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自己最喜欢的风景散文
最近,刚看了一个故事,故事蕴涵的人生哲理着实令我顿悟。
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在职场打拼到了不惑之年,拼到了一座别墅。外人看来,他是成功人士,幸福无疑在向他伸出了高贵的手。
一日,一个流浪汉睡在了他家门口的凳子上。主人很生气,毫不客气地要赶他走。这个流浪汉就用幽默而不寻常的口气说:我只是有点累了,加上喜欢你这里的一片风景。主人出于好奇,主动邀请他进入自己气派非凡的客厅里请他喝茶,一起聊天,以便了解流浪汉的身份。
主人披露了自己如何经过许多失落许多无奈许多挣扎许多艰辛后,终于成为人上人,有了像样的人生。而这其中却还有离婚等人生经历。
而流浪汉听完主人的诉说后,微笑着有点不忍心地说:我也请你看看我的房子。
只见他随手从旅行包里掏出厚厚的一本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给主人看,一边在介绍自己所拥有的遍布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多处房产,在这些房产中,这个流浪汉穿着不同的衣服,与自己不同的亲人们合影。最后说明这些房产其实都是他曾经租住过的。今天,他为了不惊扰主人而选择在他家门口的凳子上过一夜,原因是喜欢上了这里的一片风景。他只是一个为了幸福而流浪一生的自由人。
我们姑且不去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人的一生经历,大体都是相同的。有年少的梦想与追求,上大学,出来社会上工作,报恩,婚恋,儿女绕身。车、房、功名,以及自己并非自愿,亦非他愿的搏斗圈子,使我们天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限的人生,面对自由而美好的生活,面对触手可及而又无穷无尽的无限风景,有多少人能活得对得起自己?
更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于囚笼中。从简易的囚笼到豪华的囚笼,从物质的囚笼到精神的囚笼中。有形的或无形的,从这里移到那里。在每一个停留过的地方,有谁知道自己该留下什么,不该留下什么?自己该带走什么,不该带走什么?连自己最近的一小片风景也从未潜心品味过。我们似乎从未有停下来思考的机会,从未有给自己建造一个心灵的驿站。
茫茫人海,物欲横流。巍巍广厦,熠熠生辉。光鲜的外表,隐藏着一个个浮躁、易动的心。寤寐之间,沉浮缥缈,游离于现实身边的场景中。忽略了与身边的融合。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的空间,其实在很多人心目中竟若即若离。
那家别墅主人每天出出入入,步履匆匆,可能并不在意身边有这么好的风景,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这样一来,他进进出出的看似豪宅,实际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超大的精神囚笼,他在里面居住,内心其实是郁郁寡欢的,因为,面对这样一座豪宅,他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远不止这座豪宅的价值,那他,还有心情来关注身边的风景么?!
而用一颗关注之心、洒脱之心、平凡之心,其实就能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风景就在身边。精彩就在身边。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站在广袤宇宙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领悟生命的真谛。人类的生命其实很渺小,很短暂。用释然的一颗心去从容面对我们生活的人世间,用知足常乐的心态来平衡世间纷扰,你会从容淡泊,因为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会成为历史。
刻意去强迫自己追求某件事情,有时会适得其反。将自己围进了思想的藩篱出不来。
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当放松自己,融入身边真实的环境和生活。如周末,举国放假,踏青与祭拜祖先有之。一时间,铁马横流,高速公路成为临时的停车场,许多出门踏青的人舍近求远,纷纷到一些传说中的名胜之地去游玩。谁知道结果却像走进牢笼般难受。
殊不知,身边的风景亦美好。我这次就是反其道而行,一家老少,来到了近在咫尺的一个不是很有名气的湖边。结果发现在这家门口的风景一点都不亚于某些著名的景点。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就在身边。
我们大多数人不能像那“流浪汉”那样,有资本,有闲心去周游世界,玩转世界,品味世界,潇潇洒洒地过一生。然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品味自己认为最喜欢的风景。
那在心里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一种心境蔓延开来,你就会觉得满世界都是充满美好的。精神的囚笼将不复存在。
第二篇:浅谈品味散文
浅谈品味散文
散文作为四大文体样式之一,以其短小隽永、精悍利落见称,被誉为文艺阵地的“轻骑兵”,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一篇篇或优美或深刻的散文,犹如文学艺术殿堂中朵朵绚烂的奇葩,又如深邃夜空中颗颗璀璨的星星,它们有的诠释生命的价值,有的展示自然的魅力,给我们以最完美的精神的享受。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中考的必考题。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对各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散文阅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味
散文是一幅铺开的生活画卷。任何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国度、一定的地域,他们的作品总是表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生活。主题的表现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观的制约,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郁达夫的散文就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沈从文的散文,浸润着浓郁的湘西气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表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我们解读散文就是解读一种生活,领略一种风情。茅盾的《风景谈》,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极力赞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军民伟大而崇高的革命精神”的,但这个主题是如何体现的呢?因为全文从头至尾是赞颂属于“第二自然”的特殊的“风景”,而像“延安”、“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等字样却根本找不到,又谈何赞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呢?看来就非得要求助于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这是自然的。
二、情感味
散文尤其是中国的散文,往往以抒情为内核,好散文往往是情感的燃烧、精神的闪烁、生命的体验,是作者用心写成的。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用心去体会、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那份真情。我们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披文入情,用心去体会、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那份真情。朱自清的《背景》,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此时,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意会到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长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无限牵挂,那种不忍不舍,催人泪下,是因为它凝聚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片深情。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品味出散文的情感美,既要“通其情”,且要“晓其理”。
三、哲理味
含理性的散文,才有生命力。作家在散文创作中,总是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我们要细心捕捉作者在散文中传达的“理”。散文的理可以反映在景中,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运用冷静的直观抒写泰山的水、松、石、雾在“雨”中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作者的哲理思考;散文的理也可在事中体现,贾平凹的《丑石》就是借丑石的故事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美(用处),关键在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散文的理还可以渗透在情中,鲁迅的《风筝》写得痛心疾首,对自己的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进行了严格地自我批判,含有深刻的哲理。品味散文中的哲理,会启发读者的思考,把作者的生命经验和自己的生命经验,作一比较,并对很多人生的道理,产生大彻大悟的作用,一些精彩的人生警语,成为一辈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第三篇:品味散文的纯美
品味散文的纯美
摘要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从教材的体系中发现这些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具有强烈感情。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因而达到教学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散文审美教学
散文是语言艺术,是美的化身,它的浓烈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使其深受师生的喜爱,因此相对其他文体,教学中更受学生的欢迎。如何真正使散文教学获得成功,深入学生内心,给他们一次爱与美的洗礼呢?在此,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闻一多主张诗歌要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认为散文要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等方面去赏析。
一、深情朗读,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当,往往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了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如果将这种美声情并茂朗读出来,是欣赏和理解内涵的第一步。对这种美的观照和审视将强化我们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也加深我们对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认识。
1、注重语感的培养。
散文的语言十优美,如果以朗读带动和促进散文语言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给学生最直观、最有效的范例。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朗诵水平,在语速、语调、感情方面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听时形成做朗读标记的习惯。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梁衡的《夏感》要读出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就要选择稍快、热情、奔放的语调。《背影》则要读出它的平和、质朴、感动。《散步》则要读出一家人温馨、和睦、幸福的美感。
2、配乐朗读,渲染气氛。
乐曲是有声的力量,当它与文本散发的情调相一致时,对文本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适合的音乐背景伴于深情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直观的冲击,在这样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比如《春》可以配之以的《寂静之声》,开头的深山鸟语就把学生带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而像《荷塘月色》则可选择恬静的《月光
奏鸣曲》体会夜的幽寂和月光的朦胧。;《绿》可选择《大自然》。音乐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也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3、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单一的朗读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倦怠,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可将各种读法交错使用,从读的熟悉程度来说,有泛读,熟读,背诵;从是否发声来说,有朗读和默读;比读的形式来说,有单读,齐读,散读,诵读、赛读等;从读的方法来说,有跳读,速读,精读,细读,自主读,合作读等等,各种读法,各有用处,要有机地交错使用。
二、披文入境,品味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和诗歌一样追求意境美,“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文中有画”才会牵动读者的幽思,拨动读者的心弦,以致耐人寻味。
1、展开想象,身临其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荷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突,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品析修辞,咬文嚼字。
《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
朱自清的《绿》中的:“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清新洒脱的比喻,奇特富有神韵的想象,让人痴迷陶醉,拍案叫绝。
三、心灵碰撞,品味散文的情感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散文是主情的艺术,因而最牵人情思。教师要充分利用作品中的信息源,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来解读作品,以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波澜,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契合以至共鸣。
举朱自清的《背景》为例,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使“我”多次的流泪。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
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文中还运用了多出细节描写,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尺寸各异,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笔细描父亲穿铁道买桔子而出现的背影,饱含作者铭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感人肺腑。
四、挖掘文眼,品味散文的哲思美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仓,那里面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由花到人,由花的生命想到人生命的价值,觉得要从悲伤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小思的《蝉》中,“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出现在结尾,不仅是蝉的生命意义,也是人的生命意义,先抑后扬的写法,更使读者对生命产生了至高的敬畏。
因此,我们只有用尊重散文教学规律的眼光,引导学生慢慢去欣赏、去体味,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入,理解透彻,才能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扬镜:《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海南出版社,1995.9.第1版:35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6册)
刘勰《文心雕龙》
呼唤具有审美特质的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艺术漫谈》 ——杨斌
第四篇:品味秋收优美散文
乡村,已离我远去,但秋收那种累并幸福着的感觉却永远深刻在记忆的脑海中。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把秋收时节的欢乐与喜庆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不曾“下过地,种过田”的人对秋收充满美好的遐想。我相信,蜗居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城市人向往农村、憧憬秋收,只不过是释放一下沉重的身心或者附庸风雅。如今,虽然普遍应用农机收割,但农家在秋收中付出的辛劳仍然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秋收时节,每块稻田是不一样的,看着那些稻谷今天还染有许多绿意,没有耕种经验的人以为收割还要些时日,不料两三日阳光一晒,转眼就可以开镰了。而这些细微的差别,只有农民才能察觉到。对于农民来说,秋收是一年中最繁忙而紧张的时候。夏秋交替的季节,“秋老虎”的余威常常与大风大雨结伴而行,稻田里成熟的谷子能否安全入仓,就成了农民寝食难安的一块心病。
开镰收割的日子快到了,但几场秋雨使我忧心忡忡。天一放晴,我便去了乡下亲戚家帮忙抢收。收割机的轰隆声划破了乡村的清寂,脱粒后的稻草一排排整齐地倒在田间。在一块尚未收割的稻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农站在田埂上,神情凝重地注视着那丰腴饱满的稻谷,长时间纹丝不动,犹如雕像一般。一阵清爽的秋风拂来,掀起了他的衣角,身前的稻谷顿时起伏涌动,香气四溢。
望着老农那副饱经沧桑的面孔,我深深地知道他此时的思绪。他肯定在回忆春分的躬耕翻土,谷雨的施肥育苗,芒种的插秧保灌,夏至的抗旱灭虫……而这些该耗去他多少辛劳和汗水啊!因此,面对这金灿灿的稻谷,他怎能不一往情深地久久凝视呢?或许,他想到马上就要开镰忙活了,晒场该清扫了,农机也该维修了,于是脸上的皱纹便沟壑交错起来;瞬间,他可能意识到即将吃上香喷喷的新米,金黄的稻谷就要变成白生生的大米了,脸上的皱纹又幸福地舒展开来。
秋收,在文艺家心中是季节的一个美丽画面;而在那些农民眼里,只是辛劳耕作的一个小片段。秋收,农民累并幸福着,在流下诸多汗水,磨下厚厚老茧之后,田地还给他们了一个“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永恒期盼。
第五篇:最喜欢的你散文
你的选择题做了多少道?你站在分岔路口多少次?你失望转身多少回?那么你,可还握着你最喜欢的自己?
最近的天气变化的很快,天空的云突然就把阳光给劫走。原本湛蓝的天空被大片大片的乌云席卷,让人一瞬间便在空气里迷了眼睛。这样的变化让人措手不及,你试着点亮一枝烛,却不小心让蜡烛的火焰灼伤了手。你慌忙把蜡烛打翻,它本就微弱的光芒在地上颤抖着熄灭。你才发现,原来你只要小心一点,坚持一会,你的身边就会有亮光的拥抱。
他问:“嘿,你在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吗?”你笑着说自己很充实,每天都不会无聊。他追问着你:“那么你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吗?”你诺诺着不敢回答,却转过背湿了眼眶。你如仓惶的小鹿逃离他的身边,却再也找不到躲回森林的小径。
你站在路边,右手边是青翠如江南的烟柳石板路,左手边是荒凉如沙漠的漫漫石沙路。你本要踏上生机,却被堵入沙尘。有沙尘裹着人,竟如水,将人淹埋。
那本不是你该走上的路……
你不记得是什么让你走上的那条路,你只记得你的失望转身。你张开手掌,才注意到那裹挟着沙尘的空气将你的手吹的干裂开来。你一用力,差点渗出血丝来。你疼得龇起牙,埋怨自己未曾选对了路,这才让你不得不重新去选择路。
你行走在路上,你的眼里看的到的有风景,有人,还有脚下一步步踩过的路。有人在悠闲的抚过路边的棵棵小草,有人在踱着步子看风景,却只有你匆匆赶路。你看到别人身边都有好多人,你不禁艳羡。你说:“真羡慕你们能一起走上这条路。”她们对着你微笑,摆摆手:“我们都是孤身走上的这条路,只是有人如你,心里挂念的只有终点,而我们只是步子缓一点,这才有幸抓住了身边的人。”你只是略微一怔,却未放慢你的步子。你算着你走过的路程,觉得终点将至,你就这样苍茫而孤单的走完了这条路。
有人问你:“一路上,你可曾收获?”你迷茫着未能回答,你的眼里一直有的只有脚步。你伸出手,才发现在出发时那一直握着的最喜欢的自己竟已经遗失不知所去。你无助的哭起来,才发现甚至没有一个拥抱,甚至没有一句暖心的话语。你才真实的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原来什么都没有。
我们都是人世独立的个体,都曾握着最清澈欢喜的自己。时间在推着一些东西的行走,推着你我她的生命。你将走多远呢?又将走什么路呢?时间早已经将所有的抉择交在我们自己手里。你做过的选择题,你走过的分岔路,你失望走过的路程,可曾遗失了你自己?
最喜欢的你,一直在心里,未敢忘记,我握紧拳,只为这最喜欢的你还能遇见曾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