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方法。本文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的思想及当前阻碍体育教学中诸因素的成因等进行了剖析与探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体育能力 体育兴趣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一、体育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1.长期的体育实践表明,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使学生懂得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现代化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与学校教育的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2.青少年正处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成才之路不止一条”就是指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助其所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培养公民意识。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要求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行动的需要。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运动场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等以及参与竞争、民主合作、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为学生所感知。大运动量的练习和比赛,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精神。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二、抓住重点全面开展体育教育
1.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正确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
2.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积极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活动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
3.要正确对待体育考试。由于个体的差异,考试成绩很难衡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分数高不一定就是体育好,体育好不一定就是身体好。只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人。
4.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训提高。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育人”大计。
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领导能够明确办学目的,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就能够带领出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相当长的时期以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仍热衷于应试教育,把办教育的目的歪曲了。在指导思想上,重视文理科学习,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书本应考知识的灌输,忽视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素质与动手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众多的教师违心地千方百计致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实施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虽然对体育活动有安排,有计划,有制度,却又认为课外活动开展多了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担心学生“玩野了,玩疯了”,导致成绩下降,所以不抓落实检查,甚至还有意地减少或占用体育活动时间。这种做法对教师安排体育活动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只有领导重视,实现全面管理,这些不利因素才能逐渐被消除。
2.建立一支有现代教学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是课内外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者,体育活动安排的好坏,是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关键在于指导教师是否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明确的指导思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体育活动的保证。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精神:有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应努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加速从经验型向开拓型、研究型的转化;具有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水平,能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开发人、塑造人,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学生的体育活动。
3.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一定的配套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体育活动要有好的环境和设施条件。体育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占用一定的器械和场地,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没有一个开展活动的场馆和相应的器械,再好的计划,再好的教师也就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一定要把学校的各类活动室、馆、活动用品配齐、配套,使教师们能够愉快地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育活动。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动手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繁荣昌盛。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认真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蒋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体育函授通讯.2002(3).
第二篇: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目前,学校体育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均衡发展。但学校体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还没有得
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上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有家庭的,有学校本身的,也有
政策导向性的等等。但究其实质根到底,还是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存在偏见:重智轻体,自古
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一些家长宁愿对孩子智力开发上不惜血本,但不舍得花时间
花本钱投资在增强体质上。总感觉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就影响学习,影响了学习就影响了升学,影响了升学就进不了好学校,导致毕业后很难找到好的工作等等,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逻辑
和想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等等。本文从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
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谨与广大同仁商榷。目的在于提示学校教育要充分认
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作用
前言:
所谓的素质是人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按社会
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注重开
发青少年潜能训练。其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审美素质的作用,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
1、具有素质教育中的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1、1“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但对“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我国先秦时期就已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并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样
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道理。这种运动的朴素观念是古代社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
出的宝贵经验。
1、2为了研究运动与人的健康的关系,国外一些学者,曾做过限制人运动的科学实验:将
若干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被试者每天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二组
被使这也接受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该组被试者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
次。20天后,第一组被试者感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心慌气短、肌肉酸痛和不想吃饭。
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得少,生命力就脆弱。
要保持键看和生命力,就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2、具有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开发作用。
2、1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大脑发育。经常参加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而健全的精神来源于健全的身体,同时能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的厚度。有的科学家用老鼠进行过
试验,一组老鼠从幼鼠就关在笼子中不让运动,另一组将老鼠装入一特制笼子中让其经常跑
动爬高,到长大时杀掉后分别称其大脑重量和测量皮层厚度,结果是经常运动的老鼠大脑重,皮层厚,而且脑神经细胞的树突多。这充分证实了运动锻炼能为勤奋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
精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2、2体育锻炼可使脑获得营养和氧气有助于提高思维力、记忆力。有的科学家经过对北大
附中、北京123中等学校500人次以上的实验测定,发现上体育科教文化课后智力活动效率
有明显提高,且发现课间操后的第三节课往往呈现智力活动的高潮。
2、3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脑的潜力。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都比较敏锐,大脑神经细胞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也较
强。人的大脑中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而且又是右脑。体育运动正是开发右脑的有利工具。曾有人对学生关于体育项目的爱好及兴趣做过统计分析,大多数学生很喜欢球类
运动和常有游戏性的体育活动,这些项目的体育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灵活性、多变
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具有反应敏捷,观察、判断准确,想象丰富的特点。这对
于提高闹反应速度,发挥脑的潜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2、4经常运动可使脑子更清醒,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大脑皮层对人体的各种
活动时有分工的。有的区管脑力活动,有的区关体力活动,根据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规
律,运动时管体力活动的神经中枢高度兴奋,加快了管脑力活动的神经中枢抑制过程,使之
得到休息,运动后由于脑力活动的中枢的功能得到恢复,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具有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3.1 磨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
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是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练习过
程。这样,某些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就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磨炼与升华。如球类能
够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及集体协作精神;武术对学生的目的性、坚定性、自制性、勇敢等意志性格特征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中
长跑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战胜困难的决心,等等。特别
是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进行,在这种不断反复的交替中,学生不断忍受失败的痛苦,尝试成功的喜悦,胜不骄;败不馁,用成功酿造自信,在逆境中
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不断磨炼,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对挫折的耐受力,提高
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2 渲泄情绪,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平衡。学生负担过重、社会及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升学
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极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紧张。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不好时,就去打一场篮球或踢一场足球或进行远足就会感觉好受些,这实际
上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转移情绪的方法缓解了紧张的心情。当人在从事运
动时,主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加强,主管学习的那部分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则处于相对抑
制的状态而得到了积极的休息。同时,运动时引起血浆中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的水平
下降或不变或不再升高,使精神刺激大大减小,从而使高度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松驰,缓
解了精神压力。
3.3 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体育锻炼的突出特点就是强烈的实践性,在这
里,每个学生都懂得只有通过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将运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
识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
性得以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4 自我调控,增强对行为的责任能力。体育教学因其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有着较为特
殊的课堂常规来要求全体学生遵照执行;游戏、教学比赛等形式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则规定以
保证学生在公平、合理、合法、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形式多样的分组练习、比赛等明确
了个人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等等,使学生在游戏
娱乐的同时养成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及对自己行为的责
任能力。
3.5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美在运动中,体育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因素,一次漂亮的投篮、一记强劲的射门、一次成功的过杆飞越、一段优美流畅的舞蹈、一趟纯熟的武术套
路等,无一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而且还能运用和谐、对称、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
式美的法则,做到造型优美、技巧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使学生沉浸在力与
美、乐与舞的熏陶之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
美观,提高其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4、具有素质教育中的品德教育作用4、1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
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
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
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
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优良的思想道德素
质。
4、2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质的每况愈下,道德沦丧
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当务之急。道德问题又往往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
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竞技运动,其不断完备的规程、规则体现了
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和行为规范,自觉地
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如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要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对待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
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还表现在通过
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提高了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上下
一片欢腾,为运动健儿的胜利更为祖国的荣誉欢呼雀跃,无处不体现了体育的德育功能。通
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
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
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
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5、具有素质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功能。
5、1学校体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运动,也就是说体育是通过运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
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现代人也许不必再去和猛兽或自
然环境抗争,但却要去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以免被淘汰,还要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寿命延长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应运而生,而终身接受体育
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不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心理基
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为适
应以后竞争日益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识品质,实现了学校的生存教
育的功能。
5、2现代社会的人除了要能够生存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或生活质量,终身体育
运动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是不争的共识。无论是文、史、哲还是数、理、化,在学生走上社会加以运用之前,都只能是“经院文化”,而对学生而言是难以使之
立足即融入生活的,体育则不是,蕴含其中的“玩”的教育、“美”的教育、“安全”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生活习惯”的教育、“欣赏”的教育等等,在这个意
义上,我们说不要把体育仅仅看作是运动的教育,而是要看到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
活的承载力是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比拟的。作为生活教育的体育也许不能直接培养出引发产
业革命的旷世奇才,但却可以造就一代懂得如何健康、文明地生活的一代人。
6、具有素质教育的劳动素质培育作用。
6.1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
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
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
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
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结论: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
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2)《论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者:岳贵有体育教师网
(3)《体育教学》2006年第2 期
第三篇:浅析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研究目的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研究法、逻辑思维法。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素质教育具体的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体育教学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析
3.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疲劳和枯燥。
3.2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
3.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3.4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次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符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注,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5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3.6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竟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3.7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得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项目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第四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呼兰区顺迈小学李龙
一、素质教育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成为新的教育观下新课标的要求。每一个公民的素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素质,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现实要求,也使得学生时代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最终应该是既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潜力最大的开发,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空间,完成个性化的发展,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实行全面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与任务。
二、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实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运动相关技巧的目的,同时达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多重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推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影响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是其核心任务。顾拜旦先生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竞技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教育
家斯霞老师曾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由此可知体育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的觉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活动。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体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学使德育教育不再是生硬干瘪的语言,而是鲜活的动作与真切的生活实际。
其一,体育教学中团体合作、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
跟体育竞技活动类似的是我们现实的社会一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接力跑、拔河、各种集体球类比赛以及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都与团结合作息息相关,若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单靠个人的努力与能力,往往面对失败;我们不但要有必胜的勇气与毅力,更重要的是懂得通过与队友的协作,依靠集体的配合与默契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学中这种独有的教学环境与实践机会,将这种集体主义意识和协作精神很自然的得到了培养。
其二,体育教学中遵纪守法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任何体育活动或竞赛都有其规则的,我们教师可以结合体育的实际要求与国家法规、学校行为规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小事中、日常行为里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行为。比如,上课整队是就要求全体学生整齐严肃立正站好,这就是规矩;在足球比赛中对于运动员的行为,有红牌和黄牌以及口头警告等处罚,这就是规则。以此告诉学生在做每一项活动,哪怕是简单的准备活动,也有它的规定和要求,若是不按照要求完成,那么最终可能会伤害到自身的健康。这就像国家的法规一样,2011年5月高晓松酒后驾车连撞多台车辆,事后同样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0元。不管社会地位,不管知名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将遵守纪律规则的好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保持下去,以后带入未来的社会活动之中,必然为全民族全面素质提升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准备。
其三,体育教学中多种意志品质的全面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进取之心,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用平常心看待成功,用乐观豁达的心胸接受失败,然后重新出发,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比如,在平时上课中接力赛跑这一环节,就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将学生分成多组进行接力比赛,所有的学生都有勇争第一、力争最后胜利之心,然而,第一只有一个,在比赛的过程中必然有领先,有落后。就在这时,面对暂时的领先的学生,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胜不骄,果断保持甚至扩大领先优势;面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应该发挥其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同时要注意依靠集体的力量,通力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在体育课上长跑训练中,总有学生半途而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鼓励学生顽强坚持、挑战自我;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可以以史为鉴,众所周知“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著《史记》,在现实体育世界中,每一个出色的运动员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汗水和坚持。
体育活动中,超越自我才是胜利,享受比赛过程才是成功。就像奥林匹克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一样,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生活,以豁达乐观的心境面对失败。
其四,体育教学中养成学生多方面的好习惯。
首先,公平公正是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手段,同时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是很必要的。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礼让。当代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唯我独尊”的想法已经习惯成自然。然而礼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大家耳熟能详“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就是证据。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谦让
再次,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上下课前整理体育教具,比如搬运篮球、足球等球类,并提出要求:不允许踢、打,拖拉,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在上课期间注维持上课地点的环境卫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等等。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公开表扬,树立标兵,注重榜样的力量;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批评,防止学生再犯,其他学生效仿。教育学生:取人之长,克己之短。虽然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普通的小事,但是坚持下来就是好的习惯。有这样
一句话:“想要做大事,先要做小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其五,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室内体育课,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体育事业在发展过程的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比如,08年奥运会女子体操队重获团体金牌,全国人民欢呼雀跃,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处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热泪盈眶;姚明在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飞人刘翔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记录。这一幕幕无不让人激情澎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之心,油然而生。
(二)体育教学与智育
智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体育为智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健康的体魄。大文豪苏轼曾说“厚自养练多少妙,养生有术文思涌”。这就告诉我们: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细致的观察能力,可以在数学学科中得到充分应用,如审题细致、思维敏捷;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这可以在语文作文以及开放性试题中得以显现优势;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记忆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学生阶段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三)体育教学与美育
美育应该是以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质、美的素养,让学生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育在学校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每个人终生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体育教学中,有讲授健美操、韵律操的环节,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讲授武术中太极的环节时,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加深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全面的发展,注重了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身心俱美的人。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几点注意事项
体育教育在学生时代是贯穿始终的,自小学至大学,这为努力实现将体育活动作为终身发展的一部分的目标。然而,每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每个阶段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决定的。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我根据小学学生的一些特点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五年,此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还是很大的,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注重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力量和速度略微薄弱,但是身体的柔韧性却好一些。那么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内容和容量要适中,如长跑就不太合适。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不大,仍处在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阶段,但是喜欢学习新鲜的体育活动,总是充满活力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团队竞赛、个人竞赛的多种比赛、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体育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体育课,使得他们能主动的参与课堂,自然而然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同时体育课的纪律得以保持、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得以完成。
第三,注重言传身教。由于智育的限制,小学生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稍显吃力。故而,教师首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然后要注重亲身示范,示范的同时注意动作分解训练以及反复巩固练习。所谓熟能生巧。但是,小学生对于单一重复性东西的学习耐心很少,因此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比如:优秀学生展示等等,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第四,注重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和维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相结合,当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科学有据的条件下展开的。课堂上,学生一方面有所收获,一方面感受体育课的独特魅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日益提升,学校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日趋明显。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也需要体育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大胆尝试,注重自省总结,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丰富的实践
经验与素材。
第五篇:中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利川市忠路镇初级中学
刘
洋
摘 要:《电化教学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抓紧抓好。为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教学 体育 素质 教育 体育教学 体育课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现在人们不仅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还提出,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抓紧抓好。为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一.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一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电化教学,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空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例如:跳远这一课,教师尽管讲的头头是道,但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跳远的四个过程,和基本的技术动作,而运用电视录像演示蹲距式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后,学生觉得跳运的动作好象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例:在进行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旋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做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了解身体前旋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 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使身体产生前旋。另一种是起跳蹬伸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旋,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重复电视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如:垫上练习,立定跳抛体等。电化教学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教师在讲解使用中很方便,边放边讲,还可以以慢放的形式出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电化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运用电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不适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得。体育教育的电教化减少了教材的难度。教材内容越是艰深,广泛,难度就越大。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充分利用各种技巧,可以变快动作为慢动作,可以静止变为运动,也可以使运动变为静止。如:跳远、技巧仰卧推起成桥、铅球等。借助电视录像,可以使学生感知传统的教学中无法表现的现象或因动作太快而看不清的一些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电化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自始至终为学生的服务。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仰卧推起成桥一课时,用电视录像演示:“仰卧在垫上”、“手脚放的位置”、“推起成桥”、“头的位置”,它们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整个动作的全过程,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其次,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促使学生自己重复练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抛弃了传统的集体喊口令的练习,当然必要时要集体综合练习。另外我用图纸画出背越式跳高的四个环节,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谦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空中的过杆动作与易犯的错误。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运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电化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结合体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观看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团结友爱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技术好的学生更要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运用电视录像观看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当中国的国旗在其他国家冉冉升起时,你有何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提高了教学实效,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可见,利用电化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工程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培养了学生豁达乐观,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理论与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