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了解学生
怎样了解学生
于漪老师说过:“了解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是:望,问,听,阅和材料跟踪。
望:目测,课内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察言观色; 问:做口头和书面的询问、调查; 听:聆听学生朗读,背诵,说话,演讲;
阅和材料跟踪:看阅学生各种作业及其他书写的有关材料。根据平日所得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定期填写有关项目,进行资料跟踪,研究他们在学习上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于漪老师所说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对其他学科同样适用。学生在学习时,都以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经验并安排自己的学习,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才能有效、成功。
布鲁姆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学生的差异很大,他们的能力,潜力,背景,问题和要求都影响着教师选择适当的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材料。在了解学生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更能从视觉途径中受益,有的却是通过听和阅读的途径受益,还有的学生更容易从身体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见到效果。当我们对每个学生是怎样学习和他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能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愉快和有效。
第二篇:浅议怎样了解学生的水平
浅议怎样了解学生的水平
凉山州会理县彰冠乡石河小学蔡敏
我们知道,要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等几个方面有所提高,就应该了解学生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要来调整、修改教学计划。下面谈几种了解学生的方法。
一.课前测评
测评通常用来了解学生对某项具体技能或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当你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学习需要开展分层教学时,测评就显的十分重要。很多数学和语文教材中都有测评的内容。如果教科书中没有,则可以选一些练习或单元测试作为测评内容。你还可以通过事先了解学生以前的阅读成绩和技能掌握情况来了解学生。你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地评价学生,从而收集到学生的历次测评情况的记录,它可以告诉你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哪些学生还需要加强学习。
那些通过测评证明已经具备了相当能力的学生,可以学习更深的内容。而那些需要多辅导和多练习的学生,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已学内容。
二.知道和想知道
教师在某一教学活动或单元教学之前后,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知道了多少?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已经学会了什么?以上三点可以给分层教学提供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等方面的信息。
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前,你可以对学生说:“让我们来看看,咱们对分数的知识了解了多少。”然后,把学生们的回答都罗列在黑板上。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如果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你将要教的内容,你可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删节,反之,则应该查缺补漏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你也可以让学生做测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后,学生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就自己已知的内容发表意见。
你可能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某个主题了解非常多,有的则了解很少,但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一般。不管他们掌握情况如何,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分层教学活动中。你要考虑的是如何为那些程度差的学生提供基础性教学,同时又不会让那些能力高的学生重复做无意义的作业。
接下来可以问学生:“对于分数知识,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写。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你的教学内容了。
三.成绩册和课堂记录
成绩册和课堂记录也是了解学生的有用资源,不仅可以帮助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帮助你对学生进行分组。当你记
录学生分数的时候,要在每一栏的顶部写下考核技能或知识的名称。然后,如果你想根据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只要看一看各栏的记录情况,再判断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你就可以发现哪些小组的学生需要你的进一步指导。
不要低估自己的课堂观察能力,你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小组活动情况,仔细审查学生的个人作品等,判断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或技能。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你的课堂记录。这些记录能帮助你判断出大部分学生需要的分层教学活动是什么,还可以提醒你注意哪些学生或小组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哪些可以学习更深内容。
四.家访和家长会
从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那里,我们可以收集到有关学生技能和兴趣的有用信息。学生在自己家里、社区里做的事情,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在家长会或家访时,你可以向家长提出以下问题:
孩子擅长的学科是哪些?
孩子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你最关心孩子什么方面的进步?
„„
这样,你就能跟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第三篇:全面了解学生
一、全面了解学生
(一)什么是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了解学生的方法,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班级集体的整体情况、班级中学生个人的有关情况的活动方式。所谓了解学生,概括地说就是摸清学生过去的“所作所为”,现在的“所思所想”。此事易说不易做,需要一个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将自己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置于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进行,以平常的心态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二)为何要了解学生?
1、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批评教育的方式也不相同,教师如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而盲目采用简单的教育方法,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思想和逆反心理。因此,要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师通过校园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能够较快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如:有的学生反应很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在小组内很活跃;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很细心,能够发现问题等。
(2)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生个性形成与家庭的关系最为密切,家访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形成的家庭环境,教师这种覆盖全员的家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2教育要以治本为主
教育不仅增进人们的知识,更是培养人的个性。教育不是简单地改变人的不良行为方式,更深层次的是要改变产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心理。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直观的方法,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不利于其今后的社会发展。要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3教育建立在了解之上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即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理诸方面都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走向人生的新境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要有正确的估价和认识,要看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正处于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要看到学生扥本质、主流是好的,不能轻率地给一个学生下结论,更不能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将其划入落后群体中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学生。对学生的认识不能仅从教师的感性、表面印象出发,对优秀的学生,在见其“长”的同时还要见其“短”;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在见其“短”的同时,更要见其“长”。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学生既要看到他的过去,也要看到他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将来。任何学生,都是会发生变化的,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不利于进一步促进优秀生的成长,也不利于转化后进生。
(三)了解学生的方法
1、注意观察
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中观察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
2、谈话
通过谈话,可以更直接、更生动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弥补观察的不足。谈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找学生个别交谈,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座谈,也可以是不拘形式的漫谈。谈话后要作好追记,把有关情况记录下来,并作出分新。
3、研究书面材料
研究书面材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实表现的重要方法。可供班主任研究的书面材料很多,它包括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体检表、成绩单、作业本、答卷、日记以及图书借阅卡片、班级日志等等。
4、问卷法
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一套选配恰当、措辞精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统计、归纳、分析、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集体情况。
5、实验法
教师可以根据逐渐的目的设计一些活动让个别或所有学生参加,根据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归纳,更为全面彻底地了解学生的方法。
6、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也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有效方法。
二、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一)什么是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是一种正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巩固良好行为,鼓励良好行为的再发生;批评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是一种负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克服缺点与不足,抑制错误行为的发生。
(二)表扬时应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青少年的荣誉感尤其强烈。一声褒奖往往能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激发其进取的信心。过多的批评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太多地感到求学的艰难、成长的烦恼,从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因此,老师要注意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用好表扬,慎用批评。针对不同的情境,老师们一个使用不同的表扬或批评策略。
1、表扬应该有限度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我们需要认识表扬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表扬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表扬所用的场合、程度等。
2、少表扬学生的聪明或能力
个人趋向的表扬,针对的是学生的人格和能力。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表扬和批评,他们容易形成一种能力归因模式,不仅把自己的成败都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且在面对失败时,会通过逃避困难来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等个人趋向的表扬用语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3、少表扬学生某一行为的结果
表扬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的频率。结果趋向的表扬,对于学生的行为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是一种无效的表扬。其原因在于,结果趋向的表扬仅仅是强调了结果,而没有指明产生结果的行为,因此,这样的表扬是不够明确的,而且也不够具体,学生自然无法理解,更不会重复教师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在表扬学生时,不能仅告诉他们“说的真不错”“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说的不错”以及“这个问题回答的真好”好在哪里。
4、多表扬学生的方法
有时候只对学生的努力表扬是不够的,尤其是当学生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便取得了成功时,对努力的表扬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学生很可能把成功再归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等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形成固定的消极能力观。这时教师还需要运用另一种过程趋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即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表扬。因此,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某些成功时,请记得要用“这个方法不错”“这个方法很有效”等语言来进行表扬。
(三)批评
1、使用“顺耳忠言”和“糖衣药片”
要想纠正学生的缺点,要想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前提是学生必须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乐于听取我们的忠言,乐于服用我们给他开出的药方。
2、批评时善用“润滑剂”——幽默被称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幽默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性格和修养。所以,幽默的教师能够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适时适度地加入“润滑剂”,从而淡化批评中的火药味。这种幽默有时候不需要很复杂,也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说很多话。
3、要注意批评教育的场合尽可能避免很多学生在场就批评问题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当众受批评,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严重者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很深的怨恨。
第四篇: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我们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统计记载法 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学业成绩统计,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统计,如参加劳动等为集体服务情况,迟到早退次数,教师与其谈心实施教育的记载等等。成绩统计必要时应该较为详尽,有时甚至要详尽到某科某题,为的是使之真正为教师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而不是为成绩排队需要。通过记载统计,力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我们要重视学生成绩,特别是要从成绩中看到我们本身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找准改进工作的突破口。但切忌一切以成绩为准绳,以偏概全。资料记载要尽可能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地只看现象,不知本质。
二、调查评价法 对于一名学生的掌握了解,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这就包括听一听周围学生的意见,从干部到普通学生,从男生到女生,从本班到外班;任课各科教师的评价,前任课及前任班主任的介绍,学校领导、工友的观察,还包括毕业母校教职工的意见;家访中倾听家长的说法,街坊邻居的谈论等等,这样的调查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看到的一般都是学生较正规的一面,受到约束的一面;有欠缺的另一面,有特长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到,看得周全,日常生活的、与他人关系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透彻。听取各方面的看法、意见,对于正确评价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和评价可以采取问卷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和个别了解方式。
三、自我介绍法 这是客观了解学生的又一重要手段。由学生自我评价,介绍个人的志向爱好和优缺点,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机会。通过学生的谈吐能够听到他由衷的感想、呼声,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内在素质。对于自我介绍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对于其中的缺点、不足,可以帮其正确认识、予以克服。
四、考验实践法 班级骨干分子,往往是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展露才华,脱颖而出的。为了了解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组织音、体、美、劳活动时,让其单独或牵头去完成某项任务;征求学生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而把握学生的智慧、能力、意识,达到正确认识学生和充分发挥其特长的目的。
第五篇:让学生了解运动美
让学生了解运动美
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238000
孟 月 强
摘要:运动美,在体育运动中无处不在,关键要有发现美得眼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运动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本文试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运动中美得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运动 体育与健康课 美
前言:近年来,在体育学术论坛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这无疑是丰富体 育美学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每个人都喜爱美好的事物,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十几岁的年龄,正是青春萌动的岁月,追求美,赞美美,塑造美,让一个个青春的身影充满活力。体育运动,是青春的“发动机”,是锻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美,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美,从而促进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什么是运动美
美,其实无处不在。一副画,浓淡相宜的色彩,似梦如真的意境,把我们带入了境界美;幽深的小径,葱茏的高山,修竹掩映下的村庄,让我们产生了宁静悠远的美;在运动场上,坚毅的背影,专注的神情,协调有力的动作,同样也充满了美。
运动美是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运动场上的运动健儿是美的。我们看到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短跑运动员在一声枪响后,以最大的爆发力冲出去,腿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奔去,使人感到运动员的肌肉在极快的速度下产生出极大的力量和速度的美。在运动员冲刺时,那美到了极致。不由人不为这种美惊呼。跨栏运动员在跨越一个一个栏杆时,那完美的节奏韵律之美,让人不禁惊叹不已。而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的连贯完成形成的是连贯的流畅的美。跳水运动员在落水的瞬间,对力的完美控制,水样的轻柔。使人不禁为之倾倒。足球和篮球的配合之美,队员与队员的紧密的配合使全队成为一个整体。特别象一副画,给人的是整体的结合的美。足球运动员在过人的时候给人的是连续的惊喜和惊叹。你能说那不是美么。中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员把那么小的球玩到极致。每次攻防都体现出艺术与智慧,不仅仅是运动的美了。跳高和举重运动体现的是征服的美,在运动员跳过横杆和举起一个重量,在那一霎那体现的是征服的美。游泳运动员把水的习性掌握的炉火纯青,人和水完美的结合,把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力与水的结合,使美得到了升华。运动场上的美无处不在。运动美,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几类: 2.运动美的分类
2.1运动的整体美。整体美是体育美的一个特定形态,它表现在集体项目的群体组合和活动中。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都是群体组合,通过体育技术组成、运行、提高以致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美。队员们之间配合默契、娴熟的传接球、准确的投篮、扣球、射门都表现了群体的意识美、智慧美和技术美。
2.2运动的含蓄美。体育的艺术美、创造美、人们内心道德美、力量美、智慧美等是含蓄美的表现形式。体育活动的拼搏意志是我们这个民族向上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寓意深刻,意境纯美,形象丰富,神韵无穷,给人以享受、鼓舞和力量,发人深省。
2.3运动的形式美。体育的形式美是技术、形状、结构和动作组合美,是体育的外形美,包括体育活动的比例、和谐、均衡、节奏、场地器材布置的对称优美和队列队形的整齐等。这些形式美给人以生理上、心理上的愉快,是人们表现自我意识和创造活动方式之一,是体育美的重要体现方式,体育美的许多内容就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2.4运动的形态美。人体形态美主要表现为自然的或正常的体态,它包括正常的生长发育、丰满的肌肉、自然协调的动作、正常的行动姿态等。体育活动能使人们形成健壮匀称的体格,端正的健美姿势,使其终生幸福愉快。形与美的协调,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和充满朝气的气质美。正如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世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像结实的肌肉与古铜色的皮肤一样。”很难想象,一个瘦弱或臃肿的身体,能给人以神采奕奕的美感。
2.5运动的动作美。人体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协调和韵律感。体育就是发展人们身体的各种能力,培养动作的灵巧性和协调性,发挥动作的速度,使其既经济又美观。人们在比赛或活动中,动作非常协调,节奏分明,使人产生一种美的感受,特别是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项,更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很好的美育作用。
2.6运动的健康美。健康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呈现的美。在大众中开展的各项健身活动,充分地展示了充满着生命力的健康美。身体健康,肌肉匀称,体躯雄伟,动作优美大方、灵活、协调,富有节奏感以及活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都给人以健康美的情感体验。
3、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运动美
3.1观摩比赛,感受运动带来的美感。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象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予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欣赏高水平的比赛和表演,如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感受体育与音乐等相邻艺术交叉所表现出来的韵律之美、形体之美;欣赏田径运动中的铁饼、标枪、跨栏、短跑等项目的比赛,感受在极限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力量之美,节奏之美;欣赏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感受在团队协作中体现出来的协调之美、友谊之美和团结之美。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在万众瞩目中的积极进取之美、激情迸发之美,以及失败后的不屈不挠的坚毅之美。这些,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体会到运动带来的震撼和启发。
3.2共同学习,提高对运动美的感悟。教师要将每一节体育课,当做对学生灌输体育之美的舞台,在备课的环节,就要将美的教育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例如,在场地的布置和安排上,尽量整齐划一,让每一件教学器材都干净整洁;对示范动作要精益求精,直观、准确地演示出动作形象。教师要运用动作示范,并适当穿插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语言上难以表达的生动形象,领悟技术细节。让学生在感知美的同时,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启发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行积极思维,进一步理解技术,达到掌握技术、技能的目的。呈献给学生运动美的最直观的体验;让优秀的学生主动展示,让所有的学生敢于展示,感受到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身体得到锻炼,同时,还能欣赏到体育运动美的一面。同时,在体育课上,尽量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音乐、舞蹈,街舞等等,还可以将新兴的运动项目引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3.3运动体验,以美好的心态参加运动。体育课是一门重视实践体验的课程,对运动美的体验,也同样要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和感受。教师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大胆练习,将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体会。有条件的前提下,将不同的运动项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和练习,并引导学生,发现因锻炼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健康得到的形体上的健美,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完成体育课教学的最终目标。3.4积极进取,体验运动中的精神境界美。在体育运动中,除了遵守人体生物的、心理的变化规律外,还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则。和平、友谊、进步是体育运动追求的目标,是当代人社会理想的高度概括。人们的行为符合这一理想,就是美的。体育竞赛,需要有一种拼搏精神,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在这种拼搏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一种追求自由的美,一种显示人类伟大力量的美,这种美给予欣赏者的是雄壮、勇猛、强健、活泼、紧张等情绪激动,给人强烈美的享受。作为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实践中,将这种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决心,并在这种激烈的运动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运动美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和体验。体育运动中美的存在是客观的、内在的,无论是身体美、动作美还是精神美,都是由人体的特征和人体运动的形式产生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认识它,发掘它,并且根据它们的发展规律,用与体育相适应的方法,把它们充分地表现出来,加以发扬光大,以达到塑造外形美、内在美的教育目的。青少年是朝气蓬勃的群体,是希望和未来!作为一线体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发现运动美、欣赏运动美的思想和心灵,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感受运动美,体验运动美,从而为奠定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娄琢玉.健美运动[M].上海体育出版社,1978 [2] 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 丁忠文.体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4] 李一新.论体育美[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孟月强(1972年1月—),男,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学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