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

时间:2019-05-12 12: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

第一篇: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

儿童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儿童自己就是儿童画大师!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真实的写照。涂涂、画画、看看、说说、想想、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绘画可以;争化儿童心灵

绘画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绘画,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把见到的有趣的事、人物、动物、环境、大自然用手中的画笔,以不同的绘画内容,如:漫画、人物画、山水画、静 物、科幻画等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儿童画画儿本身是玩,是游戏、是发泄、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调节、是儿童比较高级的复杂情感动机的展现,通过这些展现。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在社会中感受人造物美。通过观察让孩子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成为牛活的主人,从而使孩子受到情感和艺术的教育,达到培 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情趣。如杨辉小朋友画的两幅画。第一幅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玩电子游戏,墙上的钟表正指晚上12点,地上扔着书 包,书包露出考试卷,卷纸上二批写个“0”;第二幅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围坐手握红缨枪的老爷爷在训:革命故事的情景。小作者绘画的表现,揭示了某小朋友不爱学习,迷沉于电子游戏不良习惯,也表达要求小朋友们远离电子游戏的必要性。通过绘画要求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决心告别不良恶习,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的良好风气。一幅画,往往会让孩子们在满意和高兴中识别真、善、美或假、恶、丑。孩子们通过画画儿,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净化,在道德行为上得到规范。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习绘画,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我们的绘画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分析比较出物体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观察,才会大量的搜集素材,扩大视野,丰富想像力。培养他们眼、脑、手综合适用的能力。通过观察去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引导孩子乐意观察。把孩子带到美好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和美的事物,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启发孩子去观察、思考、创造,用美鼓动孩子的活动热情。在培养孩子的观察中,要帮助他们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和任务。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观察对象,只有有趣的命题,才能真正调动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在培养孩子观察中,我们要注入一些观察方 法,如何比较观察,学习追踪观察,典型特征观察,按顺序观察,帮助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提高。要培养孩子观察的细致性,通过对细小部分的观察,描绘画面形象,生动真实。还要培养孩子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户外活动会使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在复杂的环境中专 心作画。孩子们要按照选定的目标,选择好位置,静心坐着观察,思考作画,才能对有价值的素材进行联想创作绘画。所以要使孩子练习好观察的基本功。

三、学绘画,要发挥儿童的创造能力

孩子们在画画时,本身就是一种创作,通过对环境事物的观察,把身边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充分发挥想像能力,以非常兴奋的心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边画边说进入角色,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创造力、想像力、征服力在绘画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激发创造欲,树立信心,培养创造的能力,使身心行到健康的发展。要孩子们自主的、快乐的、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创造力的从绘画中体现出来。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对自己的能力不能作出评价,在他自己画完画以后,不仅陶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和赞美肯定之中,更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表扬的迫切希望得到满足,会使 孩子增加自己的愉快感,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孩子会象被点燃的柴火一样,越烧越旺,使绘画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主动、灵活,信心十足,其想像力、创造力惊人。

孩子们对观察到的素材要进行整理、加工,整理加工就是“创作”。创作绘画内容就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知识贫乏的孩子是很难进行新颖的创作活动,多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给孩子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索事物的机会。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画画儿,孩子每天都会看到周围的世界,如果不加以提醒、引 导他们的观察,他可能视而不见,并不注意观察物象的形体,色彩等变化。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他的注意力。那么他在绘画创作的能力—卜便会提高。所 以通过感官丰富孩子的知识是发展孩子绘画才能的有效方法。便于用胳膊和身体一块儿来画,只婴孩子想画,不失去信心,就一定会画好画,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是必要的。

四、绘画可以增加儿童的求知欲望

绘画是智慧的艺术,创作一幅好的作品,没有一定的知识是难以估到的,即使有很好的素材,我们的眼晴睁的再大,脑子空空如洗也是白废,难以燃起智慧的火花,难以找到灵感和创作的表现手法,更别说画出使人高兴,让人难以忘怀的好作品。知识面越宽,画出的作品就越有深度。比如我们要画一幅“探寻宇宙的密秘”,就 需要平时积累宇宙太空方面的知识,对宇宙那神奇的奥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探究的精神,才会使你脑海里的“知识内存”越来越大。正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才会使你 在创造中,在苦思冥想之际,发挥才能,创造出一幅理想的作品。如果你没有宇宙的知识,你就不可能画一幅很理想的作品,要想搞好创造,知识积累在绘画创作中有多么重要。当孩子们用知识积累真正在绘画中得到应用时,就能燃起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

处于伟大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美术被公认为是对儿童创新意识培养具有效的方法之一。绘画是影响儿童创新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探究适应新时代的绘画教育方法。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加良好的形象和发展。美术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有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一定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最 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不做画家不做美术老师,学美术干吗?其实,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才,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 画家,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无论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

美术教育有特定的内容与意义。它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世界里;有造型美、色彩美;有大自然的美、人们劳动创造的美。这一切会使儿童获得美的感受。儿童美感的产生 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所以美术能发展儿童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

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因为它是“视觉艺术”,能使得儿童脑、眼、手并用,因而它能促进身心的成长发育。美术活动也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利于发挥儿童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旨在育人;它不单纯是为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创造型的新人。让六岁之前的孩子多画意愿画对智力发展有益:(1)丰富想象。3岁孩子的想象水平较低,创造性的成分很少。当孩子长到4~5岁,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想象有了一定的创造成分,表现出更多的喜欢画意愿画。在绘画中通过自己的构思、描述来夸大主题,内容上也不仅仅反映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能表现离现实生活稍远的事 物。为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的保护,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地自由和机会,鼓励孩子去发挥这种能力,允许孩子大胆地去探索这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2)陶冶性格。绘画的过程,孩子利用色彩和造型来描绘周围美好的事物,通过描绘,表达孩子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激发起孩子勤学好问、积极愉快的情绪。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以引导他通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鼓励他讲述自己的作品,训练他大胆地表达的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 格。而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则让他通过绘画活动集中注意力,要求他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绘画,培养他自我控制的能力。

(3)培养情感。孩子在有情节的意愿画中,需要构思好与坏,美与丑的形象,在手法上要运用色彩、造型去表现。如孩子常把美的形象用较鲜艳的红、粉色涂染,而对丑的形象多用较暗的黑、灰、棕等色。从形象上看,常把好的形象画得很大,把坏的形象画得小。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爱憎的情感和是非观念。比如:某一 位孩子,画一个小人拿一个小苹果,旁边画一个大人拿一个大苹果。画毕他说:“小人是我,应吃小苹果,大苹果给妈妈吃”。反映出尊敬长辈和谦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感。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实验一种均衡地运用整个大脑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绘画活动能起到协调大脑平衡的作用,形象思维的增强,能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少儿通过早期绘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百分之三十。绘画是手、眼、脑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一种智能活动。通过绘画训练可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使他们能动地领悟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美。

少儿绘画介于游戏与心理表象之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小手要不停地运动,手部肌肉也得到了极好地锻炼,使他们动作准确灵活。因此,孩子爱画画是件好事,绘画活动对开发儿童智力的潜能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培养非智力因素来看,绘画活动可使他们成为乐观、进取、大方和心里蕴藏丰富情感的孩子。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儿童对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蓬莱路幼儿园 邬健瑾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将是以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它需要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而幼儿时期的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最佳手段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关键之一在于成人给予幼儿作品的评价态度。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想象力。反之,则使幼儿的情绪沮丧,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有的家长为让孩子 画像一样东西,会让孩子画十遍、二十遍,乃至更多遍。家长的这种片面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绘画和创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 聪明,画得比别人好,画得跟老师像,急于求成,没有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种评价态度会使孩子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努力按家长要求、意愿去做,往往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另一种孩子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以致丧失信心。害怕再尝试,于是宁可放弃,以免做不好,这些偏重孩子 的绘画结果,偏重孩子的绘画技巧的评价,不自觉地将幼儿童话般的思维和灵性扼杀在摇篮里,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课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如何提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探讨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和途径。2.研究内容:

1)了解家长评价幼儿绘画的现状。2)制定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原则。

3)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与途径。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了解家长评价幼儿绘画的现状。

2)通过教育经验交流、座谈、观摩活动、实例分析、经验互授等引导正确评价幼儿绘画。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一)调查研究

我们对刚人园的小班30名幼儿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 1.幼儿平时在家喜欢涂涂画画的占88,2% 2.平时注重收藏幼儿作品的占12% 3.当孩子画完后,倾听幼儿讲述的占18% 4.参与指导孩子绘画游戏活动的占21.2%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放任型的家长态度是让孩子自由发展,看了画纸后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严厉型的家长要求较高,看到孩子画得不好就会当众批评。攀比型的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画与别的孩子的画进行比较,指出自己孩子的不好地方。而民主型的家长善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孩子。大部分家长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 理发展特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让孩子与自己步调一致,以自己的希望值来评价孩子,这对孩子的个性和成长都没有好处,这种只重孩子绘画结果,而忽视其绘画过程的做法,也说明了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急于求成。(二)制订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原则

幼儿年龄小,知识贫乏,对于自身的言行、表现的作品,往往缺乏评价能力。一般,幼儿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人多依从于成人。因此,成人对幼儿作品的正确评价具有决定性作用。1,鼓励性原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喜欢鼓励,不喜欢抑阻。愈鼓励他愈喜欢学习:愈喜欢学习,经验愈丰富,学习的能力发展得愈大,愈容易学会,做事的信心就愈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如:婷婷的绘画能力在班中是中等水平,而且她又很胆小。老师和妈妈都鼓励她大胆地画,最后婷婷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地兴趣,越画 越好。2.合作性原则

幼儿在绘画时有时需要成人的参与和引导。成人要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了解幼儿想画什么、怎么画,并在关键时候进行引导,使幼儿不断地丰富画画,获取成功。如:成人看完孩子的画后可以问问他画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还可以添些什么等等。又如: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画,你画太阳,我添光芒。你画屋 顶,我造围墙等。3.尊重性原则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是幼儿主体性的表现。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自由自在地在画纸上表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此得到了发展。成人要尊重孩子的这一发展,尊重孩子的想象力,承认孩子的作品。(三)实践指导

1.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评价态度。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成败,因此要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首要。我们通过“导、研、看”三个字来做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这项工作。

“导”,通过<蓬幼月报)、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各年龄段幼儿的绘画特点和表现方法,展出部分幼儿作品及以老师对它的评析,与家长交谈 孩子在园的绘画活动情况,引导家长能了解和理解孩子的画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即使完全不理解孩子的画,也请表示共鸣和羡慕。因为家长对待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家长对幼儿采用肯定、鼓励的方法,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有自信心。引导的家长多以鼓励的口吻评幼儿作品。“研”,在特邀请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我们将不同阶层家长组织起来,根据需要开设讲座、个别幼儿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幼儿绘画作品评价会等互相探讨,用正确的态度、赞许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幼儿的作品。

“看”,根据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织织的观摩美术活动,家长通过参加活动,使家长亲眼目睹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织织引导和对孩子作品评价的态度和方法,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绘画特点及绘画过程,对提高家长的评价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绘画活动,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评价能力。通过家长积极参与园内和园外幼儿的绘画过程,从而使家长在实践中提高正确的评价能力。(1)绘画日记

为了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特地开设了每月一次的绘画日记活动。每月下旬把纸发给幼儿,让幼儿在家里画一幅画,并要求家长让幼儿自由想象,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画好后,向家长讲述画的内容,由家长记录在画纸的背面,幼儿再将画纸带回幼儿园,在学期末组织幼儿绘画日记展览和比赛,由于家长的共同参与,绘画日记的画面更整洁,内容更丰富,幼儿讲述内容也更充实,想象力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有了提高,老师和家长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兴趣、需求、情感,改变了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2)收集作品

要求家长能积极配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作品袋,收集幼儿每一幅的作品,从一幅一幅的作品中家长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还将幼儿的作品装在镜框中在家庭居室中做为一种布置,使孩子的积极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3)举办画展

我们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操场上布置了幼儿作品的展览区,幼儿可将自己的作品,由家长帮助装裱后在展览区中展出,有时家长拿到孩子的画纸时也许并不在意,而当孩子拉着他们的手参观画展时,家长会惊奇的发现,孩子的画展是与众不同的,他有他的个性和风格。(4)亲子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当家长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时,孩子会欢口乎雀跃。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而且使家长在轻松愉快、相互协作的环境中来评价幼儿,在组织陶艺、布艺的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并将作品烧制好了后作为工艺品陈列出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适合家庭的亲 子游戏,如剪贴组合法、相互补充法、对称倒画法,这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对孩子的思维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家长在参与中评价能力也提高了。

四、效果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家长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能以正确的态度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从第二次的问卷调查中可发现: 1.幼儿平时在家喜欢涂涂画画的占93.4% 2.平时注重收藏幼儿作品的占88.2% 3,当孩子画完后,倾听幼儿讲述的占90.6% 4.参与指导孩子绘画游戏活动的占73.6%

我们就前后两次家长对幼儿作品评价态度研究作了比较分析 由此说明家长对幼儿作品评价态度研究前后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从结果可看出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对待幼儿作品的态度也转变了,幼儿更喜欢画画了,家长能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评定幼儿,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技能也随之提高了。有一次谢辰妈妈对我说,她看见谢辰画了一个人,都涂上了蓝色的脸,刚要责备她,可她想到了先问问孩子,结果孩子的回答是“一次妈妈生气时候的脸,就是蓝蓝的”多么稚嫩的话语,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好妈妈没有责备她。又如:煜煜的爸爸为她重新布置了儿童房,儿童房的墙壁上就是用孩子的图画作品来装扮的,每当家中来客人时总要参观一下煜煜的房间并对孩 子的画赞口不绝,在大家的称赞声中煜煜的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喜欢画画了,画也越来越画得好了。

五、我们的思考:

1.幼儿年龄小,缺乏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能力,一般幼儿大多依从于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的鼓励,对他们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不宜过分挑剔,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幼儿,更要尽可能发现其优点,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家长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老师要善于做好沟通工作,改变家长的评价观念,充分鼓励幼儿积极表现,树立儿童的自信心。

涂涂、画画、看看、说说、想想、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绘画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表达出来的。孩子们在画画时,本身就是一种创作,通过对环境事物的观察,把身边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充分发挥想像能力,以非常兴奋的心情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创造力、想像力、征服力在绘画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同时帮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要孩子们自主的、快乐的、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创造力的从绘画中体现出来。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对自己的能力不能作出评价,在他自己画完画以后,不仅陶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和赞美肯定之中,更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表扬的迫切希望得到满足,绘画是智慧的艺术。使孩子增加自己的愉快感,使绘画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主动、灵活,信心十 足,其想像力、创造力惊人。知识面越宽,画出的作品就越有深度。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不做画家不做美术老师,学美术干吗?其实,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 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六岁之前的孩子多画意愿画对智力发展有益:

(1)丰富想象(2)陶冶性格。(3)培养情感。在绘画活动中,小手要不停地运动,手部肌肉也得到了极好地锻炼,使他们动作准确灵活。

第二篇:怎么引导孩子绘画

怎么引导孩子绘画?

从小孩3、4岁开始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忧,总是很纠结不知道给孩子报一些,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话题就成了一个热门。那么怎么样引导更好呢?那就来教你几招,我觉得创意绘画是一个首选,从握笔、脑思维,手脑结合,五维并用,利用 “定点构图”法,来引导孩子作画,教学内容简明、易懂、易学,在孩子的行为动作和大脑思维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增加情景互现、增强情感体验。创意绘画,将创意融在绘画中,集合孩子的思维、想象、多感体验、情感表达为一体,借助童话故事、韵语儿歌、思维游戏、儿童手脑操、手脑潜能音乐等拓展情境,在平面创意的基础上更增加了立体创意。用绘画中的创意来启迪孩子想象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开发,全脑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创意绘画特点:

1、“体验”绘画:让孩子亲自尝试可以让孩子直接接触,亲自去感受和体会绘画的快乐!

2、“有声”绘画:将图片片尾动漫的把无声的变为有声的。

3、“动”画:以手脑操、手脑潜能音乐为导入,动手动脑,眼、耳、口、手、脑五维并用,将“坐”画变成“动”画。

4、“多元智能”绘画:利用思维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将传统的“技术”绘画变成“多元智能”绘画。

5、“创想式”绘画:遵循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的爱因斯坦名言,激活孩子无限想象的右脑,将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模仿式”绘画变成在同样的课堂不同体验和感受下而各具风格的“创想式”绘画。

6、“立体”绘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特点,将大自然中的材料运用到绘画中来。将传统的“平面”绘画变成源于大自然的“立体”绘画。

7、“情商”绘画:遵循“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原则,利用三位一体(STP)教学模式、绿色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传统的 “说教”绘画变成个性无限发展的“情商”绘画。

第三篇:《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意义

行政学院

思政1102班

0121119630215 辛云鹏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意义

今天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军事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战争已由原来的排兵布阵到现在的空地一体化,战争全然没有了前方与后方之称。当前,冷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力量组合,逐步形成与孙子时代相似的“多极”战略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孙子的重战和慎战思想,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人们认识多极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孙子兵法》对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情地暴露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缺陷和弱点,推动西方军事家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军事理论研究相对来说很活跃,出现了像鲁登道夫、哈特和富勒这样一些出色的人才。他们试图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那种火力决定一切的战场模式,从历史的教训中谋求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军事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西方军事理论工作者进行上述探索的实验场,尤其是二战以后几场局部战争,使西方国家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开始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进行总结和反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战争双方“皆无现实目标的盲目作战,不久就沦为一场毫无意义的、僵持不下的、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浩劫”。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再没有任何战争能像这次大战这样清楚地说明战略思想典型地落后于技术了。”为了改变军事理论的这种落后状况,他认真地研究《孙子兵法》,惊奇地发现:“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时期,东西方战略观念出现融合互补趋势,《孙子兵法》对西方军事理论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美国学者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颂扬《孙子兵法》说:“今日,虽然战车已经过时,武器已经改变,但是,运用《孙子兵法》思想,就不会战败。今日的军事指挥者和现代经理们,仔细研究这本名著,仍将很有价值。”美国另一学者胡伦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也推崇《孙子兵法》说,“中国孙子写出了最古老而闻名的军事著作”,并就《孙子兵法》中“多算胜,少算不胜”等观点发表议论说:“这说明直线和参谋问题,至少已经存在2500年之久了。”连美国资产阶级的学者都能够给予孙子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孙子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是何等的可观。而《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最近的就是海湾战争,《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的应有主要可以从以下面几个方面理解:

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美国伊拉战争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颇为稀奇。原本打算等最后通牒过了2天在进行比赛,但是突然通过卧底获悉萨达姆正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进行“斩首”行动。这次虽然没有炸着萨达姆,但是给了伊拉克的防空施设和部队指挥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毕竟萨达姆没办法一边开会,一边上前线查看。

二、先发制人 美国发动伊拉克之战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的军队。于是美国在这场战争的推进速度极快,战争第二天,美国装甲部队就长驱直入,不到半月就拿下了巴格达。

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意思是说打仗第一要比拼谋略,其次要比拼外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为了轻而易举的进入巴格达,就先进行大规模的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认为没有威胁后,就用机动部队长驱直入。最经典的一笔是到了巴格达城外后,成功的策反了共和国卫队的总司令,以至于出动直升飞机,把共和国卫队司令接到了直升机上面运回航空母舰,使共和国卫队解体,从而轻松的进入巴格达。在外交上,美国早就在战争开始前很久就已经做好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工作,使其同意驻军,甚至直接从科威特边境进入。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媒体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弗兰克斯是个熟读《孙子兵法》的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采用的许多战法都与孙子的思想相合,其中,孙子的“用间”思想不战而下巴格达之役堪称一绝。有一篇题目为“孙子出现在伊拉克战场”的法新社的文章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孙子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

解放军的军事实力发展到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雄厚都要强大,我们不需要跟世界上的军事大国去全面的进行军事力量的竞赛,我们主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去发展我们自身的强项。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的军事技术有了非常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强项,就是我们的特色。有的学者做个研究报告:说中国的军事力量现在是世界第二。军事力量既要算硬实力更要算软实力,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论硬实力来说,应该说我们是打不过日本、美国的。我们最终就是胜利了,靠的什么?靠的是我们打的正义战争,我们有人民群众,有党的领导,有全体将士的精神、智慧,这些软实力,加上不断提升的硬实力才能打赢战争。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未来的战争,恐怕也不能简单的算算我有多少导弹、核潜艇,这些硬实力当然是基础,世界发展了我们也要发展,但是单纯的靠这些可以去简单计算的硬实力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军队的整体实力是片面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硬实力,对于我们解放军自身而言,是空前的,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那么我们所具有的这种实力,我们解放军现在所拥有的军事实力可以打赢任何对我国侵略、挑衅所引发的战争。只要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中央的英明的领导,有全军将士英勇作战的精神,再加上我们发展起来的雄厚实力,相信当今的人民解放军,一定能够担当起保卫我们祖国的神圣使命。信息化战争中,影响战争进程的因素更为复杂,战场情况变化更为迅速,双方斗智斗勇的军事技术平台更高,指挥员若没有满腹韬略则难以夺得战争的主动权。毋庸置疑,只有系统掌握孙子的思想体系,才能增强我们的谋略运筹能力,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本领。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兵学,主流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权谋”文化。当我们沉浸于谋略大国、“足智多谋”的时候,现代谋略已进入工程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时代。在西方社会的智囊团、思想库为发展军备、打赢战争乃至为国家内政外交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们的军事决策乃至战争决策还没有充分利用咨询机构,特别是民间咨询机构的智慧。当我们面临纷纭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研究对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行信息化建设、抓紧军事斗准备时,常常需要能参善谋的高级智囊,如何发挥《孙子兵法》的谋略特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战争,任重而道远。

“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合法。”这启示我们,再好的兵法,如果只会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思考和运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仅无用反而有害。要很好地继承优秀军事文化遗产,关键是要结合现代战争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才能找到发展与创新的支点,让这本世界军事名著焕发新的青春。

第四篇:如何指导孩子绘画创作

如何指导孩子绘画创作

一、取材“ 小”一点。

孩子天生就具有及强的概括能力,他们的笔下可以让繁杂的东西变的简洁和明白,也可以让简单的东西变的丰富和具体。鼓励孩子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捕捉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细节,它不一定要有什么深刻的主题,但一定要生动真实而有情趣,如孩子们画的“老师生气了”“妈妈给我梳头”等题材。

二、形象“大”一点。

形象尽量要画大一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许多孩子都把形象画的很小,零零散散地摆在画面上,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画面显得平板、单调,要鼓励孩子尽量画大一点,即使大的变了形也比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画面要好的多。

三、构图“满”一点。

鼓励孩子将内容画多一点,构图尽量饱满,前后层次丰富,表现出孩子五彩斑斓、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

四、比例“变”一点。

绘画不同于摄影,不是生活的照搬和复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放大和缩小物体的比例,认为美的地方可以放大,不重要的地方可以缩小,有时可能人比房子还高,蜻蜓比长颈鹿还大,这样的画出的画面可能不符和生活的真实,但更符合艺术的真实,也更有情趣。

五、造型“异”一点。

不要太多考虑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子,鼓励孩子们大胆的造型,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张冠李戴、可以异想天开,还可以移花接木,塑造出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形象,每个孩子笔下的小鸟都是不同的,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中造型不同的小鸟。

六、表现“新”一点。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采取多种综合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力求独特。表现内容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鼓励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一切界限,消除时间差,将远古和现代、白天和夜晚等不同时间里的特有现象或事物综合在一起,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空间上打破天上地下、水面陆地等一切空间限制,让学生重新构筑一个新的理想的世界。

七、色彩“怪”一点。

自然界的色彩丰富多姿,变化无穷,但如果按照真实的色彩来表现对象就不一定很美,鼓励孩子按照画面的需求或根据自己的心情任意改变色彩,打破常理来涂色,把树叶涂成红色、紫色,人的脸部可以涂肉色,也可以涂黄色、蓝色,甚至半边红半边蓝。这样的涂色方法会使画面更有情趣,也更具个性。

儿童的绘画有着自己的特点: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这些特点直接体现儿童的思维。分析儿童思维和绘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绘画。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情况,结合儿童的绘画特点,来指导儿童学习绘画。

通过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儿童绘画特点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过程,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可以更直接地体察到其心灵轨迹。

透明儿童在绘画时,有很多的形象表现就象说话一样,总是想要说的清楚。在处理形象时想要画的全面。遇到被遮挡的情况,有时就用透明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多地表现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

俯视儿童在画比较大的场面时,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表现。很多的时候用了“鸟瞰”的方法。就像画一张比较具象的地图。这种方法有很强的示意性。

多视点有些时候儿童想把各个方向看到的形象表现在一张画中,采用的一种把很多视点看到的形象画在一幅画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视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结合问题。比如:画河的两岸;表现公路的两边;画一幅比较长的画。)适合形象求全而不被遮挡,是一种能够满足儿童求全需要的一种方法。也是对真实的空间关系缺乏认识的表现。参照在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时,邻近的形象参照比较多,整体的参照较少。注重局部的观察和感受。是整体把握能力、整体意识不强的表现。

水平根据水平视点的感受,水平线分割画面。追求形象与水平线的相对位置,表现不同的环境或远近关系采用的一种安排画面的一种方法。是处理形象与环境关系的较为简单的方法。

通过绘画中表现出的特性看儿童绘画特点

率真性很多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出诚实、坦率和真诚的特点。他们的真实与成人的客观写实不一样。客观的真实和逼真他们是做不到的。儿童绘画标准更侧重的是对不对,而不是象不象。孩子不断地表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状况,往往没有成人的伪装,而是自然流露。

求全性儿童绘画时,往往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及知道的、想到的或彼此无关的东西都拼凑罗列到画面上,直到画满为止;并且把从外部看不见的物体也画出来,画成各物体之间互不遮挡;这种求全性,还表现为宁肯让部分重叠出现,也不肯少画。如画侧面的人像也要画两只眼睛。求全性表现出了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求全性源于儿童对事物认识的渴求,源于儿童对世界认识的不完整性。

夸张性儿童在绘画时表现的夸张与感受特点和注意力有关。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感兴趣的形象上。在绘画时,有兴趣的形象和部位表现较大,相对具体,有夸张倾向。其它形象相对简单、概括。在色彩方面,一般是主观意向色彩和个人偏爱的色彩。特点是色彩强烈、明确。

抽象性不如实摹写客观物象及其许多特征,仅仅保留其最基本的形式。比如:儿童通常是用简单抽象的线条来描绘对象,画人像是抽掉了人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外貌的人物特征,仅保留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这种抽象性是儿童无意识的,力不从心的表现,是对描绘对象的简化和概括。

稚拙性所画物象简单粗糙,造型夸大或扭曲。表现为绘画形象与客观形象差距较大。如画人,常是头大身体小,眼睛和嘴巴画的显著,动作幅度夸大,这种稚拙性是儿童认识事物不完善,表现力不足决定的。

动态性指儿童喜欢画有趣的、活动的对象,不喜欢画静止状态的对象。比如:喜欢画各种动态的人、动物、车船、飞机等等。常常边画边说,模拟物象的声音,进入绘画中的角色,甚至忘掉自己。这种动态性,反应了儿童好奇好动,富于幻想的特点。

开放性所谓的开放性是指对儿童自身来讲约束少、定式少。思维开放、动作开放、绘画要素开放。给人无所不能的感觉,看起来真是“胆大妄为、异想天开”。

总之,儿童在绘画时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现办法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儿童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很多的客观造型因素还缺乏理解和认识。更不能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应不断地引导儿童观察感受周围的事物,扩大知识面。提高各种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让孩子在感受、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

儿童为什么要学画画?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在家到处乱涂乱画比较喜欢画画,于是找个地方让他学画,期望孩子以后在绘画方面有所出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家精力充沛,只顾看电视和玩耍,于是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免得荒废了孩子的时光。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比较调皮,担心空余的时间孩子在外面打闹,家里又无人照应到孩子,于是找个地方学习,既可以约束一下孩子,又多少能学到一点东西……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似乎都没有真正明白孩子学画的目的。

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最常强调的教学目标就是:敞开心灵,提高素质,教会绘画,培养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儿童画画,更主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在绘画中充分表现自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尤其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所以说培养孩子学画画是针对每一个孩子,而不仅仅是有绘画天赋的孩子。

例如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画,题目为《妈妈生气了》,画面表现的是爸爸躺在床上睡大觉,小朋友坐在地上摆弄玩具,房里摊得乱七八糟,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这情景很是生气,既气小朋友只顾玩耍不学习,又气爸爸只顾自己睡大觉而对孩子不闻不问。

通过画面作者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表现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因此说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幅作品后来在全国世纪之星儿童绘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由于其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局限,绘画成为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孩子们通过涂鸦,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此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先导。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应具有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具有天真、童稚。有的人不理解这些,用成人化的眼光看待儿童画,对儿童的画妄加评论,过份挑剔。常有家长在教孩子画画时说:“这东西画得一点都不象,应该这样画,应该照书上画,照老师的画”“这孩子尽瞎画,哪有把鱼画在天上的?”“这张画颜色涂得一点都不均匀,用的颜色也不对,人的脸哪有绿色的,难看死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儿童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再画!”反复的指责和否定,限制了儿童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儿童对画画产生畏缩情绪和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孩子失去对绘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注意对儿童绘画兴趣的培养,按儿童心理特征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表现内心想法。在辅导过程中多引导,多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其学画的积极性。例如:在故事创作绘画《龟兔赛跑》一课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改编故事内容和情节,在画画过程中进行辅导,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们从绘画的形式到内容都有各不相同的表现,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具体作品进行点评,让孩子相互交流,拓宽他们的思路,有的孩子一连画了三四张还要画,兴致很高。此外,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对画的好作品奖励评优,举办画展,网上发表……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进行肯定。其次,我们还要求家长对儿童画有个正确的认识,学会保管好孩子的绘画作品,在家庭教育中循循善诱,扩大孩子的思路和眼界,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陶冶美的情操。

如今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接触的新信息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语言能力强,思维能力发展快,加上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儿童往往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缺陷,只喜欢听表扬,当宠儿,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儿童成才除要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术教育培养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同时,绘画能促使儿童身体机能的成长和发育,通过绘画可以使儿童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平静愉悦,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总之,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来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第五篇:国学经典对于教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切实的教育意义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因此,在物欲横飞的今天,如何加强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国学经典的教育意义有哪几方面呢?

(一)可以提高道孩子的德修养,让品德观念深入人心

《易经》中说:“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有很高的品德,才能享受得了那些钱、名和利等”。反言之,就是没有很高品德人,即使得到了大量的钱、名和利,也享受不了多长时间。如今“厚德载物”早已成为清华大写的校训。

国不经典崇尚“先做人、后学艺”的教育理念,因此,古人的启蒙读书如《三字经》和《弟子规》均是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弟子规》的开篇就引用了《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话,即: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的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分八个章节阐述的。

国学经典中体现也道德修养高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学习,一个人只有有了良好品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古人读书时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所以,古时有“孟母三迁”。《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里例举几句经典句子,我们不妨管中窥豹,看看古人是如何阐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太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泰誓下》

【译文】树立有道德的榜样,要使德得以发展;除去罪恶的人和事,要从根本上做起。.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仁者无敌(仁慈的人是没有对立面的)《孟子》

(二)让孩子乐于孝悌,学会感恩

“孝”,是指对父母的关爱;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育,孝之文也”。以孝为根本,通过孝的教育,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道德培养中居于首要地位,为此,古代出现了两本著名的有关道德的小册子,即《孝经》和《二十四孝》。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什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呢?就是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敬老孝老的精神,把这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适应老年社会要求的新路子。为此,突出强调子女对父母及长辈的孝道,就显得格外重要。子女、晚辈不仅要承担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更要在精神上尊敬、体贴、关爱老人,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让他们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幸福和快乐。试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增广贤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韩诗外传》这样的句子,这样的道理,如果早早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我想,这个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三)让孩子们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如今的孩子娇生惯养,在祖辈父辈的精心呵护下,从不晓得关心他人,自然而然的生成了自私自利的缺点。责已之心责人,恕已之心恕人。——《增广贤文》。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将心比心,则整个社会再没有人际之间的明争暗斗、家庭矛盾、贫富悬殊;如果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那么国与国之间战争恐吓也将减少甚至消失,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社会就是个和谐、大一同的社会。因此学会互相理解宽容在当今世界对我们太重要了。

国学经典中传承理解宽恕的思想句句珠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厌恶的,不要施之于别人。孔子的学生仲弓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回答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施诸己而不愿,亦无施于人”。如果人人都自觉地按照“施诸己而不愿,亦无施于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那就不会有怨恨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社会就会出现和谐的局面。

(四)让孩子学生明是非,学会反省,知错能改

如今的孩子,学习被动,对于师长的关心与教育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反向为之。这就是因为孩子没学会辨是非,辨不清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自身的行为如何,没学会反省。国学经典当中教育人们辩是非、反省等方面的文章句子很多。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这也就是说做人必须明是非。

“知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要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标准,一条底线,也就是有羞耻心。它是一个人言行的底线,有羞耻心,他就会自律,自觉不做不道德的和会招致耻辱的事;在他做了错事的时候就会于心不安,努力去改正。有耻才能有所不为,才能自觉走上正道,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为,不可救药。所以知耻历来为中华文化所重视,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孟子则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知道了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接下来自然而然会知道“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李顒《二曲集》卷一)意思是首先检查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再从思想上检查自己错的原因。后悔以前的错误,截断再犯错误的根源。力求达到没有一个念头不纯,没有一点时间稍微松懈的程度才算罢休。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让我们怀着虔诚与敬仰,领着孩子们踏上读经之路,让经典伴随着他们成长,让孩子在醇厚的文化熏陶下,传承优秀的民族气质。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他在很多重要演讲中坦言:”我提倡孩子们读经典,是为了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确实,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在文化经典的教育下,中华大地涌现出不可胜数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皇汉武、毛泽东)科学家及文学家(郭沫若、鲁迅、老舍)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国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为之欢呼,为之兴奋;但在欣喜之余,我们教育者更应该感受到肩头责任的重大——祖国的持续性发展需要人才,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让儿童与经典同行,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在经典的熏陶下,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未来的英才。

我校从2006年建校伊始,就开始将国学教学纳入正轨教育教学中去,我也开始从事国学教学工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国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首先,我加强了专业理论学习,认真阅读研究了国学书籍《论语》、《中庸》、《大学》、《诗经》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注重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们经常轻松吟诵国学经典,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如仅在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这六字中就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还学习到如何为人处事;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过渡地照顾和宠爱,也使他们缺乏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的学习中,通过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汉代的黄香如何孝敬父亲,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逐步懂得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爱学习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讲礼貌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有的同学主动捡拾垃圾保护环境了、学习积极主动了„„我看到都会及时的给予表扬。通过学习强化我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注重发展学生能力。我努力从教育内容中挖掘出多种教育功能。如:分组对句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游戏“小小播音员”培养了学生自信、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鳄鱼吃人”游戏培养学生自救意识和互助意识;在《笠翁对韵》、《弟子规》的学习中还会经常遇到多音字,如:“见人恶、即内省”中就有两个多音字“恶”、“省”,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单独写出来学习,强化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对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扫除了一些障碍,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寻找多音字的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和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注重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弟子规》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阅读起来琅琅上口,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图使国学课堂兴趣盎然。在背诵方式上,我作了很多尝试,如:同桌互相背,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争做小小播音员(录制下来再让大家欣赏),放学路队边走边背,回家后给家长背诵等。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国学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学习国学更加有信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弟子规》、《笠翁对韵》还可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如在讲“凡出言、信为先”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你遇到过或听到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又如“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想一想,你在哪方面不如你的同伴,你该如何做?”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

针对国学课堂浩大的背诵任务,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也做了诸多尝试,如将“艾宾浩斯”的遗忘率曲线,用生动形象的方法,给学生讲道理,使学生知道了“用则进、不用则退”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培养记忆力的积极性;并采取以下具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一种是“猜句”比赛,即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老师将其中的几句藏起来,接下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猜出其中的几句,以激发学生对背诵的兴趣;另一种比赛是定时不定量,给学生三分钟背诵,能背多少背多少,在我的鼓励下,课堂上,许多同学都有很大进步,主动要求背诵。此外,当所学字句有些难时,老师会进行定量不定时的竞赛(分组进行),比赛气氛一出现,连最懒的学生也短时间内变得勤奋起来,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也能做到全神贯注。这样一来,大家都取得了超越自我的成绩,尽管最快的和最慢的学生所用时间相差悬殊,但大家都尝到了战胜自我的欢乐。

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重新认真学习新课标后,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方法的选择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自觉主动的参与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因此在课堂上注重游戏教学,运用“对句、接龙”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注意力,“藏宝”和“鳄鱼吃人”等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本学期又创编了“小小指挥家”和“烫手山芋”“复读机”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逐步的熟悉所学的内容;又以“藏句”、“小小播音员”等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此外她们还注重变换教学形式,时而讲故事、时而游戏、时而讲歇后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以上种种方法的尝试,引起了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五、运用多种复习形式、创新复习方式。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随着国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由于内容的不断增加,背诵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只是要孩子死记硬背,他们会失去兴趣。怎样使学生好学、乐学国学,如何有效地加强复习呢?我为此做了以下探索。

首先,我校每周各班都有一次20分钟的国学晨读时间,及时有效地复习所学内容,每天清晨,朗朗的国学诵读声响彻整个校园。

其次,我校每天的放学路队都齐声背诵国学内容。同学们迈着有力的步伐,整齐地背诵国学,校园内外都飘扬着诵读国学的稚嫩童声,充分地展示出我校学生的风采。背诵国学放学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第三,在校外实践课的途中,我们的学生也会背诵国学,他们的背诵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引来无数赞许的目光„„总之,我们抓住点滴时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使学生及时有效的复习国学的学习内容,还无形中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这给我以启发,能不能让学生在唱游中学习、复习呢?于是,我积极地找到了唱游版《三字经》、《千字文》,这些都是著名曲作家能为古文谱的曲,有东北民歌的风味。但我并没有将唱游急于用到教学中,因为我发现唱游版节奏简单、欢快,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时使用,会增加学习的难度,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很适合复习时使用,那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起初,我从二年级尝试使用。课前,当我打开录音时,学生们可能还有些在做小动作、小声说话。随着音乐渐渐响起,教室安静了下来,紧接着学生们已经跟着音乐开始唱了,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唱着,完全没有了原来复习背诵时不乐意的表情,而是专注地看着书,耳朵听着,嘴里跟唱着,其乐融融,将所学的内容都唱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我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复习的良策。

我将继续积极探讨借助音乐手段美化、深化、活化国学教学,进一步将古文与音乐(古典经典音乐)结合起来,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定期开展国学背诵比赛,每一学年我校都会举行一次全校的国学背诵比赛,两年多来,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提高的舞台,我校的国学背诵比赛日趋成熟起来,背诵形式也各种各样,有很大的创新,如2008、12月我校在多功能厅举办了主题为“诵读中华经典”的活动。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下,积极准备,认真排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她们纷纷设计了独具匠心的表演方式,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有的把国学融入运动中,有的把国学与音乐、讲解相结合,还有的把国学融入对抗赛当中,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国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经过两年多的国学学习,学生从课堂到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发生可喜的转变:学生更孝敬父母了;学生更懂礼貌了;学生在学习上更为主动好学;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的识字量也明显快速增长了„„我的教学也取得了一点进步,但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要全面的系统地掌握它,非一日之功,因此我还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总结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下载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对于国防的意义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

    国学经典对于教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切实的教育意义 刘岳辉 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是国家强盛之潜在力量,是国家之未来。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 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还是充实,还是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

    关于孩子绘画表达的一点心得

    关于孩子绘画表达的一点心得(上) 最近朋友们一起讨论孩子画画的问题,很有意思,比如孩子画画需不需要家长的示范。我个人对于孩子作画的想法是,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画......

    培养孩子的绘画天分

    培养孩子的绘画天分 我们家孩子很喜欢看绘本,但是我旁边好多朋友都说买绘本没什么太大必要。现在iPad特别多,觉得电子产品是不是能够取代绘本? 取代不了,就像电脑永远取代不了......

    供应商审核对于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供应商审核是提升供应商质量能力,稳定供应商关系,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的一种手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强,如何做好供应商管......

    沟通对于人力管理的意义

    沟通对于人力管理的意义 沟通简单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准确、有效的双向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就是指人们通过彼此交流思想,取得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的目......

    国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精选合集)

    国学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 榆次区张庆中学 王俐隽 ***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