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的爱心教育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爱是人们最高尚的情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生活中,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传递着爱的真谛,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像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把心灵的冰霜融化,又像春雨能滋润心田,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才把爱心教育列入本学期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培养幼儿的爱心教育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明确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有关“爱”的方方面面可真不少,我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在以下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心教育。如:《温馨感谢》教育幼儿感受并懂得回报他人的爱,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导幼儿理解“爱不单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包括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爱护。”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我首先给幼儿讲了一个《爱》的故事,然后组织幼儿围绕”爱“,讨论爱是什么?爱就是心里呀要装着别人。《留下我的爱》我针对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教育幼儿要珍惜在幼儿园的生活,告诉幼儿“:老师是多么爱你呀!你将怎样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有的画了一幅最美的画献给老师,还有的说出心里祝福的话。最让我感动的是:惠玉莹小朋友搂着我的脖子,悄悄地跟我说:“王老师,我家有你的电话号码,想你的时候,我会给你打电话的。”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多少孩子对老师的的爱。在学习《好朋友档案》这个活动时,我请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使幼儿更全面的了解朋友,鼓励幼儿在朋友的交
往中,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对培养了幼儿的爱心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二、一日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们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三八” 节到了,教育幼儿给妈妈一个惊喜——唱歌、画画、讲故事都可以;国庆节到了,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游戏时,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不小心碰着别人时,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有困难要热情地帮助别人。„„正是因为我乐于幼教,喜欢孩子,所以我善于观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对幼儿随机进行爱心教育。最典型的教育案例------《快乐的生日会》:我们学前(二)班共有四十二个孩子,我特别喜欢他们,每天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很充实,很开心。我心里装着所有的孩子.孩子也乐意围着我说东道西。我和孩子们曾经立下约定:只要某某小朋友过生日,大家就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奖给特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听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才对。妈妈为了你付出很多的爱,这一天你应该感谢你的妈妈。将来你还要把你的爱回报给妈妈。”细微的爱心举动,使孩子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我也分享了孩子成长的快乐。虽然每个人只有一个生日,但是我们班四十多个孩子,一年就有四十多个这样快快乐乐的日子。通过《快乐的生日会》,对幼儿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快乐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份快乐就会变成许多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还通过歌曲《让座》,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有礼貌;还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故事,教育小朋友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互相谦让。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是相互的。爱心教育贯穿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三、利用家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强化
幼儿的爱心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在爱心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的幼儿在家和幼儿园出现“一个宝宝两个样”,针对这种反差现象,我通过多种形式——家访、电话、便条的形式,与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向家长提供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样。我还通过家长会,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爱心的途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幼儿的爱心教育,主动在家中强化幼儿的爱心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丰 富的社区资源也是向幼儿强化爱心教育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今年五一期间,我目睹了千载难逢的视觉盛会“千手观音,让爱飞翔”万分感动,于是我把精彩的一幕——千手观音与您牵手的彩色照片带回来,装饰了孩子的展板,为孩子创设了爱的氛围。孩子们看了惊叫起来:“快看呀!春节晚会的千手观音都是聋哑人。”“是啊!站在最前面领舞的邰丽华还是个聋哑人呢。他们的舞跳得那么美,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一定经受了无数的考验,她们惊人的毅力、超难度的动作,震撼全国,红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们情感的共鸣。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积极参加了“慈善一日捐献爱心”活动。我们小朋友现在不能挣钱,也要投身到爱心大活动中去,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围绕“爱”这个中心,画幅画表达我们的心意,学会回报社会,强化自己的爱心意识,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品质。
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是啊!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受到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爱心教育为幼儿快乐成长奠基
爱心教育为幼儿快乐成长奠基
【摘要】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使他们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古人云:“桑树从小扶”,充分体现了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为幼儿快乐成长奠基。
【关键词】幼儿;爱心;教育;环境;家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这是现行教育的一种病态,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因此“爱心”教育迫在眉睫!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父母应成为幼儿爱心教育中的首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让幼儿在充满着礼貌用语、谢谢、谦让、互助教育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从家庭教育入手,开展爱心教育,使幼儿形成了初步的爱心意识。
二、以幼儿园教育为抓手,增强幼儿的爱心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让孩子学会做人则成为了更重要的任务。
(1)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开展爱心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教师可通过添置自然角、营造爱的氛围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感激别人。
(2)利用节日活动,开展爱心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 “爱心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劳动节、元宵节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爱心教育。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幼儿的爱心意识,也让孩子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
(3)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开展爱心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爱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的心灵。
一颗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设法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份爱的珍贵,学会关心人,爱他人,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让我们为幼儿的快乐成长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主编《学前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编
[3]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大班幼儿开展爱心教育的有效策略
大班幼儿开展爱心教育的有效策略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了让他们将来能适应、主宰二十一世纪,我们就必须对幼儿加强素质教育,而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为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有的父母只知道把全部的爱都倾注给孩子,而没有培养孩子去爱别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输入”。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别人的爱,而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不会同情。体谅别人的难处和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少工作热情,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人对事淡漠无情,更不可能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所以,培养爱心必须从小做起。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呢?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一)结合五大领域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爱的目标进行教育。
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德育领域,它容易受到忽视而“孤立”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外,虽然许多活动中包含了德育与爱的目标,但由于教师在确定活动内容时不自觉地或偏向独立的教育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将各领域中所包含的爱的目标做为重点,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培养。从认识入手,通过情感的激发和意志的培养,最终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以节日活动为主线开展爱心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节日的种类日益繁多,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以节日为主线开展主题活动,既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孩子提供了锻炼道德意志,表达道德情感的机会。以“九九重阳节”为例,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我为爷爷奶奶献爱心》、儿歌《小板凳》、《拐杖》、歌曲《让座》等,让幼儿知道老人年纪大了很孤独、无助,需要我们的关爱,懂得敬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让幼儿感受付出爱和得到爱的同样快乐,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认识到自己对别人也有帮助,也很重要。
(三)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用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像童话剧《小熊请客》、故事《七色花》、《三只蝴蝶》,歌曲《小鸟鸦爱妈妈》、《雨中接妈妈》,中华美德故事《孔融让梨》等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好情操的主题。给人以爱的思考和快乐。如在故事《七色花》里,小女孩珍妮在得到神奇的七色花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将六片花瓣一一扔出去,却没有得到快乐,而最后扔出的花瓣使不能站立的维嘉奔跑着和她玩起来,她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一片花瓣用得好”,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会用来做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萌发了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又如欣赏完故事《孔融让梨》,大家一起讨论,孔融小朋友为什么没有拿“大梨”而拿了个小的呢?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的道理,知道同班的大孩子应该关爱小孩子。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爱心教育。
多媒体教学有着直观、生动、幼儿喜爱、乐于接受等教学优势。大班孩子已经有了思维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感受美好事物的愿望,孩子们已经能通过自主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此时教师应尽量配合幼儿,给幼儿提供有利的社会资源。在孩子面前着力展现更多真、善、美的世界,让孩子们真正去体会,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在电视上看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后,主动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洗脚。于是我设计了一节爱心公益广告欣赏活动。孩子们通过观看公益广告《爱心传递》、《让座》、《把书献给爱书的孩子》、《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等,让幼儿在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后,通过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认识体验,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琴童》专题报道,讲的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好朋友得了“癌症”没钱接受治疗,辍学在家中,他很想帮助他的好朋友,可是没钱,于是在与父亲商量后,利用每个星期
六、星期天的时间,在城市的广场上,商场的门口,拉小提琴为好朋友募捐手术费。最后他的真诚和友爱,感动了周围的人们,有好多好心人为这个可怜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他顺利的完成了手术。观看这则专题报道后,幼儿对患病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并表示出想要帮助他们的积极愿望。同时,他们对“琴童”的这种关爱自己同伴、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的这种举动无限敬佩。
二、一日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处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
透着德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爱惜公物等品德和行为,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爱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幼儿爱心教育实效性的保证。
(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小事抓起,从基本要求做起。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根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内容、有检查地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如:(1)从开学初我班就安排了值日表,要求幼儿提前来幼儿园帮助教师搞好晨间卫生,值日生负责完成课间发剪刀、胶水,课后整理幼儿用书,收拾桌面杂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情。(2)针对小班小朋友新入园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出现的哭闹现象,每天从本班抽出五六人在课余期间,帮助小班小朋友整理衣物、图书。给小班的小朋友讲故事、跳舞、唱歌来分散小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使他们顺利度过哭闹期。(3)又严格要求幼儿盥洗入厕、上下楼、拿杯子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不能争抢。(4)要求幼儿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都使用礼貌用语,同时教师也严格遵守用礼貌用语和小朋友们问好道别。在日常与人交往和游戏中,坚持使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二)随机教育
生活是爱心教育最好的土壤,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蕴涵着很多的爱心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及时发现,善于捕捉。在户外游戏中我看到幼儿们把一个方便面袋踢来踢去当球玩。及时制止批评后,幼儿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因为袋子不是他们扔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设计了“我为幼儿园献爱心”活动,幼儿通过讨论,自己积极参于到保护幼儿园的环境中来,提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一日晚上,王老师打电话说感冒严重希望换班。第二天早晨,有几个孩子问我,为什么王老师没有来?她怎么了?我告诉他们王老师生病了,所以我们换班了,小朋友都表现出担心、难过的样子。于是我通过谈话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回忆王老师为大家付出的辛劳与关爱,并带领孩子们去王老师家,探望王老师。孩子们在王老师床头问寒问暖,非常关心,还表示以后要听王老师的话,不再让王老师生气。
(三)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朴素的社会学依据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即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完善自己,见贤思齐。因儿童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易受道德榜样的影响,故可以启发并推动他们做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雷锋”就是很好的爱心教育榜样,因此,在3月5日学习雷锋日之际我们积极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故事《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小的时候》,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绘画《我给雷锋叔叔画像》、电教《雷锋》一系列有关雷锋的优秀事迹的学习活动,使幼儿知道已有这么一个解放军叔叔,无私的为大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认可,尊敬和爱戴,尤其是学习故事《雷锋叔叔小的时候》之后,幼儿们发自内心的感触很深,对雷锋小的时候的遭遇纷纷表示出同情,同时深切感受到自己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是多么庆幸的事情。
榜样的树立在幼儿教育中不光是雷锋这样高大的形象,幼儿的生活中也可以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杨慧渊小朋友是一位非常乖巧、礼貌的孩子。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都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其它小朋友向她问好时,她也很礼貌的向别人问好,平时生活中她也总是帮助年龄较小的同伴穿衣服、系鞋带。杨慧渊良好的行为表现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教师无法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像杨慧渊一样,何况每位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与不足,杨慧渊小朋友只是在“关爱他人”这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点,因此,我们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树立起了杨慧渊这个榜样。每次看到杨慧渊为大家做了好事,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何她学习,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尤其喜欢模仿榜样,也易受鼓舞,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为大家服务的行列之中。
三、爱心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认为爱心环境的创设除了在班级里建立植物角、动物角、图书角、这些硬件环境以外,教师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爱的发展和培养都至关重要。
(一)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最实然和应然模仿的对象,我们不仅是幼儿智慧和人格的引导者,而且是儿童智慧学习和人格学习的直接楷模。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完善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许多、纯洁目光的注视与效仿。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旺姆的喷嚏声几次打段了我的琴声,小朋友都在埋怨:“谁呀,老打喷嚏?”
原来娜吉旺姆感冒了,鼻涕挂在嘴皮上,还不等我起来,扎西南吉已经像个大人似的取出餐巾纸,帮旺姆擦鼻涕,这时我们大家都在看着扎西南吉,她连忙不好意思的缩回手,笑笑说:“王老师,以前也是这样帮小朋友擦鼻涕的,”我及时的对扎西南吉小朋友提出表扬。同时引起我的思考:我平时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足见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因此,教师更应该积极在幼儿面前展现美好的、关爱的形象来引导幼儿。
(二)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主动模仿看见的行为或听见的语言。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贝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情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情感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家长示范性的重要性。
中央电视台有一期节目感人至深,在2006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常年照顾着很多孤寡老人。当主持人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她的回答质普却很有力:“我母亲以前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坚信我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做下去的。”这就是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有力证明。
四、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必须将幼儿园和家庭有效的结合幼儿的生活空间,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必须树立大的教育观,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在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情感品质。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比如:“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庆元旦课题阶段性总结”等,通过这些活动向家长介绍爱心教育的意义、方法,及时反馈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进步与不足。针对有些幼儿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现象,为了避免幼儿人格两面性的产生,考虑到家长多、时间紧、沟通不方便等种种因素,我们采用已小纸条传递这种方式,将孩子在幼儿园中出现的问题,进步写在纸条上,与家长交流。同时也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良好表现,以及希望改进的方面,写在纸上,带到幼儿园,我们在全面小朋友面前宣读这些留言,对本人和其他孩子都是一种鼓舞。
五、给幼儿亲身体验,实践的机会
任何一种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将这种教育的意义,转化为开动思想,幼儿爱心教育,只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只有将幼儿已有的爱心理解、爱心经验。转化为行动,幼儿爱心教育才算真正有意义。那么我们就必须提供给幼儿亲身实践的机会,当我们得知刘雨婷一家发生车祸后,我们积极宣传、联系,终于让我班幼儿有机会亲自拿着鲜花去探望伤病中的刘雨婷一家。“六一”节过后,我们积极和当地民政部门协商,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老人送上我们的关怀与祝福,在歌声与舞蹈中,我们看到了老人们眼里的泪光,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更体会到了给他们带去快乐后的幸福与满足。
第四篇:爱心教育
真诚献教育 爱心润桃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发言,说实话,在座的老班们都经验丰富,并且很多是我的前辈,特别是我很多宝贵的经验都是向大家学习到的,所以今天在这发言还真的感觉有些紧张,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包涵、多指教。我今天的主题是真诚对待学生,以爱心换得学生的真心。
我在班级管理方面,以“耐心教育”为主,坚持真诚的对待学生,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和学生在一起,时而是严格的老师,时而像和蔼的妈妈,时而又像真诚的朋友。对待学生的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武断的下结论,而是先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并让学生冷静分析问题思考处理办法,再进行引导、修正和协调。
我曾经接手了一个在其他人眼中的“差班”,刚接手时,班级的“班风”涣散,“学风”低迷,学生对班级活动兴趣泛泛,学习兴趣更是缺失,甚至有和任课教师对着干,让老师无法上课的情况出现。我接手后,一方面以投票表决的形式确定班规,培养班干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充分相信学生实行班级学生自治。另一方面大打感情牌,通过走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多次与家长深谈,改变家长的消极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给予学生真挚的关爱,如给忘记吃早餐的孩子送去早餐,给淋湿的孩子烤干衣服,给取得一点进步的学生积极的鼓励等等,事情虽小,但是却让学生感受来自老师的关爱,故此,学生们有什么心事会和我说,有什么情况也会坦白向我承认,慢慢的孩子们校纪班规能自觉遵守了,老师的批评也能虚心接受了。
我刚刚接手现在这个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来自于本校、南天、昭山、镇江等好几个学校,为增加班级凝聚力,创建和谐氛围,我利用学校有限的条件开设各种班级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班级春晚等有趣的团体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合作,加深彼此友谊,也给孩子们很多表现的机会比如班级春晚就有小品、相声、唱歌、跳舞、播音等一些丰富多彩的节目。除此之外,我还带领班级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去年的朗诵比赛,为了让班级获得好的成绩来鼓舞士气增加信心,我想利用这次朗诵比赛的机会让学生相信只要肯用心、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虚心地向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请教,在网上去学习一些优秀的朗诵经验,整理成资料和学生分享,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训练、磨合,一遍又一遍的进行修改和练习,为了朗诵获得更好的效果,学生们也勇敢地拿出自己的建议,大家齐心协力,为班级荣誉而拼搏,朗诵的那一天,家长们也来给孩子们加油鼓劲了,全班同学穿得整整齐齐,昂起头挺起胸,洋洋洒洒的朗诵出了祖国少年的骄傲和自豪,朗诵到精彩之处,台下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赞叹声掌声一片,而当朗诵到最后以一个完美的集体造型结束时,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台上的孩子们被这热烈的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台下的我也是激动不已,最后,当主持人报到班级获得第一名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欢呼起来,开心的拥抱在一起,那时那刻,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原来只要努努力他们竟然可以如此优秀从此我们的师生感情更加浓厚。如此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在班级事务方面在自我管理方面度大大上了一个台阶,期期评为优秀班级。我当班主任这么些年发现有一个这样的特点,觉得一个调皮甚至叛逆的孩子,绝对不像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背后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尊重和关爱,没有一个人会乐意接受训斥和辱骂,所以越是叛逆的孩子越需要耐心的爱护,我总是充满耐心地和有些叛逆的、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沟通以增进了解,课余常跟他们一起聊天玩耍,比如我经常和他们打打球下下棋,这些都是我的弱项,虽然每次都输了,但是学生们不“嫌弃”这样水平一般的老师,还总是抢着和老师一起较量,因为这些学生们希望能走近老师,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更希望和老师交朋友。一方面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做他们可以随时倾诉随时求助的人,我跟孩子们说,有什么事情别怕,我一直在这里,不管你犯多大的错我都愿意陪你一起成长,并为你的成长而骄傲。另一方面也积极和家长们加强交流,很多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不良情况绝大部分是有家庭原因的,所以对于一些不懂青春期孩子和对孩子束手无策的家长,我一般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家长讲述一些心理学和沟通方面的技巧,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平稳的度过青春期。
我切切实实用爱心走进学生心灵,用行动向孩子们展示老师尊重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看得到并欣赏每个孩子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比如上课看到有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上课开小差在书上画画,仔细看了以后,没有批评他,而是要他以后负责班上的黑板报,把他的才华展示出来,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上课的时候不再画画,认真上课,画在该画的时候画在该画的地方,我还特别打电话给家长说,您孩子画画很棒的特别喜欢,值得培养,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欣赏和重视之后,这个孩子上课就不再画画,也没有违纪现象,学校的绘画比赛也推荐他代表班上参赛,当孩子看到自己画的板报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时候,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被学校展览出来的时候,内心无比幸福快乐,我们的师生关系也特别好,我想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我欣赏他懂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去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就这样,润物细无声般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把一个个小捣蛋“收服”了,后来小捣蛋们不但不捣蛋了,还一个个是我的拥护者,愿意为班级“赴汤蹈火”。当然,我也看得到优秀同学身上存在的缺点及时进行教育和鞭策。正因为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在学生心目中威信还是不错的。这十几年来我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爱护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班级的温暖。故此,无论带哪个班,经过一个耐心引导的过程之后,学生都能够逐步成长起来,班风学风都慢慢地走向正轨。
第五篇: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
爱是尊重,是信任,是鼓励,是宽容,是帮助,是奉献。
爱心是指关怀、爱护的思想感情,它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自然等内容。
当爱、爱心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教育精髓后,就形成了爱心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种用爱作为一种手段和把爱作为培养目的的教育思想。
就狭义而言,爱的教育就是指充满感情的教育,指教育者用爱心关注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就广义而言,爱的教育则是一种情感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涵有两个要义:一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者教育爱的付出;另~是在教育口标上,追求受教育者爱的情感的生成。综上所述,爱的教育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权利的,以求培养具有爱心的人的教育活动。
爱的教育有四大目标:(1)培养对人的爱心。(2)培养对自然的爱心。(3)培养对集体和社会的爱心。(4)培养对祖国的爱心。
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幸福的道路。一个有爱心的普通人比一个没有爱心的“成功人士”更成功。爱的教育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堵塞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直接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的对的爱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教师的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后进生是德育的难点,教师对后进生诚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后进生比较自卑、敏感,戒备心理重,往往认为教师轻视、讨厌自己的,甚至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教师的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亲其师而信其道道。而现在教育目标忽略了情感层面的追求,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基本上是唯理智教育占统治地位。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60年代中期批评日本的教育偏重理智,因缺少情感层面而成了“忘掉了另一半的教育”、“牺牲了另一半的教育” 青少年情感体验没有能与理性认知一起同步发展,培养爱心是青少年完善人格的需求,爱的教育正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把培养爱心,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的目的。爱的教育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和体现。受爱者所领略的是人世间最纯净最无私的心灵奉献和情绪的感染,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施爱于人的。所以,爱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是和谐人际的中介。“感知爱”是“实践爱”实现的关键和标志;“体会爱“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的统一和谐地发展。后进生,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在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对后进生真正做到以情育情。教师的爱,是启迪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动力,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施以爱心教育提高特殊儿童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心的爱,是不含杂质的爱,宽容而不纵容、关心而不包办、严管而不强行干预的爱,绝不是溺爱。让学生和谐健康而充分全面得到发展是教育的本真,爱心教育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爱心”的施予是有条件的,要以具体的学生而决定施予的方式与“度”。如果把爱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施予不同的学生,自然得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都有所不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尤其对那些不自制不自律的常犯错误的后进生,教师们更应该爱护他们、关注他们。100名来自湖南各地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就“学生爱心品质状况”作问卷调查(以下称调查[1]),结果表明,赞同“现代孩子智商越来越高,情感却越来越冷漠”的人有49.1%,有58.9%的老师在比较自己所教过的历届学生情况之后,赞同“学生爱心越来越少”的说法。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用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
爱的教育作为手段,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调适认知活动,完善人格品质,发展个性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是人身上的一种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樊篱并使人与人结合。爱可以使人克服孤寂与疏离感,同时又能使人保持个性,保持自身的完整性。积极的情感(爱)对认知有的以下作用:第一,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性。第二,情感提高认知的积极性。第三,情感导致认知优化。第四,情感促进认知深化。第五,情感有利于认知内化。第六,情感增进认知传递,爱的教育思想把爱看作是促进教育的手段,把培养学生的爱心作为办教育的目的。爱的教育是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为人民谍求幸福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大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持久的效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彻底地走出无情偷梦者的行列,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古有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和佛教的“慈悲”,近有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主张;在国外,既有马斯洛对“爱的需要”的探讨。也有卢梭“以爱心对待儿童”的教育主张;既有弗洛姆对“爱的艺术”的专题研究,还有亚米契斯推崇的“爱的教育”??
1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残缺的教育,而不讲究爱的艺术的教育就是不完美的教育。2、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感情,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
3、古人曾说:“少小若成性,习惯成自然’’。
4、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仁爱”的思想。孟子明确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于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5、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认为: “教育的形式如同水池,惟有情和爱才是池里的水:没有情和爱,教育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形状各异,总逃不出一个空虚。”
6.“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懂得教育的规律,即爱生—— 尊师——更爱生——更尊师。这种师生感情互相反馈,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就是“师爱”最好的结果。只要教师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亲,懂得营造心中的爱,以情育情,以心唤情,用情、用心去浇灌他们,他们虽然是后飞的雁,但一定会展翅高翔;他们虽然是迟开的花,但一定会盛开怒放。这样一个个新的生命的个体复活,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也将诞生。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爱的本质已昭然:爱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导师,也是学生精神上的导师,是爱的承继者和传递者。学生的世界是纯真而透明的,充满了爱与梦想,是一个与成人世界大不一样的天地。一味的管教、苛责、束缚只会压抑个性,使学生原本丰盈的心灵之泉枯竭,原本充满希望的梦破灭,原本多彩的人生因此而黯淡。
9.“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代表着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是人际间一种特殊的爱 10.l 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馁弥儿》_一书中提出:爱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也是进行教育的基础。因为“人l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威姆斯)
10.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恶都无动于衷的人。
北京青年李兵已经考上了大学,可是,他在一天之内,分别将身为教授的父母杀害了。并将尸体切掉头颅装箱后扔到了大街。李兵讲起在杀死父亲之前,父亲讲的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样,当李兵下午用皮带结成一个环套住母亲的脖子时,母亲用很少有的平静口吻对儿子说:“你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们提呀!”儿子却回答:“晚了,妈妈,你们要旱这样和我谈话,听我的意见,我也不会走这一步。但是,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当李兵讲完这段令人恐怖的凶杀过程。说:“他们都死到临头了,还在问我需要什么,好像我只是因为物质上的要求得不到,才去杀他们的。他们一点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儿子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平等、自主。
两个“差生”在宿舍里为了争夺一把吉他而扭打起来,最后找老师评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听罢不仅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表扬了他们有进步,理由是: “第一,你们为了吉他而打架,比上次为抡帽子而打架要好多了。因为想弹吉他是好事.第二,动手打人不对,但没有上次厉害。第三,最重要的是,你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一找老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非打出一个输赢来。”接着老师提出了让他们凭借自己的
智慧、理智友好地解决问题的要求。最后,两个同学手拉手离开了老师。
关于爱的理论:
(一)爱还是实现自我的方式,是个人价值的真实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爱是一种需要:美国心理学者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爱的需要归属为缺失性需要,即不可缺少的需要。
(三)爱的要素。弗洛姆在《爱的艺术》提出爱有三个要素:给予(爱是一种能够创造爱的力量)、责任和尊重。
马克思极其优美地表达了(给予)这一思想。他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柬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柬交换信任,等等。如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学生,就像盛了“半罐水”的瓶子。若我们只看到“空”的那一半,你就会觉得学生什么也没有;若我们重视到“满”的那一半,你就会觉得学生还是不错,从“0”增加到“一半”是多大的进步啊!两种不同的看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显然是后者。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来自教育者期待的变化,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E.弗罗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中对爱认为爱是无条件地给予,是永恒长存的创造性需要,爱是后天习得的。爱的教育就是要用爱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爱的意泌,发展他们爱的能力。罗洛·梅在《爱与意志》指出,爱与意志都是沟通意识的形式,同时又都是一种情意,即“种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方式
我国与爱的教育有关的研究有陈艳华《论爱与爱的教育》、孙明博《走出过度“关爱”教育的误区》、张莉《师爱一一教育的基础和动力》、罗海峰《爱的教育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黄建春的硕士论文《论青少年爱心培养与爱的教育》
校园暴力倾向趋向低龄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使他们在家中占有特殊 地位 以情育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关键,宽容教育是转化学生的催化剂。
1.教师打破师生的所有界限,视学生如弟兄姊妹。教师“放纵”.结果是学生太随便,教师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学习过多、过细地关心,干扰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导致学生产生超越生理承受能力的压力。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嫌老师罗嗦。
3.教师打着关心的幌子,肆意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如:另布置作业,课间抽查,强制课余补课? ?)4.教师对学生家庭生活过多探问与谈论,导致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虽然这些现象也包含爱心.但是这些“爱心”却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予以学生的关爱可能已经变味,不再是我们一路叫好的“爱心教育”了.而已经成了爱心教育的“泡沫”了。
独生子女处于命令、领导位置,可能会形成专横、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易患有骄气和经不起挫折等毛病。
曾经有一个男孩,他认为自己是一只小鸡。他脱下自己全身的衣服,赤裸着坐在家里的餐桌下面。他用手抓着从盘子里摔下来的食物。无论他的父母怎么做,都不能使他重新坐在餐桌旁。他为此去拜访了一位聪明的老师。老师要求他某个晚上请自己吃晚饭。老师在餐桌旁坐下。当饭菜刚端上来时,他站起来,脱下衣服,来到桌子底下,与男孩在一起。“你在做什么?”老师问。“我是一只小鸡,”男孩答道. “好巧啊,我也是,”老师说道。他们在一起坐了很长时间,男孩谨慎地看着这位客人,“难道你不认为小鸡也可以穿衬衣吗?”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小鸡当然可以穿衬衣,穿上衣以后还是小鸡。”老师示意父母把他们的衬衣递过来,他们都穿上了。“你觉得仅仅因为穿着裤子,他就不是小鸡了吗?” “不,他当然还是。”他们又都穿上了裤子。这样的情景一直继续着,他们两个都完全穿好了衣服。老师又说了: “你认为仅仅因为吃了人的食物他就不是小鸡了吗?” “不,他当然还是。”于是,他们津津有味地吃了食品,“你认为小鸡必须坐在桌子底下吗?很有可能即使小鸡坐在桌子旁,他仍然还是小鸡。”终于,男孩哈哈大笑,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不难看出,当老师把自己与孩子平等起来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