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全诗赏析

时间:2019-05-15 10: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日登高》全诗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日登高》全诗赏析》。

第一篇:《九日登高》全诗赏析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作于王勃南游巴蜀之时。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运用了“无理而妙”的写作手法,虽然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这两句的确很妙。因为错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第二篇:《九日齐山登高》最终版

《九日齐山登高》(备课人:武学斌)1

九日齐山登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3、了解登高诗的主题内涵。

4、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照片(二十四桥)导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诗——《九日齐山登高》。

二、解题

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阳数,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谐音久久,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长久,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之地。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而作,属于登高诗。(又叫“登临诗”)

三、关于登高诗的主题

“登高”成为传统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而且这种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尤其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哀时伤世的传统主题,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多悲秋伤春之感。这是登高诗歌的一大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把登高的万千心绪与悲秋的无边凄楚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无尽的愁苦和深沉的悲凉之感。

登高联系伤春的代表性作品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春之丽景衬托国之多难。以美景反衬愁思,数倍增添其哀愁。

(二)多思古哀今之痛。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此类代表作品有王安石的《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作一扫五代旧习,摆脱纤细绮靡词风,雄浑开阔。

(三)多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又可简单分为怀人作品和怀乡作品。

登高怀人作品有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类作品或有所寄托或单纯怀人。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怀的文学意象来表达此类情感的。

登高怀乡之作有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多家国身世之慨。“登高”也一度成为知识分子良知和责任感的一个展示平台。抒发家国身世之慨、忧时伤世是登高主题作品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家国破碎、怀才不遇、壮志难骋的古代知识分子 《九日齐山登高》(备课人:武学斌)2 往往会借登高一啸尽抒愁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等等都属于这类。

四、作者介绍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老杜的“文章憎命达”,成了小杜人生的偈语。

杜牧的名句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杜牧《中秋》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hù),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五、诗歌诵读 诗歌是用来配乐唱的,可惜现在能唱的人已经不多了,还好,我们还能朗诵。

六、疏通文意(小组讨论,合作)

首联:大江包容了秋色的影子,鸿雁开始南飞;我与客人携带着酒壶上到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颔联:人世间难以遇到开口常笑的时候,今天一定要头上插满菊花回去。

颈联:只有用喝醉酒来酬报这美好的节日,不用登临齐山怨恨早早沉落的夕阳的光辉。但:只,只有。酬:酬报。“登临”后省略“齐山”。

尾联:古往今来只是如此而已,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上独自让泪水打湿衣衫。如此:指“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苦多乐少。“牛山何必独霑衣”是“何必牛山独霑衣”的倒装。

我们再来集体朗诵一遍。

七、诗歌鉴赏

(一)首联

1、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①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②“涵”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涵”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蕴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二)颔联

2、这一联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

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是:愁闷,郁郁寡欢。

“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

(三)尾联

3、齐景公为什么哭?晏子又为什么笑?

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晏子却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的落泪表示 《九日齐山登高》(备课人:武学斌)3 嘲笑。

4、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这用的是什么手法?用典

5、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杜牧像晏子一样,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

6、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安慰自己,安慰朋友,自我解嘲。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7、但结合颔联上句,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

(四)颈联

8、由尾联可知,为什么不用恨落晖呢?(重难点)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我们只要坦然地面对现实。

中间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达,不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情,正是杜牧一生潦倒、悒郁、怀才不遇的反映。

9、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诗句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全诗感情痛苦低沉,愤愤不平,欣喜与抑郁交织,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

八、主旨 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情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九、艺术特色

1、旷达中含有郁闷情怀

2、叙议结合

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的感想,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由前面自遣自勉,到最后的自慰自嘲,行云流水,联系自然。

归纳鉴赏要诀

1、看清标题;

2、知人论世;

3、以景入情;

4、了解典故。

十、当堂巩固

熟读并背诵本诗,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附:板书

悲愁——旷达

第三篇:九日齐山登高教案

博立中学高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编号:14

课题:九日齐山登高

制作人:温彦峰 审核人:语文组 时间:2014年3月11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3、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

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学习方法】

诵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登高诗,还学习过杜甫一首直接以登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齐山登高》

二、作者介绍

杜牧晚唐诗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虽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只能外出为官。当时代的衰颓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使他感到无可奈何时,他也常常以自我旷放来寻求解脱,希望有一种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在做州官时,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因此登临咏怀之作的笔下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三、诗歌诵读 翻译诗歌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四、诗歌鉴赏

1、我们刚才说过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哪一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山水一色,浑然一体。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

3、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 的情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4、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

《秋声赋》,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次。

5、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

陶渊明 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的事情实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

6、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7、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明确:“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小结:看来诗人想表达一种旷达的情怀。

8、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刻画,通过自己不断劝伤心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的欣喜,旷达,逸情。

同时又通过平时难得开口笑,渴醉酒,恨落晖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抑郁与感伤的作者内心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不断地在进行挣扎着,以致终生。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由作者自己登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落泪的故事,齐景公是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长久而落泪,而当时在一旁的晏子却以人世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流泪加以嘲笑.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去也像晏子一样坦然,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流泪,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并不超然

第四篇: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代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译文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注释

封大夫:即封常清。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黄花酒:菊花酒。

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

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征雁:南飞的大雁。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第五篇:山中全诗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鉴赏】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下载《九日登高》全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日登高》全诗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饮酒》全诗赏析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品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

    《九日齐山登高》教案(用)

    【课 题】《九日齐山登高》 【备课时间】2011-9-8 【上课时间】2011-9-10【课 型】新授课 【执 教】严 勇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及赏析 如下: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及注解 九月......

    《相见欢》全诗赏析

    [出自]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江汉》全诗翻译赏析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这两句是说,我虽已到暮年,行将“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好像增添了力量,如病将痊愈一样。“......

    佳人全诗翻译赏析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两句是说,泉水在山上是清的,流出山以后就渐渐变得混浊了。原诗的意思是佳人自诉:他刚跟我结婚的时候,也曾是温存恩爱的,日子久了,沾染多了,心就变了,好......

    《日日》全诗翻译赏析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的诗意: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将抽象的思绪,用游丝的比喻,达到自然浑成,情境妙合,手法新奇。出自......

    鹦鹉全诗翻译赏析

    鹦鹉罗隐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注释①雕笼:雕花的鸟笼。②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③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