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课堂教案设计
一、本课学习重点。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吧!
作者简介。
二、简介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三、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先生,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四、生字词学习。
鄂(è)豫(yù)绥(suí)靖(jìng)阻遏(è)锐不可当(dǎng)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管辖(xiá)
五、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
1、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
2、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6、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六、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一: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一: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整体感悟二:
①新闻的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请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选择你手边的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来说明标题的作用。
②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整体感悟三:
①电头和导语是新闻体裁中所特有的形式,它们有何作用呢?
②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请你分析这两则新闻的结构布局。
③新闻是客观的事实报道,你能从客观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两则新闻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吗?
七、阅读方法指导: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第二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闻两则》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民解》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体组元。编者想让学生通过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与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毛泽东所写的新闻稿报道了渡江战役的过程和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统帅亲自撰写的这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教学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同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确立了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1、了解新闻的特征,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层次、掌握新闻的结构。
3、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性。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衔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
三、说学情:本节课的题材是新闻,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进入新课。从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记叙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的结构,理清文章内容的依据与出发点。虽然班级学生语文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但本文遣词造句准确,前后衔接自然,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题材的故事已相当熟悉或怀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课堂上应通过激趣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注意力,以便更好的完成本文的教学。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
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学习法
2)朗读法:
3)字词圈点法
4小组合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了解。
(二)资料展示,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毛泽东的文字、图片资料。同时结合历史课上所学的知识,介绍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等,使学生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此环节学生通过自由读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出来课后读写及课下注释中的字词外还有那些不认识的字音和不懂的字义。
2、对新闻中所讲述的的主要内容做初步的了解。
(四)品读探究——理清文章结构
1、了解新闻结构的5部分,并与课文一一对应。
2、导语位置在哪里?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3、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连接的。
4、为什么先写东路军、然后写西路军、最后写中路军。
(五)研读感悟——体会语言特点。
“越过”和“到达”的区别;“突破”和“渡过”的差别等。体会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炼,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想穿插,相得益彰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评委的辛苦劳动。
(二课时)
(六)研读感悟——领悟文章情感。
学生:畅谈、归纳,老师:倾听、点拨
(七)拓展延伸——口头作文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说课稿2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重点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第三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 上课实用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
马嘶中学 王茜
【教学目标】
1.理清记叙的要素。2.理清新闻的结构部分。
3.比较两篇新闻在内容结构上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比较两篇新闻在内容结构上的不同点。【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新闻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能说说吗? 回顾关于新闻的常识,把握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结构,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以及新闻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的新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此则新闻。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学习新课
(一)展示预习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鄂(â)豫(yù)绥(suí)靖(jìng)
阻遏(â)锐不可当(dǎng)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管辖(xiá)
2、背景介绍:
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
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边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 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事件的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小结:通过阅读,理清新闻六要素,可以整体感知全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三)理清新闻的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体:
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背景内容包含在主体之中,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3.学了这两则新闻,你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新的认识?
可概括为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五、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竞赛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那个小组找到的异同点多。
1、异中寻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同中求异
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充分表现渡江部队锐不可当的气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 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等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
作业:
拟写一则新闻。
第四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 安冬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
白沙中学 安冬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认读并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根据新闻的特点,能够标出本则新闻的各个结构。3.能概括出一则新闻的标题。
【教学重点】能够标出一则新闻的各个结构。【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大家第一次了解了新闻这样的文体,也从毛主席的一则新闻稿中领略了我解放军的雄姿。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看看这则新闻又向我们报道了我军怎样的风姿!
在学习新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二)、温故知新:
在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报道。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4、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5、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大家对新闻的这些知识掌握的都很准确,那这一节课又会让我们知道些什么呢?那就就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三)、明确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认读并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根据新闻的特点,能够标出本则新闻的各个结构。3.能概括出一则新闻的标题。下面就让我们心怀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朗读课文,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会读或者不会写的字词。
(四)、读写字词
大家读完课文了,对字词的认读情况怎样呢?下面就来接受老师的挑战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有几行字词。谁能当当小老师,为大家读两遍。
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管辖(xiá)
一个同学领读一遍,老师正音,全班同学齐读两遍。对于比较难写的字,可以找一些记忆的方法来更深的记住这些字的写法。同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五)、问题探究
问题一: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问题二:主体部分没有直接写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这件事,而是在写什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来快速的浏览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先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同桌时间相互讨论一下,交流交流你的看法,相互分享一下。经过讨论使同学们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讨论以后找同学发言,以检验问题的解决情况。再从第二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回顾历史的三个层次。
回顾历史(从三个层次):
1.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2.回顾过去一年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难逃的变化。3.回顾一年多来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三、拓展延伸:
学会拟写标题,技巧。
技巧:1.主要找出导语,压缩导语。在导语里选出关键词。
2.再适当参考主体部分
3.用结语来进行验证。一般: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对象和事件,一般为不停顿的短句(偶尔为对称句)文末不用标点。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或“什么怎么样”。
最重要:重要词语要体现【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表示极端程度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代表事件的意义与报道价值。】例:“最”、“首”、“全部”、“严重”、“新”等。
出示两则没有标题的新闻请同学们拟定标题。
四、作业设计
1.基础训练第二页中拓展提升,为新闻拟定标题。
2.写一则身边的新闻。
五、板书设计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我军取得的胜利1.创立七个军区 2.发展武装力量 3.纠正“左”的错误
第五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小编推荐)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温州三中 金建慧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文章的博大气势。教学难点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走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吧!
二、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三、生字词学习
鄂(â)
豫(yù)绥(suí)靖(jìng)阻遏(â)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管辖(xiá)
四、整体感悟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五、重点语句赏析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
这一片段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让人形象地感知根据地日益壮大,生气勃勃。如果换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意思虽然一样,但感染力显然不如。
解题方法指导:
1.对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以通过把修辞部分还原成普通语句的方法进行鉴赏;
2. 深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掌握新闻的特点之后,以校园新鲜事为素材,写一则新闻。
板书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教后反思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而是们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