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时间:2019-05-13 12: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篇: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贷相关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本文所指的银行指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指担保公司、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融资机构。本文所指的信贷业务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信贷而获取利润的相关业务。

前段时间,私营银行放开申请,全国上下一轰而上,实力私营企业纷纷报名,我依然一如既往的预言和警告:一两年内私营银行将全国遍地开花,三五年后,将纷纷出现不良贷款,六至十年将纷纷倒闭,最后余下的只有极少部分能坚持银行风控制度的私有银行存活下来。那些私有银行申请者看到本文,也许骂我是乌鸦嘴,但这是事实,是中国现有的经济规律,无法改变。就象本人当年对担保公司、贷款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网贷公司预言一样,还被三度踢出研究论坛,但现在他们终于知道,如果早期听我的警示,不会有今天困境和倒闭的下场!

银行信贷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比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更高,所以,没有一定专业和经验的人才及可控的风险控制机制,形成不良及至倒闭就成为必然。

形成不良的信贷业务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主观原因造成,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或没用适应风控的专业人才

经济建设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事在人为,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是人,不同的人经营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结果。

1、银行用人混乱。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后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几百年的管理经验,有着相对可控的风险制度,但由于长期以来公平的用人机制被领导绑架,重用的不是靠送的就是靠关系的,所以用人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乱象,这是银行内部不可否认的事实。导致没有用专业水平的人混入了信贷相关部门,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也不知道如何施行已十分建全的银行规章制度,导致制度执行偏差,最终执行结果对于风险当然是不可控的,后果就不难想象了。

2、专业人才缺泛。由于国内银行职员工资收入较高,行业稳定,所以担保公司、贷款公司、资产公司、信托公司、网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信贷公司很难招到有专业的实战人才。有专业知识的银行职员者知道,那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虽收入高,但并不能给人安全稳定的工作,工作压力过大,都在以透支青春来换取生活,所以他们根本不愿意跳槽。跳的一般都是业务能力差,在银行无法混下去的人或者对行业风险一知半解的人才会过去。当然也会有一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想行走江湖,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但极少。在论坛调查中发现,从银行跳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后悔的高达96%,让人始料未及。招不到真正的专业人才,自然制定不出能控制风险的相关制度,而公司员工是按公司制度开展业务,自然办理的业务达不到风险制度的要求,所以风险无法控制,不良贷款自然应运而生。

3、人事管理不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照银行风险控制制度,但一般都老板说了算,而老板绝大部分没信贷实战经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贷风险制度,在其干扰下制度根本不能执行,一旦脱离了风险控制制度,风险将无法控制,不良形成就成为必然。

4、非银行金融机构错误的用人制度让风险成为必然。调查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部门的人员基本都是业务不熟悉的人担任,而把有专业技术的人分流到前台开展业务,他们以为,这样不用管理就能控制风险,但他们并不知道公司的责任,管理部门本为制度建设、指导和监督执行的部门,管理部门人员业务不熟悉,根本不能制定出能控制风险的相关制度,更不用说业务指导和监督。前台部门是按公司规章制度办理业务,他们水平再高,再专业也只能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如果规章制度对风险无法达到控制目的,前台部门办理的业务自然也没有达到风控要求。所以,应当把专业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管理部门要职,制定出能够控制风险的制度,只要前台部门人员按公司制度办理业务,就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这样业务风险才可控,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5、其它如人员配备不足、不重视员工培训、不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处罚机制等都影响风控制度的执行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二、不能制定和执行银行或公司的风控制度。在140多家论坛调查中发现,银行基本都有完善的风控制度,只要员工严格按银行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就能达到预期的风控目的。而非银行参照银行规章建立制度的不到20%。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不良且可能形成损失的贷款,银行90%以上都是不严格执行制度引起的。调查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全纯属乱来,无论是多大的、多有实力的、国有的还是私营的业务办理过程都乱。早期我的风险提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所以目前我们国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用钱去赌明天,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参照银行风控制度,制定适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让员工严格执行,走规范专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那才是出路,否则你们有一天一定会为自己的乱来买单。

三、过度授信是不良贷款最直接的原因。在对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国有银行客户176户、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269户不良贷款调查发现,银行176户全部存在授信过度的情况,非银行金融机构有252户存在授信过度的情况,整体过度授信率达到96%。所以目前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整天怪经济下行导致不良,其实并不然,超授信更易引起的不良。什么是超授信呢?银行授信是一项客户信用控制的过程,也是风险控制过程,在按照一定科学条件测算后,得出可控制风险的授信额度,也是最适合企业用信的额度。如果超过这个授信额度,风险将加大,不足将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调查发现,银行由于多头授信、被迫授信等情况使得授信过度,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绝大部分根本没有可控的风控制度,风控只看抵押物,只要有抵押就授信,忽略了经营指标,完全脱离风控制度,往往造成授信过度,给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种子。

为什么说超授信会引起不良呢?调查发现,过度授信后,企业把超出正常经营使用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投向主要有一是国家多年限制的房地产行业。二是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见别人能赚钱就乱投。三是发放高利贷。四是高利借给他人或高利借给风投、高利贷公司。五是购基金股票等。投入这些致命行业,调查的445户不良贷款客户中,大部分都涉足以上投资行业,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以信贷业务必须严格控制授信额度,四大国有银行都有严格合理的授信额度测算方法,希望各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遵循国有银行那套授信方法,严格控制过度授信。对于一些非银行机构所说的中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无法测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该制度的原理制定一些简便的额度授信方法,比如通过平均占用资金原理,可推断出授信额度控制在实际平均占用流动资金75%以下。采用资产原理,可以测算授信额度在净资产减长期应收帐款后一半以内。这样不会出现过度授信,也不会在贷款形成不良后形成损失等。

四、见益思迁,为了赚钱,不顾风险,转以小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名义发放高利贷。这是加速非银行金融机构走向毁灭的道路。如担保公司在成立之初,都能按规定,老老实实从事担保业务,但由于本人在2008年初,在论坛上发布了担保公司的可行性报告中,报告中有相关经营平衡点的测算后,他们觉得,担保公司并不是他们想象的一样,很赚钱,实际风险很大,利润率低,最终可能得不偿失。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呈现波动,银行信贷开始有所限制,高利贷市场兴旺起来,由于高利率,年收益率达到60%以上,个别高的年率100%以上。在高利诱惑下,担保公司纷纷成立小贷公司,把资金投入高利贷,他们根本不知道,高利意味着高风险,在担保业务都无法控制风险的公司是不可能在高利贷那么高风险的业务中控制风险的。历史以来,发放高利贷的人往往比借高利贷的人死得更惨,可想而知,年利润率达到60%以上利润空间的生产或商贸企业基本没有,这意味着,借高利贷的企业将走向毁灭,自然放高利的人也随之灭亡。东南沿海论坛中140多家担保公司不顾本人多次风险提示均成立有小贷公司,都从事高利贷业务,这使他们一步步走向绝路,目前几乎没几家正常了。

五、急功近利,使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突破风控防线。国有银行或非银行金融企业领导为了业绩不顾风险,不顾业务实际给员工下达任务不符实际的任务,并以扣工资、免职等威协员工办理高风险业务。特别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以开除威协。所以员工不得不超越风险控制防线办理高风险业务,导致风险的产生。

六、领导独断专行,员工没有主人翁和归属感,业务办理身不由己或放任,削夺员工的责任感。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把手权利过于集中,可以说是行内一手遮天,领导为了达到个人升迁或其它目的,往往不顾风险,压迫员工违规办理高风险业务,员工为了生存,不得不按领导指示办理,领导乱了,员工也只能随之乱了,就这样,风险自然就容易产生了。

七、不现实的任务压力是违规办理业务的推动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下达的任务往往超越现实的,规范做法根本无法完成任务,但任务不完成员工工资被扣,少则几百,多则千元,非银行金融机构更重,有上万,甚至几万的,弄不好,一大半年都得白打工,所以调查中发现,从国有商业银行辞职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后悔的。在任务压力下,为了生存,为之违规,迟早会死,不为马上死,所以各分支机构只能违规办理高风险业务,使得风险无法控制,最终将形成不良。

八、竞争压力,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违规办理高风险业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占领市场,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不顾风险,抢占客户,使风险控制制度成了纸空文,只要客户提出的条件都去满足,从而过度授信,没能按风险定价等,给客户挪用埋下伏笔,企业投资风险加大,从而促使信贷业务风险的产生。

以上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主观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诸如贷前调查不细致、贷后检查不到位、员工弄虚作假等次要的原因,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得到控制。

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立审核不严,不符合条件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泛滥成灾。银行由银行监局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当地金融办监管,在银行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接待就是效益,接待好了,什么违规的业务都不算事,在这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内外部监管形同虚设。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的审核由当地金融办负责,金融办为政府部门,调查发现,大部分监管者都没有金融相关专业或没金融实战经验的人员担任,根本不知道金融风险的存在,也不知如何审核风险可控的成立条件,更多的只是关注是否给当地政府带来收益。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泛滥成灾,一个城市,成千上万家,竞争激烈,使他们成为脱疆的野马,形成风险不可避免。

二、经济形势波动影响。受世界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导致企业经营亏损倒闭,贷款形成不良。

三、房产泡沫破裂的影响。由于政府被房价绑架,脱离政府物价监管,房价定价混乱,房产泡沫越吹越大,2009年,进入国民房产消费剪刀叉。国民合法正常收入根本无法购置住房,只有些有钱人在炒作房产。2013年房产泡沫开始走向破裂,房产泡沫的破裂将带来经济下行的强烈振痛,这是经济规律,现在金融部门都感觉到,自己的客户纷纷经营困难,甚至部分已走向关门倒闭,不良贷款压力重重。这就是房产泡沫带来的经济表现。这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困难和恢复期,形势非常严峻,要充分做好应对的准备。

四、“国家政策”误导,银行中枪。国家似乎不相信房产的泡沫存在,仍在不断唱多房价,但大家应该看到国民平均收入一年不吃不喝甚至买不起一平米房产,这还不是泡沫是什么?但金融机构面临目前的不良压力后,也基本意识到了泡沫事实,几乎所有形成不良的贷款都与房地产行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已中枪。我们也知道,国家目前唱多房地产,也是为了保持地价和消化库存,但我们金融机构要擦亮眼睛,不应为泡沫再买单。

以上是本人以前在东南沿海金融研究论坛的一些观点的总结,不到之处望指正。

金融研究员:

Seetoper 余多笔

2015-10-17

第二篇: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合伙人财富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末

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9年我国为了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其中;

华融(工行的机构)

长城(农行的机构)

东方(中行的机构)

信达(建行的机构)

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正在探索实行股份制改造及商业化运营。信托公司

一般采取委托人和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的方式,信托投资公司受托管理和运用信托资金、财产、只能收取手续费、费率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依据2004年7月27日修订实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允许从集团外吸收存款,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母公司有义务在所属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情况下负责提供资金,满足支付需求。

金融租赁公司

兼营或专营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供贷人的选择或许可,将其从供贷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货币经济公司

通过电子技术或者其他手段、专门从事促进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和外汇交易等经纪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它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向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经纪服务,不得从事任何金融产品的自营业务。

六、汽车金融公司

是指专门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相关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

从事一下业务:

1.接受境内外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

2.提供购车贷款业务;

3.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的贷款;

4.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

5.向金融机构借款;

6.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

7.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代理业务;

8.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信贷业务;

证券机构

证券机构是指由开展证券业务或为证券交易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证券评估公司。

第三篇: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控股公司,公募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小额信贷公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指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一般包括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这类机构放贷灵活、手续便捷,符合中小企业资金快速融资的要求。

信托投资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金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一种团体受托的组织形式。信托机构的产生是由个人受托发展为团体受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经济上的交往愈来愈多,人事与商务关系愈来愈复杂,人们为了有效地经营和处理自己力不能及的财产及经济事务,就需要专门的信托机构为之服务。信托机构的重要种类有:信托投资公司、信托银行、信托商、银行信托部等。证券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机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主要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金融公司、评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劳动金库、邮政储蓄机构、储蓄信贷协会等。

保险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局、相互保险所、保险合作社及个人保险组织等。

融资租赁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和管理的租赁公司或租赁业务部,制造商或经销商附设的租赁公司。

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职工薪酬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内容。截至3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690家上市公司披露2013年年报。在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职工平均年薪居前的行业分别为,非银金融(42.54万元)、银行(39.32万元)、房地产(16.8万元)和采掘(13.37万元)。分析人士表示,与业绩挂钩的现金收入更有利于激励职工工作热情,有望提升企业业绩。非银金融业平均年薪42.54万

统计显示,已经公布2013年年报的非银行金融业公司的职工平均年薪为42.5433万元。2013年部分非银行金融业公司应付职工薪酬的合计情况如下:中国平安(601318,股吧)(3335400万元)、东北证券(000686,股吧)(59536.66万元)、国元证券(000728,股吧)(59636.59万元)、国金证券(600109,股吧)(63410.44万元)、西南证券(600369,股吧)(76910.58万元)、安信信托(600816,股吧)(20508.89万元)。其中,安信信托员工平均薪酬较高,该公司是中国第一批股份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国内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公司之一。[4][2]

银行业平均年薪39.32万

数据统计显示,已经公布2013年年报的银行业上市公司中,银行业职工平均年薪为39.32万元,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职工的年薪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浦发银行公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应付职工薪酬合计为158.02亿元,员工总数为38976人,平均年薪为40.54万元。其中,董事长薪酬为150万元,高管薪酬总额为2924万元,总经理薪酬为150万元,董事会秘书薪酬为200万元,财务总监薪酬为230万元。

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公布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平安银行应付职工薪酬合计为108.1亿元,员工总数为28369万元,职工平均年薪为38.10万元。其中,总经理薪酬为833万元,董事会秘书薪酬为346.5万元。

房地产业平均年薪16.8万

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房地产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8%、13%、15.6%。截至3月23日,已经有51家房地产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累计实现净利润为548.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3日,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2013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职工的平均年薪为16.8万元。具体来看,已经发布2013年年报的51家房地产公司中,职工平均年薪居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华企业(600675,股吧)(42万元)、浦东金桥(600639,股吧)(40万元)、国兴地产(000838,股吧)(32万元)。

采掘业平均年薪13.37万

数据显示,截至23日,采掘行业共有14家上市公司披露2013年年报。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2013年采掘类上市公司职工的平均年薪为13.37万元。在上市14家已经公布年报的公司中,有9家公司2013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海默科技(300084,股吧)(605.14%)、海油工程(600583,股吧)(223.56%)、煤气化(000968,股吧)(112.92%)3家公司业绩增幅最为显著。

第四篇: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随着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业务专业化而产生的。早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1681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1818年,美国产生了信托投资机构到1980年底,美国信托财产总计达5712亿美元。1849年,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农村信用社。20世纪初,证券业务和租赁业务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例如证券业,美国有7000多家证券公司,18家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目标化和证券化,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综合化,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越来越不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分类也日趋融合。它们之间业务交叉进行,只是比重有所差别。

关于信托投资机构

信托投资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金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一种团体受托的组织形式。信托机构的产生是由个人受托发展为团体受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经济上的交往愈来愈多,人事与商务关系愈来愈复杂,人们为了有效地经营和处理自己力不能及的财产及经济事务,就需要专门的信托机构为之服务。信托机构的重要种类有:信托投资公司、信托银行、信托商、银行信托部等。

关于证券机构

证券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机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主要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金融公司、评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关于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劳动金库、邮政储蓄机构、储蓄信贷协会等。

关于保险机构

保险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局、相互保险所、保险合作社及个人保险组织等。

关于融资租赁机构

融资租赁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和管理的租赁公司或租赁业务部,制造商或经销商附设的租赁公司。

关于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中国的财务公司不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是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五篇:2016银行职业知识点《银行业法律法规》:非银行金融机构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6银行职业知识点《银行业法律法规》: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监督管理角度讲,除上述银行机构外,属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银行业机构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国际上广义理解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指由国家出面专门设立的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为使命的金融机构,具有特定使命以及较为宽泛的业务范围。

亚洲金融危机后,为处置国有银行业不良资产,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经过十多年运作,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处置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已开始逐步向商业性机构转型,形成了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业务并举的业务格局。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主要是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

其业务一类是基础类业务,涵盖了商业银行可以办理的全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另一类是满足一定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办理的业务,包括发行财务公司债券、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等业务。

(三)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信托业务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四)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是以资金融通为目的,以租赁业务为载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之相对的是实物租赁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是经营性租赁业务。在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特指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吸收股东1年期以上(含)定期存款;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外汇借款;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经济咨询等。金融租赁基本业务模式为金融租赁公司协助承租人选购设备并购买设备,然后出租给承租人。租赁期间,金融租赁公司享有设备所有权,承租人享有设备的使用权,并承担维护及其相关费用和设备使用风险。租赁期满,设备一般按照残值出售给承租人。

(五)汽车金融公司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在于对车辆和品牌经销商足够了解,回收车辆处置更便利。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三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

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等。

(六)货币经纪公司

货币经纪公司是指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通过电子技术或其他手段,专门从事促进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和外汇交易等经纪服务,并从中收取佣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的业务范围,货币经纪公司可以经营下列经纪业务:境内外外汇市场交易、境内外货币市场交易、境内外债券市场交易、境内外衍生产品交易等。

(七)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消费金融公司可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人民币业务: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办理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办理信贷资产转让;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八)贷款公司

2009年8月,银监会发布并施行《贷款公司管理规定》,依据该规定,贷款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公司是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经批准,贷款公司可经营下列业务:办理各项贷款;办理票据贴现;办理资产转让;办理贷款项下的结算;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资产业务。贷款公司的营运资金来源包括实收资本、向投资人的借款、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但融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

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必须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经营宗旨,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当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下载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 摘 要:商业银行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不同、收益与风险偏好不同,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内生的合作需求与可能。本文主要讨论了......

    第七章非银行金融机构概述

    本章小结 投资银行是指经营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兼并和收购、财务顾问、风险投资、项目融资、金融衍生、研究开发银行与投资咨询......

    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患对策分析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银行会计相关定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并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会计风险防范,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

    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

    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保证外汇业务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涵界定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内涵界定 【摘要】本文通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异同的辨析,以及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的比较,阐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涵义。 【关键词】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检查方法

    金融机构外汇检查方法指引 第一部分 银行外汇业务检查方法 第一章 银行法人机构外汇业务检查方法 第一节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管理 一、 法规制度 列举法规名称,文号; (可与附录......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行为,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条件......

    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办法

    xx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办法 总则 为规范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管理,有效防控风险,增强我行业务竞争力,根据有关监管法规及我行相关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