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0: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

第一篇: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你也要活下去啊……

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口婆心劝告:一定要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女孩只好硬着头皮读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曾付出的牺牲。

一个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婚。母亲软硬相逼:结婚证都领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婚,半年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亲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却不能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是的,所有这一切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多重角色,源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群中更多的是如我辈,庸庸碌碌,却活得殷切殷实。

父母姐妹,至爱亲朋,左邻右舍,因为瞧着我们活的“看客”很多,我们需要活得殷切,我们殷切地活在了大家的期望和认同里。反过来,我们的活因为有了“看客”而变得“殷实”。

没有观众喝彩的戏,即使再好,也不会有上演的必要。同理,一味讨好观众的戏,捧场再多,也会有谢幕后的冷落。

天下很少有人能真正活出自己,谁都有不称心的时候。

人生会有很多责任,生活会有尽不完的义务。而要提醒的是:生命真的太短暂,生活可以变得简单。在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里,在生命拥挤的时空中,不要忘了给自己一些权利,更别忘了给自己一些闲暇。如果有件事情让你受困,作出抉择前,一定要先想想,我更愿意活给谁看?

第二篇:没有爱坚强给谁看的美文摘抄

最近,两个小人物的死令我感到无比沉痛。

第一个死去的小人物是个孩子,而且她还以一个“留守儿童”的身份死去。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早亡,她一直跟着非直系的爷爷奶奶生活。这个在报纸上只有化名的湖北女孩儿“小华”,因被邻居怀疑偷钱(620元),委屈难当,在母亲的墓前喝下了半瓶农药。

“小华”在遗书上这样写:“婆,对不起,我走啦!我昨天根本就没有拿她的钱,她硬说是我拿的……我现在死了,你们应该相信我的清白了吧?”

小女孩的死真的能唤来应有的回声吗?

我爱这个15岁的女孩儿,我在用爱发出一种书,叮嘱儿子:“要全力地工作,为人做事一定靠本人、善待别人……”显然。这又是一个清清白白的轻生者。

潘鸿强和“小华”一样孤独,一样生而无望,一样在对爱的渴望中选择了死去。当潘鸿强生前选择离婚时,其实也是选择了“流放”,这是自愿的,也是被迫的,这种悲愤让人咬牙切齿而说不出话来。这个社会的许多地方已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最大的疾病是不爱人,不爱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剥夺人们已经拥有的爱。

现在,当一个人“全力地工作”、“靠本人”和“善待别人”真的有希望吗?真的可以不再孤珍惜生命、选择坚强的回声,虽然这种回声有些迟了,且苍白无力,爱有些迟了,但却是女孩子用死唤来的。我感到自己竟有些可耻!

第二个死去的小人物用不着化名。他叫“潘鸿强”,在深夜里,在自己最熟悉的工厂,用一把机床刀割向自己的脖子,死得决绝、悲壮。是和平年代的“烈士”。人们说他“挺硬气”,但他在遗书中却称自己为“孤独者”,也许在周围人眼里,他还是一个“失败者”。他月工资只有850元,却生活在繁华的西安城。14年来,他攒不够,为已故父亲买墓地的钱。为办上低保,他竟然和妻子选择了离婚。他有时候甚至没有饭吃。他住在见不到光的角落里,夜里看守厂房时,“一个人就那么孤零零的。”他死后,留给儿子的是一张余额只有0。46元的工资存折、900元的欠账和爷爷的《骨灰寄存证》,还有一封遗独、失败吗?真的可以生而有爱、坚强到底吗?他的遗书与其说在叮嘱,不如说在以死相爱,他那么爱自己的儿子。每一个字都是爱和泪水。他死了,留下了爱,被社会亏欠太多的爱。只有一死才能吼叫出来的爱。

我同意“唯有爱能使他们坚强”的说法,但是,如果没有爱,孩子们坚强给谁看?只能软弱给自己看。如果孩子们的软弱最后还被有的人欣赏,这个世界就真的没有希望了。人生和命运都太硬了,人们的目光、耳朵、嘴巴和手臂也太硬了,人们的心也石头化了。又一个孩子累了,彻底的累了,她要洗洗清白去睡了,永远地睡去了,再大的回声也唤不醒她了。她是知道生的,也是明白死的,她笑着,也许是哭着对我们说:“对不起。我走啦!”

我们需要坚强。借此将不幸打败,没有坚强,就没有希望。我们更需要爱,唯有爱才是人们坚强的理由!

第三篇:生活那么忙,你的情绪给谁看美文

好友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我——她辞职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她辞职的理由。

她是中外合资企业的骨灰级白领,专业对口,工作轻松,最重要的是薪水不低、福利不薄,一年还有十天年休假让她可以毫无顾虑地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工作,她竟然说辞就辞了,为什么啊?

她说辞职是因为想要远离办公室的一个女同事。这位女同事长得漂亮,身材很好,刚到公司报到的时候,赚足了男同事的殷勤、女同事的羡慕。而在工作上,女同事的能力也不错,做事快,有决断能力,和她搭档非常默契。按理说,这样的同事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啊,可女同事经常动不动就在办公室发脾气,摔东西,尽管摔的是她自己办公桌上的物什,可不时地一惊一乍,让人难受。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她经常把家里的情绪带到办公室,找同事倾诉。老公彻夜不归,孩子调皮难管教,就连生理痛,也得全办公室的人跟着抑郁一个星期。

好友说,这二手情绪对人身心的伤害比二手烟还厉害,她不想每天在不良情绪中度过,与优厚的工资待遇相比,她更在乎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权衡之下,辞职了。

好友的事,让我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那天,经过领导办公室门口的时候,他叫住我,说有事跟我商量。尽管领导的语气是平和的,但是脸色非常严肃,把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工作出了什么岔子。不承想,他开口却是请求,请求我以后经过他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做到脚步不急不缓、不重不轻。原来,我有时候跑着过去,他担心是否交给我的工作太多了;有时候沉重地走过,他又担心作为领导是否令下属的压力太大了;有时候轻快地走过,他又质疑自己安排工作是否合理了……如此之下,我的脚步给他增添了不少烦恼,有时甚至害怕我从他办公室门口经过。

领导的话让我羞愧不已,我没想到,无意中,我把自己的情绪附加于他。其实很多时候,我的脚步根本就与工作情绪无关。我郑重地向领导道歉,从此理性地迈好自己的步伐。

仔细想想,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虽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为了你我他的身心健康,在理性地管好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应该勇敢地拒绝二手情绪。

毕竟,生活那么忙,你的情绪给谁看呢?

第四篇:《东京审判》审给谁看

对这样的一部电影,也许我不该指手画脚。毕竟,在这个娱乐时代,追忆历史并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连杨子荣这样的人物都可以给虚构上许多感情戏,并说要演绎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而且,《东京审判》是爱国主义的电影,那么,反对这样的电影就是不爱国了,就是反动。更重要的是,《东京审判》和日本有关,这又是一敏感话题。

那么,《东京审判》给我们展示了什么?电影开头的前16分钟,影片向我们交待了梅汝璈是怎样顽强的和其他国家的法官争座次的。也许,有人会说,梅汝璈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记得几年前还有个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在外国参加比赛的小孩看到那个国家没升中国国旗,于是用桌布做了一面中国国旗,国际友人都赞叹这位小孩的爱国之心,国内群众更是为中国出了这样一位爱国分子而自豪,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我们是不是该冷静的想一想,一个国家的富强与争取一个主要的座次和做作一面国旗有什么必要关系?如果我们国家足够强盛,座次自然会有,国旗也自然会有。但是,强盛的前提不是自己去争座位,不是自己去做国旗,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而是脚踏实地的创造。如此爱国太廉价了!

也许,《东京审判》只是放给国人自己看的,多些这样浅薄的主义可以鼓舞人心。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终结,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

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审判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导演说这部电影尊重史实,场景都和当年真实的审判场景一样。这本是一场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但是审判的过程却如此艰难。实际上,东京审判并不是像电影中的英达那样慷慨英武。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不要再像60年代的抗日电影那样,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历史。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深受困扰,导致了海外市场锐减,经济严重萎缩,失业人口众多。对于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来说,这无疑不是一个好兆头。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都从中国掠夺了不少利益。中国地大物博,动荡的政局和腐败的政治直接导致了国力的衰退,对于地少人多的日本来说,这不是块肥肉吗?他们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于是,战争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显得太合理了,包括另一个敏感话题“靖国神社”。如果把这部电影给日本人看,它们不会服气的。因为他们国家的军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可以开着飞机撞军舰,可以剖腹。这样的爱国主义和争取座位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审判仅仅让战犯承认罪行,或者把战犯判死刑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是不是该认真地反思一下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呢?前些日子小泉又参拜靖国神社,我发自内心佩服他,敢顶着这么大的国际压力行事。小泉不会说参拜靖国神社是祭拜战犯的,他会说他弘扬的是日本爱国主义,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日本人怎么会不让他去参拜呢?侵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开拓殖民地的行动,是给本国人民谋福利的行动,即使对别的国家造成了永远无法偿还的损失。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会忘记给自己国家人民带来福利的人,即使是对别的国家来说是千古罪人。也许,我们作为战争的受害国可以清楚而理性的认识到日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常常会成为狂热和无意识的理由,只要是爱国的就是对的。这样,政府就可以在国家的名义下把所有资源,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置于政府的管制和命令之下,以多数的名义实施自己的意图。国家,民族,群体这些道德化的大旗足以压迫异见者服从多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都会被限制。这种限制的实施者往往已经不再是政府,而是有着所谓的爱国情操的人民。更可怕的是,道德上的爱国主义超越了法律上的爱国,这样,假装的爱国更有了几乎坚不可摧的盾牌,爱国主义沦为专制者们抗拒民主的最后借口和政客们聚敛政绩,牟取私

利的工具。

影片中有一个平民证人出庭作证,面对狡猾的战犯,他破口大骂。也许,这个场景是影片中唯一值得陈赞的。我在网上查阅《东京审判》的放映情况时,看到一张照片让我心里一颤。某个电影院里,放映这部电影的时候在电影院里竖起了战犯们的头像,然后让电影观众拿着弓箭射。也许,这是一个我们民族的没经过大脑的理想,就同我们在上世纪中后期拍的大量的抗日影片,冯小宁的《举起手来》便是这类电影最新也是最最愚蠢的代表作。姜文在谈到日本问题时说到了这些电影。日本人会拿这些抗日电影给他们国家的年轻人看的,他们会教育他们国家的年轻人,你们看,中国人全民皆兵,所以杀平民就有了理由。越战不也是如此吗?事实上,并不是全民皆兵的,全民皆兵只不过是战后电影工作者和饱受战争煎熬的国人的一种理想。据说,在有的电影院,放完本片后全场起立高唱国歌。这种狂热应该和若干年前希特勒统治下的狂热的德国人,东条英机面前高唱日本军歌的没什么区别吧。我们是战胜国,我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判决了战犯。我们是胜利者吗?此时的我们该扬眉吐气吗?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曾经作为我们的“战败国”的日本现在在综合国力上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我们已经够窝囊了,我们的青年除了像狗一样汪汪叫外,是不是该做些实际的事情。

在涉及日本问题的中国影片中,我觉得唯一一部真诚的电影就是姜文的《鬼子来了》。因为他辩证的反思了战争,更重要的是他让鬼子说话了,而不是一出场就被英勇的八路军用地雷炸死,或者被老乡们耍猴般戏弄。不知道国人在《太极旗飘扬》中看到南韩军队杀朝鲜兵和中国志愿军时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在我们的电影中,侵略者才是那样一枪就挂的,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则中了三四枪还能站起来打敌人。战争没有胜利者,赖声川也在相声中说,“胜利的是战争”,而不是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年国际影坛中涉及战争的电影,《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现代启示录》……这些电影反思了越战,大家耳熟能详。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作者对战争深深的厌恶和艰苦的反思。最近的《天堂此时》和《慕尼黑》更是对紧张的巴以局势进行了深刻的人文探索,尤其是《天堂此时》中的“人体炸弹”在做殉道录影时,主人公突然想到了妈妈,在镜头前和妈妈对话。《新闻联播》从来不少这样的录影,看似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看到过,但是有几个人想过这些“人体炸弹”的内心呢?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饱受战争折磨的阿富汗推出了近二十年来首部电影《阿公带我回家》,这部安静温馨的战争电影甚至没有战争镜头,但是没有人不会为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伤痛表示深切的同情。当我看到《东京审判》硬是扯上F4成员朱孝天的故事,当我看到他出于愤怒要掐死一个日本人时手的特写,我真想痛哭。拍摄这个掐脖子镜头的时候可不可以让演员忍一下,让这个动作更像真的。太假了!那样掐脖子像《感官世界》中吉藏和阿部定玩性虐待游戏!要么就别他妈的用特写!

我们没有胜利!东京审判也没有结束!

第五篇:活海图美文摘抄

当年,“老活”可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海狼鱼花子。当然,若仅称其“老活”,也许了解他的人还不多。但说“活海图”,则不仅九河下梢天津卫的渔码头,就连唐(山)、歧(口)、汉(沽)、黄(骅)数百里的渤海湾,也是神乎其神的人物。

说他驶船从不用罗盘,双眼一闭,仰面朝天摇头晃脑地就知东南与西北。至于海图,对他来说就更不如揩腚纸。但尽管如此,风里浪里不仅从未出过事,那捕捞的鱼虾海货更不比别人少。

按说,凡渔船不论大小,这“长眼”和“捞水”都是例行的程序。即,船进出港时,大副在船头观察航道的状况,渔捞长用铅砣测绳测量海水深度,所得数据不过是将“航道正常”、“水深几度”,报给船长作为参考,但对“老活”来说,若仅仅于此就决然不行了。

大副不仅要观海况,还要“品风”:品出风向、风力和味道。风也有味道?对。酸辣甜咸腥,若仔细鉴别也确多有不同。当然,你最好长个狗鼻子。同样,对渔捞长的“捞水”也很苛刻,不仅要精确地测出大海的深度,还要将铅砣粘上的海底泥抠下来,送给“老活”去“品海”。所谓的“品海”,则是海泥入口,从而获知其滋味。当然,凡出类拔萃的人尖子,都会招来人们尤其是同行的妒忌与猜忌。这当中,就有两个曾读过水产专科的嘎小子,通过某种关系来到“老活”的船上“拉网绠”。这“拉网绠”,就是出海打鱼的俗称。

到了船上,得知想见船长“老活”,还要经过三天的实习期。所谓的实习,仅是跟着渔捞长学“捞水”。熬过三天的实习,终于被“老活”召见了,却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且,不仅不见其人,就连舵楼也进不去,只能蹲在舱内通往舵楼的木梯下,隔着天窗似的挡板听“老活”嗞嗞嘬那三尺黄铜锅的关东烟。一袋烟过后,才终于发话了:“听说你两个小子的脑瓜还挺灵,那就跟渔捞长去捞水吧。”此外,他还讲了一些规矩要遵守,即不经召唤,不许随便上舵楼。那些捞上来的海泥,也要及时放入舵楼门口的木箱,不能超过半小时。至于风吹日晒和雨淋,是绝对不允许的。

就这样,船终于出海了。虽然因处于渔汛淡季,出海仅有短短的三五天,不仅满载而归,还能在大沽口外的烂泥中,找到准确的航道。为此,也不能不心服口服了。恰恰如此,更大的怀疑也自然产生了:那神秘的舵楼里,肯定藏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玩意儿。否则,仅靠一点海泥,又怎能定船位?但是,如何才能破解这一秘密?于是,一个投石问路的歪点子也就产生了。

跟着,船又出海了。一天,两个人照例又“捞水”,但这次往舵楼送的却是从锚链上抠下的烂泥,将其送到舵楼门口的木箱里,两人就躺在网堆上偷着乐。但工夫不大,“老活”的传唤也就到了。而且,照例两人只能蹲在舵楼的挡板下,听“老活”在头顶嗞嗞地嘬烟袋,直到铜烟锅又在头顶敲得吧吧响,那沙哑的嗓音才传下来:

“请问,咱出海多久了?”

“两天。”

“不对吧?”

“没错。”

“那就奇怪了!船跑了两天,怎么还没离开大沽的锚地?”

话音没落,那挡板随之而动,从锚链上抠下来的泥巴,也就砸在一个小子的脑门儿上……后经入口去品尝,才明白那又腥又臭的烂泥,来自大沽锚地。

当然,类似的还有很多。如,“老活”不仅品尝海泥就能定船位,还能耳贴舷壁感知鱼群动向。尽管如此,也只能是一些有趣的传闻,真正促使我要去寻访“老活”的,则因与当地一位书记的相识。

一天,我去采访当地另一位被称为“蚶子王”的劳动模范,与书记见面时,顺便就问了一句:“是否有个‘活海图’?”“你问瞎老活?”“瞎老活?”见我懵懂,书记也愣了:“难道,你说的不是瞎子活海图?”于是,我不能不怀疑自己的听觉。你想,这怎么可能呢?一个瞎子,居然能驾船满大海跑。后经书记再三肯定,就当机立断地要先去访问这个更加神奇的“瞎老活”。此举,又恰是书记所求之不得的。但是,他又说,其实早在两年前,上级领导就指示要宣传、提拔“活海图”。后来,为发展生产,需要引进现代化渔轮时,又想到了“活海图”。为此,组织上决定请最好的大夫给他来治眼。遗憾的是,那倔头的“瞎老活”不仅拒绝组织的提拔,还从不接受记者采访。所以,对于我的采访能否为他所接待,书记也不能给我肯定的答复。

尽管如此,我仍坚持要试试看。想不到,那幸运的大门却对我敞开了。我记得,当书记领我与他见面时,他的船也正回港来小“吊缸”。“吊缸”,即清洗发动机的汽缸和活塞。但是,当我好容易在船桅如林的渔码头找到他时,真不相信那大名鼎鼎的“活海图”,驾驶的竟是一艘早该淘汰的“木头篓”小渔船。

更使我感慨的,则是那神秘的小舵楼和门口的木箱、天窗般的木挡板。当然,最激动的自然还是终于与“老活”相见的那一刻。我记得,还没进门,我就被一股浓烈的烟味呛得直咳嗽。然后,才见他坐在高脚瞭望凳上,令人不寒而栗地死盯着我。似乎又过了一袋烟的工夫,才听他喉咙一动:“来啦,请坐。知道我为什么想见你吗?因为,听说你也是个海狼渔花子。”

就这样,我与他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很快就发现,如果说瞎,其实他也只能算个半瞎子。至于他之承认瞎,也是自我保护。而此一推断,最后也从与他的交谈中验证了。另外,从更深入的交谈中得知,他的半瞎,还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家族史。

往事不堪回首。他说,若讲家史,则该从百年前的清朝说起。那时,他祖上在天津也是个有名有姓的养船户。不仅在塘沽、大直沽、三岔河口有货栈和码头,还有几艘数百吨的木壳“大甲板”,往返于天津、龙口贩杂货。后因战乱和同行的排挤,不得不弃商从渔,沿河而下到了渤海湾。

隔行如隔山,到了海边才知那海狼渔花子,也不是谁都能当的。首先,且不说海洋捕捞本身就是一门复杂学问,仅其巨大的风险就是不可抗拒的。但他仍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开拓出一个新家业。为达到此目的,不仅曾跑遍沿海的渔村打工学技术,还跑到水产学校当旁听生。这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几个在海上闯荡一生的老驾长,和自己一样他们都未曾进过学校大门,却人人肚里都装着个海。其中一位,甚至舔舔海泥,就能知道船到了哪个渔场。

为此,突发奇想:若能像海图等高线的水深点那样,将渤海湾全“舔”过来,岂不就成了活海图?于是,便决心获得此绝技,并跟了这驾长整整三年。在更深入的求索中,他发现仅靠一般的记忆,想把偌大渤海地质地形资料全收入大脑,是根本不可能的。未料到,一次突发的灾难竟成全了他。

他说,出事那天,还是曾有预感的。当时,渤海正发桃花汛。他所在的渔船不失时机地出海捕鱼。一天早晨,下网之后就心神不定,先是莫名其妙的偏头疼,后来眼前又发黑。老驾长说,你回舱吧。他却坚持上岗。也就在这时,吊杆的滑轮断落并砸在他的头上。开始,只砸了一跟头,当他挣扎着站起来时,两眼就漆黑一团了。然后,他就陷入重度昏迷之中。

沉睡了两天一夜,他被一种奇妙的声音唤醒了,用手一摸,才知躺在船舱的下铺里,耳朵贴在舱壁上。那声音,就来自一板之隔的海流中。仔细听,才知是回游的鱼群。那沙、沙、沙的是沙丁鱼,咯、咯、咯的是黄花鱼。若在此投网,肯定会弄个特大网头的好收成。

另外,除听觉的变化,嗅觉和味觉也变得特别敏锐。如过去很难区分的两块泥,现在很快就能品出各自的海区。更令人费解的是,那被滑轮重创的大脑记忆功能,不仅没受到损害,反而更灵敏。这当中,对与海况和海泥有关信息的理解、接受效率之高,就更是前所没有的。唯一遗憾的是,限于经济困难和医疗条件的落后,那失明的双眼虽经一位老中医针灸治疗,也只能恢复到一半的视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书记曾说,组织上又从市里请来几位眼科和脑系科专家,为他会诊与治疗。他说不仅确有此事,还诊断出脑部有淤血,并决定在进一步的诊断时作开颅手术。由于他正忙于术前检查,我也只能相约手术过后再来看他。然后,也只能为他默默祈福。但世事难料,半年之后却听说他已离开人世。

是手术失败了吗?恰恰相反。据书记说,手术不仅使他重见光明,还终于如愿以偿地驾驶一艘新下坞的渔轮,重返了大海。但也就是这一航次时,却因触礁船沉了。若论“老活”的水性,他肯定能死里逃生的。但最后,只听他通过无线电台喊:“我脑子里的海图不见了!”就再也无声无息了。

为此,有关部门还成立了这一重大海事专案组。经过反复调查,发现船只的触礁系因该船的偏航。而此暗礁,又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活海图”的“老活”,又怎会“误入歧途”呢?答案,恐怕也只能是:“我脑子里的海图不见了。”

另外,书记也更多懊悔,他说,也许本不该给他做手术的,如果还让他生活在原来的境界中,又怎会撞上礁盘呢?

下载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给谁看美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何谓活好美文

    久违的朋友,见面时总爱问:最近好吗?还行。这么回答,总觉得是在敷衍人家,可又能怎么回答?没劲。说没劲,人家就得猛安慰你,想法儿把你安慰得有劲了。可是,越安慰越没劲,人生不就一直没劲......

    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的杂文随笔

    婚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赢了的人便是找对了人,他能理解你、体谅你,包容你,而你,也知投桃报李,关心他,照顾他,有琴瑟相合的和谐,有相濡以沫的温暖。这当然是......

    混世魔王标语做给谁看?★

    “混世魔王”标语做给谁看? ------------------------- 编辑整理: http:///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马涤明(内蒙古 职员)......

    学着为自己活美文

    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从前总想事事都周全,人人都喜欢我。现在看明白了,我也不是人民币,没法让人人都满意。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好;你对我假,我也不需要再把你放在......

    总有一条活下来美文

    小区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池塘,不知什么时候,池塘里长出了许多小鱼小虾。每年到了冬天,工人师傅们就要将池塘里的水抽干,再将塘泥挖出来,在阳光下晒上几天,然后再放进干净的水。......

    人活两个我美文

    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個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

    多活1小时美文摘抄(★)

    一天,有10个人失掉时间,死掉了。不管他们生前是热爱还是厌烦生活,都一样地渴望返回到人世间来,哪怕一会儿也好,这种感觉是活着的人不曾体会过的。这当儿他们碰到掌管人们寿命的天......

    安静地活自己美文摘抄

    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跟他人毫无关系。”这是先生的百岁感言。一个走过百年的老人,算是真正看懂了人生。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争强好胜,以为做高官发大财,就是过得比别人好。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