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棕子优美随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临近了,各种口味、五花八门的棕子纷纷在市面上亮相,有素的、有荤的、有甜的、也有咸的,真是应有尽有。看着那一个个包裹得严实又小巧玲珑的棕子,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蜂蜜凉棕子,同时也勾起了我思乡的情怀。
在我的家乡,有一家美食餐馆,那是一家连锁店,叫永丰歧山面。里面售卖各种当地风味的美食,有歧山哨子面、油酥锅盔、凉皮、蜂蜜凉棕子…。。其中我最喜爱的当数这蜂蜜凉棕子。每年回国省亲,必和先生光顾这家餐馆,享受这道美食。
那里的蜂蜜凉棕子和我们常见的棕子形状不同,它是扁平的三角形。拆开那外面包着的一层层散发着清香的棕叶,显现在眼前的是如贵妃出浴般白净脂滑的棕子。那包棕子用的糯米选用的是上等糯米,煮得软硬适度,吃到口里芳香绵软、甜而不腻、沁人肺腑。吃时,淋上枣花蜂蜜,先用筷子夹一小块棕子,然后将其压扁,以便糯米粒浸润拌好的蜂蜜。
回想昔日坐在小店里临窗的座位,一边品尝甜美的棕子,一边跟先生漫无边际地闲聊,偶尔望望窗外熙来攘往的人群,那是何等的悠闲。我心想:如果我们能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俗累,这等生活岂不美哉?
第二篇:又到端午,想起儿时的棕子的散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五月节(即端午节)前几天,母亲都早早地准备好各种包粽子的东西:自己家的粘高梁米,粘小米,集上买的粘大米、粽叶等等。对于这些粘米,有时候会笼统地叫做粘米,因为做出饭来有粘性,如果拌上糖吃会特别的香甜。有的叫“饿儿米”——ne第一声,小时候以为是饿字,因为一闻到它的香味口水就流出来了,立马感觉饿了,想吃。后来才知道应该写作“糯米”。还有的称作叫江米,产于江南水乡的粘米,形状和大米差不多,但个更长一些,更白。包粽子的棕叶,小时候天真的以为只有南方才有,所以才有那股清香,水草的清香味。长大后才知道我们这苇塘也长有这种植物,只不过有些叶子小一些而已。每一次,母亲都要在集市上仔细挑选粽叶,要看大小,开关,色泽,然后还要讲上大半天的价格。小时往往心里埋怨母亲,认为母亲真的有些烦人,看好了就买呗,干嘛要耗上大半天的时间,在拥护的大集上,又热又饿。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的苦心,贫困的家境,让母亲不得不精打细算,分分计较。但她又想利用难得的节日让孩子们吃得更好一些,让生活更好一些。
小时候,对于节日的感觉,应该说更多的就是吃,能吃到更多好吃的,能吃得更饱一些。而对于课本上写的节日怎么来的,纪念的谁,才不关心那些东西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伤,一代人有一代人特别有的回忆,如果拿这些记忆与话题与现在孩子们交流,他们一定不会理解,因为他们没有这些切身的经历,又怎会体验到我们的感慨与当时的兴奋、忧伤?也许,这就是“代沟”。
母亲会提前几天把挑好的粽叶用水泡上备用,再把各种米用盆子泡好,然后在先一天早早摆在堂屋的炕桌上,一盆里炮着粽叶,另外几个盆子里泡着各种米。包粽子的时候,对门的二奶常常来帮忙,看着她们熟练地从水里捞起二到四张粽叶,先一张一张铺在桌上摆好,然后一齐拿起来,一手拿一边,在中间部打个回旋,形成那种漏斗状的锥体,接着用一只手捏住接合部位,另一只手则挥起泡好的米添到漏斗里,一边放水,一边还要用手撩上来些,利用水来把米沉淀得更结实一些。待米和边缘一平了,再把棕叶折回来,上面捏出三个角,用准备好的线绳系结实。母亲和二奶边聊边包,我在旁边只看见她们的双手灵巧地上下左右拿着棕叶飞舞,不一会一个就包好了。我也学着捞出粽叶,但笨拙的双手连两三片粽叶都铺不好,拿起来时不是合不到一起,就是上面的圈太大,粽叶脱了节;加上米后,米放得少,包起来却常常漏;最后虽然胡乱系上了,但个头小,样子丑;但看着自己亲手做成的劳动成果,还是别有一番乐趣。
母亲常常把粽子一个一个系成一大串,然后一圈圈地在大锅里摆好,加满水,父亲则在锅底架起劈柴(我们这里的方言,指那些树根、树干,用刀、镐劈成一块块、一条条的用来烧火。劈柴火特别硬,旺,一般过年过节、办事情使用),随着水慢慢升温,粽叶那特有的清香味也不断散发出来。粘米比较不容易熟,一锅的粽子,往往要烧上一晚上,经常我们馋得转着父母问:“啥时候好啊?”父亲则催促我们快去睡觉:“睡一觉儿明天早晨就能吃了。”于是,伴着哈拉子和无限的期待,我们极不情愿地睡觉了。
一觉醒来,当然粽子可以吃了。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不像现在各种零食这么多。能吃上粽子,那是天边的美味!母亲包的粽子,个特别大,而那时刚刚十多岁的我,一次就能吃五六个,父母经常一边爱怜地看见我狼吞虎吞,一边说:“另着急,粽子多着呢,别吃得太多,这粘米不好消化!”
第三篇:达子香优美散文
大连第三届蓝莓节在桂云花谢幕啦,今年又没见到老刘的身影。算起来,我已经一年多没看见啦,此时我想到家乡与蓝莓同科的一个灌木树种——达子香。
达子香,是四季分明的东北除针叶树种松树以外的仅有的冬夏长青树种,冬季的绿色,在阔叶林树丛中它是唯一,起码在我的家乡是这样,冰天雪地里,它依然苍绿,无声无息地隐于大山的背坡的树丛间。它,曾是游牧渔猎为生的女真人的崇拜树种,满族人秋天把绿叶采下来晾干,搓碎,作为祭祀香火用,所以家乡人给它取名字叫鞑子香。
老刘,刘世远先生,是千禧年从信用社的岗位上退休的,你不愿离开家乡,认为自己身板还干一气好的,就这么无谓的待下去?在当地农行民中,这正是硬实劳动力呀?你买了几只羊,到山上放牧。冬季,山上食草少,羊都爱奔绿色去,可鞑子香叶子不行,它含有一种不利于反刍动物消化的成分,防止被吃掉,保护自己。你看着,怕被羊误食了。
“革命人永远最年轻,好像那大松树冬夏长青……”这是你年轻时代的歌曲,你瞅着鞑子香沉思:“这一辈子,没干什么大事,像大松树,谈不到了,像鞑子香,在冬天里给大自然点绿色,还可以吧”。一个半导体伴随着山风,伴随着你,一条条致富的信息在你的脑子里过电影。
你的女儿结识一位女朋友韩女士,经商,挺富有。她喜欢你们刘家这条山沟的绿色,闲暇又一次来到你家,夸这里的山泉水是甜的,真好。
“收音机里说北京有个地方发展桑葚,还可以加工成高档饮料,我包了片薄地,想栽上它,用我们的山泉水加工饮料,这个项目一定会好”。
“你要去,就拉你跑一趟”。有钱人就是大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们考察桑葚不成走错了门,走进中国
农业大学,碰上世界粮农组织成员的黄卫东教授。蓝莓?这个陌生的名字,是什么东西?蓝莓富含VE、SOD、氨基酸、花青素......。是在我国没有被开发的,能给人们强体增寿的保健食品。黄教授看从东北地方来了位有些像干大事业的女老板,找农业发展项目,这是在东北蓝莓故乡找到一位基地开拓者的契机呀,“这蓝莓,也叫越橘,你们东北是蓝莓的故乡,长白山里有野生的”教授一股脑儿把关于蓝莓的信息全抖搂出来。
可这位女老板那时还不买这个账,她出身商家,家中有正红火的生意,干嘛跑农村去干自己不懂的事,冒风险?
教授一片希望没打动这位女士的心思,却把你,老刘的脑子灌个溜满,“蓝莓,家乡没看到过,被称为杜鹃的映山红、达子香,我太熟悉,”,你动心了。动心归动心,干这跟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产业,是一位已经退休的人所想的吗?你栽几亩试试可以,要把它当成一项产业发展,资本投入,那不天方夜谭,不着边际的吗,不管怎样,你,还是把这条新鲜产业信息记住。
老刘,你不安分哪。女儿的朋友,看中家乡,也曾表态帮你在山乡干点事业。你认为,这么大的项目,还得让她干,自己就是个配角。
是你记下和黄教授联系方法,回来后不断地和黄教授联系,再把得到的有关蓝莓信息及时报告给女儿的朋友。可是她,不喑农事,本无意蓝莓栽植呀。
“不要紧,你只管投资,掌舵,剩下的事我来做”。
“我不懂果树”。
“我懂些,别看我在单位工作,家在农村,和老百姓一样伺弄二十多年家庭果园”。
“建园用地从那弄?”
“我来办,我在这个山沟土生土长,这也是为家乡招能人做好事,都是老亲古邻,会给面子,”他挨家挨户走说通群众,顺利完成近百亩土地流转。
园区在野滩荒地,一个女人来这投资不方便。
“我给管。”2003年冬季,他背上铺盖卷,在工地搭上窝棚,一住就是五六年。车队来拉土改良土壤,他给调度。园区修路、建房他给张罗,蓝莓栽植管理他给组织用工,支派活计、计工……一位明明白白的管家人。一次园区拔苗木间的杂草,排到草密的垄,几十人瞪眼不上凑,你呼喊着过去:“按秩序排”,还是没人动弹,你只好指了几人去了。把活指派开后回来对我讲:“带工这活,不好办,几十人,什么样人都有,你就得吗哈着脸去管,都是乡亲,还不能随便得罪,难干的活,谁多干了,心中有数,以后派活给找上”。带工,你是行家。七八年间,五冬六夏,你都这样在田间。你,不服老,血奔心的为家乡鼓动出一项利国富民的新生产业。
韩女士的事业成功了,她的园区,是全省最先栽培成功结果的蓝莓园,是省农科院的蓝莓生产示范基地。2008年大连的第一个蓝莓节在他们的园区召开,老刘你依然在田间采收蓝莓的人群中间,远望着蓝莓节开幕式盛况的场面。
达子香,在大自然缺少绿色时他显现出来,大自然绿了,它却隐入绿丛中。
我为你的晚节自豪。你就是家乡的鞑子香。鞑子香的花,白色,又小又瘦,数十朵一簇,开在也叶丛中,他没像映山红那样輝弘,没有杜鹃花那样火爆,没有锦带那样热烈,他和蓝莓花相近,又没有蓝莓花那样粉黛文雅。待到山花渐尽的初夏,在万木葱茏中唯独那鞑子香花,香飘山里,不争芳,也不斗艳。在叶丛里,头却总是昂着,注视远方。
秋霜降临的蓝莓园,一片火红。你的叶子也红了,虽然没有那么大的气势,但你迎着晚霞红的,你的红不是落去,是绿的先行,站在春天的背后。
第四篇:家乡色调随笔
村里有一种植物,父辈们管它叫蓝荆子。其实,它叫照山白,是华北杜鹃花的一种。华北还有一种杜鹃叫迎红杜鹃,迎红杜鹃的别名才叫蓝荆子,而迎红杜鹃邻村禾子涧才有。在我们村里的山坡上,我只见到了漂亮的照山白。
在村庄里生活多年,也不知道还有这么名贵的杜鹃花。杜鹃花有着花中西施的美称。人们都说:高山出俊鸟。没想到高山还有这么名贵的花卉。一篇资料上说,中国有杜鹃花种类约650种,依次排列下来是:云南、西藏、四川……最后一名是河北,有3种。而我们那里就有两种,可见,我们那里的村民是何等幸运的了。难怪,马家、沈家、韩家、高家等一家家人陆续来到了这北京高寒偏远的山区村子,并在那里生活定居下来。他们当时肯定认为那里的山水不错。可见村里的爷爷辈或者更早那辈的先人是多么有眼光的一代人。
村里冬天只有山上的松柏是绿色的,其它的植物都干枯凋敝,一眼望去,都是冬天裸露的无限苍茫。其实,只要是细看,就能够看到照山白的叶子是深褐色的,有一点幽绿的影子。正因照山白数量较少,人们也大都没往心里去,何况,我老爸一向再说,那“蓝荆子”(照山白)有毒,羊吃了会死掉。因此,村里人都不喜爱它。前年,休假时我在村里采了一束照山白回家,插在花瓶里,老爸还嘟囔好几句不情愿的话。那意思是它有毒,你还喜爱它干嘛?杜鹃之因此招人喜爱,它的叶子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照山白的叶子在春天里,慢慢地返青变绿,叶片厚实细长狭卵圆形,革质。我喜爱革质的质地,就像皮鞋与布鞋的区别,布鞋就是居家过日子的穿着,而革质的皮鞋就是社交场合要必备的。皮鞋能登大雅之堂,而布鞋就只能隐居在柴门之后。照山白的花大概在6至7月开放,花形小而密生,呈总状花序,花冠钟形白色,很是素雅干净。对杜鹃花,人们大都喜爱紫红色,尤其是春节时,城市花店里卖的绝大部分都是那个品种,而白色的杜鹃花就极少见,何况还是在北方。杜鹃花的花语是爱的喜悦,而白色的杜鹃花是被爱的喜悦。爱与被爱都是爱,只要是真爱就是幸福的,彼此依存,互为体贴。今年春天,在花园里栽植了三颗照山白,长得都不错,那洁[由整理]
白的花,此刻还在开放着。以后再有几颗迎红杜鹃就好了,迎红杜鹃在5月左右开放,而且还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红红一树应是五月村里的骄傲。
老爸说的没错,照山白有剧毒,尤其是每年新生的嫩叶毒性更大,知道它的厉害,人畜切莫食之。照山白生来就是让人欣赏的,能够接地气,但一切俗心杂念都近不了它的身。
第五篇:走近家乡优美散文
家乡,这个带有温度的词语,总是以最高的姿势柔软在记忆最深的一角,成为游子回望的方向。不经意中,一句残落的歌词,一片飘零的叶子,或一盏柔和的路灯,都足以成为开启的钥匙。汩汩流淌在岁月深处的村边小河,房顶青葱着小草的老屋,蔓延在记忆篱笆上的丝瓜藤,半悬在空中的蜘蛛网,这些携带着家乡温情的意象,热烈而殷情地涌来,直至把所有的空洞填满,把所有的寂寞温暖!
然而,当我带着丰盈的记忆去走近去归寻曾经的熟悉时,一切的清晰都遥远成一个背影!我的家乡哦,以崭新的容颜,焕发着新的篇章!
走近家乡,我看呐,任是眼睛睁得多么大,却再也找不到照片中那发黄的过去。蜿蜒若带的水泥路,铺平了那一次次凹凸不平的行程。一辆辆宽松的公客,远离了三轮车满载学子的惊险情节。青山依旧,盘旋的公路,延伸,延伸,每一个转弯,都给双眼一次全新的冲浪!青砖红瓦,小楼店肆,是乡间最打亮的图景。而通往每一缕炊烟的路径,都是由一块块石板铺成的平坦,曾经赤脚踩过的童年,也已成为故事中的故事。大山叠涌着绿浪,蓝天飘逸着白云,每一阵清风,拂来的都是最简洁最明朗最鲜活的语言——它们,是这里的见证,是这里的主人!
在那临河的渡头,再也看不到加工房排队的胜景。曾经的喧哗,连同那一张张布满粉尘的脸,已流水东去。日子一个跟斗,家家户户,都有了专门的机械室:米机,粉机,收割机,电动刀,琳琅满目!每一户田角都圈定了一方池塘,小儿戏鱼,清荷飘香;村里小河,已成一个开阔的渔场,旱可浇灌,水可生养,处处是智慧的闪光!张伯伯家的养鸡场,李婶婶家的小农庄,更有邓家大哥圈山作业的宏大构想!那一刻,我收获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在那满盛在乡亲眼里的笑中,朴实着怎样的泥土的智慧,快乐着怎样的平凡的幸福啊!对一身身古铜色,描绘出的画卷,我的笔,此刻失去了颜色!
走近家乡,我听呐,任是距离有多近,却再也听不到那心底陈旧的歌谣。老牛的哞叫,和那斑驳的划犁,早已高高地挂在历史的墙上。唤醒黎明的,不仅仅是那三两声鹃啼,还有那久违的中国之声,响彻了村庄。6点到8点,天天两个小时,这最远的声音,以最近的姿势拥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续写着这里崭新的故事。蟋蟀和鸣蝉,殷情地伴唱,引吭的鹅曲,总有几分诗意。
“看呢,下雨了,这是下金落银啊!”“是嘞,花生刚下针啊,稻穗刚抱子嘞,那晚苞谷也有望咯!”这满是喜悦的交谈,让我明白一场雨,饱满着怎样的丰收,充盈着怎样的希望!落在这片土地的雨,是如此的清清朗朗。褪去无为的浪漫愁绪,褪去苍白的小资情调,从泥土中勃发出的诗情画意,灌注在我的血脉里,歌唱!听吧,用我嘶哑的喉咙,用我带血的手掌!
晚上,周老伯一把二胡,拉亮了一宇星光!《红灯记》、《沙家浜》、《苦菜花》、《赛马》,永远年轻着的这些古老的歌谣,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中生动流淌。小黑子的吉他,小妮子的伦巴,携来的时代文明,在这里对话。麦克风传来强哥具有穿透力的歌声,村庄此夜欢腾难眠。夜幕的舞台上,三五个婶子扭动着的青春,尤是引得满空繁星失眠到三更。
丰盛的佳肴,满桌的欢笑,成了美好日子的脚注。一杯浓酒,声声祝福,醉倒在家乡的怀抱。一篮篮最嫩的花生,一筐筐最鲜的玉米棒子,和那一串串最爽朗的笑声哦,酿成一坛坛最醇的酒,必将香满我回望的每个日子!
离开,只是一个姿势,记忆将永恒着家乡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