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打造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正文)
浅谈打造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趋重大。但随着农合行发展步伐的加快,各项业务的拓展,相伴而生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面临的是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风险,风险管理形势尤为严峻。笔者认为对农村合作银行来说,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文化,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农村合作银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打造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一、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风险管理文化的内涵
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通过在员工中培育、灌输风险意识和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提炼、形成的集风险理念、风险价值观和风险防范行为规范于一体的人文文化,是合作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知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所组成。风险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是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它包括合作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识能力、在风险与收益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开发运用的技术能力等。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完整的内控制度由内部组织结构控制、财务系统要避免出现只重视业务发展,不重视风险的倾向。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统一于风险管理方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精神因素。作为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态比制度具有更长远的效应。这种观念的继承可以超越制度本身,不受时问和空间的 限制。因此,风险管理不仅要寻求行为及组织上的知识和制度层面,而且要寻求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文化。
(二)风险管理文化的作用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农村合作银行采取什么样的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否顺畅,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重大风险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并得到贯彻执行,出现了例外情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能体现风险管理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经营理念影子。因此,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是农村合作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农村合作银行整个业务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二、农村合作银行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主要问题
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农村合作银行的法人治理,增强全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虽然农村合作银行已经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仍未培养出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未能使风险管理意识在全行员工中得到贯彻。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文化,没有统一到经营价值的创造力上来,风险管理尚处在游离、松散状态。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风险管理控制割裂开来,风险管理部门认为已经尽到了风险控制的要求和责任,而业务部门则认为已经按照风险管理部门要求做了。而其他部门更是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意 识,简单地认为风险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部分员工产生了风险管理只是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业务部门只管操作业务,出了问题是风险部门控制不力。
2、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关系。部分机构管理人员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面对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压力,在经营理念上出现重营销轻管理理念偏差,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而忽视风险管理和防范。个别机构负责人甚至违规做业务,留下风险隐患,导致案件发生。有些农村合作银行过分强调风险控制,畏手畏脚,通过少发展业务逃避风险,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而且风险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行政管理、批准权限等方面缺乏独立性,甚至完全依存于业务发展,这种以发展业务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影响了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
3、风险管理的“软件”如风险管理的制度、方法、人才队伍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方法还仅仅是定性分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的量化分析手段,另外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软件”的欠缺不仅使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缺失,而且不能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当中。
4、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不能系统、科学地收集、分析信息,缺乏对信息“深加工”处理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行与行之间、与客户关系,以及对市场信息流转与反馈不对称,止于信息的静态获取与感性利用,疏于对信息的动态分析与理性把握。
三、**农村合作银行主要做法与取得效果
(一)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1、**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以来,以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行员工了解操作风险,培养对风险的敏感性。深入理解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在业务拓展的同时重视风险识别与控制,将“操作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操作和管理过程中。
2、做好风险管理软件建设。为切实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组织全行员工深入学习《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从业的若干规定》、《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等规定,并由行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营业网点,组织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操作规范。组织开展行为准则和合规知识全员考试,参考333人,合格率100%,平均分96.5,满分105人。
3、开展合理化建议征求活动。提升全行员工风险管理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风险意识、积极献言献策,开展“树合规、强内控”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树合规、强内控”合理化建议350条,总行及时落实相关整改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各支行(部)的指导、督促工作。
(二)建立事前监控和事后反馈机制
1、明确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建立绩效奖励机制,设立董事长奖励基金,突出对风险管理工作有贡献者奖励,倡导诚信举报;二是坚持“有规必依,违规必究”原则,制定《湖州**农村合作银行违规行为处理处罚操作规程》,加强各项制度执行力,规范对违规员工的处理处罚行为。
2、建立风险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违规举报管理制度,制定违规举报人保护、奖励办法。对举报重大违规行为查明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不低于查实违规金额1%的奖励;二是进一步明确加大违规处罚力 度,对违规责任人经济处罚不低于其年薪的5%执行;经外查或自动暴露违规事件,对事发部门和分支机构扣减年薪总额5-10%,对知情不报人员处以年薪3-5%的罚款。同时坚持人事并举,加大行政问责处罚力度,涉及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在营业场所张贴《告客户书》,公布受理举报的电话和地址,向办理业务的客户分发,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进行流程再造
1、对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了梳理。开展对合作银行成立前后下发的,目前还在沿用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了梳理、整合,使业务操作规程、细则和岗位职责与现行风险控制相适应。
2、加强风险管理职能建设。一是进一步梳理风险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事权划分,规范工作流程。对制度规章、流程控制政策合规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审查职责,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各相关部门、各支行能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控制;二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制度。支行(部)、清算中心主要负责人每半年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报告一次本单位部门风险管理建设与执行情况。
3、创新信贷流程。对贷前的“贷款的调查”、贷中的“授权授信审批”,贷时的“贷款前提条件核准”,贷后的“信贷业务作业监督”等操作流程管理,做到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关注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的导向及变化,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信贷政策准入标准,高度关注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风险,做到及时防范政策调整带来的贷款劣变风险,并对当前易发的信贷风险进行及时提示。
(四)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兼职合规员队伍建设。一是制定《湖州**农村合作银行兼职 合规管理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兼职合规管理员任职条件、程序、管理方式、基本职责、工作权限等;二是由支行(部)推荐,总行审查并聘任39名兼职合规管理员,人数占全行在岗员工的11.64%,延伸并覆盖到各营业网点,兼职合规员由各支行(部)副行长、会计主管、网点主管担任,具有大、中专以上的学历水平和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具备相当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合规人员素质能满足履行风险管理的需要。
2、建立独立举报线路。在全行各网点上墙公布合规报告流程图,使每位员工明确报告线路。各支行(部)兼职合规管理员发现风险隐患随时向总行管理层和风险管理部报告工作,风险管理部凡发现异常情况或可疑问题,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并报送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别重大的风险事项,可不按正常报告路线,直接向董事会或董事会下属委员会报告。同时开通“合规举报热线”和电子信箱。
3、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强化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对容易导致案件和造成资产损失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进行重点核查。在全行开展风险大排查活动。共检查网点30个,参加检查人员167人次,累计工作量1005个工作日,发现各类问题122个(次),涉及金额4194.5万元。针对检查发现情况,帮助被检查对象提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制订整改措施,并对出现问题的单位进行持续关注、持续检查,以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最终达到通过检查提高基层机构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业务的不断发展的目标。
(五)取得的成效
1、风险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使**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近年来,总行先后制定《湖 州**农村合作银行合规工作管理办法》、《湖州**农村合作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湖州**农村合作银行兼职合规管理员管理办法》、《湖州**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奖励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湖州**农村合作银行违规行为处理处罚操作规程》等。同时对本行成立前后下发的目前还在沿用的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整合,使业务操作规程、细则和岗位职责与现行风险控制相适应,共梳理制度83个,汇编《湖州**农村合作银行合规手册》,使全行每个员工人手一册,以提高其执行效力。
2、切实有效化解风险。经过前期风险排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流程再造和第三方监督等,针对发现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整改,先后发出整改通知书20份,提出整改意见103条, 警告处分1人,经济处罚9人次,处罚金额9000元,通报批评8人次,合规谈话17人, 诫免谈话9人,员工谈话26人次,对14名员工进行了家访,不仅切实化解了经营风险,而且有效提高了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3、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资产质量提高效果显著。截止2010年6月底,全行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余额155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34%。按照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886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0.42%。截止2010年6月底,湖州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余额为32731万元,而**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86万元,占全市不良贷款比率5.7%,为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占比最低。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探讨
**农村合作银行仅就实际运行中较为突出和集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破解,但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笔者提出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探讨,以供参考。
(一)倡导柔性管理模式。所谓柔性管理,即坚持“以人为本”从源头上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柔性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不断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逐步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同时,因势利导强化感恩教育,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把职工个人努力、个人贡献和合作银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力争达到企业文化与个人文化的趋同与和谐,增强银行员工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二)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从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着手,组织开发持续有效的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项目,加强员工风险教育和培训,通过风险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学习风险文化建设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深化对风险管理文化的认识,深化对风险管理政策、意识和职责等方面要求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让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合规,有效控制运营风险,确保经营不偏离目标,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三)建立风险管理的快速处臵机制。
需注重深入企业和基层进行调查,认真研究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针对在日常运营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不仅要快速及时地处臵风险,而且要以发现问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把握不良贷款生成与变化的内在规律,研究和探讨适应地域经济文化环境、政治法制环境的风险防范手段和方法,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篇: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行章程的规定,制定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环节,都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行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
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
报告目标,是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8个构成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
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支行(部)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要与本行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总行负责组织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支行(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落实。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营管理层的监察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合规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确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本行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八条 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8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之内。
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在所有4个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本机构,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九条 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第十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 本行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直到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是派驻单位风险控制的关键人员之一,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和合规联络员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行实际,对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督查,并向董事会报告;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本行部分董事、经营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若干名委员组成。
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支行(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行长(总经理)担任组长,由支行(部)经营班子、主办会计、部分信贷人员(或内勤人员)组成,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第十六条 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八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九条 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二十一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收集历史资料和数据,设立历史数据库,逐步开发适应本行自身特点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模型。
定量分析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
(一)资本充足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4%)
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5%)。
3、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贷款损失特种准备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指标值≥100﹪)。
6、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5﹪)。
7、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8、授信集中度=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0﹪)。
9、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
10、集团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5﹪)
11、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5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12、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3、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4、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三)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5﹪)
2、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3、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75﹪,以“1104工程”口径;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60﹪。两口径计算方法不同)
4、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
5、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不含贴现)/各项存款余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0﹪;按银监其他要求,指标值≤75﹪)
(四)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0﹪)
(五)盈利性指标
1、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0.6﹪)
2、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1﹪)
3、风险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8﹪)
4、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4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35﹪)注:①平均余额=(年初+年末)/2 ②折年系数=12/N,其中12指一年的总月份,N是指指标数据日期的月份数。
③前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的指标值均为评级得分为100分时的指标值。
④前述指标如有新的体系或标准值,按新标准执行。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四条 政策。本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和经营方向,以“流动、小额、分散、效益”为信贷策略。要重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和研究,降低因政策面或宏观经济变化对各产业(贷款客户的行业、发展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本行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利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事后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律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本行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法律风险环境,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一定的资源并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六条 授权。本行对高级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和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都要明确、清楚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要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七条 授信。本行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根据审贷分离原则,授信审批部门与授信执行部门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包括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行业)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额授信额度下对中长期授信实行单笔授权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金业务。本行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九条 存款及柜台业务。本行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侵占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本行和客户资金安全。
第三十条 中间业务。本行开展中间业务首先要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三十一条 会计。本行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行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 ATM等自助设备。ATM等自助设备的保险柜钥匙、密码必须由两人分开保管,严禁单人同时保管保险柜钥匙及密码,并实行定向交接制度。自助设备严格执行双人清机、双人开启保险柜、双人加取钞、双人清点现金的工作制度;自助设备管理人员严禁向设备维护商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泄露开机密码和乱丢设备钥匙;自助设备的纸制交易流水和电子交易流水均为重要档案,按规定年限备份、归档保管。凡24小时服务的具备现金功能的ATM等自助设备原则上要安装摄像系统,监视的区域、范围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加强对自助设备的安全巡视和摄像系统定期检测;自助设备的录像资料、运行监控资料、交易监控资料需保留规定年限。第三十四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本行不断提高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资产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自本行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施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由本行董事会负责修订解释。
第三篇: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2003年9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发[2003]10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农村合作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合作银行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农村合作银行的稳健运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本规定所称股份合作制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条 农村合作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组建县(市)以上农村合作银行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农村合作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入股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农村合作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第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 农村合作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
第八条 农村合作银行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依法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
第九条 设立农村合作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二)发起人不少于1000人;
(三)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
(四)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5%;
(五)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六)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七)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它设施;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十条 筹建农村合作银行应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地区(市、州)分局提出申请,由地区(市、州)分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局逐级审核后,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局受理并审核辖区内以省、地级城市为单位设立农村合作银行的筹建申请,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在接到筹建申请书之日起3个月内做出是否批准筹建的决定。第十一条 申请筹建农村合作银行应提交以下文件资料:
(一)筹建申请书。筹建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农村合作银行名称、所在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筹建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最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筹建之日起满6个月,仍不具备申请开业条件的,自动取消筹建资格,且3个月内不得再次提出筹建申请。
第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筹建结束,应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开业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筹建工作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验资报告;
(五)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材料;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它资料。
开业申请的审批程序同第十条。
第十三条 经批准设立的农村合作银行,由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局颁发金融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农村合作银行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辖内设立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分支机构。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总和不得超过农村合作银行资本总额的60%。
第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由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地区(市、州)分局受理并审核,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局审批。经批准设立的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由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地(市、州)分局颁发金融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章 股权设置
第十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根据股本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法人股。
农村合作银行的自然人股和法人股分别设定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股权。资格股是取得农村合作银行股东资格必须交纳的基础股金。投资股是由股东在基础股金外投资形成的股份。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应当符合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条件。
第十七条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可获取农村合作银行优先、优惠服务。股东持有的投资股可凭投资份额大小取得相应的投资分红。
第十八条 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
自然人股东每增加2000元投资股增加一个投票权,法人股东每增加20000元投资股增加一个投票权。
第十九条 农村合作银行每股金额为人民币1元,自然人股东资格股起点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进行调整),法人股东资格股起点金额为人民币10000元。
投资股金额由股东自行决定。
第二十条 单个自然人股东(包括职工)持股比例(包括资格股和投资股)不得超过农村合作银行股本总额的5‰。本行职工的持股总额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5%,职工之外的自然人股东持股总额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30%。
单个法人及其关联企业持股总和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持股比例超过5%的,应报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审批。
前款所称关联企业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受同一企业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
第二十一条 除原农村信用社社员可按照自愿原则将其清产核资、评估量化后的股金转为农村合作银行股本金外,农村合作银行发起人必须以货币资金认缴股本,并一次募足。
第二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印发记名股权证,作为入股股东的所有权凭证。
第二十三条 农村合作银行的投资股可转让,但不可退股。农村合作银行股东转让其全部投资股,同时资格股持满3年后可以退股。退股或转让股份的,需事先向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申报并征得董事会同意,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农村合作银行不得接受本行股份作为质押权标的。
第二十四条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以本行股份为自己或他人担保的应当事先告知董事会,农村合作银行董事、监事、行长和副行长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二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实行民主管理,其权力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由股东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订或修改章程;
(二)审议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三)选举和更换董事和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四)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
(五)审议、批准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规划,决定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六)审议、批准农村合作银行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七)对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
(八)对农村合作银行的分立、合并、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六条 股东代表大会应当在每一会计结束后6个月内召开,由董事会负责召集。董事会认为必要,可随时召开。经1/2以上股东代表提议或者2/3监事提议也可临时召开。
第二十七条 股东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代表所持投票权的半数通过。对农村合作银行修改章程、合并、分立或解散做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代表所持投票权的2/3以上通过。
第二十八条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应当实行律师见证制度,并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第二十九条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会议纪录、股东代表大会决议等文件应当报送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
第三十条 农村合作银行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其成员为7至19人。其中农户、农村工商户股东担任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董事人数的1/3。本行职工股东担任董事的人数,不得超过董事人数的1/3。董事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第三十一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应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与农村合作银行及其主要股东之间不应存在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关系。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时尤其要关注存款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可设副董事长1至2人,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副董事长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离任时须进行离任审计。
第三十三条 董事会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召集股东代表大会,并向股东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代表大会决议;
(三)决定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计划和入股及投资方案;
(四)制订农村合作银行的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五)制订农村合作银行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六)决定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
(七)制订农村合作银行的基本管理制度;
(八)聘任和解聘农村合作银行行长,根据行长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副行长、财务和信贷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
(九)拟订农村合作银行的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
(十)章程规定和股东代表大会授予的其它权利。
第三十四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例会每年至少应召开4次,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会应当通知监事会派员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三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包括独立董事)每年应至少参加两次董事会。
违反前款规定的,经股东代表大会通过,可取消其董事资格。
第三十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应当建立规范公开的董事选举程序,经股东代表大会批准后实施。在股东代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董事会应向股东披露董事候选人的详细资料。
第三十七条 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决议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签字,并在会议结束后10日内报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董事会决议须经半数以上董事同意方能生效。
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致使农村合作银行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策且未表示异议的董事应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董事会在聘任期限内解除行长职务,应及时告知监事会和银行监管机构,并作出书面说明。未经行长提名,董事会不得直接聘任或解聘副行长、财务和信贷负责人。
第三十九条 农村合作银行设行长1人,可设副行长2至3人。行长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以下职权:
(一)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副行长、财务和信贷负责人等高级管理层成员;
(二)聘任或者解聘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
(三)代表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提交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授权高级管理层成员、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从事经营活动;
(五)在农村合作银行发生挤兑等重大突发事件时,采取紧急措施,并立即向银行监管机构和董事会、监事会报告;
(六)其它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规定应由行长行使的职权。
第四十条 农村合作银行行长人选由董事提名,董事会聘任。副行长由行长提名,董事会聘任。行长、副行长每届任期3年,可连聘连任。
农村合作银行行长不得由董事长兼任。
第四十一条 农村合作银行行长每年接受监事会的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应向董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报告。行长、副行长离任时,须进行离任审计。
农村合作银行行长、副行长超出董事会授权范围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作出经营决策,致使农村合作银行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策的行长、副行长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设监事会,人数为5到9人,监事会成员由职工代表和股东代表组成,其中,职工担任的监事不得超过监事总数的三分之一。监事会中的职工监事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非职工监事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董事会成员、行长、副行长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担任监事。
第四十三条 监事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二)要求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农村合作银行利益的行为;
(三)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
(四)检查监督农村合作银行的财务活动;
(五)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审计并指导农村合作银行内部稽核工作;
(六)对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质询;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及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规定应当由监事会行使的职权。
第四十四条 对监事会提出的纠正措施、整改建议等,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拒绝或者拖延执行的,监事会应当向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和股东代表大会报告。
第四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比照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规定执行。农村合作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四十六条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农村合作银行可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部分或全部业务。
第四十七条 农村合作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一)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80%;
(二)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
(三)对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与农村合作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关联企业在计算比例时合并计算;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它资产负债比例。
第四十八条 农村合作银行在辖区内开展存贷款及其他金融业务,要重点面向入股农民,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合作银行要将一定比例的贷 6 款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比例由当地银行监管机构根据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确定。
银行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农村合作银行发放支农贷款情况进行评价,并可将评价结果作为审批农村合作银行网点增设、新业务开办等申请的参考。
第四十九条 农村合作银行必须建立、健全本行对存款、贷款、结算等各项业务的内控制度,应当建立薪酬与农村合作银行效益和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第五十条 农村合作银行不得向股东(农民股东除外)及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发放担保贷款不得优于其它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
前款所称关系人指:
(一)农村合作银行的董事(包括独立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
第五十一条 农村合作银行执行国家统一的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依法纳税。
第五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应按规定向当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及其他资料。农村合作银行对所报报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农村合作银行应按规定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重大事项等信息。第五十三条 农村合作银行应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对向股东及关系人发放贷款情况进行披露。股东或关系人的借款在披露时应与其关联企业借款合并计算。第五十四条农村合作银行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由监事会聘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计报告应由监事会通过,经股东代表大会年会审议后,报当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
第五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在召开股东代表大会的20日前置备于该行,供股东查阅。
第六章 机构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营业场所;
(四)调整业务范围;
(五)更换高级管理人员;
(六)修改章程;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它变更事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视情况批准或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监局批准以上变更事项。
第五十七条 农村合作银行接管、解散、撤销和破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农村合作银行因解散、撤销和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向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局缴回金融许可证,并持所在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局通知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第七章 罚 则
第五十九条 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擅自设立农村合作银行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予以取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合作银行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擅自设立、合并、撤销分支机构的,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第六十条 农村合作银行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擅自变更第五十六条所列变更事项的,给予警告,并处l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擅自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第六十一条 农村合作银行超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对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金融许可证;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农村合作银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五十条规定的,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农村合作银行办理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时,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理。
第六十四条 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业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有侵占、挪用、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农村合作银行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处罚。
第六十六条 农村合作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八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银行风险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风险是随着商业银行产生而产生的,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决定了业务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风险,而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凼此风险控制和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意义更为重大,应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商业银行必须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所谓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通过行动或文字的呈现,使银行管理者和员工对银行业的风险特征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以他们的能力、诚信和职业道德来控制、管理风险,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稃融入银行的经营管理中
风险管理文化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控制风险才能增加收益,这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增强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仍未培养出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
倡导全员风险意识,强化全员风险防范。由于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商业的这种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必须体现为每位员工的行为,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必须考虑风险因素,都要有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把手的事,也不仅仅是分管行长、或是风险管理人员的事,也不仅仅是信贷部门的事,而是全行每一位员工的职责所在,要在全行所有员工中营造一种“风险处处存在,防范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理念。自上而下推行和自下而上不断丰富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是促成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础,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自觉性,有效引导员工不断改进风险控制技术。其次要把银行的整体风险、收益量化到每个人身上,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感觉到银行经营好坏、风险防范效果与自身得失息息相关。只有当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地付诸行为,银行的资金才会真正得到保障,银行业务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商业银行要形成健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并非一朝一夕,而赴任重道远。风险管理文化,不是局限于管理员工精神的口号标语,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商业银行实现科学的风险管理、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持之以恒,以理念同化人,以制度约束人,才能培育与业务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
第五篇: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风险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对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包括()。
A.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B.将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C.制定各币种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D.制订外汇融资能力受到损害时的流动性应急计划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2.()针对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和到期负债之间的差额,以判断商业银行
在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
A.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B.现金流分析法
C.缺口分析法
D.久期分析法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3.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A.75%,25%
B.75%,15%
C.50%,15%
D.50%,25%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4.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包括()。
A.公司治理结构
B.合规管理文化
C.信息系统建设
D.外部控制体系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5.操作风险中的人员因素不包括()。
A.内部欺诈
B.文件/合同缺陷
C.知识/技能匮乏
D.核心雇员流失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6.按照由表及里的原则,操作风险具体可划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和
()。
A.控制派生风险
B.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操作失误风险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7.商业银行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以致影响正常业务运行的风险,不可以通过()来进行操作风险缓释。
A.提高电子化水平以取代手工操作
B.制定连续营业方案
C.购买电子保险
D.IT系统灾难备援外包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8.()指标仅适合衡量大型的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A.现金头寸指标
B.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
C.大额负债依赖度
D.核心存款指标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9.1988年()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A.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
B.《巴塞尔资本协议》
C.华尔街第一次数学革命
D.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10.以下哪种不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的方法。()
A.基本指标法
B.高级计量法
C.标准法
D.产量法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声誉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A.声誉风险的识别
B.声誉风险的评估
C.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
D.声誉风险的修订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BC
2.良好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A.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B.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C.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D.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3.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控制手段的有()。
A.压力测试
B.交易限额管理
C.风险限额管理
D.止损限额管理
【您的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CD
4.下列属于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C.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D.交易标识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5.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划分的政策和程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C.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D.明显不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战略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整合内部营运流程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协调经营目标、长期战略以及可利用资源。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2.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是指: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和经营环境。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3.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核心存款的80%投入流动资产。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4.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5.通常活跃在货币市场的商业银行需要采用较长的流动性缺口分析时间序列。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6.商业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须全部由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担任。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7.吸收损失的缓冲器和最终来源是资本金。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8.市场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9.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上而下、从已知到未知。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10.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的有效执行。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