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温暖点亮世界生活随笔范文
“期待姐姐的作品”,因为这句话我写下这段文字。
这个世界“突突突”地向前冒进,而我们还是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看《最强大脑》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口号华丽的选手,而是沉稳如磐石般的选手,实力和意志力并存,神一般的存在。
我的瑜伽教练讲“阳光不仅来自太阳,还来自内心”,用心去探索内在的力量,温暖自己,点亮世界。
朋友在微信圈讲“春暖花开,到处是一对对情侣,果真是恋爱的季节”,我会意一笑,心动世界就生动了,而心静就如湖面的倒影,越平静越清晰。
人说急中生智,但静应能生慧。
诗想国举办坚持习惯“百日挑战”活动,实则训练人的专注力和意志力。感谢身边有这么一群朋友,素未谋面而惺惺相惜。因为律师的工作要快速抓问题的焦点,这倒训练了我能在其他方面能触类旁通。
近期在泳池自学蛙泳,热心的人也会指点一二,并鼓励我照这样无需多少时日应该就可以学会了。只能说律师这个差使也许是人间最好的修行。
最近莫言一篇《如何对待不喜欢你的人》转载甚广,不是讲你不喜欢的人,是不喜欢你的人。我想没有人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做好自己,有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有在乎你的人爱你,做你的灵魂伴侣足矣。
仅以本人献给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第二篇:愿以一颗心的热度去温暖这个世界随笔
一直以来,我都热心于做志愿者服务工作。上了大学,做志愿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才多了起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去融入到每一次的志愿活动中,无论是校级组织、院级组织,还是社团活动,校内或是校外。因为自己喜欢人际交往,所以做志愿这件事就一直坚持了下来,从未间断过。每一次的志愿者经历都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我收获许多,也成长许多。写下这篇文章,记录几项印象深刻的活动,更多的是总结,是分享,用故事去感染更多的人。
#志愿起步#
大学的第一次志愿活动是在学校润园书院学生会举办的第一届书院运动会中,润园青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运动会当天我们先集合在书院办公室门口,领取红马甲。到了现场被安排在一个指定地点,我被分到了裁判组的行列,负责计时。比赛现场很是热闹,随着一声枪响,赛道上的运动员们飞奔起来,手中计时器的数字在飞速地变动,直到我负责的赛道上的运动员抵达终点。[由整理]
活动整天我们都守候在赛道边上等候指令,一项跑步运动结束后,要迅速地、如实地把表上的数字汇报给统计成绩的志愿者,就这样地,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黄昏幕落,运动会圆满结束,志愿者留下来负责清场。跑道边上、观众席间、裁判场地,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无疑成为了这次运动会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百年职校,筑梦青春#
百年职校是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学校依托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和积极参与,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正规职业教育,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期间一切费用全免。2010年,百年职校在南京鼓楼区建立。
“百年职校”支教助残活动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一个长期志愿服务活动,面试通过之后,每个周六下午我们随同领队去到我们的活动地点。这次活动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也有志愿者参加。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我们每个人负责两三个学生的指导工作。我们事先翻阅过他们的教材,都是些简单实用的内容,由于他们更注重实操课的练习加上教学资源的稀缺,这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薄弱。
我们这次去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业上的困难。每一间教室,学生们都围着志愿者,听我们讲解题目,分享学习经验,或者是交流生活感想,有时候我们也会被他们的题目难住,有时候会一旁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烹饪班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他们的雕工作品,用蔬菜做的,我不禁喟叹,任凭我们的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品。
每周六他们都期待着我们的到来,课余时间我们会一同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辅导结束后,我们会和班主任交流,将建议反馈给她。最后一次活动因为个人的原因,我并没有去,后来学姐把照片发到交流的群里,我一张张翻看,回忆这一个多月来每个周六的相聚,点点滴滴,都印记在心。他们写了很多祝福的话语,即便是现在看到,也是满怀感动。那天是圣诞节,我给那几个学生发了一句祝福。
即便生活百般磨难,他们依旧活得那么真实。
他们曾经有一份梦想,他们不曾放弃过梦想。
他们比我坚强。
#暖冬计划#
暖冬计划是学校益暖社举办的一个项目,是给环卫工人送早餐。这个活动给我的感觉就是冷与暖的交织。冬日的早晨,六点多我们就出发了,没有路灯,我们在手机照射的光下行走,先去沁园食堂领了预订的早餐,然后用手推小车运到珠江镇北门垃圾中转站分发给在那边工作的环卫工人。
两个男生在前面推着手推车,走过梧桐大道,穿过小街,小推车的声响打破了这清晨的寂静。叔叔阿姨起初不好意思接受,我们直接把热气腾腾的面包牛奶塞进了他们的怀里。吃早餐的间歇,我们聊天说笑。冬日的清晨很冷,唯独暖了这一角。活动结束了,我们返校,两个男生依然拉着小车走在前方,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一份早餐,一份暖意,一份敬意。
#校友返校,欢迎你们回家#
校友这一部分的工作我接触得比较多,第一次是劳动节放假期间,毕业校友回南审浦口校区参观,我和组长在校门口等待他们的车辆。5月16日,学校每年的校友返校接待日以及10月2日当天审干院的王院长带领了一批校友来参观南审浦口校区,这两次接待则是由我去负责接洽。
活动前期,我们要事先去指定地点领取校友的餐券以及学校要发给他们阅览的材料,制定简单的路线规划,预约货币博物馆和审计博物馆的讲解员,还要求对学校的基本状况尤其是书院制的改革有所了解,全程要热心解答校友的疑问。
每次的返校接待活动都是一次交友的过程,期间我认识了一位老乡学长。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和我们分享当年上大学的趣事,调侃老班长,我们笑个不停。离开学校时,我们给他们合影。镜头下一批又一批的返校校友,带着一份又一份的眷恋深情,一段又一段的青春回忆。如今学校更名成功,改革历程中一次全新的蜕变,现在,我可以对校友们说:“审大欢迎你们回家!”
#眷恋书香,图书馆长期志愿者活动#
上个学期润园青协招募图书馆长期志愿者,我参加了,学期结束后留任,直到现在每周末的下午我都会空出一个半小时到图书馆四楼社科库值班。值班的内容很简单,巡视书库,看书库内有无违章电器的使用情况、占座情况,负责清查、上报;另一项工作是整书上架。
社科库的书大多是文学作品,在这里值班也是一大福利。我可以在整理得过程中翻到喜欢的书籍。了解图书的陈列顺序后,可以根据索引号迅速找到书,这也帮到了借阅书籍的同学。自习的时间,我可以在值班座位阅览书籍,忙一点的时候,也就是新生开学借书,同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不少于十次。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培训、考核,要求很严。图书馆的志愿活动还包括新生开学季的图书馆讲解活动。也是因为表现得比较好吧,最后给评了优秀讲解员。
#总统府志愿活动#
也是国庆节期间,我们去到总统府。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在景区巡视,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很累。我翻看当天的日记,我这样写道:“一个来不及吃早餐的清晨,出发到总统府做志愿活动。一出地铁口,两边的梧桐树装饰了整条街道,叶随风动的声音让这个清晨变得如此美好。举牌小公举变微笑天使,因给游客指路获赞与他们一起合影。遇到外国人问孙中山的英译为何是SunYatsen,我只好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解释道这是约定俗成。”哈哈,累并充实,不辜负良辰与美景。
有人形容志愿工作是平凡而光荣的;也有人说,志愿活动劳时费力。在这条路上,我听到的声音太多,然而坚持下去的理由始终是自己一颗不变的心。我认同这样的说法:“志愿工作是一件听了让人热心、参加使人舒心、服务让社会放心的事情,归纳起来应该是服务社会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活动。“与君共勉。
第三篇:爱心点亮世界
爱心点亮世界艺术关爱成长
2014“童星杯”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艺术展示
活动
作品征稿函
一、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接受民政部监督管理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由从事文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及有关单位组成的国家级学术团体。协会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一、主办协办单位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
童星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艺术展示活动组委会
二、作品主题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展歌颂祖国山川风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作品;展现当代青少年儿童实现“中国梦”伟大梦想的作品。
三、征稿要求
中国内地及港澳台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均可参加。活动分为幼儿组(6岁以下)、儿童组(7岁-10岁)、少年组(11岁-15岁)、青少年组(16岁-18岁)。
1、作品种类
(1)美术类:国画、油画、水粉(彩)画、蜡笔画、吹画、版画、素描、速写、漫画、电脑美术等。
(2)书法类:毛笔、硬笔、篆刻(行、草、篆请附释文)。
(3)摄影类:参赛作者原创作品,彩色、黑白均可(5-10寸)。
(4)手工类:剪纸、泥塑、陶艺、布艺及其它形式的手工艺品,如不便寄送,可拍成照片参赛(5-10寸)。
2、参赛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不限题材、形式、技法、风格、颜料、材质,鼓励创新。原作、照片、电子版作品均可。
(2)国画、书法作品不得超六尺宣纸,其它作品尺寸不得超过80cmx60cm。
(3)所有参赛原作无需装裱,照片要求色彩清晰、饱和、不装裱、不过塑,统一规格5—10寸均可。
(4)作品接收电子版。作品要求:图片命名为作品编号-作者姓名-年龄-作品名称,图片格式(jpg),文件包命名为参赛学校名称,电子参赛登记表和汇款凭证连同作品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组委会电子邮箱:txjart@163.com
(5)原作参赛将“作品参赛卡”填写后贴于作品背面右下角,或直接将内容写于作品背面右下角处。
(6)十人以上属集体参赛(包括十人),每位辅导教师填一张参赛登记表,参赛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每项限投一幅作品,每幅作品限一位辅导教师,如填写多位教师以第一位为准。
(7)参赛作品全部存档,不退稿。组委会对全部参评作品具有收藏、展览、出版、宣传等处置权,凡参加此次活动的参赛者,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此次活动的各项规定。
四、评审细则
1、评选标准:评选标准涉及地区、民族、作品种类及年龄段等因素,美术作品考虑选题、创意、难度性、艺术性、健康性,内容活泼,形式多样。书法作品考虑美观性、传承性、完整性、艺术性、健康性。
2、评选细则:美术评审标准:创意(30%)、用色(25%)、构图(25%)、技巧(20%);书法评审标准:字体架构(30%)、笔画(30%)、美观(30%)、页面整洁(10%)。
3、评委组成:聘请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美院教授等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作品的评选工作。
拟请:胡 珍——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
梁鑫华——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副会长、东方文化艺术院院长、一级作家
杨景芝——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艺委会秘书长、著名儿童教育家。
王文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
刘月忠——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孙鸣邨——中国美术家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4、集体参赛作品辅导教师享有初评权,评出获奖等级,供评委会参考。请在“参赛登记表”初评栏中标明。
五、奖项设定
1、参赛作品奖
(1)本次活动特别设立:
最佳艺术奖(2名)、最佳创意奖(2名)、最佳视觉奖(2名)、最佳造型奖(2名)、最佳风格奖(2名)。每位获奖小作者组委会将免费颁发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监制,限量发行的具有收藏价值“金蛇献瑞”纪念钱币邮票一套,并免费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2)设特金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佳作奖。本届设特金奖5‰,金奖15%,银奖20%,铜奖25%,优秀奖30%及佳作奖若干,各奖项按参赛总数的比例评出。
(3)荣获特金奖的学生组委会免费颁发由清华大学授权制造印有“清华大学”的纪念钢笔一支,并免费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荣获铜奖以上的学生按等级免费颁发特金牌、金牌、银牌、铜牌和精美证书。荣获优秀奖、佳作奖的学生免费颁发精美证书。
(4)荣获佳作奖以上的学生可入编个性豪华画集《中国青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第六卷,并可参加2014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书画现场决赛等系列活动。
(5)获奖名单将通过大会官方网站:中国青少年儿童艺术网组委会QQ:2529169101
联 系 人: ***杜老师***任老师
七、截稿及颁奖日期
1、第一批:2013年11月30日前投稿(以寄出地邮戳为准),2014年1月1日前颁奖
第二批:2014年4月25日前投稿(以寄出地邮戳为准),2014年6月1日前颁奖
第三批:2014年5月25日前投稿(以寄出地邮戳为准),2014年6月30日前颁奖
(由客观原因造成的通知收到延迟,请电话联系后再寄出参赛稿件,以免耽误评审及后续活动。)
2、获奖名单通过“中国青少年儿童艺术网”及时公布。没有收到证书、奖牌、奖杯、奖品者,请及时来电咨询。
八、官方网站
中国青少年儿童艺术网(组委会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下午6:00,节假日休息)
童星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艺术展示活动委员会
2013年9月
第四篇:感恩世界,点亮真情
主题:感恩世界,点亮真情
事例一:19岁少女瘫痪,卧床4年,单身养父照顾起居,不离弃。
事例二:烟台91岁老人拾荒18年,资助上千名学生。
事例三:“中国人的一天”——8岁女孩“曾红”当家,唯一心愿称希望母亲早点好起来!
【相关资料】
事例一:19岁少女瘫痪,卧床4年,单身养父照顾起居,不离弃
(男子照顾瘫痪养女4年 养女:爸,我死了你才享福)
原标题:“爸爸,我死了你才能享福”听了养女这话,廖老汉只能悄悄哭。19岁少女瘫痪在床4年,单身养父悉心照顾,说捡了她就不会不管,也不愿女儿再受一点苦。前几天,当我们抵达离綦江城区两小时车程的石壕镇响水村的一个半山腰时,一幢木楼的一间屋子里,19岁的廖正先盖着泛黑的棉絮斜躺在床上,双眼直直地盯着离她三米远的电视机……满屋屎尿混杂的臭味,已经让廖正先的养父廖宗敏麻木,他撕开卫生卷纸的塑料包装,一卷纸全垫在了女儿身下。放电视机的桌子下,卫生纸的塑料包装已经集满了整整一个纸箱。
上天的“礼物”
说起自己的养女,廖宗敏话不太多,“以前读书得了很多奖状。”说了这一句后,他就坐在凳子上,接过邻居递来的烟,点燃后使劲地抽不说话。我们从邻居那里了解到,廖宗敏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年老,再加上有一个患了精神病的弟弟,早年处了几个对象也没成功,此后一直单身。
1994年8月,村里一户人家在门外捡了一个才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孩,廖宗敏70多岁的母亲想到当时已43岁的单身儿子将来老了无依无靠,便做主把小女孩接回了家,当作孙女养了起来,取名廖正先。
有了这个孩子后,廖宗敏也开始学习当爹,他挤出生活费给孩子买奶粉,听着女儿叫“爸爸”……他总是会省出一口肉,给女儿补充营养。
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孩子,廖正先格外珍惜这不易的生活。她努力学习,不管是在村小还是在万隆中心学校,她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多次考试排在全班第一。
廖宗敏说,当时看到女儿那么努力学习,自己似乎也看到了希望,“我就想,她读书好,我再没得钱,也要供她读书。”在廖宗敏看来,女儿读书好自然会在城里工作,那时候他就可以跟着女儿进城享清福。可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在廖正先上小学四年级时,廖宗敏就发现她走路有点不正常,总是盘着腿走,速度远远跟不上其他同学。为了不让走路慢影响廖正先的学习,廖宗敏就坚持每周一早上背着女儿到离家几公里外的万隆中心学校上学,周末,又赶过去把女儿背回来。
医生的“宣判”
这一背就是好几年。2009年,上完初一的廖正先走路更加吃力,读书时,甚至连上厕所也必须依靠同学背着去才行。见没办法再帮女儿,廖宗敏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想让她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再看。2009年下半年,廖宗敏东挪西凑准备了一笔钱,带着女儿到重庆主城看病,在他看来,只要到了医院,医生就能把女儿的病治好。“医生说这是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治疗费需要十多万元,而且不一定能治好。”廖宗敏点燃的希望又破灭了。2010年,廖宗敏的老母亲因病去世了,女儿廖正先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就在廖宗敏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时,2011年,廖正先病情加重,原来还可以由廖宗敏抱到门外坐着、晒晒太阳的她,坐也坐不了,腰部以下完全失去活动功能,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大小便也只能在床上解决。
廖宗敏太无奈了:原本寄望老了有女儿可以给自己养老送终,却不想在自己半百之后,还得给女儿端屎端尿。
手机的“烦恼”
虽说脾气一直不太好,但廖宗敏照顾女儿却很耐心和细心。村里拿出几千元帮他买了一间木房,房子是个通间,廖宗敏就用彩色条纹塑料布将自己和女儿的床隔出来,他说自己老了,耳朵背,睡在隔壁能随时听到女儿的声音。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给女儿做早饭,守着女儿吃完,又得给她因为长期卧床长了褥疮的双腿涂药水,还把她一天要喝的水准备到床边,之后再一个人下地干活。干完活,他就赶紧回来清理女儿的大小便,然后
-核对无误请签字:
做饭、为女儿涂药。夜里,他还会时常看看女儿的被子盖没有盖好。
为了让女儿不孤单枯燥,廖宗敏还咬牙挤出300多元,给女儿买了手机,“她就可以打游戏,上网。”
也是这部手机,让廖宗敏原本拮据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一个月那个兆(手机流量)都要100多块钱。政府每个月给的低保一共600多元,还要给她买药。”偶尔,廖宗敏也会有些烦恼,但赶场天仍然会想到给女儿买她喜欢吃的方便面和卤肉。
女儿的“绝望”
虽然养父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愿望,但久病不起的廖正先觉得很拖累父亲,有时因为身体疼痛,会故意冲廖宗敏发火。“她让我背她到马路上让车撞死,或者说让我买敌敌畏,说喝了她死了我就轻松了。”廖宗敏说。对于这些,廖宗敏说,既然自己已经把她养这么大了,就绝对不会不管,“她小时候很勤快的,八九岁就帮我割猪草。人也很讲究,去上学才穿校服,回到家立即把校服换下来。”廖宗敏说虽然自己照顾女儿越来越吃力,但想起女儿以前的好,就会好过一些。
“爸爸,我死了你才会好过点,女儿的福你一天也没享到,我死了你才能享福。”听了女儿的话,廖宗敏用洗得已经泛白的蓝布衣袖,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编后语:对于这些,廖宗敏说,既然自己已经把她养这么大了,就绝对不会不管,“她小时候很勤快的,八九岁就帮我割猪草。人也很讲究,去上学才穿校服,回到家立即把校服换下来。”廖宗敏说虽然自己照顾女儿越来越吃力,但想起女儿以前的好,就会好过一些。
事例二:烟台91岁老人拾荒18年资助上千名学生
房间里有一扇很大的窗户,明亮而又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91岁的刘盛兰微笑地注视着进进出出的每个人。
生性不愿麻烦人,刘盛兰几度拒绝住养老院,多次相劝,10月5日,他搬到了烟台福盛老年公寓。18年来,刘盛兰不间断资助超过1000个孩子,这为他赢得了尊重,以至于在耄耋之年,仍有记挂他的志愿者、义工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和帮助他,这个捐钱从不为自己考虑的倔老头也让村里人感叹有“傻福”。受助者曾以为 他是“阿姨”
刘盛兰从不避讳助学的初衷是为了在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受助的学生。
年轻时在天津的贸易公司当学徒,后来在招远一家黄金机械公司当保管,刘盛兰在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直是个能人。不过,他有过三段不顺利的婚姻。远房侄子刘建喜回忆,刘盛兰第一任妻子很漂亮,但结婚不到一年就分开了。第二任妻子精神不正常,两人过的时间也不长。转眼到了40多岁,经人撮合,刘盛兰又娶了一位,很快两人又过不下去了,离婚时妻子有了身孕,但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
对婚姻彻底失望,也没有子嗣,刘盛兰开始为自己的后半生打算。一家公司老总曾准许他一辈子给公司看大门,而他还早早为自己置办了绫罗绸缎缝制的寿衣。
73岁那年,答应让他一辈子呆在门房的公司老总癌症去世,刘盛兰的余生又没了着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于是就想到了助学。“我资助学生多了,总有一两个愿意给我养老的。”
刘盛兰跟着了魔似的,只要知道有孩子上不起学,他就会把手头的钱寄过去。从73岁到83岁,他捐助的学生,从周边几个地市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钱是老人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在招远市区拾荒攒下的,甚至有人一度以为刘盛兰是位女性,称他“刘盛兰阿姨”、“刘妹子”。
积蓄都捐了,很多亲戚疏远他
少则两三百,多则好几千元,只要见到贫困的学生,刘盛兰都给予帮助。这种普遍撒网让许多受助者只记住了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像他最初设想的一样,在他孤单时来探望。
“我做的终究是件好事,他们即使不回报我,也不会来害我吧。”刘盛兰说。
从报纸上读到鲁东大学大三学生冷旭波凑不齐学费面临辍学,刘盛兰就给他汇款。招远的栾相文被诊断出白血病,刘盛兰托人捎去5000元现金。
为了完成资助,刘盛兰每天清早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喝上一碗“能治眼睛”的白糖水,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随着善名远播,许多人写信向他求助。去年5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贫困生杜峰写信,希望刘盛兰资助参加考试的培训费。收到1000元汇款后,杜峰寄来一张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复印件,老人为此高
兴了很久。
刘建喜说,刘盛兰把所有积蓄都捐了出去,自己过得连普通收破烂的都不如,村里人觉得他“神经病”,很多亲戚也疏远了他。
“他年轻时很干净的,家里也很整洁。现在老了,没有能力了,所以才这么脏乱。”刘建喜说,刘盛兰其实一直很讲究,即使拾荒也要穿好布料的衣服,出门的时候,总要戴一顶帽子,冬夏如此。
多年来,刘建喜照看老人起居,在他眼里,刘盛兰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就是有点倔,做的都是好事,他有他的道理。”
住院了还担心给孩子们的汇款没到位
行善积德,刘盛兰坚信把所有的钱捐出来,老了都不会生病。
他确实没生过大病,感冒也很少,甚至有一年被车撞了两次,连皮外伤都没有,只是有点痛。
刘盛兰不愿麻烦人,已是五保老人的他宁愿自食其力,仍拒绝住养老院。为此,他一年有3800元的补贴,蚕庄镇政府另外每月给他200元的生活费,外加一箱奶和10斤鸡蛋。
他把这些钱也拿出来资助学生,多年下来,家里收到了一大堆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但因资助的零散性和通讯方式变更,很多学生已经和老人失去了联系。
不过,每到大小节日,很多人都会去探望他,全国各地给他的汇款也多了起来,他就忙着去邮局把汇款转捐出去,并不忘叮嘱蚕庄邮局的于师傅“让孩子写封信”,只有拿到孩子们的信他才能安心。
来自天南海北受资助孩子的几百封信是老人最大的支撑,91岁的他依然能清晰记得每个来信者的困难情况。
今年8月,刘盛兰因慢性肾衰竭住院,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他最惦念的仍是孩子,他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得知“爷爷”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他。当年的受助大学生乔垒调了班从济南赶到老人病床前伺候多日,中秋节又来看望。
感念老人善举,很多陌生人也来问候他。西安的李美贤自认老人侄女,随信寄来一身衣服并说:“如果您那有电话,我可以陪您说说话。”
出院后,几经劝说,刘盛兰住进了烟台福盛老年公寓。再提助学,床上静养的刘盛兰说:“就像村里有个困难户,大家都不帮,以后你困难了怎么办?”他希望遇见困难学生时,大家都能伸把手,让孩子过了这关。事例三:【中国人一天】12岁的小当家(原标题:父亲过世母亲智障 新化年幼姐妹为家撑起一片天)
12岁的曾红和8岁的妹妹曾玲的家在湖南省新化县石冲口镇安乐山村。四年前,父亲患病,两年前,因无钱医治过世,留下了未成年的两个女儿和瘫痪智障的妻子三人相依为命。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起,姐妹俩就开始了边上学边料理家务边照顾妈妈的生活。
每天天不亮,别人还在睡梦中,姐姐曾红就得起床,然后挑水、烧火、叠被子、炒菜做饭、伺候母亲大小便,忙完家务后,又得赶紧带着妹妹上学。下午放学后,别的同学还在嬉戏玩耍时,两姐妹又一溜烟赶回家,给母亲做饭。
俩姐妹年纪虽小,但生活所迫,洗衣做饭炒菜挑水,家里的里里外外的活都得做。平时出了太阳,懂事的姐姐还要把妈妈背出来晒晒太阳,陪着说说学校里的事,这也是他们在一起稍微轻松点的生活方式了。当记者了解情况后来她家看望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被震惊了。两间早已经破烂不堪的房屋,裂开着一道道拳头大小的缝,窗户上看不到一块玻璃,屋顶上遍布着蜘蛛网,一张床、一张桌、一个柜就是曾红她们的全部家当。
记者好心询问懂事的姐姐曾红:既然家里这么困难,怎么不投奔亲戚家呢?曾红低声细语告诉我们,这个家除了她们一家三口外,再也没其他亲戚了。
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是靠着政府低保生活,然后一点点爱心捐助勉强解决吃饭问题,营养根本也跟不上。临走时,我们随行的媒体同行为曾家姐妹捐献1000元,但却始终有一种忧愁在记者的心头:下个学期姐姐曾红就要读初中了,而读初中离家又那么远,家里的妹妹只有这么大,智障的母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她们的生活该怎么继续。
第五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生活随笔
悠扬的铃声和着春风飘扬,我急匆匆地奔出教室。阳光洒在我身上,暖暖的,让我忍不住想要抚摸它们。入春了,树木抽出嫩叶,油菜花也不甘示弱地绽放,蜜蜂低低地飞吟着,一切似乎都按计划进行着。
虽然已入春,但风中依旧带着些许寒意。突然,一个年迈的环卫工人闪入我的视线。他的扫帚和小推车已经破败不堪,还不时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那身躯佝偻着,做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有些迟缓且艰难。
老人步履蹒跚,颤颤巍巍地在一个又一个垃圾桶前停留,他艰难地弯着腰,吃力地清扫着。那粗糙的大手扫去了多少灰尘与垃圾,路面变得干净了,映射出老人坚毅的脚步和高大的身影。
我不禁捡起脚边的塑料瓶来到老人面前,他起初默不作声,不过后来我们便攀谈起来。“老爷爷,您的孩子呢?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出来干活呀?”我毫不费力地吐出这些话。
“他們都不在了,是车祸造成的。”老人撇撇嘴,语气缓慢。
“您一个人怎么不住到养老院呢?这工作太辛苦了!”
“只要我还能动,就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老人的声音里夹杂着几丝忧伤与坚定。
老人推着车缓慢前行,在春阳的照射下,他的背影沉寂孤老,让我不禁心生敬佩与疼惜。老人就像春阳下的油菜花,不断地向高处攀升,身子笔直挺立,把最美、最灿烂的花留给大地。即便生命再卑微脆弱,他也要抬头挺胸,有尊严地活着。
那一刻,我的心如大海般汹涌澎湃,映着蓝天白云,击打着春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