲究,我们农村主要是针对牛吃的稻草进行氨化!” 父亲不愧是兽医,标准地描述氨化饲料的概念和目前的事宜推广方向。

“听你爸关于氨化饲料的描述后,我就偷偷在猪饲料中加了一些尿素,猪吃食后常常睡觉,体重增加很快,去年那头猪养到这个时候也才220斤左右,今年这头有三百多斤……”母亲一边看着屠夫褪猪毛,一边说氨化饲料的事情。打开猪的腹腔,情况并非想象的那样,猪的膘并不厚,反而有些薄,在网油上挂满了水铃铛,看着大大小小的水铃铛,父亲责备母亲,“瞎搞!听风就是雨,长得快,可长的都是水,有啥用?”

母亲也非常懊恼,后悔不该在饲料中加尿素,原本氨化牛饲料,弄到猪身上了……

年后上班了,遇到几个中年女性患者,自述体重增加较快,平时饮食已经控制了,但喝水都感觉在长胖……

切脉后发现患者右尺沉细无力,关部郁塞,患者脾肾阳虚啊。想想杀年猪时看到的水铃铛,在看看患者涨满的中腹部,我慢慢明白了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左右,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患者长胖,并非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啊!

后来在治疗体重重增加的患者时,上腹部胀满的,就习惯运用上枳实、白术和木香;对于小腹胀满的则加上附子、小茴香、荷叶;对于下肢沉重、浮肿的患者,则配伍黄芪、益母草、川芎。患者服用后,很快就感到轻松舒服了,体重也下降不少。

肥胖的治疗,除了考虑降脂外,水液代谢异常也是非常多见的!(所以针灸减肥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一些利水的穴位)感悟五:护膝的感悟

去年一个老病号过来我这玩,闲谈中谈到他的老寒腿,老爷子说:“我自己找到一个良方,就是入秋开始戴护膝,坚持两年了,再也没痛过了” “效果真这么好?”我问道。

“我这老寒腿有十多年了,吃药无数,吃药当时好些,没过几天照旧。我反复琢磨,这老寒腿不就是怕冷吗?我让它冷不着就是了,于是入秋后,天气稍冷我就开始戴护膝,还莫说真管用,坚持了一两年,现在仍然坚持戴,以前我这腿就是天气预报,现在预报天气不灵了!平时也不痛了!依我看,这老寒腿的治疗关键问题还是抵抗力差,戴上护膝,增加一层保护层,就好了……”老爷子很有心得的谈论着。晚上我睡不着,一直像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将风湿称为死不了的癌症?为什么许多病人服用那么多治疗风湿的药都不能彻底治愈?为什么一个护膝,加上注意保养效果比药物还好? 护膝不就是提供了一层保护层吗,难道风湿的病人却少这种保护层?风湿驱散后容易再次进入人体?

这种保护层应该属于中医卫气的范畴,难道补充气血,让人体卫气充足,就可以治疗风湿? 后来在治疗风湿的时候,运用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等方法时,我会用上黄芪、当归、防风、白术等来提高正气,患者服用后病情好转也快了,调理阶段就直接以扶正为主,这样风湿复发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是啊!中药治疗风湿,除了祛风除湿,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个护膝”,即“补充卫气”,这样风寒湿邪就不会去而复返,患者的病情才能彻底好转!

第二篇:中医养生学感悟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感悟

12级药学一班 李智

真的很幸运可以选修此课程,因为一直都对养生健康生活有所憧憬,所以就很希望可以有机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感受。

养生,亦称摄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而中医营养学这门课,更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进而启发人们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一门实用科学。早在孔孟、老庄学说及《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养生之道的记载,论述详细,历代名医著作也有论及。由此可见我国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在当下的社会,随着各种疾病的日益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也都在寻求治病养生之道,所以中医养生学还是非常受欢迎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渐渐摆脱了贫穷,疾病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癌症、中风、糖尿病、痛风、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等等。

其实人们一直追求的健康,我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身体方面;

二、精神方面;

三、社会生活方面。只有达到这三方面的综合,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在身体方面,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达到。饮食养生,即按照中医理论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法。食物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饮食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从而使得人体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进行相适应的养生方法。四季饮食养生便是在这种思路下通过四季不同的季节性质,选择不同的饮食,调理身体机能平衡,适应气候保持身体健康。通过良好的饮食调节,人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的变化,从而很好地做到预防疾病的好处。总体上饮食的作用主要就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比如说,豆制品必须每天都吃,核桃、瓜子之类的坚果不宜吃很多(一天1~2个),人在35岁以后要注意饮食,尽量遵循“宁吃两条腿的不吃四条腿的,宁吃海里的不吃河里的”原则和离生物属性越远越好的进食原则·····

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养生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促使我们在这方面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强,1

中医养生学

抵御疾病的力量强。饮食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此外,饮食调摄还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利用饮食营养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一直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据研究表明,一个健康人的寿命可达120岁,由此可知如今的养生之道是极其重要。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胜,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之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在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法中,有丰富的调养经验和方法,在食品选择上,有谷类、肉类、蔬菜等等;在饮食调配上,则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强身健体之效,而且可以收到治疗效果。

在精神方面的话,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是养生的根本原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要尽量使自己的心灵摒弃一切杂念,净化自身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放下所谓的功名利禄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学强调“形神合一”,即人的机体与自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结合,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精神高度,达到真正的养身之道。

然而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竞争不得不促使大多数人拼搏奋斗,一颗年轻的心最后疲惫不堪,只想着用年轻力盛去换得财富,而不注意养身保健,至老弱病残之时,又会有些惋惜。有的就会不惜重金想回归本初。或许他们并不是没有养生的潜意识,只是生活的促使而已,其也只有养生之表,而无养生之实。养生者可以分成三个等级:

一、若到病时才养生,二、为了养生而养生,三、时时事事思养生。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身体出现症状的时候才会去注意养生的。像我出生于农村,农村人也很少注重这些的,一般没什么大碍都不会去医院的。除非身体真的难受或是其他什么的,大家才会去医院看下。但是有的老人的寿命还是挺长的,大多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也有环境的因素吧,暂时就不多说了。再一个就是“为了养生而养生”的。这类人也会为自己进行一些河里的饮食健康安排,进行所谓的养生。诸如,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做什么运动,什么时候做怎样的休息,甚至对吃的方式,运动的技巧,休息的细节、姿势都有着严格的详细的规定。他们是将养生的具体方法运用发挥到极致的一类人。然而刻意地为了养生而养身的他们,只是停留在一个养生的表象,倘若遇到挫折 2

中医养生学

烦劳,也许就会喜怒哀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伤心伤肺等一系列的情况。无论怎样,他们终究是被被负面情绪多多少少影响到了的,这些影响也许不会对长期的健康状况产生严重的创伤,但是至少,他们没有解决根本的实质性的问题,没有在养生上达到完美极致。我想其实这类人在生活中更为常见。最高层次的养生者——“时时事事思养生”。这种养生者才是具备真正的“形神合一”。当然,这离不开形式上的养生,我们必须要将其建立在良好的身体养身之上,但我并非是与精神健康在两者之间占主导地位矛盾,只是更加着重强调了精神健康不容忽视、不可缺失的重要性。所以,养生之实需要通过养生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即养身之表;而养生的具体方法一旦脱离了养生的精神内涵,就显得徒具形式而无其内在。因此,区别于另外两个层次的人群,这一类人更多的有着强大的养生精神,深谙中医传统养生哲理,并能将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指导养生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可少,有时甚至会产生摩擦。但是只要注重到自我的心态平衡,即所谓的处人心态,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杂念,保持心态的平和,懂得知足常乐,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有充分的满足感,心胸坦荡,还有什么不可以解决呢?我想这样的人一定是活得最自由自在的人。“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与社会、自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乐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养生。深入掌握了解,与他人友好相处,积极服务社会,如果每个人的思想道德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我们的社会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美好。

养生理论,可以说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养生实际上是自我控制的一种方式,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自己调控自己的健康的一门学问。上过中医养生学这门课后,我们应自觉地将养生法作为健康长寿的自我行动之中。学会拥有良好的心态:饮食心态,菜好菜坏一个样;处事心态,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处人心态,人与人不要攀比。恰当正确地处理好人生旅程中遇到的或悲或喜或哀或忧的种种经历与遭遇,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若到病时才养生、为了养生而养生、时时事事思养生”三个层次的养生者,我们也应积极给自己定位,做到更好的养生者。既然学到了,那就要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标准,成为真正的养生者。

第三篇: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感悟

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感悟

学习了中医与传统文化这么课之后,根据老师的教导以及自身的特性的一些表现,对自身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让我觉得收获颇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诊判断出体质的类型,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平常的生活中对自身起到一种调节和养生的作用,在蓝天下健康快乐的生活。

体质指一个人的秉赋。她源于父母之精,又经由后天调养而成。中华养生讲究辨证,而体质辨识是辨证养生的基础。个人的特质特征表型为:性格开朗阳关,状态积极向上,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但是有掉头发的情况。体型匀称健壮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没有口气。不容易疲劳,精力充沛。夏天出汗较多而感觉温和,寒热均有叫好的耐受力,睡眠良好,胃口好。大小便正常。平时患病少,感冒发烧一年不会有几次,小病很快痊愈,只是肠胃不太好,受凉受较大刺激会犯病。心理受到了挫折,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能够应对社会、应对自然,能够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事情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中医在判定体质类型的时候一般会根据几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症状表现,一个是这个人的地域、职业特点,还有他饮食结构上的一些特点,主要根据这几类因素来判定一个人的体质分型。中医体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用中医病理表现特点来确定病理体质分型,因为体质理论本身是中医认知病症的特色。中国人的体质在古代的时候分为五种,金木水火土,但这个方法现在不适用,所以根据研究和调查,将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一共分为这9类。对比自身的情况,我认为自己的体质属于健康的平和型。

针对自身的体质,结合老师的教导和自己在此方面书籍的阅读和资料的查找,我的感悟是在以后的日程生活中,多多注意此方面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采取中庸之道,首先要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所以要消除不良情绪,就要学会静心,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可以采用瑜伽、冥想、静心音乐等来静心,只有让心静了才能气顺,气顺了人才能强健,人强健了当然就百病不生,体质也不会有失偏颇了。在饮食方面,平和体质者要寒温适中,不宜过于偏食寒性或热性的食物,以免日益影响机体的阴阳平衡,引起体质的变异。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平性或稍具温凉之性的食品。也可以利用相反附件炎症状的食性来调节食物的寒温之性,如水产品玉、鳖之类多有寒凉之性,烹调时多佐以葱、姜等调味品,或加料酒,可借其辛温之性以消除水产食物的寒性。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亦同法。”平和质的人应力求五味调和,不可偏嗜。五味各有所归之脏,兼有寒热之性,欲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协调,必须均衡的摄入五味。不使五味有所偏胜,以保证气旺盛,身健壮。平和体质养生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 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

如平时辣椒吃得过多,会促进身体向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方向变化;常吃寒凉冰冷的食物,损伤体内的阳气,影响血脉的运行,会形成阳虚体质或血瘀体质;长期食量过多、营养过剩,很容易形成痰湿体质;偏食、节食等造成的营养不良,会促生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而饮食中咸味过重则是促生痰湿体质和瘀血体质的重要根源。也就是说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以上是对平和体质饮食注意做出的分析,不同季节平和体质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不一样的,关于平和体质养生,一定要做到健康、科学,而健康、科学的平和体质养生方法就要做到饮食健康,膳食合理,三餐营养,只有按照这个原则,才能够实现健康的养生。这就要求需要认真的把握相关常识,积极做到健康养生。运动上,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如:慢跑,爬楼梯,快步走

寒气除伤阳外,另有凝滞、收引的特性,令体温降低、血行不畅、气机阻滞经络、筋脉收缩,对付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动能升阳,动助血行气畅。慢跑,爬楼梯,快步走都好,只是衣服不要穿得过多,令身热,微汗,脚上产生 热感,胸中充满暖意就可以了。伸展运动一天也不要落下,最简单的立位体前驱,久坐开始发冷则起来做做,很快便暖和起来。

在起居方面需要注意避寒就温,养护阳气小雪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逐步达到0℃以下;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此时的感觉已经不是深秋凉意,而是湿冷。养生就是顺四时,此时只有重视外在的气候变化,避寒就温才能祛病于身外。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促生感冒;开窗通风时,不要站在风口迎风而吹,以免被寒邪伤到。养成每晚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的习惯,既可祛寒湿,又有助于睡眠。冬季的阳光不烈不燥,暖度适宜,正是寒冷的天气下人体最需要的阳气之源,在无风的暖阳天气多晒晒后背,比吃什么补药都养生。

在进行平和体质养生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运动和锻炼,还要养生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是保证大家健康的重要保证。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很好、实用性又很大的课程,对于我们认识自身体质类型以及在日程的生活中如何养生保健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也激发了我学习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沿着老师打开的这扇知识的大门向前探索,增加这方面的学习,增加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养生保健的方法。

第四篇:学习中医感悟汇总范文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伟大的推拿

推拿是中医的一门外治法,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重要的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特点。它的实用性强,适应症广泛,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是一门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推拿学是在中医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医学学科。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症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推拿的作用原理有三个方面: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和中药一样,有着自己的功效。根据推拿作用的功效,将推拿分为八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推拿治疗的病种广泛,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小儿腹泻是推拿治疗首选的四大病症。

手法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手法的特点:经济简便,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宜掌握推广。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其要求可概括为“稳、准、巧、快”四字,即手法操作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手法施术时要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取胜,不可使用蛮力;手法操作时要疾发疾收,用所谓的“短劲”、“寸劲”,发力不可过长,发力时间不可过久。根据手法的作用、运动形式、运动特点及小儿手法操作的特殊性将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复合式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四大类。手法是推拿学的主体内容之一。以手法治疗疾病,其疗效的判定,在诊断、取穴及施治部位无误的情况下,关键取决于手法操作的准确性、应用熟练程度和功力的深浅。只有规范地掌握手法要领,操作娴熟并经过长期的功法训练和临床实践,才能极尽手法的运用之妙,所谓“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功法,是中国传统强身、防病、治病的一种锻炼方法。其特点是形体动作与呼吸调节、意念活动相结合。功法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功法在推拿学的应用,既是推拿医生作为增强体质、提高推拿持续操作力量负荷能力及有助于掌握手法技巧的自我锻炼手段,也是借以指导和帮助病员进行功能训练,防治疾病的手段。推拿练功动作明确,锻炼全面。推拿练功动静结合,意气相随。推拿练功医练结合,增强疗效。

推拿是一门实用学科,功法和手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练好功法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练好手法,可以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练好二者,才能学好推拿,才能达到“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学好推拿,才能发展中医优势,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治疗疾病,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温病之机要——热伤阴

温病从广义之伤寒中脱离出来,与侠义之伤寒为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与伤寒之寒邪伤阳之病机不同,温病的关键病机是温热之邪耗伤阴血。

温病之病机热伤阴。邪热外感,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在温病体系中,将这种表里层次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其中可概括为气、血两个层面:卫、气为气分层面;营、血为血分层面。不同的层次治法不同。该体系形成于叶天士之《温热论》,其经典卫气营血分类及治法原文如下:“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动血耗血,只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温热之邪渐次入里,辨清层次,然后治疗。不同的层次治疗不同,随着邪热深入,药物也需要深入营血去凉血中之邪,散血中之热。

在祛邪的同时,必须注意,温病之邪热,大都耗伤阴津,故需要辨清阴伤的轻重,及时给与养阴药物。养阴药物如芦根、玄参、麦冬、茅根等。清热与养阴并重。阴津若被耗伤,邪热则更可肆虐人体而出现燥热、神昏、谵语、窍道出血等热证。

温病虽为外感热病,然必须与伤寒鉴别。若温病误用伤寒治法而用温燥补阳之药,则加重阴津之耗伤,患者危矣。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由最初的中西汇通到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殊国土上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和医疗形式,是东西方文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相互结合的典范,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融合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医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就是充分运用现代医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学,吸收中西医之精华,丰富和推动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努力提高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服务水平。为此我院开展了中医学习班,以进一步学习体会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学习中西医学已经六年,有不少心得和体会,现整理如下:

首先: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碰撞,西医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其哲学基础是“原子论”,即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而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气一元论”,即人体的各项功能是气的推动、运行、变化产生的。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应该改变观点,不能轻视中医,从中医的角度学习疾病的治疗。学习中医的系统理论和哲学思想,学习中医的辨证施治。中医有句话叫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就为同一个病人被不同有大夫看开不同的药有一个解释,因为不同的大夫他看问题的方面也是不一样的,橫看成岭侧成峰,互相标本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你认为从本治,本治好则标就去了,而他则认为先治标,标去以后再固本。其次:不同的大夫他的经历、性格等都会使他偏好于某种药,就是说对同一种病不同的大夫会用不同的药,比如说有的人爱用桂、麻之类的解表药,而有的人却爱用其他的发汗药,再比如说中医可以治病,其它民族的民族医也可以治病的,像那个云南白药在止血方面就很有名的,这并不说在中医里就没有止血的药了。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治好病人的病,那才是最好的。

那么怎样学习中医呢?中医的两大特征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学习中医,就是让我们认识我们的大自然,认识我们自身的身体,从而让我们去融入大自然,寻求健康生存的养生之道,寻求疾病的治疗之道。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中医,感受中医。因为学习中医就是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学习中医就是内视我们自身的身体。学习中医,就是要培养一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思路,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细小的症候所束缚,治病必求于本,培养了这种思维,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就会使我们的视野大为开阔,不仅仅是学习中医,学习养生,在工作生活俱多方面,都会变得轻松。

死的东西要学活。什么是死的东西呢?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本草),当然也包括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八纲、八法、治则、辨证论治等,中医著作浩如烟海,中医宝藏尽在其中,初学中医的同学确实感到眼花缭乱,无从着手。我认为首先要对中医树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下决心把它学好。我年轻时抱负很大,想当书法家、文学家„„,后来因家乡穷乡僻壤,没有好的大夫,看病难,看病贵,为以后能看病方便,造福乡里,才立志下决习学医,并且中医博大精深,需要博闻强识,值得一生去探索,于是对中医涉猎成趣,迷上了中医。我认为学习阴阳学说是相当重要的,当年我的老师作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比喻:“外国人吃东西需要什么刀呀、叉呀,我们中国人只要掌握好两根筷子(左为阳、右为阴)保持平衡,什么山珍海味,全部吃得干净利落。”诚然,常听老师讲:“在临床上每遇病症,总要辨别疾病的性质,是阳症抑或阴症,确实得心应手。比如《素问·调经论》说“阴虚则内热”。一次我诊治一个病人:高烧不退已两月。各种抗生素(毒霉素、链霉素)都用上了,可是都不管用。病人夜热早凉,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认为是“阴虚内热”,以青蒿必甲汤加白薇,仅服三剂热就退了。又治一阳萎病人,他服了淫羊霍、巴戟、肉苁蓉、仙茅、鹿茸、熟地之类药,效果不明显,古代名医张景岳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后用六味地黄汤(补肾阴),加入淫羊霍、仙茅、锁阳、汤超石(补肾阳)数剂而阳举矣。记得当时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一次北方同志邀我作客,请我吃烧饼,边吃边以稀饭送下,烙饼(属阳),稀饭(属阴)不仅吃起来齿频留香,而且吃了以后不觉口干,十分适口,这叫做“水火相济”吧”。

死的东西,诸如古文、四大经典,药性赋、汤头歌、百症赋之类,必熟读成诵,要反复吟哦,日后方见其妙,当然理解与熟诵是不可偏废的,必须把背诵与理解相结合,“苦读必精思”,背诵有助于理解经-文,扎实地学好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是搞好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书背百遍,其义自见”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学医最重要的是懂得医理,医理不明,临症犹豫不决,只有把理、法、方、药的一些基本问题背诵牢记,才不致临症茫然,背诵必须择句择段,如《内经》上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仅十个字就把疾病形成的虚实(虚症实症)的重要关键和发生疾病的决定因素明确地指出了。又如得神健康无病诗:“得神面色润而明,目光精采语言清,神思不乱肌充实,呼吸调匀二便平”,概括了一个人健康无病的精神面貌;反之,就是病态。雷公药性赋:前句:犀角解乎心热,下句:羚羊清乎肺肝,药性新编:前句:菊花逢枸杞,养肝明目多功。下句:桑叶得芝麻,除湿宽中可准。这一类赋体文章,都是偶句排比的,前一句背了,不难想出下一句来。君不见演员在台上二重唱嘛,男的声调铿锵和-谐,女的抑扬有韵,令人听了心旷神怡。至于背诵歌诀,除了要了解它的内容主治作用之外,还须抓住它的平仄韵律的特点,如当归补血汤歌诀是:“血虚身热有奇方,古有当归补血汤,五倍黄芪归一倍,真阴濡希主之阳”这首歌诀,是用“七阳”韵,是属于平起平受的诗格,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平起,第二句就一定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的歌诀就好背诵记忆了。

究竟背熟上面的死东西,在临床上有哪些指导意义呢?我在实习时刚跟师临症,却遇上一个口眼唱斜病人,老师看完人问我针什么穴位呢?我想了一下,玉龙歌有云:“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于是说针攒竹、四白、地仓、颊车、合谷,老师点头称是。

活的经验:包括前人的经验和自己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及某些采风的民间经验。

(1)辨证论治的经验:所谓辨证论治,简单的说,就是认清疾病的性质和规律,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辨证求因、审因说治。比方说,一病人在臀部生疮,疮如鸡蛋大,局部(红、肿、热、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根据这些症状分析,属于热毒(病因)引起、立法上就宜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处方以仙方活命饮加减。用银花、当归、黄芪、炮甲、皂角刺、牛膝等治疗,疗效颇好。

(2)方剂化裁的经验:如本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感冒的经验。方用柴胡12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薄荷(后下)8克,荆芥8克,蔓荆子12克,桑枝15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浙贝12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对于一般感冒,灵活加减,确实收到左宜右有之效。如外感风寒,加入桂枝、白芍;外感风热,加入银花、连翘;虚入感冒,加入黄芪、白术、防风;按小柴胡汤为解少阳的主方。柴胡透邪清热,生姜和胃止呕,均为君药,半夏和胃降逆,黄芩透邪清热,都是臣药,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全方起到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3)重视书本以外的偏方验方:有些病症统方治不好,某些偏方验方确能解决问题。唐太宗李世民患痢疾,腹痛拉肚子,御医以及不少名医治疗都没见效,于是发布诏令,说谁能治好太宗的病,将得到重赏,长安城里有个民间医生叫张宝庄看到诏令,送上单方一张,用牛乳煎荜拨内服,太宗服后果然腹痛腹泻很快就止住了。“一张偏方气死名医”!前些日子一位老大娘脚肿很厉害,久治不愈,老师开了防风30克,荆芥30克,艾叶30克,茯苓皮50克,煎水外洗,几天功夫居然好了。我认为一个大夫,知识面要广,向名医学习固然重要,向群众学习更不可忽视,要虚心求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医学术流派很多,各个医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之处,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吸收别人的经验和长处,以补充自己空虚的大脑,不要骄傲自满,治好一个小病就沾沾自喜,是学习上的拦路虎,叶天士十年间从师17人,故能成为一代名医。学习切忌带有色眼镜,不要认为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就满意,同主治医生或普通大夫就皱眉,其实我穿是主任医师的白大衣,可我的医学细胞远远比不上主治大夫呢。

祖国医籍文古意奥,因此加强古汉语的学习也很必要。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方法多包含有辨证唯物的思想方法,所以还要加强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才能加深理解。

第五篇: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感悟

中医与传统文化课程感悟

这学期的选修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中医与传统文化》这门课,经过之前两年的选课经验,我深刻的认识到:就我个人而言,选择某一门,也不是因为看到朋友选它自己也跟着选它的跟风行为,因为临近毕业,所以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谨慎,我想我选择的这门课让我获得的知识必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我选择了《中医与传统文化》这门课。

通过对《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初步认定自己是阳虚体质。在外貌特征表现为:面色偏白没有光泽,唇舌淡白,皮肤经常出现过敏现象,对蚊虫叮咬很敏感,易长痤疮、冻疮,头发旺盛却枯燥散乱无光泽,反应比较迟钝,动作慢。我的体质在生理特征表现是平时怕冷,尤其是在冬季,四肢发冷,容易疲劳,气虚,腰膝背冷痛、经常小腹痛,月经延后并且会出现痛经的症状。精力偏弱,喜欢昏睡且常常感到乏力。

阳虚体质的社会学表现为:生命力不旺盛,抵抗外界伤害的能力比较弱,能力和承受力差,缺乏定力,不大气,不容易有大的成就和大的过失。朴实真诚,长远可靠,与人沟通障碍,生活中很难通过人际关系获取利益,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与人有冲突时,愿意自己吃亏化解矛盾。

在实际生活中,我是一个安静,喜静少动、沉默寡言、性格有些内向的人,不喜欢热闹与喧嚣,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不喜欢听劲的音乐,比较敏感,不喜欢刺激,害怕承担压力,逃避挑战,缺乏勇气。喜静少动的性格会致使我动手能力差,做事常优柔寡断,丢三落四,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逃避挑战缺乏勇气会让我错失很多良机,所以不容易有大的成就。性格内向、比较敏感也导致我承受能力差、不大气。喜静少动不利于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培养,导致定力差,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阳虚体质会让我的注意力和耐力受到影响,容易犯低级错误,对细节问题不容易把持,但对问题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对大势有较清晰的判断,所以不容易犯大的过失。

中医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支配,从儒家的“中庸思想”到中医上的“阴阳平衡”理论都阐明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从道家的“法到自然”思想到中医的“天人合一”观点都表明要顺应自然规律;从佛家的“普度众生”“慈悲

为怀”的境界和中医的“大医精诚”的医德都注重行善积德,拯救苍生,这些无一不是说明中医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中医学是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才得以茁壮成长,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里生长和发展起来的。

我觉得这门课不只是一门传统学科、不只是一门自然科学、也不只是一种睿智深邃的生活方式,在我眼中,它更像是一种坚定不一定信仰。它净化了我们的内心,培养了我正确的人生观,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是它让我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学习了这门课,我对养生和修养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这门课中学到了一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养生,顺应自然规律、阴阳变化规律和四季气候,适度的满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鼓足勇气多与人交流,对待事情不能太敏感,试着承担压力,迎接每一次挑战,这样才能抓住每一次机遇,多运动,高质量睡眠和是昂达饮食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还有就是要适度的运动,运动量不足,则体能低下,运动量过度则伤身耗神。虽说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但要运动有度,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动可活血,气血流通方能增强体质;静能养气,消除疲劳才可恢复精力。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养生是毕生的要事,每人对养生理解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再加上人们随时随地都处在自己内心的干扰之中,所以没有办法速成。所以要想养生,必须要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古人云:精以养生,俭以养德,宁静致远。这些主张对于修身养性都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用恬静的心态修养自身,用俭朴淳厚的品行提升道德,适度的满足自己的嗜好欲望,积极的调整自我,才不会被外界那些私心杂念的物欲干扰了内心。这样,人自身的行为和道德就符合了养生和修养之道。

通过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我会从先现在开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进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中华传统文化是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广阔而肥沃的土壤,中医学就是植于这片土地上的一株美丽的奇葩,积累了无数学者的智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只有从这些智慧中汲取营养才能解决身心痛苦,生活的更加健康快乐。

2013/1/2

下载中医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针灸》课程梳理与感悟(中医专业)

    针灸课程梳理与感悟班级:10级中医七年制一班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针灸课程的学习到现在已经一大部分过去了,这门课程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散中有收。学习腧穴的时候......

    感悟——中医特色疗法和防病保健学

    感悟——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 1. 中医、中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体现的内容、方面) 2.中医防病治病保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简略描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 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

    中医工作总结

    中医工作总结 中医工作总结1 根据《xx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xx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

    中医岗位职责

    中医科人员岗位职责一、中医科主任(一)管理职责: 1. 在行政、业务对外工作中全权代表科室。做好科内、科间各种关系的协调。 2. 参加医院规定的相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

    中医实施方案

    卫生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中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全......

    中医考试

    0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26 来源: A1型题 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A.居处环境 B.饮食情志 C.正气与邪气 D.体质强弱 E.六淫性质 2.属“......

    宣传材料中医

    七月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在这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的日子里,我洋美村村委将携手福建中医药大学,为大家送来一丝凉意……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暑期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团将于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