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17课《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识本课12个生字,其中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2、先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然后借助“爬高上低”“啃竹子”了解团团圆圆的性格特点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它们的可爱。
3、了解团团和圆圆在台湾很受欢迎,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1、随文识本课12个生字,其中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2、先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然后借助“爬高上低”“啃竹子”了解团团圆圆的性格特点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它们的可爱。
【教学难点】:了解团团和圆圆在台湾很受欢迎,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热身:看图猜节日,看看你能猜对几个?准备好了吗?儿童节、春节。咱们接着猜??
2、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成圈圈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是团圆。出示词卡“团圆”,指名读、齐读。指着词卡,中秋节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团圆的团就是圆的意思,所以外面是个围字框,圆字外面也是围字框。板书:团圆[板书时边写边说:这两个都是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团先写围字框,里面是什么字?最后封口。圆也是先写外面的围字框,里面这个字有没有同学认识?告诉你们,里面这个字也读员,是少先队员的员哦,最后封口]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个词。
3、老师现在要变一变啦,把这个词变成两个名字。在这边再写一个团,小朋友也可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在这边再写一个圆。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题目叫团团和圆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团团、圆圆到底是谁的名字呢?
二、初读课文,知道团团和圆圆是指可爱的大熊猫
1、过渡:同学们,团团和圆圆到底指的是谁的名字呢?
先听老师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把课文打开到99页,双手捧好书,眼睛看好字,耳朵认真听——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会听也是会学习呀!现在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读书姿势,身体坐直脚放平。(老师巡视,纠正读书姿势)
读之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标上自然段序号。
过渡:同学们读书真专心,我们要保持这个好习惯哦。
3.课文都会读了。提问:团团和圆圆指的是谁呢?
(1)出示词卡“大熊猫”,指名读,齐读。
(2)你了解大熊猫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介绍大熊猫:大熊猫是种珍稀动物,全世界大约只剩下不到2000只,是咱们中国的特有品种,特别珍贵,可是咱们的国宝呢,所以老师看到连你们学校里也都有大熊猫的雕像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它们的名字——大熊猫。
(2)你看他们,圆滚滚、胖乎乎的,多可爱呀。打开词卡(可爱的大熊猫),我们再来读一读可爱的大熊猫,指名读,齐读。我们来看“爱”这个字,上面是爪字头,代表手,下面是朋友的友,朋友伸出手把最珍贵的东西捧给对方。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就是大陆人民送给台湾同胞的珍贵礼物。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哪里呢?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哪里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点红“宝岛台湾”,读一读。
(3)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宝岛台湾。你们看:
岛:在无边无际的海中间,有块凸起的陆地,小鸟飞累了可以在水中凸起的陆地上休息,所以岛字上面像个鸟字,下面是个小山。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字,岛。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岛屿,四周围都是海,与我们大陆之间隔着海峡。那里物产丰富,被誉为米仓、水果之乡、蝴蝶岛,有着好多宝贝呢,所以我们称
它为宝岛台湾。谁来读读这个词?一起读读这个词——宝岛台湾。
2、宝岛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大陆人民一直惦记着它,2006年就送来了两只可爱的大熊猫给台湾人民。
他们住在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点红)
出示:木栅动物园(出示动物园图片)指读。
正音:栅zhà,翘舌音。
3、原来啊,团团和圆圆住住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我们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大熊猫跟我们人一样,也分男生和女生。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2段}
2、看图上的插图,你知道谁是男生团团?谁是女生圆圆吗?请你上来指一指。小朋友们,他指的对不对呀?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男生团团的呀?请你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出示句子。
团团 树上 爬高上低 男生
(1)出示:团团是男生,一有空就喜欢爬高上低。
(2)出示词卡“爬高上低”。正音,开火车读词语。
(3)你知道什么叫爬高上低吗?爬高上低是民间俗语:低的地方呢,团团就可以直接上去,高的地方呢,团团就得使劲地爬上去。再来读这个词,这个词要读好,咱们就要把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读好(爬、上点红)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熊猫?(调皮、顽皮)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一边读,头脑中一边想一想那个调皮的团团哦。我们男生一起读。
圆圆 树下 啃竹子 女生
(1)嗯,团团爬高上低,那么圆圆呢?它在干什么呀?
(2)出示词卡“啃竹子”,正音:啃kěn,前鼻音。(开火车读)
(2)啃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旁边的肯原来是指骨头上的肉。啃就是一点点往下咬。
(3)你们想不想看啃竹子的圆圆呀?你看,圆圆啃得多专心呀,在一边安安静静地啃竹子。谁来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板贴)
(4)谁来读好安安静静的圆圆?我们女生一起来读好圆圆的句子。
3、现在咱们同座位互相合作一下,读给对方听,男生扮演团团,女生扮演圆圆。我现在请一对同桌来读。指导:怎样让我们一听就能听出来谁是男生团团,谁是女生圆圆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哦,男生团团比较调皮,咱们读的时候声音可以高一点,女生圆圆特别安静,读的时候声音可以低一点。哪一对同桌再来试一试?最后我们全班来读,男生读团团,女生读圆圆的句子。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团团调皮,圆圆安静。瞧!(出示插图)图片里还有只熊猫,这是他们的宝宝。(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宝:宝字的图片
宝盖头就像房屋,下面的玉就是——宝玉,房屋里有着许多——宝贝,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宝啊。
3、谁来读读这个词?
4、想象说话,团团和圆圆会带着宝宝在动物园里怎么生活呀?它们会干什么呢?总结:这就是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谁来开心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团团圆圆一家人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很受欢迎。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听了他的介绍,你从哪看出来它们可受欢迎了呢?
(1)每天,小朋友们排着长队,等着跟它们合影留念。
①你看,这就是木栅动物园里排的长队,有这么多人都来看团团和圆圆呢。出示词卡“排着长队”,我们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②每天:像这样的长队,可不是只有一天才有哦。
③每天,小朋友们排着长队,可不光是来看大熊猫的,他们还要和大熊猫——合影留念,出示词卡“合影留念”,指名读,正音。念字,小朋友们回到家,内心至今还牵挂着大熊猫。所以念字下面一个心字底。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④谁来读这句话?
(2)人们还制作了大熊猫纪念邮票。
①人们不仅想在动物园里看到团团圆圆,还想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们,所以你看,连茶杯、书签上都有团团圆圆的身影呢。(出示:大熊猫纪念邮票)人们还把它们的照片印在邮票上。
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3、是啊,难怪说团团圆圆一家在台湾可受欢迎了。(可显红)。小朋友们眼睛都很亮,通过这些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台湾人民非常喜欢团团圆圆一家。(词语显红),读的时候可要读好这些词哦。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读出对团团圆圆的喜爱之情。
4、读好了吗?谁来试一试?谁来读第4自然段。齐读。
过渡:我们看到可爱的大熊猫这么受欢迎,很高兴,但更希望两岸同胞早日团团圆圆啊。
四、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生字词你还记得吗?(出示词卡)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的圆圆呀,也来出题考考大家(出示熊猫,熊猫上有生字,依次认读)。
2、学习:宝、男
3、结构、找准中线关键笔,师范写。
(1)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
(2)咱们要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很重要。小朋友瞧一瞧你发现了什么?这就叫做中心对齐。(范写时在竖中线上的笔画显红)
(3)宝,注意:宝盖好似一间屋,横像小桥跨桥上,左低右稍高。
(4)男,注意:田地扁扁,分割均匀。男儿种田,折角有力。
五、总结
刚刚讲的要点记住了吗?今天我们不在课堂上写字了,待会小朋友回到教室在习字册上描一描、写一写。回家后也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7.团团和圆圆
爬高上低 安安静静
可爱的大熊猫
第二篇: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小火车开起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爱的熊猫团团和圆圆。瞧,它们来了,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板书课题并读题。)
(2)你们喜欢这两只大熊猫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只熊猫长大了,还有了小宝宝呢!想不想看看熊猫宝宝?
出示图片和文字:“后来,团团圆圆长大了,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
指名读文字,然后说说,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说话:它们一家人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可以提供句式填空。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不仅我们喜欢团团圆圆一家,台湾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它们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找找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人们很喜欢熊猫。
第一件事:合影留念
第二件事:制作纪念邮票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练习说话。假如你们就是这些排队和熊猫合影留念的台湾小朋友们,老师想采访采访小游客们。随机采访:听说你排了很长的队伍才看到熊猫,排了多久啊?为什么你愿意排这么长的队伍呢?假如你是设计师,熊猫纪念邮票上又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呢?
(4)播放微课,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关系,感受两岸人民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机理解词语“团圆”,体会大陆人民赠送熊猫团团圆圆给台湾,表达早日团圆的心愿。
(5)辨析词语:“圆”和“园”。(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
三、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朋、友、对、票。
“朋”字识记口诀:二月朋;用古文字形象识记“友”,注意与“有”的区分;结合早操排队理解“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票”,说说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什么票。)
(2)总结书写要点(教参上的书写要点就很棒。)
(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4)评价、反馈。
四、齐读课文,回顾整体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团团和圆圆》教学反思
《团团和圆圆》是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课文生动有趣,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写熊猫的课文,执教的丛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
课堂上,丛老师关注了情景的创设,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和熊猫交朋友的过程。如“想和它们交朋友吗?要想成为朋友,就要相互了解。课文纸上有团团和圆圆的很多信息。拿出聪明指读课文,一目双行,标上小节。”以此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团团和圆圆特别着急,想知道小朋友读了两遍课文都了解了他们的哪些信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啦!”以此引导学生整体地感知课文。
第二,关注学生合作习惯、倾听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如“同桌两人用一张课文纸,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这样你和同桌会成为爱读书的好朋友。”学生合作读书后教师及时评价读书情况,表扬了认真听、读的合作组,引导学生像他们一样学会合作与倾听。如男女生轮读的时候,请其它同学眼睛看屏幕默读,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更好的参与课堂的学习。
此外,丛老师归类识字,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欣赏图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爬高上低”;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台湾”,理解“宝岛”;播放录音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画画说说,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可以看出,丛老师的课堂十分精致,学生也很愉快。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活动能否再自主些呢?学习的效率能否再提高呢?
如教学揭题时问“'团'和'圆'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是到学习第一小节时又问“圆”和“园”字形的不同,在字形教学上浪费了时间,流程重复,如果能整合一下,条理更清晰。本课生字8个,二会字9个,真正将音形义落到实处的生字很少,且大多数生字都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现识记字形的机会。再如 “留念”一词的理解及台湾的所有情况完 全是老师告诉的的,告诉得太多,自主时间就少了,导致后面没有充分的时间书写。
第四篇: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4秋天的节日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激发热爱家人,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前准备:
(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课上讲一讲。(4)准备月饼等。教学过程:
一、模拟节目导入新课(3分钟)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合作,做一档节目:秋天的节日——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师板书)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来到节目现场的各小组同学。(教师介绍各个小组)
二、秋天的节日 师:我们的节目叫秋天的节日,那么,秋天有哪些节日呢?生答,教师板书可能的答案:七夕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寒衣节
师:哪些是传统节日呢?(教师节、国庆节是现代法定的节日)四个传统节日中,老百姓最重视的还是中秋节,月是故乡明,中秋节这天家中的每位成员,不管离家多远,都想要赶回家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三、中秋节起源
师:中秋节不仅对老百姓重要,而且从2008年开始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这一天放假一天。咱们刚过中秋不久,还记得过中秋情景吗?咱们现场采访一下:
1、和谁一起过的?谁来了,远吗?谁没来,为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怎样过的?
师:有位同学做了一首中秋诗,看屏幕(播放:年年过中秋,今又过中秋。岁岁年年过中秋,为啥都盼过中秋?)
师:中秋节的来历请X小组来为同学们解决一下。学生回答
1、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传信。
2、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生答,播放月亮的知识)
3、夕月
师:看大屏幕(播放:据史书《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也就是说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这种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四、中秋节习俗 师:同学们,看来庆中秋是很久以前就有了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分瓜必牙错怎么分?咱们试一试!
活动:分瓜(各小组分瓜,评价。提醒注意刀!)
师:中秋最重要的一种食品不是瓜,是什么?请X小组来讲一下月饼的来历。(生答)师:看屏幕(播放:自古中秋夕月,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师:刚才分了西瓜,再来分月饼。注意数好人数!活动:分月饼。提醒注意刀。
师:现场采访,你们家中秋节人都齐了吗?给他们留月饼了吗?(生答)师:看大屏幕(播放,舅舅怎么不回来?姑姑怎么过中秋?)
师:同学们,我们向在节日不能回家的亲人表达我们的思念,向在节日里坚守岗位的人们致敬!
师:同学们,我们和家人团聚不难。你有没有想过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由于历史原因,某些地区和祖国大陆分离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1997年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怀抱。现在台湾还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有一部分人要让台湾独立出去,我们答应吗?我们共同期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又是西瓜,又是月饼,全是吃的!咱得说点不是吃的,要不然就成吃货了。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除了吃月饼还有赏月。请X小组展示你们搜集的赏月作品吧。(学生展示)
3、中秋佳节在外漂泊的游子和家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能同时看到同一个月亮。看着圆圆的明月,就像家人在身旁一样。圆圆的月亮寄托了我们一盼望团圆的美好愿望。(播放《月之故乡》)
五、我来作诗
师: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哪些同学给我们朗诵一首?(学生朗诵)
师: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过过诗瘾,如何?八月中秋月儿圆,--------------。请大家开动脑筋,续编这首儿歌。看哪个小诗人能够续编的合情合理押韵。(小组活动,展示)
师:佩服,佩服!同学们还真有两下子,小小年纪就能作诗颂文,将来肯定要成为小诗人!
六、小结
1、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我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我品尝了中秋的美食,我感受到了幸福,我还知道了应该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我们应该向灾区奉献爱心)
2、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幸福,收获了快乐,懂得了感恩。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份美好的祝福,祝福大家月圆人圆事事圆,祝福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进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荷花塘的资料片。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荷花塘情况。
3、观察身边的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简笔画画出荷叶,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荷叶圆圆。
出示“荷”字卡片,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读课文,认生字(可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的方法)。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如:
动作加表情读,老师同学读,同桌、前后桌读,分工合作读等方式。
三、角色朗读,体会自然美
1、师生对话:
小动物们和小雨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如何赞美荷叶。
2、体会重点句子,为角色朗读做好铺垫,例如: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想一想: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摇蓝里,多舒服呀!
3、分角色读课文:
(指名读)
评出“最佳小水珠”、“最佳小蜻蜒”、“最佳小青蛙”、最佳小鱼儿”、最佳旁白”。
4、交流感受:
怎样把课文读好。
5、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可采用自由背、同桌背、小组背的方式进行。
6、指名背:
及时鼓励。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说一说:
荷叶还是谁的什么,用荷叶是说一句话。同桌互相议一议。
(可以说,也可以画)
五、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共同解答,开动脑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背课文:
说一说荷叶是谁的什么?
二、学生自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认字小能手。
2、游戏:
“生字开花”练习组词。
三、反馈认字成果
1、认字方法,如口诀:
月──旁──膀 支──羽──翅;
三日晶;
珠、停、坪形声字。
2、游戏:
“蹲、摇、嘻”,师出卡片,生做出相应动作。
四、指导写字
1、读一读要写的字。
2、寻找关键笔画。
3、重点指导:
是:中间横长;呆:第二笔横折弯无钩;美:由“生”和大组成;叶:口字要偏上些。
4、学生临写。
5、自荐展示,总结写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