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及其实践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要依托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主体,从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开发评价、教学过程评价、资源管理评价和考试评价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河南省医药学校通过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和教学标准的建立,实现了对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评价,并建议推行政府协调下的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公布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布制度。
关键词:教学质量;职业学校;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还是依据高等学校或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独特的、科学的、公正的、可操作性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存在着重视课堂讲授评价,轻视实践动手操作技能评价;重视内部评价,缺少外部评价;重视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重视专家、同行评价,轻视学生和家长评价等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改革。
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素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应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三个主体相协调,体现评价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过程要体现全面性与实效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评价方法的经济性。评价体系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具有强有力的内部规范性,对外部环境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一)专业建设评价
专业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教学内容就围绕着专业展开,如果专业建设不适合生产需求、不服务“市场”,就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所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是重要的一环。
(二)课程开发评价
课程开发是指根据专业、岗位技能操作要求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查、实验实训等,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的总和。以任务为引领,岗位操作为主线,以够用理论为支撑点,以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指导思想,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三)教学过程评价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最终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要尊重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爱好,针对不同的需要组织各具特色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采取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和模块化教学等组合形式,实现个性化教育。
(四)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资源管理的评价
影响教学质量的软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各种教学管理文件系统等。影响教学质量的硬件包括实验实训设备、资金投入等。这些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五)考试方式评价
考试必须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应知和应会考试并重,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考试应为操作技能考试服务。
二、构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以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三个主体和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五大因素为基础,提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如图1所示。
其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灵魂,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推动教学过程改革的源泉和动力;重视教师培训,是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教学质量产生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配置管理四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对产生教学质量的上述环节进行评价。河南省医药学校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尝试。
(一)专业与课程开发评价
依据国家和岗位群对专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思想、管理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条件的配备作出评价。
教学标准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深入到生产一线,同企业家座谈,收集各种信息和资料,依据教学规律,制订教学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开发技能型实用教材;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特性发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更会应用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教师队伍建设。任课教师的数量与结构;教师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教学研究制度与效果等。
教学条件建设。实验教学的条件或教辅设备;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课外活动基地建设等。
(二)教学过程评价
听课制度。一方面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参加的听课小组,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5次。
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每位教师进行随机抽查听课,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检查制度。一方面,学校对各教学部门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实行三查两控制,即每学期初、中、末各检查一次,实行教师上下课《教学日志》的两次签到控制和学生填写的《教室日志》每周检查控制制度。
学生信息反馈制度。注重学生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制度。实行教师定期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业参观学习、举办“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讨论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竞赛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了解行业新设备、新工艺。
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比较客观,但有时会出现主观偏差,通过数理统计并借助微机处理以达到学生评价的公正性。
(三)教学质量评价
采取“两考并重”评价方法,加强教学过程控制,为技能操作服务。每门课程的应知和应会能力分别评价,各占lO0分。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应知和应会平时各占40分。同时组织教师、聘请企业专家编写《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与生产岗位上的SOP接轨,使技能操作考试规范化、科学化。
(四)毕业生质量评价
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制订毕业生质量标准、毕业生跟踪服务及对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指导等措施,提高毕业生质量。
四、实施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推行政府协调下的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公布制度。用人单位年内需求什么样的人才,由各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汇总,在网上发布,以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
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布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由省或市教育部门审查后向社会公布,使社会及时全面了解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对学校教育、服务、教学活动、就业及其效果的满意情况,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及意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改由社会评价。职业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应直通社会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接受社会评价。
深化校企联动,推动“订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项目相结合,与就业上岗相结合,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求进行实践教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与职业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展毕业实习。在校企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使整个教学过程都紧密地依托企业,使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落到实处。
第二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建构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提高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由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本文通过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力求能通过评价及时反映出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决策者全面地掌握专业及教学实际情况,并及时采取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1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目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新时期,党中央作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既要求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更要求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重点转向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大背景下,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在保证人才培养、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可替代的。实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正确处理好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益的关系,促进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得到有机统一,实现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层次:政府——社会——学校。其中,以政府评价为指导,以社会评价为评价依据,以学校自我评价为核心。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其办学质量评价行业企业参与的力度不大;政府评价主要依托点的技能等级考核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又尚待完善,因此质量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自我评价。
2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2.1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运行的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工具性的模型、程序和具体文件,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各部门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2.2全面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评价的实效性。
评价工作包括评价管理工作、确定评价人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评价方案、收集与分析信息、评价报告等。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必须全面考虑这些要素,注重全面监控和重点评价、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结合,但更应注重实际效果,避免为应付评估大量投入却忽视日常人才培养评价的现象。
2.3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但更加注重动态发展。
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对人才培养进行的评价也应当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一方面,一些指标的评价标准会随着影响职业学校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未尽相同。
3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人才培养评价的体系,是一个内部具有高度规范性、外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框架结构。内部的规范是外部应变的保证,而外部的适应又是内部规范的基础。
3.1职业学校内部组织的四大规范。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强调在日常教学的自然状态下,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的诊断,来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它的功能就是通过质量诊断和预警,提高学校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1)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的特定需求者是企业与学生。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专业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首当其冲的重要地位。在进行人才培养评价时,首先就要判断在专业建设方面是否坚持了就业导向的原则。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专业设置、专业实施、专业考核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则应及时作出预警,以便决策部门采取措施尽快解决。
(2)强调多元整合的课程开发。
所谓课程开发,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而课程方案则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的操作计划,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总和。就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而言,由于其技术型人才的特定培养目标,应将符合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采取“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进行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职业学校的共识。
在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三者一环紧扣一环,将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贯穿始终,必将使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更加有利于优化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反之,当质量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中某一环节有可能出现偏差或相互脱节的现象时,就需要及时提交预警报告,这样才能使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质量保证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由课程开发引入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单纯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对象的做法,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从招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地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为基础,变管理学生为服务于学生。
(4)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的资源管理。
职业学校既要强调过程管理,也应注重资源管理。对资源管理的监控与评价,是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对可能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诊断,是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之中的重要方面。师资队伍状况,财、物两方面的资源是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而产生效益的,因此对教学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资源管理方面要坚持“软硬结合”,强调“两手抓”,才能满足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果某一资源方面的项目指标超过预设的一定范围,即应及时作出预警。
职业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评价,实际上就是围绕以上四个主题进行的。密切观察和分析各类因素的动态变化,经常注意它们是否保持着应有的规范,由此形成了人才培养评价的组织结构。
3.2职业教育必须努力适应的外部环境。
职业教育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适应和服从于外部环境发展的需要。首先,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非常鲜明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根据近年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调查,发现企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从业岗位扩张现象十分明显,且大多数企业表示,将会继续引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职业岗位。关键是,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将直接取决于职业学校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其次,由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这就要求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社会经济的需求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反映的则是社会广大群众(学生个人及
其家长)有着怎样的现实选择需求。这两个方面的需求都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是对人才培养进行监控与评价时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去适应的。
4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
在此基础上,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管理出发,来探讨构建一个教学运行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框架。
4.1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市场对相应专业的人才需求度、学生、家长对专业的认可度、专业设置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备度。
(2)专业实施: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重点专业的资金投入与建设实际情况。
(3)专业考核: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政府主管部门对相应专业的评价、学生在学习后对专业的评价。
4.2课程开发
(1)教学计划:计划根据需求的更新与调整幅度。
(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完备程度、大纲与目标的符合度、大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教材: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度、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
4.3教学过程
(1)生源情况:招生规模、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学习困难学生情况。
(2)教学管理:学习情况、授课情况、违纪情况、教学管理制度。
(3)毕业与就业:资格证书、毕业情况、就业情况。
5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实践
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的。
5.1专业设置社会认证度的调研与论证。
主要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到社会企业对本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行进行广泛的社会企业行业调研,论证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专业培养目标的适合度、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修正。
5.2专业实施的督导制度。
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人才培养督导组。督导制度具有专家指导监督的性质,专业对口和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结合是督导队伍的基本特征。督导员的专业权威和管理权责,以及客观中立的地位,对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进行督导检查,从而监督专业教学的实施全过程。
5.3专业考核论证
通过对国家政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的办学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专业的评价等方面的考查论证,掌握专业建设状况及发展前景,重新修正专业建设规划包括专业目标、建设步骤和阶段目标、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
5.4培养过程检查制度。
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期末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5.5学生评价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一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
生从被动的质量制定对象转变为主动的评价者。在评价中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使评价更为客观。
经过几年运行的结果,收效较为明显。一方面加强了专业改革的力度: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素质、更新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增进了师生之间教学的互动;另一方面真正发挥了社会、学生的评价作用,让社会、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还把由此掌握到的第一手信息,作为教学进程调节、内容调整和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
5.6评价的组织和方法步骤
1、评价组织: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由学校和各系部共同组织。由教务处和督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评价。
2、评价时间:专业建设的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二学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3、评价方法:各种评价均应按督导评价规定填写相应的评价表。社会评价、毕业生评价、专业建设委员会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在校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通过各种评价使学院了解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以方便学院对专业建设进行宏观管理。
4、评价等级
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参考文献:
[1]赵川平:《建立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保证体系的实践与认识》,《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五期。
[2]王 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评估若干问题初探》,《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
[3]教育测量与评价[A].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5]涂恒汉.学校教育工作评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王前新,卢红学 《职业人才培养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职业技术教育》2003.1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摘 要】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含义,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做法,研究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含义
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和强国人才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效的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等方面。其中涵盖了人才培养规格、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等要素。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监控和教学过程的监控之中。教学目标的监控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所进行的监控,目的是培养过程做到科学、规范、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学过程监控室质量监控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监控主要通过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教学督导方式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参与人员
广义的看,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应包括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本文所论述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主要指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以校、部门、教师、学生的教学工作为对象,要运用系统的监控措施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采取可行的监控、评价办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学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才能根据结果做出定性的、定量的评价。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既是一种从领导到基层、从教师到学生全员参加的活动,同时,由于参与评价的人员各自代表的“身份”不同,“角色”也就不同,所以,又可以看作是职业院校师生从不同角度参与的全方位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般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的常规检查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自查汇报
教学督导部门可以把督导检查项目的目的、要求、工作日程和安排等事先通知被督导检查部门,要求被评价对象先进行自查自评,再汇报自查情况。所发出的通知既可以起导向作用,也是督导前期的基础工作。
3.2 座谈和走访
根据督导的内容要求,分别召开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座谈会,有利于督导人员广泛接触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以了解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对被督导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个别走访、谈心是调查研究的方法之一,这类方法可以使谈话的双方之间更有亲切感、责任感,可以直接了解到一些座谈会上了解不到的更多的真实情况。
3.3 查阅资料
查阅被督导部门或师生个人的相关教学资料。这些资料记载着工作进程和工作踪迹,它为督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线索和依据,是获取督导信息的手段之一。
3.4 现场视察
根据需要,督导人员可以深入到督导部门及教学现场,实地查看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等,实地了解和感受教学管理的效果,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客观判断和评价。
3.5 随堂听课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工作的成效和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听课评教是教学督导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3.6 问卷测评
问卷测评可以了解被服务对象对被督导者的综合评价和意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督导评价的依据。
3.7 专题研究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同时期列出不同的专题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就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教师一起研讨,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方法之一。
3.8 信息工作
通过定期召开的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员)会议、教师座谈会、新生素质调查、专业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教学质量问题的处理及追踪调查等,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反馈工作。
3.9 总结交流
总结交流既是对以前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又是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部署,也可以是向领导部门的汇报,以继续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对督导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可以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三个阶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可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4.1 计划准备阶段
制订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计划和准备工作很重要。要根据监控评价工作的目的、任务,制订相应的计划或提纲。包括督导的对象、内容、时间、方式方法、参加人员;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教育活动;设计印制相关调查表册和问卷资料;向被督导部门下达通知书,要求进行有关的资料准备;对参加督导的人员进行项目培训,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要求,保证参与督导的人员齐心协力完成督导任务。
4.2 组织实施阶段
组织实施是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组织实施工作搞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效果和?|量。首先,督导人员要明确督导工作计划及要求,做好评价主体选择,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其次,督导人员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场观察、测评和个别访问,查阅各种有关资料,收集各方面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建立各种信息档案,进行认真有效的工作。第三,督导人员要以教育方针和相关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计划等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
4.3 结果处理阶段
一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应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并做好评价结果的“转化”工作,使评价工作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资料存档。每项督导评价工作结束后,都要分门别类地建立督导评价工作档案,以备查阅,评价档案也可作为整改复查时的对照依据。
【参考文献】
[1]谢文彬.转型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M].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闵建杰,李承钧.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M].职教论坛,2015(3).[责任编辑:田吉捷]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 要: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文章阐述了建立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主要原则,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校内自我约束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技能性人才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办学规模与保证质量的关系,牢固树立“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观念,积极主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保障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到生源整体素质下降、教学设施陈旧、校舍面积减少、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管理的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坚持数量、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中,自我约束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明确的自身定位为支撑。正确的定位既有统领作用,引领学校积极健康地发展,又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相比,在定位上是有所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定位在办成具有地方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多专业学校;办学类型定位主要是教学实训型,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并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旨,培养“匠”,而不是“师”。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内在需求
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指专业、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所独具的明显实力与优势。办学特色是教学质量的彰显,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居多的现实,决定了职业院校发展不可能同在一个平台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办学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应有适合目标的质量观,不要盲目攀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上,那样就背离了自身的合适目标。首先,要正确定位、安于本位、不要越位,依据社会需求加快专业调整,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致力于办出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师资、生源、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专业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同类学校的平台上打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再之,需要构建满足教学质量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特色。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在特色发展中的内在需求。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主要原则
(1)全员性原则。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因此,需要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2)全程性原则。监控教学准备过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实习实训的实践过程,要监控与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3)全面性原则。监控与评估(价)覆盖面要大,既有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又有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学工作评估,也有各种教学奖励评定和教研课题评审等。
(4)可行性原则。监控与评价所涉及的人数多且范围广,必须有规范的评价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共享的交流平台,并在时间、经费、操作上具有可行性,不需过多花费精力和财力,标准简洁易懂且方便于操作,确保评价真实客观。
2、建立制度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基本保证。围绕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要加快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本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总体构想,进一步完善教学规范,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首先,以完备教学基本文件为目标,聘请专家严格审查,核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每学期编印教学日历、课程表等,为日常教学管理提供基本规范;其次,针对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研究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影响重大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从教学管理系统、培养计划与执行、课堂讲授、课内外作业、教学质量管理诸方面,对教学各个环节都要作出比较详细的规范要求;再之,需要充实和完善各项教学质量标准,促使课程及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日益科学规范。
3、加强督导
要制定实施《教学督导工作工作细则》,根据《教学督导工作工作细则》,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教学督导。学校聘请资深教师,组建了校级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学识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教学改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学校委托教学督导组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定期分析研究教与学双方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学校应积极建立教研室、专业系和校级教学督导组三级督导并举的机制,以实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全程督导。
4、强化监控
教学质量涉及到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只有运行机制健全,各项教学要素、教学资源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教学的总体质量。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和措施;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质量奖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以及精品课、优秀课等评选活动,把教师教学效果、工作业绩作为竞争上岗的必要条件和考核的主要指标,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还应通过期初检查、期中评价、期末考核,把教学监控覆盖到教学的全过程。要积极推行三级听课制度,一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员定期听课,检查各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与运行情况;二是专业系主任每周听课,了解掌握教师教学情况与调整改进工作部署;三是教研室主任随堂听课,从中找出教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搭建平台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学校要利用好校园网消除校园内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学校在内涵与特色发展中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信息网络化必然对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是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通过校园网络可搭建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平台和各种教学评估的长效评估平台,师生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直接反映教学一线的心声,也便于学校及时了解教学运行情况,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上传,可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调整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构建一个学生信息支持平台,一是在校内每一个班聘请一名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映广大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宣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二是对已在校外工作的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通过请用人单位填写调查表、派人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网上信息传递等多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评价,推动学校对教学计划的及时调整和专业结构及其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在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度化、网络化同时,真正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全方位、自我监控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志勇乔淑梅李宏中等职业教育要迎接入世挑战[J].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1,22(28):4-5。
[2]徐红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学生评教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6(2):92-94。
[3]张洪慧刘炳芳信息网络化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教研版),2002,23(25):4-5。
第五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QZY-JWC-W009(A/0)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七年十二月修订)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也是学校办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我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重新修订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重新修订后的“评价体系”将更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适合于在校内实施的教学,而在校外进行的教学(如集中实训或见习、毕业实习)因受到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很难制订对带教(指导)老师教学质量的统一评价标准。
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学生对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任课教师教学综合能力评价等几个方面。各二级教学单位针对教学工作组织的学生座谈会和因特殊需要由学院临时召开的教学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面。
对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评价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教研室教师对教师综合教学质量评价、学院督导室课堂听课评价的综合分。
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的质量评价均在网上实行,一般在每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评价结果(分数)占任课教师该学期教学综合分的一定比例。
学院督导室和教务处是全院教学质量评价的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操作部门,学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包括实践教学)评价的主要群体。
一、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评价
是指每学期对任课教师个体课堂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学生评价和学院督导室对教师的理论课听课评价,前者由学生在教务管理网上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等四个方面,由于几乎是对教师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回顾性评价,所以比较客观和准确,其分数在教师综合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后者是督导室在随机听课中完成,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单次理论教学的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检查作用。
学生在网上开展的对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执行《学生网上对任课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见附件一)。
督导室及其他教学人员对教师的听课评价,按照《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课堂理论教学评价表》进行打分(见附件二)。
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是指每学期对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个体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由学生在网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在实验课前的准备、实验教学能力、教书育人和实验课后延续工作等四个方面,其评价的分数即为该实践教学教师的学期学生评教分。其次是学院督导室或其他教学人员(含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师实验实践教学的随机听课评价,其评价内容与学生网上进行的实践教学评价相同。督导室对教师实验实践教学随机听课的评价结果(分数),记入教师该学期的教学综合分中。
学生在网上评价教师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按照《学生网上对任课教师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见附件三)。
督导室和教学人员对教师以随机听课形式进行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按照《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课堂质量评价表》的要求进行(详见附件四)。
三、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对教师综合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单位、教研室组织的对本单位教师个体进行的教学综合质量评价,一般安排在学期的中后段,是对教师整个学期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情况,主要是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文件、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分数是该教师这一学期教学质评的同行评分,占该教师综合评分的一定比例。
教学单位、教研室组织的对教师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使用《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学期末对任课教师综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详见附件五)。
四、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由于体育课是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上课性质有别于其它课程的一门课,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既不可用理论课堂评价标准评分,也不能用一般实验实践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因此,对体育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我院制订了《学生网上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见附件六),主要由学生在每学期的后期在学院教务管理网上进行评价。
五、学生教学座谈会
学生教学座谈会一般在每学期的第11周至13周进行。
召开学生教学座谈会的目的,是向学生面对面地了解该学期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同时,也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相关信息,也为教学整改,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召开学生教学座谈会的具体做法是:
(一)二级教学单位根据教务处的时间安排,制订本单位学生教学座谈会的实施性计划,包括具体时间、地点、班级、负责老师、记录员等的具体安排。
(二)以班或年级为单位,随机安排15%——30%的学生参加。原则上一个座谈会的会场不超过60人。
(三)负责教师要对教学座谈会起主导作用,主要是针对该班(或年级)本学期的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听取学生的评价性发言。其次是听取学生对教师个体和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记录员要对做好详细记录。
(四)学生教学座谈会结束后,二级教学单位把各场座谈会的记录整理成座谈会纪要,并理出每位任课教师的优缺点。
(五)学生教学座谈会记录整理完成后,对比较突出的成绩或欠缺,由二级教学单位分别向相关老师反馈。
每学期的学生座谈会工作完成后,二级教学单位要进行归纳、综合,写出专题总结(上交一份到学院教务处),并按要求整理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