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协同学教学模式在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参量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本文从协同学的理论基础与支持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出发,结合“编译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实施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运用协同理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组织,使其终身受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及运用方法。
关键词:协同学;教学过程;编译技术;教学环节
“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等抽象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曾一度被学生戏称为“天书”。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观是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根据讲授“编译技术”的教学经验,发现开放式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原理性较强、理论较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学”理论及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协同学的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所谓协同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同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协同学习是一种团体活动,人的复杂性和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协同学学习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的。由于协同学习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形式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协同学习模式。与协作相关的学习模式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案例研习、支架式教学以及目前研协同学习等。这些协同学习模式是基于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出发点。
针对“编译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的特点,首先开发了“编译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进一步完善与主讲教材配套的CA/课件构建协同学习环境,然后运用协同学习理论进行开放式分组教学。已执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通过前期开设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等课程,对编译技术中的部分理论如文法、正规表达式、语言以及自动机等知识进行过较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大缓解了小组学习编译技术的难度,为协同学习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1.学生分组及准备阶段
鉴于受教育者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协同学习分组可以各自的兴趣、爱好,习性等,自发组成诸如以相同寝室的地缘群体,或兴趣相同的业缘群体和以爱好一致的志缘群体等。这种群体因其属自愿结合,所以也更为牢固。在分组过程中指导教师协助确定小组的规模、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以及小组的领头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协同学习能否顺利执行以及学习效果都很重要。确定学生分组方式后,需要为正式启动开放式教学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包括介绍协同学习资源环境、学习目标、教学方案的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
2.协同学习启动阶段
根据编译技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绪论和词法分析两章作为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词法分析,难点是自动机,大约需要课堂教学6~8学时。该阶段已经开始实施协同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对一般理论基础内容,以小组课堂自学为主,指导教师为协同学习小组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最后根据掌握的各组情况确定是否对小组进行考核。对教学重点,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资源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讲解重点,围绕重点提出问题,为小组提供网络资源。
3.协同学习全面实施阶段
该阶段包括“编译技术”课程中后续所有章节,重点是语法分析与语法制导翻译。这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与上一阶段类似,不同的是该阶段在对上一阶段优化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协同学习小组的优化、学习资源环境的优化、学习目标的优化以及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其中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是影响小组协同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过程优化具体包括:学习方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制作方便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要重点解决对协同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各个阶段学习目标的设定,包括各阶段主要内容、重点内容、详细的问题列表、相关的资源以及最终的考核目标或具体要求:其次是课堂学时与课外学时的分配以及科学地分解学习目标的问题,这其中要考虑目标分解在课堂学习的可行性;最后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协调运用问题,如在协同学习过程中教学辅导与答疑的方式。
三、实验环节的组织
“编译技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难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教材中抽象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消除对该课程的“恐惧感”。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实验学时设置为16学时,实验项目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递归下降语法分析、预测分析法、LR语法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制导翻译、表达式及赋值语句的翻译与微小编译器的设计等内容。通过编程实验,学生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编译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可以使得学生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等相关内容融会贯通,进而做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协同学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本教学方案分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阶段性考核主要是对协同小组的考核,包括三个方面的评分:自评分、其他小组评分以及指导教师评分。评测的具体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协同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学习资源浏览情况以及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影响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应该以激励小组协同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为目标。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其中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核占75%。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媒体、教学内容等因素激励学生形成一个自身学习系统的同时,学生通过媒体、反馈信息等因素影响教师,使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学生和教师身上产生“协同效应”,其作用不只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而是使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真正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效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网络教学的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协同学的教学模式必将逐步普及。
第二篇:PBL模式教学技术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模式下学习信息技术,不符合其学科特点,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难于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本文拟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于问题,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为此,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一下pBL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最早起源于医学教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
pBL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二、pBL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及其主要特点
2003年4月发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课程。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上机实践操作,所学习的知识不应用于实践,学了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能仅将计算机作为一般机械仪器,而应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通过上机实践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具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不是以前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它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即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即在一定的层面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1、pBL模式有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从各种资源检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Doyle)”,即具有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pBL的目标重在促使学习者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pBL不仅仅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利用所能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者在小组中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pBL模式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体验,很容易造成“学而不会用”或“学而不能用”的不正常现象。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或者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在“学中用”或在“用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3、pBL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学科课程信息化。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评价信息化。无论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它学科中,还是将信息技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通过pBL模式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实现。
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独立的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应用新建构的知识解决复杂而实际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快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在pBL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由于问题具有真实性和复杂性,教师常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工作。每组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分析同一个问题,共同处理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各成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一起互相学习,一同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者最终将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
6、pBL模式更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高层次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传统的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往往忽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理论,其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主张将初级知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融入高级知识(即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是有关于知识应用的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正是在高级知识的学习、复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基于问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BL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分析要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积极同化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问题,以便于让学生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呈现问题时,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资源。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单单依靠学生所占有的资源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网上可供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明确每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内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状况,各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pBL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责任与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指导。pBL模式中,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能真正体会主人翁的感觉,易于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小组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者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易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小组成员间通过沟通、汇报、讨论、共享学习结果,来讨论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所获取的信息、所达成的共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就需要进一步的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强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即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的主体性;传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终结性模式,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学习中,教师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小组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思、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通过评价,学生将真正建构起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将pBL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无疑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学目标,更易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然而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pBL模式,要精心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相关性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pBL中,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以便能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真实性
在pBL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只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劣构型”问题(ill-structured)
在pBL教学模式中,所解决的问题是高级知识领域的问题,是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要能应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4)问题的呈现
在问题呈现时,要将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旁观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并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复杂的、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促进者即教师适时适当的质疑,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
在pBL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会精心的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监视各小组的活动,以确保每个学习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以保证问题的解决。
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的初期,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变得较有经验,并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后,就可以逐渐地隐退,更多地让学生独立探索。
3、学习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在pBL模式中,学生除了需要来自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应当把学习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pBL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实现其教学目标,能真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附]pBL教学案例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Frontpage的相关知识其操作技能。Frontpage是OFFICE软件包中的网页制作工具,其基本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同时其菜单、操作技巧与Word2000有相似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操作及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本节课试图采用pBL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真实、劣构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迁移至新学习的内容,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问题,同时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浏览校园网站中教师个人网页、班级网站、高年级学生个人网页等,指出网站要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网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校园网站,同时向学生提供如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大量的网页制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及制作个人主页的兴趣。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将问题的解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同时,教师对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的要求并不限制主题的设计,而是通过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有效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如要求对网页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对齐方式的基本设置;图片大小、位置基本设置;表格的应用等。对与Word2000中不常用或Frontpage中特有的元素如超级链接的使用、水平线、滚动字幕等,向学生做简单的演示,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后,各组可自定义主题设计网页,同时,小组各成员也将依据自己的情况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如资源的搜集、整理、编辑、文字录入、整体设计等,教师要了解每组的主题及每位成员在小组中的任务,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指导,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接下来就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制作网页这个任务,并由此而产生对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属性设置的相关知识的需求,由内在的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广播式指导解决。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扩展内容,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积极创新精神。如对某些学的快的学生给予引导如何用表格套表格的再定位方法准确地定位文字、图片。
最后,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后,用Frontpage网页的形式有效地表述出来,并与其它小组共享学习成果。
4、总结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照所制定的评价量规,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部对作品及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改善其不足;再在小组间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享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再对学习中的不足及学习内容加以归纳补充;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马红亮、杨冬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
刘德儒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薛维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
1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4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
张建伟、孙燕青 能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
第三篇:项目教学模式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一、企业形象设计课程
企业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平面设计所必备的市场调查、视觉识别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能独当一面。正因为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像是一个工作任务,所以特别适合项目教学法去实施它。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项目”为主线穿插到课程中,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说能力、实践能力等。老师则要求有完成项目的引导能力、组织能力、把控能力、鼓励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以听为主转变为以实践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是完成一个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程序是:确定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
三、项目教学模式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确定任务
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即综合分析教学知识点和教学技能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然后让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任务。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有标志设计、标准字设计、标准色设计、字体设计、辅助图形设计;应用部分有吉祥物设计、广告设计、向导设计。然而这整个教学内容刚好像是一项任务,可以布置为自创品牌并为企业设计一套完整的VI。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各组自由讨论。确定品牌名字、品牌从事行业、品牌文化内涵等。
2.制訂计划
制订计划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并设计出本组的工作计划,例如各组员中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哪些任务。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中,假设一组为4位学生,那么A同学负责标志设计、负责标准字设计和字体设计,B同学负责辅助图形设计和吉祥物设计,C同学负责衍生产品设计(广告牌、服装、文具用品等),D同学负责导向设计(路牌、路标、地图、紧急疏散图等)。制订计划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组长的组织能力。老师起主导作用,巡回检查,发现学生问题并向该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实施计划
无论是确定任务还是制订计划,最终目的都是要实施计划。所有小组都按照已计划好的开始实施。在整个项目中,由于整套视觉识别系统风格必须统一,造成了只有A同学完成任务后,B同学才好进行任务。这就有可能引发出一个问题,即一个同学在做任务而其他同学无事可干。这时候老师要起调节督促作用,要求A同学在做任务时,其他人员必须帮忙查询资料并给予建议,同组同学必须充分沟通。如果发现有不积极的组,可要求每组上交各组员的建议以及哪一条建议有被采纳。实施计划的过程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老师应该具备引导能力、督促能力、调节能力。
4.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对项目的质量有重大意义。评估的步骤可以先由各组学生派代表上台演说,再由各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做出评价。这个步骤能考核学生的演讲能力、交流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等。老师通过以上步骤能考察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完全掌握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5.结果应用
这个步骤非常有意义。在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中,让各组打印出所有的作品并订制成一本书,或者是按比例打印出应用系统做出成品,如办公系统成品(信封、档案袋、日历、纸杯等),又如导向系统成品(让学生利用纸或者塑料板,手工制作一栋实物楼,把本组设计的导向系统成品粘贴进去)。成品的出现能让学生有巨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学生对学习最大的精神动力。虽然此次课程结束,但是学生发现是教师给了他巨大的成就感,这样老师担任另一课程时,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新课程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能越学越好。
第四篇:发现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控制论;发现体育理论;田径
论文摘要:根据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发现体育模式的理论,对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体育模式的应用进行论述。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广大体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表现极大的热情,诸如主动式教学、程序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对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改革中也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绝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针对我国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必须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而发现体育教学模式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是被广泛接受,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教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实践中去探索,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学得深、学得透的效果。本文正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状况,在田径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发现体育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实验的对象和方法
1.实验的对象
以初二(2)、(3)班的36名同学为研究对象,(3)班18人为实验组,(2)班18人为对照组。
2.实验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淡化运动技能的快乐教学,课堂以游戏竞赛为主。实验组采用发现体育教学模式。该程序为:设问激疑—探索体会—讨论辨析—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测验。实验组平均身高为168cm、平均体重63.6kg、50米跑平均8’’
3、立定跳远212cm,对照组平均身高为169cm、平均体重66.2kg、50米跑平均8’’
2、立定跳远213cm。测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身体条件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学生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期末进行了两次考核,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发现体育模式进行教学,期中测试两组技术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期末测试时两组的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
(2)激发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
实践证明:在中学开展发现探究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能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积淀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爱好,从而延续他们锻炼兴趣和健身习惯,而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和“途径”,因此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分析
改变教法,教给学法
(1)目标——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学生通过练习实现。例如在投掷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投掷沙袋,有信心地去用实心球挑战对手,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需要区别对待的因素。所以,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场地,在操场上画出直径为1米的圆若干个作为投掷目标,这些目标与投掷线的距离最近的为4米,最远的为9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不同的场地进行投掷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尝试哪种投掷方法能投中最远的目标。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阶梯状的场地内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练习。
(2)问题——让学生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在接力跑技术的教学中,有的同学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交接棒时掉棒、两人相互碰撞……为了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问题。果然,在比赛过程中,有的学生问:“老师,有的同学为什么边跑边换手握棒?”还有的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要等到接棒的同学拿住了我才能松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迎面接力时怎样交接棒,可在相距5米的两端放两个标志物,标志物的后面各先站一个人,一人接棒,一人交棒,经过两人的反复练习,学生的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有了正确的技术概念再进行比赛,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疑难——让学生剖析。当学生对一些动作概念不明确或不理解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讨论,认真剖析,抓住本质,把握重点,攻克难关。如跑步的摆臂动作,许多女生不能按照动作的要领来完成,有的上臂不动小臂动、有的是直臂摆动、有的是左右摆动,五花八门。这时,教师可让学生看正确的动作图解和示范,对比自己和同学的动作,然后进行剖析讨论,最后总结成:放松肩部,以肩关节为轴,带动小臂前后摆动,前摆不超过肩,后摆不超过身体。学生根据教师总结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很快纠正了错误动作。
(4)过程——让学生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创”。如在跳高技术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标杆、自己的书包凳子、体操小垫子来设计跳高的游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把橡皮筋用凳子拉成不同高度的三角形、四边形、直线形,有的把垫子摆成不同的姿势,或平放、或竖起、或折叠,然后大家在上面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的接力比赛。在学生尽情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要因为教学任务完不成就让学生停下来,也不要让学生练烦了再停,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提醒学生看看教师是怎样做的,从而让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法——让学生归纳。学法指导早已被大家高度重视,学生要真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法,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绝非易事,须有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如在弯道跑的教学中,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在弯道跑时,如果我们仍按直道跑的技术要领进行练习,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如果仍按直道跑的技术进行练习,只能做直线运动。弯道跑必须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改变运动方式,从而改变人的身体姿势,才能沿着弯道跑。
教师:那么弯道跑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与直道跑的身体姿势,脚的落地、摆臂动作有什么不同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6组,一二组进行弯道跑,三四组进行直道跑,五六组既进行直道跑又进行弯道跑,让学生亲身去实践)
教师:通过实践、观察、比较与分析,同学们真正弄清楚了弯道跑与直道跑的区别,希望大家能较快地掌握弯道跑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1)发现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较难动作的质量,加速掌握动作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现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习模式,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对问题进行剖析,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3)发现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只是一个初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个实验工作还不够全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赵大悌,等.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2]王德平,等.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北生,等.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 录
前言.........................................................................1
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1
(一)沟通性强............................................................1
(二)表现力丰富........................................................1
(三)共享性好..........................................................1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2
(一)从传统教学基础上拓展出来..........................................2
(二)提高了教学效率....................................................2
(三)提供方便与交互的方式..............................................2
(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2
(五)优化课堂教学......................................................2
(六)突出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2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对目前教育思想产生较大的变革 ...........2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
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
(一)通过多媒体有声有色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二)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
知视野 ..........................................................3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与社会更接近..........3
五、对电教装备的完善 .......................................................3
(一)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校电化教学研究水平.....3
(二)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学校电教装备水平的提高 .......4
(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的开展 .....................4
(四)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会使学校信息资料向前跨进一大步 .....4
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4
(一)够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学习模式的创新 .............................4
(二)师能够摆脱重复劳动研究优质的教学课件 ............................5
(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四)可以存储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构建终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5
七、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6
(一)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理解为编一套电子教案 ..................6
(二)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传统式教学,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6
(三)不区分课程特点,过分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 .....................7
八、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更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 ..........7
(一)量体裁衣,制作出符合自身讲课特点的电子教案 .......................7
(二)将多媒体技术溶入传统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7
(三)结合课程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7
九、在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一些方法.................................7
(一)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目标教学法”相结合 ..........................8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8
(三)利用多媒体“片断切入式”辅助课堂教学 .............................8
十、教学中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8
结束语 ....................................................................8
谢语........................................................................8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王 兰
(伊犁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近些年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已经相当大的改变了我们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策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使用恶劣几十年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改善和提高了,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学媒体的现代化,把多媒体这门新兴技术运用于教学,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极其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沟通性强、表现力丰富、共享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投影教学、交互式教学、个别化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教师传播的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能及时获得。通过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多媒体技术受其技术发展水平和软件制作手段的制约,在使用中也存在着种种负面效果。因此,我们应提倡根据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应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各种高质量的多媒体软件,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系列的课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电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怎样在教学中合适和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教育;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7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fusion of multi-media in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altered considerably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changed the way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ric method of teaching, used for decades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 has been modified and enhanced.Modern education cannot left off the modern instructional media.Let the multi-media which is a new and developing technology wield in instruction , isn’t short of in modern education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structional reform.Multi-media’s applying prospect in educational territory extremely extensive.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arry on instructing, it possess stronger communicational nature, plentiful expression power, stronger share characteristic and so on.The principal forms which applying in instructional are: the multi-media projection instruction, the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the individualist instruction, the long-distance network instruction and so on.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ed in instruction has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power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also cau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more concrete which is display by the media.The knowledge which is propagate by the teacher is easily accept by the stud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by the student, also can acquire in time, through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 ability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restructure the instructional content timely, cause the instruction carry on in proper arrangement.Multi-media technology used in teaching, it is provided a advanced means to go on modern education, but multi-media is also suffe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manufacture of software of itself, also exist a lot of reverse effect in using.Therefore, we must encourage to according to the ne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udent.Applying multi-media correctly in instructional course, using various kinds of multi-media software abundantly, elaborated the superiority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lti-media.It can design appropriate to teaching demand the multi-media serial courseware, thereby enhanced the instructional quality, foster the student’s learning capability.Thus, it can cause the electric audiovisual aids instruction advanced developing by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So how to appl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ropriately in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Keywords: multi-media;multi-media technology;education;modern education;informational;projection instruction;interactive instruction;long-distance network instruction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前 言
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是“粉笔+嘴巴”,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必然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各个不同性质的媒体单元集成并且加以控制,将各种信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综合信息系统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技术综合了种类繁多的信息源,如:语音、图形、动画、图像、声音和全动视频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源进行集成,形成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进而对该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直观、良好的印象。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类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者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它在教学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性强
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可以适时地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调控教学进度,从而有效的避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获得可靠而完整的知识;也可以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给学生以自主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表现力丰富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多样和趣味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相对教师的语言和传统的直观教具来说,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融文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于一体,能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以及宏观或微观世界,以内容生动、图象逼真、声音动听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刺激,促使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言语动觉等多种分析器官进行学习,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3、共享性好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网络上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是由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集先进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学经验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于一体。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用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从网络中获得教学信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起重要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由于多媒体教学强调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作用,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四要素有机结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三点一线的格局。
1、从传统教学基础上拓展出来
多媒体发挥了图像动感资源、信息共享、交互性强的功效,使多重感官受到刺激、使用方便等优点。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它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地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结合点,提高教学质量目标。
2、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使学生学的更好、更快、更活,便于形成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学的多、快、精,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提供方便与交互的方式
传统教学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主要在讲授,学生主要在听课,课余时间进行探讨和分析。多媒体教学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师生探讨式、协作式学习得到加强。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指导者”或“参与者”。因此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出现了强化趋势。
4、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资料和信息源。这些资料来源于书本、图片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这些资料显然是有限的和滞后的。随着电脑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得到多方位信息用于教案准备和课件制作,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品位。
5、优化课堂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制作新型的电子教案和课件,将其操作的整个过程清晰的投影到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某些实验进行了全真模拟,增强感性认识,促进抽象思维,同时能节约教育成本支出,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6、突出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由于多媒体技术有较强的交互,在学习上不受时空的限制。根据学习者个别差异和特性,选择供自学的多媒体课件,使自己都能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来分析、判断,表现出学习多样化、个性化。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代中,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优势,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各种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起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生的、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中产生的,它能够指导教学实践,把这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将会对学校内广大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改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对目前教育思想产生较大的变革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发展的主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必将会引起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往,很多教师对电脑还很陌生神秘,很少接触电脑(或根本没有碰过电脑)。几年来,教师经过校内组织培训,大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这一个转变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教师本身素质的转变,从掌握单靠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转变,从而使教师跻身到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前沿,走在教育现代化的前面。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的开发与操作,没有适用于教学需要的课件,再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废铁一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就是教师的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过程。这,必将加快教师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影响学生的学习。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传授教学内容,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激发,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因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会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学习。
1、通过多媒体技术传达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动物这一章节时,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构建与教学,用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动物画面让学生看一看动物的外形,听一听动物的声音。这种教学方式配合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明白,易接受。
2、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
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3、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与社会更接近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与自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对学校电教装备的完善
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必将促使每位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脚步。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了学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1、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校电化教学研究水平
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以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幻灯、投影、录像、录
音等视听媒体为主的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些困难,如出现多种媒体同时使用 6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不方便,所含信息形式单一,包含的容量少等缺陷。自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课堂上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变得简单易行。这种优越性刺激了学校电化教育研究发展,为提高学校的电化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学校电教装备水平的提高
在多媒体技术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前,学校电化教学的装备仅仅限于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这些常规电教设备。而多媒体技术产生和应用后,人们会陆续发现它与这些常规电教媒体相比体现出的优势。这势必会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从而促进学校的电化教育装备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的开展
(1)网络教学
现如今,知识与信息量猛增,学校现有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产生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学校网络的建设也是使师生共享校园内外的信息资源,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
(2)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是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音像媒体传播教育信息,不需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3)计算机网络教学
形式更加活泼多样,它具备了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开发的条件,这两种教学模式和开展,将会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4)多媒体技术促进存储技术的发展
在多媒体产生以前,学校信息的储存主要是采用文字记录和计算机存贮两种方式,方式比较落后,工作比较烦琐,而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又引进了更先进的存贮方式。
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运用于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教育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以视觉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媒介通过各种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目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课程软件来进行控制,由各种媒体实现教学功能,教学过程将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强调对知识结构的认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模式创新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后,音像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虚拟技术应用到仿真教学中,网络教学应用到个体交互学习之中等等。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管理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创新,给教学领域带来了生机 7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和活力。
2、教师能够摆脱重复劳动、研究优质的教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教学将传统的教师编写教案、在黑板上书写、讲授的方式,转换成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声像直观教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摆脱重复劳动,把精力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软件研制开发之中,这样可以集中教育专家的集体智慧,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对人体产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简单直观化、动态化,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大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不限于教师、教室、书本,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自我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可以储存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构建终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传输的网络化可以实施远程教学,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送到教育落后地区,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后,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重复学习,达到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学过程职能化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多媒体也得运用恰当,否则适得其反。所以,我认为在享受“三便”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三变”,即变教学思想,变教学模式,变学习观念。
首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转变教学思想,变说教思想为服务思想。只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在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往往容易受课件流程的限制,而“曳着”学生往一条路上走,导入成功皆大欢喜,导入牵强则寸步难行。真正想让学生唱主角,就必须给他们以施展的舞台。那么,授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设计方案,才能在讲课时游刃有余。如在讨论时,必须肯定所有合理的回答,同时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认为我怎么教,你就得怎么学。为学生服务,就不应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而只在大纲教材上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
其次,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转变一元为多元化的思想。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仍坚持“看―问―讲”老一套,根本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功能,只是将多媒体当作电子黑板;如果教师在使用时一味追求新奇特,搞花架子,难免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而且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清,可谓费力不讨好。所以,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要利用好的形式,收获好的效果。仅以提问为例,一般常规教学不可能把每个问题都板书出来,但对学生来说看要比听的效果好,显然多媒体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如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课时,需要提大量的问题,如果 8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黑板上写出来费时又费力。再者,有问必有答。教学过程,往往是学生一番讨论后,由教师来下结论,报“标准”答案。如此讨论,意义何在?如此教与学,最容易“培养”学生的依赖心。而实质上,有很多问题是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当代中学生是在计算机引领的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着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在动态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满堂讲课本知识到结合生活实际设问,启发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在归纳总结时,对那些逆向思维所产生的观点,或不利于突出本课重点但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现象,都需结合社会实际加以指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学了有用”。若利用得好,则可锦上添花。
再次,在使用多媒体方面,教师要变通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确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常言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如今我们则需要将自己变成一条河,从知识深度和广度上都需要拓宽加深,否则无法令学生trust u。如果用现成的课件容易受诸多限制,配合不好,反而影响教学。所以,教师为了教好本学科,一方面应利用好互连网所带来的大量共享资源,学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以微机为助手,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学习,深入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教得才有成效,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原则。例如,教师在引用事例时,若用录象或播放朗诵磁带,学生就全看得津津有味或听得人痴人醉。所以,教师要争当爱学习的楷模。
七、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它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形式单
一、内容死板、表现力不充分等缺点,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在认识和使用上仍存在着以下的误区:
1、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理解为编一套电子教案
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普遍认为应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编制一套电子教案,做到授课内容、风格的统一,减少重复性工作。但是,这种观念,本身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事实上,现成的电子教案或者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未必适合每一位老师,还应根据每一位老师自身的特点,在统一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加入每位教师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忽视每位教师自身的特点,不从实际出发,完全照搬别人的课件,那么在授课时,就会造成照本宣科。
2、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传统式教学,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在已成为高校评定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因此很多老师都制作了跟课程有关的课件。在授课时,不象传统式教育那样利用身体语言和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站在一个位置,一个姿势对着计算机屏幕讲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反映和跟学生必要的交流,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用自身的魅力和富有情趣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不区分课程特点,过分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育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畸形发展。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授课时,不从教学的内容,课程的特点出发,不论任什么课程都做成电子教案,以期待一劳永逸。在讲课时轻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推导和启发式教学,甚至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演”,“讲”的成分过少,很难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如: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存储容量的计算,ALU加法器操作的原理实现等章节,有大量的结论推导,如果不在黑板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单凭多媒体播放,那么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
八、合理使用,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更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
1、量体裁衣,制作出符合自身讲课特点的电子教案
每一位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差异,讲课的风格、授课的思路、采用的具体措施也有所差异。应该以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制作出适合教师讲课和有利于跟学生进行交流的课件。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够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2、将多媒体技术溶入传统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时,应正确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的灵活性,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时,首先,要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每堂课教学的内容、主体和思想,使学生对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在编排上要多样化,如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可以向前引用也可以向后引用,这样既突出了知识重点,又强调了知识的连贯性,既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又发挥了教师灵活自主授课的主导地位。
3、结合课程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手段,它要表达的是一定的教学内容、思想和主题,因此应把握好课程的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的安排播放次序、节奏和时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总的来看,多媒体是一种技术,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它能为素质教育服务。只有应用恰当,有利于教学改革和发展,构建起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准确定位,把握好先进技术的特点与规律,消除认识误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使多媒体教学为推动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多媒体技术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法转换为理性的思维教学。教师还可以进行网上答疑等等。这不仅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教学相长。
九、在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一些方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目标教学法”相结合
目标教学法是以前提测评、目标认定、导学达标、目标检测为主线的一种基本的有效的授课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结合目标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实现预期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整体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自主性学习”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学生通过边学、边思、边悟,教师的适当点拨,掌握知识,获取信息。利用多媒体辅助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有得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利用多媒体“片断切入式”辅助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整节课都用,而是要视教学内容而定。若只需用多媒体说明一个问题,可采用“片断切入式”。
十、教学中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习兴趣,要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
2、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
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要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准确定位,把握好先进技术的特点与规律,消除认识误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学生,使多媒体教学为推动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象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用25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话“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主宰每个学生命运的人。我们即将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时时更新,时时汲取新的知识。
谢 语: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调研、收集资料及论文撰写工作,自始至终得到我的指导老师霍加老师的热心关怀和真诚的帮助,霍加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知道技巧,悉心地对论文的每一个环节给予了指导和修订。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了指导,面谈、发电子邮件、通电话是主要的交流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终于完稿了。非常感谢霍老师对我的帮助,使我在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论文的撰写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我在今后的学习历程上奠定了基础。感谢系里为我们提供了机房等设施,用来查询资料和完成论文撰写。我还要感谢在大学四年里辛勤培育我的老师们,是您们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和收获: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 张光照. 多媒体系统与应用[M].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 P125-189
[2]马华东.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原理 [M].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4月.
P48-186
[3]钟玉琢,洗伟铨,沈洪.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11月.
P59-120
[4]段新异,王建,汪虹,周天宏. 多媒体与Authorware[M].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3月.P69-150
[5]李克东,黄晓地,谢幼.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6年.
[6]李舜酩,方圣.微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2月.
[7]庄燕滨.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5月.
[8]朱秀昌,宋建新. 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8年2月.
[9]黄华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M].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
[10]谢幼如.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11]肖静芬. 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J]. 教育探索.2002年3月.
[12]王庆宏. 实施电化教学优化教学手段[J].现代教育.2003年7月.
[13]刘远航. 现代教育系统原理与构建[M].人民电邮出版社出版,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