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16:5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

如果说开创农村合作银行的“蓝海”是合作银行经营的战略取向,那么有效防范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是其经营战术体现。在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实际操作与理论研究的侧重方向是信贷业务流程与贷后的风险防范,即通过设置严格的审批流程来防止风险的产生,以及从保证、抵押第二还款来源来获得信贷资金的风险补偿。而较少涉及信贷风险前移方面的尝试与研究。本文将结合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现状与特征、以及农村合作银行在实际经营中对信贷风险前移已产生的努力与尝试,来剖析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重要性,并提出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合理化建议。

一、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现状与特征。

农村合作银行大都分布于我国的县级、县级市等行政区域较小,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中小城市与乡镇。在国家政策支持、体制革新的过程中,农村合作银行在现阶段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如某农村合作银行在2009年年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11.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8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其不良贷款总额在1.9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6.1%;而另一农村合作银行,在2009年年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为34.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15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其不良贷款总额在0.917亿元,贷款不良率仅为3.96%。面对以上的数据,相差悬殊的背后,不仅仅只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数据所给的答案是银行在经营能力与实力上的强弱,尤其是在经营信贷业务、把握信贷风险方面的强弱。

农村合作银行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分化”,一批从传统经营模式中走出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其发展规模、盈利水平、行业的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不管是“贫”,还是“富”,农村合作银行现阶段仍然脱离不了其信贷业务经营的共性,有着几近相同的信贷市场背景与环境。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存在如下的特征与问题:

1、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他们在资金实力、信贷发放规模、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仍然较弱,综合实力相距甚远。受资本金的制约,农村合作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对那些风险相对较小的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往往无法支持与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只能割舍地缘优势而拱手相让。

2、经营区域受限,客户群体显单一。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业务现在政策和理论上已经可以突破区域经营,但实际经营往往只能局限于当地。并且在县级市、县级的农村合作银行担当着支持“三农”的主力军角色。如某农村合作银行09年底“三农”贷款余额达到18.6亿元,“三农”贷款累放额占全县金融机构“三农”贷款累放总额的90%以上。限定的区域、特定的角色使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业务只能更多的投放于单一的客户群体。

3、传统思维难破,创新能力欠缺。农村合作银行虽然在其信贷资产质量上比原信用社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信贷业务的传统模式与思维仍然困扰着其前进的步伐。农村合作银行在发展信贷业务

时,客户经理足不出户写调查报告、并且一天之内可以发放贷款5笔、10笔甚至更多,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机械化放贷方式仍普遍存在,长期积累势必影响到其整体信贷资产的质量。其次,应对市场的变化,农村合作银行较多的受制于传统体制与落后的信贷管理系统,加上战略人才的缺失,很难及时推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

4、客户层次低,潜在风险大。农村合作银行在现阶段被较多的认定为“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企业”。现实经营中也是如此,农村合作银行主要客户群体为农户、县市城区的个体工商户、居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小型企业与家庭作坊等。这些客户普遍存在经营地分散、经营连续性差、真实信息了解难度大、家庭资产与初始投资少,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或保证难以落实等问题。农村合作银行在现行信贷业务办理中较多的注重形式审查,对信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把握少,无法对其特殊的客户群体做出有效风险防范对策,使贷款在发放前就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风险,其信贷资金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重要性及所做尝试。农村合作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强调贷款上报、审批流程是否合规,贷后检查是否正常进行,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完整,资料收集是否齐备等,这些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风险防范。在实际操作中,传统风险防范流程和措施的约束力更多的体现于防范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而对于把握贷款实质风险的效用不大。因为在流程合规,资料、数据完整的情况下,贷款就能发放,至于其中资料、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以及信贷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却无法得到真实的把握,而信

贷风险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信贷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收入来源是否稳定。针对农村合作银行所服务的特殊客户群体以及自身在经营上的弱势与限制,其信贷业务风险前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几年,农村合作银行在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顺应市场的变化,对自身的经营策略与经营方式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在推行“蓝海”战略的同时,对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并逐步走出单一的形式风险防范,将信贷风险的控制转移到信贷调查的真实性与信贷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上。如各地的农村合作银行在国家开发银行将“微贷”技术推广、商业银行成功实施“小额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学习与借鉴其中的调查技术与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不仅在拓展自身信贷业务,把握信贷利率主动权上取得了成功,更是切实有效的防范了其信贷业务的风险。

三、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建议。

农村合作银行盈利核心与经营重心在于信贷业务,而是否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又是其发展信贷业务的关键。面对农村合作银行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特殊的客户群体,做到信贷业务风险前移将对其能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合作银行可以参考如下几方面将其信贷业务风险前移:

1、找准市场定位,理清经营思路。农村合作银行受资本金的约束,既不能满足大型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又无法跨区域经营,因此只能将其有限的资本金用在刀刃上,即不能在信贷业务上遍地开花,又显得毫无优势与专长。因此在信贷业务上需要找准自身

市场定位,如专门服务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与农户等,在专门的行业、市场与客户群体中做出品牌与特色。专业化与同类化服务客户群体时,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从系统上将信贷业务风险前移。

2、实行分类管理,创新经营方式。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的区域相对较小与固定,虽然使其经营规模与业务扩张一定程度上受限,但也为其信贷业务的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即可以利用其分布城乡的网点与比任何银行都熟悉当地环境的优势,将经营区域实行分类、将服务群体实行分类,落实专门的客户经理对指定的区域、指定的客户群体进行信贷服务。这样客户经理可以更多、更全面的掌握其所管辖的区域与客户的真实信息与资料,并通过汇总行业知识与同类客户之间的评比,对其所管理的客户进行筛选,从源头上将其信贷业务风险前移。

3、革新传统思维,灵活产品与技术。传统的形式审批流程已经被很多农村合作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所否定。农村合作银行所服务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等在信贷调查时信息不对称、潜在风险大的特征也较为突出。新形势下的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不能被传统的信贷习惯所束缚,可以大胆的针对客户群体特征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比如对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准贷门槛等的差异化设定,使客户在信贷开始之时,风险就在银行的主动控制之下。其次,可以积极的学习与借鉴全新的信贷调查方式,采用“微贷”技术的交叉检验,原始凭证收集等方式,使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得到校验,使信贷风险在调查之时就可以有效控制。

4、重视队伍建设、发挥制度的引导、激励作用。农村合作银行

在开展“小而分散”的信贷业务时,能有一支踏实肯干、精通业务、高效廉洁的客户经理队伍至关重要。如果客户经理能够具备相应的行业知识与经验,灵活运用调查技术与方法,多渠道地搜集客户信息,通过侧面对客户的家庭历史、道德品质、资本积累、经营状况等“社会化”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那样信贷风险就能在客户经理自身拥有的风险识别、化解、甚至免疫能力中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农村合作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不仅要选好客户经理队伍,还要重视对客户经理队伍的系统化培训与培养,以及考核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来使客户经理将信贷业务风险有效的排除在贷款发放之前。

第二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或是发展中国家,在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由不够重视到逐步加深认识,引起重视的过程。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所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业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突出代表的是一批以制造业、贸易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它们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共同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如何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从类型上看,中小企业可以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社区型,高新技术型。制造业型,涉及资金面宽,资金周转慢,需求量大,融资难度相应较大;服务业型,资金需求量小,需求频率高,使用周期短,资金运用随机性大;社区型(包括街道手工工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社区集资也可以考虑成为这类行业的一个资金来源;高新技术型,按照国际惯例,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市场机制讲究的是效益和利益最大化,资金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市场流向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如果没有其它机制的干预,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上是难以与大企业竞争的,因此在资金市场中往往处于劣势。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2)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由法律规定),如80%或60%等。(3)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4)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缺陷而引起的贷款风险高,偿债能力低,没有发展潜力。

二、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产品现状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资产情况、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银行推出了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厂房贷、智动贷等产品。为主要满足小企业客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流动资金需要,单户授信总额在3000万元(含)以下和资产规模5000万元(含)以下或年销售额8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客户,可以向银行申请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是指依据客户所提供的有效抵(质)押物价值或保证人的担保能力,直接进行客户授信和办理各类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等表内外融资业务的信贷产品。该业务产品融资额度灵活,融资额度可根据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及担保情况灵活确定,最高可达3000万元。担保方式多样。小企业可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存单、国债、银行票据全额抵(质)押或优质大中型法人客户和担保公司担保。业务流程便捷。该产品采用快捷的符合小企业特点的客户评级方式,评级、授信和用信同时审批,手续简便、放款迅速。审批流程短,办理简单、快捷。

小企业工业厂房按揭贷款是银行向购买园区内工业厂房的小企业客户发放的,以其购买的工业厂房作为抵押,以借款人的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业务。工业厂房是指在园区内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由开发商建造,配套齐全,企业可直接入驻进行生产经营的场所。该产品主要满足小企业客户购买生产经营类用房的需求,缓解客户因一次性大额支出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该产品的特点是按揭成数高。按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贷款期限等因素确定按揭成数,最高可至7成。贷款期限长。贷款期限结合企业的预期现金流、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最长可达10年。还款压力小。采用分期还款方式,借款人可按月或按季还本付息,还款压力小。由于贷款期限长,企业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将更多的自有资金能够投入至生产经营。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自有、第三方所有或与第三方共有的符合银行要求的知识产权提供质押担保,银行向其发放的用于满足借款人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性流动资金需要 的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是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客户设计的短期融资产品。该产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改变传统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有助于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促进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资本产权,最终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第三篇: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行章程的规定,制定浙江温岭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 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环节,都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 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行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4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

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

报告目标,是指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 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8个构成要素:

(一)内部环境。即:

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支行(部)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即:内控制度要与本行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即: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即: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总行负责组织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支行(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落实。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营管理层的监察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即: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即: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合规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确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本行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八条 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8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之内。

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在所有4个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本机构,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九条 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8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第十条 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 本行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直到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是派驻单位风险控制的关键人员之一,委派主办会计、委派信贷主管和合规联络员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行实际,对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预防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

(四)对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

(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

(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督查,并向董事会报告;

(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本行部分董事、经营管理层、相关职能部门若干名委员组成。

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支行(部)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行长(总经理)担任组长,由支行(部)经营班子、主办会计、部分信贷人员(或内勤人员)组成,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第十六条 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全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八条 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使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

第十九条 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二十一条 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二十二条 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

(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

(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

(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二十三条 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收集历史资料和数据,设立历史数据库,逐步开发适应本行自身特点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模型。

定量分析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

(一)资本充足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

(二)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4%)

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5%)。

3、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

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贷款损失特种准备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指标值≥100﹪)。

6、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5﹪)。

7、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8、授信集中度=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0﹪)。

9、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

10、集团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5﹪)

11、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按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5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

12、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3、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14、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

(三)流动性风险指标

1、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3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5﹪)

2、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

3、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75﹪,以“1104工程”口径;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60﹪。两口径计算方法不同)

4、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

5、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不含贴现)/各项存款余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0﹪;按银监其他要求,指标值≤75﹪)

(四)市场风险指标

1、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5﹪;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20﹪)

(五)盈利性指标

1、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0.6﹪)

2、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2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1﹪)

3、风险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8﹪)

4、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40﹪;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35﹪)注:①平均余额=(年初+年末)/2 ②折年系数=12/N,其中12指一年的总月份,N是指指标数据日期的月份数。

③前述按监管评级标准口径的指标值均为评级得分为100分时的指标值。

④前述指标如有新的体系或标准值,按新标准执行。

第七章 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二十四条 政策。本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和经营方向,以“流动、小额、分散、效益”为信贷策略。要重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和研究,降低因政策面或宏观经济变化对各产业(贷款客户的行业、发展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律风险是本行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怠于行使自身法律权利等。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法律顾问注重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而律师则是事后诉讼。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具备充足的内部和外部法律专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资源的法律部门是法律风险防御系统的心脏。本行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法律风险环境,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一定的资源并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六条 授权。本行对高级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和业务岗位授权开展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都要明确、清楚和适度;授权有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要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七条 授信。本行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根据审贷分离原则,授信审批部门与授信执行部门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人情贷款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包括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行业)和用于违法活动。实行最高授信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授信,在最高额授信额度下对中长期授信实行单笔授权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金业务。本行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分离、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分离),建立中台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识别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

第二十九条 存款及柜台业务。本行对营业网点、要害部门和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监控,严格执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操作风险和违规经营行为,防止内部挪用、侵占以及洗钱、金融诈骗、逃汇、骗汇等非法活动,确保本行和客户资金安全。

第三十条 中间业务。本行开展中间业务首先要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机构资质、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建立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或有负债风险。

第三十一条 会计。本行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设立小金库,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行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和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系统环境和信息备份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 ATM等自助设备。ATM等自助设备的保险柜钥匙、密码必须由两人分开保管,严禁单人同时保管保险柜钥匙及密码,并实行定向交接制度。自助设备严格执行双人清机、双人开启保险柜、双人加取钞、双人清点现金的工作制度;自助设备管理人员严禁向设备维护商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泄露开机密码和乱丢设备钥匙;自助设备的纸制交易流水和电子交易流水均为重要档案,按规定年限备份、归档保管。凡24小时服务的具备现金功能的ATM等自助设备原则上要安装摄像系统,监视的区域、范围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加强对自助设备的安全巡视和摄像系统定期检测;自助设备的录像资料、运行监控资料、交易监控资料需保留规定年限。第三十四条 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本行不断提高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资产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加大损失资产核销力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程序和责任制,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自本行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施行前有关规定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原规定停止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由本行董事会负责修订解释。

第四篇: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办法

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办法 总则

为规范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有效防控风险,增强我行业务竞争力,根据有关监管法规及我行相关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低风险信贷业务,是指借款人采用特定的担保方式或特定交易结构,当其违约时,贷款行通过处置担保物、追偿保证人或追偿承担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第三方能够及时、足额保障债权实现,从而不直接承担违约损失的情形下为借款人办理的各项信贷业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个人客户。

低风险信贷业务包括低风险担保信贷业务和低风险交易结构信贷业务。

本办法所称低风险担保信贷业务是指以合法、足值、有效,且价值稳定、能及时变现的质押担保,以及特定金融机构保证担保的信贷业务。

本办法所称的低风险交易结构信贷业务是指客户在我行办理的由特定金融机构或有良好偿付能力的第三方承担信用风险的信贷业务。

本办法所称的特定金融机构指经我行有权审批人认定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以低风险担保方式办理的信贷业务须符合我行相关业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应遵循“严格限定范围,优化业务流程、防控操作风险”的原则。低风险担保方式的范围

我行认可的信贷业务低风险担保方式具体包括: 客户以足额保证金担保的;

客户以中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质押和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质押的; 客户以我行或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亚洲”)、中国工商银行出具的本外币单位定期存单或个人定期存单质押,其中如使用工银亚洲开具的存单的,应符合我国监管法规;

客户以我行或工银亚洲、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以及提供不可撤销的、无条件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 总行贷审会认可的其他担保形式。以低风险担保方式办理的信贷业务,质物币种与办理的信贷业务币种不同的,质押率应能覆盖汇率风险,做好汇率避险安排,并审慎办理。客户提供的质押物本金、票面值或特定金融机构提供的保证金额不低于授信本金与利息之和。低风险交易结构的范围

法人客户低风险交易结构包括:

客户在我行办理占用代理行授信额度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国内信用证项下卖方融资业务;

我行接受开证行委托并占用开证行授信额度办理的信用证保兑业务; 我行接受委托行委托并占用委托行授信额度办理的代付融资业务,以及代理代付业务和占用委托行授信额度办理的代开信用证和代开保函业务; 总行贷审会认可的其他交易结构。

上述所称的代理行、开证行、委托行须为本办法规定的特定金融机构。授信管理

低风险信贷业务纳入我行客户统一授信额度管理,单一客户贷款总额与我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扣除保证金、存单和国库券质押的低风险贷款金额)与我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5%。低风险信贷业务的期限,按照具体经办授信业务品种的期限要求执行。本外币互保质押的低风险业务,原则上不超过13个月。

低风险信贷业务利息支付方式,按授信审批要求执行。在接受以特定金融机构自身信用担保的低风险信贷业务时,占用特定金融机构的同业授信额度,特定金融机构的同业授信额度管理按我行同业授信额度相关管理办法执行。上述业务办理时,须审批核定客户的授信额度,并且在业务发生的同时占用客户在我行的授信额度。本办法所称的特定金融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总行各业务部门和分行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特定金额机构名单的修改建议和授信额度需求,收集相关资料后,按相关规定报总行授信审批部经有权人审批。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根据审批结果及时维护和更新相应的同业授信额度信息。

调查、审查、审批

办理低风险信贷业务应按叙做的各业务品种管理规定进行调查和审查,重点根据我行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质物和保证人进行调查审查。业务部门、授信审批部审查要点如下: 融资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总行规定条件;

贷款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我行有关规定; 信贷业务是否受国家政策限制,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以保证金质押的,应核查保证金来源合法合规性等情况,以不同币种质物的,应提出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

以存单、债券、票据质押的,业务部门应核实相关凭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合法性; 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贷款到期日不得早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

对于保证担保,应了解保证人的信用状况和授权(如需)情况,核查保证人的意思表示、印章签字等的真实性,担保条款的有效性,以及保证人对外提供担保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境外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担保,应通过加押SWIFT报文格式向我行提供担保文书; 涉及贸易融资业务的,业务部门应核查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业务部门应披露申请人在工银亚洲的关联或集团授信情况,存在关联或集团授信的,应取得集团客户经理的正面意见并填写集团授信概览表(包括工银亚洲及我行现有和正在申请的项目);

我行认为有必要调查审查的其他事项。

营业部门负责做好相关单据技术性审查工作。对存在不符点(瑕疵)情况,客户经理应取得开证行(保兑行)有效承兑或书面同意接受的法律文件。

低风险信贷业务审批权限按照我行授信业务授权管理规定执行。放款

低风险信贷业务发放流程按现行一般授信业务的发放流程执行,涉及占用同业授信额度的,业务部门应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核实同业额度及可使用余额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放款中心。营运部门负责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或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系统查询,查询路径包括SWIFT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票据系统查询等方式对备用信用证、保函文本和银行票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通过以上方式无法核实真实性的,由客户经理和营业部门人员双人进行实地核实。

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票据应背书记载“质押”字样。记载有“不得转让”、“委托收款”字样或超过付款期限的票据,不得接受作为质物。不得发放到期日早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的贷款。

信贷管理部放款中心(以下简称放款中心)负责担保核保、抵质押手续的办理,具体包括: 各项业务的担保合同拟定、签署和见证; 核算保证金应缴金额及期限,下发保证金扣划通知;

核查存单真实性及有效性,背书“质押”字样及核实企业印鉴; 办理、见证各项质押担保所需的止付和登记。

放款中心同时负责审查放款前提条件是否满足,重点审查: 各项业务办理条件已落实; 以存单、国债或票据质押的,应该核查是否已办妥相关止付手续。可接受的国家债券质押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业务规章制度要求是否满足; 以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的,应核查是否符合我行规定的担保要求,以及其出具的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条款是否与审批意见相符。贷后管理和监督检查

总行/分行信贷管理业务部门要加强对低风险信贷业务中质物权利凭证和保证担保文书的保管,落实管理责任。对客户提供的存单、国债、票据等应按信贷业务重要保管品管理办法入库保管。

对于低风险信贷业务,业务部门可在各相关业务规定的贷后检查间隔期基础上适当延长检查期限,但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贷后检查。业务期限短于一年的,应于到期前十日检查一次。贷后管理重点检查内容: 检查质物、质押权利凭证、担保文书等法律文件的保管情况。检查保证人保证能力变化情况,检查借款人的经营情况等;

质押品是否发生不合法或权属争议,导致处置困难; 质押品是否发生贬值,已不能完全覆盖授信风险; 对低风险贸易融资业务,应对物流、资金流进行跟踪; 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须关注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日,对于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早于贷款到期日的,应及时将托收回来的资金转为保证金或收回贷款本息; 发生其他足以产生授信风险的不利因素。

如检查中发现以上异常情况,客户经理须如实反映相关风险事项,如预期损失确定,须纳入不良贷款管理。

以不同币种质押的,客户经理至少每季度应重点检查质押货币与融资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质押物是否足值,季度检查时或质押期间发现质押物无法覆盖用信本息的,原则上应于五个工作日内补足。

同一额度内,出现质押不足值时,剩余额度不得继续使用。

低风险信贷业务贷后检查完成后,应编写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贷后检查报告,交有关人员审查。

出现票/证到期不能承兑、开证行/承兑行/贴现行拒付等情况时,应及时按照我行相关规定进行追偿和索赔。

对本金或利息逾期七天内不清还者,原则上应立即处置质押物、追偿保证人或追偿承担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第三方,以变现、追偿保证人资金还贷。还贷后仍有余额的,应按现行有关制度进行清收。

低风险信贷业务的信贷资产分类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贷款,质押担保物价值或保证人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应依据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规定进行分类。

放款操作完成后,相关质物、权利凭证和保证担保文书正本交由信贷管理部门归档,作为重要保管品入库保管。在贷款调查、审查、审批中收集和形成的所有资料交信贷管理部门归档保管。

信贷管理部门应加强低风险信贷业务的监督指导检查,督促业务人员合规、审慎办理相关业务。附则

下述情况,纳入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远期信用证项下,由我行承兑约定期限付款的,且保证金或存单质押的本息能够覆盖远期信用证偿付本息的业务;

进口代付项下,保证金或存单质押的本息能够覆盖我行偿付本息的业务;

保函、备用信用证、出口代付等,保证金或存单质押的本息能够覆盖我行偿付本息的业务; 总行贷审会认可的质押品本息能够覆盖我行偿付本息的其他信贷业务。其他有关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总行信贷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GMOEM2011157《xx银行公司类低风险授信业务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认定的特定金融机构名单

2.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表(模板)3.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贷后检查报告(模板)4.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第五篇: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的调查思考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款业务迅猛增加,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仅以天津市为例,截至2005年6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341.66亿元,比年初增加35.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已达8.27。造成此项业务如此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商业银行对资产风险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因此,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视为低风险的信贷品种,作为信贷业务扩张的重点大力进行拓展。

然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真的是风险极低吗?不可否认,从短期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可以说是商业银行资产类别中质量最高的贷款种类,仍以天津市为例,截至2005年一季度,全市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7,低于全部贷款不良率6.8个百分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特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并不见得就是商业银行的低风险金融产品,在特定意义上说,这项业务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还要高于其他贷款种类,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对当前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盲目乐观地快速扩张,不久的将来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将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源。下面,就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体表现就是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求,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尤其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期限较长,最长可达30年,如果商业银行的这类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同时占比迅速提高,而作为其资金主要来源的存款又多以短期为主,逐步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化和资金运用的长期化,出现资金期限上的错配,造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当然,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个缺口应当控制在一定的比率范围之内,并对其进行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接近或达到18—20时,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就会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

2.房地产商转移的融资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融资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工商行业。因此,作为经营房地产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程度相对较高有清醒的认识。正是由于这种风险收益特性,中国人民银行与2003年6月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对房地产信贷业务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作为积极拓展的业务领域,甚至为配合竞争给与其种种优惠,使其在消费信贷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利用了这些条件,以合规或者不合规的方式将个人住房贷款变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房地产融资的风险向个人住房贷款中转移,代表性的现象就是“假按揭”,开发商串通一些“假购房者”以这种方式骗取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达到为企业融资的目的。

3.个人信用风险

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准确的风险判断。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商业银行贷款,被迫违约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风险;二是借款人可能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属于中长期信贷,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3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的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往往可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考虑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者主要是收入水平波动较大的、收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白领阶层,这种中长期内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4.贷款操作的风险

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角度看,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约束,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房地产信贷部门有时为了扩大业务范围,竞相降低贷款人的首付比例,甚至出现“零首付”,同时放松贷款人的审批条件,或者没有严格执行抵押住房登记制度,贷款的前台、中台和后台没有进行责任上的严格区分,对客户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严格把关。

从当前的情况,各商业银行在同一城市经办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网点偏多,在授权不严格的情况下,贷款者可以在多家银行的经营网点同时申请住房贷款,一旦贷款人无力偿还,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陡然发生。

由此可见,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并不是极低,但是,风险也不是不可防范的。在我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开展的时

间较短,很多管理上的经验还在摸索中逐步形成。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各国都先后建立了相对成熟完善的房地产金融系统,在对个人住房信贷的风险观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些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可借鉴的经验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很有代表性。

美国人大多数是通过私营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解决住房问题的,获得这种贷款的基本条件是以所购房产作抵押,这样可使贷款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美国联邦政府金融机构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控制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特殊机制。金融机构依据资信调查和住房估值审批贷款金额,资信调查依赖的是一个完备的信用体系,它包括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和个人信用评估机制,通过综合考察影响个人及其家庭的内外客观、微观环境,包括经济、金融、司法、社会、工商、财产在内,使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对个人及其家庭的资产状况、履约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评判和评估,数据的采集尽可能中介化和标准化。

当抵押贷款违约时,美国的房屋抵押市场配备了一系列的处置方法,例如延期支付、重设还款表、自愿转让契约、公告拍卖等,可以根据抵押资产以及贷款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处置方法,从而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后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

同时,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三家中介机构从事二级抵押市场的操作,有利地解决了房地产一级抵押市场无法解决的三大问题:流动性问题、资金占压的长期性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问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俩源有限的矛盾。

当前,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一级市场上注重解决信用风险,在二级市场注重解决流动性风险。

三、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途径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在目前相对欠缺的风险管理机制下进行快速扩张,未来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当前应当把完善个人住房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

1.改善个人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环境

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信用制度,即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能够监督、管理与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具体操作就是要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包括:个人信用等级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要建立专门的信用机构,信用授予人将信用消费者日常在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信用支付情况连续地提供给信用机构,由信用机构将这些信息会同来自司法、税务等机构的公众记录加以整理、分析,记入该消费者的历史档案,当授信人面对消费信贷申请时,可以从信用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报告,并据此做出决策。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成立了征信管理局,该机构一方面巩固和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征信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也将于今年内开始推行“个人征信系统”,但从目前情况看,个人征信系统所采集的信息对于进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判断并不足够,尚需在逐步完善中实现既定目标。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在其审批个人住房贷款的过程中,将个人信用作为考察的重点,设立相关的个人信息档案,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初具规模的数据库,为信用管理打好基础,对已有借款人以及贷款申请人违约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就可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各金融机构之间还应当充分共享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因为贷款人可能同时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金融机构设立在不同地区的营业网点申请住房贷款,信息的共享使借款者更加高效准确地做出决策。

2.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

为了化解个人住房贷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转移风险,推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首先,逐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即房地产抵押债权转让市场的建立。房地产贷款由商业银行创造出来以后,再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抵押贷款债券。通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衔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满足个人住房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贷款的额度与债券发行量相匹配,分散了流动性。其次,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商业银行转移贷款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住宅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现金流可以预测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经过信用评级以后,向投资者转让住房按揭贷款债权,收回资金补充流动性

3.推进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比例较小,融资格局较单一。根据统计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而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有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同时,在债权和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以外,还存在着发达的二级市场。因此,推动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

4.引入个人住房置业担保公司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已建立了“置业担保公司”,这些公司的成功运作将有效促进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分散化。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客户的资信水平,设计不同的产品,提供多元化贷款服务,推行多种还款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进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下载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前移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如何改变农......

    平安银行关注类信贷业务监管风险

    平安银行关注类信贷业务监管风险 综合金融战略稳步推进,看好公司业务模式中长期潜力我们看好平安银行新管理层架构及综合金融战略中长期发展潜力,预计这将使公司在利率市场化......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

    关于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调查 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是一家股份合作制地方性金融机构,其前身为苍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苍南县存贷款规模最大、信贷支农最多、网点最多、......

    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总结

    ****农村合作银行 二O—O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行紧紧围绕省联社、**办事处工作会议精神及“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创......

    2010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总结

    2010年已经成为过去,逝去的时光已成为历史,属于我们的只有今天,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今天!我们要学会在顺境中感恩和体会幸福,在逆境中成熟和坚强!学会用激情创造灿烂,使我们的生命......

    慈溪农村合作银行

    统筹发展完善养老保障 合作银行退休员工:许乐康 农村合作银行城北支行老年活动中心,召开尊老、敬老、爱老退休老职工座谈会,并组织生态旅游。城北支行30名退休员工10月21日上午......

    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总结

    ****农村合作银行 二O—O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行紧紧围绕省联社、**办事处工作会议精神及“风险防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创......

    2009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总结

    2009年度工作总结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2009年已经成为历史了,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这已是我来到合行的第四个年头。回首过去的一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