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摧不毁的信念美文
20xx年高考,来自四川的杨羽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四川师范大学。在欢天喜地的同时,杨羽香深叹一口气,家中已经一贫如洗,恐怕难以支撑她上大学。妈妈也是一脸忧愁,女儿这么争气,让她放弃上大学,这怎么说得出口?可是,学费怎么办呢?
冷静下来后,杨羽香告诉妈妈,她不会让家里为难,但是她也不会放弃上大学,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一定能够改变全家人的命运。至于学费,她会自己想办法凑齐。
听从邻居的建议,杨羽香在家旁边搭了一个草棚准备养蚕。离杨羽香家几里外有一片桑园,每天早上天刚亮,杨羽香就背上竹篓和妈妈去采桑叶。杨羽香本来就长得矮小,大大的竹篓背在背上,已经有她一半高了,再加上一背篓的桑叶,更是压得她直不起腰。可只要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杨羽香就干劲倍增,为了学费、为了父母、为了将来,拼了。
杨羽香真的很拼。一次,她独自一人前往大山深处采桑叶,在回去的途中天气说变就变,大雨倾盆而下。瘦弱的杨羽香找不到躲避的地方,只好顶着雨狂奔。山路本来就不好走,下雨天更是滑溜溜。杨羽香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如此反复,膝盖磕得惨不忍睹。她想,只要自己安全到家,幼蚕就可以吃饱快快长大,然后就能凑足学费,一家人皆大欢喜。靠着这样一股信念,杨羽香连滚带爬回到了家,却也因着凉而大病了一场。
康复后的杨羽香又想出去采桑叶,被妈妈劝在家休息。于是,杨羽香就拜托亲友介绍些活给她干。街坊邻里都心疼这个倔强的小姑娘,能帮上忙的他们从不推辞。
杨羽香的老师介绍她去城里当家教,只要干满两个月,学费基本就不用愁了。杨羽香欢喜了半天,看到妈妈后又泄了气。爸爸常年卧病在床,一家重擔全都落在了妈妈身上,而且家中还有个年幼的妹妹需要照顾。做家教虽然报酬多,但是让妈妈一个人劳累,她真的不忍心。杨羽香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决定留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养蚕。她相信,凡事只要坚持、勤奋,一定能够做成,学习是这样,凑学费也一定是这样。
镇上有一家玩具厂,允许工人把没干完的活带回家做,只要按时交货,别的都没有问题。村里人向老板说了杨羽香的情况后,老板立刻答应了杨羽香在家缝玩具的要求。杨羽香是新手,缝玩具时稍不注意就会刺破手指,第一天干下来,左手食指都不忍心看。疼,很疼,但和能上大学比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每次受伤了,没有干劲了,杨羽香都这样想。
走进杨羽香的家,你一定会对满墙的黄灿灿大吃一惊。不断剥落的斑驳墙壁上贴满了杨羽香从小到大获得的奖状,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只是不够贴而已。杨羽香的拼劲使村里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把贴满墙壁的奖状拍下来传到了微博上,求大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时间,好几家企业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为杨羽香解了燃眉之急。一时间,杨羽香感动万分,她一直都坚信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来没想过接受社会的帮助。有了好心人的帮助,杨羽香在心里暗暗发誓,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人问杨羽香:“通常孝顺的孩子看到家里这样的情况一定会放弃读书,早日打工赚钱,你是怎么认为的?”杨羽香说:“我也想过放弃,但我更喜欢念书。如果知识可以改变现在的生存环境,我为什么要放弃呢?我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学习,一样能够为我的家撑起一片天。”
信念在杨羽香眼里的意思,就是能使家人过上好日子,使家里摆脱贫穷。她的信念是摧不毁的,因为梦想和亲情是这一辈子无论如何都割舍不了的。
第二篇:不自律毁半生美文
两个月前,与一位朋友打赌,如果一个暑假的时间他能成功减去20斤的体重,算我输,赌是2000块钱。
期间,由于大家都比较忙,也懒得联系。
昨天,这小子屁颠屁颠地来找我,我真得被惊到了——他整个人真瘦了一圈!一大圈!
我把他往家里的体重秤上拉,结果更让我惊呆,两个月竟然足足瘦了30斤。
我乖乖地给他转了账,晚上还请他吃饭,我太好奇他是怎么瘦下来的。
点菜的时候,他说:你少点几个,我已经变了。
我以为他开玩笑,依旧两个人点了四个菜,结果他吃了很少,害得我这见不得浪费的人,最后吃得要撑爆肚子。
后來,他透露了能减肥成功的秘诀——自律、坚持。
每天早餐正常吃,中午吃少一点,晚上几乎不进食了,一杯牛奶或一点水果就打发了,再美味的东西放在面前,也会控制住不去碰。
每天绕不大的学校操场跑上十圈,如果下雨天就爬楼梯,一爬就是十个来回,从未间断。
想起曾经看过一句话:一个人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优秀的人,自律对他们来说是基本素养。
自律的人不一定都优秀,但优秀的人基本都是自律的。
李嘉诚再忙也会坚持每天看书;柳传志永远不会让自己迟到;王石从四十七八岁开始爬山,用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登上了七大高峰和南极点、北极点,这项记录很多专业的登山运动员都破不了。
说到底,你现在迷茫和焦虑的原因,不就是不能管住自己吗?如果你真的想改变目前糟糕的处境、慵懒的习惯,你就必须学会自律。
1、别拖延,就从你看完这篇文章开始,好好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一个目标,并且写下来放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离目标还有多大差距。
2、每天都要列出工作和生活的清单,这花不了你多长时间,效果却很好。不管你记忆力有多好,始终不如记下来靠谱,每天将工作的内容写下来,然后按重要性、分主次完成。总之一个原则,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做完做好,绝对不能往后拖延。
3、把手机和IPAD等电子产品关闭。很多聊天是可有可无的,很多新闻和资讯是可以放在工作和学习之后再去看的。
就这几点,你如果能够完成90%,就已经很出色了。
一个人要想有多优秀,就看能控制住自己到什么程度,不管是工作和生活,都是这样。
第三篇:《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答案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第四篇: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
乡校,即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游玩聚会议事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6),岂唯二三臣(17)?”
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jù):很快,迅速。
⑾但是就像堵塞大川一样。防:堵塞。川:河流。
⑿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川)畅通。道:同“导”,疏通,引导。
⒀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苦口良药。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用如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岂止是我们这些做官的(赖之)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19)是:这(是)
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人。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子国的儿子。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点评】
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宰相级人物之一。作为执掌郑国国务大权的大夫,他以自己独特的执政风格将国事调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享誉一时。本篇文字,记载了子产政治活动中的一个侧面,颇能反映其理国治民的手段与态度。
郑国人常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议论国政。因此就有人向子产建议,是否毁了这些学校,以免生事。子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对这些议论不必多虑,议论所赞赏的,就去办,议论所憎恶的,就改正,这恰似我的老师一样。为什么要毁掉呢?随后,子产说出了一番颇为精彩的治国之道;只听说用做好事来消减怨恨,却未听说能用高压来阻止怨恨的。不是不能及时堵住,但这就象筑堤防水一样,一但大水决堤,必有大伤害,要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倒不如预先以小小的决口来疏导。也就是说,不如听取这些民间的议论,并以此作为良药。
子产的确是悟透了治国与治民的个中奥秘,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后世治国者多有借鉴于此的。然而,今人费解的是,始终有为数不少的治国者因维护表层的秩序与威福,而屡犯此忌,结果是于民国不利,于己也未有长远之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答案: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
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
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
③怎么能废掉它呢?
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
1.郑人游于乡校(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来)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第五篇:座右铭中有信念美文
大凡名人都有座右铭。叶圣陶的座右铭是“未厌”,他的书斋名为“未厌居”,解释说,他在任何情况下,对人世总抱着希望,决不厌世;而对自己的工作则永不厌足,所以取了这个意义双关的书斋名。
梁启超的座右铭是“饮冰”。他的书斋名叫“饮冰室”,他从1899年开始用饮冰室这个名称。当时他在日本横滨办《清议报》,从第二十五期时用笔名“任公”开辟《饮冰室·自由书》专栏。1901年自号“饮冰子”,1902年出版的第一本文集题名“饮冰室”,并称自己为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始见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焉?”梁启超心忧天下,变法维新,内心焦灼,因此他想靠饮冰来解内热。
林语堂的座右铭是“有不为。”一个人不可能是包揽天下的全才,有不为,才有所为。林语堂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有不为斋”。他在一篇小品文中说:“我厌恶费体力的事,永远不骑墙而坐;我不翻跟头,体能上的也罢,精神上的也罢,政治上的也罢。我甚至不知道怎样趋时尚,看风头。”他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此处果有可乐,我即别无所思。”
黄胄的座右铭是“雨石”。黄胄命名自己的画室是“雨石居”。他说:“我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块石头,不会讲什么话。”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词。“雨石”大概有三层含义:一层是做人像石头一样朴实;一层是滴水穿石,对艺术要有执着追求;再一层是雨后之石更加洁净,洁而坚是雨石的品质,也应是艺术家的人品。
“未厌”是一种对人世间的大爱,“饮冰”有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有不为”则包含从容不迫的大智慧,“雨石”则是一种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从这些别出心裁、不同凡响的座右铭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他们通向成功的钥匙。这大概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意境吧?
这些座右铭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其中有理想、信仰、信念的光芒。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信念是人生的灯塔,照亮人们的一生。一个有信念的人,才会有明确的目标、远大的抱负、成功的人生。
最近,美国民调机构“健康之路”公布一项对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幸福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美洲小国巴拿马民众的幸福感高居榜首,哥斯达黎加排名第二,丹麦第三,中国排在第90位。结论是中国人有钱不幸福。原因何在?众说纷纭。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存10大社会病症: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习惯怀疑、炫富心理、审丑心理、娱乐至死、暴戾狂躁、网络依赖、自虐心态。我以为,这10大病症,归结于一点,核心原因还在于信仰缺失,或者可以说是理性信仰的缺失。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也在于此。
现代人,似乎太在乎物质的力量,太在乎金钱、房产的力量,评价个人得失成败往往都以此为标杆,这无疑会使人们陷入一个怪圈,因为欲壑难填。而这些座右铭几乎不以物质为支撑,都是极其重视人类精神领域的追求,所以他们毕生都是幸福的。
周国平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不妨把物质的目标定得低一点,从而给精神追求留出空间。那些伟大的灵魂,圣者如佛陀和耶稣,贤者如苏格拉底和孔子,天才如尼采和凡·高,生前或者贫困终身,或者受尽磨难,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估,他们都是很不幸福的。幸福这把尺子太小,衡量不了这些精神伟人的价值。不过,倘若把幸福定义为人性的伟大,他们又是最幸福的。”或许我们终身成不了伟人,但如果能从这些伟人身上得到启示,也注重精神追求,完善信念,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