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也”回应法美文
一
学校教学楼的电梯升到六楼时,一个肥硕的男老师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电梯里另外两个中年女老师和他打招呼,问道:“刘老师干什么呢,看你累得满头大汗。”
男老师很不好意思:“我减肥呢,本来想徒步爬到18楼,没想到上到六楼就爬不动了。”
一个女老师做万分惊讶状:“哎呀,你减什么肥嘛,你哪里胖啊!”
听着这句话,望着这位男老师一根皮带快拴不住的滚圆的啤酒肚,电梯里有几个同学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男老师尴尬得面容通红,不知说些什么好。
此时另外一位女老师开口了:“生活条件一好,最大的麻烦就是容易发福,我老公还不是过完年胖了十几斤一直没瘦下来,最近天天忙着减肥,哪天你俩交流交流经验。”
“好,好,好!我都快愁死了,一个寒假呆在家里写书没出门,开学就胖成这样了,我的学生都快认不出我来了,问我是不是天天泡澡堂子,泡得又白又肿。”男老师呵呵笑着,再也不把自己的肥胖当成难堪的话题了。
二
一个大一的同学接管学校一个网站的编辑工作,之前她都没怎么接触过电脑,不会用Word,也不会收发电子邮件,工作起来手忙脚乱,事情办得一塌糊涂。
前任编辑面对这样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的接任者,微笑着说:“电脑这东西就是麻烦,我到现在还不怎么会使呢。就先把我会的那点东西教给你吧!”
那位同学听了学长这席话,接下来做事便从容自在多了,也渐渐地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技能,竟然还感叹道:“电脑也没学长说的那么麻烦啊!”
直到有一天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光荣榜上,这位同学看到了那位学长的介绍——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大一时就通过了计算机三级。
一股饱含着感激与惭愧心情的暖流从心底涌上了她的眼眶……
三
三个在校大学生去应聘一个小学生的英语家教。父母让孩子用英语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孩子说得结结巴巴错误百出,连他的父母都有些难为情。
第一个大学生却拍着手称赞道:“太棒了,小朋友说得太棒了!”
第二个大学生实话实说:“孩子你的基础不好啊,不过我想只要你今后好好学习应该没问题。”
第三个大学生呵呵笑着拍孩子的头:“这孩子怎么和我小时候一样呢,嘴笨,人一多还容易紧张得忘词。”
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一直粘着这第三个大学生,孩子的父母自然把家教的工作给了她。
在第一个故事中我只是一个笑出声的旁观者,在第二个故事中我是那个新来的同学,在最后一个故事中我是第三个大学生。从观望到接受再到赠与,我切身体会到了这种把自己降到与对方同一境遇来回应所能创造的美好。我把这种方法称为“我也”回应法,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缩小了身份的差异,温柔地呵护了出糗者的自尊心。假如我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赤裸裸的批评,那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我也会将自己过去的愤懑施加给别人;假如我一开始接触到的便是不切实际的阿谀奉承,那我肯定会迷失自己,沉湎于现状不思进取。我接触到的这种巧妙的回应,是它让我感受到对方的坦诚和友善,并让我在感动之余把这份体贴传递下去。
第二篇:我牢固生活也牢固美文摘抄
看倦了诗书走倦了风物离了家又忘了旧路。
当每座城都雷同时,旅游的意义就消失了;当一些小说家为获大奖而迎合评委的口味时,创作的价值也降低了;当创业者们纷纷涌向热门行业时,身后的世界也跟着缩小了。
我们会看到许多“我”都在逐渐模糊,失去应有的差异性,而且呈现出碎片状,用以更方便地走向他人、融进所谓的群体,结果死死地将自己镶嵌进极其庞大却空洞无物的建筑当中,所见都似曾相识,在窒息中挣扎但已经无力破解魔咒。
“我”已不在,唯剩一“物”,被物化的生命最可悲。
光的存在正是要我成为我,让花草都各个不同,水的涌动也是要刻画出不同的地貌,世界是因差异而来,而不是要抹平一切。“自然”这个词的意思是要让我成为我,你成为你,他成为他,世界虽是一个整体,但足以辨识,各个部分都很伟大,都很神圣,都有尊严,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命运悲欢。
为什么要让特性淡化、个性消失呢?先有我,然后才有我的生活。我不成立,生活也不成立;我不美好,生活也不美好。我博大沉厚,生活也才多姿多彩、深浅相宜、苦乐互生。在这个时代,抹去自己的色彩非常容易,缴械投降、接受同化就行了,愿意把自己变成零件、原子、符号和概念,依靠他人和外力来支撑和安慰自己,减少苦恼、心酸、寂寞和苦难,我就会渐渐失去,我的生活也会不知不觉成为别人的生活、大家的生活。若乐意如此,谁也没有话说,但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会不愿意,会大声地抗议,会跟人过不去。
成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保存自我,永远活出一个我。在许多人都在接受同化、趋向雷同时,我还是我,而且自我得那么鲜明,具有发自内心的独特和强大。我是谁?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可以不停地修改自己,甚至推翻自己,但最终目的仍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不但是困难的,而且是苦难的,主要是精神和思想上的苦难,因为我们不仅要接受自然的创造,还要能够创造自己,靠自己来塑造和最终完善自己。这里面需要巨大的真诚,自己要体恤自己,但常常还需对自己下狠手儿,每一刀都直中痛点,触及灵魂。成为自己是朝内心、朝深处走,而不是在外表打扮得像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里面甚至有荒谬直闯进来,我们要靠智慧认清荒谬,还要在荒谬到来以后,勇于生存,用真实和热忱抗击荒谬,让自我在时过境迁之后仍不会面目全非,让生活在风雨初歇之后仍能够根深叶茂。
有的人确实是拿他人的同化和异化生存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所有的色彩都来自他人。不要活成他人身上的色彩贴片,这是我在孤独中的一个生活宣言。即使我将来仍有忏悔和反思,我也为此骄傲和自豪。我不愿对着荒谬和伪善懊悔,我宁可活得悲壮一点,也希望多些自己的色彩,多些深沉的趣味和幸福。
生的是我,活的也是我。我在,生活在。我牢固,生活也牢固。
第三篇:时间也过期美文
“时间真快,怎么留也留不住,抓也抓不住。”很多人都这么感叹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收藏着“过期的时间”。这些凝固的、发了霉的时间不仅没有用,我们还要花时间去清理掉。
比如,你家中有一个花瓶缺了个角,看着不好看,留着占地方,想把它扔了,可又觉得扔了可惜,于是顺手把它留了下来,放在一边。惯性使然,家里的盘子裂了缝,你觉得有时候还能用,于是就把它放在厨房的一个角落,却再没用过。这样一路下来,厨房里堆了很多不会再用的杂物。大人和小孩的衣服旧了或者过时了,你舍不得扔,花时间整理好,放在一边,想以后有时间去送人,可是你很长时间都没把衣服送出去,旧衣衫占滿半个大衣柜。再比如,你喜欢买杂志,买回来的杂志放在卧室里,慢慢堆积占了地方。家人建议你送人或当垃圾卖掉,你不同意。其实,那些杂志放了几年你都没再看第二遍。
有一天,你觉得那些东西实在放不下了,才可惜地“鉴定”这些花瓶、盘子、衣服和书是多余的“垃圾”,于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清理完毕。花去的这些时间,就是你长久搁置不用的时间、没有及时处理的时间。这些过期的时间,顽固地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着我们正常的时间。明知时间抓不住,我们还要花时间去清除这些过期的时间,多么令人痛心!
时间去哪儿了呢?有时候,我们手握大把时间,存了一些过期的时间,又用新的时间去清理旧的时间……
学会断舍离啊,减少过期的时间,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
第四篇:能说会道也吃亏美文
隔壁王大姐能说会道,人缘极好。可近日来她跟我抱怨,就因为太能说,经常吃亏。
比如有一次,王大姐瞧着菜市场里一个熟食摊的酱花生不错,就买了半斤回去。在购买过程中,王大姐又是试吃,又是询问酱花生的制作工艺,还聊到自家早餐常常很单调,只有稀饭配咸蛋。热情的摊老板小高就顺势给王大姐出各种主意,帮她解决难题。
一来二去,王大姐和小高就混熟了。那之后,只要王大姐再想买酱花生或其他熟食,基本都在小高的摊位买。有时王大姐不想买,但小高热情地来一句“今天要不要带点什么呀”,也不由自主地上前购买。
但王大姐说,这些都不是麻烦事儿,因为反正都得吃。
“关键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小高的摊周围多了很多熟食摊。我好奇呀,心想:和小高的制作工艺相比,那些熟食摊做出来的食品味道是好还是差?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可想归想,我迈不开腿。你说,我天天只在小高摊位上买,若哪天突然转向别的摊位,那小高会怎么看我?因为要照顾熟人的摊位,我错过了很多购买其他熟食摊食品的机会。这样一想,我觉得我吃了大亏。”
说到这儿,王大姐问我:“小张,要是你,你会怎么办?你会当小高的摊是透明的,而跑到其他摊位去购买他们的食品吗?”
我笑了笑,说:“我可没您这样的烦恼。因为我跟小高不熟,我跟其他摊的摊主更不熟。我买东西,都是瞧着不错,就默默地买。若菜市场类似的摊有很多个,我就这家买一买,那家试一试。所谓货比三家嘛,等比较完了,我觉得哪家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再经常购买。不过,即使是常在同一个摊位购买,我也尽量少说话,争取不和老板混熟。”
“争取不和老板混熟?”王大姐不解。
“对呀,正因为不熟,当我一朝‘翻脸’转身走向别的商家,我和摊老板的关系才不至于那么尴尬。”
王大姐不住地点头:“有道理有道理!看来,以后我得注意场合管好我这张嘴了。买菜时多‘闭嘴’,争取不和老板混熟,那就可以避免吃亏了!”
第五篇:也说一叶障目美文
中国的文化是很狡猾的,不知道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智慧!创造的语言,成语,文字,寓言,典故,诗歌,绘画。。。都无不透着人性的深深内涵,义意双关,意境高远;时而直白,时而隐喻,时而顺来,时而逆反。。。其哲理,其蕴意,甚致是天意天理似乎也都被纳藏在其中,真个儿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难怪单就文字就能令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自己把自己搞晕!难怪有许多学者和文化人进去了就是出不来。出不来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些东西毕竟不能代表着你,你只可以去心领神会,好好消化于它,长出翅膀飞还得靠你自己!学不能成呆成僵,理解化灵化活才是置顶!所以,你出不来只是被醉倒!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不幸,只因一个人真正要完美,要真实,一定是比这文化来得更多,更广,更无限度,于你非刀刀见血不可。因此说,读懂文化才晓文化仅仅是借灯和借路,人不可去醉!对中国的文化只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懂则成智,而不能单凭地用感情去品,单凭用感情去品往往一情愿,这样,你就很可能被醉倒了。当然,这对于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来说倒是不知要幸运多少倍,因为,他们崇外是找梦,而你虽然是醉,倒还是真醉值的!
言归一叶障目。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喻理真是天衣无缝。显然,有的草木叶片其形状真如目一样,拿一片叶遮目,那人就只能是黑天黑地了,而黑天黑地就不可能有你的光明世界。但只要拿掉这片叶,世界就会是一片光明。当然,而一叶障目真正喻理的是人的心灵与心胸。
人的心眼如果有了一叶障,那人的胸襟就一定会窄小,阳气不存,阴气沉池,人就算聪明也一定是鼠目寸光,走不了多远。狭窄,自己连自己都容不下,就更谈不上容纳他人和世界;自己都看不清自己,也就更谈不上去看清外面的形形色色了!光明是智慧,阴暗是愚蠢,事情总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做人就是要使心眼通畅无叶障,无尘蒙,这样,心就会成本来的摸样,通天达海,入宇自然,慈怜万物。如此大气度,大格局,大容量于人于事于物该是何等的智慧,安宁,自在与快乐呢!如果心眼被叶障了,那就是思虑纷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是是非非,宽容对己,刻薄对人,表面里面两重天时常成分裂,成打斗,成冲突与纠缠!
人的心眼不叶障,人就不会受任何的束缚了,就能涵通宇宙,自慧至灵。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中就都能够心安理得,得心应手。心眼清晰,看什么都自然走来真理。人做好了,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任何角色也才能够名副其实的。否则,就只能使人两面三刀,留有遗憾,甚致,一败涂地,含恨终生!
有些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之所以与牢狱结缘,有的最后还要丢掉性命,究其原因就是心眼被一叶障目了。
这些最显然的一点就是人没做出自己的本分和老实。心存自私自利,偏执狭隘。人心之眼被贪欲叶死死障住。所以,把公仆的权力当作自己的私利工具,拼命贪,拼命捞!做人与扮演的公仆角色挂不上钩,对不上号。因为,你只有人做到了真处,国家,社会,人民大众就都是你维系的生命。生命的小我一定是被大化了的。因此,使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就是等于人民的生命而关天了!而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就是融于其中吗!
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意义所给人的启发,启迪和警示实在是太深刻了,它说明,一个人的心眼如果被叶障住了,肉眼看外面纵然是清楚的,但也只能是形色上的,现象上的,而真正的理,道和真实仍然只能是盲!反过来,只要心眼不叶障,肉眼即使一叶障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心明了,就算是肉眼瞎了,世界也会是亮的。
一叶障目真是:意喻唤人醒,显理鞭人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