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有一条活下来美文
小区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池塘,不知什么时候,池塘里长出了许多小鱼小虾。
每年到了冬天,工人师傅们就要将池塘里的水抽干,再将塘泥挖出来,在阳光下晒上几天,然后再放进干净的水。池塘的水,又变得清澈、明亮了。
每当工人师傅抽水、挖塘泥的时候,我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工人师傅将池塘里的水抽干后,一些小鱼小虾就会惊慌失措地到处寻找低凹有积水的地方。它们在只有一点水的地方,张着嘴,用力呼吸着。这时浅浅的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条鱼的嘴巴,在巴嗒、巴嗒的。一会儿,一些小朋友就会拿着盆盆罐罐的,轻而易举地就逮着了那些小鱼小虾。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刚刚被放进水的池塘里,不一会儿,就又有了小鱼小虾的身影,它们在清澈的水下,欢快地畅游着。
看到这些又出现的小鱼小虾,我感到十分不解,这些小鱼小虾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我,无论池塘被清理得多么干净,在池塘边上的一些石缝里、草丛里,总有一些小鱼小虾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就这样,它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看着池塘里那些欢畅地游动的小鱼小虾,我心中溢满了柔软和感动。
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曾参加过无数次对日寇的战斗。
在一次残酷战斗中,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父亲所在的“尖刀排”最后只剩下三名战士了,其中一名就是父亲。
每次听父亲讲那些战斗故事,总是让人心情澎湃,激动不已。有一次,我轻轻地问父亲,您遇到过危险吗?
父亲爽朗地一笑道,我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甚至身负重伤,最后,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们司令员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最后总会有活下来的人。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奇迹。
二舅40岁的时候,在一次体检时,医生发现他已身患肝癌。医生面色沉重地告诉他的家人,他最多只能活6个月了。
当二舅得知他的病情,短暂的惊讶后,很快消除了恐惧,他呵呵一笑道,哇,还有6个月,这么长时间啊,我还能做很多要做的事呢!
从此,二舅一边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另一边,他拜亲访友,和他们回忆曾经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二舅还向曾经受到过伤害的邻居、同学、同事们表示忏悔,请他们原谅自己当初的鲁莽、幼稚和自私;他还到孤儿院、敬老院,和孩子、老人在一起,为他们尽可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他还拿起画笔,描绘色彩斑斓的景致。
画画,是二舅从小就有的一个梦想。长大后,为了生计,这个梦想被耽搁了。现在,每当他重拾孩提时的这个梦想,似乎有一种激情在他心里燃烧着,他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
不知不觉6年过去了,二舅忽然想起他身上的病。他又来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惊讶地发现,他肝上的癌细胞几乎消失看不见了。
医生不无感慨地对二舅说道,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是你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当初在你前后得病的病人,许多已去逝了。但是无论得了什么癌,总有一些人能活下去,甚至成为长寿明星。这是一种奇迹,更是一种强大和无畏。
如今,15年过去了,当初被医生断言最多只能活6个月的二舅,依然活得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二舅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明媚的笑容。
别怕,无论生活中发生何种不幸和噩运,就像干涸的池塘里,总会有一条鱼虾活下来。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第二篇:能活下来的才有机会美文
有个美术馆培训新员工。馆长问:“如果美术馆失火,火势凶猛,而你刚好在大门口,只有五分钟可以抢救藏品,你会救哪些?”
众人七嘴八舌。有说救价值最高的,有说救年代最久远的,有说救又轻又小的。馆长都说不对,最后他公布了答案:“救离门口最近的藏品!”
对此,新员工们都表示不解:因为越靠近门口的藏品,越不值钱。为何不是先抢救更为珍贵的藏品呢?
馆长继续解释说:“价值高的藏品都放在内室,如果你只有五分钟,还想抢救内室的藏品,大概只能抱着它们一起死了。而且在危急的情况下,哪有时间分辨轻重大小,如果还花时间找寻,那也只有死路一条。在这种时候,救得出来的,才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有机会继续增值。人也和艺术品一样,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在未来显现价值!”
第三篇:请活下来散文
刚刚在微信某公众号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些学生自杀。同样身为学生的我,真的很有感触。
有这样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她因为在学校成绩不好,受到同学排挤,老师不让她考试而选择了用农药结束了自己仅10年的生命。
后来,人们发现了她歪歪扭扭的374个字的遗书和一段3分25秒的视频。她在遗书中写道“我不怪任何人,给你们添乱了,你们要好好活着。”“老师不让我考试了,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拜拜。”她在视频里还在笑,还说“你们要记住我的样子哦,我很漂亮的。”
然而,下一秒,视频结束,她也就此了结了她幼小的生命。这一句“拜拜”,竟是永别。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在《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写道“中学生每5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2017年2月24日,一名小学6年级的女生因为假期作业没有完成而从15楼跳下。
2017年8月份,一个12岁女孩因为不堪作业重负跳楼,遗书中写着“我恨你们。”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许你会说,他们真傻,一个作业不值得他们这样。但你可曾想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成绩就是一切,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好成绩来获取爸爸妈妈的赞许,而父母对他们的认可就是他们的天。
很多人都在网上控诉家长,说家长不理解孩子,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不错,这是一个原因,家长的确很重要,家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毁掉孩子的一生。
可墨曦是学生,其实,我在寒假作业没写完的时候也觉得那么无助和绝望,我在考试考砸了的时候也想过去死,我在被父母误解的时候也想过离家出走。
可是作为孩子,还是要理性一点,不是吗?生命是最宝贵的,没有什么困难有资格夺取我们的生命。从出生的第一生啼哭中,我们便比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都高一等。我们会感受到快乐,感受到痛苦,我们会哭,我们会笑,我们甚至有一天会死。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还活着,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吗?
活着,注定会死,可死也有不同。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活的轰轰烈烈,凭什么因为一点不顺心就死的那么冤。生活的这一些琐碎的小事真的值得我们去放弃生命吗?
不错,没有生命,就没有痛苦,可是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欢乐,没有记忆……
所以,不管怎样,请活下来,明天又是新的开始了,请相信奇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四篇:读《活下来的是傻子》有感
活下来的是信念
——读《活下来的是傻子》有感六(4)班 裘妍妍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客机在大沙漠里失事,仅有十一人幸存,沙漠的白昼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水源,人很快就会渴死。这十一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部队军官......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
他们出发去找水源,他们曾三次看见水草丰茂的绿洲,可冲过去一看却是海市蜃楼。第二天中午,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海市蜃楼”,于是发誓再也不会上当了,所有人都躺倒了,除了傻子彼得。彼得不知道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水塘,一个水塘!”可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寻找到他们时,那十个人已经全死了,只有水塘边的傻子彼得安然无恙……
故事中的所谓正常人都被风沙湮没了,然而,杀害他们的真正凶手不是大自然的风沙,却恰恰是他们自己。
文中的傻子表面上看上去很“傻”,可是“傻”的背后又蕴藏了怎样的哲理呢?我想,傻子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他的信念。傻子与其他聪明人的区别在于他从不泄气,尽管一次次地被海市蜃楼愚弄,但仍不改初衷,相信水源的存在。于是,上天给了他存活下来的机会,以此来作为对他坚定信念的奖赏。
我们不能对生活绝望,就像星星不能对夜空失望一样。因为再美丽的流星,也不如恒星那样动人。如果说绝望好比茫茫黑夜,那么信念则该是隐没在这黑暗里的一道通向光明世界的大门。
记得我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很多人却过早地迷茫在夜色里了,他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比夜更可怕的黑。他们抛弃了信念,放弃了寻找光明的希望……于是,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漫漫的人生旅途,有光明,也有黑暗。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能让我们活下来的,是心中不灭的信念。
第五篇:活海图美文摘抄
当年,“老活”可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海狼鱼花子。当然,若仅称其“老活”,也许了解他的人还不多。但说“活海图”,则不仅九河下梢天津卫的渔码头,就连唐(山)、歧(口)、汉(沽)、黄(骅)数百里的渤海湾,也是神乎其神的人物。
说他驶船从不用罗盘,双眼一闭,仰面朝天摇头晃脑地就知东南与西北。至于海图,对他来说就更不如揩腚纸。但尽管如此,风里浪里不仅从未出过事,那捕捞的鱼虾海货更不比别人少。
按说,凡渔船不论大小,这“长眼”和“捞水”都是例行的程序。即,船进出港时,大副在船头观察航道的状况,渔捞长用铅砣测绳测量海水深度,所得数据不过是将“航道正常”、“水深几度”,报给船长作为参考,但对“老活”来说,若仅仅于此就决然不行了。
大副不仅要观海况,还要“品风”:品出风向、风力和味道。风也有味道?对。酸辣甜咸腥,若仔细鉴别也确多有不同。当然,你最好长个狗鼻子。同样,对渔捞长的“捞水”也很苛刻,不仅要精确地测出大海的深度,还要将铅砣粘上的海底泥抠下来,送给“老活”去“品海”。所谓的“品海”,则是海泥入口,从而获知其滋味。当然,凡出类拔萃的人尖子,都会招来人们尤其是同行的妒忌与猜忌。这当中,就有两个曾读过水产专科的嘎小子,通过某种关系来到“老活”的船上“拉网绠”。这“拉网绠”,就是出海打鱼的俗称。
到了船上,得知想见船长“老活”,还要经过三天的实习期。所谓的实习,仅是跟着渔捞长学“捞水”。熬过三天的实习,终于被“老活”召见了,却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且,不仅不见其人,就连舵楼也进不去,只能蹲在舱内通往舵楼的木梯下,隔着天窗似的挡板听“老活”嗞嗞嘬那三尺黄铜锅的关东烟。一袋烟过后,才终于发话了:“听说你两个小子的脑瓜还挺灵,那就跟渔捞长去捞水吧。”此外,他还讲了一些规矩要遵守,即不经召唤,不许随便上舵楼。那些捞上来的海泥,也要及时放入舵楼门口的木箱,不能超过半小时。至于风吹日晒和雨淋,是绝对不允许的。
就这样,船终于出海了。虽然因处于渔汛淡季,出海仅有短短的三五天,不仅满载而归,还能在大沽口外的烂泥中,找到准确的航道。为此,也不能不心服口服了。恰恰如此,更大的怀疑也自然产生了:那神秘的舵楼里,肯定藏有某种不为人知的玩意儿。否则,仅靠一点海泥,又怎能定船位?但是,如何才能破解这一秘密?于是,一个投石问路的歪点子也就产生了。
跟着,船又出海了。一天,两个人照例又“捞水”,但这次往舵楼送的却是从锚链上抠下的烂泥,将其送到舵楼门口的木箱里,两人就躺在网堆上偷着乐。但工夫不大,“老活”的传唤也就到了。而且,照例两人只能蹲在舵楼的挡板下,听“老活”在头顶嗞嗞地嘬烟袋,直到铜烟锅又在头顶敲得吧吧响,那沙哑的嗓音才传下来:
“请问,咱出海多久了?”
“两天。”
“不对吧?”
“没错。”
“那就奇怪了!船跑了两天,怎么还没离开大沽的锚地?”
话音没落,那挡板随之而动,从锚链上抠下来的泥巴,也就砸在一个小子的脑门儿上……后经入口去品尝,才明白那又腥又臭的烂泥,来自大沽锚地。
当然,类似的还有很多。如,“老活”不仅品尝海泥就能定船位,还能耳贴舷壁感知鱼群动向。尽管如此,也只能是一些有趣的传闻,真正促使我要去寻访“老活”的,则因与当地一位书记的相识。
一天,我去采访当地另一位被称为“蚶子王”的劳动模范,与书记见面时,顺便就问了一句:“是否有个‘活海图’?”“你问瞎老活?”“瞎老活?”见我懵懂,书记也愣了:“难道,你说的不是瞎子活海图?”于是,我不能不怀疑自己的听觉。你想,这怎么可能呢?一个瞎子,居然能驾船满大海跑。后经书记再三肯定,就当机立断地要先去访问这个更加神奇的“瞎老活”。此举,又恰是书记所求之不得的。但是,他又说,其实早在两年前,上级领导就指示要宣传、提拔“活海图”。后来,为发展生产,需要引进现代化渔轮时,又想到了“活海图”。为此,组织上决定请最好的大夫给他来治眼。遗憾的是,那倔头的“瞎老活”不仅拒绝组织的提拔,还从不接受记者采访。所以,对于我的采访能否为他所接待,书记也不能给我肯定的答复。
尽管如此,我仍坚持要试试看。想不到,那幸运的大门却对我敞开了。我记得,当书记领我与他见面时,他的船也正回港来小“吊缸”。“吊缸”,即清洗发动机的汽缸和活塞。但是,当我好容易在船桅如林的渔码头找到他时,真不相信那大名鼎鼎的“活海图”,驾驶的竟是一艘早该淘汰的“木头篓”小渔船。
更使我感慨的,则是那神秘的小舵楼和门口的木箱、天窗般的木挡板。当然,最激动的自然还是终于与“老活”相见的那一刻。我记得,还没进门,我就被一股浓烈的烟味呛得直咳嗽。然后,才见他坐在高脚瞭望凳上,令人不寒而栗地死盯着我。似乎又过了一袋烟的工夫,才听他喉咙一动:“来啦,请坐。知道我为什么想见你吗?因为,听说你也是个海狼渔花子。”
就这样,我与他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很快就发现,如果说瞎,其实他也只能算个半瞎子。至于他之承认瞎,也是自我保护。而此一推断,最后也从与他的交谈中验证了。另外,从更深入的交谈中得知,他的半瞎,还是一部血泪斑斑的家族史。
往事不堪回首。他说,若讲家史,则该从百年前的清朝说起。那时,他祖上在天津也是个有名有姓的养船户。不仅在塘沽、大直沽、三岔河口有货栈和码头,还有几艘数百吨的木壳“大甲板”,往返于天津、龙口贩杂货。后因战乱和同行的排挤,不得不弃商从渔,沿河而下到了渤海湾。
隔行如隔山,到了海边才知那海狼渔花子,也不是谁都能当的。首先,且不说海洋捕捞本身就是一门复杂学问,仅其巨大的风险就是不可抗拒的。但他仍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开拓出一个新家业。为达到此目的,不仅曾跑遍沿海的渔村打工学技术,还跑到水产学校当旁听生。这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几个在海上闯荡一生的老驾长,和自己一样他们都未曾进过学校大门,却人人肚里都装着个海。其中一位,甚至舔舔海泥,就能知道船到了哪个渔场。
为此,突发奇想:若能像海图等高线的水深点那样,将渤海湾全“舔”过来,岂不就成了活海图?于是,便决心获得此绝技,并跟了这驾长整整三年。在更深入的求索中,他发现仅靠一般的记忆,想把偌大渤海地质地形资料全收入大脑,是根本不可能的。未料到,一次突发的灾难竟成全了他。
他说,出事那天,还是曾有预感的。当时,渤海正发桃花汛。他所在的渔船不失时机地出海捕鱼。一天早晨,下网之后就心神不定,先是莫名其妙的偏头疼,后来眼前又发黑。老驾长说,你回舱吧。他却坚持上岗。也就在这时,吊杆的滑轮断落并砸在他的头上。开始,只砸了一跟头,当他挣扎着站起来时,两眼就漆黑一团了。然后,他就陷入重度昏迷之中。
沉睡了两天一夜,他被一种奇妙的声音唤醒了,用手一摸,才知躺在船舱的下铺里,耳朵贴在舱壁上。那声音,就来自一板之隔的海流中。仔细听,才知是回游的鱼群。那沙、沙、沙的是沙丁鱼,咯、咯、咯的是黄花鱼。若在此投网,肯定会弄个特大网头的好收成。
另外,除听觉的变化,嗅觉和味觉也变得特别敏锐。如过去很难区分的两块泥,现在很快就能品出各自的海区。更令人费解的是,那被滑轮重创的大脑记忆功能,不仅没受到损害,反而更灵敏。这当中,对与海况和海泥有关信息的理解、接受效率之高,就更是前所没有的。唯一遗憾的是,限于经济困难和医疗条件的落后,那失明的双眼虽经一位老中医针灸治疗,也只能恢复到一半的视力。
说到这里,我想起书记曾说,组织上又从市里请来几位眼科和脑系科专家,为他会诊与治疗。他说不仅确有此事,还诊断出脑部有淤血,并决定在进一步的诊断时作开颅手术。由于他正忙于术前检查,我也只能相约手术过后再来看他。然后,也只能为他默默祈福。但世事难料,半年之后却听说他已离开人世。
是手术失败了吗?恰恰相反。据书记说,手术不仅使他重见光明,还终于如愿以偿地驾驶一艘新下坞的渔轮,重返了大海。但也就是这一航次时,却因触礁船沉了。若论“老活”的水性,他肯定能死里逃生的。但最后,只听他通过无线电台喊:“我脑子里的海图不见了!”就再也无声无息了。
为此,有关部门还成立了这一重大海事专案组。经过反复调查,发现船只的触礁系因该船的偏航。而此暗礁,又是人所共知的,作为“活海图”的“老活”,又怎会“误入歧途”呢?答案,恐怕也只能是:“我脑子里的海图不见了。”
另外,书记也更多懊悔,他说,也许本不该给他做手术的,如果还让他生活在原来的境界中,又怎会撞上礁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