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往事挂不住,霜花点点落情感散文
光阴的魔法,仿佛无处不在。本该白雪飘飘的时节,却在午后的梦里下了一场滂沱大雨。苍绿的山野淋湿了,炊烟袅袅的小镇朦胧了,那雨中等候的身影被雨丝剪瘦了。一把旧伞,撑不起千里迢迢的念想,记忆划开的心伤,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去抚慰!梦也无情,等不到雨停,蓦然醒来,雨与泪的清流,淌成一条绵绵归乡的路。
回眸时光,一幕幕暖心的画面重现,把自己带回那个被风吹远的年月。眷念的眼底,不觉泛起如潮的感动。曾几度,雪藏了那份不敢触碰的情感,久违了隔山隔水的人与事,一点一滴的念,深沉进一片心舟驶离的海。然而,终是深刻了那段冷暖相依的日子,某个特定的时刻,又会追思重返。
有那么一个人,悄然藏进心底,绾成一朵最美的心花,摇曳在无风无雨的幽思深处。墨花千朵,朵朵惊艳而妖娆的姿态,即便哪一天会凋零,也是一份暗香经年散不尽的美好。山长水远,无悔相遇的途径,画情透骨,一纸寂静而温情的天荒地老。分外安静的一刻,却是心念盛大的绽放,一个人的回眸时光,落一笺花语,生动,深情。
伴随着你博上一首《偏偏喜欢你》,又一次,迷离在你用心杜撰的故事里。恍然,好怀念曾经岁月,好怀念那些在你唯美生动的文笔下,在你江南烟雨的爱情故事中,一度深情沦陷的日子。而今,你悠悠地叹:旧时光的记忆,失落了那份情!是啊!花间旧事,化云烟,多少不了情,已难追。夜雨敲碎的江南,依旧在我的梦里氤氲,轻舟画舫的秦淮水,于桨声灯影中流转不息;而一些留恋深眷的人与事,如同飘零的花瓣,不知落向了哪一方天地。
如若,注定会失去初遇的美好,那么,宁愿不曾相逢过;如若,注定不能一起永远,那么,宁愿不曾拥有过。然而,一些人与事的交割,并不是自己可以主宰,一些日久的冰寒,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暖缓?!太执意,只会把时间消磨的痛留给自己,太认真,只能是一个人在一条返回的路上蹒跚到底。学不会假装,就要尝尽纠结的苦痛迷茫,抹不去旧念,就会被心事一刀刀划伤。
总有那么一段日子,为一个人的存在才有意义。不能轻许的承诺,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华贵的奢侈。心太软,太懂得珍惜,无法面对一段情盛放时候,转而嫣然的凋零模样;只有低温地对待,在心里保存下那份贞静与纯澈,静默地背离,从此俩俩相望,从此不打扰。这些年来,感恩于,同样未曾来惊扰的你。我知道,你也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将我默默守望。
那些刻骨而淋漓的悲喜,那些流风起落间的风景,以及与斜阳一起晕暖的盛年时光,都伴着我们不曾遗落的真诚。万千山水的情意,盈盈目光中的温和,所有人情世相的美,都透着一尘不染的明澈。烟火,流年,隔着清蓝海水的岸,独自漫步的优雅,白衣飘飘的诗意,都不慌不忙地记取。年华的芬芳,永恒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即便各安天涯,也有如此温良的一份心印纪念。
轻轻地,不必说再见,静静地,把你掬进心田;如若还有什么难舍难断,就把一些惦念扬在风里,寻一处春暖花开去生衍。人说,放手也是一种勇敢,却谁知,背离后的苦痛磨研。总是期待一种关系可以从简,一起的时间,将日子过到如水清淡,然而偏是事不如人愿。既然没有比分离更好的姿态面对,那么就各自相安。
繁华与冰雪的相爱,终是没能让这个世间变的纯洁。一场春情无处觅,心念都凉透。江南苏城的郊外,依然有你的故事在流传。这个风雪再起的年月,往事挂不住,霜花点点,屑落风尘。某个飘雪的梦里,意外重逢了未老的你,醒来,不见你,竟也哭的那般认真。梦的余温边缘,咽下眼泪,向远去的背影道珍重,自己也珍重。
第二篇:言,落情感散文
好傻,痴痴着望着天空,望着那遥不可及的日月星辰,伸手触摸,一丝一丝冷的空气,好冷,风在脸上呼啸,头靠在草地上,用手撑着头,心如凉水,跨上了新一台阶,好失落,冷漠逐渐扩大,微笑逐渐变少,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直以为,语言很平乏。现在,我发觉,自己错了,一个个活泼的字映入眼中,什么感觉?天天与字交朋友,只会倾听,久久的,用生疏的字交朋友,不想伪装自己罢!但,怎么办?一时间,我失去了方向罢,迷茫的双眼逐渐流露出来,一个人,总爱离开,体会心痛的感觉,成全他人的欢声笑语,心总是空落的。
爱雨,没有理由。只是一种傻傻地偏爱,爱雨那一颗纯洁的心,滴落在心头的痛。我竟爱尝试痛苦,总一个人思考一切,一切。雨,淅淅地下,我爱;狂风暴雨,也爱。静静听雨,她在哭?对,我也陪她一起哭泣,一起安慰。滴落在伞上,顺着,滑下,心一直在落,落到底,一个没有空气的地方,冷的让人窒息,冻结了血液,变得麻木了,不在思考,想哭泣,可是,心既然碎了,怎样哭?我不害怕,心总是一直哭泣,只是安慰,没事的!
一直在等待,但,时间过得太快,并没有带给我想要的答案,只是觉得我现在离现实越来越远,一万光年的距离,好像,自己逐渐 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觉得好像一切都是虚伪的,最痛恨背叛,自己把自己的心雪藏起来,不再伤心,默默,等待着。
我很久没有真实的笑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吧,我并不相信真实性。相信自己的直觉。爱看笔在纸上一次一次地滑动,泪,落在纸上,留下淡淡的痕迹,我爱上了写作,不用理由,只是单纯的喜爱,语言的魅力,我总在冷漠地度过自己,一天,又一天。只发觉时间太少,太少,一刹那的瞬间也会让我心碎,即使是好朋友。只想做一个永久的梦,不醒,喜欢现在的我罢,爱思考一些大问题,渴望雨季的我。
我到底有没有错?一直在问自己。改变了,真的挽回不了了,我应该选择了就要坚持,用冷漠冷装自己的一切,让人无法接近,真的好?呵,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小孩吧!暗暗感叹,太小?长大了吧,不再像小孩一样天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只会选择沉默,淡淡地思考着。
好久,回过神来,只需简单地安慰,我笑了。总是先发现别人的优点再是缺点继而又是优点,只是惋惜,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赋有如此多的思想?心会痛,为什么?为什么会止不住哭泣,总在角落偷偷地?心流血了会怎样?停住跳动呢?
现在只是一个小孩罢。手一挥捉不住,只留下空气的影子,从草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衣服,依旧望着天,明天会怎样?心依旧沉默着,等待着......
第三篇:往事并不如烟情感散文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往事。对于往事,有的人认为往事如烟,过去的就上它过去。但对我来说,往事是经验、是教训,往事并不如烟。
曾记得,刚从学校分配到劳教所工作,心里很高兴,一分下队就跟老同志带劳教人员上山劳动。心里想,靠多年读书打拼来的工作要好好珍惜。于是工作很勤奋、很刻苦。过了几月,进入打田插秧季节,中队下给我带20名劳教人员负责打百亩水田的任务。
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太阳很辣。按惯例吃了午饭,就叫劳教人员休息一下,让牛吃点料。由于平时认为所管理的劳教人员大部分是农村人,很“听话”。于是,简单地吩咐他们到附近树下歇息,对逃跑没过多留意。约过半小时,组长跑来报告:“张××不见了。”我放松的神经一下绷紧起来,急忙叫几名劳教人员帮助找,但找不着。于是,我将其他劳教人员带交给队上采茶的民警,向队长报告后,一边打听一边顺着劳教人员逃跑方向猛追。“夹马沟”是花贡镇一条有名的深沟,每到四月,便成了一条干沟。跑在沟里,火辣的太阳被水冲刷过的石面反射剌人眼目,踩在石板上脚底辣乎乎的痛,加上口干舌澡,一阵心酸和痛苦涌上心头。但追逃要紧,只好咬紧牙关挨着,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冲出“夹马沟”,来到盘江桥上等候协助追逃的民警到来。由于布置得当,大约晚上10点,就将逃跑劳教人员抓获,带回所后给予延长六个月劳教期处分。
劳教人员虽被追回,但我因思想麻痹,放松管理,造成“四防”事故,影响所内正常教育改造秩序,在民警大会上作了检查,并被扣发当月岗位津贴,教训十分深刻。
作为管理民警,在管教劳教人员时,必须坚持制度,从严管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更不能以感情用事、轻信劳教人员的言行,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强化措施,做好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四防”事故,维护场所秩序的稳定。通过此事,使我从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防范意识得到增强,推动了自己后来的工作。
虽事隔多年,但这起事故,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追捕劳教人员的艰辛历历在目,自我检查的场面挥之不去。它像一根无形的鞭子随时鞭策着我,提醒着我。由此,我很珍惜往事,用往事总结经验,用往事吸取教训,使自己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为党的劳教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童年往事的情感散文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我的童年是伴着大山的赤贫与苦涩度过的。
那时侯,我们家还很穷,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上学拿馍是根本不敢奢望的,每天若有一小布袋玉米炒面已算很不错了。倘若哪天有几颗洋芋拌着炒面吃便可是上等餐了,但最诱人的莫过于吃“雪糖炒面”。
每逢大雪过后,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几个不回家吃午饭的孩子便冲出教室,到操场上捧回几把干净的雪,将炒面倒在纸上,然后把雪放到里面,小心地拌匀,于是,炒面里便处处闪现着如同白糖的晶体,我们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雪糖炒面”。它吃起来很香,放一口到嘴里,再也不用费劲地用唾液拌炒面,融化的雪早已湿润了炒面,带着一丝冰凉沁人心脾。每场大雪后,我们都享用几天这种生活,直到再也找不出一点干净的雪为止。
后来,我考上了学,走出大山,参加了工作,多少次,我也曾试图去体味“雪糖炒面”的馨香,可总是吃不出儿时那诱人的滋味,相反地,心里倒涌起几份淡淡的苦涩。
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大山度过的,记忆深处最快乐的莫过于去老井驮水。我们家乡干旱少雨,每到入冬,各家水窖里的水已用尽,因此,吃水必须到十里外的老井驮水。
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个任务便是驮水。我们一块常有七八个人,常常是在父母准备好牲口后,相互吆喝着同时出发。到井边相互帮忙装好水,又欢笑着同时回家。水桶是铝制的,很大,一般都只装大半桶,加之路陡,牲口每走一步,桶里的水便有节奏的“咣砀”一下,七八副桶加上七八个铜铃,山路上便传出舒缓而欢快的“山乡曲”。我们几个跟在牲口后面,侃得带劲,常常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天冷,从桶里溢出的水会在桶底凝结成小冰棒,这便又成了我们的抢手货。虽然冰棒吮吸起来冷得让人发抖,但为了得到一个大冰棒,我们常常争抢得浑身是土。我们的友谊便在这争抢与摔打之中越积越厚,以至于今天当年的伙伴相聚时,谈论最多的话题仍是因争吃冰棒而引发的忍俊不禁的故事。
走进老家的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几棵硕大的老榆树,那盘错交叉的枝丫纠缠在一起,在半空随风摇曳着,如同欢迎远归的游子。说实在的,每每走过它,我都会在它们的身旁停留一会,思绪便也在沙沙的树叶声中飘回到儿时。
在我的记忆深处,老家的村口曾经是一大片榆树林,这在榆中北山很多地方都是很少有的,因此,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是我们儿时快乐玩耍的“天堂”。
儿时,最快乐的莫过于捋榆钱。春天来临时,当其他树还沉浸在冬的酣睡中时,榆树的枝丫上已经簇生出密密麻麻的榆钱来,起先,榆钱如同芝麻粒大小,相互拥挤在一起,但过不了几天,它们便一个个伸展开来,圆圆的,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原本裸露的枝条此时也被榆钱密密地缠绕住,远远望去,如同一个个毛茸茸的绒条。只要有时间,我们一群小孩子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榆树林里,争相奔跑着,吆喝着,男孩子上树,女孩子则眼巴巴地扬头站在树下,等男孩子把榆钱连同树枝一起折断扔下来。每每有树枝扔到地上,那些女孩子便与上不了树的小孩子们争抢开去,一时间,孩子们的欢笑与纷飞的榆钱一起洒满整个榆树林。我们捋下的榆钱其实吃不了多少,更多的则是握在手里寻找乐趣而已。整个春天,在我们肆无忌惮地折腾下,榆树林里所有的榆树枝丫都张扬着,如同早起的懒女人蓬松的头发。然而,等榆钱脱落,树叶全部长出来后,整个榆树林还是那样翠绿地如同一把把大伞撑在老家的村口。少不更事,现在想起来,也真难为了它们。
对于榆钱,爷爷是有感情的。爷爷是从饥荒年代挺过来的,榆钱救过他们的命。爷爷说,那时村里吃的是“大锅饭”,一到春天便开始缺粮,因此,当村长的爷爷便组织村民到榆树林捋榆钱,用窖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在水里熬成糊状,再加上一把玉米面,掺和上一些野菜吃。爷爷说,好在当时村里人口少,多亏了那一大片榆树林,足够支撑村里的大人、小孩吃一个多月呢。爷爷每次讲这些“古经”时,神色都会凝重起来,那深邃的目光里饱含神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每次他路过榆树林,只要看到我们“糟蹋”榆树,他都会大声呵斥几声,直到我们一个个从树上出溜下来,欢笑着跑开。
我们爱去榆树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掏喜鹊窝。由于榆树林里的榆树大都长得高大,很多喜鹊便把窝搭在树杈上,一到夏天,小喜鹊在窝里“啾啾”的叫声总会撩得我们坐卧不安。喜鹊在家乡是信息鸟的化生,大人是不允许我们惊扰的,可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总是趁着大人到地里干活的空间,约上几个玩伴,悄悄爬上树,捉来小喜鹊把玩,任凭喜鹊爸爸和妈妈在头顶盘旋、哀叫。直到一次,当我们在树下给捉来的喜鹊洗澡时,恰巧被路过的爷爷撞见,他急急地告诫我们:喜鹊是有灵性的动物,谁伤害了它将来就娶不到媳妇了。看到爷爷一本正经的神态,我们几个都慌了,急忙将小喜鹊放回到喜鹊窝里,自此,再也不敢掏喜鹊窝了。直到今天,我们几个当时的玩伴在一起相聚,每每提到这件事时都开心不已。但不论怎么说,爷爷善意的谎言还是给榆树林里生活的喜鹊赢得了一份安宁。
榆树林遭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夏的一场雷雨中,由于雷击,整个榆树林竟然奇迹般地燃烧了起来,等雨停人们赶到榆树林时,榆树林已经成为了木炭林。那时爷爷还健在,我清晰地记得,在全村人的惊疑与叹息声中,爷爷粗糙的大手一遍遍抚摩着那些烧焦的树干,嘴里含糊不清念叨着:“活不了了,活不了了……”他神色无比的悲痛,眼睛里还浸满泪花。那次雷击,对于榆树林可谓是灭顶之灾,除了边缘地带的几棵树干被劈开没有燃烧外,其它的全烧死了。村里的人建议全部铲除,可爷爷却死活不肯,他找来工具,在村民的帮助下,用草绳扎住劈开的树干,外面用泥糊住,谁也不曾想到,就是爷爷这样简单地“外科手术”,那几棵榆树竟然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家乡的杏树,是唯一可以结果的树。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杏树带给我们的快乐从杏花落就开始了。小孩子们是馋嘴的,我们时常扒开树叶寻找豆子般大的杏子,迫不及待地在衣服上擦拭几下便丢到嘴里,咀嚼并感受那种酸涩的味道。我们也时常玩一种叫“孵小鸡”的游戏。不知道是谁告诉我们的,说刚成形的杏子的杏核能孵化出小鸡来,信以为真的我们便时常用棉花将杏核包裹住,小心地塞到耳朵里,期待着真能有一天看到“小鸡”来。在“孵小鸡”的那段日子,我们小孩子是最乖巧的,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路上,谁都不会轻易打闹,深怕弄坏了杏核孵化不出小鸡来。我们也时常聚在一起,小心翼翼地从耳朵里取出棉花包裹的杏核比对,一起讨论谁的颜色最深,谁的有可能孵化的最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小心呵护的杏核大都会颜色变黑,甚至会破裂,只有扔掉重新再来。如此三番,直到杏核固化后谁都没有看到预想中的“小鸡”时停手,单等第二年再开始这样的游戏。现在想来,也真是可笑,杏核孵化小鸡,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在儿时我们的眼中,那是如此神秘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但不论怎么说,杏核“孵小鸡”的游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那真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心的事,也许,这也正是散布杏核“孵小鸡”的游戏的人的初衷呢!
岁月悠悠,童年是难忘的,它是人生最单纯、最富有保留价值的一段时光,以至于在我今天的文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关于童年的每一段往事都是我感情的真诚流露。
第五篇:春落丹水情感散文
五月的丹水,草绿、树茂、叶翠。
小草,沐浴在春风阳光里,给大地送来了一片青绿,像是铺上了一床偌大的绿地毯。那满眼的绿,是那么鲜活、光亮。
沿河两岸,杨柳依依,纤细柔软的枝条上,先是挂满了谷黄色的叶葆,几场春雨过后,叶葆次第绽开,由谷黄、到浅黄、到浅绿、到深绿、最后变成浓绿的了。
满树稠密的叶子,微风吹过,“窸窸窣窣”吟唱着春之歌!
春来了,春落丹水了。
“3.18”国道穿街而过,把丹水北岸割裂成一分为二。南侧,成片的水田,印着蓝蓝的天空,碧水、蓝天相映成趣。
布谷鸟站在绿树枝头,“布谷——布谷——”的欢唱,青蛙潜在水田的田边地角,“呱呱——呱呱——”的应和。
大地一切都欣欣然。
远处,拽秧的人,熙熙攘攘。在近一点,那只弯角水牛在主人的吆喝下,正深翻着田地,犁铧过处,水波起伏,哗哗作响。近处,稻田里,蓄满了水。那只老黄牛,脊梁上的脖子处,套着额斗,听从后面主人使唤,两根缆绳绷得直直的,拉动着耖耙,搅动起一田春水,掀起一个又一个涟漪,向稻田的四周围荡漾开去。
水中倒影中的老黄牛、那个年轻的种田好把式,就如同行走在蓝天白云间。好一幅春景田园风光画面。诗一般的画意,光一般的世界。
稻田中的人们,用他们的一双双巧手织出了一幅绝妙的、无以伦比的、光鲜艳丽的锦缎。
只可惜,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雨,一夜之间,把这幅光鲜艳丽的锦缎撕裂的百孔千疮、惨不忍睹。
昔日丹水风景依旧,可仍在咆哮的丹水河如同脱缰的野马,踹的河道已面目全非。崎岖的乡村公路,已是千疮百孔,在前几日日夜抢修下,主干线已能保障小型车通行。随处可见的倒塌电线杆、孤零零的桥墩、沿河被淤泥覆盖的农田……
面对满目疮痍的场景,救援小分队来了,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运来了。
从他们一个个脸上,显现出的都是沉默、凝重的表情。
灾情就是命令,民兵应急小分队的队员来了、县、镇村组干部来了、公安民警来了、消防官兵也开过来了……
他们奔赴到了抗灾救灾第一线,那里最危险,那里最艰难,映入人们眼帘是共产党员身影。他们来到受灾严重的老魏家、洪超家。
“现在进行任务分工,覃兆敏带10人去老魏家、人武干事长奎带10人去洪超家。行动!”
老魏很客气的接纳了他们,并让他们帮助把茶厂楼顶的瓦揭下来,以后恢复重建还用得着。身材修长的胡学兵发挥身轻臂长的优势,爬上歪斜的房顶,其他人呈接力队形一块块运递。“哄”的一声,房梁断了,敦实的任云木反映迅速一把揪住了学兵,好险。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完成了危房排险。对面是哪个的“翻斗盒子”开的这么娴熟?从洪超家挖掘转运出来的泥沙已堆成一座小金字塔。
原来是高大魁梧的退伍军人向金娥。学兵去换他,他俩还打起了嘴仗,金娥说
“你哪有‘翻斗盒子’驾驶证?”。
面对两家房内约30立方的泥沙,房间空间有限,必须一锹一锹的撮,一撮一撮的转倒小拖车,一拖车一拖车的运至屋外。5位志愿者全部是“娘子军”,一点也不落于男队员们,铁锹就没离开过她们的手,倒还时不时的照顾兆敏
“您快去歇哈”。
平常难得做回超强体力活的金龙、俊鹏、董云、海涛、小姚,端撮其的水平还不赖,硬是让娘子军们没得伸腰停歇的时光。
“窗子被一巨石卡住了”,大力士的长奎、元坤、元茂不知使得啥绝招,半个多立方的石头硬是锹出来了。
人心齐力量大,被洪水冲进屋内的20多个过百斤的石头他们用洪水的力量又还了回去。总是默默无闻的杨基础,不愧为老兵,哪里最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天灾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安慰着受灾的千千万万百姓。一句暖人心的话:
“请别怕!我们来了,我们正行进在抗灾救灾得路上……”
现在时令虽然进入到了暮春,眼前这些人、这些事……不正是播撒春天的使者么?看着,想着,正应了春满人间、春落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