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

时间:2019-05-15 10: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

第一篇: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

践行特色管理文化

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

营业室是我行企业文化形象和服务理念的直接体现,是连接“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客户的纽带。如何按照现代银行的理念打造具有农发行特色的“营业窗口服务文化”,为客户提供一个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是农发行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泰安市分行党委从践行省行特色管理文化的高度出发,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通过对市分行营业部营业室进行改造升级,使该行企业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员工素质、精神面貌、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一)实行功能分区,提升服务环境。装修改造前的营业室整体服务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甚至还还停留在90年代银行简单的业务服务领域,已严重地影响了农发行整体形象,与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要求相差甚远。该行在没有服务和装修标准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尝试,多次到商业银行和电信等营业单位进行学习、取长补短,经过近半年的探索,设计出一整套蕴含农发行特色服务理念、符合农发行业务要求的装修方案;并在装修改造过程中边装边改,不断充实完善装修内容。他们一方面借鉴商业银行经验,将柜台高度由1.2米降低为0.75米,拉近了与客户交流的距离;另一方面针对农发行业务营销和结算特点,突破原有格局,大胆尝试现金业务区与非现金业务区分开,对营业室布局进行了创新。改造后的营业大厅分为业务办理区域、大堂经理服 务区域和客户等候区域;并将业务办理区域细分为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三大结算区,在非现金业务和国际结算区域创新使用了开放式柜台的服务模式,拆除了填单台以上的玻璃隔断,使客户在办理业务时与银行员工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充分彰显了“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整个营业大厅一改之前规模小、规格低、形象差的面貌,统一规范的装修风格、大气简约的行徽标识、宽敞明亮的营业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极大地提升了农发行的对外形象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

(二)设施配置齐全,提升服务功能。通过旋转大门走进该行营业厅,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员工统一着装、仪表整洁;工作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宣传材料摆放整齐,绿色植物生机盎然。营业室厅内饮水机、填单台、柜台椅、空调、沙发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为给客户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该行在营业厅专门设立了一个30余平方米的VIP贵宾区,设置了业务宣传资料、沙发茶几、报刊等服务必备用品;并研发了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广告宣传片在营业大厅循环播放,达到了 “以客为尊,客户分层,服务分流,办理业务一目了然,安全放心 ”的目地。整个营业环境设施齐全、舒适温馨,使农发行的人文关怀充分融入细微服务之中,受到了客户的交口赞誉。

(三)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内涵。为进一步的严密操作手续,方便内部资料传递,使客户办理业务更方便快捷,内部交接手续顺畅、工作职责清楚,建立营业场所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该行根据变化后的营业布局,对照上级行的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营业室服务规范手册》,对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营业环境标准和柜员行为礼仪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研究制定了《大堂经理工作日志》、《营业环境巡查登记簿》和《柜员服务规范表现巡查登记簿》等有关记录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和考核监督机制。为了增强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实现“关口前移”,该行在营业厅内增设了大堂经理,集业务介绍、协调沟通、产品推介、业务分流为一体,充当业务受理“引导员”、答疑解惑“咨询员”和优质服务“示范员”,使客户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设置大堂经理后,对资料齐全的客户,由大堂经理直接介绍到相应柜台办理业务;对资料不齐全的客户,先由大堂经理引导客户或到客户部门填写审批单,或到填单台填制凭证,或到验印区进行印件验印,再安排相关柜员办理业务。这样即解决了客户办理业务时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对重要物品和单证的管理。随着营业布局的变化,柜员临时离开时摆放“暂停服务”的标示牌;并随时将钱箱入箱加锁,柜员每天4次将钱箱存放大库,确保了账款安全,有效促进了服务水平提高,为打造精品银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篇:打造现代农发行的特色信贷文化

打造现代农发行的特色信贷文化

稷山县支行—张和平张振刚

县级支行信贷人员奔赴在信贷战线的最前沿,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锻炼信贷专业技能,体会信贷管理真谛,新生思想如水滴般从融化的雪山之下渗出,慢慢形成流淌在每条心路上的万股溪水,汇聚成为信贷管理的汪洋大海,而在大海的深处,涌动着巨大的力量,就是那作为心理导向和主流的信贷文化,使每股溪水拥有归依,并化作无穷动力,推波助澜,成就了每朵浪花迭起。信贷文化是现代银行具有战略性的专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是促进信贷业务有效发展的活的灵魂和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实现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本文就农发行县级支行如何打造特色信贷文化谈点粗浅认识。

一、以人为本是打造特色信贷文化的基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 核心要求,人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活力源于文化、根基植于员工。打造特色信贷文化,领导足够重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先决条件。领导不但是信贷文化的积极倡导者、精心培育者、身体力行者,而且引导着本行信贷文化发展方向。总行行长郑晖在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领导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心和带头执行力度有多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权威和影响就有多大”,如果没有领导对信贷文

化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就不会有农发行先进文化的产生,同时,充分调动和实心依靠员工积极参与,自觉践行。把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搭建员工发展平台,创新员工发展机会,深入研究员工的心理、行为。把员工的要求、欲望、兴趣、发展和价值实现放在首位,注重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去培养员工的自主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着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行务公开,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员工价值升华和信贷业务发展的有机统一,达到信贷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

二、锤炼理念是打造特色信贷文化的前提

《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作者魏杰教授指出: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精心反复锤炼专业文化理念是打造现代农发行特色信贷文化的前提。紧紧围绕总行确定的核心理念和总行制定的专业条线文化理念,结合本行实际和信贷专业特点,提炼符合现代银行要求,基层信贷人员易接受的信贷文化理念,例如:“服务三农、成就你我”;信贷支农理念,“始于客户需求,期于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信贷服务理念,“决策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

让位制度,管理依靠制度”,信贷制度理念;在全行上下营造浓厚的理念文化氛围,组织学习灌输理念与外部形象宣传有机统一,切实把信贷专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学习、研讨,诠释信贷文化理念,使员工认同理念,用价值理念引导员工行为,统领信贷工作,实现从认识到意识的转变,使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把践行价值理念列入信贷制度,着力构建信贷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专业文化理念只有落实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运用于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才能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把价值理念贯穿并渗透到信贷工作之中,在践行价值理念上下功夫,形成以信贷文化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良好氛围,为履行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农职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三、落实制度是打造特色信贷文化的保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实现规划靠管理、管理 靠制度、制度靠执行、执行靠文化。强化信贷规范管理和风险管理,需要培养员工自觉践行信贷管理的行为习惯,而制度是约束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一是落实制度,提升信贷文化层次。近年来,总行和省市分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信贷规章制度。县支行在结合本行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贷制度的前提下,关键在于落实制度,执行制度。我国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注重血缘人际关系,分远近亲疏,这种传统文化反映到我们信贷工作管理中,还仍然存在办事靠人际关系,而不是靠制度和

文化来管理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信贷公正、公平失衡,管理出现漏洞,影响工作效率,远远落后于现代银行的管理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落实制度,切实把制度落实到信贷工作的各个环节。致力倡导“让制度学习在我这里融会贯通,不流于形式”,“让制度落实在我这里成为自觉行动,不打折扣”以及“执行制度,舍我其谁”的信贷制度意识和理念,实现信贷管理上的嬗变,达到文化管理这一信贷管理最高境界。二是刚性制度人性化落实,提高信贷文化实效。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是受利已和利他两种动力驱使,当管理者只重视管理制度的运用,完全靠刚性制度管理员工时,其结果只能助长员工的利已动力,使员工越来越自私。有时员工表面上很守规,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真正从整体利益出发,一旦遇到制度盲区,管理漏洞,员工就会受利已动力的驱使违反制度,因此,刚性制度需要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去落实,使制度更具权威性和实效性。增加感情投资是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落实信贷制度的深层需要,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创建愉悦环境,坚持访谈制度,开展慰问活动,实现解决员工困难与信贷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把员工切身利益和员工个人需求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尽可能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要,酝酿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况相汇,相互理解、支持、配合、互帮、互爱的和谐文化氛围,形成自觉执行制度,带头落实制度的行为习惯,让制度在打造特色信贷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0一0年七月十四日

第三篇:再造特色文化打造精品银行

再造特色文化,打造精品银行

——沈阳分行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纪实

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打造精品银行,是一家银行进行文化管理的关键。沈阳分行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该行被评选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走在了地区同业的前列。

沈阳分行自1995年成立,尤其是2001年以张乃忠行长为核心的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以构建现代银行经营理念为先导,以实施两个五年战略规划为统揽,以强化经营机制为保障,以再造特色文化为动力,从理念、战略、机制和文化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精品银行战略,实现了均衡、快速、可持续发展。探究近8年多来沈阳分行的发展历程,“争一流、创精品”、“以经济利润为中心”、“效益、质量、规模和结构协调发展”、“全面风险管理”、“客户第一”、“科技兴行”、“以人为本”、“持续创新”、“特色文化”、“顺势而变”等十大经营理念和“从严治行、敢于较真儿”、“刚性约束、违规必究”、“干部看政绩、员工看成果”、“责任第一、执行为重、落实为王和凭结果说话”等四大管理理念,贯穿于分行工作的各个方面,更新了全行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荡涤了全行传统落后的思维定势,为沈阳分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制定和实施的两个“五年规划”,1

用理性布局,用感性操作,解决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方向。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四大管理系统”及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六大管理机制”,形成了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的,自我约束与监督制约相匹配的,信贷风险与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控制相统一的,对内与对外竞争相并举的,纵向横向工作相协调的机制系统,确保了分行高效、有序运行。而在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真正支撑沈阳分行发展的是分行党委提出的“以根植于沈阳分行的企业文化融汇”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再造。

企业要取得发展,一年靠机遇,三年靠管理,五年靠制度,十年靠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企业文化或许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最根本的内在活力。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之外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很精确地阐释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出于对这一基本判断的理解和把握,沈阳分行多年来结合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尤其是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再造,借以审视自我、改造自我、实现自我,达到对外提升形象力、对内增强凝聚力这一文化再造的宗旨。

为对外提升形象力,多年来,分行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根本点出发,大力推进以CI战略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环境管理,以“四统一”促进“四提升”,即统一网点VI,统一文明用语,统一礼仪规范,统一内务秩序;提升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行为,提升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质量。为了强化工作,分行将柜员班前准备到班中办理各项业务、办公内务秩序到班后整理等一系列文明优质服务行为进行规范,自编自演制成光碟,发放各营业柜台,进行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进行服务竞赛,将全行倡导和认同的一系列服务理念,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等方式渗透、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各服务环节。分行将柜台星级服务标兵的达标、升级向星级柜台的达标、升级过渡,由个人优质文明服务向集体优质文明服务扩展,不断实现与客户心理互动和行为互动。正是这一系列地努力,除新成立机构外,所有经营单位均进入区级以上文明单位行列,13家单位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1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家单位获得“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分行在2004—2006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7被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8被授予“辽宁省优秀经营企业”称号。

为对内增强凝聚力,分行从内化员工素质抓起。结合学习型银行的构建,坚持员工思想教育与服务技能双提高、双

促进。思想学习上,分行坚持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教育,不断活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参观雷锋纪念馆、勿忘国耻——“九〃一八”万人签名、参观监狱、开展形势教育讲座、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爱国、爱党、爱行的情怀。同时,分行还每年开展读一本励志书活动,通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费雷德》、《自动执行》、《向解放军学习》等名篇的学习、研讨、演讲,鼓动、激发了干部员工岗位奉献的奋发进取精神。在技能提高上,分行一直坚持强化干部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技能培训,通过全方位岗位练兵、技能测试比赛、建立员工技能档案,通过全辖各层面、各专业系统的学习、培训、考评、考试,全行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人才成长环境日趋成熟,形成了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事业、帮助人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为员工实现自我、为员工职业生涯进步与事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

为从更高层面研究文化再造对企业外升形象力、内增凝聚力的能动作用,分行在推进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再造的同时,下功夫对文化再造的核心——精神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从2002年起,分行先后邀请省市著名专家学者来行讲课,进行讨论、研究分行精神文化架构。经过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参与,张乃忠行长亲自撰写的《中信银行沈阳分行精神文化再造解读》手册,提出了“服

务客户、助推经济、展现自我、报效中信”的企业宗旨,“重信誉、守法纪,稳健经营;诚做人、务实事,贴心客户;崇敬业、求进取,献身中信”的企业使命,“争一流经营,创精品银行”的企业目标,“不断创新、永不自满、内合外争、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发展第一、客户第一、人才第一、学习第一”的企业价值观,“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经营最佳;不求资源最多,但求配置最精”的经营哲学,“规模质量并重、速度效益均衡”的发展哲学,“诚信、创新、高效、协作”的企业作风和“立足沈阳、辐射周边、面向辽宁、联动东北”的企业战略等精神文化的具体内涵,构建了沈阳分行完整、科学的精神文化框架体系,获得了辽宁省企业文化协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中信集团企业文化经验交流会上,公司领导对沈阳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精神文化再造体系的构建,为分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灵魂。为分行更好地推进和达到文化再造的根本目的——对外通过企业战略、企业哲学等经营行为提升竞争力,对内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行为准则提升凝聚力,提供了工作方向和前进动力。为加快对精神文化再造从认识、认可、认同进而达到践行、融入的目的,近年来,分行积极推进学习、宣传、践行精神文化活动。通过演讲、研讨以及专题讲课等形式使员工努力掌握其丰富内涵,并以文化约束对照自己行为开展工作,成为全行员工自觉的行为意识。当前,分

行正在深入进行子文化建设,服务文化、风险文化、营销文化、执行文化等系统子文化不断在实践中发育、成长,不断在全行各领域、各岗位得以体现和升华,文化再造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我行“两个文明”建设这一精品工程的深入开展。

“中信人最讲信,信是中信的魂。四海宾朋客,信字情最真,一个信字抵万金,万金在中信……”。这应该就是沈阳分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崛起于辽沈地区的原因吧。

第四篇:打造水务特色文化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水务特色文化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工三位一体,把构建绍兴水务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研究探索对职工管理、服务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塑造“和”文化,凝心聚力敬业奉献。

绍兴水务特色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就是“和”文化,从水务岗位的特点特性出发,将对职工的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营造平安和谐、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使职工团结一致,恪尽职守,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放心水、安全水”。

1、忠诚岗位创造和谐。集团确立了“团结、敬业、高效、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辅以“六讲六比”(讲大局比团结、讲科学比能力、讲文明比诚信、讲奉献比业绩、讲务实比效率、讲守法比廉洁)为核心内容的职工行为价值规范。通过编印宣贯《绍兴水务员工手册》,规范职工言行、倡导良好氛围。近年来,结合深化作风年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系列教育,评比集团“企业忠诚敬业标兵”和“模范职工”并给予奖励,引导职工凝心聚力、忠于职守。汤浦水库男职工连续十年在森林防火第一线度过春节,守护了6万亩山林安全;在2008年初的一场特大冰雪中,制水公司一名普通的运行值班长脚底磨出血泡,提前徒步一天到达车辆无法通行的水厂,准时上岗巡查,保证了运行安全。

2、致力平安保障和谐。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平安水务建设及廉政安全等多方面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了和谐。集团所属10家基层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和全达标的目标,集团“绍兴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先进集体”称号,通过创建实现企业和职工“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目标。树立“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的理念,建立健全全员生产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分析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特征,制定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开展安全生产软硬件全面排查,提升了职工安全素养,有效掌控安全隐患,确保城市供排水安全。2011年,集团开展了“岗位廉政责任风险”排查,以“查、防、控”三个环节为重点,排查职工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引发腐败的风险,制定相应预警防控措施。在增强职工风险意识、自律意识、防范意识的同时,从制度上保护干部职工,从源头上预防各类腐败行为的发生。

3、文体活动增强和谐。集团合唱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等一支支活跃的文体“轻骑兵”,多次参加企业之歌献演、红色经典歌曲比赛、职工健身排舞赛等市及省各类文体表演和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增进职工间交流协作,展示了“水务大家庭”团结奋发的精神风貌。集团各级工会定期开展运动会、趣味健身赛、登山、棋牌比赛等多彩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在文体活动中紧扣“水”的品质内涵,唤发职工内心深处对水务工作的激情和共鸣,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如举办庆“五一”环湖跑比赛、“我的水务情结—纪念集团成立十周年”征文摄影书画赛,以“甜水谣”为主题的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以“水之恋”为主题的庆祝绍兴城市水业发展五十周年文艺演出,表达水务儿女爱国爱家,立足岗位作贡献,尽心竭力为用户提供优质水,放心水的壮志豪情。

二、形成“推”文化,引导职工创业创新。

绍兴水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文化,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面对企业发展的困境,将对职工的培育引导作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使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业创新,为社会和用户提供“优质水、健康水”。

1、带动职工创优争先。大力营造 “人人都可以成才”、“适用就是人才”的岗位成才氛围,搭建各种制度和实践平台,培育壮大了一支以全国劳模、市首届道德模范徐海根,建设部劳模沈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市级劳模冯志琴以及市十佳企业忠诚敬业标兵李福峡等为代表的先进劳模团队。深入推进“151”人才工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从“单轨制”转变到行政、技术干部培养“双轨制”涌现出了省职业技术能手周亮、市职业技术能手阮建昌

等高级能人才。充分利用集团先进人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举办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召开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总结表彰会,举行绍兴市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水务系统报告会,评选表彰十大“水务创业功臣”与十大“水务模范先锋”人物等形式,感召激励职工攻坚克难,争当先进。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干部职工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保障了城市供排水安全和广大用户的利益。2009年春节,面对突袭的低温冰冻天气,供水职工主动请缨参战,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抗冰抢修一线,确保城市正常供水,由于长时间带水作业,很多抢修工冻伤。

2、促进职工善学创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压力,坚定职工信心,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挖掘职工学习、创新等内在潜力,创业创新,推动企业有效控制经营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集团统一开展了各种“大课堂”培训,与浙工大等高校联合举办给排水学历班, 与清华、同济等知名院校开展技术交流,承办全国城镇给(污)水处理及饮用水保障技术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培训班,举办绍兴地区供水营销员培训和检漏技术研讨,教授探讨业内前沿知识,提高职工专业理论水平。各单位开展应急抢修、管网检漏等形式多样的“小课堂”教育和培训比武,系统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把“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的意识渗透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发动职工献计献策,与企业同舟共济,调动职工科技创新热情,争做“技术、创新能手”,努力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仅2009年集团在电耗、药耗、物耗及管网水漏损率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节约管理费用100多万元。2011年,集团共有五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3、关怀职工精神鼓舞。建立党员干部“双结对”联系制度,集团每位领导与一名困难党员及一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结对,通过面对面谈心、电话、书面、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联系。集团工会推行领导调研和谈心制度,躬听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意见建议。集团一些单位还建立“干群沟通日”、“领导干部恳谈会”等,倾听职工诉求,及时疏导职工情绪,化解潜在的矛盾和危机。集团还根据各类别职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关怀方式。根据各类别职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关怀方式。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与青年员工代表亲切交谈,听取他们畅谈工作心得,勉励他们学做人、学做事、为未婚青年牵线联姻;举办劳模座

谈会,党政工等主要领导参加座谈并向劳模送上慰问金;每年“重阳节”为退休职工送上慰问品,举办健康讲座,组织他们到市内景区游览,参观集团和城市发展新面貌,让老职工感受组织的关爱。

三、构建“爱”文化,竭力履行社会责任。

绍兴水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项中心内容是“爱”文化,作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将对职工的关爱与对社会大众和用户的热爱有机结合,用“爱”感染职工感化社会,为社会和用户提供“爱心水”。

1、促进帮扶,真诚关爱。对内,集团建造人才公寓;修缮食堂宿舍;精心配置营养饭菜;改善集体宿舍环境;为各基层班组配备“小药箱”;设立“职工爱心互助基金”组织职工互助互济。集团从点滴小事关爱员工,近三年共出资22万余元为在职正式职工参保、续保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帮助患病职工抵御因病致困的风险;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为近十名身患重疾、遭受意外事故的职工送上帮扶金17.1万元,缓解职工经济负担。连续多年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还通过推荐和考试录用的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就业脱贫。对外,深化结对村、社区和福利机构等帮扶,与贫困学子、失爱儿童、空巢老人结对,将关爱的触角广泛延伸到社会弱势群体。十年来,每年帮扶结对村资金数十万元,为结对村援建村民饮水工程、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厕等实事工程。“三八”节,女职工带着鲜花、礼品去看望市区灵芝镇敬老院老人,为该院修复破损的供水设施; “六一”,开展“点滴捐助爱心永驻”活动,捐款为育才小学残障儿童购买了空调、玩具和食品等节日礼物,她们以独特的方式欢度节日、诠释母爱。

2、坚守责任,奉献大爱。在大灾面前奉献大爱,面对汶川特大地震,集团火速组成12人供水抢修突击队奔赴都江堰开展供水抢修,经受多次余震和严峻防疫形势,克服诸多困难,通过短短10余天使都江堰市区供水压力基本恢复正常,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抢修现场授予突击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集团全体职工为汶川灾区捐款50万元,捐赠500多件(条)衣被,并组建后续队员援建青川县关庄镇和骑马乡场镇两项

饮水工程。多年来,集团倡导仁爱慈善,与公益合力:2010年集团组织职工为玉树地震捐款10余万元;投身“有难大家帮——我为环卫职工送保障”活动,为全市700名环卫工人捐款;出资赞助2500年城庆、第六届世合赛等重大活动;积极参加义务献血。2011年,结合公用服务型企业特性, 集团上下深入开展“绍兴水务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大讨论,更加明确绍兴水务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职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爱意识。

3、同行志愿,播撒友爱。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集团志愿服务大队人数达到671人,占职工总数的65%以上,按照“发挥行业优势,服务社会群众”的原则,启动“水润万家,情系你我”主题志愿活动。各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城乡、社区、企业和学校开展供排水服务等各项服务活动,年服务对象达到5000余人次。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期间,集团志愿者在市区20 个服务点免费提供纯净水,顶着炎炎烈日对合唱村、世合赛场馆等所在供水主管和室内集中用水龙头进行水质免费检测,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提供最优质的水务志愿服务。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水务人”活动,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交通协管、治安维护等行动。投身“垃圾不落地”清洁城市行动和文明劝导活动,进行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维护。

四、几点认识和体会

1、内外结合、有效激发、实现双赢。集团上下的共同认可,是企业文化达到内增凝聚力,外树形象的基础,绍兴水务集团正是通过特色企业文化对职工产生激励和吸引,通过外力的推动和内力的驱动相结合,有效激发职工成长动力,使职工将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

2、注重内涵,积极引导、规范约束。实践中,集团围绕“水”这一企业生产产品和向大众提供“水务”服务等特质出发,从确立并倡导“团结、敬业、高效、创新、奉献”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入手,把“让政府放心、让用户满意、让员工自豪”的企业宗旨渗透到职工的思想,引导职工的日常举止,规范约束职工行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3、丰富关爱、提升境界,促进和谐。职工关爱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以文化人,引导社会各界扩大关爱的范畴,丰富关爱的层次,将“爱”的触角延伸到职工家庭再广泛触及到社会大众,才能更多地化解各种潜在的矛盾和危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水务企业是公用服务行业,作为绍兴水务集团工会组织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职工活力、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和谐因素、以维护职工和社会大众利益为根本,围绕集团“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绍兴水务特色文化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满足职工和社会大众对“绍兴水务”的新期待、新需求,提高职工和社会大众对“绍兴水务”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开创企业社会管理新局面。

第五篇:靠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

靠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

作者:张海

唐县是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唐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我们按照“建设大文化、发展大旅游”的理念,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构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文化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打造山水唐县,营造自然之秀

随着保定市委、市政府打造 “山水保定”决策的出台和实施,山水城市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蓝图。作为山区大县,唐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1417平方公里的版图中,82%是山地,太行山逶迤跌宕,景色秀美;唐河、通天河纵贯全境,南水北调、保定“大水系”干渠、城北河环绕县城,29座大小水库星罗棋布,共同形成了建设山水城市的天然依托。对此,我们立足山水资源,把打造“山水唐县”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部分来经营、来运作,形成了“人脉、山脉、水脉互动共融、天人合一的奇妙意境。一是建设山水亮点。突出抓好“两山(大茂山、青虚山)、两峪(大石峪、秀水峪)、一河(唐河)一湖(圣母湖)”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档次,打造精品景区。大茂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青虚山奇峰险峻,与山后的西胜沟浑然一体,构成了我国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投资6800万元实施大石峪山水旅游项目,完成接待中心、野外训练基地、步游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投资2.68亿元的秀水峪景区开发项目,打造生态之谷、天然氧吧。推出唐河峡谷百里画廊和唐河漂流项目,开发圣母湖垂钓休闲、农家风情旅游带,使游客在亲山近水中回归自然,愉悦身心。二是实施山水进城。充分利用城北河、南水北调、保定引水干渠等水网资源,加快实施县城大水系景观建设,依托峪山、钟鸣山、庆都山、香山,规划建设县城北部绿色生态旅游区,让广大居民拥有充分的山水空间,构建“青绿交映,山水相融”的城市环境体系。三是保护山水生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环境压力转化为生态魅力。坚持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涵养水土、清洁乡村等一系列环保工程,加大西大洋水源地环保和矿业秩序治理力度,取缔景区视野范围内的矿山、灰窑,对裸露山体进行绿化,营造青山秀水的一方“小气候”,我县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四是培育山水文化。以山水为主题,强化文化浸染,使每处景观都体现文化元素。相继挖掘大茂山古北岳文化、青虚山道教文化,积极开展大茂山世界“双遗”申报工作,推出登山节、采摘节、冰灯节等系列活动,让人们在畅漾自然的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

二、挖掘千年文明,彰显历史之韵

唐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境内有古唐侯国遗址、商周遗址、古中山长城、倒马关关城、北宋大卧佛等珍贵历史文物遗迹200多处。我们在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进行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唤醒历史记忆,重现历史天空,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大力弘扬唐尧文化。唐县是尧帝受封唐侯和承继帝位之所,由此创建了中华文明之一的唐尧文化。史书记载“尧始都于唐,后徙晋阳,即位于平阳”。对此,我们成立唐尧文化研究会,追溯历史源流及价值,为传播开发唐尧文化提供学术支持。聘请专家对唐尧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出“中华第一帝都、唐尧大帝故里”的核心定位,叫响“中华大帝诞生之所、尧天舜日缘起之地”。同时加快唐尧文化园建设步伐,挖掘开发尧母洞、上古尧泉、古唐侯国碑等上古资源,系统推出唐尧文化寻根游,宗教朝觐游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旅游套餐”,成为唐县旅游的独特“卖点”。二是再现历史原貌。借助历史名人(葛洪、杨家将)和历史名牌(道教圣地、古中山长城、北宋大卧佛)等有效载体,围绕古文化遗址作文章,针对倒马关关城、古中山长城、北宋卧佛等古文化遗址,先后修缮开发了六郎碑、卧佛寺等一批人文景观。三是挖掘姓氏文化。充分挖掘唐县刘姓、唐姓两大姓氏起源地这一文化内涵,推动刘姓、唐姓祠堂建设,使海内外的刘姓、唐姓人士来唐寻根祭祖,提升唐县的知名度。

三、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之魂

唐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年代,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三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曾以18万人口养活了5万八路军,被誉为“抗日模范县”。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毛泽东、聂荣臻、胡耀邦、吕正操、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闪光足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并以身殉职,唐县由此成为白求恩精神发祥地。全县有抗战革命历史纪念地32处,是全省红色旅游景点最多的县份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的号召,充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把红色旅游办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弘扬先进思想的文化工程,推进富民强县的经济工程。一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扎实推进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晋察冀烈士陵园、西胜沟战地医院三个红色旅游项目,整合开发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军城烈士陵园—和家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黄石口白求恩牺牲纪念地红色旅游线路,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是搞好红色文化创作。为增加景区红色文化气息,提升红色旅游景点品位,先后撰写出版了《白求恩在唐县》、《柯棣华在唐县》两部专著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两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料丛书,创建《红色唐县》刊物,整理珍贵史料300多万字,进一步增强了红色旅游的文化魅力。三是开展纪念白求恩逝世7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白求恩事迹书画展》,协助中国电影协会、河北电视台、保定电视台拍摄了《不灭的光辉》、《第二个白求恩——柯棣华》、《世纪回响》三部专题片,完成《刻写在唐县红色大地上的记忆》、《白求恩精神发祥地—河北唐县欢迎您》等主题宣传片的制作,让白求恩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随着“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我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确定特色鲜明的主题定位。准确定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旅游资源禀赋、历史遗存和文化背景。要在文化旅游发展大潮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就必须把先天的资源优势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突出特色的主题定位,张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区域旅游形象,这样才能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震撼力,获得游客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立足自己的文化旅游土壤,提出了“唐尧帝都、山水唐县、红色唐县”的主题定位,以“唐尧故里、中华帝都”为主导品牌,构筑以唐尧文化、山水景观、红色旅游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强化宣传推介。文化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我们通过旅游形象的整体策划、旅游产品的包装以及目标客源市场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文化旅游的个性,攻大台、上大报,加强外宣力度。同时把旅游推介作为对接京津的重要内容,建立唐县旅游网站,搞好网上促销,完善旅游资源资料库,制作多媒体演示光盘和宣传画册,在京、津、石召开大型推介会,邀请旅行社、新闻媒体来唐旅游采风,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手段,积极培育和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走马观花式的感性之旅正在向享受生活的知性之旅转变,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种涵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的综合旅游方式。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道路交通是前提。只有抓好旅游道路交通建设,才能缩短人们与青山绿水的时空距离。我们从解决干线公路与景区连接线不畅、等级较低的问题入手,对旅游道路统一规划,加快实施大茂山旅游路改线拓宽、青虚山旅游路拓宽修补、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军城烈士陵园与高速引线连接路和大茂山至保涞公路旅游专线工程建设,开通县城至各景区旅游大巴,构建畅通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宾馆建设,满足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实现星级饭店与农家乐互为补充。培育地方特色美食,重点推出唐县碗肉、挂炉烧饼、卤水豆腐等特色小吃。对大枣、核桃、柿子、小杂粮等农产品进行精美包装,打造携带方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四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强化文化支撑。文化和经济历来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产业中最能动的因素,作为文化旅游产业,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只有把静态资源赋予文化内涵,才能把自然的美学意趣和历史遗存信息转化为消费者的理想商品。我们把唐尧文化放在主导地位,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将唐尧文化内涵生动地展示给游客,增加旅游项目的生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新奇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了文化旅游的叠加吸引力和综合优势。

下载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践行特色管理文化打造符合现代政策性银行要求的营业窗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