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剩一腔孤勇的喜欢的散文
01.
记得一次,大表哥在半夜十一点多站在烧烤店门前发消息过来说。
表妹,我想吃烧烤了。
我说,你在哪?
他说,烧烤店门口。
大表哥的生活指南大概是,生活就应该简单点,想吃什么就吃,怎么开心怎么来。
上次同他聊天,忍不住跟他说起最近的迷茫。
然后他噼里啪啦问了我几个问题,问题丢过来之后一瞬间我有些懵。
我歪着脑袋想了想,话糙理却在。
忽然间明白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争取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好。
有时候,会因为觉得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所以做起来更容易迷茫。
可是想想,所谓的“意义”是什么呢?正如大表哥大半夜想去吃烧烤,就是一时的嘴馋。
正如写下这些句子,没有观众,无关功利,图什么呢?就是一腔孤勇的喜欢。
不把这一切复杂化,顺其自然。虽然大表哥强调,这顺其自然又非不作为。
我明白他的意思,简单些,随心些,不要搞得那么纠结和复杂。就算没有意义又有什么关系呢?
重要的是,自己如何从这没有意义里得到成长,而在将来的某一时日提起时,心里会怀着无比的欣喜。
书里说,没有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去热爱没有意义没有用,有时是另一种美学。
02
前几天沐心推荐给我一本书。
开始时他的推荐语是这么说的:
“琐琐碎碎的句子,读起来像听流水,宁静安然,字里行间有一种惊天动地又悄无声息的美,荡气回肠又烟火缭绕。像一袭素色棉布裙子,又像汉服,淡雅,朴素,又萦绕着一抹禅意。”
我躲在屏幕背后,啧啧的感叹,这家伙这句话写的真好。
也禁不住很好奇,到底是哪个作家的书能让他如此赞誉。
他说,你猜。
我说,这作家我知道吗?
他说,雪…..我想,不能是川端的《雪国》吧,然后我说,我不知道。
他缓缓的说了句,雪小禅。然后把读书链接发给我。
雪小禅这个名字,于我而言,是久别重逢,再生欢喜。
我觉得,人生中很多个微不足道的第一次经历是非常值得纪念和珍藏的。
时光荏苒,光阴物华休,很多事情已经苍凉的没有模样,可那时第一次生发出的情绪,在很多年后不经意提起,依旧能灼灼生辉。
蒙上回忆的阴翳,辗转沉淀,反而会觉得越来越美。
03
第一次读到的最好的言情小说,便是雪小禅的《无爱不欢》。
那时还在读初中,记得那时候老妈让我写作业,我关起门来偷偷看《无爱不欢》。
为顾卫北和林小白的爱情,一会哭一会笑,印象最深刻看到结局,一个人偷偷哭了好久。
然后又看她的《秋千架》,看夏薄荷和陈北方,感动于夏薄荷和喜牙还有叶画画的友谊,却又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随着命运离散。
在后来别人问及我哪部言情小说好看时,我依然会推荐这两部。
干净,纯粹,是十七八岁我们有过的干瘪利落的青春。
以至于,很多年后的现在,喜欢男生的标准一直都是那年书里的顾卫北和陈北方的影子。
简单的白T恤,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裤,个子高高,简单纯粹的大男孩。
04
“干净。”是我对喜欢的人,喜欢的事物最高的评价。
也会有人问我,干净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简单的指个人卫生。
那是一种从内向外生发出的一种感觉,这感觉我也说不出来,就是会由衷的想赞叹,很干净,很喜欢。
如晴朗天气里的一尘不染的白云偎着湛蓝深邃的天空,距离目光最近的,是被水洗过发绿的叶子。
微风轻轻,闭上眼,嗅到的是,阳光似有若无的香。
所以那些年,我读了很多雪小禅。
有些习惯和喜欢,如果是自然而然的淡忘,有一天再相见,依然还是能带着久别的欣喜。
05
再读雪小禅,还是那年的干净,不同的是,这干净里带了更多岁月沉淀的从容感。
这几天一直都在看那本书,每当读到好的句子都会一万遍感慨。
沐心这次的推荐真的是深得我心啊,很喜欢,那本书的名字是《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书里,她讲到很多事情,遇过的朋友,曾经的生活。
那穿着普通棉布白衫,拖着长裙,干净优雅的女子我是极喜欢的。
读书,泡茶,耽美于每个器物的清晨黄昏。热爱生活里琐碎的小细节,懂得恰到好处的仪式感。
好友不多,个个交心,偶尔闲聚,总是说不完的话题。
这漫长时光中,虽然过客很多,可能停留并让你感到欣喜如故的人真的是寥寥。
所以,我很珍惜当下的一切。
06
有意义吗?很多日常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谈恋爱最好的方式是,想你时,你就在我身边,我想看着你,直到这日头一寸寸变老。
可有时,多的是身不由己。
都说,异地恋苦,有人会想,异地恋是感情里最没意义的跋涉。
想拥抱的时候根本够不到,透过屏幕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温暖的传达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
所以蛮佩服异地恋的,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有时候一想到,在这所陌生城市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人,她记挂着你的温饱忧喜。
心底里会泛起绵长的苦涩甜蜜,偶尔相见,也是想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对方,一刻也不想浪费。
当然,我没谈过异地恋,也不想谈异地恋。
我只是想到跟好朋友分开,有时候会很像异地恋。
07
那天书琴说,如果我们在一起就好了。
隔着对话框,好想过去抱抱你。
我们毕业就分开到不同的城市,以前是三个人的热闹欢腾兵荒马乱,现在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跌撞成长。
谁的青春都一样,有过迷茫,走过荒唐,半梦半醒,抬头遇见成长。
就当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跋涉好了。正如,一段感情蹉跎到最后,“爱过”变成最好的事情,“努力过”,也是最美的事情。
这生活的点滴多的是未遇见的惊喜,而该遇见的人,总会再重逢。
无意间看到安东尼写给不二的情书里,有一句话很好。
我们都先不要着急,你先去看你的电影,我先去读我的书。总有一天,我们会窝在同一张床上,看同一部电影,读同一本书。
这是很美好的愿景,但值得努力去期待。
第二篇:春曲怀乡,一腔游子意散文
春渐近了天地,一切都冲破着冷漠与束缚,似乎霎那间,柳绿已新,春红已浓,于是,满目的春色,醉了我的眼,便似朱自清先生笔下那片片柔柔的绿草铺满,原野里,是那娇柔的香草的味道,还有麦苗抽节的声音。还有山坡上那个熟悉的身影,是我快乐的童年留下的满山遍野的雀跃,是农人归家夕阳一路洒下的余辉,正看野鹤回巢时映着的袅袅炊烟,温柔了黄昏与夜色,听那母亲回家的悠远的呼唤,传遍整片氤氲着雾气的田野。
梦幻里,似乎已然到处是春的喜悦。
是的,今年的春天来得时候,比往年更觉她的柔顺、她的感动,因为引思的是那由稚嫩日渐成熟的彷徨身影,还有童年里对故乡单薄的记忆。于是我对春天的期盼,就化作麦田里泛起的绿潮,原野里那垄猪草留下的一筐快乐,还有院中那盛开的紫色梧桐花下即将响起的蝉吟,乡路旁那高大的槐树满披的如霜雪的花海,都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为一种不褪色的永恒。
新疆的春天,显得有点吝啬,虽然也终是绿树掩映,东风唱暖,而且,随意可见如雪的杏颜,她们总用那一树的飞花最早预告春的脚步,却总在漫天风沙中黯淡了些许色彩,还有那柳树也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作满天游荡的柳絮,宣告了春的短暂停留。那雨,更是吝啬的忘记了沙漠对他的渴望,于是忘记了故乡春雨的味道,只记得雨后草上沾满了晶莹,泥泞的小路延伸到绿绿的原野,树下蓄积孩子们收集雨滴的欢乐,那树叶上劈啪落下的雨点,打湿了孩子的柔发,钻进了他们的脖颈,传出的却是童稚的笑声。
记忆,就在此刻,就在春的味道随风先至的刹那,暖暖的,传遍了我的身体,那是太多关于春的畅想,更是对那做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的眷恋。我知道,如今的故乡早已不再是意念中的模样,我也知道,未来岁月我将依旧属于这片天边的大漠孤烟,毕竟这里养育了我,可是会有一株西域的蓬草,借着春天的脚步,一直寻着身上不散的味道,追寻!
瞧,远隔千山万水,我依旧听见,田野里麦苗汲水抽节的声音;我看见田垄边上草儿逐风的顽强;我看见,老槐树伸向天空的虬枝,苍老却遒劲;一朵朵小花正装点自己的家园,铺满田野的角角落落;屋后的那株梧桐树,还像记忆中的一样,满树繁花,紫色云雾缭绕,树上蝉儿正结束漫长的地下黑暗,正悄悄爬上树干,褪去最后的蝉衣,只待振翅,展开夏的歌喉;还有,还有,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里,高高的屏障是我们游戏的场所,那里有数不清的蚱蜢,那里面是孩子的天堂。
闻着春的味道,我到了打麦场里,满眼是那金黄的麦穗,闪着耀眼的光芒,我看见,我的母亲,领着五个孩子,在一片金黄中,坐着游戏,母亲嘴里哼唱着那首熟悉的童谣!
哦,我深深呼吸一口,春的味道,家的味道,我的手指迟钝了,春天,创造了太多的奇迹,连同我这割不断的望乡的愁肠,或许当我们离开的越久,故乡的绳索便被拉的越紧,我们归乡的脚步才会那么急切!
第三篇:喜欢散文
有时,我便这样,喜欢 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看着窗外的云,窗外的树,还有那墙角的小草和花儿,那些云总是那么的悠闲自若;那些树总是那么的生机黯然;那些小草和花儿又总是那么的娇一艳快乐。
喜欢静静地坐在屏前,打开电脑,听着音乐,欣赏着图片,看着空间美文,那是一种宁静,安然;一种静谧;一种意境;一种享受。
享受独自的一点孤独和寂寞;享受喜悦和快乐;享受美好;享受温暖,友情;享受文字中的点点醇香。让思绪在指尖敲打,落墨晕染在心灵的家园。
喜欢就这样把自己的小情绪记录在小雅心园里,让心有份栖息的空间,或怡然自得,或惆怅伤感。
喜欢感动,感动于真诚,感动着每一个头像里的不同风景和故事。
岁月静好,在光于影的交错里,演绎一场时光的相逢。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岁月氲氤 着最美丽的相遇。
第四篇:孤舟江雪散文
进入了夏季型气候,每天的高温和艳阳,成了一种不变的场景,偶而伴随着午后短暂的雷阵雨,虽然稍微舒缓了闷热的暑气,只是心中那份浮躁的情绪,似乎依旧无尽地漂浮,丝毫没有任何消除的迹象。
在这暑热的天气中,柳宗元的〈江雪〉,似乎就成了一道另类的消暑良方。透过诗中雪景的绵绵描绘,让心灵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那份在冰天雪地情境里,所散发出来的夏季冰凉。而思绪也自然地随着这股凉意,神游于皑皑的白雪之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总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把客观境界写得非常的幽静,让诗人主观的心情,在周遭氛围的衬托下,显得比较寂寞与孤独,而这首〈江雪〉的意境,其实也正是这样。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绘主要形象,正是这首〈江雪〉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全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冰寒的静寂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扁舟,一位老翁,独自在一条寒冷的江心,伴随着周遭银白的视野,静静垂钓……
千山白头,飞鸟绝迹;万径积雪,人踪湮灭。远眺大地苍茫迷蒙,意境幽远;近观人舟江心独钓,静寂清澄。让人彷佛看到眼前的湘江风雪弥漫,在苍茫岚影之中,有着一叶扁舟,船上端坐着一位披蓑戴笠的老渔翁,兀傲风雪,雪中独钓。扁舟一叶,钓者孤独,诗中意境,就这样在山川白雪之中无尽绵展──心思意兴遄飞,视野婉转袅绕。
这首〈江雪〉,诗人所要描写的其实颇为简单,只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老渔翁,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钓鱼而已。可是,为了凸显此一主要的核心对象,诗人则不惜运用一半的篇幅,去描绘其所处的周遭环境,而且设法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辽阔,几乎到达了浩瀚无边的境界。因为背景愈广阔,则主要的描写对象,也就愈能被衬托,更加被突显。
这首诗的诗题虽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时并未立即破题,其结构布局堪称精巧。开头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为场景做了一番铺陈。然后笔锋一转,点妆出正在孤舟垂钓的蓑翁形象,却一直到结尾才着墨于“寒江雪”三个字,正式破题。从头读至结尾处,再行倒读全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的似乎都是雪,千山是雪,万径也是雪,而且因为是雪的因缘,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给予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了鲜明的参照对比。因为如果没有“千”、“万”两字的衬托,则随后的“孤”、“独”意境,也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震撼力了。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四时意境,巧妙不同。从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春潮、张志和〈渔歌子〉的夏雨、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的秋江、以至于柳宗元〈江雪〉的冬雪,主角渔翁若隐若现,或在春潮雨后,或在斜风细雨,或在秋江独酌,或在寒江钓雪。不论是春潮急湍,或是江河流淌,诗人似乎总能随境运转,在你我不知不觉之中,恣意挥洒着几许的闲情逸致,尽情建构出无限孤独的情怀。
这四首诗词之中,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见渔翁,只见野渡之舟,其中的渔翁和扁舟,只能凭空想象杜撰。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见了山川原野的色彩缤纷,见着了戴箬笠穿蓑衣的渔翁,却未知其是在捕鱼或垂钓。
如若要论及在江中垂钓或独钓这件事,则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好符合这样“独钓”的诗情意境,只是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季节不同,动静有别而已。
以春夏时分为场景的〈滁州西涧〉和〈渔歌子〉,无论是幽草、黄鹂、白鹭,桃花、鳜鱼、青箬笠、绿蓑衣,在诗词之中,处处尽是动静交替、色彩缤纷。但是,当镜头转到秋冬季节之际,则无论是〈题秋江独钓图〉抑或〈江雪〉,不仅色彩全都不见了,而且大地似乎也逐渐凝结,只是徒留诗人泼墨山水下的渲染意境,让人有着无限的遐思而已。
从彩色渲染,到黑白泼墨;从春夏喧哗的自然原野,到秋冬静寂的大地山川,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似乎如同这些诗情画意一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场景,透过这些诗词文意的细细铺陈之后,总能让诗词中的那份深层意境,随着个人不同的心思,在心中无尽地绵展。
在这藉由一个季节、一条江河、一叶扁舟、一丝钓线、一位渔翁,所建构出来的心灵意境,由于取景的方向不同,作者的感受殊异,因此其所著墨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会有着多样化泼洒的空间了。不论是诗中有画,或是画中有诗,两者内蕴的哲理以及外显的风华,理应都是一样。
一条河流,点妆四季幻化;一叶扁舟,写意沧海人生。在这扁舟独钓的意境氛围之中,恣意挥洒着多样化的大地风情……
第五篇:孤舟江雪的散文
当季节进入了夏季型气候之后,每天的高温和艳阳,似乎就成了一道不变的大地场景。偶而伴随着的午后短暂雷阵雨,虽然能够稍微舒缓了闷热的暑气,只是心中那份烦躁的情绪,则是依旧无尽止地漂浮着,并无丝毫消除的迹象。
在这绵延的暑热天气中,柳宗元的〈江雪〉诗篇,却意外地建构了一帖另类的心灵消暑良方。透过诗中雪景的绵绵描绘,让心灵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那份在冰天雪地情境里,所散发出来的夏季冰凉。而个人思绪也自然地随着这股清凉寒意,神游于皑皑的白雪意境之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总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把客观境界写得非常的幽静,让诗人主观的心情,在周遭氛围的衬托下,显得比较寂寞与孤独,而这首《江雪》的意境,其实也正是这样。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绘主要形象,正是这首〈江雪〉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全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冰寒的静寂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扁舟,一位老翁,独自在一条寒冷的江心,伴随着周遭银白的视野,静静垂钓……
千山白头,飞鸟绝迹;万径积雪,人踪湮灭。远眺大地苍茫迷蒙,意境幽远;近观人舟江心独钓,静寂清澄。让人彷佛看到眼前的湘江风雪弥漫,在苍茫岚影之中,有着一叶扁舟,船上端坐着一位披蓑戴笠的老渔翁,兀傲风雪,雪中独钓。扁舟一叶,钓者孤独,诗中意境,就这样在山川白雪之中无尽绵展──心思意兴遄飞,视野婉转袅绕。
这首《江雪》,诗人所要描写的其实颇为简单,只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老渔翁,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钓鱼而已。可是,为了凸显此一主要的核心对象,诗人则不惜运用一半的篇幅,去描绘其所处的周遭环境,而且设法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辽阔,几乎到达了浩瀚无边的境界。因为背景愈广阔,则主要的描写对象,也就愈能被衬托,更加地突出。
这首诗的诗题虽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时并未立即破题,其结构布局堪称精巧。开头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为场景做了一番铺陈。然后笔锋一转,点妆出正在孤舟垂钓的蓑翁形象,却一直到结尾才着墨于“寒江雪”三个字,正式破题。从头读至结尾处,再行倒读全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的似乎都是雪,千山是雪,万径也是雪,而且因为是雪的因缘,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给予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了鲜明的参照对比。因为如果没有“千”、“万”两字的衬托,则随后的“孤”、“独”意境,也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什么震撼力了。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四时意境,巧妙不同。从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春潮、张志和《渔歌子》的夏雨、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的秋江、以至于柳宗元〈江雪〉的冬雪,主角渔翁若隐若现,或在春潮雨后,或在斜风细雨,或在秋江独酌,或在寒江钓雪。不论是春潮急湍,或是江河流淌,诗人似乎总能随境运转,在你我不知不觉之中,恣意挥洒着几许的闲情逸致,尽情建构出无限孤独的情怀。
这四首诗词之中,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见渔翁,只见野渡之舟,其中的渔翁和扁舟,只能凭空想象杜撰。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见了山川原野的色彩缤纷,见着了戴箬笠穿蓑衣的渔翁,却未知其是在捕鱼或垂钓。
如若要论及在江中垂钓或独钓这件事,则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好符合这样“独钓”的诗情意境,只是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季节不同,动静有别而已。
以春夏时分为场景的《滁州西涧》和《渔歌子》,无论是幽草、黄鹂、白鹭,桃花、鳜鱼、青箬笠、绿蓑衣,在诗词之中,处处尽是动静交替、色彩缤纷。但是,当镜头转到秋冬季节之际,则无论是〈题秋江独钓图〉抑或〈江雪〉,不仅色彩全都不见了,而且大地似乎也逐渐凝结,只是徒留诗人泼墨山水下的渲染意境,让人有着无限的遐思而已。
从彩色渲染,到黑白泼墨;从春夏喧哗的自然原野,到秋冬静寂的大地山川,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似乎如同这些诗情画意一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场景,透过这些诗词文意的细细铺陈之后,总能让诗词中的那份深层意境,随着个人不同的心思,在心中无尽地绵展。
在这藉由一个季节、一条江河、一叶扁舟、一丝钓线、一位渔翁,所建构出来的心灵意境,由于取景的方向不同,作者的感受殊异,因此其所著墨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会有着多样化泼洒的空间了。不论是诗中有画,或是画中有诗,两者内蕴的哲理以及外显的风华,理应都是一样。
一条河流,点妆四季幻化;一叶扁舟,写意沧海人生。在这扁舟独钓的意境氛围之中,恣意挥洒着多样化的大地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