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

时间:2019-05-15 10:2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

第一篇: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

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1年,中国发起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

1994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为了支持《议程》的实施,同时还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这一伟大实践。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

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 可持续发展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需求性原则: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6)阶跃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第二篇:高中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复习——世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

东亚:1.20°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海南(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2.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玉山)

3.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大几字拐弯)、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4.50°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

5.蒙古:80°E-120°E、50°N附近

6.朝鲜半岛:35°N、125°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东南亚:1.10°S纬线穿过:松巴岛、帝汶岛

2.0°纬线穿过: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望加锡海峡、苏拉威西岛

3.10°N纬线穿过安达曼海、马来半岛、泰国湾、湄公河三角洲、南海、菲律宾群岛

4.20°N纬线穿过:孟加拉湾、缅甸、老挝、越南、北部湾

5.23°26′N穿过缅甸

6.100°E经线穿过:缅甸、泰国、泰国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印度洋7.110°E经线可从海口至加里曼丹岛西侧连线

8.120°经线穿过北回归线和台湾西侧交点、吕宋岛西侧、赤道和苏拉威西岛西北交点、松巴岛连线

重要地名位置: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南海、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太平洋、印度洋、东南亚11国及首都。元江-红河-河内;澜沧江-湄公河-中、缅、老、泰、柬、越-成象和金边;湄南河-曼谷;伊洛瓦底江-仰光

南亚:1.0°纬线穿过印度洋和马尔代夫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第三篇:《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意义

行政学院

思政1102班

0121119630215 辛云鹏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意义

今天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军事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战争已由原来的排兵布阵到现在的空地一体化,战争全然没有了前方与后方之称。当前,冷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力量组合,逐步形成与孙子时代相似的“多极”战略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孙子兵法》对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地暴露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缺陷和弱点,推动西方军事家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军事理论研究相对来说很活跃,出现了像鲁登道夫、哈特和富勒这样一些出色的人才。他们试图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那种火力决定一切的战场模式,从历史的教训中谋求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军事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西方军事理论工作者进行上述探索的实验场,尤其是二战以后几场局部战争,使西方国家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开始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进行总结和反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战争双方“皆无现实目标的盲目作战,不久就沦为一场毫无意义的、僵持不下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浩劫”。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再没有任何战争能像这次大战这样清楚地说明战略思想典型地落后于技术了。”为了改变军事理论的这种落后状况,他认真地研究《孙子兵法》,惊奇地发现:“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东西方战略观念出现融合互补趋势,《孙子兵法》对西方军事理论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美国学者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颂扬《孙子兵法》说:“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将很有价值。”美国另一学者胡伦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也推崇《孙子兵法》说,“中国孙子写出了最古老而闻名的军事著作”,并就《孙子兵法》中“多算胜,少算不胜”等观点发表议论说:“这说明直线和参谋问题,至少已经存在2500年之久了。”连美国资产阶级的学者都能够给予孙子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孙子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是何等的可观。而《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最近的就是海湾战争,《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的应有主要可以从以下面几个方面理解:

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美国伊拉战争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颇为稀奇。原本打算等最后通牒过了2天在进行比赛,但是突然通过卧底获悉萨达姆正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进行“斩首”行动。这次虽然没有炸着萨达姆,但是给了伊拉克的防空施设和部队指挥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毕竟萨达姆没办法一边开会,一边上前线查看。

二、先发制人 美国发动伊拉克之战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的军队。于是美国在这场战争的推进速度极快,战争第二天,美国装甲部队就长驱直入,不到半月就拿下了巴格达。

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意思是说打仗第一要比拼谋略,其次要比拼外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为了轻而易举的进入巴格达,就先进行大规模的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认为没有威胁后,就用机动部队长驱直入。最经典的一笔是到了巴格达城外后,成功的策反了共和国卫队的总司令,以至于出动直升飞机,把共和国卫队司令接到了直升机上面运回航空母舰,使共和国卫队解体,从而轻松的进入巴格达。在外交上,美国早就在战争开始前很久就已经做好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工作,使其同意驻军,甚至直接从科威特边境进入。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媒体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有一篇题目为“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的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孙子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

解放军的军事实力发展到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雄厚都要强大,我们不需要跟世界上的军事大国去全面的进行军事力量的竞赛,我们主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去发展我们自身的强项。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的军事技术有了非常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强项,就是我们的特色。有的学者做个研究报告:说中国的军事力量现在是世界第二。军事力量既要算硬实力更要算软实力,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论硬实力来说,应该说我们是打不过日本、美国的。我们最终就是胜利了,靠的什么?靠的是我们打的正义战争,我们有人民群众,有党的领导,有全体将士的精神、智慧,这些软实力,加上不断提升的硬实力才能打赢战争。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未来的战争,恐怕也不能简单的算算我有多少导弹、核潜艇,这些硬实力当然是基础,世界发展了我们也要发展,但是单纯的靠这些可以去简单计算的硬实力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军队的整体实力是片面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硬实力,对于我们解放军自身而言,是空前的,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那么我们所具有的这种实力,我们解放军现在所拥有的军事实力可以打赢任何对我国侵略、挑衅所引发的战争。只要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中央的英明的领导,有全军将士英勇作战的精神,再加上我们发展起来的雄厚实力,相信当今的人民解放军,一定能够担当起保卫我们祖国的神圣使命。信息化战争中,影响战争进程的因素更为复杂,战场情况变化更为迅速,双方斗智斗勇的军事技术平台更高,指挥员若没有满腹韬略则难以夺得战争的主动权。毋庸置疑,只有系统掌握孙子的思想体系,才能增强我们的谋略运筹能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本领。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兵学,主流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权谋”文化。当我们沉浸于谋略大国、“足智多谋”的时候,现代谋略已进入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时代。在西方社会的智囊团、思想库为发展军备、打赢战争乃至为国家内政外交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们的军事决策乃至战争决策还没有充分利用咨询机构,特别是民间咨询机构的智慧。当我们面临纷纭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研究对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行信息化建设、抓紧军事斗准备时,常常需要能参善谋的高级智囊,如何发挥《孙子兵法》的谋略特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战争,任重而道远。

“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合法。”这启示我们,再好的兵法,如果只会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思考和运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仅无用反而有害。要很好地继承优秀军事文化遗产,关键是要结合现代战争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才能找到发展与创新的支点,让这本世界军事名著焕发新的青春。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摘要:可持续发展从提出到得到认同经历很多曲折和艰难,但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环境日益显著的变坏的情况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可持续发展。从忽视到重视不论是国家还是集体甚至个人,都一致认可并参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可见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及整个人类的有着不可衡量的重要性,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主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意义;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972年,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 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扒向一个新境界棗可持续发展的境地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国际所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88年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全体委员会的磋商会议期间,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磋商达成一个协议,即请联合国环境理事会讨论并对“可持续发展”一词的含义,草拟出可以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明。1981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的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棗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收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不可衡量,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发展的能力要求,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得经济科学发展,符合人类发展的需求和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获得长足发展。

首先,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因素,而不是物质因素。土地、能源和矿产等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下降了。据世界银行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发现,物质资产投入只能解释这些差异的不到30%,其余的70%以上直接或间接归因于知识、信息、教育、技术等无形因素。从国际上来年,资源开发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而知识开发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增长要快得多,如日本、新加坡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它们自然资源极其匮乏,但人力资本却非常丰富,因此经济发展就比较快。我国香港地区的发展更加说明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资源性产品需求弹性低,易受外部市场需求变化冲击的影响,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而知识发达地区则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其次,投资于开发知识资源的收益要大大高于投资于开发自然资源的收益。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知识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所致。改革开放初期,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还不是很大,大家都是吃大锅饭,都是集体经济,都限于体制而发展水平有限,甚至某些西部地区省份的人均GDP还高于个别东部地区省份人均GDP。但是,至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拉大,这是有目共睹的。就资源来说,西部无论是水资源、矿产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等总量都优于东部地区,是什么原因使得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于东部呢?首先,是交通,西部处于内陆,地形多崎岖不平,交通不便;而东部多平原,临海,交通便利,信息流通快,技术传播快,知识发展优于西部。拿青海和福建两省对比可知:1998年福建综合知识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而青海则居第29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差距十分明显。由此可见,投资自然资源是不可能有优势的,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西部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知识资源的匮乏,并且对现有知识资源利用不足。因此,西部开发的方向应从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使知识要素成为加快西部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要保证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还要求环境的到保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人类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提高人类生活幸福感。

三、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目前人类总人口已超过亿,这是一个有点恐怖的数字!为什么呢?每个人要生存下去,首先必须有足够的食物,还要衣物,以及因为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需求而需要的各类资源等,这是一个不可衡量的数据,它一直在增大,却没有一个限制,当然也很难去限制。而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为时未晚的补救,首先我们必须得控制人口,否则地球将不堪重负;人口得到控制,资源的消耗自然会在量上有所限制。接下来就是如何真正的使资源足够当代人的发展又不会影响后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这块就得着力于知识技术的发展,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污染;做好以上两点,自然能够保护好环境,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经济良性循环的社会环境。

当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止这些,笔者只是依据一些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大概的论述。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出路,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它,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大学生对于国防的意义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在我们这座高考录取率较高的上海大都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数量较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征集部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从地方大学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目前我军官兵的文化结构大体是1/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占近2/3,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文化。这和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结构2/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1/3为高中文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征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

上个世纪大学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是紧缺资源,得按计划分配,本世纪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每年招生数量从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军事训练来实施,以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大学生军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培养国家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学生军训能够奠定后备兵员的思想根本。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多年来的军训实践证明,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5]佚名.试论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军训能够打牢后备兵员的军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校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要进行短期的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这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他几种形式,但对于学生,由于受上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在校就读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第三,学生军训能够提高后备兵员的综合素质。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高科技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大、中、专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性地摆上了议事日程。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之举”。学生军训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学生军事训练是站在全局上进行的战略部署。

从建国到今天,现役部队由550万人精简到230万,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是国家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我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认真履行好国防职能,搞好学生军训工作,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服好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国防才能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其次,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的重点不是一般群众,而是科学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其他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这在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预备役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前苏联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普遍实行军训.训练时间一般为360—450小时.毕业前进行一个月的野营,并进行考试,合格者授予预备役少尉或中尉军衔;美国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设有52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考试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印度则通过国民学兵团对3—26岁的大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越南政府规定初中以上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每周训练2小时,科目为军人基础训练和专业分队训练,毕业前,利用假期组织1—3个月的集训.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即高技术战争,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0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都是高技术兵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威力的演示场.一117型隐形战斗轰炸机,“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多种新式坦克,战车,大炮,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卫星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系统,高智能监视,4指挥系统等,更使人眼花缭乱.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无可非议地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不管多么先进的高精尖武器,若无人精通使用,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各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战争是国力和军力的抗衡,但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就拿当年的两伊战争来说,它们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换来了大量现代化兵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文化、精神特别是军事素质很差,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兵器,结果仓库里堆积着大量“蛙-7”、“飞毛腿-B”等先进的导弹,而战场上士兵使用的却只是手榴弹、燃烧瓶。反之,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致胜的原因在于它既有先进武器,又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据资料显示,美军的军官有98%是大学毕业生,普通士兵中有98%是高中毕业生,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征集的二十多万预备役人员80%~90%是专业技术人员。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学生属于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明显地展示了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特征,接受能力强、思想敏锐、勤于思考、积极进取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加之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抨击时弊、患得患失、理想消退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不利于培养四有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党的建设事业的成败,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对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呢?我们又该如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而且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应当是爱国的先锋。

其次,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俄、中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事实上反映着四国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是一次四个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的碰撞和角力。四国政府的每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都值得我们细细地揣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整个形势的转折。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就是说,国防现代化建设靠科技,而科技进步靠人才。大学生就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因此,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大学生都是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的丰富资源。

所谓信息化战争,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指挥使他的三个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要求国防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

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

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第四,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胡锦涛主席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还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中,科学技术也扮演着月亮来越重要的角色。军事高技术,只建立在现代科技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它分为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往往可以达到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新精神、一味只知抱残守缺,就如同湖泊没有了水源,成为一滩死水,渐渐发黑发臭,最终干涸消失。青年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动脑筋,努力创新,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拥军优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的军民共建,拥护党和国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振兴国防的政策和措施。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现代战争要求国防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动员储备由“先行”向“潜性”转变,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成功的国防动员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

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以这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必要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

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能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通过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对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一项考验。当代大学生对教科书似的知识灌输已经麻木,这样做不但会毫无效果,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

我认为,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开阔思路,不能将国防教育狭义的定性为就是军事教育,就是军事斗争,这些都只是国防教育的最表观体现,然而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教育手段,比如让同学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了解国家间的所谓的汇率战争,了解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种种限制,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失利,钓鱼岛事件背后的较量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军事问题,但本质上都是国防问题,因为这都是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戒备,他们自己稍有吃亏就会压榨中国,剥削中国,刁难中国;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自身也存在各种问题,管理体制的弊端,监管和法律的不到位,这些问题如果可以细致的、明确的让一个大学生弄明白,并让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国防教育了,因为未来的战场不一定有飞机坦克,可能就是几个谈判,几个文件,或许一场经济危机就把一个国家摧毁了,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对外国剥削我们的花样及我们自身的弊端都看不清,又如何在以后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以上问题每年都会出现,每一次对它们的深入解读,都是持久的国防教育的方法。

下载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复习: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 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还是充实,还是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

    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虎林高中 2011届( )高三学年联考试题(地理学科) 密山一中 命题人:孟繁廷 审核人:周显恩、陈杰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1.5分,共计......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系别:数计系班级:姓名:王文科学号: 10数本班201002014062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意义 摘要:生态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经......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讲解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实......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作用讲解

    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随着能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加剧,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引发了人们忧患意识,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是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9-98)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___@58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制......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合集五篇)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结果,它对人类有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利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正在以......

    写字对于小学教育的意义

    写字对于小学教育的意义 现在少不中小学生写字不规范,字体潦草,难以辩认。造成如此低劣写字水平的原因主要是不重视写字教学。据报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乃至文科大学,都把习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