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那天,办公桌上多了一本新书,浅粉色的封皮显得特别高贵与典雅,漆黑的六个大字“了解你的学生”映如我的眼帘,下面紧跟着一行红色的三号字“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迅速吸引了我的眼球,“师生双赢”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工作目标吗?定睛一看,还有一行特别小的黑体字: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说得太好了,这本书一定很有看头儿,随后我便怀着好奇与学习的心态翻开了薪新的一页。沉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在教学中的疑惑逐渐被解开了,新的理念在大脑中形成印迹,我不尽感慨:如果早一天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但今天也不算晚。读完这本书,我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找到了学生厌学的根源所在一直以来,我都纳闷儿:学生小小年纪,头脑聪明灵活,任何闲心不用操持,为啥不喜欢利用这段大好时光来好好读书呢?详细阅读此书使我明白: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读书,是他们认为读书无法满足他们内在的基本需求。我们常对学生说,读书可以让你们不断成长,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这些需求对学生来说,感觉很遥远,学生关注的是眼前最紧要的需求。例如:众多学生知道文凭很重要,但他还是不愿意好好读书,因为他感觉回馈实在太遥远了,以后他可能会痛苦地埋怨自己所受的教育太少,但对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讲,为时已晚。作为成人,我们也时常会选择去做那些当下最能满足我们的事情。而且在工作中,我们在学生满怀挫折时,还时常不断地竭尽所能逼迫他们用功读书,读完本书我感觉这样的做法应该立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心去研究:怎样才能使我的教学真正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
二、建立学生心目中的学习图像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起初都会以一幅令人满意的活动图像存储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一种愉悦的记忆。为使这些愉悦的活动图像成为真实,我们会不断为之努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这些愉悦的图象会因某些原因中途移出我们的脑海,这仿佛信号中断,进入盲区,进程就失败了。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心中所怀抱的学习图象来自大人告诉他的:学校是美好的,学校里所有美好的人和事物在他们大脑中形成活动图象,使他们向往和那些美好的人一起参与美好的活动,因而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投入到刚开始的学习过程。当一段时间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差异,如果因为有差异而饱受老师的体罚和胁迫,原来那些美好的学习图象便从大脑中渐渐消失,并且很难再恢复到最初那般美丽。所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心目中的学习图象,使他们有强大的内驱力,驱使自己不断迈出前进的步子!
三、采用学习团队模式,教师成为现代经理人
新课程倡导我们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而学习团队模式正好与之吻合。通过四个或六个学生的协力共学,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学习团队要涵盖低、中、高不同学习水平的成员。高水平的可以帮助低水平的学生来获得成就感;而低水平的成员可以通过努力逐步达到自我满足,尽而使团队整体水平上升。在学习团队模式下,教师应该扮演学习团队管理者的角色,努力使自己当一个现代的经理人。什么是现代的经理人呢?首先他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学生会怎么做;其次他负责教学架构的建立,而学生则在这个架构下学习;再是他会持续改善教学架构,并相信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程;另外他会建立一套方法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经常采纳学生意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建议非常有价值。通俗一点说:在学习团队模式里,每个团队就是一个车间,整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型工厂,教师就是厂长,即现代经理人。
读完本书,我终于明白,教学最大的回馈就是:用功和用心满足学生。
好书伴我成长,感谢学校为我们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今后真的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心读,读出作者的用心之笔。
第二篇:《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明照花
“我了解我的学生吗?”看到书名,我扪心自问。每日与学生一起,哪怕不在眼前,都可以想到每个孩子在干什么,说话的语气,打闹的深情,或洋洋自得,或自怨自艾。但我却从未静心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了解你的学生》文笔优雅、说理清晰,书中随处可见立竿见影的教学珠玑。格拉瑟用极其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沛的实务经验,给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启示性向导。高屋建瓴,给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
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换句话说,体罚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是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找准他们的内在需求,就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们班有个叫彤的小女孩,私底下我戏谑的称其为“体操大王”。小姑娘聪明、机灵,但就是管不自己。上课的时候脚从来不会在桌子下面,要么在凳子上跪着,要么把腿伸到走廊里,更有甚者翘到桌子上。提到她,任课老师无一不摇头。家长会与其爸爸深聊,家长告诉
我从幼儿园就这样,在家里也这样,根本管不了。
一度,我是不想管她的,破罐子破摔却也只会最差。偶然,她回答问题很出彩,我极力表扬,并让她荣升小组长,管理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还通过校讯通跟家长表扬了她。一天天,孩子的情况慢慢变好。与数学老师交流,亦是点头称赞。
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渴望被人承认,被人重视,也就是威廉〃格拉瑟提到的内在需求。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写对了一个词语,认真完成了一次作业,坐端正了身子,收拾干净了桌子……只要我们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相信孩子会不遗余力的争取表扬,哪怕是赞许的点头。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如果能在课堂上实现对学习的满足,获得成就感,他就会用心去学习的。
正像威廉〃格拉瑟在本书中提到的一样: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
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格拉瑟博士将他的“选择理论”转化成一套带给学生满足和喜悦、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模式。通过学习小组,学生享受到深入知
识殿堂所带来的权利、友情、乐趣。而老师把“逼迫”变为“爱的诱导”,不但让孩子爱上学习,更令教师少了逼迫的无可奈何,转而沐浴爱的阳光,身心舒畅,真正做到师生双赢。
第三篇:曲京玲读后感了解你的学生
《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读后感
云峰中学初三级部 曲京玲
看了《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这本书,感触很深。书中的一句话让我产生共鸣:“严厉催逼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并不可能让学生变得用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是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博士的力作。他希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人们能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到外在刺激的控制。他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兴趣是使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智力活动的力量源泉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练习的设计应有层次性、有梯度,循序渐进,使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正确地做出习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个别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学生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
这本书剖析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及其对治之道,协助我们了解选择理论的原理,提供实例说明如何将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作者主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所有的行为都在于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图像。他认为,教育最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学生。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和学生将持续不断从事教学方式调整与学习时间分配的探讨。教师须努力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并积极求取学生的协助来改善教学过程。因为作者不视学生为问题,所以他会鼓励学生,说出问题所在。而在每门功课最佳教学效果的追求过程中,威胁和处罚将会退位,并代之以师生的协同合作。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第四篇: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聚焦我的“90后”学生
作者高三文科刘碧华 我一直当任班主任,在六中已经是做到第七个年头了。每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苦有痛,有思有悟,有幸福有收获。现在我的学生已经是清一色的“90后”了。有多少学生在使用化妆品? 有多少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资讯? 有多少学生在校外锻炼身体? 有多少学生的作业完成怎么样?有多少学生觉得孤独?多少觉得郁闷? 当下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一般朋友圈子有多大? 这许许多多问题,我得承认我回答不出来,我也肯定他们的家长也回答不出来,可能连学生自己也无法准确评价。现代的“90后”学生,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90后”的学生似乎就是一个矛盾体。
我穿阿迪达斯的经典款休闲鞋觉得蛮有型,但学生跟我说,现在不时兴这个,流行不绑鞋带直接塞进鞋子里去。今天被学生笑话,我快要晕掉了!上数学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不记笔记不做作业,我也会跟着说“抓狂”,气得“晕掉”!我曾经的“有型”,现在已经被学生的“潮爆”取代,不跟上潮流可不行。我们曾经被称作最新潮的一代,如今面对“90后”却不能不暗忖与时代脱节,想要努力地进入他们的世界。我很无奈,最近看起了《火影忍者》,想要找一些话题课外跟学生聊聊,我发现学生们平时都会看“火影”之类的动漫卡通,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同感有共同话题,不得不追着看。但看的时候觉得很痛苦,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这个年龄该看的。不过,看漫画果然收到了效果,起码和学生有话说了,学生也开始接纳我,做起引导工作也相对容易了一些。
现在的学生知识更新很快,老师不进修实在跟不上。我是班主任老师,兼教数学。有一次,有一个学生问到一个国外数学家的问题,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当时显得很尴尬,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他自己没看过关于介绍他的文章,还附带说一句,自己从来不看这些,快高考了,这些东西跟考试无关,学生当时很失望。事实上,随着出过国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中学生对英语老师的发音、对地理老师介绍的异国风物都可能产生异议,而本来作为知识权威的老师们,一旦知识结构更替缓慢,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不满或者不尊重。出生在90年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学生不但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而且有很明显的契约观念,认为教育是家长花钱买的,也是一种消费。在遇到自己不满意的老师时,更多的学生愿意用“维权”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服从。哪个老师讲得好,那个老师讲得差,他们都能比较得出来。于是,听课、考研、看网上的培训教程,淘教学专著。我的课余时间更紧了,不停进修恶补成为压阵“法宝”。这在我们那个年代简直不敢想像,那时候也有教得不好的老师,但我们从来没想过挑战这种权威。
班上有个学生表现很差,课堂上不是瞌睡就是看小说,还经常抽烟、上网和打架。起初我用尽所有的手段,学生就是屡教不改,最后我把家长找来反映他的问题。家长听了我的话后怎么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反问我,孩子变成这样你就没有责任吗?你哪次向我们家长说过?我向他高一二的同学了解情况,得知学生本来不是这样子。谈话时这个问题学生就告诉我,他在高一犯错误时班主任动不动就通知家长,这让他很反感。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绝大部分“问题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片面的主管评价,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凭主观感情评价一个学生,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里压力及负面影响,使许多学生有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不良影响。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应树立“转化一名问题生跟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同等重要的理念。同时也要加强与“问题家长”的沟通,应予以适当指导,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并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行,是否能保留一定方式的体罚?我们现在面临的学生都是“90后”,是独生子女一代,是“新新人类”。一些“官二代”、“富二代”越来越骄横跋扈。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甚至也“说不得”。开学不久,班上有个学生经常上课睡觉,爱玩手机,看小说,还在课堂上大吼大叫。我语气严厉地批评了他,还罚了他在操场跑了五圈。事后学生不但出言顶撞,还用脏话在贴吧上攻击我的父母。还有一次一个学生连续几天不出早操,我罚他在教室门口站了一早上,事后他说他要维权,让我下课。我心里很纠结,超级郁闷,我让学生感到了我的无奈和无能。事后,我想我自己有点“冲”,教育方式有错误。“90后”的学生倍受家长溺爱,自我为中心更严重。当前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老师打学生,学生打老师,老师打家长等。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现在的学生对所谓法制意识维权渠道懂得不少,投诉方式也更加多样,我们做班主任的得格外陪小心,对学生应该更多包容、关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学生。
班上有个学生在谈恋爱,我了解到是在高二的时候就开始了。我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学生告诉我说,我觉得没有必要找家长啊、谈话啊,搞得紧张兮兮的,我们没有影响别人,也没有耽误自己,所谓的“谈恋爱”不过就是课后一起做作业、放假回家、周末逛逛街而已,强制拆开我们反而不好吧。这话让我大跌眼镜。是的,我得反思,人是感情动物,情感交流是最基本的。一个人如果连喜怒哀乐恨怨悲都没有,那人格岂不是很不健全。后来主动跟他交流,谈谈感情,谈谈人生。课外我们经常讨论爱情电视剧,讨论《奋斗》里面的陆涛为什么不爱米莱。这个学生后来变了很多,学习也十分努力,对班上的工作也很热情,跟大家也相处很融洽。我们就是顶着“早恋”的罪名成长起来的一代,当时我们都说老师就是王母拆散无数鸳鸯,现在自己做了老师,再看学生间的所谓恋爱,有一种本能的理解。对待不同的学生就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两个人只是一起学习,就没有关系,如果在公开场合女生就坐在男生大腿上了,那班主任就必须要出马了。
“90后”的物质条件比我们那时要优越得多,我们这一代是在20岁以后才开始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的,用掌上游戏机玩游戏,而他们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用手机上网、看电子小说和打游戏。“90后”装备更发达,手机上网、移动QQ、电子小说、网上购物、短信作弊.、联机游戏、MP3、MP4等等。班上的学生会上网的回家打开QQ聊天软件,把我加成好友,这样做作业碰到不会的题目,可以随时请教。然而,QQ聊天中有学生告诉我,高一的班主任老师年龄有点大,平时根本不上网,更不要说使用QQ聊天了。“90后”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火星文”是现代“90后”擅长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它包括各种生僻文字、符号,常人(成年人)一般很难理解其含义。“90后”偏爱“火星文”,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非常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私密空间太小,只能通过网络来向同龄人倾诉。而当QQ聊天内容也被家长监视时,他们只能用“火星文”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了。
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一点都不惊讶。毕竟这是一个连收废品的老伯都配手机的时代,我当时挺羡慕他们,我上学时连BP机都没普及。羡慕归羡慕,但我并没有放任学生猖狂玩手机,我不会简单地没收他们手机,毕竟有个手机方便和父母联系。我会跟他们谈,你们不是喜欢用QQ吗,那我就在咱班QQ群跟你们聊,你们不是喜欢发短信吗,那我就给你们发短信。要让他们知道,班主任不是老古董。手机、QQ谁不会用啊,关键是要用对时候。在班主任经历中我曾遇到这样的尴尬,上午刚在班里训完一个着迷网络游戏外出包夜的男生,中午就被这个男生看到自己在办公室里打CS。当时很窘迫,学生好像胜利一样地说,啊,刘老师你自己也玩,有机会我们PK啊。好像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我只能跟学生检讨,说老师玩游戏也不好,影响备课影响教学。没想到这样诚恳地跟他一说,反而比训他还有效,这个学生后来真的很少玩网游了。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除开注意力、身心健康的影响外,更重要的体现在品德形成上。一方面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学生有逃课上网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金钱,不少学生省下早餐钱、哄骗家长交资料费,甚至抢劫、偷窃。如此两方面情形的出现,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都极为不利。除此之外,沉溺网络的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上沉默少语,沟通能力欠缺。
上学期班上一个学生在一次在考试的时候利用手机传答案,结果被我发现了,学生在我没收手机之前把短信的内容锁定了,然后死也不承认自己传了答案。结果我怎么也打不开学生手机上的短信功能,只好找来别的老师帮忙,结果还是打不开,最后只好把手机交给了学生的家长。即便是不锁短信,学生的很多语言我也不明白,酱紫(这样子)、BT(变态)、秒杀、纠结、经适男、杠杆女、乙男、考奴、写二代等等。很多老师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些老师的课堂语录被学生放到网络上恶搞,全社会忽然意识到“E”时代中学生们的技术能力和“整蛊精神”。利用手机和网络恶搞老师的手段很多,可以拍下老师的照片,然后做PS恶意修改;或者把老师的错误或语病放在校友录上,让全班同学嘲笑;还曾经有学生通过老师的手机号码,打开了老师的电子邮箱,竟然找到了期末考试的试题答案。
我们那时做学生不怎么跟班主任说心里话,但“90后”的学生更率性一些,看他们的短信,你会觉得能做一个被学生信任的班主任很幸福。班上有个学生手机里装了很多同学发给她的短信。不敢对喜欢的人表白,学不好数学的苦恼,被老师当堂批评的不解,看到爸妈吵架的难过„„学生的心里话都在里面。每一条短信她都会认真回复,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你很难相信我会跟我的学生说“老师压力很大,赚钱很不容易,累极了也会哭”这样的话。我的学生给我的称呼千奇百怪,班头、老大、老板„„里面就是没有称“老师”的。我觉得我很自豪,因为学生真的把我当成了朋友。学生亲其师必信其道。老师的架子可以端掉,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能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但是“亦师亦友”也必须有个度。所谓的“度”其实就是一个老师能够确保学生学习好的威信,合格的老师还得是让学生可以仰视的老师。
记得暑假补课报到时,有个家长送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我说,啊!老师你原来还这么年轻。是不是很担忧我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当好也许有着很多毛病的“90后”学生的班主任吗?学校把班级交给我,这是工作,我有责任把班级带好。我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其实,我一直要求自己转型为“老师+朋友”的角色,与问题学生一同快乐成长,师道尊严有时已经放得很低,我会跟我的学生说,老师也是满身缺点的人,只是比你们早几年改正的时间。
受吴校长的信任,这个学期继续担任高三文科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县区,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又是面临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英语基础相对很差,不少同学对英语兴趣也不浓。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我告诉学快乐学英语才是硬道理,同时词汇是基础,学生必须苦学,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我总是迁就学生的时间,坚持早上6时起床,出完早操就到教室督促学生早读,一天直到晚上11时才回家,回到家还要继续备课、改作业,歇下来往往已是凌晨,觉得自己累,像半个家长。数学基础差也是文科班学生的一大问题,很多时候晚自习我还在教学楼办公室解答学生的问题,辅导短科学生学习,找学生谈心。我鼓励学生要有信心,恒心。只要你有勇气和有信心地坚持下去,一切都有可能。
前段时间以来,“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似乎成为班主任解读“舔痰事件”、“自杀、被杀事件”、“娄底一中教师下跪事件”、“贵州学生打砸食堂事件”等的一个重要注脚。的确,除了正处在青春叛逆阶段的共性原因,这群出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于“E”时代的中学生与“70后”甚至“80后”的学生相比,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现在的孩子最不缺
少的就是宠爱。不少“90后”学生的家庭有相当比例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或者低保,或是父母都正处事业上升阶段,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大多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有些“90后”缺乏挫折锻炼,逆反心里特别强,容易产生心里问题。对于人们通常观念中的“90后”“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缺点。“90后”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说“90后”还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那也更应该从家长和社会上找原因,是家长和社会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成长环境。
作为班主任,师生间观念上形成的隔阂已经日趋明显,文化上的互不认同也造成了矛盾的加剧。由于90年代后学生是在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下生长起来的,而大部分老师身上显示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所以大到做人的观念,小到一个词语怎么应用,师生之间的价值判断都可能产生分歧。一些教师因害怕学生“挨批评”后“想不开”,害怕学生离家离校出走、自残后舆论穷追不舍、教育主管部门只求息事宁人的严肃处理,早已开始“明哲保身”,对学生是能哄则哄、不能哄则放任自流了。我们对90年代后学生以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在学生的影响下对教师职业理解更成熟,角色定位更明确。
第五篇:如何了解你的学生
如何了解你的学生
——谈班级管理
习水县桃林乡沙溪小学陈胤佐
了解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因此在我们进行任何教学过程中都应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困难等等。
但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教育的活动,它是琐碎的,繁忙的。
班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能否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一个班级的成功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是班级成功与否的关键。构建和谐班级,争当优秀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夙愿。在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七年,我不断学习与实践,接触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总结了几点班级管理的建议,现将它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班主任职责意识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学生,班主任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好的班主任,有正确的树人意识和育人使命。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时刻应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寻找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组建班队会,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奋斗目标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是班队会。班队会的组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兴衰。但如何组建班队会却有很深的学问。例如,可先让同学们毛遂自荐,发表自我演讲,再在这些毛遂自荐的学生里挑出一个最出色的作为常务班长,然后由同学们推荐和班主任综合评定出乐于为班级出力、有一定执政能力的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在班上实行“常务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值日班长汇报当天情况,定期(每一周或每半个月)让全班同学对自己与别人的“执政水平”进行评比,优秀的予以表扬或奖励。同时,班队会还要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不然,班队会容易结成利益
小团体,阻碍班级工作。通过这样的实践,既扩大了班干部的任职面,又调动了班队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班队会组建好后,要制定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集体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前进和奋斗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集体奋斗目标,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这样既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又能增强集体的战斗力。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
有了明确的集体奋斗目标,班主任应带头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个团结互助、斗志昂扬、纪律严明的良好集体,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违纪的学生类型多,班主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多做“加法”,少做“减法”。把以学生为本渗透到整个管理,让制度具有教育性、成长性,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另外,要有法制管理的理念,科学地把握法制管理的度,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实事求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做好赏识教育,让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生。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制度的执行,也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具体、民主意识,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精心构建班级文化是保障新课程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既能起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又能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开创文化园地,例如:
心语心愿: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感恩话语,对象可以是父母、亲人、老师等;
才艺展示:主要是书法、手工制作、绘画展示;
励志口号:结合班级特点,学生们自己总结、挑选优秀的作为励志口号,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创先争优公示栏:贴出学生自己的照片,学生自己每周承诺上墙,进行评比,争先创优,等等。
这样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激扬生命,放飞梦想,充分展示自己。这样,写字课、美术课积极性高涨了,纪律秩序也好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班级文化园地成了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五、进行卫生改革,加强班级卫生管理
以前的值日工作存在着很多缺陷,经常出现有同学不扫地的现象,罚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为此,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加强学生自律,自己负责座位下的区域,通道、讲台、走廊由学生自愿申请服务,两位同学一组,轮流上岗服务,时间不能超过两周,防止积极性退化。
第二,值日生负责检查、倒垃圾,劳动委员负责检查卫生评比,公示评比结果。
第三,优化组合,合作双赢。即清洁区域及教室由同学们自己自由组合扫地,不再是以前的硬性规定人员来扫地,这样就避免了同学内部之间的不合作现象。扫地人员则根据面积的大小,决定人数,一般不超过三个人,(防止偷懒或以扫地为借口逃课等现象的发生),劳动委员负责检查。
六、回归生活,加强感恩教育
班级就是一个家,涉及到吃住行,现在的学生有独立性,遇到事情后又有依赖性,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贴近生活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不怕苦不怕累的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生活压力和勇于负责的态度。抓住时机,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乐观自信,永存感恩之心。
七、班主任的禁忌
因为你是班主任,所以要把真诚、责任、公平留住。经常地、有计划地、有策略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能了解、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遇到学生犯错误,尤其是学生顶撞老师时,应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要冷静,缓处理,忌大发脾气,忌迁怒于全班同学,把个别问题全面化;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运用激励性评语,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话语中受到感化和鞭策,让学生在微小的进步中受到鼓励和赞扬,树立起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忌挖苦、讽刺,否则,学生会认为老师很刻薄,不关心人,或者对他们不公平。另外,忌占课,班主任常把一些非升学考试课拿来讲事情,学生最反感,如有特殊事情,也应与学生商量,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也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更轻松、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