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贵州·岑巩田 婷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一,班主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每一位班主任的使命。如何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我们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重大课题。
一、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来诱导学生。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应时时处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每天在教育学生,美化学生心灵,而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该做到,作为班主任应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和教育学生,做他们的表率。
二、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教育技巧,而且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只要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炽热的爱,就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的爱。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满怀热情地服务于学生。反之,没有使命感、不热爱教育事业,一定会厌岗恶业,敷衍塞责,误人子弟,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教育的败类。
三、知人善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
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用人所长,就要有知人之明。“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用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深入到班级中,与学生交朋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爱好等。慎重选好班干部,让每个班干部明确职责,大胆工作。班主任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勤于指导,培养他们做同学的知心朋友、班集体的领头雁,带领同学们完成学校交给他们的任务。培养他们树立信心,教育他们要做出表率,凡事要走在同学们前列,吃苦耐劳。
四、做好优生的保持、“差生”的转化
班主任除了要做好优生的思想戒躁工作和授予他们学习的技巧、方法,使优生保持稳定向上的势态外,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变工作。“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差,他们人数虽少却影响较大,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就要努力帮助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之以爱,消除“破罐破摔”的心理,要针对其落后的原因,全方位、多角度对其加以了解、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改正不足,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不断进步,向“品学兼优”靠近。在学习上,对“差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个别辅导,破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善于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施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表扬多于批评,这样“差生”才能领略到小小的成功的喜悦,让其树立“其实我不差”的信心和勇气,从而点燃其心灵深处的自信火花,并成为前进的动力。
第二篇:浅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一个班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训练集体是学校工作的“基层”,班主任是这个“基层”的领导,在德育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班集体是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设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纪律严明的班集体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全班同学共同前进。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的导向作用就非常重要。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来看,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他们年纪小,二是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从家庭入一个比较大的集体,在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等关系上都需要班主任悉心引导。
(二)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
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要由班主任去组织落实,另一方面学生在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大量地要由班主任去疏导。而学校掌握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也要通过班主任这个重要渠道去解决。
(三)班主任是学生联系任课老师的重要渠道。
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承担着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并把这种任务的完成融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但任课老师因工作侧重的不同,不能用较多的时间和大量的精神去做学生在政治、思想山和道德方面的工作。在这个方面任课老师发现的问题,大量地要通过办主任解决。
(四)班主任是学校德育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组带。
学校德育职能部门是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的组织者,而班主任则是直接实施者。只有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班主任把职能部门的要求落实下去,职能部门通过班主任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德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加强针对性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实际状况。这方面,班主任了解的要多一点,这就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其效果。
二、班主任的全身投入、全方位重视。
(一)爱是根本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班主任唯有心理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对待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冰释其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去寻找失落的绿洲,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爱是具体的。学生学习目的模糊,学习态度儿戏,给以端正;纪律松弛,予以引导;学习方法欠缺,帮助指点;生活困难,给以自助;进步,给以鼓励;懈怠给以鞭策;苦闷,给以开导;疙瘩,给以解开;身体不适,给以关怀••等等,都是爱心的表现。
爱不是迁就姑息,也非庸俗师徒关系。俗话说“严是爱”。严格就是莫大爱心的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要在严格要求中实现。严在教育,爱是感化;爱是力量。对待学生,班主任唯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育人实践中,个别同时对严的理解,吴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成了声色俱厉的训斥、指责,冷峻无情的挖苦和谩骂。更有甚者,“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堕入了“严危
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无视无裨,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班主任,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归宿。
(二)、知是前提
知就是班主任全面了解、研究学生、综合掌握学生情况,对所有对象有一个全貌认识。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是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全面进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前提,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基本功。只有“知”之深刻、前面,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活化育人内容,水到渠成。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养、熏陶不尽相同,方方面面存在的差异。于是,学生的家庭情况、体质状况、智力水平、学业成绩、思想品质、来往朋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都是班主任“知”的题中应有之义。大量事实证明,每个学生的个体内涵极其丰富,可以说,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诚然,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校内和校外的种种表现尚需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分清主流与枝节,既要做“静”的观察,又必须做“动”的分析。对那些后进生尤要下苦功、花力气这样做。惟其如此,方可发现其闪光点,寻找到教育突破口,确定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总之,要适应改革开放,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四有”新人,班主任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工作的好坏。
第三篇: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
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
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
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讲授.有的穿插在教材中进行,有的单独讲,有的内容要详讲,有的则略讲,还有的让学生自己阅读.
总之,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适当讲解,定会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有关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教育论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去创造生活。从这个角度看,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脉相承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教学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它能很快让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产生兴趣。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应多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音乐才能。
而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则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总体说来,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感性认识比较容易接受,在音乐教学中应多采用唱歌、弹奏、游戏、故事等方法。
二、有助于学生记忆力发展音乐教学中活泼而丰富的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很有益。当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陶庄小学李艳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嗣中学习时.识记乐谱和歌词往往会记得牢,而 记得快.这样,学生也逐渐掌握了怎样学习才能更好地记住知识,避免他们养成“死读书”的习惯。
三、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以及歌唱新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尽情畅想歌曲中的形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形象思维在音乐学科中应用最广泛,也是音乐学科中最主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接受和感知必须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音乐教学中,经常运用形象思维发展人的表象系统,对提高事物敏感性很有帮助,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能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协作配合的精神,而且也会增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质,为其将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关键。从现行的音乐教材的改革趋势来看,教材编写L二摒弃以唱歌和乐理灌输为主的落后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纯枯燥的演奏技巧训练,设计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在唱歌和 奏的基础上,增加欣赏、练习和创作等综合性内容。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当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自行组织、排练和演出,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亲自感知和体验,综合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由课内、课外走向校外和社会。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五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德育在这场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用素质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德育,德育的作用不仅有主导作用、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素质教育作用
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从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突出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里,最终积淀于学生身心组织之中而形成素质。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作用。
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和导向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作用,是指德育对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定向要解决学校培养的学生 “为什么学”的问题。德育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这是由它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德育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到定向作用。
德育虽然只是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它的方向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内化的心理品质引导,使学生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二是外在规范的约束导向,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懈追求完善的人格。
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推动和维持的作用
人的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一种最强大、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增强内驱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量。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主要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学生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的维持作用,也可以称为支持作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之所以往往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心理品质素质也不够成熟,缺少一种维持力量,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稳定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品格。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学生的维持力量来自何方?它主要来源于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德育所追求的。
3、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潜能发挥和超越自己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潜能和人格潜能,两者都需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中介和载体反映出来。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学校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潜能中的核心部分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教育超越论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的超越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能够改造现在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的能力,能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德育自身体现着人的理想活动,如果它不带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灵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实现完善人格的持久激情,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发挥超越性功能,这是德育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德育大有作为的地方。
总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这些作用,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联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真正发挥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要真正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德育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效。要全面理解、了解学生,真诚地信任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的建设;办好校广播站、宣传栏及各种板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把注重教育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要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的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提出明确的要求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一经实施,要严格要求,坚决执行,使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信息科技的有效手段,开辟德育基地和育人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和效果。
第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各级领导应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体现德育工作者自身价值,激发德育工作者的成就动机,培养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力。
第六,努力构建大德育网络,保证德育渠道的畅通。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纵向衔接;社会、家庭、学校横向联合的大德育网络。在纵向衔接上,从实际出发,按学生年龄特征与品德发展现律有层次地分解德育目标,注重目标的小而实以及可操作性,避免教育的重复和浪费,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横向联合上,政府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信息传媒的监督,努力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刺激;尽快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构,真正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从学校内部讲,各中小学要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使学校真正达到“事事是德育内容,处处是德育阵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第七,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当前,影响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德育的评估当中,问题也相当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上级部门以量化了的任务检查取代德育的目标考核,检查的内容面广量大,要求高而全,因此,导致了基层学校忙于应付上面检查,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搞成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考核目标的制订上,应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目标统得过死的现状,做到宏现调控,微观放开。要求基层学校德育常规目标到位,特色目标创优:积极鼓励各校能结合本地区、本校特点,开展创造社的德育活动:要求各校对本校教职员工建立德育导向、激
励、评估机制;要求各校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工作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把德育工作引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坚持从基础抓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最佳时期,也是帮助他们奠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最佳时期。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1.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遵纪守法教育。我们认为“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
2.从抓文明用语使用入手,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以文明的彬彬有礼的形象影响学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使用文明用语十三个字(您好,对不起,谢谢,请,没关系,再见),把使用文明用语列入课堂常规管理。
3.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良好的德育氛围不仅对学生起“感召”、“净化”和“制衡”的作用,而且对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推动整个学校工作。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就是在选择怎样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尽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青少年学生。
参考资料: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3期
ISBN 7-202-03021-7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河北人民出
版社2001年.12月
ISBN 7-80115-428-2/G.24郭瞻予:《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
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