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

时间:2019-05-15 10: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

第一篇: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

我们点的菜迟迟不上,这种情况在生意比较红火的饭店里会经常遇到。催服务员赶紧上菜,服务员的态度都很好,说:“好的,很快就上菜。”可是,都喊了五六个服务员了,还是等不来所点的菜。

有朋友说,通常最有效的办法,是告诉服务员:“如果三分钟内菜还不上就不要了!”据说上菜的速度立马提升了很多。

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催菜看似有用,实际上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催菜者本人的焦虑而已。其中问题出在服务员与后厨之间的沟通或流程环节上,即便威胁退菜也不太管用。

其实要想有效地催菜,我们要动用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首先要了解服務员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一击必中。

服务员的第一个心理是,怕厨师的心理。餐馆里,端盘子的地位远低于掌勺的,厨师大哥吼一嗓子能把服务员小姑娘吓着。所以让她去催菜,等于在难为她,她能不去就不去,减少被吼的机会。服务员的第二个心理是,侥幸与躲藏。面对顾客,先答应下来,敷衍了事,转身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了,绝大多数顾客并不记得刚才叫的是哪一个服务员。

所以,有效的催菜方式是,叫一个服务员过来,看一眼对方的胸牌,然后说:“我记住你的员工号了,现在请你去催一下我的菜。”而且最后要强调:“你自己去,不要转交给别人,催菜的事我就找你了,不找任何人了。你要负责到底。”

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直接责任到人。因为在服务员的心里,他已经被记住了,躲不了了。不赶紧照做,就可能有无法推脱的责任,不确定的风险陡然升高。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这么做,责任明确到人,就是专门应对这种心理现象的。

现场指定一个责任人,这个办法可以用到很多场合,比如老人在散步时突然中风摔倒,可以现场指着某一个人说:“那位蓝上衣、戴眼镜的姑娘,麻烦你帮我打个急救电话。”被指定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通常都会照做。

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你把我送到医院”之类。因为那意味着更多的时间成本,还有不可预测的责任风险,被指定者通常会想到迅速离场。

再比如,带孩子出门,就算只有夫妻二人,也会认为对方会管,然后自己就不用去管了。结果两个人谁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时就要在心里清晰一点:我的孩子只有我一个人负责,我不指望任何别的人,连我老公(老婆)也不指望。有了这个认识,就不太可能发生丢孩子、甚至把孩子忘在车里的惨剧了。

在职场上也是如此,管理者也要了解这个心理效应,做到把责任细化到人,明确到人,划分清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责任范围,从而避免缺位或相互推诿的局面。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的“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这个心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了解它并破解它,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第二篇:社会心理学 旁观者效应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招远惨案”

——旁观者效应分析

班级:社会学1301班 姓名:张晏郡

学号:U201316931 摘要:“招远惨案”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微博上到处都写满了对招远惨案中遇难孕妇的悼念,然而,从后来传出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施暴者的背后有着一大群围观者,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上前施以援手。一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对当时围观者的谴责,民众们不断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继“小悦悦事件”后,国人脆弱的道德神经再次被触动,更有甚者,疾呼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濒临瓦解。虽然“招远惨案”所涉及的道德因素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去深入思考隐藏在这背后的社会心理作用。这并非是为“无德者”开脱,而是希望能从心理过程来分析救助行为的发生和不发生,让我们能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事件。其实,那些“围观”者之所以冷漠,是因为他们都在等待别人先伸出手,而最先出手的那个人必将承担所有的责任,即大众口中“惹上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围观者”越多,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越差,会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即“旁观者效应”。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旁观者效应 招远惨案 社会道德

正文:

一、招远惨案简述

2014年5月28日晚9点多,在山东招远的一家麦当劳餐厅内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就餐的女子遭到6名男女的疯狂殴打,最终不治身亡。然而,当现场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的同时,人们也发现,就在施暴者的背后有着一大群的围观者,却无一人伸出援手。中华大国,是礼仪之邦,自秦汉之后,就有着优秀的思想和良好的传统美德。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泱泱大国却失去了它原有的灵魂。当民众们将矛头对准但是得围观者时,我们更应当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当时自己也在场,你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么?或许你会有那么一点点犹豫。然而,就是这一点点犹豫,却变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犹豫,也就是这一点点犹豫导致一个孕妇惨死在暴徒手下,一个脆弱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已经转身离开。两条生命的消逝,除了带给我们巨大的道德冲击,更让我们深深疑惑,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呢?难道这仅仅是道德因素导致的吗?其实不然,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心理学将这一现象概括为“旁观者效应”,即“责任分散效应”。

二、相同案例

回顾以往的新闻,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案例并不只有一个。事实证明,“旁观者的冷漠”并非偶然,反而屡见不鲜。1、1988年,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名歹徒刺死。数十人围观,却始终无人出手制服歹徒,最终飞行员由于受伤过重不治身亡。2、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水不慎滑入深水区。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3、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街道旁,无数市民围观,却无一人上前劝说,制止歹徒的行为。

4、去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引发网友广泛热议。5、2012年5月4日晚,东莞东城海雅百货门前的斑马线上,一女子被小偷偷包,一巴西籍男子出手阻止,不料遭小偷团伙报复群殴。其间,数十名路人在现场,没人设法施救。

三、案例分析

在事发后,很多人纷纷谴责当时在一旁围观的人们。然而,也有些人认为现场旁观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面对突发情况,尤其在那些突发的恶性暴力事件面前,人们可能一时间无法战胜自己内心强大的恐惧感,即使后来会良心不安,人们也会选择不上前制止。

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力量反而显得小了。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心理活动可能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给予受难者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便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称之为“责任分散效应”。

四、旁观者效应概述

何为“旁观者效应”?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这件谋杀案倍受注意的原因与凶手、被害者或其他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被歹徒杀害的3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新闻评论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五、旁观者效应理论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旁观者在面对他人的求助时选择无动于衷呢?心理学家认为,在紧急情况下,有很多人在场足以成为比感情冷漠和情感上的疏远更重要得多的制约介入行动的决定因素。

让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恐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造成评价恐惧,使旁观者害怕得到别人的评价,即“评价恐惧”,也被人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其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于是,当面对他人的求助时,旁观者会将自己同其他旁观者相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当别人都不采取行动时,便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第二,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的看法来评估某一行为,而且还会在行为举止方面模仿他人的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境中更为明显。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个体产生“别人不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于是,个体在面对求助时,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提供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第三,错误判断。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对陌生情景的判断。人们都对突发的情况缺乏心理准备和足够了解。于是,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表现,以澄清自己模糊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从他人的行为上找出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人的冷漠就会造成一种“事情没什么危急的”错误暗示,从而导致人们做出了错误判断。于是,也就没人会伸出援手了。

第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他人的在场,会使个体的责任相对减少。见死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也会扩散到在场所有的身上,这就导致了个体不去救助受害者的代价减少。个体之所以向受害者提供救助,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必须采取行动。但是,他人在场也会“削弱”个体自身的责任感,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当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时,每个个体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少,从而出现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或是相互推诿的情况。

六、总结与反思

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古斯塔夫·黎鹏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去个性化、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失去个人责任感是群众的三大特征。社会心理学家从做过关于“自然现象”或者说救助行为的“责任分散”的自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此类事件中,道德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心理作用,即“旁观者效应”。

“招远惨案”给了我们很多道德良知的反思,旁观者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需要的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事实证明,旁观者效应会带来很多的悲剧,会引发更多道德、法律、良知等一系列问题。旁观者效应,从社会心理学上讲,存在“责任扩散”;但是,从道德学上看,是道德力量的匮乏。故而,我们不能因为将其看为心理学上的问题就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沦为旁观者效应的俘虏。

我们能够且必须去做的是解救心灵,突破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应该忍住观望别人“旁观者效应”的冲动,果断采取行动,担起责任,人人争先创优;并且在需要他人进行协助的时候应具体指定旁观的某一人,因为这将有助于打消人们的推卸心理。当我们作为受害者的情况下,需要别人帮忙,此时,我们应当主动的让周围的群众明晰自身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与其大声呼喊,不如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人或人数较少的几个人,同样的这样也有助于打消旁观者的推卸心理。

参考文献

1、《旁观者》,石默,作家出版社(2009)

2、《旁观者道德研究》,黄岩,人民出版社(2010)

3、“旁观者效应”的社会认知分析,张运红,高娟,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4、《社会心理学》,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旁观者”现象之我见,贾学雁,李新省,周士敏,社科纵横(2007年)

6、旁观者效应,延言,发明与创新,(2006年)

7、阿蛮,见义勇为需要成为社会的习惯[N],中国社会报,2011年

8、“见死不救”行为的事实认定与法律评价——社会心理学关于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启示,池应华,法商研究(2005年)

9、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第三篇:旁观者效应有感 薛棋文

“无声的伤害”——旁观者效应

而关于旁观者的事例不胜枚举,诸如小孩子落水旁边站着众多的大人却没人出手相助,又如公交车上有人被抢劫公交司机却无动于衷,亦如马路上老人摔倒了众过客依旧当过客···

去年长江大学的5名英雄青年勇救落水同学,不幸罹难后竟有丧尽天良的船夫要求不给钱不救人的可耻行为。而旁边如此多的行人也仅仅是驻足观望,秉承了我们国人一向“看客”的形象。

再看看我们最为熟悉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大家都像犯了错误一样齐刷刷的将头埋在课桌下面,有的甚至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仅有几位平时积极的同学依旧翘首以待,真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佩服!

不仅如此,在一些管理严格的地方诸如机场也时常出现犯罪分子将易燃易爆物品带进机场,带上飞机,然后可想而知,飞机一起飞便是世界罹难日!这如果不是安保人员对此的疏忽或者想着我疏忽了还有别人的检查不是吗?

最近还有众多城市频频出现的血荒,就是“旁观者效应”困局。很多人并非没有爱心,冷酷无情,他们在遇到车祸等需要用血的个体事件面前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但面对常规献血,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被稀释,产生一种“我不去献,也有别人去献血”的集体无意识。

旁观者效应不仅在人类生活中如此常见,在动物群体中亦是如此,为什么羊总是被狼吃,即使是一大群羊,而狼却只有一只,狼依然能如尝以愿,原因就在于狼来了,而羊总是躲在一旁鹜自祈祷“不要吃我就好”然后就等着狼一次次的得手,而当狼面对狮子老虎等竞争对手时总会群起而攻之,这样就使来犯者落荒而逃。这就是羊为什么只能是羊,而狼却能成为狼的原因!

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利他行为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有很多原因解释为什么旁观者在他人在场时不会提供救助,社会心理学家比较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解释:

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是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比较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

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三、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他人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第二个解释是对让会举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我们总是能有意无意间温柔的伤害或者杀死我们亲爱的同胞,而这仅仅只需要我们符合一如既往的看客形象就好,当鲁迅的文章不能唤醒国民对于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当雷锋的牺牲不再成为我们颂扬的榜样,当我们依旧无动于衷的站在那里,看着别人遭受苦难而形同陌路,那么,我相信我们离2012也不再遥远

醒醒吧,我们不能再用我们的温柔伤害我们的同胞了,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伤不起啊~~~

第四篇:用温度破解财富密码美文

她是个打工妹,职高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几经辗转。在一家平安保险公司当业务员时,认识了某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胡先生。一年后,两人喜结良缘,并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由于她的乳头内陷,没有办法给孩子进行母乳哺乳,只能用奶瓶给孩子喂奶粉。

给孩子喂牛奶,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度,以36~38度为最佳,温度高了会烫到婴儿,也会影响奶粉的营养成分,温度低了会造成婴儿拉稀。为了保证最佳的温度,传统的方法是把牛奶点到手背上,通过手感来试温。为此,丈夫专门请了位有经验的月嫂给孩子喂奶,但这个方法既不卫生也不科学。能不能发明一种奶瓶,既能准确显示牛奶的温度,还能保证安全卫生?她把这种想法告诉丈夫,丈夫觉得她异想天开,让她一心一意在家相夫教子,不要操那些无关紧要的心。丈夫不理解她,但她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孩子满月后,她辞退了月嫂,每天除了照顾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用什么材料能准确、安全、卫生地显示牛奶的温度。最先她想到把温度计安放到奶瓶中,虽然温度计测试温度很准确,但这种温度计是玻璃材质的,容易碎,水银一旦混进奶粉中麻烦就大了,因此,很快她就把自己的这一想法给否定了。

一连好多天,她一直苦思冥想,却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这天,她给女儿买了一缸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发现鱼缸内有一个水温感应标志。她的灵感突然诞生:能不能把贴在鱼缸上的感温材料也想办法贴到奶瓶上呢?于是,她开始查阅感温材料的相关资料,还联系了很多国内生产感温材料的厂家。她了解到这种材质大多制作粗糙,温度的准确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如果把感温材料贴到奶瓶内,清洗奶瓶不方便,也无法保证牛奶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她不得不再次向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求助,丈夫见她仍旧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竟然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她搞什么显温奶瓶,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岳母。妈妈打电话劝她静下心来,专心照顾孩子。面对丈夫和母亲的不理解,她多次暗自流泪,多次想到了放弃。但是,每当她拿起奶瓶给女儿喂奶,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如何能把温度写到奶瓶上。

后来,她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感温材料不能贴到奶瓶内壁,为什么不能贴在奶瓶的外壁上呢?她来到商场,买回十几种不同材质的奶瓶,把自己购买到的几种感温材料贴到奶瓶外面进行试验,效果很好。事实胜于雄辩。试用三天后,她专门示范给丈夫看,丈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地开始支持她了。

从此,她开始给自己的女儿试用显温奶瓶。在使用中,她发现这些感温材料不耐水,经过几次清洗之后就会剥落,数字也会变得不够清晰。这时,丈夫主动帮忙,和她一起来到天津的一个生产厂家,亲自和技术人员探讨感温材料的使用问题。在这个厂家的热心推荐和帮助下,他们找到广州一家专门生产感温材料的厂家,该厂采用日本技术,感温材料的性能和准确性方面都是国际最先进的。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完成了显温奶瓶的制作。这种奶瓶在水温36~38摄氏度的时候感温材料显示绿色,完全达到准确清晰、经久耐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她为奶瓶取了一个和女儿同样的名字——可心,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2007年底,她联系了一家奶瓶生产厂家,第一次生产了100个温显奶瓶的样品,价位和普通奶瓶一样,摆放到当地的顺义商场试销。两天的时间,100个温显奶瓶抢购一空,市场反馈良好。同时,根据消费者的建议,她把感温材料上的温度划分成三个档次:32~34摄氏度之间显示黄色,对于一般孩子可能有点儿凉,提醒大人需要加温;36~38摄氏度之间显示绿色,这个温度是最适宜的;40~42摄氏度显示红色,提醒大人注意,小心别烫着孩子。经过改进的温显奶瓶颜色显示更加清晰,性能更加完善,很快投入了市场,第一批生产的3三万个奶瓶供不应求,很多外地客户也来到北京订货。仅仅第一批奶瓶就给她带来了十万元的收入。2008年,她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温显奶瓶公司,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个温显奶瓶玩转婴儿大市场。她就是孙香云,从一名普通的打工妹变成了真正的大老板。有人说,孙香云的成功,全靠这微不足道的小发明,说她财运好,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只有孙香云明白,她在别人不走的地方走出了路。是的,在生活中,能有多少人留意这微不足道,能从细微处着眼,以独到的思路破解财富密码?生活处处蕴藏着商机,关键是需要有一双慧眼。

第五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纪律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形象,促进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

要求,紧紧围绕我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突出为

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

影响农业工作开展的难题,促进我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我局重点工作,着

力破解我局职工管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

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我局工作的全面发

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

套的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破解难题

农业局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立足强化机关建设、作风建设、效

能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把全面破解关乎民生问题的难点要点

问题作为活动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方面确

定3件需破解难题。

1、职工管理不够,职工下乡不勤,蹲不住,在田间指导工作的时间短与群众交流少,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要求。解决措施:一

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开展工作中有据可

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包乡责任制,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奖惩

责任,充分调动职工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安排干部多下乡,多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进行指导。四是把干部

职工下乡同职称评聘挂钩激励干部下乡开展工作,使得下乡工作在全局形成“赶、比、超”,的工作作风。五是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加强领导的监督管理作用。负责人:赵小强。办结时限:2011

年12月底。

2、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不新、知识面不宽,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各项激励机制不健

全。解决措施: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使得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能跟上农民朋友的需求,解决更多的难题。二是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为农民朋友造福。三是充

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示范户的作用,加强技术

服务达到科技入户的效果。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6

月。

3、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解决措施:一是

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确实解决农民朋

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技术光盘,召开座谈

会,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群众手把手示范,讲解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托农业项目,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8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

活动的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农业局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各站所负责人为站所活动责任人的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党员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破解难题。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站所

要积极召开站所会议,传达县委的有关部署及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充分认识破解难题活动对提升机关形象、增强机关纪律、改善机关

作风的重要意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同渭河川道区

蔬菜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四大流域蔬菜设施棚

建设,全膜玉米秋覆膜、穴播小麦、马铃薯种植预留地块及大秋作

物的田间管理等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活动两促进、两不误。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站所要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单位纪律作风,促进各项农

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局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2011年9月21日印

共印6份

下载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破解旁观者效应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

    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我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结合临区卫......

    破解活动总结

    中共临夏市委党校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总结 自临夏市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一查一定一方案”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涉及市委党校的难题难事,围绕“......

    破解问题项目

    破解问题项目 问题项目是一个地区发展中的 重大风险点,它的存在不仅造成土地 资源闲置、企业资产浪费,而且还可 能引发群众信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1按照区委、区政......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

    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

    破解法院执行难

    关于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但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县法院2005年存案126件,2006年存案180件,增长了42.8%。至今年10月底,尚余未结执行案件227件,占今......

    田东县破解教育问题

    田东县破解教育问题“问计于民”调查问卷1、你认为学校服务半径和最大服务半径及教学点数量,师资、生源、教学情况(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是否合理? 答:基本合理,只是学前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