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患对策分析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银行会计相关定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并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会计风险防范,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及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银行会计 风险 对策
一、当前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当前,银行会计风险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已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点建设薄弱,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前几年,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多是为吸收存款而设,基层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增存款上,包括基层网点负责人的配备,主要看其公关水平和吸存能力,较少考虑其商业银行的业务知识水平。由于点多面广,管辖行自身管理力量分散,对基层网点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可以无原则地迎合客户,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从近几年对基层网点会计部位的检查情况看,由于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网点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点很多,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压)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2.领导重视不够,职工队伍素质低下,是导致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目前,会计岗位存在着新手多,队伍不稳定问题,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又调到其他岗位,使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加上有的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部分基层网点特别是办事处、分理处,存在着主任“说了算”等问题,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违规操作、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业务不精、不熟及对主管领导的盲目服从,造成会计部门的作案率居高不下,使银行信誉受到损害。3.会计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是产生会计风险的根本因素。会计制度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制定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会计制度不健全,给会计工作带来许多风险因素。4.滞后的会计核算手段,使会计工作风险系数增大。目前,银行会计核算虽已电算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应用程度不广、不高,仅停留在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会计工作中一些复杂的程序和模型没法运用,不仅削弱了银行会计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没有发挥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其次,会计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协作关系仍不顺畅,技术部门追求应用普及率、覆盖面,而会计部门注重实用效益,以运用会计电算化来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职能尚未发挥,使利用电脑作案的案件时有发生,风险系数增加。5.稽核和监督不力,是会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稽核制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在有关凭证和账薄上盖个章,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有损于稽核职能的发挥,根本上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同时,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只起到“社会公共薄记”的作用,其重要的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强化银行业监管,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新设立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
查,还应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状况。要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通过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各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严格审批,要通过广泛的风险调查后方可逐步推行。同时必须符合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统一约束力的各种制度,以免同行业不平等竞争。针对银行会计易产生风险的实际,应加强基层网点检查,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2.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素质,建立会计风险目标责任制。防范会计风险必须以人为本,要重视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培养。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金融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制度的学习,通过学习,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重视会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分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牢记风险的优秀干部充实会计工作队伍。制定岗位责任制和风险防范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对不称职、业务素质差的人员坚决予以撤换或辞退,以避免资金及财产损失。3.切实落实银行会计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防范会计风险,保证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建立健全会计工作检查制度,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对会计部门的内控制度管理情况及会计结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将内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二是针对当前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补充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保证会计业务真实、完整、准确;四是会计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会计制度风险。4.加强会计电算化进程,降低会计风险系数。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5.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逐步完善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以保证正常履行稽核职能的需要。总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保证银行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切实防范会计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赵海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实行规范的股份制.金融时报,2004.3.9
第二篇:分析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商品,电力已完全走入市场。但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演愈烈,先用电后交费的电力市场规则导致电费回收已然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的一大棘手问题。本文就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借以促进电力企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关键词:电费回收;供电企业;风险原因;防范对策
0 引言
作为供电企业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电费回收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活动里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其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出供电企业的生产价值。因此,电费回收环节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的资金周转有着极大的联系。电力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长期以来,供电企业一直采用先用电后交费的市场规则。但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由于回收周期长以及催费措施滞后等因素,电费回收难越来越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一大问题。因此,对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是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1企业租赁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电费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因为管理不善以及成本提高等问题导致经营成果不佳,从而对外拖欠原材料债款,对内则拖欠员工工资,电费拖欠即为对外表现的一种。
除此之外,为了让固定资产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开展不同规模的租赁活动。由于租赁经营活动的客户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管理经营不善,或为了一己私利而导致客户逃逸现象的产生等原因,使得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未及时跟上,从而导致电费呆、坏账的出现,也是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一大原因。
1.2 回收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供电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在电费回收环节中缺乏系统、全面的相关管理技术以及方法,从而产生电费催费滞后,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增大了电费回收的风险。
1.3 客户欠费
一部分用户未意识到电力商品的特殊性,没有较强的交费意识,加上一些用户持有“电为国家拥有”,认为电费可以交也可以不交,交费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并未意识到缴清电费是用户的法定义务,能拖尽量拖。除此之外,还有个别用户知道电费需按时缴纳,但却未树立诚信意识,进行恶意拖欠,将其作为减少生产成本、费用或日常支出预算的一种手段,从而故意拖欠电费债务。
1.4市场预测和预警防范的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倒闭、关停、破产后会产生许多呆、坏账。一些供电企业因为没有树立事前风险防范的意识,也缺乏相应解决措施。此外,电力企业没有对其自身的资金流动信息做出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未重视对收费职员预防欠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上供电企业提前介入有效措施的缺乏,导致了其未能避免客户故意拖延以及恶意逃逸电费回收的风险。预防电费回收危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文所列出的电费回收危险引发原因,笔者将在下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旨在促进
电力企业进一步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2.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电费回收率
加大对供电企业职员业务水平提高的培养,避免或者降低因自身工作原因而影响到电费回收工作的进行,巩固基础工作。供电企业可据此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包括电费的抄写、核查、回收等工作过程,对每道流程的操作规范开展细化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质量。
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对电费回收工作进行相互配合。部门之间需做到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共享资源和信息。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明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自身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规定了在生产过程中相应部门提供有效信息进行配合采用清欠措施等职责。除此之外,应采用将电费回收成果的好坏与各部门工作绩效直接联系的制度,从而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应对此项工作时,各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全力以赴控制和管理好电费回收风险工作。对供电企业营销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并改革服务手段,提高有关电费信息的透明度,优化电费资源信息共享系统,从而对企业做出风险管理决策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电费回收时刻保持可控制状态,从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及其管理。做好远程负控装置集抄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电费抄表的准确性,降低甚至避免电费纠纷的产生,提高电费回收率。
2.2落实电费回收预警制度
完善电费回收预警制度需要供电企业将电费回收环节纳入到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健全规范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一些相应制度政策,比如对电价进行调整,或电力产业作出调整的相关政策;及时掌握和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早发现其停产或破产的情况;对于某些已有拖欠电费记录以及具有较高电费回收风险的企业,需采取催收等措施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费拖欠情况。
2.3完善电费回收的方式
2.3.1严格执行电费违约金制度
对用户违约金放入供电企业营销系统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同时依据需求来明确管理权限,对奖惩制度进行完善,并要求个人全部赔偿擅自减免的电费。这样一来,就能让用户了解拖欠电费所造成结果的严重性,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了电费的回收风险。
2.3.2实行用户电费分次结算规则
对于一些用电费较大的中小企业以及签订了电费担保的困难用户,可以实施电费分次结算规则与大用户签订协议。比如,供电企业利用分期划拨电费制度,明确规定企业结算人员会定期在每月某日对用户的电表进行抄表收费工作,未能按时执行则视为逾期。通过分次结算规则的采用,供电企业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电费的回收周期,从而分散并降低了电费的回收风险。
2.3.3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电费回收
对经过数次催缴却依旧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清电费的用户,供电企业需适时适当利用法律武器,依照供电营业规则严格处理拖欠电费现象,对于不同程度的拖欠电费行为应执行相应的停电催缴手段。完善、规范供电合同签订,对电价、电费的缴纳方式、对应缴纳日期以及违约所需承担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和规范。遵守合约来收取违约金,对于违背合约的客户需依规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严格处理;加强对供电合同的管理,如明确缴纳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尽早预防信誉不良的用户,通过与此类用户签订电费担保合同,从而将电费回收风险降低至最小。从多方面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证供电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让用户意识到自身的义务所在,缓解双方矛盾。营造利于电费回收的社会环境
供电企业可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向其主动汇报一些拖欠电费的情况,从而获得政府帮助共同协商解决回收困难的问题。
通过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大力推广与电力有关的法规,帮助用户提高法律意识,从而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义务,及时缴清电费。同时可以制定奖惩制度,对信誉较高的诚信用户进行表彰,而曝光信誉不良拖欠电费的用户,营造有利于电费回收的社会环境,促进供电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结语
综上所述,电费回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的一大棘手问题。要应对电费回收风险,供电企业需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之下,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推行科学的技术手段,降低甚至避免用电纠纷,与用户建立并保持友好的供用电关系。以务实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手段,从而有效地规避电费回收风险。只有供电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使电费回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够确保企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宝珠.浅谈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J].农村电工, 2009,(3).[2] 舒文平, 许新兰.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 柯克章.电费回收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供用电, 2008,(5).
第三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论文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目
录
一、分析如今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4
二、银行会计风险概述、分类、特点„„„„„„„„„„„„„„„4
三、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5(1)外部环境原因:„„„„„„„„„„„„„„„„„„„„„5
1、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2、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
3、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4、内部控制的监督弱化。
5、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2)内部人为原因:„„„„„„„„„„„„„„„„„„„„„7
1、基层行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2、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
3、人员管理风险。
4、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5、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四、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8(1)针对外部环境因素„„„„„„„„„„„„„„„„„„„„8
1、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
2、重视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
3、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内部控制。
4、加强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
5、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垂直管理
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7、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针对内部人为因素„„„„„„„„„„„„„„„„„„„„„9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2、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3、规范会计业务操作管理,重点控制会计核算环节。
五、总结„„„„„„„„„„„„„„„„„„„„„„„„„„„10
六、参考文献„„„„„„„„„„„„„„„„„„„„„„„„„11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
(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
(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
(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
(二)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
(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
(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三)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
(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种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来控制银行的风险控制。但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力度仍然没有完全到位,监管机构经验不够,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管理上,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例如,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使某些银行享有某些政策优势,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的银行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因此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2)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式凭证制度,这对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快速运用的时代来说,单式凭证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趋势,各种问题逐渐突出。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大量依靠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任何一笔业务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许多业务都已经采用复式凭证,因而此时,复式凭证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远远大于单式凭证制度。并且,单式凭证制度操作复杂,需要的凭证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质量。
(3)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4)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5)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网点建设薄弱,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 前几年,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多是为吸收存款而设,基层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增存款上,包括基层网点负责人的配备,主要看其公关水平和吸存能力,较少考虑其商业银行的业务知识水平。由于点多面广,管辖行自身管理力量分散,对基层网点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可以无原则地迎合客户,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从近几年对基层网点会计部位的检查情况看,由于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网点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点很多,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压)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2)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3)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4)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
会计人员在向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上,没能做到及时、有效、完善,信息分类比较粗,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没能提供准确的或是针对性强的信息,造成现阶段会计信息可加工性差,传递的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
四、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外部环境因素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强化银行业监管,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新设立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还应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状况。要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通过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各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严格审批,要通过广泛的风险调查后方可逐步推行。同时必须符合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统一约束力的各种制度,以免同行业不平等竞争。针对银行会计易产生风险的实际,应加强基层网点检查,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3)加强会计电算化进程,降低会计风险系数。
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
(4)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要防范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针对内部人为因素
(1)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
在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逐步完善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以保证正常履行稽核职能的需要。总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保证银行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切实防范会计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参考文献
[1] 李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2)
[2] 范威,李桐.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4)
[3] 何叙东.浅谈基层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经济》.2007,(08)
[4] 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8).[5] 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6] 张学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3).[7] 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8] 卢梅.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06(7)[9] 戴 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7).[10] 夏美亚.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12)[11] 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12] 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13] 刘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对策刍议[J].《财会研究》2008,(12).[14] 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15] 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0(11)
[16] 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7] 文东荭.浅谈商业会计内控风险防范[J].《企业经济》,2008(9)[18] 金晓燕.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1).[19] 吴立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01)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20] 孙红岩,杨伟峰.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J].黑龙江《金融》.2007,(01).[21] 高宇峰.对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12).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爆发了一些比较大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险大都集中在操作环节也就是基层网点上。案件的曝光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尤其对基层网点的控制还比较薄弱。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是银行值得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本人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生案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治理路径作一粗浅探讨。
一、银行案件产生的原因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善与恶”是相对的,在正常情况下,道德、法律、理智等多种因素,约束着私欲的膨胀,人心向善,人们就会遵循着正常的轨道按规定行事。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差异,思想的波动,一旦约束变得松驰,善与恶的力量此消彼长,人们“恶”的劣根性就会显露。分析近几年银行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思想教育放松,“享乐主义”抬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体制在转轨,市场经济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心理上的天平在逐渐地被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得失去重心,“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在具体工作中,抓效益的多了,抓思想的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口头,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脉搏,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干部职工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少了,盯住效益和年终分红的多了,受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部职工见面谈论的话题多数是问收入,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淡化了政治观念和法制观念,滋生了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了,追求“大款”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利益驱动代替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任何追求都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超过现实这个基础,那么你的追求不是落空,就是会引发出脱离现实、违背法纪法规的行为,直至发生经济案件。
2.制度观念淡薄,禁不住糖衣炮弹“利诱”。从外部环境来讲,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重要,愈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而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和拉拢腐蚀对象,纵观近几年全国查处的几起案件,所涉及的作案人员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或信贷、会计、出纳、联行等重要岗位的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有部分权力,才被不法分子盯住。如果这时我们的干部职工能坚持原则,顶住干预和拉拢,站稳立场,就不会引发违纪违规的事件。相反,如果我们禁不住某些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放弃和丧失原则,变成金钱和利益的俘虏。
3.内部管理失控,对员工关心不够。从内部环境来讲,金融系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有的单位领导对案件防范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管理,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越权行事现象时有发生,给案件防范工作留下了隐患。三是各岗位人员之间碍于情面,使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防范案件发生的对策
(一)银行案件防范的核心问题是:关键岗位用好人
国有银行改革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人力资源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就是要用好人、管好人,人的问题是银行案件高发的重要原
因之一,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国有银行股改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商业银行惯有的操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国有银行内部原有的“人情机制”至今依然没有被打破,不仅如此,“人情机制”甚至成为银行实现改革目标、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障碍。
用“苹果效应”来比喻国有银行的人际关系问题很贴切。当一箱苹果中有了一个坏苹果时,若不把它找出来扔掉,最后整箱苹果都会坏掉。银行的用人问题也是如此,个人的态度往往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团队,如果不能用强正向选择机制确保效率和结果的一致,即扔掉坏苹果,这家机构就不可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人的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更难以引入淘汰机制。即使发现了某个人有问题,碍于某种原因、关系、情面,也很难及时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有问题的人甚至有时还能得到提拔任用。只要不出现大的、恶性案件,人的问题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就得不到处罚,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坏苹果”的效应在于,不扔掉它,“好苹果”也会以“坏苹果”为榜样,最后变为“坏苹果”,反映到银行的现实是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突出、银行案件频发。
这几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管理层的业绩要求多了,但对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合规经营的要求少了。有的银行甚至鼓励基层从业人员用违规的手段办理业务,宣扬不管“白猫黑猫”有业绩就是好描,结果如何呢?有的“猫”不仅不抓“老鼠”,还和“老鼠”勾结在一起“卖粮食”。面对国有银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压力,从国情文化出发,改革弊端,以提高人员效率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改革或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是要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不断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疏堵结合,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员工教育。目前商业银行暴露的操作风险突出表现为道德风险,所以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教育,培育风险和合规文化。制度本身不是文化,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制度塑造文化,塑造的过程就是执行、控制、评价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案件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对全行员工进行全面排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真正为员工排忧解难。在员工中灌输“害人的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全行员工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行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弘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弘扬严格的求实精神;弘扬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弘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全体员工自觉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一个树正气、刹歪风、压邪气的良好氛围,增强全体员工的防疫本领,自觉抵制精神污染,勇敢地同违章违纪行为做斗争,形成齐抓共管的现象。
二是要“看“好关键人、抓关键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在防范经济案件时,都要抓住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要建立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并严格实行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带头守纪,廉洁自律,严格管理班子和队伍。防止官僚主义。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经常深入实际去指导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纸上谈兵和主观臆断的漂浮作风。坚持正确的经营原则和经营政策。既要千方百计加大经营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又要依法经营,坚决禁止超绕规模放款、弄虚作假或搞数字游戏等内部违规违纪行为,端正思想认识。
三是要筑起三道防线。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要滋生腐败。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在预防经济案件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筑起三道防线。一曰日常业务监督防线,由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二曰稽核审计防线,由单位稽核审计部门对业务工作实行定期审计稽核,堵塞漏洞。三曰社会监督防线,在社会上聘请行风监督员,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公正公开程度,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
四是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融系统内部案件的发生与内部制度执行不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建立职工学习档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重大开支申报制度”和“贵重物品登记制度”。要搞好领导干部的“异地交流”工作,以利于破除人情关系和容易诱发不廉洁的因素。四是要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确保案件防范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彻底铲除案件产生的“土壤”
就目前的情况看,为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除了正在开展的工作外,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三个改善。
一是改善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模式和评价人才标准。过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主要以绝对化指标作为标准,单纯的指标考核导致基层网点领导为了完成指标而弄虚作假,甚至也弱化了上级评价选拔人才的标准。为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改善目前的指标考核体系,由突出量的考核转变为突出质的考核,要综合考核效益、成本、风险、合规等指标。在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也有待改善的地方,要强调管理人员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建议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高层任职资格进行审核时,也可以适当往这方面引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在评价人才标准上更为全面和审慎。
二是改善业务流程管理。国内商业银行现行的不少业务流程都是很早以前设计的,反映的是当时手工模式下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在银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的业务流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要求,相应的新的流程未能完善起来,这也是对基层网点控制不到位、容易形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务流程管理的改善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组织架构流程的改革,压缩管理层级,实现前、中、后台业务分离;其二是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追求的是“零缺陷”管理理念,要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常态管理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都有助于增强对基层网点的控制力。商业银行在改革工作中,目前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架构流程的整合上,对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所花的精力还比较少。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步加强。
三是改善授权管理制度。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是与银行四级架构、分散管理的模式相对应的,对基层的授权比较庞杂,管理效果也不好。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得到整合以后,由传统的四级架构改变为三级、二级架构或按产品线整合后,相应的授权结构也必须有所改变。在新的授权体系设计上,注意将纵向和横向授权结合起来,加强纵向授权管理。
第五篇: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业在整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伴随亚洲金融危机等国际事件的发生,金融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其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资产负债组合;金融会计;风险防范
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敲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警钟。从会计防范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业欠缺成熟的会计核算监管机制,不能完全达到自我调节灵活机动、问题反映客观公正、信息提供正确及时、对策处理果断有效的金融风险控制目标。我国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亟待加强。
一、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不完备的金融监管模式
客观的说,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模式尚不健全,不足以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而对当地金融业采取的保护措施,影响了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甚至使得某些金融机构享有过多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金融宏观监管尚有真空地带,个别金融机构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却屡禁不止,更无从谈起防范风险的目标。除此之外,一些金融机构的自身内控措施有待加强,权利制约失衡、制度建设滞后,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依然存在,增大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2.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已经日新月异、飞速变化。在这个进程中,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由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并未形成,大量的社会资金被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率吸引而涌入。在现有市场准入标准较低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情况,各地金融机构的增长突飞猛进。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给金融风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有待提高的会计素质
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会计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个别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仍需加强和提高。从金融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看,人员素质因素不可忽视。实际上,许多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人员的工作有关联。
4.需要改进的会计手段
这里所说的会计运作手段,一方面表现在如何优化会计核算的监督制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如何改善和深化会计电算化的形运用上。金融服务业的,要求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账务信息记录和核算反映上面,还应该具备、分析、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1.改进金融信息的会计披露程序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尽量要求报送已经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报表,并查验出具该项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认定,杜绝企业虚假会计报表满天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金融机构在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接洽时,应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当期现金流量表,同时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和财务比率的考核,将其放到与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考核同等重要的工作上。
另一方面,为弥补会计报表项目设置较为粗糙的不足,监管部门可以考虑要求金融机构再单独编制一张能够反映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逾期贷款及不良资产状况、短期及中长期贷款等内容的补充报表,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更为集中、全面、真实地披露有关金融风险信息。
2.建立适应新要求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首先,要尽快整顿基础会计工作,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相结合,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秩序,积极治理“作假帐”现象,切实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及时提供全面、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其次,规范会计管理体制,坚决杜绝所谓的“账外经营”情况。客观来讲,金融机构出现的许多风险与损失,多多少少都与账外经营有关。账外经营影响到金融会计职能的发挥,暴露出了相关管理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尽快实现本机构内部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有些金融机构成效斐然,有效地化解了部分金融会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