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生命之外别无财富的随笔
吃完午饭,喜欢一个人独自漫步在街头,享受着喧嚣都市中别样的宁静。
从小就见惯了来来往往的乞丐,一直都很同情,但随着骗子乞丐的日益猖獗,对于施舍开始有了一种莫名的厌恶。
今天,我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对母子。母亲很老,全身上下皆是污垢;儿子估计在30岁左右,嘴角歪斜,四肢无力地耷拉着,应该患有脑瘫或其它更严重的病。
母亲仔细地给儿子喂着饭,一碗不知是几个人吃剩后组合而成的饭,一口一口喂着儿子,儿子毫无表情地盘坐地上,机械地咽下每一口饭,满脸慈祥的母亲嘴里呢喃着外人听不懂的话语……
心,无端地沉重起来。我走到这对母子身边,给了她们六元钱,这是附近地区一碗面条的最低价。这位母亲惶恐地抬起头来,不知所措地看着我,开始连声道谢。
我,无声地走开了。虽然母亲节已经过去一周,相信每一个母亲为孩子付出的都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爱,但我依然为这位母亲而感动,经验交流《随笔 生命之外别无财富》。感动于她生存的动力,坚韧的生命承受力。
春夏之交的季节,原本闷热异常,但今天的一场及时雨扫除了烦躁。想起英语考级时,辅导老师每天上课前的开场白:There is no wealth but life.生命之外别无财富。
第二篇:千里之外杂文随笔
芳姐一家的安康之行计划一再搁浅,从2000年我们相识到今天仍未兑现。
最近的一次是上月底,他们都打算启程了,可赶上女儿楠楠参加学校的分班考试和竞赛补课,只得再次延期。和我家丫头同为中考生的楠楠,各门功课可不是一般的优秀。我对女儿说:“把赶上楠楠姐姐,当作你高中的奋斗目标吧!”
安康没成行,芳姐倒向我们再次发出邀请:“你们一家,去我们榆林玩吧!”芳姐芳姐夫如今都在西安工作,恰好芳姐和孩子放暑假,芳姐夫休假,他们打算一家人一起回老家,一是大人孩子放松一下,二是回去看望芳姐八十八岁高龄的老母亲。阿姨我几年前就见过,耳聪目明头脑清楚步履矫健得直让人惊叹佩服。
热爱美食的先生早惦记着芳姐闲聊中描述的“手抓羊肉”了——先生喜欢的生活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草原上跃马狂奔,于是他,欣然买了三张当日安康到榆林的火车票。芳姐又追加另一“好消息”,就是老家同在榆林的凌妹也将和她一起从西安回去。
这当然是让人高兴的好消息了!想2000年时,陕北的芳姐凌妹、陕南的阿梅和我,我们几人可是一同进修,关系铁得不得了的密友。凌妹如今已被我成功“诱拐”,嫁到安康成了陕南的俏媳妇,当然每年都和俊女婿一起回来拜望公婆和来我家看我。
而这回要是我过去,我们仨算是陕南陕北小汇合了,想想就开心向往。一时间,三人往来沟通消息的手机短信,千言万语浓缩为简单的四个字:榆林会师!
二
安康开神木的这趟车真叫一个慢,几乎见站停,乘车时间都赶上去首都了。晚点近一小时,下午七点多才发车,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才到榆林站。一路上信息联系,到站时芳姐已等在出站口。稀里糊涂以为芳姐家就在榆林市,去车站不过十来分钟的事。却原来芳姐老家还在榆林下面的横山县,开车得好几十分,可真是辛苦她了。
和芳姐同来接我们的,是她的二哥。二哥身材微胖,和蔼可亲,我们随芳姐很顺口亲切地称呼他。芳姐安排周到,已让她侄儿也就是二哥的儿子,那个幽默开朗叫二春的小伙子,在车站附近的榆阳饭店订好座。凌妹也及时赶到,芳姐凌妹我,我们三人热烈拥抱,欢呼“成功会师”。
空调制造的凉爽空气中回荡着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说别后彼此的种种琐碎,说迥异于陕南山明水秀的陕北黄土高原之粗犷壮阔,说对榆林的直观印象:这里天高云淡,骄阳无遮拦俯照却不同于陕南的暴烈;街道宽阔而不拥挤,人们浓重的鼻音叫人想起信天游兰花花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城墙断续穿越城区,提醒久远的历史沧桑……
芳姐夫和楠楠在老家等着我们,于是吃完饭一行人便乘车赶往横山。横山县城对面,是横亘的山梁,广袤的黄土地上凭空崛起栋栋高楼,印证着陕北人民战胜自然的伟力和豪气。喜荣登酒店里,和芳姐的家人一起围桌而坐,我们很快便融入到他们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氛围中。
芳姐的妈妈真是好记性,几年没见还一下就叫出我和先生的名字。阿姨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说我们能来陕北真是太不容易太好了,一定要多住几天好好逛逛。我和先生很荣幸地被安排坐在老人家的一左一右,然后是芳姐的二哥二姐二姐夫、芳姐芳姐夫、芳姐的侄儿外甥外甥女、楠楠和我女儿。
一道一道端上来的,都是榆林的特色菜,许多之前和芳姐凌妹一起在西安的陕北菜馆里品尝过,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报上菜名,只在主人热情的招呼声中逐一品味。
榆林的羊肉数横山的最好,可惜我谈羊肉色变,不敢举箸向它,只好请先生放开肚皮代为享用。从先生惬意的面部表情知道,横山羊肉的确名不虚传味美之极。
值得一提的是,席间芳姐夫无疑散播了一股紧张空气给我。他指着我家先生,对芳姐几个外形俊秀的外甥侄儿说了句:“这个叔叔是我陕南的朋友,你们可要给招呼好了!”
我根据陕南酒桌上一贯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非得把客人给喝倒,最好是烂醉如泥才算实心实意尽了地主之谊”的习俗判断和在心里暗暗叫苦:素闻陕北人豪饮,先生一人寡不敌众,一会儿还不得给喝趴到桌子底下去?
女儿心疼酒场上一向奉行“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准则的老爸,一个劲儿做手势使眼色,提醒他稳着点儿,不能过量。
而最后的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当先生宣布不能再喝的时候,芳姐夫一声令下鸣金收兵,撤下酒瓶酒杯开始上主食。陕北人的豪爽直率于此可见一般,让人很为敬重喜欢。
三
第二天,除了二姐忙于家务、芳姐夫要上班赶回西安去,基本上是头天饭桌上的原班人马,我们一行十几人分乘三辆车,浩浩荡荡前往榆林名胜“红碱淖”。
这是一片内陆湖,如一粒明珠镶嵌于茫茫沙漠之中,对于常年干旱少雨的塞北,算得上是洋洋奇观了。路上芳姐对我们说,红碱淖水质优良,鱼味异常鲜美。而凌妹,时时不忘向导角色,及时指点窗外景观,向我们如数家珍某某名胜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哪片绿洲是近年榆林治沙成功的硕果,那些不停闯入我们眼帘的路边植物都叫什么名字……
似乎并没过多久,红碱淖就到了,已有芳姐两位毕业多年的得意门生在等候。我们下车,应邀在这里吃午饭,品尝久负盛名的红碱淖水煮鱼。饭桌上水煮鱼自然是主打菜,那分量足到让人叹为观止。
两桌两份鱼各三大条共整整十五斤,以我们大小不过十来人,要把这两盘庞然大物都吃下去,真是名副其实的饕餮了。盘中鱼果然最后剩了至少三分之一,孩子们抚着鼓胀的肚皮,直喊胃太小了不能将眼前美食一扫而光。
进了景区大门,一股子凉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前面是茫茫水域,让我错觉空间转换,此刻不在陕北却在安康的瀛湖水库。孩子们一脸按捺不住的兴奋,比赛着往湖边跑。怕同行那个一蹦一跳的可爱小姑娘摔倒,我赶上去拉住她的小手。
离湖面越来越近了,看得清四围都是茫茫沙域,簇拥着一波汪洋。水清如洗,水平如镜,远处鹭鸟飞翔,近水尽是游泳嬉戏的大人孩子,鲜艳的泳衣以及此起彼伏的喧哗笑闹声,打破了湖水的沉寂平静。
经不住女儿的撺掇,我也和她一样脱了鞋子,光脚走过细软的黄沙,再把被沙子烙得发烫的双脚伸进水里,感受一波一波涌来的水浪温情的抚摩。
女儿爱父心切,看老爸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半天不露头,紧张焦灼的眼神投向水面四下寻找。直到那熟悉的大脑袋浮出水面,才又轻松自在地和伙伴们泼水嬉戏。
凌妹童心未泯,我为了照看女儿,我们俩跟随孩子们登上快艇。船行处溅起水花无数,它们猛烈击打在我们裸露的肌肤上,使人顿感清凉适意,暑热全消。孩子们七嘴八舌,一个说:“我们正乘风破浪!”另一个急着纠正:“才不呢,我们在踏浪而行。”
四
依依惜别红碱淖,我们又驱车赶往陕蒙交界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区70公里,北距包头市185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陵只是一座衣冠冢。这里遍地绿草,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
到达成陵时,刚刚还一片晴朗的天,一转眼翻滚着厚重的黑云,紧接着狂风裹挟大雨骤然而下。远道而来,为瞻仰一代天骄和一表对他的崇敬之情,我们几人两两组合,无惧手中只宜遮阳的伞挡不住疾风猛雨,一步步,艰难却坚定地前行。
不可思议的是,刚迈完九十九个台阶到达宫殿门口,大雨便奇迹般停住了!要不是鞋里灌满的雨水和遍地积水,我们简直要怀疑,刚刚这场雨是梦境幻觉并不真实。大家纷纷对这匆匆来去的暴雨发表意见,一致认为是伟大的成吉思汗显灵,用风雨来考验我们拜谒诚心。
讲解员是位漂亮的蒙古姑娘,她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大殿内指着陈列的各样与成吉思汗及那个民族朝代有关的器物,生动精彩地介绍讲述。娓娓动听的话语,将刻板的历史教科书还原为一段鲜活生动的历史,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往那个草原烈马英雄美女镜头重叠的时空。
暮色四合时,我们到成陵附近的达尔汗饭店吃晚饭。一场过云雨,洗得本就高远的蓝天愈发辽阔深邃,将落未落的夕阳给西天镶上万道金边;一扫先前的燥热,空气变得湿润清鲜无比,仿佛季节由盛夏直接进入了初秋。
这次晚饭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凌妹后来在短信里说:“恭喜姐姐这次榆林之行的一大突破,以后可不许再说不吃羊肉了!”桌上几乎每一道菜都带个“羊”字,我于是只将筷子频频伸向那盘高山娃娃菜。
是先生在手抓羊肉上来时,先尝了一下才选了一块精瘦肉夹给我,一再说真没膻味非逼我吃下去。拗不过他的蛮劝,只好硬着头皮将那块一直都敬而远之的羊肉放进嘴里,还同时抿下一口白酒以防当众呕出。
这块羊肉竟然被我顺利咽下,且肠胃没像平时那样提出严重抗议。于是先生趁热打铁,又夹过一块两块三块……
走出饭店,小镇已是灯火阑珊,似进入静静酣眠。我们安静上车,不惊扰这方初初邂逅又匆匆道别的土地。
许是一天的旅途劳顿累了,感觉返回的路比来时漫长许多,旁边的女儿和楠楠还有前座的先生,都在汽车的颠簸中沉沉入睡。怕我们都睡着了睡意会传染给二哥,我忍着呵欠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看车窗外黄土地黑色的剪影潮水般涌过来。
这一夜,我们住在了神木县城,车到宾馆楼下时已是午夜。洗漱完毕将近一点,几乎倒下便入睡,再睁眼又是艳阳高照天。
五
中午,凌妹的妈妈执意要请大家吃饭,在离她家不远的塞上饭庄。
我们沿着步行街往饭庄走。举目四望,石子铺就的小路,灰色砖房的院落,木制门窗上的精美铜环……无一不透出这座边塞古城浑朴厚重的明清风貌。
正午的阳光,星星点点从街道两旁密密的榆树枝叶间漏下,消减了如火的威力,变得温柔和煦。行人举步安闲,店铺安然景立,恍然都市的钟摆停歇,时光就此凝住,我们连同流动的夏风一起,被定格……
又是不胜枚举的榆林特色美味,拼三鲜、莜面、粉浆饭、大烩菜、闷子……与陕南以酸辣咸为特色大不同的是,这里的每道菜肴都偏于清淡清爽,就是凌妹说的“吃的是食物的本味”。
吃完午饭芳姐一家就回横山了,她郑重将我们一家三口“交给”了凌妹。凌妹安排我们在她家对面的西亚酒店住下,让我们先好好休息,太阳落山她再陪我们逛街。
傍晚走在榆林街头,微风徐徐,空气干爽,叫人不敢相信这是本该酷热难当的盛夏。几疑秋夜来临,寒意阵阵袭人。
热爱美食的先生一路行去,醉翁之意总在寻找特色小吃。凌妹常年在外,每次回家也是深居简出,并不知道市里的小吃街坐落哪里。最终,在走了几条街对于吃什么四人意见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先生与我们暂时分道扬镳。我们去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清雅的小店吃榆林名小吃“碗坨”;先生后我们回去,去了哪里吃些什么他秘而不宣,只递上一盒洋芋叉叉,说味道不错叫我们趁热尝尝。
次日,凌妹陪我们去了当地的两处名胜镇北台和红石峡。
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宏大气势最磅礴的建筑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处,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
台居高临下,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是古时重要关隘和军事瞭望台、西北地区长城要塞。台呈正方形,分四层叠起,各层均表砖包砌,上砌砖垛口,高约2米,并有望口,现苔痕班驳,显得格外古朴巍峨壮观。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处,在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因山皆为红石而得名。这里山奇水秀,石窟古刹林立,还有陕西最大的摩岩石刻群。
景区内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带绿洲而来。东壁原建有红山寺,石窟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红石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天然湖泊,水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沁凉爽人;南峡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古时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等。
六
在我们于镇北台远眺几处烽火台,脑子里浮现杀伐征战画面,想类似于“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诗句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时;在我们俯瞰镇北台下那一带白而发亮据说做出豆腐鲜嫩可口,女子饮了更可肤如凝脂的著名“桃花水”时;在我们红石岩畔流连忘返、榆溪河上击水嬉戏、无量殿内历代名士留下的墨宝时……
凌妹的妈妈,这位热情贤惠的阿姨,已在家精心做好手抓羊肉等着我们。陕北的羊品种生长期及食料都与陕南不同,加之烹制得法,故而做出来的确很美味没膻味。曾听凌妹无数回夸赞她妈妈做的羊肉过口不忘。如今有幸吃到,果然鲜美无比,我跟着先生一起大嚼大咽、大快朵颐。
凌妹和她妈妈还备好当地的小吃面点,满满装了一箱子,非让我们带回。甚至做洋芋擦擦的木擦子也送我一个,还详细交代擦子的用法,生怕我使用不当擦破了手。凌妹的弟弟,那个想来从未下过厨房的大小伙子,也在旁边适时示范补充。
返程的车票早已买好,发车时间就要到了,我们一家三口和凌妹的家人告别,坚持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只让她送到巷口看我们上出租车。
站台上,与人群一起等待火车呼啸而至的时间里,再次回望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竟有着无限的依恋不舍。
美丽的风景总是让人陶醉!即便是平凡普通的景致,也会因与我们的亲人爱人友人相连而放射璀璨光华,具有撼人心魄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
此时仰头望去,西天洒满绚丽的晚霞,它们装点得整个天幕一片流光溢彩。
再见了,这千里之外的塞北高原!再见了,我亲爱的朋友亲人!
第三篇:高考之外的生活随笔
高考之外,有我魂牵梦萦的星天旷野。
1难得一日闲,随母亲回乡祭祖。待火光噬尽纸钱,晚风已起。
西天有残阳如血,穿行千层云霞,向下坠跌。是冬日少有的晴,本是浅蓝的天染得一身金袍。
沿着河堤慢踱,踩着一地落叶。记得秋凉时的小路上,铺满了金色的落叶,与夕阳相和,甚是好看,更有无尽的原野,披着金丝毛毯,整个世界都是充盈着暖意的。而今的叶,渐渐走向深棕,与天边的红霞相融,酿得周身皆是欲醉的酡红。
几只鹅浮在河心,为洒满金屑的明镜缀上片片云烟,时不时地仰起头颅,机警地看着世界。
放牛人赶着牛晚归,不是牧童,是一个满脸写着沧桑的老叟,脸的颜色同落叶相差无几,深深的棕。一面赶牛前行,一面唱着小曲,不着调的,也不若北方一声信天游响彻山间的汉子,只是浅浅地哼,独享那一份快乐悠闲。
冬日着实是一个逝去与复苏并存的季节,正如戴望舒的詩:“对于秋叶,秋草是太年轻了;而对于春月,春花是太年轻了。”
2停了泪儿啊,请莫悲伤
且把那原因细讲
在这幽夜沉寂又微凉
人静了,这正是好时光
冬日的夜总是来得那般匆匆,高楼春笋般林立的都市,霓虹闪烁,星斗的光影总是掩在百万光年以外。
租住的小区离城中微远,院中的灯火明明灭灭,只如豆之一点,此时看夜景,便格外明澈了。红尘虚度十余载,无数次仰望星空,却一直寻北斗七星不得。父亲总笑我生于这个时代,只作纸上谈兵,根本不懂什么是夜空。
一日放学归来,已是夜深人寂的亥时。徒步前行,茂密的香樟、低矮的绿篱,在昏黄的灯光下,影影绰绰,林间不时飘来渺渺的香气,应该是蜡梅吧。无意中仰头深吸,惊喜地看见各路星斗按冥冥之中的命途,列于九霄之上。十五年来,我头一次亲眼看见了北斗七星。不由得驻足,一一辨认着童稚之时在书上见过的星。亏得我视力极好,凝视可见星斗微移,心中不禁萌生出荒谬的想法——这满天繁星,莫非是围绕我公转?心中霎时被喜悦充盈,追忆起儿时星际航行的梦,不觉又是莞尔。
这古老而年轻的星空啊,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梦想和久违的夙愿!而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我可会如愿上那九天揽月?
3而今灯下提笔,四下静谧,灯光微黄,唯有闹钟的“滴答”声似乎亘古不息。窗外,阳光仍未褪尽,残阳映射在不知名的植物上,一抹迷迷蒙蒙的深蓝,又一抹隐隐约约的瑟黄。一时竟有些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学校的铃声适时响起,思绪回到案前。上了高中,父母便举家搬迁到和学校一路之隔的蜗居。即使假日,学校的铃声也是不关的,也因着离学校极近,坐在家里便可清晰相闻。听着上课的铃声,神思竟又渐渐邈远。吾师总言:为高考,三年磨一剑。我们每日在父母殷切的目光追寻和老师耳提面命中深浸题山题海,为的果真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吗?
我宁可相信,高考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高考之外有运动场上的驰骋搏击,电影院中的《星球大战》,还有我们刻意掩饰却偷偷外溢的少年不识的愁滋味。
高考之外的旷野星天,默默包容了我们一切的辛酸、苦痛、迷惘、不甘。一切演绎得仿佛那么浑然一体、宁静自然。在那不染纤尘之处,我们清晰看见繁华喧嚣敬而远之,任凭梦想憧憬在天边浪游。细数一颗星的湮灭与另一颗星的重生,感叹年华易逝,岁月易老——仿佛古往今来吟诗作赋的诗人,捧一片冰心送给与世人共享无尽藏的造物主。
如果我们生来只是为了走到前方,而非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便只会机械地前行。升入高中,高考被人为地当作我们的前方。待走过这个前方,下一个目标又会是什么?我怕终有一天,我们倒在追逐前方的路上,是否会想起——我追逐前方,究竟为了什么?也许那时,太多的生命风光早已是身后的浓雾茫茫。可怜无数才俊,只知向前,纵横名利场,舍弃身侧百花香,老来独倚阑干,空叹人生梦一场。
下一站风景是否仍旧辉煌,鼓起勇气整理昨日行装,只想去拥抱自由的阳光,不怕再受多少伤,前方有我的梦想天堂。
[作者通联:江苏淮阴中学高一(24)班]
第四篇:感恩心:站在生命之外
当我们想着每天怎样提升自己的时候,也特别时常需要回顾一下生命本身的意义。有空,请站在生命之外,用冷漠的视角,看看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自己的激情是否符合生命的本身还是在追求一场又一场的虚幻?
《永远的一天》是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1998年的片子。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感受很特别。开始很闷、很迷茫,继而很困,中间睡过去约5分钟,喝了两杯浓茶,终于坚持到了结尾。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钟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那些影象固执地滞留在脑海中,云雾一样缭绕。一直放不下那团乱麻:安哲罗普洛斯,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片子一定不会很卖座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噱头,没有俊男靓女也没有明星大腕,电影主角是个年迈的老人,在整部片子中他只穿了一件黑风衣穿梭于现实和回忆之间,而实际上整部片子也只是演了他生命中的一天。
这是那种探索性的影片,不卖座但是可以获奖,它获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它使你意识到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可以让你没有悲伤,没有快乐,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痛快,有的只是迷惑、思索和回味。当你不由自主地随着影片在朦胧和诗意中思索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早就在生活中若隐若现,早就应该认真想一想了,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导引和契机。
故事情节无波无澜。希腊老诗人亚历山大得了不治之症,明天就要住院动手术了,不知道能否活着从医院里出来,今天似乎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整理物品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早已过世多年的妻子的一封旧信,在那字里行间,他好象第一次感受到一直被他忽略了的妻子的爱。
他不知道如何度过这最后的一天,开着车在街上随意游荡,邂逅一个从阿尔巴尼亚偷渡来的小男孩,亚历山大从人贩子手里赎回了小男孩,想把他送回他的家乡,可是到了边界才知道,原来那里已经成了地狱。
老人和男孩一起继续游荡,给他讲自己和那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诗人苏莱姆斯。警察在搜捕偷渡者,男孩只好告别老人登上一艘轮船开始新的流浪。
老人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母亲已经痴呆了,她对面前的儿子无动于衷,却踯躅到窗前去寻找儿子。
夜幕降临了,游荡了一天的老人回到海边故居,撩开窗纱,远处是恒古不变的大海,幻觉中,在天堂般灿烂的大海边,老人与妻子深情相拥,他对妻子说:过了明天,我们就可以相聚了,那时候,我可以用文字带你重游望眼欲穿的旧地。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这样赤裸裸地面对生命中最后一天的时候,那时候我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那样的时候在任何人眼里,一定就是世界末日了,“自己”死了,世界实际上也就不复存在了。
导演选择了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生命与死亡的临界点上做了一个横切面,以一个生命迟暮的老人和一个生命刚开始的男孩的一段相遇,透视生与死的重大命题,具有浓厚的哲学味道。
这一天,老人好似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来看自己,回顾自己一生的事业、情感,回顾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希腊悲剧般的命运,回顾生命中这个动荡的世界。
亚历山大一生痴迷于翻译已故爱国诗人苏莱姆斯的诗集,可是临死前才发现,他付出毕生心血雕琢的美丽诗句,只是一些遥远空洞苍白可笑的文字。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为之热切关注的祖国、民族、历史,被政治家玩于股掌之中,与自己的理想差之千里,所有生命中的奋斗原来只是徒然。他发现,在自己即将告别生命之时,心里唯一留存的东西,竟然只是对忽略妻子真情的愧疚。
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寓意深远的意象来表现思索、寻找的主题。如片中回忆的镜头,年幼的亚历山大和朋友潜入海底去看在地震中消失了的古城,平静浩瀚的海面上飘来祖父的声音:那个愉快的城市沉没几个世纪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浮出水面,那一刹那,当你凝视它时,地球就会停止转动,时间也就停止了。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那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当你意识到它时它才存在。
整部片子笼罩在云雾般的迷茫中,迷茫又使人不舍离去。现实中,男孩弱小的肉体在流浪,没有祖国,没有家园;虚幻中,老人的精神在流浪,消失了的美好记忆,虚伪的理想,徒然荒唐的奋斗,这些真的是人生无法逃避的东西吗?
还有那个虚幻公交车,逆时间隧道而上,充满时空的立体感,表现出导演手法的独到,公交车上的老诗人和男孩,好象在遥远的空中,俯瞰人间百态。人生是漫无目标的漂泊,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荒谬的生活中,也许当我们置身生命之外才能发现,我们曾经就是这些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却远离自己生命的人。
片子的影象也很有特点,诗意化和充满强烈对比,现实的场景萎暗阴郁,而回忆中的场景却是天高海蓝,回忆中的人物一律穿浅色衣服,朗然明亮,只有老诗人一身黑衣。整部片子完全是老诗人在现实和回忆中穿梭,导演并没有采用镜头切换,人物好象直接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从前,真实与虚幻之间没有丝毫痕迹,现实与幻想之间似乎没有了距离,这样的处理更加营造出这时的老诗人是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从哲学意义上说,死亡其实也是一种思考、一种顿悟。
很多一生想不通的问题,会在临死前突然禅透,也许当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心静如水,没有了所有虚伪矫饰的幻想,如同慧眼突然开启,过往岁月中真正属于心灵的东西浮出水面,让人如梦出醒。
也许正是诗人这种临死前的彷徨打动了我,生活中有太多的彷徨,对事业、对爱情、对世界,在生命中我们有太多解不开的命题,令人悲哀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仍然彷徨。正如老诗人在他母亲床前潸然吟咏的那个诗句:“告诉我,母亲,为什么我不懂爱?”
一天即永远,也许我们一直就是这样生活中的“局外人”,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热爱生活,可是我们却不能理解生活和把握生活,当然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远比这些要丰富的多、深邃的多,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部充满魅力的影片。
掩卷之余,始终回旋在我心里的是影片中诗人苏莱姆斯的那几句诗:“清风微拂,抚慰苍穹下的众生,犹如向内心深处低语,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是甜美的。”
此时,当我重新回味这部影片,犹如已然站在生命之外,尽管依旧如此迷茫,但是只要发现生命是甜美的,也就足够了。
第五篇:时间,生命的财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一样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有些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没有指定话题,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材料,发掘材料中所蕴含的能给人以感悟和启迪的要素。
发掘材料作文的话题,提炼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或中心,最保险最简便的方法是先划分材料的层次,概括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的主旨来立意,这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1、2段是第一层,介绍瑞士人在孩子出生时,在其户籍卡“财产状况”一栏填写“时间”,并说明这样填写的原因——他们对财富的理解就是时间,这是正面介绍;第3段是第二层,对瑞士人关于财富是时间的观念表示了认同。由此可见,材料的主旨就是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即时间是人生的财富,只有拥有了时间,才可能拥有财富。
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对材料最后一句话“有些人„„”省略的内容的思考很重要。
【佳作赏读】
时间——生命的财富
当赤裸的婴儿呱呱坠地时,他便拥有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数十年的光阴。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些人善于支配,在生命的终结之时,他可以欣慰地说:“我一生无悔。”有些人不善于支配,弥留之际,他只能遗憾地说:“真希望从头再来。”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便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个人该如何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呢?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七岁进私塾读书,十一岁开始读《资治通鉴》,而且一直坚持不懈地读了几十年的书。正是由于他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才使他为后人留下《日知录》等许多富有思想和学术价值的著作。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该用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关键在于自己。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在身体已经十分衰弱时对人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他就是这样利用生命的财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直到在椅子上溘然长逝。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该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社会给予了我们一切,我们就应该知恩图报,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回报社会。敬爱的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献给了社会。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从事文学创作,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国民的劣根性,唤醒沉睡在黑屋子里的人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家陶行知致力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用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回报了他的祖国。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该用来回报我的社会。
生命的财富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用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我们的社会,而不应该用来换取权力,换取金钱,换取名利,也不应该在安乐享受中挥霍。
时间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最大财富。如果我们善于支配它,就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利用它,就注定一生只能碌碌无为。何去何从,由我们自己选择。朋友,请利用时间这笔生命的财富去创造、去经营、去收获一个美丽无悔的人生吧!
【点评】
这篇议论文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提炼出“时间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最大财富,要善于支配时间”的观点,审题、立论正确,文体选择恰当。围绕“一个人该如何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这个核心话题,从“充实自己的头脑”“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我们的社会”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分论点的设置合理,论据充实,能给人有益的启示。
从整体布局上看,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完整严谨,过渡自然。
从论证过程和方法上看,文章合理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文章审题准确,感悟深刻,思维缜密,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